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北師大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5W

北師大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

北師大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一

一、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 40 人,從總體上看,大多數學生學習態度比較端正,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上課能專心聽講,認真思考問題,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是自覺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依賴性太強,有的學生計算能力比較差,有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差,存在很明顯的兩極分化,後進生的面還是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輔導的同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優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圓柱和圓錐”、“比例”、“圖形的運動”、“正比例和反比例”、“ 數學好玩”和“總複習”六部分。“總複習”包括4個單元。

(一)圓柱和圓錐: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4個課題。

(二)比例:包括“比例的認識”、“比例的應用”、“比例尺”、“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4個課題。

(三)圖形的運動:包括“圖形的旋轉(一)”、“圖形的旋轉(二)”“圖形的運動”“欣賞與設計” 4個課題。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變化的量”、“正比例”、“畫一畫”、“反比例”4個課題。

(五)數學好玩:包括“繪製校園平面圖”、“神奇的帶子”、“可愛的小貓”3個課題。

(六)總複習: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理解、掌握比例、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平面圖形的比例尺。

3、學生在圖形的運動學習中,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4、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5、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繫,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表面積和體積。

6、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進一步明確各種計量單位的應用範圍,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換算。

7、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所學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問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繫。

2、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徵;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瞭解體積的推導過程。

3、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國小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五、教學措施

1、加強計算訓練,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2、在教學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重視學法指導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達到“教是為不教”的目的。

5、改變觀念,增強學生實踐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六、課時安排

1、圓柱和圓錐…………………………………………………………………7課時

2、比例…………………………………………………………………………7課時

3、圖形的運動…………………………………………………………………7課時

4、正比例和反比例……………………………………………………………7課時

數學好玩…………………………………………………………………… 3課時

整理與複習………………………………………………………………… 3課時

總複習數與代數……………………………………………………………15課時

總複習圖形與幾何………………………………………………………… 9課時

總複習統計與概率………………………………………………………… 5課時

總複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15課時

北師大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二

第一單元 圓柱與圓錐

單元教學內容:

面的旋轉 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體積 圓錐的體積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繫。

2、從多種角度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3、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4、經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的思想。

5、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用活所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單元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初步瞭解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的性質,學習了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學習圓柱和圓錐的知識。本單元主要通過五個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面的旋轉(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等內容,並參與實踐活動。本單元教材編寫力圖體現以下主要特點:

1.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經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繫教材的第一個活動體現的內容是“由平面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幾何體”,這不僅是對幾何體形成過程的學習,同時體會面和體的關係也是發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教材將此課題目定為“面的旋轉”的原因。教材呈現了幾個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鼓勵學生進行觀察,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經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在結合具體情境感受的基礎上,教材又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通過快速旋轉小旗,引導學生結合空間想象體會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發展空間觀念。教材還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轉成體的練習。

2.重視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是學生認識圖形、探索圖形特徵、發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在本單元中,教材重視學生操作活動的安排,在每個主題活動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動,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如“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中,教材引導學生通過操作來説明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怎樣的圖形,並呈現了兩種操作的方法:一種是把圓柱形紙盒剪開,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另一種是用一張長方形紙捲成圓柱形。再如本單元的最後專門安排了一個“用長方形紙卷圓柱形”的實踐活動,先讓學生用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一張橫着捲成一個圓柱形,另一張豎着捲成一個圓柱形,研究兩個圓柱體積的大小;然後組織學生將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裁開,把變化形狀後的紙再捲成圓柱形,研究圓柱體積的變化,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深化對圓柱表面積、體積的認識,並體會變量之間的關係。

3.引導學生經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時常用的方法。教材重視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圓柱的體積”教學時,教材引導學生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説明”的探索過程。由於圓柱和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直柱體,而且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都等於“底面積×高”,由此可以產生猜想: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積×高”。在形成猜想後,教材再引導學生“驗證説明”自己的猜想。在“圓錐的體積”教學時,教材繼續滲透類比的思想,再次引導學生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説明”的探索過程。另外,教材還注意轉化、化曲為直等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在驗證説明“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時,引導學生把圓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長方體進行研究,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所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在生活中有着較為廣泛的應用,教材在編排練習時,選擇了來自於現實生活的問題,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如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鼓勵學生計算薯片盒的包裝紙的大小、通風管需要的鐵皮的面積、壓路機壓路的面積等,由於實際情形變化比較多,需要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有關數據進行計算。在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後,教材鼓勵學生計算水桶的容積、圓木的體積、圓錐形小麥堆的體積、鉛錘的質量等。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將使學生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情感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