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7.53K

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熟悉的對稱物體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認識軸對稱圖形,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能夠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2.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1.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特徵。

3.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4.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設計:

1.設計思想: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軸對稱圖形。同時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感知。

2.教材分析

(1)軸對稱圖形是圖形運動教學的進一步深入。軸對稱主要是體會軸對稱圖形不僅僅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半。通過數一數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連線垂直於對稱軸,從而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從經驗上升到理論。教學設計主要是聯繫學生親身體驗,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探究新知。此節內容的學習將為以後學習畫軸對稱圖形,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做好鋪墊。

(2)分析本課內容的組成部分:學生會判斷軸對稱圖形;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認識到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動手實踐操作,體驗知識的建構過程。

(3)分析本課內容與國小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繫: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體驗過“圖形運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學習軸對稱和平移。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從經驗上升到理論。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和平移現象,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以上內容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和經驗基礎。本單元將學習軸對稱圖形的平移,教學時要重視實踐操作和探究學習,積累更加豐富的活動經驗。通過動手操作,與同桌探討交流找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4.教學策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展示課件讓學生觀察軸對稱圖形,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引導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體會軸對稱圖形不僅僅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半;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引導學生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降低了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一個圖形有多個對稱軸時,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找出所有的對稱軸,促進了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助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

1.學生的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各一張;軸對稱圖形紙片。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瞭解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學準備的設計和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各一張,軸對稱圖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準備了許多有趣的圖片,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這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吧。(出示課件)

同學們,剛才我們看了那麼多有趣的'圖片,你們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了麼?

生: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烘托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抽學生進行表達。

師:同學們發現了他們的可以平均分成兩份這一共同的特徵,但它們還有一些別的特徵,同學們發現沒有?我希望通過我們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都能發現這一特徵。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軸對稱圖形。

板書:軸對稱圖形

二、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探究新知

1.系統認識軸對稱圖形,找出對稱軸

師:那麼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呢?老師這準備了一個小實驗,請同學們觀察這個實驗。課件展示小實驗。(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指導學生用雙手體會軸對稱圖形。

引導學生歸納出軸對稱圖形,指出對稱軸。

板書:如果一個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師:同學們,現在給你們一個圖形,你們會不會對摺?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對摺一下,看能不能完全重合。同桌之間相互説説你是怎麼對摺的。

生:學生分組實踐、討論和交流。

師:走近學生,觀察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

生:(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將本小組實踐的結果向全班彙報。通過對摺我們發現長方形對摺後能完全重合,所以長方形是軸對稱圖形。

師:我發現同學們非常聰明,很快就得出了長方形是軸對稱圖形,那麼正方形呢?怎麼對摺,你有幾種方法?請同學們拿出正方形紙片對摺,同桌相互説説,你是怎樣對摺的。

生:學生分組實踐、討論和交流。

師:走近學生,觀察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

生:(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將本小組實踐的結果向全班彙報。通過對摺我們發現正方形對摺後能完全重合,所以正方形也是軸對稱圖形。

2.練習鞏固

師:我們找到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對稱軸。那麼別的圖形你會找麼?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紙片觀察、對摺,看看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生:學生分組實踐、討論和交流。

師:走近學生,觀察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

生:(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將本小組實踐的結果向全班彙報。師:用手展示怎樣快速的找出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學生先觀察,然後自己動手實際操作,完成書上練習,之後集體訂正。

三、探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四、展示課件,給出方格紙上的軸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請用剛才的方法判斷,這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課件展示情景圖)

師:觀察方格中的松樹圖,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是的話找出對稱軸。

生:從圖中可以發現,它是軸對稱圖形,DG就是它的對稱軸。師:通過對稱軸對摺能重合的點叫做對應點。從這幅圖我們知道A和A是一組對應點,B和B也是一組對應點。那麼請同學們觀察,圖中A和A有怎樣的關係?

生:點A和點A分別在對稱軸的兩旁,點A到對稱軸的距離是3,點A到對稱軸的距離也是3

師:那麼請同學們看看點B和點B。

生:點B和點B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2.

師:對應點A和A到對稱軸的距離是?相等麼?對應點B和點B到對稱軸的距離是?相等麼?

生:學生觀察,並回答

板書:軸對稱圖形中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師:連接圖中點A和點A,你看對稱軸和對應點的連線怎樣?連接B和點B,他們的連線和對稱軸呢?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生:點A和點A的連線於對稱軸垂直。

師:連接圖中點B和點B,點E和點E也是這樣麼?

生:(小結)對應點的連線都和對稱軸垂直。

鞏固新知

師:練習下面各題。

觀察數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是的畫出對稱軸。

找出圖形中的對應點(三組),分別説説,他們到對稱軸的距離。(學生練習鞏固新知)

五、知識小結

1.什麼是軸對稱圖形,什麼是對稱軸?

2.軸對稱圖形中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的連線都和對稱軸垂直。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1.軸對稱圖形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2.對應點的連線都和對稱軸垂直。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運算定律》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動,學生進一步體驗探索規律的過程,初步學習體會提出猜想的方法及類比,説理,舉例論證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創造力。

2、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自主發現乘法分配律,並能用字母表示。

3、能夠運用乘法的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參與推導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回顧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學們,學習新課前,我們先來回顧學過的運算定律。找出共同點?和或積同。

乘法交換律的字母公式( )。 乘法結合律的字母公式( )…….

(設計意圖:四個公式板書在黑板,以便與乘法分配律對比)

(2)利用學過的長方形周長內容得出兩種不同解題方法。剛才的計算中你發現這兩道題有什麼關係嗎?2×( 37+63) 2×37 + 2×63

教師讓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的異同點,並指名説一説自己找出的規律。

引導學生髮現:這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兩道題其實可以互相轉化,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2×( 37+63) =2×37 + 2×63

(3)將學生的知識遷移到本節課新授內容,在課的開始,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1、(我們下面就一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想在其它的題裏也是否成立?請看大屏幕。)

我班同學男生27人,女生25人,每人植樹3棵,共植樹?棵(植樹節3.12)

(1)全班同學獨立完成。

(2)誰願意把自己的方法説給大家聽聽。(生回答,師板書)

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誰來説説看?(生回答,師板書)

板書:(27+25)×3 27×3+25×3

評講:算式(27+25)×3 和27×3+25×3的每一步各表示什麼?誰能説給大家聽聽?

(3)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異同點,並指名學生説一説自己想法,思路。

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是一樣的。

師:是的,雖然他們的格式不同,但他們的得數相同,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個符號把這兩個算式聯繫起來。

生:等於號

師:對,用等於號相連,表示這兩個式子是相等的,一起讀一讀,認識這兩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師:再和前面的一組式子一起觀察,

(讓學生通過讀,感悟到左邊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右邊的兩個數的積加上兩個數的積)

2、舉例驗證,進一步感受

認真觀察屏幕上的這個等式,你還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驗證嗎?(板書:舉例)

(1)驗證方法:要求每人出兩組算式,數字隨意舉例,進行計算,驗證你舉的例子是否相等。然後拿到小組內交流(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回報:誰來説一説自己舉的例子。

(3)同學們,請看一看這三個同學舉的例子,每組的結果都是相同的,我們就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接起來。(板書)

(4)輕聲讀這些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多個例子,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規律)

3、歸納總結,概括規律。

(1)現在誰能説一説這些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板書:總結)(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

(2)從剛才的舉例過程中,你能發現乘法運算中的規律嗎?

學生回報。

(出示: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同學們發現的這個知識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書:乘法分配律)

(3)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a+b)×c=a×c+b×c 齊聲讀兩遍。

(4)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

與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想對照:a×b=b×a (a×b)×c=a×(b×c)

(a+b)×c=a×c+b×c 比較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涉及到加法的運算難點的理解)

三、加強應用、深化理解

1、根據運算定律,在( )填上適當的數。

(10+7) ×6=( )×6+7×( )8×(125+9)=( )×125+( )×9

7×48+7×52=( )×(48+52) (7×48+7×52中有相同因數嗎?)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練習理解乘法分配律)

2、火眼金睛看一看:判斷下面算式是否正確?並説明理由?

56×(19+28)= 56×19+28 ( )

32×(7×3)= 32×7+32×3 ( )

25×12+12×75 = 12×(25+75) ( )

25×99+25 =(99+1)×25 ( )

3、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下列各題。

( 80 + 4 ) ×25 34 ×72 + 34 ×28 88×125試做

師小結:通過前兩道題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為了使計算簡便,我們既可以從左邊算式得到右邊算式,又可以從右邊算式得到左邊算式。但遇到實際計算時,要因題而異。

4、34×10+27×10+39×10可不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師:説明乘法分配律,不僅僅只適用於兩個數的和,也可以三個數的和,四個數的和可以嗎?説明也可以是:幾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相加。(修改乘法分配律的板書)

5、找朋友

師:如果一個同學説出乘法分配律的左邊部分,那你就説出它的右邊部分,如果他説出的是右邊部分,你就對出左邊部分。看誰反應快。

6、24×8—4×8=(24—4)×8嗎?

師:説明乘法分配律,不僅僅只適用於兩個數的和,也可以是兩個數的差,三個數的差可以嗎?説明也可以是:幾個數的和(或差)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相加(或相減)。(設計意圖:拓展書本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7、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8+4)×25 34×72+34×28

(設計意圖:概念只有在具體的練習中才能逐步理解,概念教學必須當堂採用講練相結合的方法,學生才能消化抽象的概念)

四、總結:

1,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什麼叫做乘法分配律?(設計意圖:不能讓總結性提問只是走了過場,通過這個環節切實起到梳理知識,提高學生總結能力)

2、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法改成減號,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據乘法分配律,你能把下列等式填寫完整嗎?同學們課後交流一下,下節數學課我們再繼續研究。

教師激發學生好勝心:在乘法分配律中有許多變化,題裏辨別出用乘法分配律簡算的題呢?36×99+36 73×31+28×31—31

3.思考:填寫完整:

a×(m-n)= a×125+b×125-c×125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幾分之幾,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歸納推理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2、理解分數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幾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你喜歡的'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嗎?

學生摺紙、塗色,表示出長方形紙的幾分之一。

展示,並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想的。

師:如果在你們剛才的紙上塗2份或3份又該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分之幾”。(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

(1)學生4人小組,每人將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你喜歡塗幾份就塗幾份,然後寫出塗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再向小組同學説出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

(2)誰能上來展示一下,並説説自己的想法?

(3)多媒體演示圖片。

問:你能發現他們是怎樣表示出來的嗎?它與四分之一有什麼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幾份就是四份之幾,它與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數不同。

2、拓展思維,認識分數名稱。

(1)讓學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着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學生畫線段)你能説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幾份,説出相應的分數。

(3)你能仿照這些分數,自己説出一個分數來嗎?

(4)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分子、分母、分數線)

3、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出示例6的一組分數,讓學生小組討論怎麼比較?

反饋。

用相同的方法比較第二組。

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鞏固練習。

P95頁做一做1、2。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下課後,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