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北師大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92K

北師大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北師大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教材第4-5頁的內容。例3、例4練一練和練習一第4—6題

教學目標:

1、學生正確認識毫升,並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讓學生在應用練習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體驗毫升的應用價值。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養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學習作風。

教學重點:

學生正確認識毫升,並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能進行升和毫升之間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教學準備:

量杯、量筒、滴管、各種小容器

教學過程:

一、認識毫升

1、前面我們學習了容量的單位升,生活中哪些容器用“升”為單位?(學生舉例)

2、比較發現“升和毫升”作為單位的不同之處。

請幾位同學上台來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

提問:這些容器的容量與我們前面接觸的容器的容量相比,有什麼不同?

3、揭示課題:毫升。

可見,毫升是在講師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來表示。(板書:mL,ml)

二、聯繫生活,認識容量單位“毫升”

1、初步認識“毫升”,記住常用數據。

出示練一練

1、讓學生細心觀察並記住常用的數據。

初步感受:計量比較少的液體,常用“毫升”作單位。

2、體驗1毫升,形成1毫升的概念

(1)觀察1毫升水和10毫升的水,談談自己的想法。

(2)實驗:用滴管向空兩杯滴入1毫升的水。

看一看,想一想,數一數,多少滴水大約是1毫升。那麼10毫升是多少滴水。

試着把1毫升水倒入手心裏,試一試,摸一摸,多嗎?

三、升與毫升的進率

1、請每個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的量杯。請小組裏的同學仔細觀察量杯上的刻度,並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麼地方。

2、完成試一試。請同學們將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量杯時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過實驗,請小組裏的同學討論,1升等於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後板書:1升=1000毫升,説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完成練一練3

5、拿出500毫升的飲料。想一想,這種飲料需要幾瓶正好是1升。如果是250毫升呢?100毫升呢?

三、練習一

1、練習一4

仔細讀題,小組交流發現了什麼?彙報是要求説明理由。

2、練習一6

根據生活經驗完成。可以跟其它容器比一比。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跟大家交流交流。

板書設計:

認識毫升

1升=1000毫升

作業設計:

【必做題】

升與毫升的換算。

【選做題】

到附近商店調查,記錄幾種容量用毫升做單位的商品。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40-41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的種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它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難點。而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教材編寫的意圖是設計了大量的學生活動,希望學生能在操作活動中實現由靜止的課本知識向動態的學生探索活動轉變。學生學好這節課不僅能為他們後續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學生今後學習幾何知識創造條件。

角的度量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角的度量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本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角的認識”這一內容。第一個階段在二年級上冊,是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畫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第二個階段在二年級下冊,是讓學生認識鋭角和鈍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鋭角和鈍角。第三個階段就是本冊教材這一單元,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有了前面兩個階段的學習基礎,學生對角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瞭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因此在認識量角器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充分估計學生學習的起點,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本節課我力圖採用直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一步步發現“簡易量角器”測量方法的不足,使學生在直觀感受、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獨有的數學體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度角的表象。會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構成,以及一度角的由來,通過探索、實踐,歸納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的簡潔嚴謹,激發學好數學的願望。

四、教學重難點

1.認識量角器的構造,會使用量角器正確量角。

2.量角時能正確讀出角的度數,知道什麼時候看內圈,什麼時候看外圈。

五、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

角 量角器

頂點 重合 中心點

一條邊 重合 0度刻度線

另一條邊讀 指向的刻度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隱藏內容

(1)視頻引入

①播放《憤怒的小鳥》視頻

②提問: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遊戲嗎?喜歡玩嗎?

③出示3張彈弓圖片,哪個彈弓更好玩呢?為什麼?

(2)複習角的知識

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如果要製作一個2號彈弓,我們需要知道角的什麼信息?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師:看到標題你有什麼疑問?

生:角怎麼度量,用什麼量呢?

(3)複習長度的測量

播放微課視頻

長度的測量是由直尺上的小線段去量長的的線段,那我們可不可以用小角去量大角呢?

(二)探究新知隱藏內容

1.活動一:彈弓2角的大小

(1)用老師給的小角量一量、比一比,老師給的小角是10度

①小組合作:用給定的小角量大角

②彙報交流:説一説怎麼量的?量的結果是怎樣的?

用小角量大角,當角度不夠時怎麼辦?進一步把角細化成1度

③質疑:我們用三角尺也不能準確地知道角2到底有多大,怎麼辦?

生:測量出角的大小,角2有5個小角那麼大,及時上傳學生活動的照片和視頻,對於正確和錯誤的進行點評,用班級授課大師分組給學生加分。

(2)介紹1度角

①談話:對,要準確測量一個角的大小,需要有一個合適的角作單位來量,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角的單位。

②課件演示:人們將半圓平均分成18份,每份是10度,是一個小角,再將小角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所對的角作為度量角的單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記作1度。

③直觀感受1度角有多大。

2.創作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半圓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箇中心點,兩圈刻度,分別從0度到180度;,每兩個數字之間相差10度,有兩條0度刻度線等。

(2)指名讀給定角的度數,學生辨析。

(3)猜一猜,讓學生猜出給定角的度數,説一説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學例1

(1)出示例1:怎樣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數?

(2)學生獨立嘗試量角,小組交流量角方法。

(3)教師展示學生量角的過程,學生辨析。(用101教育PPT拍視頻展示在屏幕上)

(4)小組長彙報量角的步驟。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

②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4.小結量角的方法

(三)鞏固深化

完成活動三,量出給定角的度數,教師巡視拍照,將圖片和量角視頻傳到屏幕上。

(1)學生獨立完成(3分鐘)

(2)教師評價量角的方法。

(3)教師揭曉:為什麼2號角最適合做彈弓。

教師提問:你覺得這個角熟悉嗎?在哪裏見過啊?彈弓2的角的度數是50度,教師向學生講解彈弓原理。

(四)總結與課後拓展

(1)出示拓展題,讓孩子上台操作量角器量角,佈置課後拓展作業,畫一個五角星。

(2)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3)小組評價:得分最多的小組獲勝。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材設計了3種方式來認識“1平方千米”:一是以邊長1千米的正方形來表徵;二是溝通1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的關係;三是藉助__廣場和“鳥巢”的佔地面積,間接的幫助學生建構1平方千米的表象。即有數理層面的聯結,又有直觀形象的支撐。

標 1、使學生知道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相關面積公式和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主動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

重難點 認識平方千米的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教具

學具

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活動一、情境引入。

在填寫單位時,要先想象它的實際面積以什麼為單位最合適。

2、引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公頃一般表示較大的面積,那還有沒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呢? 出示例2的題圖。提問:你從圖中瞭解了什麼內容?指出:今天我們共同認識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單位。

板書課題:認識平方千米

活動二、合作探究。

1、認識1平方千米的含義

我們在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時,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平方千米也可以用符號“k㎡ ”表示。 板書:k㎡

師問:你們知道我們國家領土總面積是多大嗎?指出:我國領土總面積居世界第3位。

2、體會1平方千米的含義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1公頃是多大正方形土地的面積?

3、嘗試單位換算

4、“試一試”教學

5、完成“做一做”

活動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1、完成練習六第5題

2、完成練習六第6題

除了平方米和公頃之間進率是10000,其餘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3、指導完成練習六第7題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1、用合適的面積單位填空。

(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大約是12

(一張課桌)上面的面積大約是36

(一塊黑板) 上面的面積大約是4

(校園)佔地面積大約是1( )

請大家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積。

能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嗎?小組中算一算並交流自己的想法。

讀題、理解題意。

指名説説是怎樣換算的?

在小組中交流換算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評價糾錯

學生在小組中估算,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思路。

2.能分步解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類推能力、分析比較能力。

2.培養學生理解應用題數量關係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的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繫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二、學法引導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討論、試算,感知算理和計算方法。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確定應用題的解題步驟。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練習:(出示口算卡片)

56×2+56 78×4—78

168

—17×4 100—100÷5×3

2.複習題:

讀題,分析解題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四年級栽樹棵數怎樣求?為什麼用“56×2”,你們是根據哪句話這樣求的?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複習題為例5。(課件演示)

(抓住複習和例5的聯繫點,設計了複習題,為學習例5做好鋪墊,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討論:你認為這道題的關鍵句是哪一句?

(教師在“五年級栽的比四年級總數少10棵”下面畫出曲線。)

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量關係呢?

引導學生畫線段圖。

4.根據線段圖和題意,討論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必須先知道什麼?你是根據什麼這樣説的?為什麼?

啟發學生:“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能直接求出來嗎?解答這道題,第一步求什麼?第二步求什麼?第三步求什麼?

(通過線段圖,從直觀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5,通過交流彙報,確定解題思路,教師板書小標題,再讓學生直接在書中填空,指定一名學生板演。

形成板書:

四年級栽樹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級栽樹158棵。

6.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例5的解題過程,解答這類題時應注意什麼?

抓住關鍵句理解數量關係,依據關鍵句確定數量關係,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並分步解答。

引導學生觀察:在解題過程中,56這個已知條件用到了幾次?分別是在求什麼時候用的?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解答應用題時,有的已知條件不止用一次,具體怎樣用,要根據題目內容確定。

7.反饋練習: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

同桌討論,關鍵句是哪一句,再根據題意確定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確定2-3名學生彙報討論結果。然後再讓學生分步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三)、鞏固發展1、“做一做”第2、3題。

同桌每人選一題,互相説一下這道題的關鍵句是什麼,應該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然後獨立完成。

2、練習五第1題

先畫圖表示數量關係。

(四)、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學習內容,指出這類應用題是三步計算應用題,還是兩步

計算的應用題

>

板書課題:

進一步明確:解答此類應用題,要抓住關鍵語句,明確數量關係,通過分析關鍵語句確定的數量關係,明確解題步驟。

提示同學:有的已知條件在解題時不止用一次。

六、佈置作業

練習五第2題

七、板書設計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數學教案3 篇五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在做計算時,總是希望做得又對又快。你要仔細肯定能實現你的願望,對於有些題目,運用簡便方法計算,那將做得又對又快,有興趣學嗎?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教學例1。

①多媒體出示教材第39頁情景圖。

②師:李叔叔愛看書,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有234頁,還剩多少頁沒看?

③生看題,理解題意。

④師:看到第66頁,是什麼意思?

生:看了66頁。

師:請你幫忙算算,還剩多少頁沒看?

生演算,小組裏交流。

⑤生彙報。

生甲:234—66—34

生乙:234—66—34

=168—34 =234—(66+34)

=134(頁)=234—100

=134(頁)

生丙: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頁)

⑥師:他們是怎樣計算的?

生甲:我是從左往右按順序算的。

生乙:我發現兩個減數相加得100,再用234減去100,得134,這樣算比較簡便。

生丙:我發現234—34,剛好得200,200—66得134,這樣算比較簡便。

師:你們説得都很好,算得對。

⑦議一議,你喜歡哪種方法?學生自由討論。

⑧師:遇到這類比較有特點的題目時,可以採用生乙、生丙的簡便算法比較好。一個數連減去幾個數,等於這個數減去這幾個減數的和。一個數連減去幾個數,如果一個減數與被減數有相同的部分,把它先減去比較簡便。

2、完成第39頁“做一做”的第1題。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生彙報。

生甲:528—53—47

生乙:470—254—46

=528—(53+47)=470—(254+46)

=528—100 =470—300

=428 =170

生丙:545—167—145

=545—145—167

=400—167

=233

3、教學例20。

①出示教材第40頁例2圖。

師:看圖,説説你所見的。

②師:看左圖,這四本書中,哪三本的總價在100元左右?

生甲:把每三本書的價錢相加,就知道了。

列式:56+31+19 56+31+24

56+19+24 31+19+24

生乙:我是這樣計算的,先算出四本書的總價,再與100元比較,多的錢與哪本書的價錢接近,把它除去,那麼另外三本書的總價錢在100元左右。

生按上面的方法試一試。

師:哪一種方法最簡便?

生丙:生甲的`方法要算四道式題,生乙的方法只算一道式題,都能解決向題。

生丁:我認為生乙的方法好。

師:生甲、生乙的方法都對,在實際應用中,我們認為生乙的方法比較簡便,具體做題時,多動腦,想出好辦法來。

③師:看右圖,我付100元,買這兩套書,找回多少錢?

生小組裏交流。生彙報。

生甲:100—48—47

生乙:100—(48+47)

=52一47 =100一95

=5(元)=5(元)

生丙:這兩套書的價錢小於50,可以把100分成兩個50,50—48和50一47,還剩2+3=5(元)。

師:討論一下,誰的方法最簡便?

生丁:生丙的方法最簡便。

師:生丙的方法簡便。做具體題時,多分析,想出恰當的辦法解決。

三、鞏固運用,深化拓展。

1、你會填。在0裏和橫線上填寫相應的運算符號和數。

868—52—48—868○(52+)

1500—28—272=(28○272)

415—74—26= ○(○)

2、教材第41頁第2題,第39頁“做一做”第2題。

四、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太清楚?能和大家交流嗎?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P5 ~ 7

教學目標:

1、通過“買文具”的問題情景,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3、引導學生掌握脱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開火車)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的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的計算順序式什麼?

3、練習(二人板演,全班齊練)

4×8+6 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 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理解圖中內容,讓學生找信息。

2、讓學生根據圖示提出問題,並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問題: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決問題。

(1)分析問題:笑笑買了一本作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條件:主題圖中只給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決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問題,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學生通過討論可以得出兩種方法

(a) 18÷3=6(元),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討論:18÷3+4 表示什麼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計算“18÷3+4”的時候,應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計算。

(4)引導學生髮現:有加法又有除法時,要先算除法後算加法。

4、嘗試解決問題。

(1)提問:每本算術本現價比原價便宜多少元?

(2)讓學生小組討論後嘗試獨立解答。

(3)訂正,並引導學生髮現:既有減法又有除法的兩步計算式題,要先算除法,後算減法。

5、小結:計算除加、除減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先算除法後算加減)

6、説一説下面哪種做法對。

總結脱式計算寫法

1、不參加運算的部分要抄下來,等號前後應該相等。

2、現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三、課題鞏固練習

P6“試一試”。

1、提示:先算淘氣買的鋼筆一支是多少元。

2、先説運算順序,後讓學生獨立計算。

3、結合情境説下面算式的意思,並計算

四、鞏固練習

P6~7連一連全部內容。

五、總結

計算除加、除減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先算除法後算加減)

板書設計:

買文具(除加、除減兩步計算式題)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北師大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概念,並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直線、射線、線段、角的聯繫與區別,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徵。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線段、涉嫌與直線的區別與聯繫,會用字母準確讀出線段、射線和直線,會數簡單圖形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徵,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電筒,直尺,毛線

一、複習導入

【出示一根毛線】

師:同學們,這是什麼?如果説我把這根彎曲的線拉直,你可以看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

生:線段

師:哎,線段,好了,老師把整個它記下來。線段是我們以前碰到過的,對吧?那誰來説説看線段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説出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無限延伸)

師:誰來畫一條線段。【抽生黑板上畫線段】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樣畫的。

【一生學生畫線段,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他是怎樣畫的線段?

生1:他是先畫的一條線,再畫的兩個端點。

生2: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後畫的一條線,最後在另一個地方畫的端點。

師:哎,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後畫的一條線,最後在這個地方畫另一個端點。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先畫兩個端點,然後畫線連接兩個端點。因為,我們一般讓點來確定我們需要畫線的位置,兩點確定一條線段。

師:哎,到現在我們就只知道這些有關線的知識了吧。那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直線的教學

【課件出示】

師:這是兩條直直的線,給它們表上號,上面是1號,下面是2號,哎,仔細看這兩條線,幾號線是線段?為什麼你叫1號線為線段?

生:因為1號線有兩個端點, 有一條直的線,不能無限延伸。

師:那我們找找看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兒?【教師先點出一個端點】這是一個端點,另一個端點在那兒?

師:好了,那你看2號線,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剛才它在向兩邊怎麼樣啊?

師:哎,它在往兩邊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邊有個小鴨子走啊走,然後説了一句話,我們一起讀一讀下鴨子説的話,好吧,預備起···

生:我怎麼看不到頭呢?

師:他説我怎麼看不到頭呢?什麼意思啊?也就是説這條線一直在往左邊不斷的怎樣【教師用手勢比劃】延長?

哎,你們真棒,都知道無限延長了。對無限延長就是怎麼樣啊,不斷的延長延長延長無限延長下去對吧。那你們看在另一邊也有個小動物,他也説了一句話,我們一起讀一讀,預備起

生:我怎麼也看不到頭呢?

師:我怎麼也看不到頭呢?什麼意思啊?

生:就是也在無限延伸

師:哎呀你們説的太好了,説明右邊也在無限延伸,左邊也在無限延伸,右邊也在無限延伸。兩邊都在做無限延伸。那你知道數學上像這樣的直直的,兩邊都能無限延伸的線叫什麼嗎?

好了,在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我把這個記下來。【板書直線】

師:請你仔細觀察,直線和線段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一樣的)?那他們之間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生: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直線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線段不能延長,

師:哦,他説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直線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線段不能延長,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還有嗎?【教師引導可以度量嗎?】

生:線段可以量出長度,直線不可以。【因為它是無限延長的】

師:説的太棒了,那我們説直線不能度量,兩邊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延長,那如果我要畫直線的話,是不是可以一直畫下去,永遠都畫不完啊?

生:是

師:那怎麼辦?誰能幫我畫一條直線?

【抽生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下面仔細看】

師:他畫的可以不可以,是不是直線?那我也畫一條可以嗎? 【師邊説邊畫】我這樣子畫可以嗎?

師:認為我這樣子畫可以的舉手,(多數同學同意)認為我這樣子畫不可以的舉手(個別幾個)【學生之間的辯論,用毛線表示説明】(教師再畫幾條非橫着的線)哎,那我們現在能不能説出直線的特點了,一起説一下好嗎?

師生:直線是一條直的線,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延伸。

(二)射線的教學

師:好了,為了獎勵你們呢?請仔細看大屏幕,2號線又發生變化了,請仔細看。【播放課件】現在2號線變什麼了?

生:變成線段了。

師:哎,2號線變成線段了,但是又出現了3號線和4號線。大家悄悄安靜地想一想,3號線和4號線和線段、直線它們都有什麼共同的地方?那3號線和4號線和線段之間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它和直線之間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知道數學上把線是直直的,有1個端點,另一端可以無限延長的線叫什麼嗎?【板書射線】這個你們也知道啊,厲害啊,我先記下來啊。

師:那你能根據我們剛才所説的射線的特點和剛剛我們畫直線、線段的經驗,畫一條射線嗎?

【請一位學生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下面迅速畫一條自己喜歡的方向上的射線】

(三)生活中的線

師:哎,到這兒啊,剛才你們在説這些線的時候,老師就在想,那生活中到底有沒有這些線呢?(學生舉例,教師播放課件)

師:那好這是物體裏面我們找到了線段,那平面圖形裏面呢?三角形、長方形那個地方看可以看做是線段?

師:哎,這是生活中的線段,那生活中有射線嗎?生活中什麼我們可以的看做是射線?(學生舉例,並用手電筒照射燈光,説明由一點可以引出無數條射線)

(四)總結提升

師:生活中的線我們也找到了,看來大家對線段、直線、射線都瞭解了啊?那我就考考你們,(播放課件)這是一張線段、直線、射線的表格,請你快速思考,他們端點個數、延伸情況、度量情況的不同和共同點。【同桌先説一説,抽生説、齊説】

(五)角的教學

師:哎呀,表格通過你們的共同努力填完了,但到底懂了沒有,我要考考你們了,請你準備好尺子、鉛筆和練習本。請聽題:有一點射出兩條射線,或者説由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形成(組成)圖形是什麼?請你畫出來。【學生動手畫一畫】

【找2生到黑板畫】

師:畫好了坐端正。你們和黑板上畫的一樣嗎?一樣在什麼地方?【板書角】都是角,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師:那我們剛剛所説的線段(直線、射線)都研究的是什麼?

生:線

師:那你看我們這節課主要學了幾個內容?對了,就是(線與角)兩個內容。那你看黑板上兩個角,都是鋭角,我們為了區分這兩個角,就需要給他們做個標記,【講解角的標記】這個角我寫了一個幾?

師:對,我們怎麼寫呢,記作,斜斜的直直的,後面寫1,讀作角一。那這個我標記個2,怎麼記啊。所有同學舉起自己的手,一起和老師寫這個角的記作。斜斜的、直直的,後面寫個2,讀作角二。會寫了嗎?

師:那請你把你剛才畫的角做個標記。是不是隻能寫1 啊?【生活動】

師:回顧一下,我們這節課主要學了幾個內容?

三、練習提升

師:看來大家這節課都學的不錯,那我們就做幾道闖關題好吧?

生:好

師:請看第一關,觀察與聯想

(判斷題,要求孩子們説出錯的原因)

第二關線的聯想:過一點畫直線,時間1分鐘。····

四、回顧整理

北師大版數學《小數的意義》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測量、猜想等學習活動,感受、體驗小數產生於生活,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説出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並正確能讀寫小數;

3、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小數的含義是屬概念教學,較為抽象、凝鍊,根據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這一規律。

1、從生活中瞭解小數,明確要用小數表示的必要性。

2、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理解、抽象小數的意義。

3、通過觀察、測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小數產生於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

4、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廣泛運用,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教學學法:

1、學會通過觀察、測量、歸納,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通過指導獨立看書,彙報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創設“5.1”假期情景 ,使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經念相吻合

1、在假期裏你買了什麼物品?花了多少錢?

2、老師買了一本書,同學們猜一猜要多少元?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歸納出不能用整元數表示的這種數,要用小數表示。引入課題。

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明確目標 探索新知

同學們都知道小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那麼同學們想了解小數的什麼?

我預設學生的提問(預設)

1、小數是怎麼來的。(怎麼產生的)

2、什麼叫小數?(小數的意義)

3、小數是怎麼讀的,怎麼寫的?

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師生分析問題

1、師生小結小數的意義

(1)象“0.1、0.3、0.9”這些小數叫1位小數。(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1位小數。1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象“0.01、0.04、0.18”這些小數叫2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2位小數。2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3)象“0.001、0.015、0.219”這些小數叫3位小數。(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3位小數。3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2、學習小數的寫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考考你”;(練一練)第1題

2、用米做單位測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場買菜統計表。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小結

1、瞭解小數的歷史。(小資料)

【瞭解小數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學了小數這節課,能談談你知道了些什麼嗎?

五、作業佈置

1、從生活中記錄一些小數,明天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完成《作業本》

佈置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 篇九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班級,在經過了三年半的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還比較好。對本班的學生,我認為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培養本班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是本學期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二、教材情況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主要特點:

總體上看,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教材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既注意體現新理念,又注意繼承傳統數學教育的內涵,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瞭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練習,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建構立互動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成“要我學”為“我要學”。

3、多和學生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氣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4、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和肯定、批評、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5、利用各種形式幫助中下生趕隊,狠抓雙基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6、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好每一個學生。

五、教學進度

新北師大版四年級上數學教案2021模板4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P.145頁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複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麼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並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麼?

(3)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説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於2釐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釐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釐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後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説出自己的看法後,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麼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餘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