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08W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用具:

幻燈、掛圖、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和飲料嗎?今天我們一起去買一些飲料,希望大家幫幫老師。

二、探索新知

1、請學生獨立思考,先自己結合買飲料這個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2、小組中説一説各自的想法,解釋各自的估算過程。

3、彙報算法

(1)一箱飲料大約70元,兩箱飲料大約140元。

(2)一箱飲料超過60元,兩箱飲料就超過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學生獨自解決共花了多少錢?。

5、小組內交流各自算法。

6、彙報算法

(1)243=72(元)722=144(元)

(2)2432

=(?)2

=(?)(元)

三、拓展應用

1、15471258610245

2、估計你們學校大約有多少人?

3、哪道題的得數大?畫。

0+1+2+3+4+5+6+7+8+9()

012346789()

4、156836912

32+173(15+35)6

518710525

5、我每分大約打41個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個字?

(2)一篇稿件共325個字,5分後還剩多少個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這篇稿件嗎?

6、楊樹168棵,今年種的松樹是楊樹的5倍。

(1)今年鍾松樹多少棵?

(2)楊樹和松樹共有多少棵?

四、小結

在這節課中,你學會了什麼?

五、作業

作業本上的作業。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觀察、操作和空間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3.通過實踐活動,發展與同伴合作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具:課件、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立體圖形。今天老師邀請正方體和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正方體搭一搭立體圖形。(板書:搭一搭)

二、動手操作,建立空間觀念

1、活動一:探索站在最佳位置觀察正方體,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正方體,看看它有什麼特徵?(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教師任指幾個面,讓學生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語來描述。

(3)請你拿出一個正方體學具,放在桌上,從一個最佳的角度觀察它,看看你最多可以看到它的幾個面。用手摸摸你能看到的那幾個面。(一個正方體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

(4)小結:你觀察到的這三個面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2、活動二:請你用四塊大小相等的正方體,自由搭建立體圖形。同桌説説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出示課件)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觀察到的圖形不同。

3、活動三:根據指令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

(1)李老師設計了一棟大樓,想請同學們用準備好的立方體搭一搭,比比哪個同學能夠理解老師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來。搭完的同學就馬上坐端正,老師就知道你是最棒的了。

1)橫着放3個方塊,在最左邊的正方體上面再放一個正方體。你們是怎樣搭的?(電腦出示)你們搭的和李老師設計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這個設計師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築師。

2)先放一個正方體,再在它的前面、上面、右面各放一個正方體。(電腦演示)

(2)老師想找最棒的同學來當“設計師”和“建築師”。“設計師”的指令要既清晰又簡潔,“建築師”要搭得又快又好。同桌兩人輪流互換練習,等會請你們把最棒的“設計師”和“建築師”推薦給老師。(同桌練習搭立體圖形)

請一組同桌發指令搭立體圖形。在“設計師”發指令的時候,其他同學也一起搭一搭,跟“建築師”比比,看看誰搭得更好。

4、活動四:通過儘可能少的問題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1)同學們玩得這麼高興,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玩。老師不看你們搭好的大樓,不用同學們給我指令,只要問你們一些問題,根據你們的回答,我就會搭出和你們想的一樣的大樓來,我們試試看吧!

你用了幾個立方體?從正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從上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從側面看是幾個正方形?

(2)你看,老師搭的和你想的一樣嗎?你們同桌兩個人也來試一試吧。注意:你們的問題儘可能提得明確些,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儘可能回答準確。互換輪流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搭一搭,看一看。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搭一搭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

2、複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並求周長。

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

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

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瞭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麼?

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麼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複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

二、鞏固探究

1、複習觀察立體圖形

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後,認真觀察,説一説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麼樣的形狀?

交流,訂正。

2、複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什麼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麼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題,彙報訂正。

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釐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現了什麼?

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鬆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

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麼信息?

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麼想法嗎?

三、拓展實踐

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着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牆,籬笆長多少米?

3、小結:這節課,我們複習了什麼內容?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板書設計:

總複習

立體圖形 求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

總複習(四)

教學目標:

1、繼續複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曆,回答問題。

2、複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複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

4、能夠根據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通過複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在以前的複習中,我們都複習了哪些知識?

本學期我們學的內容除了剛才説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複習整理?

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

二、鞏固探究

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

請同學們自己試着做一做。

誰來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説一説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告訴了我們什麼?

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

3、複習“搭配中的學問”

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現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

這是我們學過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着解決呢?

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

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

4、回顧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體回顧:

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你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問題?

三、小結:這節課,我們複習了什麼知識?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為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説所有內角均為直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徵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 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引入新課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並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蒐集到了嗎?(蒐集到了)都蒐集到什麼?學生彙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並説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 )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蒐集到了這麼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麼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麼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麼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並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後由組長領着,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並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麼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彙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願意第一個來彙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彙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彙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麼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裏説一説,再彙報説。那麼,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學書的封面,還有什麼?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後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彙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並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三維目標:

1、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教育學生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藉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時鐘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師: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着“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師: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象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新授

(一)認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 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讀取電子錶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錶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 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 學生跟着時鐘的“滴答聲”,做拍

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 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 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 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裏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説服力的數據説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

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麼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説説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裏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四:1

補充:

①我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錶的顯示,説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麼?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裏,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如練習十四第3題)

教學後記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建構面積的概念,知道平面圖形或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2、知道如何用數學的方法表示圖形的面積,認識1平方釐米,會用統一大小的方格的數量和1平方釐米表示圖形的面積。

3、在對“面積”知識的學習與表達中,體會方法多樣化,感受數學美。

教學重、難點:建構圖形面積的概念。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這兩個字你們認識嗎?我們來讀一讀。

師:你們知道面積是什麼嗎?

(預設:(1)房間的大小,(2)書封面的大小)

2、師:今天的學習,我們要認識面積。

通過活動,感知面積

1、認識生活中物體的面

師:如果老師請你把課桌面和凳子面擦乾淨,擦哪個用的時間短一些,為什麼?

生:擦凳子用的時間會少些,因為凳子的面比課桌的面小。

師:誰能再來説一説。因為凳子面比課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時間少。(指名説)

我們來摸一摸課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的,哪個大?

師歸納:我們剛才説的課桌、凳子的面、數學書的封面,這些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感知平面圖形的大小

師:物體表面有大小,那平面圖形呢?

出示:

師:這些平面圖形的面在哪裏?請小朋友們選擇2個圖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筆來塗一塗。(板書:平面圖形的面)

(2)反饋

問題1:這些圖形的哪一部分是它的面?

(預設:學生用彩色筆描了圖形的一週)。

師:某某同學用彩色筆表示的部分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嗎?

屏幕演示:一週的線段首尾相連,成為一條直線。教師説明,這些線段表示的是這個圖形一週的長度,而不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

師:(電腦演示)塗色部分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

問題2:塗色的時候,哪個圖形你塗色比較多?哪個圖形你塗色比較少?你是怎麼看的?

(生:第一個塗色最多,第三個圖形塗色最少。因為第一個圖形的面比較大。)

師:看來平面圖形的面也有大小。

三、自主探究,感悟面積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出示:小胖家的房間平面圖(2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教師:小胖搬新家,他和爸爸媽媽都想把最大的房間給爺爺、奶奶住,你們知道小胖爺爺奶奶住哪一間嗎?

(引導學生猜測,推理,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解決問題)

教師:老師把房間的平面圖剪了下來,放在你們的信封裏,想請你們比一比,哪個房間的平面圖最大?

1、(信封裏:2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1)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借用正方形的比較得出一個長方形比正方形小,另一個不能直接比)

(2)反饋

教師:①比出圖形的大小了嗎?(預設:比出長方形A、B都比正方形C小。)

②你比的是圖形的哪一部分?(面的大小)

③怎麼比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媒體演示:重疊在一起)

小結:我們通過把兩個圖形疊在一起比較出了正方形C的面最大。所以爺爺奶奶住在正方形C的這個卧室裏。

(3)師:小胖準備住最小的一間,要比較哪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呢?請你們比比看。會嗎?(學生,不能比)

問題(1)用剛才的辦法不能直接比出面的大小,能夠想什麼方法來解決呢?

(啟發學生討論,引出工具)

2、教師:現在老師為你們提供了幾個工具,看一看,有什麼?

(1)學生打開工具信封,瞭解教師提供的工具。

(2)你打算用哪個工具去表示面的大小?(預設:①用●表示,②用■)

教師:請你們4人小組為單位,每人選一種圖形工具,用所選圖形的個數表示面的大小,把結果記錄下來。

出示要求:(1)用選用圖形的個數表示圖形的面的大小

(2)比較兩個長方形平面圖的大小

(二)嘗試解決問題

1、學生解決問題

8cm 12cm

6cm

4cm

(教師為學生提供若干個)

2、反饋交流:

師:下面請一個小組的小朋友來彙報。

(1)你是用什麼圖形工具來表示長方形平面圖的大小的? 是幾個?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媒體演示兩種情況)

(2)現在可以比較出這兩個平面圖形的面的大小了嗎?

(預設:可以)

(3)怎麼比呢?

【預設:

生1:我用的是圓形紙片,比較得到這兩個圖形一樣大。

因為長方形A最多能擺12個,長方形B最多也能擺12個。

生2:我用的是正方形紙片,比較得到這兩個圖形一樣大。

因為長方形A最多能擺12個□,長方形B最多也能擺12個。】

小結:你們都比較出了長方形A和長方形B一樣大。

3、討論:這兩種工具哪一種最能夠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的大小?為什麼?

(使用測量會出現不能佈滿的情況,所以使用□是最合適的。)

(備註:引發學生思考發言)

4、現在我們用□來驗證一下,正方形C是不是比長方形A和B都大。

(學生動手操作)

5、師:長方形A和B最多能擺12個□,正方形C最多能擺16個□。剛剛測量到的12、12和16就能用來表示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這都是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説,長方形A和長方形B的面積是12個□,正方形C的面積是16個□。

(三)感悟測量的標準的統一性

師:現在小朋友們會用小正方形的個數來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積了,小丁丁也用正方形的個數表示圖形的面積,比較下面 兩個圖形的大小:

“第一個圖形的面積是4個□,第二個圖形的面積是9個□,4<9,所以第一個圖形的面積比第二個圖形的面積小。”

問題:對於小丁丁的回答,你們同意嗎?怎麼想的?

1、出示:

2、反饋:

生:不同意!因為測量這兩個圖形所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師:對呀!雖然小丁丁都是用正方形來測量這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但是由於使用的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樣,所以不能夠直接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的大小。

3、師:在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積時,我們可以用邊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形。邊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釐米。(板書,齊讀單位)

(1)學生認讀平方釐米

(2)1平方釐米多大?我們身上哪一部分的大小(面積)比較接近1平方釐米?

(三)練習

師:下面的圖形都是由邊長為1cm的小正方形組成的,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釐米?

依次出示下列圖形:

1cm2 2cm2 4cm2 6cm2

師:有幾個1cm2 的小正方形組成的圖形,它的面積就是幾平方釐米。

出示:書本 P61 第一和第三個圖形

師:為了測量的方便,數學家把邊長為1cm的小正方形拼在一起,成為了一張方格紙。請大家來數一數,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師:為什麼有的小朋友這麼快能得出第一個圖形的面積?

生:我是通過計算得到的。先數一列有7個小正方形,有這樣的4列,就是4×7,再加中間的一個,就是4×7+1=29cm2。

師:原來數的時候我們還能用算式來表示數的方法。下面請大家用這個好辦法來算一算第二個圖形的面積。

生:我發現每一行都有6個塗色的小正方形,有這樣的5行,5×6,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是30cm2。

師:你們真棒!那這個圖形的面積你知道是多少平方釐米嗎?

出示:

生:這個圖形的面積是8平方釐米。

師:這個圖形中有半格的,你是怎麼數的?

生:先數整格的,有6個平方釐米;再數半個的,有4個,其中的2個半個可以拼成1個平方釐米,4個半格可以拼成2個整格,所以6+2等於8個平方釐米,。(學生邊説,邊媒體演示)

小結:在數小正方形時,遇到不滿一個正方形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整格的,再把2個半格拼成一個整格來數。

拓展:在方格紙上塗出面積是12平方釐米的圖形。

師:我們已經會用數小正方形的方法得到圖形的面積,現在,老師想請你在方格紙上用彩筆塗出一個你認識的圖形,這個圖形的面積為12平方釐米。

1、獨立完成,然後在小組中交流。

2、反饋。

師:你塗的是什麼圖形,怎麼塗的?是幾平方釐米?

生1: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裏塗了12格,面積是12平方釐米。

生2: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裏塗了12格,面積是12平方釐米。

生3: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裏塗6格,塗2行,面積是12平方釐米。

生4: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裏塗6格,塗2列,面積是12平方釐米。

生5: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裏塗4格,塗3行,面積是12平方釐米。

生6: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裏塗4格,塗3列,面積是12平方釐米。

比較:它們有什麼共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生:它們的面積都是12平方釐米,但是形狀卻不同。

五、總結交流

師:我們這節課學習了“面積”,用你自己的話説説你所認識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