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9W

三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徵,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材説明

本單元是在前面“空間與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本單元分三段編排。第一段主要教學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第二段主要教學周長的含義及計算。第三段主要講一些物體長度的估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具體安排如下頁表。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並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目的是加強有關空間觀念的內容。

標題

具體內容及要求

主題圖

校園場景圖。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

四邊形

從各種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認識四邊形的特徵。

平行四邊形

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以及與其他四邊形的聯繫和區別,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並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

周長

利用實物和一些圖形,説明周長的含義,並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現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估計

通過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教學建議

長期以來,關於“幾何”的課程內容和目標,在國小階段主要側重於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較少涉及三維空間的內容,使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標準》將以往的“幾何”拓展為“空間與圖形”,是對我國傳統數學課程內容的一次重大變革,符合數學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為此,國小階段的教材削弱了單純的平面圖形周長、面積、體積等的計算,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增加了圖形變換、位置的確定等內容,加強了幾何建模以及探究的過程。這樣,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空間與圖形”的教育價值,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國小數學幾何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教材選擇了許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作為教學素材,如把校園體育運動場景作為單元的主題圖,用一個小朋友移推拉門的情境作為平行四邊形的導入材料,等等。教學時,要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並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2.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突出幾何探究過程。

空間觀念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因為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徵還是圖形特徵、性質,對於國小生來講,都比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採用了許多活動化的呈現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教學時,教師就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3.瞭解教材編排特點,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學生對一些知識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因此,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能力,採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結構,把“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學段中,每一學段都有相應的目標。這樣,既突出每個年級的學習重點,又注意前後連貫。如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材就分兩段編寫。本單元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第二次將在第二學段出現,要求學生理解:兩組對邊平行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可見,同一內容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教學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採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就拿常見的數學概念來説,在國小階段,儘管描述式和定義式是最主要的兩種表示方式(定義式是用簡明而完整的語言揭示概念的內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動、具體的語言對概念進行描述),但低年級採用描述式較多,中年級逐步採用定義式。在整個國小階段,大部分概念沒有下嚴格的定義,而是從學生所瞭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幫助他們感悟概念的本質屬性。本單元教材的編排也是如此,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周長等都沒有下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如周長,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的物體或圖形説明周長的含義即可。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材也沒有分別概括出相應的計算公式(長+寬)×2和邊長×4。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計算的方法有一個獨立思考、不斷感悟和比較的過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現象。

因此,具體教學時,要認真研讀《標準》,仔細分析教材,恰當把握教學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單元可用6課時完成。

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理解鞏固小數加減計算的算理、算法,並能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能廣泛應用於生活的價值。

教具準備

掛圖、計分表等。

活動建議

一、宣佈活動內容

1、課題“森裏旅遊”。

2、出示掛圖(課本插圖)。説明“森林旅遊”的購物情境,營造氛圍。

二、活動形式

把“森林旅遊”的購物活動組織成同桌之間的數學遊戲。其中一人扮顧客,承擔提出購物問題的任務,另一個扮服務員,承擔解決問題的任務。

這裏有兩幅(二種情境),當購物地點從森林食品店轉到紀念品商店,兩人也隨着對換角色。

三、活動要求

1、結合具體情境,由顧客提出數學問題。從容易到困難,從簡單到複雜,並由服務員解決這些問題。

2、“服務員”、“顧客”都應該加強角色意識,講究服務態度,講究禮貌,言語文明。

3、教師巡視,幫助組織活動,注意保持課堂秩序。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兩張情境掛圖。

由於教材上的插圖沒有註明物品名稱。所以,先根據圖形形狀給物品標上名稱。

2、宣佈活動規則。

(1)每人有5分的基礎分。

(2)“服務員”每解決一個問題並且令“顧客”滿意,可加1分。這裏的滿意包含禮貌用語。

(3)“顧客”能發現並指出“服務員”的一個失誤,並被對方認可,可加1分;“服務員”每失誤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務員”能發現並指出“顧客”對失誤的指控是錯誤的,並能以理服人,那麼“服務員”額外加1分,同樣,“顧客”應該扣1分。

(5)在事先規定到每家商店購物10分的時間內,積分達到10分以上者,可獲“優秀服務員”或“誠信顧客”榮譽稱號。

3、發放記分表。

4、活動開始。

同桌同學面對面進行遊戲活動,教師進行巡視,加強課堂組織、輔導部分學生。

為增強遊戲活動有序而正確地進行,提高準確性,可引導(或准許)學生在活動開始時,先各自記錄所要提出的問題,從易到難。然後再把問題向對方提出,要求對方解決。這樣也便於檢查誰對誰錯,從而進行正確地評分。

5、活動小結。

(1)各小組彙報最後得分情況。

(2)評出“優秀服務員”和“誠信顧客”。

(3)小組提供富有新穎的問題,讓大家共同分享,引導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創意的問題。

(4)分析。總結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領悟什麼問題用估算解決,什麼問題可以用口算解決,什麼問題應該用筆算解決。

五、實踐活動

課本第15頁的“實踐活動”。

這裏的第1題,第2題是通過“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與“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費、電費開支情況”的實踐活動。

要求:

1、按課本要求記錄“生活中的小數”。

2、與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並分享實踐活動的初步經驗與良好的情感體驗。

3、用數學日記形式記錄下自己對“生活中的小數”獨特的發現或對調查現狀的感受及節省開支建議。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各位都不進位),會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能估計三位數乘一位數積的大致範圍,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和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並能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於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時間:十二課時

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篇四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麼?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於秒的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麼?(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麼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麼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麼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麼?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説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③學生彙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麼?(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麼關係?(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錶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錶。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錶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錶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錶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④讀出電子錶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錶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裏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估的?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一課時

教學內容

小樹有多少棵。(教材第30~31頁)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明確算理。

難點: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好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小樹的問題,有興趣嗎?

【設計意圖:藉助談話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請看下面的情境圖,説説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情境圖)

學生可能會説:

我知道每捆楊樹有20棵,圖中有3捆楊樹。

我知道每車裝有楊樹500棵。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麼問題呢?

生:3捆楊樹一共有多少棵?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答嗎?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生1:可以用加法計算,每捆有20棵楊樹,3捆就是3個20相加,即20+20+20=60(棵)。

生2:我們也可以根據乘法的意義用乘法計算,3個20的和是多少,就是20×3;根據乘法口訣“二三得六”,知道3個2是6,可以推算出3個20是60。

師:你喜歡用加法計算還是喜歡用乘法計算?為什麼?

學生可能會説:喜歡用乘法計算,因為用乘法計算簡便。

師:4捆楊樹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學生嘗試自己計算,教師巡視瞭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對解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

師:園林工人運走了3車樹苗,一共運走了多少棵?

生1:已知每車樹苗是500棵,3車就是3個500相加,500+500+500=1500(棵)。

生2:求3車樹苗有多少棵,就是計算3個5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即500×3,根據5×3=15,可以推算出500×3=1500(棵)。

師:算一算下面的式題,説説你發現了什麼。(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最下面式題)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討論發現了什麼,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只要學生説得合理,就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經歷探索多種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可能會説:我學會了整十、整百數與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我知道可以用表內乘法來解決很多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現數學規律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教學反思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境,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引導學生探索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這是整個單元內容學習的起點,要格外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重視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歸納。

3、這節課的教學對學生來説並不難,是在以前已經學習的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可以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方法。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簡單的數據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第38頁例1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橫向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並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理,現在很想知道超市上週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週該進些什麼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麼好辦法?(統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

説説這個統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

3、根據統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計圖嗎?

3、學生討論並説明如何完成統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彙報

7、出示規範的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説説完成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什麼?

8、討論:如果下週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説説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學會了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計的1、展示數據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第2課時例2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學校的校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麼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説説破這個統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計圖有什麼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這樣畫有什麼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彙報。

在統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釐米,其他每格表示1釐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麼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計圖?這種統計圖的優點是什麼?

9、觀察體重統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計圖跟我們剛才學習的學生身高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計圖

小組進行學習小結。

這種統計圖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樣本的統計數據的絕對值都比較大(如本例中學生的身高都在138釐米以上,體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樣本統計數據之間的差異值又相對比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體重的最小差異分別是1釐米和1千克)。當出現這種情形時,會出現一種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小(如第一個統計圖中每格表示1釐米或2釐米),統計圖中的條形就會很長,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大(如第二個統計圖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難在統計圖中看出不同樣本之間的差異。所以,為了比較直觀地反映這種差異性,採取用起始格表示較大單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較小單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這種統計圖中的縱軸上,起始格是用折線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區別。

10、通過完成這一份統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11、你想對這些同學説些什麼?

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並提出合理化建議。

(實踐作業)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計圖表,並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鞏固練習:40頁2、41頁3、5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七

三維目標:

1、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教育學生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藉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時鐘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師: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着“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師: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象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新授

(一)認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 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讀取電子錶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錶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 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 學生跟着時鐘的“滴答聲”,做拍

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 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 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 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裏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説服力的數據説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

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麼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説説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裏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四:1

補充:

①我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錶的顯示,説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麼?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裏,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如練習十四第3題)

教學後記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第113頁、第11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此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發展符號感。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能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難點:引導學生髮現和應用規律,注意有一定的順序,保證不重複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課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鵝博士家做客,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着一把鎖。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看看紙條上寫着什麼呢?(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打開,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7、3、9擺出所有的三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個。)他們三個好朋友都犯傻了,怎麼辦呢?同學們能幫幫他們嗎?生:能。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情景設疑,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師:這三個數能組成多少個三位數呢?密碼到底是什麼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先試着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

助手中的數字卡片擺一擺,可以一個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邊擺數字邊記數,有的一個人思考,有的則跟同桌合作,一個操作另一個記數,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剛才都在很認真的思考,你們一共寫出了多少個三位數,現在誰願意説説你的探索結果?

彙報交流。

生彙報所寫個數,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有的重複寫了,有的漏寫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體驗,讓學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學生出現了不同的答案,這一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慾望。)

2、小組合作交流

(1)師:每個同學寫出的個數不同,那麼開鎖的密碼也就不能確定,小猴、小鴨、小雞可急壞了!怎樣才能很快寫出所有的用數字7、3、9組成的三位數,並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小組長記錄下你們組討論的結果,一會到上面來展示。

(2)小組內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3)展示交流

師:你們一共擺了幾個三位數?你是怎樣擺的?用什麼方法記錄既清楚明瞭又不重不漏?

師:哪個小組願意先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探究成果?

生1:我們一共擺了6個三位數,我們的方法是首先確定左邊的數字7,然後將後面兩個交換位置,在確定中間的數字3,然後交換兩邊的數字,最後確定右邊的數字9,將前面的兩個數字交換位置,分別記錄下來。(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説的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2:我們也擺出了6個數,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大到小。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73、937;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93、739;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97。我們畫了一張表格,把數字分別記錄在裏面,這樣更加清楚。(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説的很棒!哪個小組還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們也擺出了6位數,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小到大。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79;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39、793;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37、973。我們也製作了一張表格,把數字分別記錄在裏面。(展示小組記錄)。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有序思考,是本節課的重要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討論解覺這個關鍵性問題,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通過彙報不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此類問題解決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養了學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師:(出示課件)這是其中部分同學的擺數過程,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我發現他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擺的的,保證了結果的不重複,不遺漏。(師隨機板書: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

現在我們繼續幫助小動物們找開鎖密碼吧!(出示課件),這是同學們找出的六個數,現在你們知道開鎖密碼是什麼了嗎?

生:從小到大排列的第四個數,是739。

師:你們真棒!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他們終於見到了企鵝博士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探究規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學廣角的知識。(板書:數學廣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他們三位好朋友在企鵝博士家做完客後,小猴提議説,在附近有個影視城,我們到那兒去遊玩吧。在影視城他們不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還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場景,同學們想看嗎?(想)

2、課件出示場景1:

⑴請學生説説,圖畫裏看到了什麼?

(教師隨即提出問題:"是啊,他們拍完了《西遊記》打算拍照留念,像這樣三個徒弟交換位置,共有幾種交換方法呢?")

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思考,可以用符號代替人物在紙上比劃。

⑶彙報交流。

生1:先確定最左邊的人,然後右邊兩個人交換;

生2:先確定最右邊的人,然後左邊的兩個人交換;

生3:我認為也可以先確定最中間的人,然後左右兩個人交換。

交流的過程中,把學生剛才用符號代替畫下來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課件出示場景2

⑴教師介紹:這幾位小朋友正在影視城玩遊戲,嘗試當小演員的滋味呢!可是他們好像鬧矛盾了,要交換角色了,看看明明説什麼?(該讓我演大灰狼了吧!)

⑵三人小組把自己當成小演員,也來做做這個遊戲,要保證把所有情況都羅列出來。

①三人小組,開始討論。

②上台演示,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拍照片和角色轉換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1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符號來代替,一方面是為了驗證的方便,發展學生的符號感。另一方面也拓寬了知識面。提示學生:不但數字有排列問題,人物有排列問題,其實在變化萬千的圖形世界裏也有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2的問題時,採用三人小組身臨其境排列法,不但鞏固瞭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而且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檢驗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應用效果。)

(三)運用排列,製作獎品

1、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不錯,老師要獎勵每個學生幾朵特別的花兒。這些花兒都已經在你們手中。可是都沒塗顏色,需要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樣,塗出所有情況,看誰塗的方法好)

2、學生開始動手塗,教師巡迴檢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有進步的學生。

3、個別學生彙報展示,下面學生評價,教師獎勵。

(設計意圖:學生往往對老師發的獎品很感興趣,教師課堂上讓他們來塗發給自己的獎品,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題目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塗,其實所有方法羅列後,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進行思維拓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暢談收穫)

請同學們在課下嘗試用辣、不、怕三個字可以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話,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使學生繼續保持探究慾望,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數學廣角

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