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7W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並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節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據。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統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麼收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製作單式條形統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製圖時要注意什麼?生答後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後要標上數據。

2、自主探究

①學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人口統計圖和鄉村人口統計圖)。

②設疑問難:

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③生嘗試自主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可根據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並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説一説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製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生互評後教師點撥:這就是複式條形條形統計圖。(出示製作好的大幅條形統計圖並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後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彙報、交流

④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⑤聯繫實際激發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計圖,回答

①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闆,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xx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觀察並回答問題。

工業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麼?(滲透環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週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製成統計表。

2、根據複式統計表製成複式條形統計圖。

3、你發現了什麼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和體會?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

青島版數學第八冊第25頁--28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該信息窗呈現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機繁忙的作業景象,觀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作業的機器,興奮地交談着,擬藉此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剷鬥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麼樣的角的問題,引入對角的知識的系統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

平角、周角的認識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幾種角

一、回顧舊知,鋪墊新知

1.課件出示一組角 問:同學們,這些圖形都是什麼?(角)對,這是我們在二年級時學過的角,那哪位同學還記得角是由什麼組成的嗎?(一個頂點、兩條邊) 2.你能給這些角分一分嗎,為什麼?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學們,我們的周圍在很多地方都有角。

老師到繁忙的工地拍攝了一些畫面。(工地上,幾台挖掘機在緊張的工作着,剷鬥臂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角

師:請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仔細觀察,你能發現什麼?

生1:畫面上有5台挖掘機。

生2:剷鬥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3:剷鬥臂上的角不一樣大。

師: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她用數學的眼光發現了很有價值的問題!

師: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角,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2.師:剷鬥臂在工作中形成了什麼樣的角?我們用手指一指吧! 找一個學生上台指,如果學生只是指角的頂點則應該予以糾正。要指出一個角,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從頂點開始,分別指出兩條邊(教師同時利用動作語言説明)。

3.小組活動:利用手中的活動角,擺出各種角。(師提示:注意讓一條邊不動,轉動另一條邊。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頁—41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角的表示方法,會讀角。

2.認識量角器的構造,知道讀量角器的度數的方法。

3.會用量角器度量角。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會用量角器度量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問題1:角由什麼組成?

問題2:兩條邊是線段?直線?射線?

師:知道了這些,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幾張圖中共有幾個角吧!

出示數角的一系列圖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師:每張圖中都有這麼多的角,我們該怎樣區分它們呢?

師:給它們各自取個名字,好嗎?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表示一個角,怎樣去讀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標出三個大寫字母,∠ABC或∠CBA讀作:角ABC或角CBA

(2)觀察這兩種方法,有什麼特點(字母B在中間)

(3)所以,在只有一個角的時候,我們可以:∠B讀作:角B

(4)為了方便,有時我們可以標上數字,:∠1,讀作:角1。

(5)注:區別“∠”和“﹤”的不同,請同學們隨意畫幾個角,訓練一下這三種讀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示圖片《比較角的大小》

個別回答,集體核對。

師:我們以前學過用米、分米、釐米等計量線段的長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種合適的計量角的大小的單位呢?

分小組討論、彙報。

2.介紹量角器

師生同時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麼?這個量角器像一個大迷宮,一點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師告訴大家在這個迷宮裏有4座大城堡: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板書)

現在請同學們走一走這迷宮,看看你能找到幾座城堡。

反饋:請找到中心點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

:半圓的圓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內半圓的數所在的刻度線稱為內刻度線,外半圓的數所在的刻度線稱為外刻度線。

以右邊的0°為起點,起點處的0°這條刻度線是內刻度0°的刻度線。

3.認識1°角

課件演示。

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單位,通常我們用1°表示1度。

4.學習量角

(1)出示一個直角讓學生量

師:那麼怎樣來量角的大小呢?

分組討論,彙報。

師生共同方法:

量角器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點對點(板書)

零度刻度線與角的邊BC重合---線對邊(板書)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條直角邊對着90,所以是90°。

複述量法。

(2)試一試

出示40°和140°角

師:當看另一邊時有二個數,應該讀哪一個數呢?

:角的一邊對着裏面的零度刻度線,就應當數內刻度線了

當角的一邊對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線,就應當數外刻度線了---0在內數內,0在外數外(板書)學生齊讀。

三、鞏固練習

教材41頁“試一試”

四、

師生共同回顧本小節所學內容。

五、作業

教材46頁練習二第4題。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用具:投影儀、計算器、寫有試題的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研究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變化,它們的積如何變化的規律

1、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擴大若干倍時,積怎麼變化。完成下列兩組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麼?

62=( ) 8125=( )

620=( ) 24125=( )

6200=( ) 72125=( )

(1)組織小組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獨立發現的規律説給同伴聽。學生也許是就題説題,如,左邊一組算式,發現的規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邊一組算式,發現的規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

(2)組織全班交流。在小組交流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上面算式中積隨因數變化的情況,將發現的上述規律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兩數相乘,當其中一個因數擴大若干倍時,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2、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縮小若干倍時,積又怎麼變化。

(1)請學生完成下列兩組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麼。

804=( ) 25160=( )

404=( ) 2540=( )

204=( ) 2510=( )

(2)引導學生討論上面算式中積隨因數變化的情況,與第(1)組算式的討論過程相同,最後引導學生概括:兩數相乘,當其中一個因數縮小若干倍時,積也縮小相同的倍數。

3、整體概括規律

問:誰能用一句話將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為一條?

引導學生將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為一條,並用簡潔的話語表示出來: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4、驗證規律

(1)先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P59、3

(2)舉例説明積變化規律。各寫兩組算式,一組3個,展現積分別隨一個因數擴大、縮小的變化情況。

5、應用規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練習九第1、2、4題

二、研究兩數相乘,兩個因數都發生變化,它們的積變化的規律。

(1)獨立思考,發現規律:

①請學生完成下列計算,並在組內述説自己發現的規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②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髮現的規律,然後指導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概括。

(2)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①在○中填上運算符號,在□中填上數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②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56平方釐米,如果長縮小4倍,寬擴大4倍,這個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它的邊長是多少?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正確使用存儲運算鍵。

【教學策略】

1.計算工具的介紹可以結合第25頁的閲讀材料進行,使學生對計算工具的發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2.算盤的介紹具有豐富的文化傳統教育因素,學生可事先查閲資料,介紹算盤的發展過程和曾經廣泛使用、對亞洲國家的影響等輝煌歷史。

3.介紹電子計算器時,重點在向學生介紹常用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時,可利用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計算,和存儲鍵如何使用等重難點時可運用電腦課件進行實際的演示。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上一節數學課。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計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通過預習,查找資料。課一開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所瞭解的計算工具,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採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麼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麼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板書:算籌)

師: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算籌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製成。在多媒體白板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盤:

師:後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制。現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後來遊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就是老師手裏的這個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4.計算器:

師: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生:計算器。

師:你在哪裏見過計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學生介紹)

師:拿出你手中的計算器,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瞭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並引起探索的興趣。

5.電子計算機:

師:接下來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明了什麼?

生:電腦。微機。

師:電子計算機。(出示課件)

生看課件: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

師: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認識算籌、各種算盤,瞭解算盤計數,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課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電子計算機,展示現代科技的發達。並引導學生,科技不會停滯,未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就等着你去發現,發明。

三、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

師: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使用計算器。拿出你們的計算器。你認識哪些功能鍵?他們都是幹什麼的?自己按按試試,琢磨琢磨。

生摸索,嘗試各個鍵子的作用,發現了就説出來。

師根據學生的發現,引導全體學生學習。跟着老師的指示嘗試。

師:還有date表示日期,老師剛才聽見有的計算器有聲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樂和聲音嗎?自己琢磨琢磨。

師:電腦展示各個功能鍵的名稱。邊出示,邊講解。

師:現在我們就來用你手中的計算器進行計算。嘗試一道加法:4468+1792=

生進行操作。然後説出結果,並説明輸入過程。先輸入4468,再輸入加號,輸入1792,再輸入等號。

結果就出現了。(師可用電腦課件實際演示計算過程。)

師:嘗試減法、乘法、除法和小數計算。32010-8925=126×39=312÷8=

6.34-4.7=

生進行操作,輸入數據,並説出計算結果。

師:計算綜合算式。複習運算順序。當計算6396÷(520-438)時,怎麼辦?

生討論方法。可以用紙記錄下來,再接着算。可以……

師:我們來學習存儲運算鍵的使用。M+表示存儲數據,m-表示刪除數據,mr表示提取數據。我們來嘗試一下。輸入520-438,算出結果,輸入m+進行存儲,然後輸入6396÷,再輸入mr進行提取,輸入等號。

師:重新演示一遍,以鞏固。出示一道題目,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計算,並找一名同學到電腦上來演示。邊演示邊講解過程。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瞭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律,尤其是存儲功能鍵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難度。既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練習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使用計算器,那我們就藉助計算器來做一個遊戲好不好?

1.闖關遊戲:

(遊戲規則:1、以小組為單位,共闖兩關,兩關都過即為獲勝。2、每關開始以老師口令為準。)

2.尋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課下同學們可以到網頁中繼續去了解計算器的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m+存儲m-刪除mr提取

5.計算機

新課標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三篇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6

教材內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並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通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激發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①收集生活素材來滲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認識。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能力。

學者分析:

本班有學生62人,大部分屬於中上水平,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具有創新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策略: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於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注意為孩子們提供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學生引起探究的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藉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係。本課的難點在於學生不容易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係。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温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印存摺明細記錄貼入,觀察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表示()

“X”表示()

他們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還是相反}

2、上網收索今天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温數據。

哈爾濱()表示—————————————————————————————————————————————

福州()表示—————————————————————————————————————————————

它們是以()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與—16°表示兩個()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温高,哪個地方的氣温低?

比較:+16°()—16°{填>,<或=}

3、帶有“+”的數有—————————————叫————數

帶有“—”的數有—————————————叫————數

+16讀作—————————————————————16讀作

4、思考:0是正數還是負數?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並説説表示什麼?

二、講授新課

1、檢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反){填相同還是相反}

(2)打開天氣預報圖

哈爾濱(—9°~~~—19°)表示—————今天氣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

福州(11°~~~~~6°)表示—————今天氣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温暖,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

它們是以(0)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與—16°表示兩個(相反)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温高,哪個地方的氣温低?

補充:認識數軸表示

—16 0 +16

(3)生彙報

帶有“+”的數有—————————————叫正數注: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叫負數注:不可省略“—”號

+16讀作—正十六————————16讀作—負十六————————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考與小組交流,討論。然後小組彙報。

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5)、舉生活中正負數的例子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學生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後困難由老師及時解答。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成單式折線統計圖。

4、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材分析:

重點: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成單式折線統計圖。

難點: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我們學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它能清楚地比較兩個數量。

我們想知道蒜苗生長的趨勢該用什麼辦法?

二、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

1、先在格子圖中描點

2、然後連線

三、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折線統計圖,你能發現哪幾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

2、估計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釐米。

3、估計蒜苗第20天大約長到多少釐米。並説説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長情況在付頁5的格子紙中製成折線統計圖,並與同學進行交流。

四、完成練習。

練一練1、2、3

着重於説明變化趨勢的原因

五、課堂

你學了什麼?

課後反思: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8

一、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好玩的玩具?(每隻手拿出一個溜溜球)

學生:溜溜球。

教師:想來玩玩嗎?

學生:想。抽兩個學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師:(問玩溜溜球的同學)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1:溜溜球的繩子很有彈性,可以伸很長很長。

學生2:在玩的時候線總是直的。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用溜溜球來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

(板書課題)

[點評:玩具“溜溜球”與線段、直線和射線都有相通之處,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用“溜溜球”引入新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在玩中學”和“在學中玩”的思想,還能讓學生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二、教學新課

1.發現線段、直線和射線。

教師:溜溜球真頑皮,一跳就跳到了我們的紙上,(課件顯示兩個點)變成了兩個點。你們能用一條直直的線把這兩個點連在一起嗎?

學生:能。

教師:但請注意,開動腦筋,儘量想出和別人不同的連法。請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組裏一邊討論,一邊連。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操作後交到講台上。估計學生操作的結果大概有四種情況:圖4 3

[點評:這個教學片斷體現了數學內容的抽象過程,體現了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的緊密聯繫,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2.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

教師:同學們連線的結果大概分為三類。我們先研究第1類。(拿出一張學生連成的線段放在視頻展示合上)像這樣連的同學請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教師:我們把它畫到黑板上。(教師在黑板上畫線段)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説出:是從1個點出發畫一條直直的線到第2個點。

教師:(課件根據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學生:是。

課件出示圖4?4:圖4?4比較一下

教師:這4條線段中哪一條線最短?

學生:第①條線最短。

教師:對,在兩個點之間可以畫很多線。但只有我們畫出來的這條線最短。在數學上,這條線叫“線段”。

(板書:線段)線段兩端的點叫“端點”。

(課件閃爍端點)

教師:你能量出這條線段的長度嗎?

學生:能。請一個學生到視頻展示台上量。

教師:通過量,我們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我們接着看第2類。

(拿出學生畫出的直線放在視頻展示台上)像這樣畫的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把直線畫在黑板上)

教師: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説出:是把線段的兩端延長後得到的。

教師:這條線段的兩端還能延長嗎?

學生 :能。

教師:對,還能延長。(課件再無限延長兩端)這樣無限延長後,就成了一條“直線”。

(板書:直線)

教師:教師剛才我們量出了線段的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嗎?

學生:不能。教師:為什麼?

學生:因為直線是可以無限延長的,是無限長的。

教師:同學們開動腦筋一畫,就畫出了線段和直線。我們接着看第3類。看還畫出了什麼?

(拿出學生畫出的兩條不同方向的射線)像這樣畫的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把射線畫到黑板上)

教師:你又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説出:是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

教師:(課件根據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學生:是。

教師: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後就是“射線”。

(板書:射線)

教師: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線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認識了線段、直線和射線,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

[點評:從學生探究出的表象出發分類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從一般到特殊,結構明顯、層次清晰,學生容易理解。學生成為參與研究的主體,更能體驗成功的喜悦和學習數學的快樂。]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課題:

1. 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材分析:

説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本教案選取的是青島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繁忙的工地》,第一課時《角的認識》。

本課時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掛圖(或課件),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學生準備:

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學方法:

本課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在活動中探索角的有關知識,但對於比較難理解或容易產生錯誤概念的知識教師仍然加以引導和講解。如周角和平角,學生僅從形狀上就普遍認為周角是一個圓圈,平角就是一個半圓圈,而不去理解它作為角的實質,但這種實質的探索僅僅讓學生利用活動角或同桌交流是難以實現的,因此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什麼是平角,什麼是周角,教師在利用活動角示範的基礎上進行了講解,這樣既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平角、什麼是周角,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説明如何導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 第一節 教學要點: 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找一段挖掘機工作視頻,放給學生看。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什麼樣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角的認識)挖掘機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學生做各種活動角。

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然後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小組同學説一説,你折的是什麼角。(小組交流): 哪組的同學願意上台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折的角?

2.小組彙報交流

展示你們折的角,並告訴同學們它的名稱。

3. 分類。

這麼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小組活動): 把你們小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組同學在台上分)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學生上台展示)

4.認識平角。

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怎樣轉動,當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問:這是角嗎?為什麼?

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他能自覺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決今天的問題。還有不同意見嗎? (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畫平角): 跟着老師畫平角。(示範平角的畫法)。

5.認識周角。

我們輕鬆一下,一起來做個遊戲

⑴老師先説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鋭角!直角!鈍角!

⑵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説出它的名稱。開始! (老師轉動一週,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麼?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週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畫周角): 跟着老師畫周角。(示範周角的畫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們認識了這麼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 (兩生上台板演) 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係

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組彙報): 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結論?

三、迴歸生活

1. 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看剷鬥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2. 找出身邊的各各種角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角嗎?(生舉例) 看到生活中這麼多的角,你想説什麼?

四、總結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課題:

《統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二冊第七章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進一步學習象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

2.能結合具體情境用調查、計數等方法收集整理數據,並完成統計圖表。

3.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使學生能從統計圖表中反映出的數據關係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給以解決,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4. 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與同伴交流思想。

5.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知識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關係提出並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準備:

課件、題卡、小桶、小紅旗、旗座、玻璃珠

教學過程:

(課前交待插紅旗的個人成功體驗與小組團結協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鞏固統計認識

1、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入課

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嗎?生答

今天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動物園裏正準備給一位小朋友過生日。他是誰啊?(直接入課)

這麼多的客人,他們正給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們也一起來吧!(一起唱生日歌)。(營造氣氛)

2、統計客人數量,完成統計表

讓我們找找,都來了那些客人?(學生指出,老師點出來形成象形統計圖)

數一數各有多少?師課件填表。

3、問題與解決

根據統計圖,你有什麼發現?生:我發現…

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生提出問題,再解決。

二、摸珠子事例,教學可能性大小

1、介紹遊戲做法

(投影儀投影)遊戲方法;遊戲規則。

裁評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組玩並做好統計,完成統計圖和統計表。

鞏固統計圖的記錄方法

3、結果分析,導出結論

請一小組代表發言:根據圖表,你發現了什麼?(什麼顏色的次數最多?)再看實物論證。

再次發言,引導形成結論意識。

小組同學根據圖表,推測哪種顏色球的多少,再實證。

三、水果事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1、提出問題

老師有一個水果店,賣了這幾種水果(課件出示)。

你喜歡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時來的時候,老師請客!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調查一下,把你們喜歡吃的水果都記下來?

2、學生調查

小組活動,完成統計表格。

3、學生髮現情況,解決問題

根據你們的統計,你能發現什麼?

現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進一點水果?你認為現在可以去進點什麼水果才是最好賣的?

四、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用到了統計呢?

班上的同學,看一看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

統計學校的老師,知道學校是男老師多還是女老師多!

看看什麼東西好賣!(市場調查,進貨)

天氣調查,幫助農業生產!

比多少!

五、學習情況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統計學習情況

學生清理小紅旗的面數,完成數據收集。

完成統計表(課件)

2、學生髮現

你可以看出什麼?

3、教師總結

六、品牌電視事例,課堂延伸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1

教材分析:

“近似數”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中的第五課。這部分內容既豐富了對大數的認識,又是對後續學習除法“試商”的基礎。另外,近似數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當很難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確數,或是用大數描述事物時,人們經常會選擇近似數。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知識的銜接上近似數都顯得至關重要。

學生收到前面計算教學中估算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經驗積累,很多學生在課前已經可以憑藉數感找出萬以內數的近似數,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捨五入”法來求大數的近似數。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四捨五入”法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對於“四捨五入”法具體是什麼,它的道理是什麼,什麼情況下運用“四捨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國小中年級段,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與分析,瞭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藉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60週年閲兵視頻,説一説有什麼感受?

師:這麼大的場面中一定藴涵着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麼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或者學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麼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可能會説是準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60、169、56這樣準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説約130cm;小紅從家裏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説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説説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瞭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範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看來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國慶60週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瞭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一)藉助數線,直觀感受“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裏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説説想法,學生可能會説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於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於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後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於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説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於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於1萬和約等於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説説你有什麼發現,能得到什麼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瞭解情況。

學生彙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現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藉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捨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捨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合作學習,探究“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閲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説一説“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學習時,每人都要説一説自己的想法,並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彙報。

教師巡視,瞭解小組討論的情況,並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於20萬;直接用四捨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於5,所以直接把十萬後面的尾數“33482”捨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説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四捨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説説:怎樣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閲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並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嶽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捨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捨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捨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能用所學的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請學生説説這節課的收穫。

師:這節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

0、1、2、3、4舍18000≈20000

四捨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初步認識綜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按順序正確計算。

2、知道混合運算兩步計算式題的書寫格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含有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及遞等式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文具用品嗎?(出示教科書第30頁主題圖)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來逛逛文具店,店裏的商品可真不少!請同學們認真看一看,商店裏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師: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買學習用品。他們要買什麼呢?

(出示問題)小軍説:“我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

【設計意圖: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感興趣。呈現學生熟悉的購買學習用品的情境,能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從而願意並且想學數學。】

二、解決第一個問題

1、師:大家願意幫忙嗎?在練習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絕大部分學生會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現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解答的情況)

2、學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師:大家看這位同學做的對嗎?誰來説説是怎麼想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認識綜合算式。

師:觀察上面的算式,在解決小軍用去多少錢的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

生:兩步。

師:也就是用了兩個算式。

師:像同學們這樣,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分別列了兩個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分步解答”,這兩個算式叫“分步算式”。(板書:分步算式)

師:同學們,你能把這兩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嗎?在練習紙上試一試。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3+20或20+5×3(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這種算式叫做綜合算式。(板書:綜合算式)

【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分步解決問題,充分感受數量之間的關係,然後引導學生把分步算式合併成綜合算式。這樣分層推進,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相應的分步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和探索。】

4、教學綜合算式的脱式過程。

師:在這個綜合算式裏,5×3的積表示什麼?20又表示什麼?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這個得數表示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為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這樣寫:在第二行先寫上等號(為便於第二行的算式與第一行的算式對齊,第二行的等號要寫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寫上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沒有計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板書如下:

5×3+20

=15+20

師:接下來算什麼?得數是多少?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寫等號,等號與上面的等號對齊,然後在等號後面寫出得數。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5×3+20

=15+20

=35(元)

5、認識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看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交流,使學生明白:不論是分步算式,還是綜合算式,要解決這個問題,都要先求出3本筆記本的錢數,再加上1個書包的錢數。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兩個獨立的一步算式,一個是乘法算式,一個是加法算式;綜合算式是把這兩個獨立的算式綜合成一個算式。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運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課我們就一塊來研究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逐步把計算過程寫下來,重視對混合運算書寫格式進行指導,既便於學生看清楚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又能促進學生自覺按格式規範書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解決第2個問題

1、師:小晴也想請你們幫個忙,願意嗎?(出示問題)小晴説: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

2、師:怎樣求出“應找回多少元”?綜合算式怎樣列?(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嘗試解答)為什麼這樣列式?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8×2

3、討論綜合算式的脱式過程。

師:這道綜合算式應先算哪一步?怎樣把計算過程用遞等式表示出來?

引導交流,使學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筆是多少元,再做減數。因此在計算時,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來,寫在被減數的位置上,減號也要照抄下來,把18×2的得數“36”寫在減數的位置上。接着再計算減法。邊交流邊板書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歸納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師:請同學們觀察第(1)(2)兩道綜合算式,想一想,它們在計算順序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第一個綜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個綜合算式含有乘法和減法,乘法在算式的後面。不管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後,當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減法時,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設計意圖:由於解答這個問題的綜合算式是乘法在後,但要先算乘法,與學生已掌握的從發往右運算的習慣不相同,所以教學的重放在結合題意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説説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最後交流計算結果,並指名説説為什麼這樣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交流時,要説出各題錯在哪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比一比、説一説每一組算式有什麼不同,應先算哪一步,然後獨立計算。

再次比較:每組中兩題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為什麼計算結果會不同?

4、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5題。

5、談話:“算24點”遊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用三張牌來玩“算24點;”的遊戲怎樣?

第一次遊戲:呈現三張撲克牌:2、4、10。

待學生列出:2×10+4和4+2×10之後,教師追問:兩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嗎?為什麼?

小結: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遊戲:再呈現三張撲克牌:4、4、7。

提問: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列出兩道算式嗎?為什麼?

4×7-4的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麼?

6、拓展(機動):80 ○ 8 ○ 4=

(1)請在○裏填入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它成為同一級運算。

交流質疑:(教師指着含有加減運算的兩條算式)這兩題你能不計算就知道哪一題的結果最大嗎?有什麼奧祕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2)請在○裏填入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它成為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有關混合運算的順序後,及時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運用知識、鞏固知識的同時,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實際應用價值,體會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交流中總結、反思所學知識,對混合運算的價值再認識。】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測量、猜想等學習活動,感受、體驗小數產生於生活,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説出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並正確能讀寫小數;

3、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小數的含義是屬概念教學,較為抽象、凝鍊,根據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這一規律。

1、從生活中瞭解小數,明確要用小數表示的必要性。

2、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理解、抽象小數的意義。

3、通過觀察、測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小數產生於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4、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廣泛運用,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教學學法:

1、學會通過觀察、測量、歸納,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通過指導獨立看書,彙報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創設“5.1”假期情景,使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經念相吻合

1、在假期裏你買了什麼物品?花了多少錢?

2、老師買了一本書,同學們猜一猜要多少元?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歸納出不能用整元數表示的這種數,要用小數表示。引入課題。

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明確目標探索新知

同學們都知道小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那麼同學們想了解小數的什麼?

我預設學生的提問(預設)

1、小數是怎麼來的。(怎麼產生的)

2、什麼叫小數?(小數的意義)

3、小數是怎麼讀的,怎麼寫的?

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師生分析問題

1、師生小結小數的意義

(1)象“0.1、0.3、0.9”這些小數叫1位小數。(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1位小數。1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象“0.01、0.04、0.18”這些小數叫2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2位小數。2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3)象“0.001、0.015、0.219”這些小數叫3位小數。(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3位小數。3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2、學習小數的寫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考考你”;(練一練)第1題

2、用米做單位測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場買菜統計表。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小結

1、瞭解小數的歷史。(小資料)

【瞭解小數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學了小數這節課,能談談你知道了些什麼嗎?

五、作業佈置

1、從生活中記錄一些小數,明天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完成《作業本》

佈置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能認、讀、寫幾分之一。

2、使學生能用語言描述幾分之一的意義,表達自己大致的想法。

3、使學生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初步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理解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是幾分之一。

學情資源:

學生已經認識了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生活中遇到的和看到的是本堂課的學習基礎。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一個物體(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學習的,又是認識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的直接基礎。具體安排上分為兩個部分:先認識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再解決求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加深認識幾分之一。本節課學習的是認識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教學準備:

4個圓片,12根小棒。

預習設計:

1、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數表示為( )。

其中分母表示( ),分子表示( )。

2、把一盤桃(4個)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分之( ),如果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分之( )。

(1)用○表示分一分,填一填。

(2)你是怎麼想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題,認定目標。(預設5分鐘)

1。集體校對預習作業1

2。學生認定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建構模型。(預設10分鐘)

1.小組學習菜單

(1)用○表示桃分一分。

(2) 思考: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3)小組交流想法。

2.出示圖(一盤4個桃)

(1)把一盤桃(4個)平均分給2只小猴,學生自己分一分。

(2) 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3)同桌互相説一説,並交流想法。

3.小結:分母表示一共分的份數,分子表示其中的幾份。

三、組織練習,完善認知。(預設15分鐘)

學生先獨立完成課堂練習單

1.基本題

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邊填邊思考

2.專項題

想想做做第2、5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組長組織交流答案,小組長及時蒐集在小組內不能解決的信息準備集體交流。

3.整合題

想想做做第3、4題。

集體交流想想做做第3題。説一説每個分數的意義;

想想做做第4題。動手擺一擺,拿一拿,説説自己取出的是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並解釋自己的想法。

四、當堂檢測,評價反思。(預設10分鐘)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瞭解我國的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3分)

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3--24頁。

(1)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

(2)認識算盤。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我們選定一檔作個位(做個記號),從這一檔起向左數,就是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這與整數的數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計數時要撥主靠樑。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樑,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計算器的認識。找學生説一説你知道計算器有哪些功能鍵?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1。

3、嘗試訓練:825-138=26×39=312÷8=

4、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2。

5、學生彙報交流。

6、教師強調並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棒!

1、用計算器計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組彙報。(抽籤彙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師強調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後小組內交流答案,自批,統計正確率;

2、小組彙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類型,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穫和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