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W

2022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北師大國小數學一年級2021最新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第92-9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操作、觀察、交流進一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經歷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能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對策: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提供學生自主探索的平台,學生充分操作、觀察、交流。

教學過程:

一、解決問題,認識平均數

(一)創設情境,收集信息

情境:三1班第一小組有9人,進行投籃比賽,每人投10次。

呈現成績統計圖,介紹條形統計圖名稱、橫軸、縱軸。

生:説説從統計圖中知道的信息。

【設計意圖:學生在認識統計圖的過程中,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統計過程。】

(二)引發衝突,尋找方法

1、呈現問題: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準一些?

學生可能 (1)男生投得準一些,因為男生最多的王華投中10個,女生最多投中9個。

(2)女生投得準一些。因為女生一共投中30個,男生一共投中28個。

(3)女生投得準一些,因為男生最少投中2個,女生最少投中4個。

(4)要比“平均每人幾個”

2、討論、交流,產生比“平均數”的需求

【設計意圖:以“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投得準一些”的開放性問題,關注學生的前在狀態、潛在狀態、生活經驗和發展需要,激活學生的相關資源,激發學生在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檢索與問題相關的經驗或信息來解決問題的勇氣與信心,也為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創設平台。】

(三)認識、理解“平均數”

1、找“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幾個”

活動要求:同桌合作,可以在學具板上移移、動動,也可以在練習紙上寫寫、算算;

把結果和想法互相説一説。

生:同桌合作,求出“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個數”。

組織交流

移一移:學生在圖上一邊操作一邊説

説明:用移多補少,使每個男生的個數變得同樣多,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個。

算一算:學生介紹算式及想法

説明:就是把總數平均分。

小結:通過移多補少,把總數平均分,都能找到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個。7不是某一個人投中的個數,7代表4位男生投籃的整體水平。在這裏,還可以説10、2、8、8這四個數的平均數是7。

反思:7表示什麼?

2、找“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幾個”

活動要求:1.獨立思考。2.把想法記錄在練習紙上。3.把結果和想法在小組裏説一説。

生:獨立解答,同桌交流。

師:巡視、指導

組織交流:同時呈現移(1)、算(2)

生:交流“移”“算”的具體想法。

追問:這裏為什麼÷5?男生為什麼÷4?

説明:要把總數平均分給對應的人數,才能得到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

反思:6表示什麼?與王蕾投中的6個意思一樣嗎?

3、解決問題:男生投得準一些。

4、回顧反思:

剛才我們比男生、女生誰投得準一些,這裏的“準一些”,比的是什麼?

板書課題:平均數

【設計意圖:求男生的“平均數”藉助學具板的移動操作、記錄算式、同桌交流等活動,為學生理解“平均數”提供感性支撐,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同時,滲透學習的過程結構、方法結構,使學生能主動學習、獨立學習。求女生的“平均數”是運用結構,自主嘗試方法。通過除數對比,滲透總數與份數的對應關係;通過平均數6與個人6的對比,進一步理解平均數表示的是整體水平。回顧反思明晰用“平均數”比較的合理性,有利於學生感受“平均數”的本質。】

二、實際運用,理解平均數

(一)想想做做1

(1)平均每個筆筒裏有多少支筆? 你怎麼想的?

(2)快速反應

2、4、6的平均數是( );9、11、13的平均數是( );10、20、30的平均數是( )。

【設計意圖:運用掌握的方法求一組數的平均數,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想想做做2

情境:三條絲帶,分別長14釐米、16釐米、24釐米。這三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

(1)選一選,平均長度可能會是哪一個?怎麼想的?

A.14釐米 B.18釐米 C.24釐米

(2)議一議:為什麼不選14釐米?24釐米?

(3)算一算,平均長度到底是多少。

(4)快速反應:4個小朋友的平均身高範圍在( )——( )之間【圖】

【設計意圖:感悟平均數的範圍在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

(三)男生平均數的變化情況

(1)個體數量增加,平均數增加

如果李明投中6個,男生平均個數會不會變?怎麼變?

變成幾了?快速找一找!

如果投中10個呢?平均數變成了幾?

(2)個體數量減少,平均數減少

如果王華投中6個,男生平均個數會怎麼變?平均數是幾?

如果張勇投中5個、沈文投中7個呢?

(3)發現平均數隨個體數量的變化而變化

【設計意圖:感悟“平均數”的敏感性。】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研究的“平均身高”“平均水深”“平均每人投中個數”“平均每個筆筒的支數”都是一組數的平均數,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平均數。

生活中的平均數信息【PPT】

帶着今天對“平均數”的認識,走進生活,你會有更多的發現和收穫。

北師大國小數學一年級2021最新上冊教案 篇二

課內比教學,教學大比舞活動,在我校有計劃進行着。我在教學《乘加乘減應用題》這節課中,把教學過程當作了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悦。

1、大膽放手,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實現算法多樣化。

學生提出了”還剩幾個玉米棒“這個問題後,我通過讓學生先認真觀察圖畫,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然後展示自己解決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享受收穫的快樂。

在鼓勵和引導學生列出幾個乘加乘減的算式後,我讓學生結合圖,展示自己真實的想法,形象具體地説明了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又讓學生充分地進行了自主探索、發展創造、討論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在這個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獲得了收獲成功的體驗,充分享受着數學學習活動帶來的快樂和喜悦。

2021最新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20--年轉眼來臨,本學年既有新任務要完成還有複習更要兼顧,因此事非常重要的一個學期,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探索有效教學新模式。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緊緊圍繞國中數學教材、數學學科“基本要求”進行教學,針對近年來會考命題的變化和趨勢進行研究,收集試卷,精選習題,建立題庫,努力把握會考方向,積極探索高效的複習途徑,力求達到減負、加壓、增效的目的,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力求會考取得好成績。通過數學課的教學,使學生切實學好從事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學情分析:

本學年我帶九年級三、四兩個班,學生上學期成績很不理想,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有部分學生成績下滑很明顯,學習習慣較差。做事慢慢騰騰,有幾個學生應該考優生的學生都沒有考到優生,如樑磊、劉子玉、劉婕、陳曉、麻乃芹等,這些也許是老師督導不到位,也有少數學生自制能力較差,對自己要求不嚴,甚至自暴自棄。這些都需要針對不同情況採取相應措施,耐心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新內容只剩兩章:解直角三角形和投影。

三、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以下幾個環節:

(1)認真備課。

認真研究教材及考綱,明確教學目標,抓住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重視每一章節內容與前後知識的聯繫及其地位,重視課後反思,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師生互動的細節。

(2)上好課: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上好每一個45分鐘,提高45分鐘的效率,讓每一位同學都聽的懂,對部分基礎較差者要循序漸進,以選用的例題的難易程度不同,使每個學生能“吃”飽、“吃”好。

(3)注重課後反思,及時的將一節課的得失記錄下來,不斷積累教學經驗。

(4)批好每一次作業:作業反映了一節課的效果如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認真批改作業,使教師能迅速掌握情況,對症下藥。

(5)按時檢驗學習成果,做到單元測驗的有效、及時,測驗卷子的批改不過夜。考後對典型錯誤利用學生想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點評。

(6)及時指導、糾錯:爭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務不推託到明日,爭取一切時間,緊緊抓住九年級階段的每分每秒。課後反饋。落實每一堂課後輔助,查漏補缺。精選適當的練習題、測試卷,及時批改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給學生面對面的指出並指導學生搞懂弄通,不留一個疑難點,讓學生學有所獲。

(7)積極與其它老師溝通,加強教研教改,提高教學水平。

(8)經常聽取學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議。

(9)以“兩頭”帶“中間”戰略思想不變。

(10)深化兩極生的訓導。

四、嚴格按照教學進度,有序的進行教學工作。

用心去做,從細節去做,儘自己追大的努力,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做好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工作。

五、強化複習指導。

分二階段複習:

(一)第一階段全面複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全面掌握國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紮實、系統,形成知識網絡。

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國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紮實、系統,形成知識網絡。

1、重視課本,系統複習。現在會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後面的大題雖是“高於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所以第一階段複習應以課本為主。

2、按知識板塊組織複習。把知識進行歸類,將全國中數學知識分為十一講:第一講數與式;第二講方程與不等式;第三講函數;第四講統計與概率;第五講基本圖形;第六講圖形與變換;第七講角、相交線和平行線;第八講三角形;第九講四邊形;第十講三角函數學;第十一講圓。複習中由教師提出每個講節的複習提要,指導學生按“提要”複習,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把遺忘了知識重温一遍,邊複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憶,注意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並注意分析例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基礎知識即國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並能綜合運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軸交點之間的關係,是會考常常涉及的內容,在複習時,應從整體上理解這部分內容,從結構上把握教材,達到熟練地將這兩部分知識相互轉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與幾何知識的聯繫的題目有非常明顯的特點,應掌握其基本解法。

會考數學命題除了着重考查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換元法,判別式法等操作性較強的數學方法。在複習時應對每一種方法的內涵,它所適應的題型,包括解題步驟都應熟練掌握。

4、重視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及運用。如函數的思想,方程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階段綜合運用知識,加強能力培養,構建國中數學知識結構和網絡,從整體上把握數學內容,以構建國中數學知識結構和網絡為主,從整體上把握數學內容,提高能力。

培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之一。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使學生能把各個講節中的知識聯繫起來,並能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個階段的例題和練習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是越難越好,要讓學生可接受,這樣才能既激發學生解難求進的學習慾望,又使學生從解決較難問題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前進的信心,產生更強的求知慾。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這一階段尤其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複習課,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國中總複習的內容多,複習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疑難,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而複習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各個學生對教材內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複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複習,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查漏補缺,做知識歸類、解題方法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除了複習形式要多樣,題型要新穎,能引起學生複習的興趣外,還要精心設計複習課的教學方法,提高複習效益。

六、不斷鑽研業務,提高業務能力及水平。

積極參加業務學習,看書、看報,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使之更好的為基礎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斷努力,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努力使教學更開拓,方法更靈活,手段更先進。

七、分層輔導。

因材施教對本年級的學生實施分層輔導,利用優勝劣汰的方法,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情,保證升學率及優良率,提高及格率。對部分差生實行義務補課,以提高成績。

2021全新新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4頁。練習二十的第l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周長和麪積的含義,以及周長和麪積的公式是怎樣導出的。並能根據它們的含義和公式計算所學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教具準備:

教師把教科書第134頁的兩個圖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周長和麪積的含義

教師:我們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請説出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分別説一説多邊形和圓的周長的含義。然後,教師用教科書上的結語進行概括: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計量周長要用什麼計量單位?(要用長度單位。)

教師:我們還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請説出什麼是平面圖形的面積?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然後。教師用結語進行概括: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公頃、平方千米。)

請你用手勢比劃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大小。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中間的圖,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圖形的周長和麪積。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較。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左圖中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長一些(它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那麼兩斜邊就要長一些);右圖中的兩個圖形的面積不相等,但是周長是相等的。

二、周長和麪積的計算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下面的圖。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請説一説它們的周長和麪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它們的計算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先複習長方形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然後,複習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公式。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麪積的公式是基礎,正方形的有關公式是在長方形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圓的周長公式是怎樣導出的?(通過實驗導出的。)

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有怎樣的關係?

表示什麼?它是哪兩個數量的比值?

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教師:從前面的複習中,我們可以發現,哪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最基礎的?(長方形。)

教師還可以把圖形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整理成下表: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題。

教師説明要求,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2、做練習三十的第2題。

題目中沒有給出數據,讓學生先判斷要求面積需要哪些數據,然後自己想辦法量出數據,再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看學生做題有什麼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説一説有沒有不同的做法。

3、做練習三十的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説一説思考的方法,並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説明道理。必要時,教師可以畫圖演示。

4、做練習三十的第9題。

先讓學生認真審題,明白題中所説的事情,然後指名説一説題目中要做的是什麼事情,學生明白後,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四、小結(略)

五、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4、5、6、7、8、10題。

2021全新新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夠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2、瞭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徵,能根據圖像解決有關正比例的簡單問題。

3、通過觀察、實驗、計算等方法,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5、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6、感受數學的魅力,體會數學知識間的聯繫,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商店裏有兩種包裝的手套,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為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為32元,哪種手套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後,老師提問:你們是怎麼比較的?(求出手套的單價再進行比較)根據哪個數量關係式進行計算的?(單價=總價÷數量)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老師板書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⑴出示例1表格,讓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思考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着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表中有數量和總價兩種量,數量增加,總價增加;數量減少,總價減少。數量擴大到原來的幾倍,總價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數量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總價也隨着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⑵認識相關聯的量。

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

2、計算表中的數據,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⑴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看看有什麼規律。

0.5/1=1.0/2=1.5/3=2.0/4=2.5/5=3.0/6=3.5/7=4.0/8,比值相等。

⑵説一説,每一組數據的比值表示什麼?(圓珠筆的單價)

⑶讓學生用公式把圓珠筆的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係表示出來。

總價/數量=單價(一定)

⑷明確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係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成正比例關係。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係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老師板書)

3、列舉並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讓學生説一説。(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⑵小結: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它們的比值不變,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像。

⑴課件出示例1表格及正比例圖像,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和圖像,你發現了什麼?(每一個數量和相對應的總價組成的一組數在圖像上都體現為一個點,這些點連起來是一條直線;正比例圖像是一條直線。)

⑵把數對(10,5.0)和(12,6.0)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像連起來並延長,你還能發現什麼?讓學生操作後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兩個點與上面的圖像仍能連成一條直線。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⑶從正比例圖像中,你知道了什麼?(可以由一個量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⑷利用正比例圖像解決問題。

買7只圓珠筆總價是多少元?20元能買多少隻圓珠筆?(3.5元;40只)

小明買的圓珠筆的數量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量和總價成正比例關係,小明買的圓珠筆的數量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

三、鞏固應用

1、P46 做一做,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並彙報交流。

2、P49 2、師生共同完成。

3、P49 4、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並集體訂正。

四、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郵票的張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1、你對方程是怎樣認識的?既然同學們已經理解了方程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來應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

二、重點練習:

1、第102頁第1題

填一填:

(1)成人腳的長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個成人的身高為a米,那麼他的腳長大約是()米。

(2)看圖:左圖是由等邊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它的周長是()。

(3)蘋果和梨的單價分別每千克4元和3元,買x千克的蘋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頁第2題

看圖選方程。學生填在書上。

説出你的理由。

3、第102頁第3題

説出“?”等於多少?

選兩題説出你是怎麼想的?

4、第103頁第4題

5、第103頁第5題、第6題

説出你是根據什麼等量關係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題。

103頁第7題。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小組彙報:

第(1)題,兩隻小熊表演節目有4+2=6(條)腿着地;三隻小熊表演節目有4+2×2=8(條)腿着地;四隻小熊表演節目有4+2×3=10(條)腿着地;每多一隻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條,n只小熊表演節目有4+2(n-1)條腿着地。

第(2)題,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怎樣列出方程?

小組彙報:

4+2(n-1)=26

請同學們嘗試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