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8W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

年級:三年級

課時:4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在以“馬”為內容,運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繪畫、成語等表達自己對馬與人的關係,馬的及其形、神的感受。

一、教學目標:

1、學生在以“馬”為內容的藝術作品欣賞、表現活動中,感受不同材質、不同表現手法的不同特點,瞭解馬的造型特點。

2、嘗試運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繪畫、成語等表達自己對馬與人的關係,馬的及其形、神的感受。

二、教學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收集有關馬的圖片、畫冊、音像等相關資料。

2、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課件、電教等設備及馬的相關資料。

3、彩色紙、包裝紙、剪刀、膠水、圖畫紙、彩色水筆。

第一、二教時

一、教學過程:

1、教師運用形象生動的手段(如律動模仿、馬蹄聲響、動物錄像等)。

2、啟發學習欣賞學生用書中的單元主題頁。

3、通過欣賞,發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師引導學生説説自己知道的有關馬的成語,並把大家表現馬的藝術的品按照年代的遠近排序,説一説各自的特點。

5、結合陝西民間泥塑馬玩具和農民畫中的馬,啟發學生在馬的相同輪廓造型中進行色彩、圖案造型的變化的比較。

6、佈置學生用裝飾畫的方法創作一幅表現馬的繪畫作品。兒童裝飾畫的表現一般可以啟發學生在畫面的構圖上要形態佈局飽滿,少留空白。

第三、四教時

一、教學過程:

1、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2、欣賞二胡曲《賽馬》,聽賞歌曲《馬頭琴的故事》及一組外國樂曲。

3、例如:《馬刀舞曲》、《輕騎兵序曲》、《威廉·退爾序曲》,《自由射手》等片段。

4、配合放映奔馬的照片、雕塑、錄像及徐悲鴻的《奔馬》國畫作品,體驗不同藝術形式表現同一題材的多種手法,啟發學生的創作表現。

5、欣賞哼唱二胡曲的《賽馬》的主題旋律,可用口腔彈響或敲擊作伴奏模擬馬蹄聲。

6、用跑馬步即興創編舞蹈,體驗感受躍馬奔騰弛騁北疆之時的歡樂、自豪情感。

7、可引導學生分析《賽馬》主題旋律的音樂風格及情緒特點,試着哼唱記憶下這段好聽優美的蒙古族風格樂曲,體味感知節奏、力度、旋律、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在音樂藝術表現中的重要作用。

二、遊戲:

1、學做騎馬的動作,雙手拉住馬韁繩,跟老師做。

2、隨着音樂節奏並騎着馬編隊進行。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物體的基本形狀,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間觀念;

2。能根據物體的特徵,用線描的方式畫出物體的基本形體;

3。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瞭解物體的基本形體和主要特徵,學習線描的方法。

教具準備:生活用品若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請學生拿己所帶的生活用品,説説喜歡的理由(從造型,色彩和功能等方面説説)

欣賞課本是的圖例,師問:"你喜歡什麼"師生共同分析,學生髮表意見,教師提示和歸納。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一件生活用品——水壺,從各個角度觀察,讓學生説説是什麼形體有什麼特徵從哪個角度表現水壺比較理想

教師示範線描的方法和步驟,先從整體把握,畫出基本形體,再抓住特徵,描繪細節,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線條要求流暢,生動,自然。

學生自主表現:畫一兩件生活用品,可以是自己帶來的物品。教師巡視,幫助,提出合理建議。

學生自評,教師。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用線描畫生活用品的方法和步驟,知道幾種基本形體。通過欣賞書中的作品,讓學生有個感性認識,瞭解線描是什麼形式的,也重點指導學生觀察物品,是什麼形體或和什麼形體相似,並從各個角度觀察,選取合適的角度表現。讓學生知道用線要流暢生動,表現物品特徵和立體感。

但在課堂上給學生説的時間不多,引導不夠,如指名學生描述生活用品後可以讓學生同桌互説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鍛鍊自己的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有欣賞書中的線描作品時要讓學生仔細觀察,並説説線的特徵,用徒手畫線的線描作業和用尺畫線的作業比較,加深印象,而我是在發現有學生用尺後才比較的。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3

課題:天然的斑紋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施教時間:9月21日——9月28日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一、兩句話説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式表現1-2種不同的肌理。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義,能否説出不同肌理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2.能否總結出作業過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與同學共享。

教學準備:

教師:表現不同肌理的課件,一隻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實物。

學生:提前蒐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實物。水粉色、毛筆、調色盤等。紙。

第一節:

活動一:

請學生將手伸到教師帶來的布袋子中隨便摸一件東西,並憑觸覺説説它表面的花紋是怎樣的,請大家猜猜這是什麼,然後拿出來看猜得對不對。

説説自己憑什麼這樣猜的,你平時注意到物品的這些細節了沒有?

放課件,引導學生髮現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細節,讓學生不光會用眼睛,還要嘗試用觸覺去感知這些細節的美麗,積累一些視覺和觸覺的經驗

活動二:

教師可以將自己帶來的和學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他們的肌理,摸一摸,説説他們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比如説:“樹皮給我們的感覺是粗糙的,絲綢的感覺是滑滑的,金屬摸上去又硬又涼……”還可以有一些對比,譬如:棉布比絲綢粗糙,但又比樹皮細膩,皮毛的感覺比皮革温暖,青的樹葉比枯樹葉要滋潤、細膩……

活動三:

佈置練習作業:各組同學交換自己帶來的各種物品,感受一下肌理,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2-3個用彩色筆或油畫棒畫一下。

學生繪畫,教師指導。

佈置學生下節課帶拓印工具。

札記:去年做了一個關於有趣的葉子的幻燈片,裏面有好多葉脈的紋理的圖片,今天正好放給孩子們看,讓他們感受自然界的花紋。效果很好,所以説教學資料的積累非常有用。

第二節

活動一:

教師為學生表演一個魔術:在一張白紙上用油畫棒用力塗色,白紙上除下了一些有肌理的畫面。請學生猜猜為什麼會這樣?

揭示謎底:白紙的下面墊着一張樹葉。

再換一種方法:在樹葉上塗上厚厚的水粉顏料,將一張吸水性很強的紙覆蓋在上面,輕輕的壓,小心解開,白紙上就出現了紋理。

這兩種方法都是拓印。

活動二:

啟發學生自己想象,還有什麼辦法制作肌理?

自己組嘗試着做一下。並交流一下製作的效果。

拓印的方法並不難,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卻也是不容易的,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去嘗試,並在作業過程中組織幾次討論,談談成功、失敗的原因,談談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這樣會使學生更快的掌握拓印的方法。

作業要求:用拓印、拓印添畫和繪畫相結合的方法制作一幅作業,可以合作。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用什麼方法,表現什麼樣的肌理。

作業展示,經驗交流。

收拾與整理。

札記:孩子們尋找花紋的熱情太高了,把紙蒙在電視機音箱上、門邊上……結果班主任一進班就高呼:“怎麼到處都五顏六色的!”大家又好一通忙乎才把所有的地方都打掃乾淨。上第二個班時,我先要求學生:“拓印時把紙的四周空出來!千萬別弄得到處都是!”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4

一、學習領域:

設計,應用。造型,表現

二、課時:

1課時

三、教材分析

我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據統計目前中國大約有五億輛自行車,平均兩三人就有一輛。在我國自行車是最為普遍、方便的交通工具,不論人們工作還是學習都離不開自行車,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對自行車並不陌生,但是平時卻很少會仔細的觀察它。

本教材從“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角度去觀察生活中的自行車,並蒐集相關的資料,同時也提供了部分相關知識素材:從自行車的結構外形、功能作用、發展歷史、種類變化以及最新的概念款自行車的資料。綜上所述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制定出了相適宜的學習內容。前期大量的濃縮知識結構,結合課件,給學生們在頭腦裏建立一個便捷快速的網絡體系,更加利於創作。而欣賞評述概念款自行車的內容,則在外形設計、功能創新方面給了學生一個明確的啟示。

四、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通過對自行車結構、功能的初步認識,指導學生設計自行車,用畫筆描繪創作自行車。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類型的材料,在創作中體驗設計自行車的樂趣;

在創作與探索中,捕捉創作靈感,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自行車的大體結構及功能,並在此基礎上能夠大膽創新教學難點:

創造性的利用各種方法或材料,設計製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車。

六、教學策略:

自行車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從它誕生至今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歷史。本課通過欣賞古今中外不同樣式、不同用途的自行車,使學生觀察、瞭解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啟發他們尋覓歷史、關注現在、暢想未來,從而對普通的自行車產生全新的感受,進而提高欣賞能力,激發創造熱情。本課可以採用“交流了解──欣賞感悟──觀察發現──創意聯想──創造表現”的教學策略。首先以競猜遊戲導入本課的教學,認識最早的自行車,初步瞭解自行車的發明史,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自行車奧祕的願望;

通過欣賞,瞭解自行車的發展歷史,發現自行車的結構變化,理解自行車的設計變化目的是為了方便生活;

接下來師生共同探究自行車的結構,從整體入手,強化細節,學習自行車的基本表現方法;

通過新概念自行車的欣賞,引導學生將探究的方向轉向自行車的設計,引導學生從外形、功能等方面進行自行車的設計構思;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以繪畫的形式設計出造型獨特、功能先進的自行車,並對自行車的特殊功能進行文字説明,創作中強化學生的設計意識,拓展欣賞廢舊物品改造的自行車,滲透變廢為寶的設計理念,鼓勵學生動手嘗試,長大後將自己的設計變為現實。

七、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自行車結構範畫、水粉筆、紙學生課前瞭解自行車知識、紙、水彩筆八、教學過程1、有哪些同學在上課之前收集了關於自行車的知識?説一説自行車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出示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圖片,説一説自行車的歷史。

現在,自行車像潮水一樣,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户户。但很少有人知道,發明自行車的是德國的一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1785—1851)。?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慾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製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制作用的車把,製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後幾十年中,湧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以後隨着充氣輪胎、鏈條等的出現,自行車的結構越來越完善。

自行車是誰發明的一直爭論不休。但公認的是1839年英國人麥克米倫發明了蹬踏式腳蹬驅動自行車,在此之前的自行車都是靠用腳蹬地前行。

(1)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的雛形大家仔細觀察它的造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木製的自行車沒有腳踏)

同學觀察得很仔細,那它怎麼前行呢?這輛自行車就是用腳蹬地前進的。它的速度自然會很慢。

想一想,如果我們騎上這樣的自行車,感覺會怎樣?(2)隨着時間的不斷推移,自行車又進行了改進,變成了大小不同的兩個鐵輪,並在後輪裝上了曲柄,從這輛車開始人的雙腳真正離開了地面。看一看,自行車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在前輪上添加了鞍座和車瞪)

(把車輪上的輻條改成了鋼絲輻條)

(3)這輛最接近我們現在的自行車,發明了鋼管車架,輪胎變成了橡膠輪胎,發明了車閘,兩個輪子變成了一樣大小,最後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的自行車。(出示現代自行車圖片)

自行車從產生至今經歷了200多年的歷史,在這200年間,從第一輛木馬式的自行車發展成現在的自行車,自行車一直在改進和發展中。那大家説自行車給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哪些方便、好處呢?(娛樂、交通代步、輕便運輸、旅遊健身、環保、交通工具等,自行車還被英國評選“250年來英國最偉大的發明”)

3、師生一起討論現代自行車的結構。都由那幾部分組成:車輪、車座、車把、車架、齒輪、腳蹬、鏈條。

下面咱們就來走進我們現代的自行車,,細心的觀察一下現代的自行車。

(1)從整體入手,你認為自行車由哪幾大部分組成?大結構:由車把、(掌握方向)車輪、(滾動)車座、(坐人)車樑、(支撐)腳踏板(帶動輪子滾動)組成。

教師總結並演示:

(2)仔細觀察還有哪些小部件?小結構:鏈條、齒輪、鏈合、車筐、車後座、鈴鐺、車閘線等組成。

4、討論現代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還有那些自行車(水上自行車、觀光自行車、殘疾人自行車……)。

5、現代還有那些新穎的自行車,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圖片。通過新概念自行車的欣賞,引導學生將探究的方向轉向自行車的設計,引導學生從外形、功能等方面進行自行車的設計構思。

(1)新概念自行車你喜歡哪一輛,為什麼,你從它們身上受到了哪些啟發?(2)不管什麼樣的自行車,都有輪子,扶手,坐墊,踏腳板。它們是自行車前行的關鍵。可你知道嗎,在設計師的眼裏,只要可以使他前進,一切外形都可以改變。(欣賞外形新穎的自行車)

(3)外形是設計師設計的重要元素,除了改變外形外,設計時還給自行車加了很多的功能。(欣賞多功能自行車)

(4)欣賞了設計師的作品,你有什麼新的想法?想設計一輛什麼樣的自行車?6。大家來欣賞其他同學設計的新穎的自行車,播放圖片。

其他同學也有許多很棒的創意,我們一起看一看。(欣賞學生設計的自行車)

7、佈置作業:

根據自行車的功能,設計表現有創意的自行車。

作業要求:

(1)大膽想象,對自行車的外形或功能進行改造。

(2)對自行車的特殊功能進行文字説明。

(3)構圖飽滿,色彩搭配合理。

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

展示作品:大家設計的自行車真的很棒,我們都來辦個自行車車展吧!説一説,你最喜歡誰的設計?哪輛自行車外形設計的最有創意?你喜歡哪輛自行車功能?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5

教學目標:

1、美術知識:瞭解葫蘆的有關知識,掌握設計葫蘆娃娃的方法。

2、美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品德教育:通過欣賞及學習製作葫蘆娃娃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葫蘆的特點以及設計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紋樣的設計

教學準備:課件、彩色複印紙、剪刀、鉛筆、葫蘆、作業展示欄、彩色複印紙、剪刀、鉛筆

教學過程:環節教學活動學生活動教學理念

一、初步探究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講授新課

(1)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運用剪紙的方法設計葫蘆娃娃。

(點擊課件,播放課題首頁)

(2)創設文化情境,瞭解葫蘆。

教師: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祕嘉賓來和我們一起上這一課,大家歡迎!

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蘆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誰願意和我一起玩闖關遊戲!

第一關:你曾在哪裏見過葫蘆?

葫蘆是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有卷鬚和軟毛,葉片呈卵狀。果實光滑,初綠色,後變白、變黃。全國各地都有種植葫蘆的人,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第二關:葫蘆的用途?

葫蘆的果實嫩時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時可做容器,亦可藥用。經過燙烙、繪製、刺繡和加工還可以做成工藝品呢!

第三關:跳跳不跳了,這是為什麼呢?

跳跳:嗚……,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哭嗎?因為我沒有夥伴跟我玩,你們能給我找幾個葫蘆娃娃來跟我玩嗎?

教學理念:參與闖關遊戲,積極思維。通過開門見山的方法導入新課,交代本課任務,使學生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

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好玩的心理,通過闖關遊戲,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活動。

二、深入探究

(3)探究學習,學剪葫蘆娃娃。

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葫蘆外形;

:葫蘆的外形是對稱的,一般分上下兩個園,上面的圓較小,下面的圓較大。

其次,引導學生推測葫蘆娃娃的創作步驟;(播放課件:創作步驟)

折:採用對摺的方法;

畫:畫輪廓時,要求要大;

畫五官時,學習用不同的基本紋樣表現五官;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基本紋樣組合成朵花紋填滿葫蘆娃的肚子。

剪:注意安全;

注意對紙屑的處理。

教師邊演示創作過程邊啟發學生思維,引導他們進行創作。

(4)引導賞析,開拓視野。

(點擊光盤,播放教師設計製作的葫蘆娃娃,供學生欣賞。)

觀察、分析葫蘆的外形。

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膽的將想法運用於創作實踐中。在範圖中找出常用紋樣。通過引導發現,使學生了解葫蘆的外形;通過教師的啟發,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通過創作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提高動手能力。使學生在製作葫蘆娃娃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方法。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評展延伸

(1)學生作品展示

(2)電擊課件:

小跳跳:哈!哈!謝謝大家給我叫來這麼多的小夥伴,我跟小夥伴玩去嘍!再見!

(3)教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學習它有什麼用?

(4)延伸:展示葫蘆燈籠。

教學理念:通過跳跳的話使學生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

四、課上所學知識、技法;

教學理念:通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啟發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中,扮美自己的生活。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和認識黃色和藍色,增強對色彩學習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它們使畫面構成的藝術效果,並試着採用各種不同的黃色和藍色,分別畫出以黃色為主的畫和以藍色為主的畫。

②☆重點認識和感知黃色、藍色帶給人的不同的感受及其在畫面上的運用。

③△難點繪畫時注意主體和背景的色彩對比關係以及同類色之間的深淺對比。

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對色彩美的認識。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訓練學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具

圖畫紙、繪畫工具

學具

圖畫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課題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三原色中的紅色,這節課我們去了解黃色和藍色,看看它們與紅色到底有哪些區別。

播放動畫片《冰河世紀》片段,提出問題:這一段動畫片,它的主色調是什麼?用藍色組成的畫面優美嗎?

(板書課題)

二、師生探討,表現創新

1.一起看一看畫家為《賣為柴的小女孩》配的插圖,你會對黃色和藍色有更深的瞭解。

創設情境: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的夜裏,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兒赤着腳蜷縮在馬路邊的牆角,她的衣服非常單薄,寒風吹得她瑟瑟發抖,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她想象着對面窗裏温暖的火爐,豐盛的晚餐……

2.師:同學們如果讓你用畫面來表現上面的情節,你用什麼顏色來表現寒冷的冬夜?又用哪些顏色來表現窗裏温暖的火爐和豐盛的晚餐呢?(生答)

3.師:看看畫家是怎樣來表現的。(畫家主要用不同的藍色表現了夜晚的寒冷,用窗口透過的黃色燈光來表現室內的温暖.)

4.繼續欣賞圖片,引導學生探究黃色與藍色的表現。

5.聽了這段故事,看完這些圖片,黃色與藍色分別給了你們哪些感受?(黃色:温暖、明亮的感覺。藍色:清冷的感覺。)

6.繼續欣賞作品。進一步感受黃色與藍色帶來的不同感覺。

7.欣賞黃色的作品。

8.這些畫為什麼稱其為藍色或黃色的畫?

9.在畫面中如何處理黃色與藍色的搭配。(以什麼色為主就是什麼色的畫)

三、出示要求,學生實踐

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一幅以黃色或藍色為主的畫。

四、展示交流,多元

1.展示學生作品

2.組織學生

3.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作業設置

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一幅以黃色或藍色為主的畫。

板書設計

黃色和藍色的畫

藍色:清冷

黃色:明亮、温暖

課後反思

本課與上節《紅色的畫》有着緊密的聯繫,都是與“造型·表現”為主的學習領域,讓學生體驗色彩的情緒、提高審美情趣是教學的重點。藍色賦予我們一種虛幻、聖潔、閒適、一種隱藏於平靜之下的激情,燦爛、陽光的黃色又是那麼活潑、熱情。欣賞大量的圖片使學生能理解黃色和藍色,並知道黃色和藍色分別給人帶來什麼樣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明白,黃色是屬於暖色調,而藍色是屬於冷色調。一幅黃色為主的畫面是不是所有黃色都一樣,一幅藍色為主的畫是不是所有的藍色都一樣呢?從畫中讓學生明白無論黃色還是藍色,都隨其深淺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藍和黃,在作業中讓學生能瞭解到畫一幅黃色或藍色的畫,不是從頭到尾就一種顏色,而是隨着深淺的不一樣,有變化。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世界上歷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藝術,增加學生對陶藝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2、嘗試運用捏、搓、揉,藉助工具壓按等不同立體造型方法,塑造一個自己想象中的臉部形象。

教學重點:掌握泥塑浮雕頭像的基本製作方法,並創造一個自己想象中的獨特的浮雕頭像。

教學難點:五官的誇張變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實際應用。

教學準備:泥、墊板、輔助材料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同學們家裏面有養寵物的嗎?老師這兒啊也有一隻小寵物,我們一看它的本領吧!播放視頻。

你們知道視頻中的小寵物叫什麼名字嗎?七仔。那在剛才的視頻中它都做了哪幾種表情啊?高興、生氣、考一百分……它做這些表情的時候臉和平常一樣嗎?不一樣。我們可以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它的這些表情啊?奇特。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張奇特的臉》。

板書課題。

二、欣賞

1、課件出示一組圖片。那麼在看圖片時,大家要注意觀察你見到的人物的表情,看看他們的表情有什麼特點。

誰來説一説:“你看到的人物表情有什麼特點?你可以學一學嗎?”

這些臉跟我們平常看到的臉有什麼不同?眼睛、鼻子、嘴巴不一樣了。

我們知道了:通過(臉)我們能看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人的情緒都是通過臉上的(五官)表現出來的。

2、明星照片和他們的肖像漫畫

(1)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們嗎?趙本山的臉型就很有特點,他自稱自己是什麼臉啊!另一張畫家給他畫的肖像漫畫,還有範圍和葛優的照片及漫畫肖像。

(2)漫畫中的臉型和現實中的臉型有什麼不同?哪一種更奇特?

(板書:臉型——變形)

2、出示明星照片和他們的肖像漫畫

漫畫肖像中臉的哪些部位發生了變化?(板書:五官——誇張)

3、出示各國球迷的臉

師:這些臉和我們正常的臉相比,有什麼不一樣?

(板書:色彩——鮮豔)

4、分小組觀察圖片,看看它們哪裏奇特?看看誰找得最多、找得最快?圖坦卡蒙金面具、貴州面具、京劇臉譜。(點擊課件)

從基本外形到細節裝飾講解,誇張的造型、精美的裝飾、豐富的色彩。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課本上的學生作業,他們是用什麼材料做了一張奇特的臉啊?泥。

三、講授

我們今天就用彩泥,來製作一張奇特的臉。

師:摸一摸、捏一捏,感覺像不像媽媽做饅頭用的面?

生:像

師:誰在家幫媽媽做過饅頭?

師:平常我們在家要幫媽媽勤做家務。

即使沒有做饅頭的經驗大家總玩過橡皮泥吧?請大家揉揉你手中的泥告訴老師這泥除了可以這樣玩還可以怎麼玩?(教師演示揉的玩法)

師生:壓、搓、捏、刻、鑲嵌。

師:方法有了,我們來看看如何製作一張奇特的臉。現在,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研究一下,看看哪個同學最聰明,點子最多。

演示步驟:

先拿一部分泥來做臉型,做之前,要先想好,要做一張什麼形狀的臉。然後我們根據臉型製作出形狀位置奇特、表情誇張的五官,下一步就是裝飾了,裝飾時花紋越奇特越有趣,像掛上珠子,插上羽毛……有的臉上還刻有圖案。在後面的製作中,大家就可以靈活運用這些會讓臉看起來更特別的方法,但是這些輔助材料要有選擇地使用,有的表情並不一定適合用。

老師的作品完成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其他同學的作品,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靈感。欣賞學生作品。

(四)看了那麼多奇特的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發揮想象力,做一張奇特表情或奇特造型的臉。

學生創作,師巡視指導,發現造型奇特或好的技法及時點評展示。

(五)作業展評,召開“奇臉展覽會”

(1)給同學們講講你的作品表現的是什麼?

(2)你最喜歡誰的作品?是因為造型奇特吸引了你,還是因為細節表現或技法新奇有趣?

(六)拓展延伸

結束語: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用誇張、變形的表現方法,設計製作出了一張張奇特的臉。課下可以把作品當做禮物送給你的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同學,老師相信這一定是他們收到的最特別的禮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下課!

板書設計:

一張奇特的臉

臉型變形

五官誇張

色彩鮮豔

教學反思:

由於上學期學過一堂面具設計課,和這一課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學生學來比較輕鬆,更主要的是這一課的主要材料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泥,他們把這堂課當作了一堂玩泥的課,所以,在感興趣的前提下,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更大的開發,造型和裝飾能力有了一定的進步,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攝影知識

2.指導學生模仿記者進行採訪活動,瞭解美術記者的工作內容和具體的工作流程。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策劃,採訪,編輯和展示活動,感受美術記者工作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難點:

1.是否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過程,敢於進行拍攝和採訪實踐,並樂於與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夠掌握照相機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採訪內容,有初步構圖意識的作品。

3.是否對資料整理,編輯,展示工作產生興趣,能在某一環節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必要的攝影和採訪工具,圖片,文字展示的示範作品。

2.學生分組準備採訪的內容以及相應的器材。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動一:

做好分組採訪的組織工作。

導入此課的內容,傳授美術記者的工作過程和具體要求。

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圖片文字展示的示範作品,激發學生強烈學習興趣。

活動二:

教師講述簡單的攝影知識,以清晰的演示説明怎樣進行攝影,怎樣進行採訪活動。要注意消除學生對攝影實踐的懼怕心理。

要講清照相機上常用部件的*作按鈕的名稱及功能,讓學生更清楚地瞭解和掌握。可以讓學生先模擬使用一下照相機。

活動三: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組員共同擬訂採訪內容及活動計劃。

學生分組按計劃進行採訪和攝影活動。

札記:現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們設計的問題很有深度,居然還有針對老師的“如果讓你重新選擇職業,你還會當老師嗎?”可見他們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能再把他們當小孩子看了。

第二節

施教時間:

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動一:

按照計劃內容對採訪記錄資料,照片資料進行整理編輯。鼓勵學生通過集體構思設計,選定喜愛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種材料工具,製作出一幅生動有趣的,圖文並茂的`主題性展示作品。

活動二:

學生整理,教師指導。

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意和製作。

作業完成後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

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課後拓展

1、鼓勵學生積極地尋找進行拍攝,採訪實踐的機會,去創作更生動有趣的形象,報道展示更有意義的事物

2.利用模擬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具體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導學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題或活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

教學參考資料

攝影其實是一種記錄影像的技術,進行這種技術的工具就是照相機。照相機是一個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線的進入,使膠捲產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機包括機身和鏡頭兩個部分。機身內置快門來決定膠捲進行曝光的時間,快門其實是一個掩蓋膠捲的機械裝置,在進行曝光時按照所設定的時間而打開,讓業自鏡頭的光紀錄在膠捲之上,而鏡頭則是一些光學組件,用以結集光線,在膠捲上造像。相片影像的優劣取決於合適的曝光(還有構圖,色彩等等),相機快門負責曝光時間,而鏡頭不單有對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調較的光圈來決定光線量,再配合快門決定光線投射在膠捲上的時間,產生一個受控制的曝光過程,即是一個拍攝過程。而膠捲剛記錄下影像,通過沖洗,擴印等工序,便最終得到拍攝所要的照片資料。

札記:在分組下去採訪時,有一個組三位同學推來搡去的遲遲不見行動,我問他們怎麼不行動?他們説:“我們三個都很害羞,不知道該由誰去説。”我鼓勵他們設計好問話稿,然後一人問一句,每個人都要鍛鍊自己。不一會兒他們回來了,紅着臉説:“張張嘴也沒有多難嘛!”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流暢的線條勾畫出物體輪廓特徵。

2、能抓住物體外輪廓線與內部結構線的大致關係,具體細緻地描畫物體。

3、樂於觀察周圍的事物,能以線條繪畫的形式記錄對事物的真實感受。

教學重點:

抓住事物的特點加以表現,用線條概括勾畫出事物的特徵。

教學難點:

學會用線條的變化來加工圖形,並對畫面進行適當的裝飾和美化。

設計理念:

本課憑藉象形文字的圖形趣味性及線條在文字與圖形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用簡潔的線條表達和概括事物特徵,提升學生藝術感受力與創造性,發揮和體驗造型語言魅力。

課前準備:

範品、鉛筆、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情景創設

小區兩户人家分別掉了東西,奇怪的是掉的東西都留有這樣的影像,相同的輪廓,它們究竟是什麼?

2、學生觀看課件圖片,參與討論,回答。

3、老師解密,呈現兩幅圖:

一幅圖是飯碗上擺放一雙筷子;一幅圖為一團毛線上插着毛線針。

4、揭示課題:線描外形。

二、遊戲活動 認識輪廓

1、老師提問:這兩樣物品雖然不同,可是它們有什麼相同之處?

總結什麼是外輪廓:又叫外部線條,指羣體或景物的外邊緣線,每個物體的外形輪廓都不同。

圖片欣賞:物體的外輪廓。

遊戲《連連看》

① 知道物體的外輪廓並找到該物品。

② 看着實物找出物品的外輪廓。

2、拓展:其中一張是物體的各個面的外形。

只要你仔細看,不斷轉動實物就會發現,即使是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看,也會出現不同的外輪廓。(圖片展示)

三、嘗試作業 討論交流

1、我們成功地認識了物體的外輪廓,怎樣運用線條廟會下來呢?

2、利用課件以及老師示範輪廓用線條描繪外形的過程,強調仔細觀察物體,眼睛盯着物體看,不用擔心畫得好不好。

1、小訓練:請你雙眼盯着被咬了的蘋果看,跟着感覺走,把你看到的外輪廓畫下來。

2、分析學生作業。

説説你畫時的感覺,發現了什麼?遇到什麼難題?該怎麼解決?

3、師生共同總結。

仔細觀察即興作業,儘管現在畫得不好,只要你大膽描繪,熟能生巧。

四、添加完整

1、看着這些有趣的外形,好似你只給它留上了一個背影,現在我們就利用線條來添加結構

板書:描繪外形——添加結構線。

2、欣賞學生範畫,總結畫法。

五、自主表現

1、提出作業要求:選擇一組物品,你的眼睛一直盯住物體,仔細觀察,手握鉛筆,嘗試畫出這組物體的大致輪廓。

2、學生大膽表現,教師注意隨時調整、指導、

六、評價交流與拓展

1、展示學生作業。

2、請你説説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0

年級:三年級

課時:4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繪畫、手工製作等多種方法創作活潑、淘氣的猴子形象;

2、初步體驗畫筆墨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講授、提問、練習、示範、巡視輔導、評析等

教學目標:

1、蒐集、欣賞有關猴子題材的藝術作品,瞭解“猴”的造型和神態所產生的文化藴涵。

2、用繪畫、手工製作等多種方法創作活潑、淘氣的猴子形象,初步體驗畫筆墨的特點,提高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3、通過欣賞猴戲,模仿在“急急風”鑼鼓經伴奏下猴子亮相的造型特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收集關於猴子的資料圖片及玩具等。

2、教師準備相關課件資料,圖片及猴子題材的繪畫,工藝作品。

3、彩色紙、包裝盒、生宣紙、國畫顏料、毛筆、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1、展示一組猴子題材的圖片(課件)

提出問題:讓學生用一個詞語表達猴子的性格、脾氣

學生回答:……

板書:淘氣的猴子

2、在欣賞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圖片裏猴子進行觀察,展開討論,談談自己對猴子的看法,説出猴子的特點: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並加以説明。

3、觀看猴子野外生活的片段,瞭解猴子的一些動態、表情。

4、學生結合圖片的欣賞以及自己的理解,嘗試用肢體語言來創造猴子的多種姿態造型。

5、讓學生通過繪畫、手工製作來表達猴子的姿態造型及生活方式、特點。

6、安排學生進行選猴王,學習猴戲動作,表演花果山猴子的生活的創新表演。

7、進行國畫嘗試性練習和學習。

學生練習,教師巡迴輔導

1、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方法及不足,給予適當是示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氛圍。

2、及時提醒學生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以鼓勵性的言語鼓勵和糾正學生的不足之處。

教學

1、採用師生、學生相互的方法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

2、特別是對製作、繪畫、集體和個人表演中表現出色的同學要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班裏的宣傳活動多出力。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製作出實用、美觀的美術“百寶箱”。

2。在活動中體會設計活動的計劃性、目的性等基本特點,滲透設計意識。

3。培養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在創作中體會設計活動的樂趣。

課前準備課前蒐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圖片

教學流程

一、引導主題

從學生感興趣的童話中的百寶箱故事入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從而導入新課。利用談話法,讓學生談談平時是怎樣保存自己美術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術資料的習慣,收集的資料是怎樣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還存在哪些不足。

二、引導設計

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學習活動的區別。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遞進為初步的設計和裝飾、組合。

三、提示創作

指導學生進行百寶箱的設計製作。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圖片或出示事先準備好的作品實物引導大家從結構、功能以及選擇的材料和裝飾特色等角度去分析。還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析。

如:書包,看看有哪些構造和功能,有哪些獨到的設計,這些設計是怎樣和其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

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理解水平,自由選擇方法。

四、輔導作品

教師提出百寶箱的使用要求,請同學們根據要求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將同學們的意見彙總,並引導他們進行比較,最後得出切實可行的最佳方案。

進一步明確本課的作業內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樣讓學生設計一個“百寶

箱”,也可以和平時的教學評價結合起來,單純地定位在設計製作一個學習檔案袋,並提出統一、具體的使用要求。(提示學生設計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五、展示評價

美術“百寶箱”製作完成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評價。

教學後記:這樣的談話直接切入教學內容,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同時也為下面的教學內容做好準備。

根據要求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將同學們的意見彙總,並引導他們進行比較,最後得出切實可行的最佳方案。

2《插插接接》

教學目標

1。掌握插接的基本構成方法,設計、製作插接造型作品。

2。通過運用插接方法制作紙雕塑,培養學生立體造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3、引導學生在欣賞造型與色彩中勇於發表獨特見解,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彩色卡紙、剪刀、示範作品、學生作品及精美藝術圖片。

教學流程

一、授課

1、製作方法對比導入——點出課題

小朋友們,我們在上幾個學期的美術課中,上過很多的手工課,學到了許多新的製作方法。教師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的製作方法——插接(紙片插接)。2、欣賞、對比,發現新的紙工技法

欣賞製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撲克牌插接、幾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貼式的立體橋樑作品。)

請學生觀察這些紙藝作品與以往的手工課製作紙藝作品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觀察範作:

觀察作品並告訴老師哪些比較好看,為什麼?

紙片的圖形十分漂亮,顏色豐富,搭配和諧。

4、教師邊示範製作,邊講解:

剛才我們經過觀察,已經發現了這課要學習的內容——紙片插接製作的一些要點,現在老師把具體的製作步驟示範,讓同學們進一步掌握其中的製作技法要點。

(1)設計紙片造型(由於時間較久,也可用簡單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學生先由設計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學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選擇井字格形結構。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議做大些。

5、讓學生先討論,並分組動手先製作插接底座。

6、看看誰的底座最牢固,並把這個新發現方法介紹給大家。

二、佈置作業:

1、學生可自行分組製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巡視輔導,發現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給予指正、修改、加以鞏固。

三、評價、作品展示、比一比:

選出造型誇張、拼接牢固的小組作品,比比看,誰的最有創意,誰最有辦法,插得最高,由學生為主參評,小組間互相評價,講一講,這些作品的優缺點?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到了一種新的紙藝製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紙藝作品,其實還有很多的方法我們還沒學到,老師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多動動手,你們就慢慢會發現這其中的美,並且用自己靈巧的雙手把這種美表現出來。

3《奇妙的對印》

一、教材分析:

倒影是我們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象,一般在清澈、平靜的水面上容易出現。倒影具有恬淡、寧靜之美,是藝術家們樂意表現的題材。本課中出現的作品就是這方面的代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優秀美術作品之後,要讓學生明白:懂得取捨,

確立景物的主體,再配以適當的背景,選擇合適的媒材,是表現的關鍵。

《奇妙的倒影》是一節造型表現課,我以遊戲體驗為主,調動學生認知和學習倒影的興趣,在學習中嘗試綜合性的美術活動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創造,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倒影的產生,用對印的方式表現倒影,體驗探索的愉悦,享受成功的快樂。對印的方式在本課除了表現倒影外,還可以表現照鏡子的內容。課本中的瓶花蝴蝶等,揭示了對印具有對稱的特徵,由於水性顏料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易變幹,因此課本中的學習提示:鼓勵學生把紙打濕進行對印嘗試。利用對印的方式表現美術作品,既簡便又容易出好效果,巧妙、逼真。倒影的表現方法有利於學生對這種新的造型表現形式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因而我在教學時,努力想辦法把學生的這種興趣激發出來。在引導學生體驗對印的奇妙後,獲得創造的樂趣,並使學生體會到:美術創作不僅要在畫面上創新求異,在作畫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辦法來,以獲得新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對印的基本知識,掌握對印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感受對印的樂趣,能夠利用對印的方法制作出有個性的作品,學會觀察、欣賞、創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喜歡對印這種具有獨特美感的美術表現形式,以及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新的作畫方式,學習對印的基本知識和技法。

難點:利用對印的方法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景物。

四、教學方法:以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以遊戲體驗為主調動學生認知和學習倒影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創造享受成功的快樂。

五、教學過程:

《奇妙的倒影》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讓我們放鬆一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歌曲想不想聽呀?(生:想聽)那好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歌曲中描繪了

怎樣的畫面,請欣賞歌曲。(教師播放音樂《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美的歌曲聽完了,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呀?説給老師聽聽。(生:我感受到了畫面中有山有水有小船。)(出示圖片)旁白: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着這樣的山,我們要是乘上竹筏小舟,那可真是“人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剛才的圖片裏你看到了什麼?(生説)(引出課題:倒影)板書

(二)、情境教學認識倒影。

1.找相同點(出示圖片1:廊橋)這張是一座廊橋的,倒影教案,上面的這個是:(生:真實的橋)下面的這個是:(生:倒影)真實的橋和倒影它們有相同的地方嗎?(生:外行、顏色、、、)

2.找不同點(同一張圖片)仔細觀察那麼它們之間有不同的地方嗎?(生:上下方位不同、、、)(出示圖片2:大理三塔)這張圖上的真實景物和倒影一樣嗎?(生:真實的景物清楚,倒影模糊看不清楚。)為什麼這張圖片的倒影看不清楚呢?(生:下雨、有波紋、有水面)對,因為有波紋,所以倒影我們就看不清楚了。(板書:波紋)

3.找分界線(出示圖片3)這張倒影清楚嗎?(生:清楚)為什麼清楚?(生:沒有波紋)我們仔細來看這張圖片,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特點:真實的景物和倒影是連在一塊兒的?他們之間有一條線,那條線我們就叫作:分界線(板書)。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這些作品的分界線。(出示多張圖片請學生上台來找)

(三)、欣賞倒影畫作

1.油畫2.水彩畫3.國畫4.卡通畫

(四)、講解倒影畫法

1.(出示圖畫:《鵝》)同學們,這張畫怎麼畫出來的?(生説:先畫,然後折一下。)(教師根據學生的説法在投影儀上進行演示,出現兩個問題:1景物和倒影之間分得太開;

2上面的景物不能完全印下來。)怎麼改進一下他的方法呢?(生:先折,然後畫,再印。)(教師再一次在投影儀上邊演示邊講解:1將紙對摺;2將紙展開來,沿着對摺的這條線進行畫畫,這條對摺的線就是分界線;3再對摺,用手輕輕地按;4打開來倒影就有了。)2.(再一次出示圖畫:《鵝》)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張圖畫,真實的鵝和倒影的鵝還有哪裏不一樣?(生:倒影上還有波紋)好,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②重點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並認識中國畫、油畫、木雕、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帶給人的不同美感。

③難點不同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點,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關童年的圖片

學具:自己蒐集的有關童年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題

(展示一段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的童年成長圖片)

師:你們就跟圖片中的孩子們一樣,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很多人的關心下幸福的成長,在你們的童年世界裏肯定會有許多的故事,願不願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們就一起聊一聊有關童年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師生交流,表現創新

1.説一説你們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幅鮮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圖片,提出問題:你能説出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現形式嗎?仔細觀察他們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現的年代最久遠.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認真觀察他們的表情,説一説他們此時此刻的心情一樣嗎?把你的想法説給同學聽一聽。請你像小偵察員一樣,推測一下他們周圍的環境會是什麼樣子的中呢?

3.打開課本欣賞原圖。

4.展示一組照片,提問:選擇你最喜愛的作品,先描述畫面,再説説你的感受,最後和自己的童年對比,談一談你的想法。

5.欣賞《金色童年》:為什麼作者要稱這張照片為《金色童年》?

6.欣賞《冬天的陽光》:冬天的陽光在哪裏,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7.欣賞《歡天喜地》:通過欣賞清朝的年畫作品,你能瞭解到清朝的兒童服飾、遊戲等情況嗎?

8.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作品中的小朋友們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看出來的?他們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

9.欣賞《端陽嬰戲圖》: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10.欣賞《戰鬥中成長》:他的童年是在什麼環境中渡過的?你認為畫面中的兩個人誰是主角?為什麼?

三、課後拓展

我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可是有一些貧困地區的小朋友還不能上學,看到這些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回家後做一個社會調查,瞭解一下身邊長輩的童年生活。

作業設置

回家後做一個社會調查,瞭解一下身邊長輩的童年生活。

板書設計

10、童年

分享我們的童年故事

繪畫形式:國畫、油畫、雕塑、攝影

分析並欣賞

課後反思:

本課屬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通過欣賞分析課本中的作品,讓學生認識國畫、油畫、攝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並通過分析作品內容及背景讓學生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並對此產生共鳴。培養了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3

類型:泥塑

課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化石和淺浮雕的相關知識。運用綜合壓印方法,製作泥板浮雕作品。

過程與方法——在製作的過程中,增加對陶土特性的瞭解,在嘗試中相互啟發交流,發現浮雕的多種表現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化石照片的欣賞,討論表現化石的方法,培養對浮雕藝術表現形式的學習興趣,樂於交流感受陶土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泥板上用壓印粘合的方法制作“小化石”。

教學難點——在生活中尋找適合的壓印材料和圖形。

作業要求:

基礎層面:從生活中尋找和發現各種適合壓印的材料,並在泥板上運用壓印的方法制作低浮雕作品。

拓展層面:綜合運用多種壓印或捏塑的方法表現出具有化石感的作品,主題突出,紋理清晰。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優秀作品、教師示範等。

學生——陶土、樹葉、壓印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發現:

1)欣賞圖片:欣賞各種各樣化石的圖片。

2)自學討論:自學教材中的文字和圖片,瞭解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説説化石有怎樣的特點。

3)教師簡介

4)揭示課題:化石上的形象

二、欣賞與體驗:

1)欣賞浮雕和淺浮雕作品:瞭解淺浮雕的特點。

2)嘗試體驗:製作泥板,感覺陶土的特點。

思考用陶土如何製作化石。

3)自學交流:自學教材中的圖片和文字,説説找到哪些仿作小化石的方法。

4)師生:把泥板刻出事物外形,粘合主要的組成部分,並用器物刻出花紋。

用事物在泥板上壓印出花紋。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來表現。

5)嘗試表現:選擇一種方法嘗試表現。展示後簡評,發現問題並討論解決。

找到哪些工具刻劃出多樣的花紋?

三、想象與創作:

1)師生示範

2)欣賞優秀作品

3)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與欣賞:

1)作業展示:可設計小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評:發現他人作品中有特點、有創意的表現。

3)教師簡評:

學生交流:説説自己初次玩陶土的感受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4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影子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欣賞黑白攝影、歐洲剪影和剪影作品,在比較鑑賞中,瞭解不同色彩、形態在藝術表現中的作用。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找影子游戲”、“做影子造型”、“畫影子形狀”等活動,發現生活中光與影子的關係,瞭解影子對藝術創作的影響,引發創作興趣。

2、學生通過欣賞黑白攝影、歐洲剪影和剪影作品,在比較鑑賞中,瞭解不同色彩、形態在藝術表現中的作用。

3、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剪紙製作。

二、教學準備

1、教師安排和啟發學生自己收集關於光和影的生活現象以及藝術表現作品等方面的資料。

2、彩色紙、剪刀及其其他手工創作的工具。

三、教學過程:

1、用幻燈投影機導入新課。手的動作、剪紙、形體動作、身體的動作進行投影,讓學生髮揮想象。

2、、欣賞黑白攝影作品,對作品中光與影的藝術處理形式和形象,談自己的感覺。

3、引導學生針對對作品中黑白對比的強烈反差視覺效果發表看法。

4、創作:以小組為單位,創編故事劇,可用剪影的形式製作劇中的角色形象。

5、演一演:學生之間以跟隨某一個同學的背(身)後做影子模仿表演的方式,展開表演活動,以肢體的形態造型為主要表現內容,並配合音樂作品進行伴奏。

6、遊戲活動

A、邊唱歌邊做相應的動作,引發學生對影子的興趣,體驗快樂。玩法:全體學生站成圓圈面向圓心,一、二報數結對子,一數在前二數在後,二數學一數的動作,反覆進行,然後交換。

B、遊戲開始時,選擇一首熟悉的歌曲邊唱邊做動作。

7、猜影子:

A、獲得新經驗:能夠設計多種動作構成有趣的影子,並根據自己的想像猜出影子的造型,共享想像創造的樂趣。

玩法:3——4個學生一組,猜拳決定出一人為猜影子者,其他學生背隊陽光或燈光。面對牆壁做各種動作,當設計者出口令後,猜影子者猜出牆壁各種影子的造型,並與其中一個做動作的學生交換角色。替換也由猜拳決定,反覆進行。

四、教學建議

1、採取自評和相互的方法,對自己及同學的剪紙(影)作品進行,並在班裏展示這些作品。

2、對欣賞過的馬帝斯剪紙作品進行圖表式的調查,歸納同學們的意見,引導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5

教材分析

《錯位的圖片》是國小美術課本第五冊中的一節設計活動。

教材以兒童喜愛的圖片形式,為大家提供了二條活動的線索:第一,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展示了從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圖片並經過了錯位處理,如摩托車、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針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實際情況,附上了錯位圖片的製作步驟圖例指導學生。

學生分析

1、三年級的學生對美術課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同時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讓他們通過製作錯位的圖片培養創造力、想象力和動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學生具有了初步的設計能力和表達能力。

設計理念

1、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以同一張圖片經過變化可以產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錯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樣製作錯位的圖片”的探索和設計並製作錯位的圖片的活動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動,體現教師是兒童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與自主操作的活動中,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兒童的相互認同、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和團結協作。

3、在大膽質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動中,引導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自主性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各種變化的圖片,讓學生了解一張圖片通過變化可以產生不同的美。

2、通過製作錯位的圖片,培養學生培養創造美的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3、通過錯位圖片的製作,培養學生耐心、認真的學習品質。

教學流程

一、教學準備

(一)教師注意收集或網上下載與錯位圖片有關的資料,設計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圖形變化的知識。

(二)教師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的方法。

(三)教師確定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的方法及框架。

二、教學過程

(一)、圖片欣賞,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的美術課老師帶來了許多漂亮的圖片,請大家仔細看,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

【教師使用了大量由一張圖片變化而成的圖片,並引導學生説説圖片的效果或教師介紹,生邊看有聲音的圖片演示邊發出陣陣感歎聲,氣氛非常的熱鬧。同時也使學生了解到同樣一張圖片通過不同的變化可以產生不同的美。】

師:誰能説説看了這些圖片發現了什麼?

生:這些圖片都很漂亮。

有些圖片是分離的。

有些圖片是變色的。

……

師:大家都觀察得非常仔細,這些圖片是由一張圖片經過變化產生了不同的美。那麼這麼多圖片的變化我們一節課都能學會嗎?

生:能!

師:大家這麼自信,那老師今天可要考考你們了,我們先來這張圖片的變化吧,誰能説説它是怎樣變化出來的?

生:是割成一條一條後把它放起來的。

是錯開位置放的。

是隔一條錯開一定距離放起來的。

……

大家講得真棒!這張圖片是把它剪開後錯開位置粘貼起來的。(師邊講邊板書課題)

【由圖片變化的大環境,聚焦到變化的一種形式-錯位圖片,並由此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師:把圖片進行錯位只有這種方法嗎?

生:橫的,豎的,斜的……

師:大家説得方法都很好,不過老師覺得還有很多方法,接下來大家就一起來討論一下,同時想一想怎樣排列更美觀,怎樣剪得更快更好?(電腦顯示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上述問題,師巡迴指導並點撥幾個小組。

【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和教學效果。在小組討論中,可以自由發言,也可以輪流發言,通過雙向交流相互督促、檢查、啟迪和幫助。】

師:哪個小組代表先來説一説。

生:我們小組討論後認為橫割成一條一條後,可以的條子像樓梯一樣排列。

師:斜向哪邊?

生:朝左邊。(師顯示出圖例)

師:除了朝左邊,還可以朝向哪邊?

生:朝向右邊。(師顯示出圖例)

師:橫條還可以怎樣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樣彎曲的。

每一條拉開距離排列的。

像圖片上一樣隔一條再拉開距離排列的。

……

師:大家通過動腦筋,發現了這麼多橫條的排列方法,那豎條的呢?

生:像樓梯一樣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條再拉開距離排列的。

像波浪線一樣排列的。

……

師:斜條的呢?

生:……

師:剛才我們大家發現了這麼多圖片錯位的排列方法,那麼要把圖片刻成一條一條,並且刻得又快又好,誰能有更好的辦法?

生:用尺子畫好,然後標上數字,再把它剪下來。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這用尺子畫的,也可以把圖片折成一條一條,然後標上數字,再剪下來的。

……

【在學生彙報交流時,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問題進行交流,教師對其彙報要有扶有放,積極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幫助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自主操作,完成作品。

接下來,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歡的錯位方法,做一張漂亮的錯位圖片。你可以在課本中錯位圖片的基礎上進行變化。也可以自已獨立設計或幾人合作進行設計圓形紋樣。做好的時候在圖片旁邊寫上一句或幾句自己的感受。(電腦顯示)

(學生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在自主操作中,正視學生的差異,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並通過獨立製作或小組成員合作,進行錯位圖片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動手能力較薄弱的小組,並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同時通過製作錯位的圖片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精神。】

四、自主評價,課外延伸。

1、學生將自己做好的錯位圖片放在桌上,然後相互集體參觀。同時將寫三張欣賞卡送給你的同學(放在圖片旁邊)。

2、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呢?

生:我知道了一張圖片經過變化可以產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這節課我特別高興。

我能做錯位的圖片了。

……

師:這節課你感覺有不滿意的地方嗎?

生:我在刻圖片刻得還不齊,下次要練練刻圖片。

我的圖片是橫向錯位的,現在我發現豎向錯位會更好看些。

我覺得這節課的時間太短了。

3、課外延伸。

師:前面同學們説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圖片變化學會,現在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錯位圖片的變化我們學了一節課,它的變化原來有這麼多。

圖片的變化實在太多,要想在一節課內學完是不可能的。

……

師:同學們都講得對,圖片的變化是太多了,我們靠一節課時間是不可以學完的,不過大家可以在課後多學習幾種變化。然後用自己喜歡的變化形式,做一張漂亮的圖片。

課後反思

這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探索的活動中,通過互相幫助、引導、啟迪,較好 地培養了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意識。在實施自主性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注重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需要反思的是:對學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個學生説“排列”時,講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後再排列,只是一句帶過,而沒有大膽放手讓學生繼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