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愚公移山》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4W

《愚公移山》教案【精品多篇】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篇一

一、故事導入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愚公移山》影片的片段或播放《愚公移山》的錄音故事,讓學生從中充分體會愚公持之以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二、學習指導語,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要求和訓練方式

先學習題解,然後每個同學思考一下: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古就被人們所傳頌,當代也應該肯定,但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有人提出是否還需要愚公精神。本次口語交際以討論的方式進行,要求能用充分的理由闡述出自己的觀點。

三、分組

學生各自思考好自己的觀點後,可按自己的想法分成兩組,一組持“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經過時了”觀點;另一組持“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仍需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觀點。

四、組內交流

兩組同學在各自組內都要分別説説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分別列舉事例,組員之間提出意見互相補充。

五、全班討論

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兩組學生分別闡述各自的觀點。闡述觀點時要有充分的理由,對方如有反駁也可以插話。教師也可以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如果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還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是否會費時費力,達不到好的效果。

2.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如果放棄愚公“持之以恆”的精神,人們變得越來越懶惰,科技是否還會繼續進步呢?

六、總結

可根據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教師為發言最佳小組頒發“最佳合作獎”,為發言最精彩的同學頒發“最佳口才獎”。

國小二年級語文《愚公移山》教學反思 篇二

《愚公移山》一文我共上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翻譯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分析文章的主題。上第二課時時,我想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愚公“移山”的創舉的感想。當時,學生髮言很積極,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説“愚公移山是為了給子孫後代造福”,有的説“從愚公移山的壯舉看出他老人家有堅定不移的信念”。但有學生認為“愚公移山不理智,應該舉家搬出大山定居”;還有學生説“愚公有點強人所難的,他的子孫也許根本就不想這樣做,他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了子孫的身上,這對他們來説是不公平的”……這充分説明學生對《愚公移山》這則經典寓言故事的實質精神和故事所弘揚的藴意還不理解。在讀解《愚公移山》這一文本時,教師又不應該帶有太多的情緒與結論,要讓學生讀解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這也是新課程的要求。 

為了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我讓學生朗讀寓言的最後一部分,然後提出愚公的行為為什麼會“帝感其誠”的問題,讓學生再帶着問題“回爐”全文,進行思考。學生從文中找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遇到的困難,進而思考到愚公如此做的決心之大,具有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而這些正是感動上帝的原因所在。然後我又順勢問他們“智叟為什麼要反對他的這種做法呢?”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説他比較自私,有的説他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 

就在這時,我針對他們的觀點請出一位學生作出總結:愚公移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更重要的是為子孫後代造福,他的這種利他主義、堅忍不拔的毅力、鍥而不捨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而這也正是這則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 

課上到這裏,學生們能真正地理解了愚公移山的真諦,而這些是他們自己思考得出的。我在此時也深刻體會到了給學生頭腦中“點燃一把火”是如此的重要。 

《愚公移山》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1、濃郁的神話色彩,易激發學習興趣;

2、可讀性強,易於記誦;

3、基礎性強,有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需要積累;

4、寓意深刻,實踐性強;

5、故事性強,人物形象鮮明,但教材偏重於理性,有可能束縛學生對“智叟”的形象思維。

本文安排在現行國中語文教材第六冊第六單元中。從本單元教學目標和編者意圖看,是希望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達到: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章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提高學習文言能力的目的。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十幾篇文言文,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要學習與現代漢語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語言,又要像閲讀現代文那樣理解文章內容和寫法,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説,難度並不大。只要教師給予方法技巧上的點撥指導就能成功。

【教學創意】

創意一:

從“體驗”角度組織教學,全課的教學由“朗讀體驗”──“發現體驗”──“學法體驗”三個部分組成。在“學法體驗”中向學生介紹若干種閲讀方法,進行閲讀實踐。

創意二:師生互動,進行探究與合作學習;激勵性評價貫穿課堂教學。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綜合化、系統化、細目化、行為化原則,及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定為如下幾方面:

1、知識目標:

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

2、能力目標:

文言文的誦讀;多種學法的體驗。運用全面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學習古代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積極進取,要有戰勝生活學習上的“太行、王屋”的決心和勇氣。

4、創新目標:

智叟也智。

教學重點確定為發現體驗。教學難點是通過探討愚公移山舉動的“智”與“愚”,學習愚公的意志與毅力。教學課時為第一課時,教學課型定為學法體驗課。

【教法學法】

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原則,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科特點,主要採用啟思、點撥式教法,藉助多媒體課件,激趣、啟思、點撥。分四個版塊進行教學。學法則以誦讀、發現、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教學程序】

教學版塊之一:

同學們進行讀誦體驗。(15分鐘)

教學活動圍繞掌握課文誦讀和理解課文的大意、積累文言詞進行。

1、導入。請一個學生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導入課文學習(1分鐘)。

2、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楚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畫出疑點。聽朗讀後的師生互動探討。(3分鐘)

⑴着重掌握以下幾個句子節奏:

方/七百里;

懲/山北之塞;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投諸/渤海之尾

⑵着重讀准以下幾個語氣語調: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擔憂的語氣)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譏諷的語氣語調)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語調)

“何苦而不平?”(堅定反駁的語氣)

3、同學們集體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意。(4分鐘)

思考這麼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從什麼寫到什麼?

《愚公移山》教案 篇四

一、初識作者

《列子》一書,在漢代以後已有所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説符》),是東晉人張湛輯注的。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説,其中著名的有《愚公移山》《杞人憂天》《紀昌學射》等,都是兩千多年以前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觀點的作品,是十分可貴的文化遺產。

二、創作背景

本文選自《列子8226;湯問》(《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列子,名寇,又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先後著文二十篇,約十萬字。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説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其特點為:

(1)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凝練,結構簡單而富有表現力;

(2)具有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

(3)故事具有虛構性;

(4)常用擬人、比喻、誇張、象徵等手法。

三、課文精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解析】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段析】第一部分:交代故事的背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解析】北山下面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在山的對面居住着。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遠,就集合全家人商量説:“我和你們盡全力剷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説:“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削減,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眾人説:“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段析】第二部分: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解析】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幹這件事,説:“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的殘餘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歎説:“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到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法回答。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解析】握着蛇的山神聽説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報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那兩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四、寫作技法

1.運用對比和襯托的寫法。

在對比方面,最突出的是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後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以殘年餘力”去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作者在命名上還特意將這兩個人物加以顛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為“智”。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的色調,而且增強了諷刺的效果。此外的對比還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京城氏之子剛七八歲,聽説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則是“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

首先,在命名上就有對比的效果,一個愚公,一個智叟,實際的行為卻相反,起到加強諷刺的效果。其次,愚公有造福子孫後代大眾的遠大抱負,而智叟卻只從年齡上、自然威力上考慮到移山的困難,沒有遠大的理想,只有平庸的思想。再次,在實際的做法中,愚公有堅定信念,堅持不懈地努力的精神,而智叟不但不出力,反而橫加嘲諷和譏笑。兩相對比,效果更強烈。

在襯托方面,文中開篇介紹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雄偉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時間的綿長,這些都襯托了愚公移山的決心,以及不怕困難,勇於改造自然、戰勝自然的魄力。此外,結尾寫操蛇之神的“懼”,以及天帝的“感”,也從側面襯托了愚公移山的決心堅不可摧。

2。故事安排巧妙,引人入勝。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卻寫得曲折多姿,波瀾起伏,加之行文緊湊,筆墨舒灑自如,令人讀後興味盎然。文章擺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寫愚公“聚室而謀”,全家人紛紛表示贊成,接着本該是行動起來移山,誰知愚公之妻獻疑,產生了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體問題,這些具體問題不解決,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決。經過討論,商量了辦法,出現了移山勞動的盛況。接着本該是苦戰不休,不料跳出來個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礙,老愚公就和智叟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在辯論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這樣既凸顯了愚公精神的可貴,又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五、拓展閲讀

列子射箭

列禦寇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他拉滿了弓弦,把裝滿水的杯子放在拿弓的手肘上,然後射出箭去。一箭連着一箭,前一箭剛射出,後一箭已拉滿弦。在這個時候,他全神貫注,像木偶一樣一動也不動。伯昏無人説:“你這是有心的射箭,而不是無心的射箭。如果我和你登上高山,走在搖晃的巖石上,面臨着萬丈深淵,你還能射嗎?”

於是伯昏無人便領他登上高山,走在搖晃的巖石上。當臨近萬丈深淵時,伯昏無人背對着深淵往後退,雙腳已有三分之二懸空了,才拱手作揖,請列禦寇上來。列禦寇早巳嚇得趴倒在地,汗水流到了腳後跟。伯昏無人説:“修養最高的人,朝上能看到青天,往下能潛入黃泉。他遨遊八方,精神和真氣都不會改變,現在你全身發抖,心中十分恐懼,你的這種心理也太糟糕了!”

六、知識點歸納

一、文學常識

1、本文選自《列子8226;湯問》。

2、《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説。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點詞語解釋

1、年且九十8194;且:將近

2、懲山北之塞8194;懲:苦於塞:阻塞

3、雜然相許8194;雜然:紛紛許:贊同

4、曾不能損魁父之丘8194;曾:連……都8222;8222;損:削減丘:土堆

5、且焉置土石8194;且:連詞,況且焉:疑問代詞,哪裏

6、投諸渤海之尾8194;諸:之於

7、叩石墾壤叩:敲,鑿

8、寒暑易節,始一反焉。8194;易:交換節:季節

9、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頑固徹:通

10、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窮匱:窮盡

三、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沒有

4、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無隴斷焉“隴”通“壟”,高地

四、古今異義詞

1、河陽之北

河:古義:黃河今義:泛指一般河流

陽:古義:山之南,水之北今義:太陽(衡陽)

2、達於漢陰

陰:古義:山之北,水之南今義:陰天(江陰)

3、指通豫南

指:古義:直今義:手指

4、雖我之死

雖: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5、無隴斷焉

隴斷:古義:山岡阻隔今義:把持獨佔

五、詞類活用

1、面山而居面:名詞用作動詞,面向,面對着

2、吾與汝畢力平險畢:形容詞用作動詞,用盡險:形容詞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

3、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裝(土石)

六、理解性填空

1、對於愚公移山,人們的態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眾,初定計劃時其家人“雜然相許”,深入研究時其妻“獻疑”,移山過程中鄰人之遺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對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

2、“愚公”堅信移山成功的依據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駁論部分。“智叟”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文中列舉的論據是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來駁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話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駁的方式是駁論據;其結果是河曲智叟亡以應。

七、重點語句翻譯

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瞭。

3、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憑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樣呢?

4、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於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

5、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比不上。

6、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還愁什麼挖不平呢?

國小二年級語文《愚公移山》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會認讀6個生字,會寫6個字,自主積累四字詞語,重點學習((式疊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閲讀中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課外資料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3、使學生懂得:凡是對人民有益的事,無論怎樣艱險,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把理想變為現實。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總會獲得成功的。

三、教學難點

理解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出示課題,你們瞭解愚公嗎?誰能介紹介紹你知道的愚公?

2、“移”是什麼意思?你還可以用它組什麼詞?

3、圍繞着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4、教師梳理學生提的問題。

(1)愚公為什麼要下定決心“移山”?

(2)愚公是怎樣移山的?

(3)移山的工作最後成功了嗎?

(二)讀文感悟。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在文中畫出生字,讀一讀。

(2)小組內互查,讀準生字。

(3)組際間交叉反饋。

2、請七位同學分段讀課文。

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愚公為什麼要下定決心“移山”,移山的工作最後成功了嗎?

3、同學回答問題,教師指導。

(1)你從哪兒讀懂的?把這段讀出來。

(2)出示填空:因為所以愚公要下定決心移山。

(3)移山的工作最後成功了,但是誰幫了他的忙?為什麼天帝要幫他的忙呢?我們一起看看愚公是怎麼移山的,小組學習,突破難點。

(4)組長帶領本組同學讀—自然段。

(5)組員分別畫出愚公做了什麼,説了什麼;鄰居們是怎麼做的;

智叟説了什麼。

(6)在組內讀一讀,想一想愚公是怎樣的一個人。

4、各組彙報,組際交流。

5、重點指導:

(1)指導學生把愚公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的語感讀出來。

(2)練習對話。

(三)思維擴展。

如果愚公是你的鄰居,你是去幫他移山呢,還是勸説他想別的辦法?看到大山被搬走了,人們會對愚公説些什麼呢?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認讀生字的情況。

1、請同學們看課後的生字表,自己先把生字讀一遍,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漢語拼音多讀幾遍,然後把每個生字組成詞再讀。每個生字能組幾個詞就組幾個詞。

2、請同學分段讀課文。(教師從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程度,就能看出學生對生字掌握的情況,還要注意指導學生讀出句子的語氣。)

3、學生自己評價。

(二)瞭解積累詞語的情況。

1、本課“我的詞語庫”中有個詞語,出示詞卡,全班齊讀一遍。

2、説説後三個詞有什麼特點。(式詞語)

3、這樣的詞你還能説出幾個嗎?

(三)指導書寫。

1、學生討論:按結構把八個會寫字分類;不同結構的字應占田字格的什麼位置?

2、教師重點指導:應寫得左窄右寬的字有“抬、神”;應寫得左寬右窄的有“鄰”。應寫得上窄下寬的有“窮”。“齊”字上半部的“文”不應寫得過長。

(四)學生書寫。

(五)反饋。

認讀本課詞語。

《愚公移山》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①瞭解有關古代寓言的粗淺知識。

②掌握具體語言環境中文言詞語的含義,瞭解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③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誦讀文言文的習慣,增強對文言文這種古代書面語的直接感受能力、誦讀背誦能力。

3、情感目標:

理解本文的寓意,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理解愚公與智叟的對話內涵。

2、認識愚公生動的形象,理解課文寓意。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二)課文認讀

1、聽課文錄音,注意課文中生字詞的讀音和文句的朗讀節奏和語氣。

2、分小組自學實踐,憑藉課文註釋和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疏通文意。

3、學生提出質疑,以學生互相解決疑難為主,老師點撥。

(三)課文研讀

1、愚公移山的背景。

2、瞭解移山的原因、好處、態度、方法、影響、艱鉅。(在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3、分析愚公與智叟對話的內涵。

設問:A、智叟與愚公對話時的神態是怎樣的?

B、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

C、愚公為何長息?

D、作者給這兩位人物命名是別有用心的,有何深長意味?

4、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抓住“誠”分析。

5、試着背誦課文,進一步理解愚公形象。

(四)課文賞讀

1、欣賞名畫:徐悲鴻的《愚公移山》,感受愚公精神。

2、齊誦課文。

3、名曲欣賞:江濤的《愚公移山》,頌揚愚公精神。

4、試背課文。

5、概括小結。

(五)課文創讀

組織學生討論:

1、學習了《愚公移山》一文,你受到什麼啟示?

2、我們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為什麼?

3、現實生活中還有沒有愚公精神存在?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六)作業佈置

1、必做題:背誦全文、整理課堂筆記

2、選做題:習作實踐

①文中對愚公、智叟兩位人物的命名很有創意,請以“傻哥不傻,美人不美”為題寫一篇400字短文。

②我為愚公唱讚歌。

③心中的愚公。

板書設計

長息(年高志短)

愚公 智叟

眼 笑(殘年餘力) 鼠

光 目

長 寸

遠 對 光

不愚 比 不智

人力的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