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老山界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03W

老山界教案精品多篇

《老山界》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長征的革命傳統;

二、學習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特點;

三、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彩的語段。教學重點、難點學習觀察方法;勾畫關鍵語句,揣摩其含義及作用;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寫法課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佈置預習:

1、仔細閲讀課文,解決字詞疑難(識記註釋中的詞語:攀談、苛捐雜税、奇觀、絕壁、峭壁、骨碌、酣然入夢、蜷、綴、細切、澎湃)

2.讀文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部分,説明理由。

教學步驟

一、導入:我們學習的前兩篇課文是用詩歌形式寫長征壯舉的,今天學習課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憶錄,真實地記敍了紅軍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的過程。

二、檢查預習,要求學生複述課文,要突出文中關鍵詞語,做到語言簡潔連貫,聲音響亮,內容周全(常規要求)教師可邊引導學生敍述,邊課件出示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的行蹤圖。

三、啟發學生理解課文的思路和思想內容課文分為二部分: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紹老山界,點明山高,擺出困難。

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按翻山經過將這部分分為四層,標上“│”號(常規要求),編寫各層提綱。

第一層:(第2---11段)山腳訪瑤家。(表現了軍民關係,既不脱離中心,又展示了長征生活的一個側面。)

第二層:(第12---23段)從天黑以後寫道黎明之前,主要內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表現登山艱苦和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第三層:(第24—31段)從次日黎明寫到下午兩點多鐘,主要內容:

1.攀登雷公巖;

2.繼續登山,到達山頂;

3.山頂所思。(表現紅軍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點明翻山長征是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層:(32—33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呼應開頭,小結全文,回顧了整個長征。本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

四、組織學生課內探究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1.仔細讀第3、6段,一處寫“照着習慣”,一處寫“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各反映了什麼現實?課文中寫了:“只要我們對他們説清楚了紅軍是什麼,沒有不變憂為喜……”請你以一個紅軍宣傳幹部的身份向瑤民説明紅軍是什麼。

2.學生勾畫寫紅軍翻山艱難的語句,用如“走路難”三字的形式概括幾難(還有“睡覺難”、“吃飯難”、“處境難”)

3.學生議論:紅軍為何能戰勝困難?人民的軍隊,堅強的革命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力量等。

五、佈置作業:讀全文,重點讀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兩段,邊閲讀、邊思考、邊勾畫關鍵詞語。

第二課時

(一)理解作者如何觀察、反映生活,研讀生動描寫的段落。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讀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兩段。

1.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點在哪裏?選擇了怎樣的觀察方法和觀察角度?調動了什麼感官進行觀察?觀察什麼?怎樣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紅軍戰士的喊聲笑聲(聽覺),表現了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2.半夜山腰露宿。“半夜裏……睡不着。”寫挨凍的感覺,凍醒了,凍得怎樣?勾畫關鍵詞:逼、刺入、更卷、蜷。這些詞的使用使冷的程度具體化。“天上……幾堆火沒有熄”。觀察方法:定點觀察;寫景順序:由遠及近,先寫星星,次寫山峯,再寫四周的山。視線:仰視、平視、環視。形象描述:運用比喻。(黑色幕上綴着的寶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井)“凍醒了的同志們圍着火堆小聲地談着話。”既是所見,也是所聞,由視覺到聽覺,轉入自然。“除此以外,……又睡着了。”所聞:以聲寫靜謐,用比喻描寫不可捉摸的聲響。這所見所聞既表現征途生活的艱苦,又有樂觀情趣。

前文寫登山的熱烈,這裏寫夜宿的靜溢,使文勢變化多姿,起伏跌宕。

(二)、討論完成課後習題二、三

(三)總結全文:

1.引導學生歸納中心意思:本文記敍了_______實況,通過對老山界____________的描寫,對紅軍___________的描寫,歌頌了紅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精神。

2.提示學習重點。

3.樸素與生動的語言相結合,文風質樸,真實可信。

(四)佈置作業: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參考下列題目寫一篇觀察日記。《望星空》《在陽台上》《窗前》

教學過程 篇二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紅軍長征路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正是紅軍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老山界》一文,進一步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瞭解文章敍述的順序。

2、通過圈畫詞語來學習課文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換安排結構的方法。

3、感受紅軍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難及表現出來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三】、自主學習

1、檢查預習

注意劃線字的注音和寫法

蜷縮( ) 嗚咽( )點綴( )澎湃( )

咀嚼( ) 籬笆( )酣然入夢( )苛捐雜税( )

2、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正確停頓、讀出語氣語調。

3交流文中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詞句,感受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預設:下午----天色晚了----天黑了----半夜-----黎明---下午兩點

山溝 瑤民家 山腳 (山腰) (山腰) 山頂 宿營地

4交流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預設:紅軍克服種種困難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5、從紅軍翻山過程中你感受到紅軍戰士身上怎樣的精神或品質?

預設:樂觀精神、堅強意志

【四】合作探究:

1、既然老山界是紅軍長征途中所經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那麼紅軍在翻山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困難就是“走路難”。

走路難:

①路有怎樣的特點?找出文中對應的句子。②紅軍又是怎樣克服的'?

預設:①陡。(第18、25節)

②第13-17節。【打趣鼓勁】;第26節【小心登山】

走路難:陡 打趣鼓勁,小心登山

2、小組討論:依照上面的例子,思考紅軍在翻越老山界過程中還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的?

睡覺難和吃飯難,按照學生的回答的順序進行,採用追問的方式進行。

睡覺難:

①在什麼環境下睡覺?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路窄、不平、寒氣逼人 (第20、22節) 【突出強調1尺的概念】

②第21節【酣然入夢】;第22節【觀賞夜景】

睡覺難:路窄、不平、寒氣逼人 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吃飯難:

①文中哪些句子體現出吃飯難?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糧食少、肚子餓、吃飯工具簡單 (第8、28、32、33節)

②第28節【鼓足勇氣】;第22節【巧妙應變】

吃飯難:糧食少、肚子餓、工具簡單 鼓足勇氣,巧妙應變

3、除了走路、睡覺、吃飯等自然因素之外,是否有人為因素導致翻山出現困難?

處境難 :

①文中哪些人也會為紅軍翻越老山界帶來困難?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傷病員、敵人 (第29節)

②第29節【攙扶前行】;第29節【嘲笑敵機】

處境難:傷病員、敵人 攙扶前行,嘲笑敵機

小結:

本文記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通過記敍紅軍在翻山過程中遇到的走路難、吃飯難、睡覺難、處境難等困難,表現了紅軍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反饋檢測

1、《老山界》記敍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敍的,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2、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回答。

3、面對困難,紅軍戰士以什麼態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軍戰士的什麼精神?(可用文中語句回答)

4、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他是在宣傳羣眾並同敵軍作戰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生動的描寫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2、背誦一些優美的段落。

合作探究

1、作者描寫紅軍夜裏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2)第23節

2、作者説:“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裏?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

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3、半夜裏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麼修辭?

星星

視覺山峯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

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着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

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麼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身手呢?

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鬥能力的確信。

總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敍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反饋檢測

背誦第23節

板書設計

星星

視覺山峯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 (談話聲)細切而極近的

聽覺像山泉在嗚咽 (流水聲)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山風聲)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 (風吹樹葉聲)

教後反思

《老山界》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對應生活學習理解生字生詞和含義深刻的語句。

2、閲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戰鬥生活情景,學習紅軍勇於戰勝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作者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方法,運用作者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語言,學習運用課文樸實、優美、凝鍊的語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教學重點:

閲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戰鬥生活情景,學習紅軍勇於戰勝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作者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方法,運用作者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揭示本課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1分鐘)

長征途中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同學們都知道一些,可你們知道紅軍翻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是哪一座嗎?那就是老山界。這座山高三十里,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可我們的紅軍戰士卻勇敢地翻過去了。大家想聽聽這段故事嗎?今天,我們學習《老山界》,瞭解瞭解這個故事。

2、本堂課的學習目標:(1分鐘)

1)、對應生活學習生字生詞,理解生字生詞反映的生活情景。

2)、閲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戰鬥生活情景,學習紅軍勇於戰勝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指導學生自讀課文,感悟生活。多媒體顯示下列內容。(2分鐘)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生活,注意節奏和停頓。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體展示生字生詞,自學自讀2分鐘,對應生活再現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對照解釋換一種方式表達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詞。

3、閲讀課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課文反映什麼生活”的問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準備交流。

4、探究問題,進一步感悟生活,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1)紅軍翻越老山界有哪些困難?2)文章寫我們和瑤民攀談,維護瑤民利益有什麼深意?3)行軍途中,“我”還做了哪些工作?

三、學生自讀、自主感悟生活,老師巡視、督促,鼓勵學生多問,培養學生勤學多問的習慣。(10分鐘)

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讀課文、自讀註釋、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感悟生活、質疑提問,老師指導答疑,準備對話交流,但關於作者和寫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後)讓學生自讀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學生。

四、和諧交流,共同提高。(30分鐘)

1、檢查朗讀,學習朗讀。先品聽朗讀錄音,後指名學生朗讀,並點評。

2、交流學習生字生詞,對應生活理解生字生詞。

1)多媒體或小黑板顯示生字,指名學生讀準生字,並糾正錯誤讀音。

驚惶(huāng)繳(jiǎo)租

嗚咽(wūyè)咀嚼(zǔjiáo)

骨碌(gūlu)渾身打着顫(zhàn)

2)、多媒體顯示生詞和解釋,讓學生對照解釋儘量用自己的語言,配合動作表情説説生詞反映的生活情景,檢查學生理解詞語情況。

苛捐雜税:指繁重的捐税。

生平:有生以來;平生。

峭壁:陡直的山崖。

矗立:聳立,高高的直立。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擊。

酣然入夢:甜美、暢快地入睡。

絕壁:極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身手:本領。

3共同感悟生活,解決“課文反映什麼生活”的問題,讓學生説説課文反映的生活,説説自己的認識和感悟,同時老師追問。學生髮言和老師追問略。師生對話,思想交鋒後,根據預設要點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思想交鋒後,多媒體顯示內容要點)

課文反映紅軍克服重重困難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反映紅軍有組織有紀律維護老百姓利益的情景,重點反映紅軍星夜翻山和露宿山腰的情景,反映紅軍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了促進學生思考,追問:紅軍部隊翻越老山界和你個人翻越老山界有什麼異同?大家發言,共同探究,思想交鋒略。

4、共同探究自讀問題:1)紅軍翻越老山界有哪些困難?2)文章寫我們和瑤民攀談,維護瑤民利益有什麼深意?3)行軍途中,“我”還做了哪些工作?共同探究,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同樣,思想交鋒後,多媒體顯示預設要點)

1)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困難有:山高路險,懸崖峭壁走,路難;夜宿山腰,寒氣逼人,睡覺難;糧食奇缺,肚子飢餓,吃飯難;槍聲密集,敵人追擊,處境難。

2)文章寫我們與瑤民攀談,是為了消除瑤民對我軍的誤解,為了證明紅軍和國民黨軍隊有本質的不同,是為了發動羣眾,宣傳羣眾,依靠羣眾,是為人民羣眾謀利益,為人民羣眾而戰鬥的思想境界的表現。這是紅軍戰鬥的宗旨。紅軍長征的深遠意義就在於長征途中紅軍宣傳了自己,讓人民羣眾相信紅軍,支持紅軍,贏得民心。這是紅軍長征的最大收穫。

3)“我”不僅要和大部隊一樣翻山越嶺,而且和瑤民攀談,聯絡羣眾,打探路程,爭取民心,還一路寫標語,宣傳鼓動,維護軍隊紀律,維護行軍秩序,督促部隊前進,喊口號,演説,幫助病員和運輸員等。可見,“我”的事真不少,功勞真不小。

五、結語,佈置作業。(1分鐘)

1、抄寫生字生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揭示本節課學習目標。(2分鐘)

1、感悟生活,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理解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

2、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作者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方法,運用作者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3、品味生活,品味語言,學習運用課文樸實、優美、凝鍊的語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二、自學指導,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讓學生自學起來任務明確。(2分鐘)

1、探究問題:課文是怎樣反映生活的?理解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

2、點對點遷移運用,運用課文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認識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

3、品味下列語言,學習運用課文樸實、優美、凝鍊的語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1)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3)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4)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三、學生自學、自主感悟生活,解決“課文怎樣反映生活”的問題,老師巡視、督促,鼓勵學生質疑提問,培養學生勤學多問的習慣。(10分鐘)

學生自讀、感悟、提問,老師指導答疑,師生準備交流。

四、和諧交流,共同提高。交流後,多媒體顯示預設要點。(30分鐘)

1、共同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發動學生説説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進行交流。學生髮言,老師追問,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

1)本文按時間順序反映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反映一天半時間發生的事情。課文反映的是一個部隊翻越高山的情況,不是一個人的爬山情況,因此情況比較複雜,如不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是很難把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反映清楚的。但文章並沒有平鋪直敍,而是懸念疊生,前後呼應,虛實結合,張弛交錯,妙趣橫生。如下午才動身,沿着山溝向上走的時候,不知道前面為什麼走不動,使人疑惑不解,頓生懸念;第10段裏説“打聽前面的路程……我們現在還沒到山腳下呢。”這裏筆鋒一轉,懸念產生。第28段裏又説“我以為30裏的山就那麼一點”,其實“還有20多裏很陡的山”,這樣形成懸念,突出老山界陡峭。懸念的產生使文章趣味良多,突出了文章主旨。

文章前後呼應主要有兩處。一是“我”在瑤家瞭解到雷公巖上山30裏,下山15裏,夜裏翻山時發現“簡直是絕壁”,第二天看到雷公巖“果然陡極了,幾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來寬”。文章這樣多次點明雷公巖的陡峭,前後呼應,突出雷公巖的陡峭,突出紅軍勇於戰勝困難的精神。二是文章多次提到飢餓,沒吃飽,也前後呼應,突出翻越老山界的艱難和紅軍的頑強意志。

文章張弛交錯,紅軍過雷公巖一段是緊張的,特別是星夜翻山和露宿山腰的情景濃墨重彩,而和瑤民攀談那一段卻是温馨的,飛跑下山那一段卻是輕鬆的。可見文章雖然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但筆法十分靈活。

2)文章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通過“我”的見聞和言行貫穿全文,把“我”作為線索,反映頭緒繁多的生活情景。文章開始寫道部隊走不動,“我們”趁機和瑤民攀談,消除瑤民對咱軍隊的誤解,打聽路程,寫標語,砍竹子做火把,接着重點描寫夜裏行軍的情景和半夜醒來的情景,黎明準備出發,督促部隊前進,寫標語,喊口號,演説,幫助病員和運輸員。不多久到了雷公巖,驗證了瑤民的話。快到山頂,我已經落得很遠了,因為一路都要寫標語等。這時又交代後衞部隊正在和敵人開火,聽到敵機的“歎息”,點明紅軍翻越老山界是在敵人圍追堵截的情況下進行的,更突出翻越老山界的艱難。到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下山時,我們一氣兒跑下去。這些情景都是通過“我們”來貫穿全文,把複雜的戰鬥生活情景反映出來的。

2)文章不僅通過平實的敍事,而且通過生動的描寫來反映生活。如星夜爬山的場面描寫得有聲有色,十分生動,把紅軍戰士高昂的鬥志、樂觀的精神渲染得極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紅軍確實是一支無高不可攀的英雄部隊。露宿山腰的場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明喻、對偶、博喻、排比等,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2、品味語言,學習理解藴含豐富的語句。品味語言的方法是把語言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現出來進行感悟和玩味,並説説語言反映生活的巧妙之處。這種方法和理解字詞、課文的方法是一脈相承的。重點品味下面四句話的含義:

(1)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追問:假使你在現場,向上看,向下看後感覺如何?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火把“排到天空”,“就在腳底下”,必然使人感覺山太陡峭了,感覺紅軍太高大了,但如果不設身處地替紅軍想想,是感覺不到的。)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追問:敵機怎麼會歎息呢?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説明敵機沒有用武之地,既不能奈何紅軍,又不能上前線抗日,表明國民黨士兵對打內戰的極端不滿。

(3)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追問:翻越老山界的意義何在?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翻越老山界的意義不在翻越老山界本身,在於通過翻越老山界,培養了紅軍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在於通過翻越老山界,紅軍排除萬難北上抗日的意志更加堅定了。此句妙在把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意義深刻地揭示出來了。)

(4)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追問:“笨重的隊伍”怎麼理解?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作為一個隊伍,必然有一些裝備,思想要統一,行為要一致。行軍中要督促部隊前進,寫標語,喊口號,演説,幫助病員和運輸員等,還要聯絡羣眾,擺脱敵人等。部隊的事務太繁多了,簡直可以説是太“笨重”了。)

3、點對點遷移運用,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以“我”的見聞言行貫穿全文的反映生活的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今天我們就以《春遊》為題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篇文章反映班級組織的一次集體春遊活動。文章要把春遊繁雜的情景反映清楚,必須有主有次,虛實結合,張弛交錯,敍事描寫結合。春遊雖然沒有紅軍翻越老山界艱難,但如何克服來自自身和自然方面的各種困難,如何培養堅強的意志,如何培養不怕困難,團結合作的精神,如何發揮春遊的作用,如何體驗紅軍的艱難戰鬥生活等,寫作時應認真考慮,認真構思,合理巧妙地安排文章的結構層次。

五、結語,佈置作業。(1分鐘)

1、背誦課文“半夜裏……不知什麼時候又睡着了”一段和第13-19段,揣摩生動的描寫。

2、完成點對點遷移運用作文《春遊》。

3、課後自由閲讀有關長征作品一篇,做好筆記,準備交流。

附:

介紹作者

陸定一,生於1906年,江蘇無錫市人。曾任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