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W

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多篇】

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透視的基本變化規律。

2、學習、瞭解平行線和消失點概念。

3、欣賞名家作品,品味透視在美術中的魅力。

4、聯繫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

教學重點:

1、瞭解和掌握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2、透視基本規律的運用。

教學難點:

透視規律的理解和在實踐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名家美術作品、建築風景照片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圖片,觀察投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杆的密疏、樹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簡單的圖形在紙上表現這些事物嗎?

討論學生們的簡易畫,從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生:近大遠小。

二、講授新課

⑴、師:是的,近大遠小,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遠去的路》的基本規律。(出示課題:遠去的路) 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有什麼現象?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色彩)

⑵、什麼是透視呢?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低、遠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 你們的在一望無垠的田野裏,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失點。

⑶、説説周圍環境中的透視現象?

⑷、欣賞課本上的範圖,讓生找圖中的消失點。

⑸、師示範

①先找到消失點。

②畫出主要的的透視線,如馬路。

③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

④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三、本課練習臨摹課本上範圖,生作業,師巡視輔導,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四、課後作業: 觀察:生活中近大遠小的現象;

嘗試:繪畫或拼貼一副有路的風景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掌握繪畫創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繫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

教學重點:

瞭解和掌握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教學難點:

透視規律的理解和在實踐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

名家美術作品、建築風景照片等

教學過程:

一、講評上節課作業 ⑴透視現象是否準確 ⑵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有沒有運用在畫中?

二、在繪畫上色時注意哪些問題?近的鮮明一些、遠的灰暗一些。

三、學生繼續完成作練習,教師輔導。

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二

德育綱要要求

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礎。

美術教學要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力量,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和愛美情趣。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階段目標(第三學段)

造型表現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設計應用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欣賞評述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扽方式,瞭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綜合探索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係。

課題1、凝固的音樂——建築

課時2課時

課業類型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顯性目標應知:通過欣賞、比較,初步瞭解中國宮殿建築與西方教堂建築的不同風格,認識到不同地域文化對建築的影響。能夠發現並簡單總結古今中外建築在材質、造型方面的特點。

應會:能夠蒐集、整理與本課相關的資料,在學習中加以運用。能夠初步分析建築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藴涵的文化精神。學習用繪畫或文字的方式將自己對建築的瞭解與認識表達出來。

隱性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引發學生對建築的關注、認識和興趣。

2、通過欣賞風格各異的建築,激發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瞭解與包容。

重點:欣賞北京故宮建築風格,初步瞭解其中的文化內涵。比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築,認識不同的建築風格。發現時代發展與建築材料變化的關係。

難點:認識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對建築風格的影響。

教學方法:

欣賞觀察法、比較法、小組學習法、嘗試法、談話法、交流討論法、講解法等。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穩定情緒,做好上課準備。

二、導入新課

1、請學生閉上眼睛,聆聽悠揚的樂曲放鬆放鬆身心。

2、邊聽邊欣賞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築。

3、説説自己欣賞到了什麼?有哪些感受?

4、你記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築?

5、德國詩人歌德把建築比喻成凝固的音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凝固的音樂――建築。

6、板書課題《凝固的音樂――建築》學生閉上眼睛聆聽。

欣賞古建築圖片。

回答問題。

三、講授新課

(一)、中國古代建築欣賞

1、出示故宮的系列圖片,師生共同欣賞分析。

A、故宮外景:黃色屋頂與紅色牆面帶給我們一種金碧輝煌的感覺。

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知道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瞭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和表現方法。

2、能力目標:學習和掌握裝飾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3、解色彩的寫實性與裝飾性的區別,在教學體驗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和表現方法。學習和掌握裝飾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教學難點:裝飾畫的造型突出誇張變形,色彩對比強。教學準備:欣賞用的範畫資料,繪畫工具、材料,拼貼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課件展示:提問:裝飾畫中的牛與自然界中的牛對比有什麼不同

揭示課題:裝飾色彩

二、新知

1、講授裝飾色彩。裝飾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進行誇張和對比,色彩鮮豔,對比強烈,給人以質樸、真摯的感受。民間的裝飾色彩常用補色的對比關係如:紅與綠,橙與藍,黃與紫

2、欣賞分析作品

①、農民畫《耱地》師:裝飾色彩常常和現實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樣。雖然它源於自然,但不是對自然色彩的複製。你看《耱地》裏的牛多漂亮!可是生活中的牛真有這麼多色彩嗎?農民畫家敢於把牛畫得這麼豔麗,顯示了他們對色彩的豐富想象力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②、學生優秀作品

比較寫生色彩與裝飾色彩上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嗎?三、作品展覽,激發創作激情

優秀作品欣賞,強調色彩鮮明、豔麗、明快。

、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進行評優

1、學生活動:請你介紹一下自己的畫,它使用了什麼裝飾色彩?給人什麼感覺?

2、評價作品用色的方法和效果。

四、課後拓展

展示其他內容的作品,引導學生回家進一步學習。

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熱愛母校的感情,使學生用學過的工藝知識和技能,製作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送給母校作紀念。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母校及老師的培養,在今後的學習中要維護母校榮譽,為母校爭光,對母校抱以感恩之情。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美術知識、技能,用多種形式進行藝術創作,運用美術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母校的懷念與感激之情。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相互合作意識及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增強學生熱愛母校的感情,使學生用學過的工藝知識和技能,製作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送給母校作紀念。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美術知識、技能,用多種形式進行藝術創作,運用美術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母校的懷念與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自己已學過的工藝知識和技能。把握集體創作作品的整體美感。木瓢畫繪製精美。

教學教具:

範畫、製作材料、幻燈片等。

教學過程:

導入:出示兩幅作品(課件)

1、齊白石油畫像

2、齊白石漫畫像

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齊白石)這兩幅畫表現形式有什麼不同?(寫實、漫畫)

探究活動:

展示齊白石漫畫像,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

這幅畫僅是寥寥幾筆,就把齊白石的形象特點,性格特徵,巧妙地聯繫在一起,你們能説説漫畫有什麼特點麼?小組討論。(誇張、變形,想象豐富)課件。

直觀演示:(課件)展示幾幅明星漫畫像,引導學生欣賞這些作品畫的是誰?突出了人物哪些特點?誇張了哪些部位?

下面同學們觀察一下,看看老師畫的是誰?用了剛才説到的哪些方法?(是老師本人)

嘗試體驗:

請同學們拿出鏡子認真觀察,説出自己相貌的主要特徵。

把自己畫下來(全體在長軸上畫)放音樂。

展示作品。

小結:

同學們今天用漫畫的形式為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我建議把這幅作品當作我們留給母校的紀念,10年後的今天我們母校再相聚,最後讓我們共同唱起這首《一路順風》來結束本節課。

課後反思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六年級的學生即將畢業,在告別母校,帶着母校的'希望走向新的起點,踏上新的征程之時,每位學生都會思緒萬千,感慨萬分。本課的設置,旨在通過藝術實踐活動,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美術知識、技能,用多種形式進行藝術創作,激發學生尊師愛校之情。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母校及老師們的培養,在今後的學習中要維護母校榮譽,為母校爭光,對母校抱以感恩之情。

本課在學習內容安排上比較寬鬆,沒有統一的要求,以集體進行藝術創作,以漫畫的形式暢想自己的未來,集體創作一幅畫,並約定10年後相聚母校,看看母校的變化。另外,依據自己學校的特點,帶領學生選擇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行藝術實踐活動。

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五

課題:

中國現代雕塑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欣賞 評述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教材中的現代雕塑作品,認識立體造型藝術的構思、主題的表現以及材料的美感等等。

2、通過欣賞現代雕塑作品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立體造型藝術的特點、規律以及表現技巧。

教具學具:

課本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一)欣賞中國現代雕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表現的主題應貼近時代

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任何藝術不可能超越所處的時代。因此一件好的藝術品首先是在主體的發掘上與時代的脈搏相一致,反映的是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動人典型事例。

2、成功的應用雕塑技巧和形式美的法則

雕塑屬立體造型藝術,在表現主體方面有其特有的藝術語言。首先是雕塑本身的體量感,它是以其實在的體積佔有空間,有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力。在形體的處理上充分利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對稱、均衡、重心的移位對比、韻律等已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

3、雕塑材質的現代感

隨着科學的發展、時代的前進、新的雕塑材料不斷湧現,玻璃鋼、鑄銅、不鏽鋼、鈦鋁合金等,這些材料以其自身的美感為造型服務。

(二)作品賞析

1、千里馬:這件作品是著名畫家、雕塑家韓美林的作品,它的最大特點是將作品富於極強的裝飾性,抓住所表現形象的本質特徵,以極簡約的手法表現形象。作者利用馬的側面影像輪廓,用極概括的手法把馬的體態、動態表現得恰到好處。

2、家:是雕塑家傅維安的作品,以三頭牛為題表現了一組互為穿插交錯的一種組合造型,作者沒有顧及牛的每一條肌肉和骨骼,但準確地抓住了牛的體態的本質特徵。因此,看上去仍能明白無誤的認出牛的形象,這種簡單、概括手法是作者的獨到之處。

3、琴童:這件作品以現實主義手法,用具象的表現形式刻畫了一個認真彈琴的女孩。這是我國著名女雕塑家張德蒂的作品。作者以寫實手法刻畫了一個琴童在操琴時眼、手、腦高度協調、配合的場景。女孩兒極認真的表情和一雙手撫琴的稚拙、憨態都表現得相當具體,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4、開荒牛:這也是一件以寫實手法出現的雕塑佳作。是著名雕塑家潘鶴的作品,現陳列於深圳市政府廣場。作者以開荒牛的精神隱喻深圳開發、進取的奮鬥精神,在塑造形體的方法上加強了牛的體量,設計了向前行進的動態,給人有一種奮發、拼搏的聯想。

5、哥倆好:這件作品時以竹根為材料。作者巧妙的利用竹根的自然性,稍加雕琢既賦予了作品的藝術生命。竹根的自然形態可以説是千姿百態,但如何利用這些形狀和自己要表現的主題聯繫起來卻非常不易。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説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作者收下,竹的根鬚變成了哥倆的帽子,竹的根部用來塑造連部,竹的根節部分又用來表現圍脖。兩個竹根的外形迥然不同,哥倆的形象也因之有異,帽子、圍脖也各有其形,但通過這些共有的事物卻表達了同一氣候環境的真實感受,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巧妙的構思。

6、挑戰:這幅作品所表現的是一位傷殘運動員。作者用鑄銅這種材料,以及其概括的手法表現了投擲時一個最有力的瞬間,這種由於動勢所造成的重心偏離給人以強烈的動感。然而這種動勢的安排只能藉助鑄銅把車輪與底座緊緊的焊接才得以完成。作者運用對比手法,把簡得不能再簡得輪椅與強健的運動員的軀幹放在一起,使人產生一種力量感。

7、家鄉的河:這件作品也是鑄銅材料的。作者的創作意圖非常明確,表現的是一個夏日,一個女孩站在水邊,手持一片石頭,準備打水漂。這是一個輕鬆自然的主題,反映了兒童閒暇時一種童趣的追求。作者以樸素、自然的造型和單純的表現意圖,明確的袒露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作者以寫實手法表現主題,易於使兒童接受,更貼近生活、貼近真實。

8、叔叔阿姨們:這件雕塑作品以全新的藝術手法,以及洗煉的造型,表現了一個令人激動的主題。作者對形體的概括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面部及五官全被省略,而小朋友身上的雨衣和雨鞋卻非常突出的佔有大面積的空間,這正是作者的本意,意在突出表現小朋友在雨中執勤的生動場面,高高揚起的話筒好像在傳遞出那稚嫩的聲音,提醒人們注意交通安全,一道彎曲的欄杆,既是作品的依託,又明確了人物所處的道路環境可謂一舉兩得。

三、小結:

學生説説現代雕塑的材料有哪些,主要特點是什麼?課本上的作品你最喜歡哪件?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