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4W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除法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教材P33~34例7、例8及練習八第4、5、6、7、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瞭解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2 、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抽象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筆算髮現循環小數的規律,掌握循環小數的意義。教學難點:能正確判斷循環節數字,學會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

課型:

新授課教學方法:計算、觀察、分析、比較、討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故事引入: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説,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説……問:學生這個故事能講完嗎?(不能,因為它是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這種“依次不斷重複”的現象我們可以稱它為“循環”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循環小數。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那麼循環小數是怎樣產生的呢?讓我們共同來探究。

1 、出示教材第33頁例7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並説出圖意,並找到數學信息,獨立列算式。學生列式:400÷75。

讓學生用豎式計算這個算式,並説一説在計算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通過計算,學生會發現這個算式的餘數重複出現“25”;商的小數部分連續地重複出現“3”。

像這樣繼續除下去,能除完嗎?(可能永遠也除不完。)

2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複出現“3”,它和每次出現的餘數有什麼關係?(當餘數重複出現時,商就要重複出現。)

讓學生猜一猜400÷75的商下一位是多少?並計算驗證。引導學生説出:400÷75的商可以用省略號來表示永遠除不盡的商。(板書:400÷75=5。333…)。 導語:那麼像400÷75= 5。333…產生這樣的循環小數是偶然現象嗎?讓我們繼續來探究。

3 、出示第33頁例8的兩道計算題,讓學生自主計算,並説出商的特點。在第2小題:78。6÷11計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數時,讓學生先停一停,看一看餘數是多少,然後再接着除出兩位小數,指導學生和除得的前幾步比較,想一想繼續除下去,商會是什麼?通過觀察和比較,引導學生髮現:餘數重複出現5和6,如果繼續除下去商就會重複出現4和5,總也除不盡。

4 、引導學生比較400÷75,28÷18,78。6÷11的商,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髮現:400÷75和28÷18的商,從小數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斷重複出現某個數字,78。6÷11的商,從小數部分的第二位起開始不斷地依次重複出現數字4和5。師小結:我們所説的重複也叫做循環,像5。333…1、555…和7。14545…這樣小數部分有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小數,就是循環小數。

5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師引導:循環小數有什麼特點?在循環小數裏,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數字叫什麼?怎樣表示循環小數呢?請同學們自主學習教材第33—34頁的知識。

學生自學後指生回答,學習循環小數的概念。循環小數:一個數的小數部分,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複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

循環節:一個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數字,就是這個循環小數的循環節。如:5、333…的循環節是3;7 14545…的循環節是45。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4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自主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1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學生反饋)

2 、教師總結:同學們獲得了這麼多知識,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其實知識永遠青睞於愛學習愛動腦的孩子,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穫,好這節課我們就學到這裏,下課。

板書設計:循環小數依次不斷循環出現400÷75=5。333…。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使學生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説法和寫法。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

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國小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動,喜歡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童話故事。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或其他的數學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學目標

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説法和寫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説法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老師這裏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

演示教師帶着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

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着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並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則又安全。

2、觀察:圖中有什麼?有多少?

3、導入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二、新課展開

1、數數

①、老師這裏有一些小棒,請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來數一數,

③你猜對了嗎?

④、探索有什麼好主意可以讓自己和別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體交流:出好方法。

⑥、數出10根小棒,十個一是(),捆成一捆,一個十是()。

接着數到20根,同桌互數,指名數。

⑥、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體有多少。

2、數的組成

擺小棒,説説是十幾,這個數裏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①指名説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説後交流。

③、13-18各數任選一個跟同桌説一説,再交流。

④擺19説一説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3、數的順序

①看直尺上的數,從0讀到10,再從10讀到20

②提問:13的後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17比14大還是小?你發現了什麼?

③指名數數,從七數到十三,從十二數到二十,從十八倒數到九。

④P87練習十四,連一連,看看會有什麼驚喜?

三、鞏固延伸

1、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十幾來表示?

2、比一比誰翻得快

找出數學書第8、12、17、20頁。介紹好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後翻,再翻幾張,為什麼?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再數20張,看看有多厚。

四、: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板書設計

放大的課本上的圖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按學生的座位分三組,從每個組找同學提問,回答正確加100分,打錯不加分。

教學反思

學習活動,促進獨立思考以及在小組中的合作與交流。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平時我發現我班學生在翻書時速度較慢,一頁一頁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還是往後。學了20以內數的順序後,讓學生翻翻書,根據數的順序來確定往哪邊翻;體驗一下10張、20張的厚度增強數感來確定大概還要翻多厚,增快翻書的速度。

國小一年級數學評課稿 篇三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欣賞了《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一課,真的非常精彩,相信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的感覺是: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遵循了“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一數學思想。

綜觀這節課教學設計的全過程,體現出如下幾個主要特徵。

1.以“活動”為主線,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

這節課的設計,把認識人民幣的全過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標價牌)→認一認、説一説(小組合作初步認識人民幣)→拿一拿(1元錢的不同拿法)→算一算、買一買(算價錢買東西)等幾個活動串連在一起,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活動整體。在這一動態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如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採用小組合作互相介紹的形式,這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經驗庫中的儲存被充分調動。學生之間互相補充,互相完善,主體性與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點撥,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立體交叉互動。在這一多維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實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2.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人民幣的認識對學生來説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所以,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購物為主線,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調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課的開始就把學生帶入商場,使學生知道,買東西要看物品的價格,要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從而自然引出新課。然後,在購物的情境中通過換幣,體會、理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最後在購物中學會簡單的付幣,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培養。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有時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綜觀這節課的設計不難發現,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完全是一種朋友式、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例如,“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認識人民幣”等教師温馨的話語、寬鬆的教學環境、自由的學習狀態對學生的心靈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正是這樣的課堂,才保證了學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狀態下暢所欲言,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還有,必要的常規訓練,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節課中許多看似是教師“不經意”的細小環節,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果。例如,認識完人民幣後的提示“我們要愛護人民幣” ,欣賞完《一分錢》後教師一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錢”。歌曲欣賞《一分錢》,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既調節了學生的心理狀態,又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富德育於教學中。還有,通過“一元錢可以怎樣付?”這一開放性問題,引出各種各樣的付錢方法,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排列組合的思想,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為下面元、角之間關係的發現作了充分準備。

所以,這是一堂好課。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理解並初步掌握身份證編碼的有關知識,體會到數字編碼的優越性和科學性;

2.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及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體會數字編碼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數學、做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身份證編碼的有關知識;

教學難點:

體會到數字編碼的科學性、優越性;

教具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提問激趣

談話:昨天,老師請同學們回家調查瞭解你們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等人的身份證號碼,瞭解了的同學請舉舉手。

很好,有這麼多同學都去了解過,老師有一種本領,只要你説出一個身份證號,我就能很快知道你所説的人的生日和性別,你們相信嗎?

咱們來試一試,看誰願意來考考老師。

抽生1:422424791204281…… (師猜)

抽生2:422424198310172929…… (師猜)

抽生3:42242419800804456x……

二、瞭解身份證,掌握號碼含義

1.想知道老師的祕訣嗎?身份證號碼中到底有着怎樣的'祕密?

接下來,我們一起想辦法研究瞭解它裏面所包含的信息。請同學們觀察屏幕上的這幾個身份證號碼,把你們的猜測和發現先説給你的同伴聽一聽。

2.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發現?

3.師:1——12位或1——14位知道了,第15位或第17位也知道了。那剩下的這幾位你知道表示什麼嗎?(有就抽,沒有師介紹)其實年月日後面的3個數字是順序碼,順序碼就是表示當天出生的人,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的,順序碼的單數分配給男性,雙數分配給女性,第18位(最後一位)是檢驗碼,檢驗碼也就是個人信息碼,一般隨計算機產生,用來檢驗身份證的正確性,有時也用X表示,但不一定是男單女雙,這些資料實際上是老師昨天到公安局户籍科去調查瞭解到的。

4.老師有一個身份證號碼(422424197709090627),你能知道老師的那些個人信息嗎?你能把老師的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嗎?(女,1977年9月9日出生,湖北省荊州石首市人)

5.那現在你準備怎樣讀和記身份證號呢?齊讀。

三、聯繫實際拓展思維

1.其實我們的生活已步入到數字時代,你還在那些地方見過有關數字編碼的例子?(抽生回答)……

2.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如:110、119、114、120……電話號碼,飛機票,車牌號,門牌號,商品條碼等。

3.我們用這些數字編碼有什麼好處嗎?(有序便於統計,而且更方便,也便於查找等。如郵遞員分發報紙,分發信件就更加方便快捷,要不然太麻煩。)實際上這就是我們研究的數字與編碼的目的。(板書課題:——數字與編碼)

四、總結全課

數字編碼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編碼中還有許多學問,希望同學們處處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課的最後老師要提醒大家一點,身份證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法定個人身份證件,乘坐飛機、銀行辦理存款、取款等很多場合需要證明身份時都需要出示身份證,大家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國小數學除法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學要求:

掌握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的方法;並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手段:

幻燈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表內乘法口訣(可用口算卡進行)。

2、50是幾個十?700是幾個百?

3、8個十是多少?24個十呢?24個百呢?

4、5個2是多少?

二、新課教學:

1、P1例1

(1)引導學生擺小棒:每堆擺兩捆(每捆10根),擺3堆。

(2)啟發學生議論: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導學生看實物,理解算20X3的`思維過程:3個2是6,3個2捆(2個十)是6捆(6個十),6捆就是60根,即3個20是60。結果與加法相同。

2、小結:求3個20是多少,可用乘法計算。口算20*3這樣想:

2個十*3=6個十=60

3、P2例2

(1)顯示例2幻燈片,讓學生觀察後掌握其數量關係。每堆有300塊小木塊,一共有4堆。

(2)讓學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塊。

(3)讓學生口算結果,並説出怎樣想。

(4)小結:求4個300是多少,用300X4計算。這樣想:

3個百*4=12個百=1200

三、練習設計:

1、P1“做一做”。

2、P2“做一做”。

四、作業:

1、複習P1例1 、P2例2。

2、P4第1、2題。

3、國小除法的初步認識是怎樣建構的

兒童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決定了國小生學習數學需要觸類旁通,而國小這一階段學生的知識儲備處於匱乏階段。

對任何知識他們都處於一種認知淺層,老師應如何使他們對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呢?通過對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的解讀,發現蘇教版二(上)第四單元第一次教學除法,是學生學習除法列式的起步。該單元的教學必須紮實到位。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動手對實物擺一擺、分一分、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平均分的意義,主動建構起對“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幾個”等概念的理解。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自主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

2、聯繫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統計的功能。

3、培養學生數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

二年級時學過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複式統計表與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三年級時還學過了兩種不種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與平均數。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區城鄉統計表

引導學生理解該地區1985年至20xx年每隔5年城鄉人口數量變化情況。分別畫出2個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2、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夠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鎮與鄉村人口進行對比,用一個統計圖能描述這些信息嗎?畫出複式統計圖。

3、四人小組討論小精靈的問題:這是複式條形統計圖,它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

4、彙報交流,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區別,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5、回答書本上的三個問題,你還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級男生,女生參加課外活動人數的統計,讓學生根據複式統計表獨立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

四、課堂小結。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於觀察發現數學的祕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386+179=

説説你是怎樣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麼功能?(清除)

自己試試看:

26×39= 312÷8=

l.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麼?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計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計算後説一説你怎麼算的這麼快?(並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3.做一做練習。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後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現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説説你為什麼做的又對又快。

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現什麼規律?

生暢所欲言。

師:根據你們的發現大膽猜測,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 9999×7= 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三、練習

做一做。練習30頁的第11、12題。

第11題用比賽的方式進行,以鞏固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第十三課時:1億有多大(活動課)

教學內容:第33頁~34頁的內容。

活動目標:

1.通過收集信息、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2.初步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活動重點: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從而能主動總結研究方法。

活動難點:形成1億有多大的空間觀念。

活動準備:紙張、書、大米、黃豆等。

活動過程:

包括四個階段:設計方案──動手實際──獲得結論──表達交流

階段一:確立問題 設計方案

1.明確活動目的、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創設現實情境,結合具體素材描述。

一億的大小,從中體會一億的大小。

2.確立研究的問題。

例:一億粒大米有多少?

一億個學生在一起佔用多大面積?

口算一億道口算題需要多少時間?

一億個硬幣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車、飛機行駛)一億米需要多少時間?

幾滴血中有一億個紅細胞?

一億滴水有多少?

一億雙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樹?

3.制定活動方案

(1)活動步驟。

(2)活動準備和分工安排。

並把活動步驟、活動準備和分工安排填寫在活動記錄表中。

階段二:動手實踐

各小組依據方案開展活動,並將獲得的數據、推算過程補充記錄在記錄表中。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

階段三:獲得結論

學生根據對信息、數據的分析,結合具體情境描述出一億的大小。

階段四:表達交流

1.各小組陳述整個活動過程。

2.活動小結。

A進一步想象一億有多大。

B對小組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

國小一年級數學評課稿 篇八

首先,王紅慧老師對這節課的教學處理是非常恰當的,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之上教學,達到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學習的遷移能力。讓學生從1根1根的數到10根,進而理解一個十就是10根,就是10個一,非常順利的過渡到新課十幾的教學。在教學中環環緊扣,讓學生用習慣性擺法認識十幾,觀察發現這種辦法比較繁瑣且不容易一眼看出是多少,慢慢導入10根一捆的擺法,這樣學生就很自然的感受十幾的大小和擺法了。在學生明白的基礎上加強各數的擺一擺,這樣也滿足了學生好動,好奇的心裏,在活動中感知。當20的教學時讓學生自己獨立擺一擺,19過後添一根是多少,20根就是2捆了,即2個十就是20。

教學中運用視頻圖片就更形象的將各數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對形象的數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和學生的參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自己手中的學具準確的將各數擺出來了並將數與各數的擺法結合。最後,教師出示尺子,火車圖片對11到20各數的順序進行教學,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數的順序的理解,訓練中理解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含義教學,為後面的學習打基礎。

在學生的引導方面做得好,如讓學生1根1根的擺,2根2根的擺,3根3根的擺,5根5根的,10根擺一起等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怎樣擺讓別人一眼看出是十幾,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感知各數的多少,認識11到20各數。還有讓學生先擺11,再擺12,13,14等發現其中的規律,自己完成後面的擺一擺,這樣學生就積極主動性就調動起來。

不足之處,我認為就是語速要慢一點,語氣稍微柔和一點就更好了。還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0-7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地個數,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初步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2、使學生初步瞭解數的十進制,知道10個1是一個十、2個十是20.

3、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實踐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10個1是一個十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

教學難點:

建立記數單位十的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師:小朋友們,今天茄子老師又來到了我們數學課中,他還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禮物(演示課件:出示茄子老師和20個排列整齊的五角星)。茄子老師帶來這麼多的五角星有什麼用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茄子老師是怎樣説的。

茄子老師: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又愛動腦筋。今天我帶來的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來獎勵學習認真的小朋友的。在這些智慧星裏還藏着一些祕密呢,你們想知道嗎?(五角星上出現1-10各數)

師:原來這些智慧星裏還藏着數呢,這些數可都是我們的老朋友了,請小朋友們一起讀一讀。猜一猜,其他智慧星裏藏着哪些數呢?(讓學生猜一猜、説一説)

師:小朋友們猜得很對,在後面的這些星裏藏着比10大的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11-20的數小朋友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認一認、讀一讀。

(依次出現11、12、13、15、18各數,讓學生讀一讀,並説出其他星上是哪些數,認一認、讀一讀。)

【評:從學生實際出發,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形式呈現1-20各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瞭解了學情,以利於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活動】

二.實踐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記數單位十地概念

師:茄子老師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智慧星,還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數學問題請小朋友們解決,你們願意嗎?聽一聽,茄子老師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

茄子老師:請小朋友們數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電腦裏的小朋友東東也擺了一些小棒,我們一起來幫他數一數。

(課件演示12根小棒,引導學生數一數)

茄子老師:小朋友們真是心靈手巧,不僅自己能正確地數出12根小棒,還能幫東東小朋友數一數。可是要數出十幾根,每次都這樣數,太麻煩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數出的有12根嗎?

師:你們聽明白了嗎?下面就請你們想一想、擺一擺,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訴你的同桌。

學生操作活動後,進行師生交流。學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幾種:

1. 每2、3、4、6一份地擺。

2. 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 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的好辦法。電腦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辦法,

我們來看一看,她是怎樣擺的。

課件演示:數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師:你們的想法和玲玲一樣嗎?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請小朋友們也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師:這一捆是幾個一根呀?是多少根?10個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們説10個一是1個十。(板書並讀一讀:10個一是1個十)

現在請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麼拿?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師:(指對1捆帶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個十,和旁邊的2根合起來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誰來説説幾捆和幾根合起來是12根?

現在老師來考考小朋友們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擺了多少根小棒嗎?

(演示課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説一説是幾捆帶幾根,是多少根?)

【評:採用人機對話的方式,提出數學問題,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想一想、説一説、捆一捆、拿一拿等活動,自然形成10個一是1個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具體生動,易於學生接受。】

(二)擺擺、説説,理解2個十是20

師:想一想怎樣擺出11根小棒,再動手擺一擺。

(學生操作後進行交流説一説是怎樣擺的。再依次擺出14根、18根)

師:請小朋友們很快地擺出19根小棒。

學生操作後交流各自的擺法,有兩種可能:

1.先擺出一捆,再數出9根。

2.在18根後添上一根。

(對於學生的兩種擺法予以肯定)

師: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樣擺就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請小朋友們與你的夥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擺一擺。

師: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幾捆帶幾根?單根的又滿了10根又可以怎樣了?現在有兩捆小棒,是2個十,2個十就是20。(板書:2個十是20)

【評: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充分展現學生各自的聰明才智,在較短的時間裏靈活運用已有知識理解了2個十是20】

(三)11-20的數序

(課件切換到茄子老師和五角星畫面)

師:小朋友們這麼地聰明,學得又這麼地認真,頑皮的小猴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課件演示;出示小猴)他看到茄子老師帶來了這麼多的智慧星,高興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把擺放得整齊有序的智慧星打亂了。(課件演示出凌亂的五角星畫面)茄子老師會對小猴説些什麼呢?

茄子老師:你這小猴真調皮,請你趕快幫我把這些智慧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在直線的下面(出示數軸)排放整齊。

猴:茄子老師,對不起!我馬上就排一排。

(課件演示:標有1-10的五角星消失,並把1-10在數軸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後面該怎樣排呢?請小朋友們幫幫我吧!

師:10的後面是多少?11的後面是多少?12的後面呢?(數軸上依次出示11、12、13)

師:(分別指着15、18處)這裏該放哪個數?13和15的中間是多少?15和18的中間是哪兩個數?18的後面呢?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直線下面的數越往右邊越怎樣?比10大的數有哪些?我們一起把11-20讀一讀。

【評:讓學生在幫助小猴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體驗並獲得11-20的排列順序,學生學得生動有趣。在觀察數軸上數的變化過程中,使數的順序更加清晰。】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2題。

茄子老師:小朋友,你們真聰明,很快就認識了11-20各數了,看一看我今天還給你

們帶來了什麼?(課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傘圖)

師:先猜一猜是草莓的個數多還是雨傘的把數多?草莓大約有多少個?雨傘大約有多少把?再數一數草莓和雨傘各有多少。

(學生活動後進行師生交流,指導學生有序地數數,並與估計的結果比一比)

師:這麼多的草莓,數完以後怎樣就能讓別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個了?

(引導學生數一數、圈一圈)

2. 想想做做第3題。

師:我們今天學過的數在你的文具盒裏能找到嗎?看着自己尺子上的數從0讀到20。

師:誰能從7數到17?誰能從11數到20?

師:在尺子上12的後面一個數是多少?18的前面一個數是多少?16的鄰居是哪兩個數?

3. 想想做做第4題。

4. 生活中的數。

師:小朋友,你們已經認識了11-20各數,看看教室裏的人和物,你喜歡什麼,就去

數一數,數到20個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5. 猜數遊戲。

【評:練習形式多樣,在猜一猜、數一數、圈一圈等活動中鞏固新知,培養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11-20這些數,在我們的尺子上有,在我們的書上有,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這些數?請小朋友們課後做個有心人,注意觀察和思考,這樣我們就會越來越聰明。

【總評:這節課教師在準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從學生實際出發,緊扣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讓學生認識了11-20各數、掌握了20以內數的。大小排列順序、培養了數感。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使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易於接受。在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學生學得生動有趣、學得輕鬆活潑。教師的點撥引導恰到好處,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十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34頁例1,練習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口算整萬數加減法。

2、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初步培養學生遷移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用遷移的方法探索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並能較為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同學們看,農民伯伯們又迎來了一個豐收的金秋。

(多媒體出示金秋的收割畫面)

教師:豐收的喜悦已經讓農民伯伯們忘記了收割的疲憊,他們興沖沖地將剛收割下來的糧食運到了糧庫,準備賣個好價錢。

(出示主題圖)

教師:仔細觀察這幅情景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賣稻穀大約260000 kg,柑樹村今年賣稻穀大約320000 kg。

學生2: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解決——星光村和柑樹村一共賣稻穀多少千克?

教師:瞭解了這些信息以後,你們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學生1:星光村比柑樹村少賣稻穀多少千克?

學生2:柑樹村比星光村多賣稻穀多少千克?

學生3:他們倆只是問法不同而已,實際上算法是相同的。另一個村的稻穀產量是多少千克?

教師:聰明的孩子們根據瞭解的信息,提出了這麼多問題,然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用到多位數的加減法,今天我們就先從簡單的入手,一起來學習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板書課題)

[點評:創設了農民豐收送糧的情景,讓學生了解農民的生活,感受多位數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巧妙引入課題。]

二、運用遷移,探究新知

教學例1。

教師: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星光村和柑樹村一共賣稻穀多少千克?怎麼列式?

學生:260000+320000=?

教師:能口算出這道多位數加法的結果嗎?

學生:能。教師:誰來説説看?

學生:260000+320000=580000。(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為什麼能那麼快地報出答案呢?你們是怎麼口算的'?在4人小組裏先説一説。(4人小組交流)

學生1:260000和320000的末尾都有4個0,我在計算的時候先暫時不看0,就算26+32=58,然後再在58的後面添4個0,就是580000了。

教師:省去兩個數末尾相同數位的0,計算以後再添上,不錯的方法啊!

學生2:因為26+32=58,所以26萬+32萬=58萬。

教師: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能看出你是認真思考了的。

學生3:我把260000看成26個萬,把320000看成32個萬,26個萬加32個萬就是58個萬,也就是580000。

教師:哦,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以後再計算,很好的主意!

教師:還有別的想法嗎?

教師:同學們的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這些方法中,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比較簡便,而且不容易出錯呢?

(4人小組討論)

學生:我們小組認為,把這些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然後再計算,這樣既不容易出錯,也比較簡便。

教師:那麼我們再試幾道題來看一看,這種方法是否比較簡便。

教師:現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樹村少賣多少千克稻穀,怎樣列式?

學生:320000-260000=?

教師:誰會計算?

學生:因為32萬減26萬等於6萬,所以320000-260000=60000。

(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很好,同學們馬上就會學以致用了。如果我們還要計算另一個村的稻穀總產量,又該怎樣列式計算呢?大家試一試。

(學生自主列式計算,然後全班彙報,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小結:

我們在做整萬數加減法的口算時,通常把這些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然後再進行加減計算,這樣比較簡便。

[點評:教學例1時,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舊知識推出整萬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並對各種口算方法進行交流比較,再進行小結。通過自主性的探究活動,展示了學生各自真實的思維活動過程,既讓學生探索了口算方法,同時又體現了口算方法的多樣化。]

三、嘗試運用,加深理解

1、完成練習六第1題——小猴摘桃。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反饋交流。重點讓學生説説計算“4000+3000”和“9000-20xx”的時候是怎樣想的。

2、完成練習六第2題。

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教師: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