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美術教案上冊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1W

六年級美術教案上冊精品多篇

六年級美術教案上冊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課可視為前兩節課的延續,既可以作為“近大遠小”的實踐,又是對“線”造型能力的“舉一反三”。而本課所增加的內容也一目瞭然——取景框。在“學習要求”中雖然提到了自制取景框,但是,在自己腦海中形成一個取景框更為重要。這其實涉及“構圖”問題。和“焦點透視”一樣,其並不是要求學生掌握的死知識,而是藉助取景感受和體會“構圖”對作品的重要意義。所以在“學習提示”中特別強調“注意主體突出,線條組織疏密有序”。

教學思路:

本課首先展示三幅不同題材的線描風景寫生作品,然後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景物的選取,最後展示學生的作品,出示學習要求和學習提示。在課後拓展中,展示了兩幅創作風景作品,意在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教師在新課導入中運用抒情的音樂和美麗的風景給學生營造出温馨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繪畫熱情,同時展示幾幅線描風景寫生的作品,讓學生對線描風景寫生繪畫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自然地引出課題。在新課講授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教材,理解在風景寫生繪畫中,應通過線的長短、粗細、曲直、疏密、輕重、剛柔的變化來處理畫面,其次安排小組合作,共同研究取景框的製作方法以及在風景寫生過程中取景框的使用方法,同時引導學生利用取景框,將自己喜歡的風景有主次地進行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對於學生的取景以及線條的運用進行指導。在作品講評中,主要通過學生的自評、同學之間的互評、以及教師的點評,使學生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並進行修改,使作品更完美。課後拓展環節主要體現了學科整合的教學理念,通過利用學生們對熟知的詩句、文學作品或者音樂的聯想,進行繪畫。

教學建議:

(一)引導階段

教師:播放歌曲視頻《烏蘇裏船歌》,讓學生感受烏蘇里江的美景。

學生:聽音樂,欣賞美景。

教師:很多人也和同學們一樣很喜歡家鄉美麗的景色,老師這就有幾張趙喜雲老師的風景寫生作品,同學們想不想看看?(教師展示趙喜雲老師的線描風景作品四幅,帶領學生欣賞線描風景繪畫作品)

教師:這些風景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看出來了嗎?

學生:是用線的方法畫出來的。

教師:這些作品都運用了哪些線呢?

學生:有直線、曲線、弧線、折線……

教師:這些簡單而富於變化的線條將美麗的風景留在我們的記憶中,這節課我們也用線描的方法畫一畫美麗的景色吧!

(教師出示課題——《風景寫生》)

(二)發展階段

1.教師:下面請同學們閲讀教材,完成自學提示。(教師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出示自學提示,學生閲讀教材,回答自學提示的問題。

教師小結:通過學生的回答,講解在繪畫時要靈活地運用線條,注意線條的輕重、疏密的排列,同時要注意物象的前後遮擋關係,面對遠處的景物要用較虛的線條,近處的景物線條則要實一些。

2.小組合作:製作取景框。

教師出示一張龐大的建築羣的圖片,提出問題:當遇到這樣多而繁雜的景物時,我們應如何繪畫呢?

學生:可以只畫出其中的一部分。

教師:面對很龐大很複雜的景物,我們繪畫時,對景物應進行取捨。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法寶,有了這件法寶,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選取我們需要的景物了。(教師出示取景框,並將若干取景框分發到各小組)

教師:下面請各小組成員研究一下取景框的製作方法,並進行製作,比一比,哪個小組最快?

教師補充:如果在野外寫生,沒有取景框,我們可以拇指和食指交叉成一個四邊形,做一個臨時取景框。

3.師生共同研究取景框的使用方法。

教師小結:首先用取景框選取出最喜歡的一處風景,將最喜歡的建築或者風景中的主要物體放在畫面接近中間的位置,注意水平構圖或者垂直構圖時,景物的排列以及前後的遮擋關係。

【教師展示風景以及畫好的風景寫生作品(課件展示“風景1”“風景寫生1”“風景2”“風景寫生2”)】

4.課堂練習:下面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風景圖片,利用取景框進行取景,選自己最感興趣的風景進行繪畫,在繪畫構圖時應注意取捨,主體要突出。

(三)展示與評價階段

展評:(1)自評——談談自己選取了風景圖片中的哪一部分景物,如何進行構圖的。(2)互評——談談作品的優點。(3)師評——教師運用鼓勵式的語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或者提出修改意見。

教師進行小結:只要你用心就能體會到,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美麗的風景,希望同學們今後都能拿起畫筆,將我們身邊的美景表現出來!

(四)拓展階段

請同學們在課下由文學描述或音樂展開聯想,創作一幅風景畫。

評價建議:

1.能否靈活地運用取景框進行繪畫。

2.能否自己構圖,畫一幅線描風景寫生作品。

3.能否運用美術語言對其他同學的作品做出評價。

六年級美術教案上冊 篇二

第一課基本形體切挖

教學目標

1、學習在泥做的六面體或圓柱體上進行切挖。

2、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是由哪些基本形體切挖的教學難點:各個形體的切挖變化及整體的把握

教學準備

師:範圖、實例、製作材料

生:蘿蔔、橘子、蘋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

複習幾何形體,回顧圓柱體、六面體、圓錐體、球體等造型: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幾何形體,你能説出它們的名字嗎?生答。師問:我把他們稱為圓柱形、六面形、圓錐形、球形,對不對?為什麼?因為它們都是有長、寬、高的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

你們在下面的圖片中看到了它們當中誰的身影?

師:立方體和圓柱體是我們最熟悉的形體之一,它們看似簡單,可千萬別小瞧了它,我們生活中很多東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車,不管是造型簡單或者繁雜的,都是從六面體和圓柱體的基本形變化而來的。今天我們學習用單個六面體或圓柱體進行形體切挖的練習。(欣賞課本範圖,講解結構)

2、發展階段

⑴欣賞課本圖片,加深形體感受,瞭解草圖畫法。

⑵請大家根據課本範圖嘗試製作一個凱旋門,留意小結制作方法,師總結。⑶欣賞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築、日用品等等,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想像。

3、本課練習

根據草圖,在帶來的材料上進行切挖練習。

4、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5、作品展示

作品擺在展示台上,生評價,師總結。

6、拓展

紙雖然是一種平面的材料,但在紙上進行切挖以後,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為立體的形體,也能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大家可以回家嘗試着製作。

第二課點的集合

教學目標

1.點、線、面在美術作品中的作用及點的集合形式

2.通過對各種點與線的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其掌握不同點的表現形式,從而有選擇的進行創作。

3.體驗點、線作品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藝術修養。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點與線的集合的形式。

教學難點:點、線、面的聯繫與畫面美的體現。

教學準備:

學生:水粉或水彩顏料、彩筆、彩色紙、剪刀、膠水、鉛畫紙

教師:多媒體課件、作畫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對比導入。

説明:

課件出示畫面效果完全不同的點彩派創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島的塞納河景色》以及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請同學們分析不同作品中畫面效果的不同之處。

在分析回答的過程中,學生經過觀察會直觀地感到:點彩畫畫面以點排列的方式繪製,畫面效果較為朦朧,與之完全不同的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的畫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實。

1.同學們是否知道這兩幅畫叫什麼名字?作者分別是誰?

2.這兩件作品畫面效果有什麼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課題)

《大碗島的塞納河景色》(修拉)《拾穗者》(米勒)

(二)知識全面剖析。

此環節是本課的重點,以多媒體課件演示為主,結合學生小組討論、回答等方式進行。

1。點的橫向排列形成什麼?

2。點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麼?

3。點疏密不同的排列會形成

怎樣不同的效果?

4。點大小不同的排列會形成怎樣不同的效果?

各種工具表現不同的點。

(三)欣賞點的各種形式。

1。欣賞生活中動植物身上點的圖片。

2。中國畫裏的點和線。

(四)點畫作品分析。

課本中選擇了不同種類的點繪畫作品,在此,可將各種作品展示於學生面前,通過老師的引導逐一讓學生以討論的方式進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繪畫方式,從而使學生全面瞭解點的作用及表現形式。

1.同學直觀感受點彩畫、紙拼貼畫、紙團蘸色點畫、彩筆點畫等作品。

2.在老師的引導下,小組討論學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繪畫方式。

(五)學生實際操作。

説明:

這一環節是學生充分展示個性、表現自我、相互交流、體驗樂趣的過程。學生能否根據課上所學知識與技能,將畫面的藝術效果表現出來,是這一環節的根本。在此過程中,教師隨時給予指導和肯定,使學生的畫面及時保留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