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7W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2、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藉助實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過討論和比較,明確算理。

教學重難點:

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基本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筆算方法。

課前準備:

口算卡片、幻燈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表內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

複習除法筆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問各部分名稱。

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除法。

二、新授

1、教學40÷2。

出示場景圖。

觀察場景圖,説説知道了什麼。

出示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0÷2

2、教學46÷2。

先自己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後告訴你的同桌。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個問題:平均每個女孩買多少枝?

3、練習。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6÷2。

4、教學筆算46÷2。

先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後和同桌交流。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選擇幾題説説算理。

自學除法筆算的方法。

指導筆算除法的順序和方法。

提問:2為什麼寫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個4是怎麼來的?

第二個和第三個6分別是怎樣來的?

三、練習

做做第1題。

説明46÷2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板書2 46説明豎式的寫法,以及在橫線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題。

課堂小結

討論並指名回答。

作業

直接寫得數。

寫完後比一比每組兩題在計算上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1)先獨立做前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比一比兩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完成後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第一單元

第一課我愛我的家

教學目標: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發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瞭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温暖,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

瞭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課程準備: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麼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麼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説説這些人在幹什麼,想象當時的情景。説説他們為什麼想家。

2、説説你什麼時候最想家,為什麼?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麼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裏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並讓他説説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牆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乾淨、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麼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彙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後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温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在,請我們的同學説説心裏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髮生的矛盾,通常是怎麼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並説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願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係。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髮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願望。

4、初步瞭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係。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發生為校爭光的願望。

三、活動準備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牆、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四、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悦》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麼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二)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瞭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説説自身參與學校活動的紀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校活動,如入隊時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遊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後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製作的美術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校活動。

(三)學校文化探祕

1)將學生實地瞭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容可以為“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麼。

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體會數學能廣泛應用於生活的價值。

3、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我們要到一座美麗的森林去旅遊,請同學們做好準備,讓我們一起出發。

二、玩中學。

1、森林食品店。

(1)同桌之間進行遊戲,一人扮顧客,承擔提出購物問題的任務,另一人扮服務員,承擔解決問題的任務。

(2)明確遊戲規則。

(3)根據遊戲規則,同桌之間開始遊戲。

學生可以先解決“我要買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和“30元能買哪些商品?”這兩個問題加以解決。教師在遊戲中起到裁判員的作用。

2、紀念品商店。

同桌互換角色繼續進行遊戲。遊戲過程中,要認真傾聽對方的發言,獨立思考,敢於質疑。

三、學中做。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並與同伴説一説。

2、學生走進生活尋找小數,可以用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對“生活中的小數”的獨特的發現。

四、做中得。

1、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費、電費的開支情況,並記錄下來。

2、記錄後對數據進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與同伴説一説,可以用數學日記記下自己的感受及節省開支的建議。

3、數學活動,從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幣裏拿出7、6元,有幾種拿法?

五、總結。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為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説所有內角均為直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徵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 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引入新課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並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蒐集到了嗎?(蒐集到了)都蒐集到什麼?學生彙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並説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 )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蒐集到了這麼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麼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麼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麼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並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後由組長領着,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並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麼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彙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願意第一個來彙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彙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彙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麼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裏説一説,再彙報説。那麼,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學書的封面,還有什麼?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後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彙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並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

掛圖,數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複習

完成口算除法的練習題一組。

學生聽算,做完後集體訂正。

二、情境導入

同學們,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也在迅猛的發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 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開發 你們想了解嗎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

三、探索新知

1、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信息?

學生認真讀題,從題目中或信息及問題,並與同伴説一説。

2、指名列式,板書。

學生先列出算式,然後思考算法,並在小組內交流。

3、組織學生討論算法。

將學生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可能出現的方法:

1、2×30=60 60÷2=30

2、6÷2=3 60÷2=30

4、將答案寫在書上。

5、完成試一試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體驗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6、完成試一試第2題,並讓學生説一説發現了什麼?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觀察縱向的算式,發現規律,在小組內交流。

組織學生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

三、拓展應用

1、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

你發現了什麼

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看了90頁。

⑴還剩多少頁每看

⑵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藉助“森林旅遊”的購物情境,進一步讓學生熟練掌握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2、通過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認真傾聽、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善於評價、友好合作,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小數、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機會,有利於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中心,學生大多數來自城市,家庭環境較好,購物的生活經驗較多。因此,很適宜在本節課裏開展由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購物”遊戲活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你去過哪裏?(輕鬆自然的談話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新課

1、創設情境。

師:我們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氣、笑笑、還有機靈狗也趁休息的時間出去旅遊了,想知道他們去哪裏旅遊了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題情境圖)

2、學生觀察情境圖,開展數學遊戲。

師:你們瞧,他們到了哪裏?在幹什麼?

(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説説森林食品店裏食品的名稱及相應的價格,並説説笑笑、機靈狗想買什麼。)

師:哦,笑笑、淘氣他們玩累了,也餓了,想買東西吃。哪位同學自願來當這個森林食品店裏的服務員,為他們來服務呢?請另一個同學來扮演顧客,買東西。

(請兩個同學上台表演。)

師:下面,我要請我們班上的每個同學都來參加這個遊戲。同桌兩個人,一人扮演顧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務員。聽清遊戲規則:每人都有5分的基礎分;“服務員”每解決一個問題並且令“顧客”滿意,可加1分;“顧客”能發現並指出“服務員”的一個失誤,並被對方認可,可加1分;“服務員”每失誤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務員”能發現並指出“顧客”對自己失誤的指控是錯的,並能以理服人,那麼“服務員”加1分,“顧客”扣1分;在事先規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購物10分的時間內,積分達到10分以上者,可榮獲“優秀服務員”或“精明顧客”的榮譽稱號;在第二家商店“紀念品商店”裏,同桌兩人可交換角色,重新按遊戲規則計分、評比。

(課堂總結,評選“優秀服務員”或“精明顧客”,並讓獲獎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把較為生硬的問題情境設計成學生之間互動的數學遊戲,把課堂變成商店,把學生變成顧客或售貨員,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相當高。學生在遊戲中既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案例點評

教師能根據教材的內容重新組織數學活動,採取兒童喜歡的遊戲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在熟悉的購物活動中複習小數的加減法、比較小數的大小,不但達到了知識領域的教學目標,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但整節課僅有一個數學活動,略顯單調和乏味,另外,活動的規則也過於繁瑣。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以千克為單位讀出電子稱上小數形式顯示的重量,並能説出表示的實際含義。

2、能力目標:結合對電子稱上顯示重量的認識,能進行以千克為單位的名數與克為單位的名數之間的改寫。

3、情感目標:實踐、交流、探究與討論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以千克為單位讀出電子稱上小數形式顯示的重量,並能説出表示的實際含義。

教學難點:

能進行以千克為單位的名數與克為單位的名數之間的改寫。

教學過程:

一、引入階段

師:小丁丁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星期天,他陪媽媽去菜場買菜。(媒體出示主題圖)他們先買了什麼?(魚)

二、探究階段

師:小丁丁在秤上會看到什麼?(重量和價錢)

師:小丁丁看到什麼?(1.528)

問:那麼這裏的1.528表示的是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小朋友説得真好!電子秤上的1.528是1.528㎏,也就是1528g。

問:1.528㎏中的1和小數點後面的528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小組討論)

生反饋:1.528表示魚的重量,小數點前面的1表示1千克,後面的528表示528克。1.528就是1.528千克。(多請幾個小朋友彙報)

師:小丁丁又買了些什麼?誰來讀讀這些水果和蔬菜的重量?它們各表示幾千克或幾克?

練一練:

問:從上面的練習中你體會到什麼?

小結: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小數點前面的表示多少千克,小數點後面的表示多少克。

三、跟進階段

1、用千克表示

蘋果1970克()

葡萄1485克()

花菜730克()

盧筍545克()

蘑菇258克()

2、填一填

2.432kg=()g

4.056kg=()g

0.630kg=()g

120g=()kg

0.078g=()g

1547g=()kg

42.24kg=()g

10000g=()kg

365g=()kg

3、在〇填上<、>、=。

※5.3kg〇530g

0.655kg〇0.566kg

※7800g〇7.8kg

8.05kg〇8500g

3.35kg〇3.350kg

65.2kg〇6520g

問:打※你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階段

選擇

一袋糖重250克,()袋這樣的糖重1千克。

A、4

B、8

C、4000

D、8000

8000克水與8千克鐵比較,()重。

A、水

B、鐵

C、一樣

D、無法比較

一隻西瓜重2.540千克,一隻香蕉重480克,一隻西瓜比一隻香蕉重()克。

A、2.60

B、20xx

C、2.060

D、2600

問:你是怎麼想的?

五、總結

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第113頁、第11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此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發展符號感。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能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難點:引導學生髮現和應用規律,注意有一定的順序,保證不重複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課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鵝博士家做客,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着一把鎖。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看看紙條上寫着什麼呢?(歡迎你 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打開,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7、3、9擺出所有的三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個。)他們三個好朋友都犯傻了,怎麼辦呢?同學們能幫幫他們嗎?生:能。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情景設疑,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師:這三個數能組成多少個三位數呢?密碼到底是什麼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先試着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

助手中的數字卡片擺一擺,可以一個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邊擺數字邊記數,有的一個人思考,有的則跟同桌合作,一個操作另一個記數,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剛才都在很認真的思考,你們一共寫出了多少個三位數,現在誰願意説説你的探索結果?

彙報交流。

生彙報所寫個數,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有的重複寫了,有的漏寫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體驗,讓學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學生出現了不同的答案,這一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慾望。)

2、小組合作交流

(1)師:每個同學寫出的個數不同,那麼開鎖的密碼也就不能確定,小猴、小鴨、小雞可急壞了!怎樣才能很快寫出所有的用數字7、3、9組成的三位數,並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小組長記錄下你們組討論的結果,一會到上面來展示。

(2)小組內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3)展示交流

師:你們一共擺了幾個三位數?你是怎樣擺的?用什麼方法記錄既清楚明瞭又不重不漏?

師:哪個小組願意先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探究成果?

生1:我們一共擺了6個三位數,我們的方法是首先確定左邊的數字7,然後將後面兩個交換位置,在確定中間的數字3,然後交換兩邊的數字,最後確定右邊的數字9,將前面的兩個數字交換位置,分別記錄下來。(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説的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2:我們也擺出了6個數,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大到小。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73、937;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93、739;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97。我們畫了一張表格,把數字分別記錄在裏面,這樣更加清楚。(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説的很棒!哪個小組還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們也擺出了6位數,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小到大。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79;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39、793;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37、973。我們也製作了一張表格,把數字分別記錄在裏面。(展示小組記錄)。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有序思考,是本節課的重要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討論解覺這個關鍵性問題,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通過彙報不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此類問題解決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養了學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師:(出示課件)這是其中部分同學的擺數過程,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我發現他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擺的的,保證了結果的不重複,不遺漏。(師隨機板書: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

現在我們繼續幫助小動物們找開鎖密碼吧!(出示課件),這是同學們找出的六個數,現在你們知道開鎖密碼是什麼了嗎?

生:從小到大排列的第四個數,是739。

師:你們真棒!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他們終於見到了企鵝博士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探究規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學廣角的知識。(板書:數學廣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他們三位好朋友在企鵝博士家做完客後,小猴提議説,在附近有個影視城,我們到那兒去遊玩吧。在影視城他們不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還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場景,同學們想看嗎?(想)

2、課件出示場景1:

⑴請學生説説,圖畫裏看到了什麼?

(教師隨即提出問題:"是啊,他們拍完了《西遊記》打算拍照留念,像這樣三個徒弟交換位置,共有幾種交換方法呢?")

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思考,可以用符號代替人物在紙上比劃。

⑶彙報交流。

生1:先確定最左邊的人,然後右邊兩個人交換;

生2:先確定最右邊的人,然後左邊的兩個人交換;

生3:我認為也可以先確定最中間的人,然後左右兩個人交換。

交流的過程中,把學生剛才用符號代替畫下來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課件出示場景2

⑴教師介紹:這幾位小朋友正在影視城玩遊戲,嘗試當小演員的滋味呢!可是他們好像鬧矛盾了,要交換角色了,看看明明説什麼?(該讓我演大灰狼了吧!)

⑵三人小組把自己當成小演員,也來做做這個遊戲,要保證把所有情況都羅列出來。

①三人小組,開始討論。

②上台演示,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拍照片和角色轉換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1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符號來代替,一方面是為了驗證的方便,發展學生的符號感。另一方面也拓寬了知識面。提示學生:不但數字有排列問題,人物有排列問題,其實在變化萬千的圖形世界裏也有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2的問題時,採用三人小組身臨其境排列法,不但鞏固瞭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而且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檢驗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應用效果。)

(三)運用排列,製作獎品

1、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不錯,老師要獎勵每個學生幾朵特別的花兒。這些花兒都已經在你們手中。可是都沒塗顏色,需要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樣,塗出所有情況,看誰塗的方法好)

2、學生開始動手塗,教師巡迴檢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有進步的學生。

3、個別學生彙報展示,下面學生評價,教師獎勵。

(設計意圖:學生往往對老師發的獎品很感興趣,教師課堂上讓他們來塗發給自己的獎品,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題目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塗,其實所有方法羅列後,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進行思維拓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暢談收穫)

請同學們在課下嘗試用辣、不、怕三個字可以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話,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使學生繼續保持探究慾望,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數學廣角

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的算理,並能口算簡 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 中的簡單問題。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較準確的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教、學具準備:

CAI 課件、板書用卡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出示卡片)

16÷836÷664÷840÷520×3120×4

2、口答

60 裏面有( )個十。

800 裏面有( )個百。

150 裏面有( )個十。

3000 裏面有( )個千。

二、學習新課

1、談話:今年春節,天氣很冷,我們每個家裏仍然吃上了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這和運送蔬菜的叔叔、阿姨辛勤勞動分不開的,我們一起 去瞧一瞧吧!(課件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收集到哪些 數學信息?(請 1 至 2 名學生回答)

2、它描繪的是農民運送蔬菜的情境,趙伯伯承擔運送黃瓜的任務。 他説:“我 3 次就能運完 60 箱。”聽了趙伯伯的話,你能提一個什 麼問題呢?

3、根據學生回答貼出卡紙: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4、你們會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説算式)

5、要解決“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這個問題,算式是 60÷3。

為什麼是用除法算呢?(邊説邊板書:60÷3)

6、你能根據王叔叔、李阿姨他們的信息各提出什麼問題呢?(學生 提問題,説算式)

7、根據學生回答貼出卡紙: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板書算式: 200÷3); 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板書算式:240÷3)

8、看看黑板上提出的三個問題,都是用除法計算來解決。這就是我 們這個單元學習的內容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 這節課先來學習“口 算除法”。板書課題

(一)探究一位數除整十數——例 1(1)

1、同學們,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你們知道 60÷3 等於多少嗎?請 把你想到的結果告訴同桌小朋友,並説一説你是怎樣得到這個結果 的。如果你不會做,那就請你拿出學具盒中的小棒來分一分,相信你 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2、學生討論、操作。

3、好,請同學們一起告訴我,60÷3,商是——

4、你是怎樣求出這個商的呢?還有不同的方法嗎?(請 2 至 3 名學 生介紹不同的方法)

[應變預設:學生的方法大概會有以下三種,如有困難,教師應適當引導,最好三 種方法都能呈現出來,使學生體會到解決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1、擺小棒:1 捆小棒表示 1 個十,6 捆小棒就是 60。把 60平均分成 3 份,每份要分 2 捆,是 20,所以 60÷3=20。

2、想乘法:因為 20×3=60,那麼把 60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就一定 是 20,所以 60÷3=20。

3、想除法:因為 6÷3=2,所以 6 個十除以 3 等於 2 個十,也就是 60 ÷3=20。]

5、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板書。

(板書:①6÷3=2; ×3=60 0 6 個十 60÷3=20 2 個十 6 0÷3=2 ②(20)

6、現在,我們知道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了嗎?真了不起!同學 們把自己提出的第 1 個問題解決了。在算 60÷3 是多少的時候,用了 這麼多方法,有的是擺小棒;有的想 6 個十除以 3 等於 2 個十;還有 的是想乘法算除法。

(二)探究一位數除整百數——例題 1(2)

1、600÷3 等於多少?同學們先想一想。

2、誰能説説你是怎樣做的?(因為有 60÷3 的基礎學生應該很快 想到: 因為 6÷3=2, 所以 600÷3 等於 200 或 6 個百除以 3 就等於 200; 想乘法:(200)×3=60,600÷3=200)

3、看來同學們已經學會了口算像這樣整十數除以一位數,整百數 除以一位數的方法,那麼就用你喜歡的方法口算下面幾道題。 出示:口算下面各題,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80÷4 400÷2 300÷5

(三)探究一位數除幾百幾十——例題 1(3)

1、看來新知識大家掌握得不錯,李阿姨也想請大家幫忙算一算。

2、該怎麼列式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40÷3=

3、240÷3 等於多少呢?好像挺為難的,那咱們就在小組內先討論討 論,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開始討論吧!

4、找到答案了嗎?請學生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板書:①24 個十 ÷3=8 個十;②(80)×3=240)

[評析: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積極主動尋找 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自 己思考、操作的基礎上得出結果,再開展組內交流,最後組織不同算 法的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這一自主寬鬆的探究過程;既體現了算法多 樣化,又讓每個學生都有説話的機會,使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這 一目標能落到實處。]

三、鞏固提高

做一做

1、(課件演示 P15 頁做一做第 1 題)仔細觀察這幅圖,你們發現了 什麼?

(1)聰聰的問題是什麼?你們能幫她解決這個問題嗎?請試一試。

(2)誰來説一説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0 ÷2=

(3)要求 40÷2 得多少,你們是怎麼算的呢?引導學生説出不同的 方法。

(4)好!讓我們一起告訴聰聰答案吧——平均每間蜂房住 20 只。

(5)看!聰聰在謝謝你們呢!

2、請同學們翻開數學書第 15 頁,做一做第 2 題,請大家開動腦筋, 把答案直接寫到書上,開始吧!(集體訂正)

3、我們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出示數學書 17 練習三 的第 5 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後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同學們能積極開動腦 筋,主動學習,表現真棒!説説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穫?

五、佈置作業

完成教科書第 17 頁第 1、2 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徵,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材説明

本單元是在前面“空間與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本單元分三段編排。第一段主要教學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第二段主要教學周長的含義及計算。第三段主要講一些物體長度的估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具體安排如下頁表。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並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目的是加強有關空間觀念的內容。

標題

具體內容及要求

主題圖

校園場景圖。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

四邊形

從各種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認識四邊形的特徵。

平行四邊形

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以及與其他四邊形的聯繫和區別,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並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

周長

利用實物和一些圖形,説明周長的含義,並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現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估計

通過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教學建議

長期以來,關於“幾何”的課程內容和目標,在國小階段主要側重於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較少涉及三維空間的內容,使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標準》將以往的“幾何”拓展為“空間與圖形”,是對我國傳統數學課程內容的一次重大變革,符合數學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為此,國小階段的教材削弱了單純的平面圖形周長、面積、體積等的計算,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增加了圖形變換、位置的確定等內容,加強了幾何建模以及探究的過程。這樣,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空間與圖形”的教育價值,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國小數學幾何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教材選擇了許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作為教學素材,如把校園體育運動場景作為單元的主題圖,用一個小朋友移推拉門的情境作為平行四邊形的導入材料,等等。教學時,要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並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2.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突出幾何探究過程。

空間觀念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因為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徵還是圖形特徵、性質,對於國小生來講,都比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採用了許多活動化的呈現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教學時,教師就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3.瞭解教材編排特點,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學生對一些知識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因此,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能力,採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結構,把“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學段中,每一學段都有相應的目標。這樣,既突出每個年級的學習重點,又注意前後連貫。如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材就分兩段編寫。本單元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第二次將在第二學段出現,要求學生理解:兩組對邊平行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可見,同一內容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教學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採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就拿常見的數學概念來説,在國小階段,儘管描述式和定義式是最主要的兩種表示方式(定義式是用簡明而完整的語言揭示概念的內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動、具體的語言對概念進行描述),但低年級採用描述式較多,中年級逐步採用定義式。在整個國小階段,大部分概念沒有下嚴格的定義,而是從學生所瞭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幫助他們感悟概念的本質屬性。本單元教材的編排也是如此,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周長等都沒有下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如周長,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的物體或圖形説明周長的含義即可。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材也沒有分別概括出相應的計算公式(長+寬)×2和邊長×4。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計算的方法有一個獨立思考、不斷感悟和比較的過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現象。

因此,具體教學時,要認真研讀《標準》,仔細分析教材,恰當把握教學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單元可用6課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