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護理學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7W

護理學論文通用多篇

淺談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篇一

【摘要】目的分析在體檢中心護理崗位安全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本體檢中心從2016年1月開始在護理崗位安全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比較管理前後的護理質量情況。結果實施風險管理後體檢各類風險發生率均低於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訴率和滿意度分別為5.8%、80.2%,管理後分別為0.8%、99.2%(P<0.05)。結論在體檢中心護理崗位安全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能夠降低護理風險,保證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體檢中心;風險管理;護理崗位;安全管理

醫療風險管理指的是醫院系統、組織的減少或消除醫療風險的損失或者危害,經分析醫療風險,探討防範醫療風險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出現護理風險[1-2]。體檢中心應對的受檢人羣包括各類健康狀況、各類文化水平、各類年齡,所以護理的難度較大,風險較高[3]。本研究主要分析在體檢中心護理崗位安全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的效果,下文為研究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體檢中心共有護理人員8名,均為女性。以2016年1月為時間界限,在前後各一年時間內隨機抽取1000名受檢者的體檢基本資料,全部受檢者的基本資料都沒有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1.2.1護理風險識別

組建風險管理小組,通過護士長的領導開展工作,嚴格按照護理風險管理程序進行,對各個崗位上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全面分析總結,分析崗位風險存在的主觀以及客觀因素。通過頭腦風暴法發現護理風險來源於護理人員方面以及體檢者方面,護理人員方面主要是由於開單錯誤或者責任心不強;技術操作層面出現穿刺失敗。體檢者方面主要包括知識缺乏:項目出現漏檢或者非空腹進行體檢;另外還有一些特殊體檢者體檢時出現暈血、暈針情況。

1.2.2強化護理人員風險防範意識

首先必須制定規範的制度章程,比如技能考核、崗位流程、崗位職責等,確保護理風險管理具有科學依據,同時必須在護理人員以及護理科室的學習以及培訓中。除此之外,針對已經發生的護理風險事件,必須學會總結教訓,及時發現原因制訂改進對策,防止不良事件的二次出現。

1.2.3護理風險防範措施的制訂及實施

具體分為風險預防以及風險處理兩個層面。本體檢中心制訂了非常完善的護理崗位風險防範措施,囊括了圍體檢期各類宣教工作以及應激方法。在宣教中,護理人員要運用嚴謹且通俗的語言,保持端正的態度。導診護理人員應該對每名受檢者進行相關注意事項的指導,保證受檢者完全明白體檢的項目以及應該配合的事項。護理人員必須熟記全部應急預案,對隱患採取預見性的防範措施進行規避,保證受檢者安全、舒適的完成體檢。

1.3觀察指標

比較管理實施前後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包括開單錯誤、穿刺失敗、非空腹體檢、暈針暈血、漏檢;比較管理前後受檢者投訴情況以及受檢者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經SPSS19.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進行卡方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風險

管理前各類護理風險發生率均高於管理後,差異均明顯,P<0.05。

2.2投訴及滿意度

管理前受檢者投訴的有58名,投訴率5.8%,管理後受檢者投訴的有8名,投訴率0.8%(P<0.05);管理前1000名受檢者對體檢表示滿意的有802名,滿意度為80.2%,管理後1000名受檢者對體檢表示滿意的有992名,滿意度為99.2][%,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風險管理的實質是將原本通過消極態度處理髮生後的風險事件,轉變成積極預防未發生的風險事件。風險管理要求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薄弱環節,把風險隱患消滅於初始階段[4]。體檢中心在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護理風險,而當護理風險出現後,受檢者以及其所在家庭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並且體檢中心的公信度也會明顯下降,長遠來看會影響體檢中心的發展[5]。所以,對於體檢中心,必須做好崗位安全管理,強化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保證每名受檢者都能接受最優質的體檢服務,通過從細微之處入手,最大程度減少護理安全隱患,保證體檢安全[6]。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風險管理後體檢各類風險發生率均明顯低於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訴率和滿意度分別為5.8%、80.2%,均優於管理後0.8%、99.2%(P<0.05)。綜上所述,在體檢中心護理崗位安全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能夠減少體檢護理風險,保證體檢能夠安全順利進行,提升受檢者的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

參考文獻

[1]張玉姣。體檢中心護理風險管理的因素與分析[J].當代臨牀醫刊,2016,29(5):2598.

[2]郭曉倩。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4):83-84.

[3]耿曉煥。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8):125-126.

[4]江秀琴,洪清慧。護理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靜脈採血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誌,2015,32(11):44-46.

[5]吳向春,張梓童,韓豔芳,等。護理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的應用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誌,2015,34(10):1409-1411.

[6]郭曉倩。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4):83-84.

護理管理學論文 篇二

[摘要]

目的研究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細節思維管理模式應用的效果。方法針對該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該院治療的心內科患者14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按照傳統常規護理方式進行,對觀察組患者採取細節思維管理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和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結果對照組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率為19.44%,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40%,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與對照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總滿意度為66.67%,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0.27%,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細節思維管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有顯著效果,值得臨牀護理推廣。

[關鍵詞]

細節思維管理模式;心內科護理管理;應用

隨着社會的進步、醫療技術的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護理管理對護理的質量、臨牀治療水平及和諧的醫患關係有重要的影響[1],而且在當今的醫療環境中,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着醫療水平的高低。在護理管理中,堅持細節思維管理方法對護理質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響[2]。細節思維管理模式就是將臨牀護理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制度、流程均規範化,對其中的各要素進行計劃、協調和控制,使護理工作能夠實現標準化,且能從細節上監測病情,從而使護理質量提高,進而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3]。該院為了從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將護理管理理論應用到實踐中,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該院治療的心內科患者14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常規護理與細節思維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治療的心內科患者14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72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37例,女35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52.5±4.21)歲;觀察組患者男36例,女36例,年齡31~69歲,平均年齡(51.4±3.41)歲。兩組患者均為心血管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採用常規護理方法,具體方法為:

①日常護理管理: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監控患者合理用藥。

②心理護理:時刻關心患者,注意溝通交流,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疾病。

觀察組患者採取細節思維管理方法,方法如下。

1.2.1規範護理制度

在心內科中,應制定具體的規範制度,保證各項細節能夠做到有章可循,並規範護理人員的各項護理措施。製作護理制度流程圖,使護理人員按標準執行,減少誤差;規整日常護理排班情況。護理人員需對每一項操作的細節進行掌握,對工作分配及時調整,不斷完善各項工作。

1.2.2基礎護理管理

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瞭解,嚴格按照醫囑要求指導患者用藥,每天按時對病房殺菌並保持通風,以保證患者能在乾淨、舒適的環境中,並在日常生活中給予患者足夠的幫助。

1.2.3心理護理管理

由於疾病的影響,患者的心理有不同程度的轉變,多數患者的生活態度逐漸消極,加之經濟的壓力,常常會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的狀態。所以一定要重視心理的護理,護理人員要多多與患者溝通,講述有關疾病成功的案例,增強他們的信心。多開導患者、聆聽他們的傾訴,以增添他們戰勝病魔的信念。

1.2.4健康教育

一些患者對自己的疾病不太瞭解,所以可以定期開展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講座,使他們對自己疾病有更深的瞭解,以及今後如何預防及注意事項,從而使其更加配合醫務工作人員積極治療。

1.2.5觀察病情細節

對心內科患者來説,觀察病情細節是護理人員很重要的一項素質,這與心內科的特殊性緊密相關。心內科患者容易焦慮不安、病情變化大、病程長等,稍不注意就會延誤最佳治療時間而導致生命安危。醫護人員應多去巡查,瞭解實時病情。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及各項指標,並且做好實時的記錄。

1.2.6強化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細節思維

在細節思維管理的過程中,應成立護理管理小組,請外來專家對小組成員展開具體培訓,內容主要是基礎培訓、專業知識、技術操作等各方面的內容。對於心內科患者來説,心電儀器在日常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所以護理人員必須使用心電儀對心率等進行嚴格檢測,以免在治療中出現異常而導致生命危險。在培訓期間還應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使其在護理過程中進行可能的自我保護。

1.2.7強化安全管理,保證護理安全

保證護理安全是工作的重點,有了安全的護理環境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這需要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才能保障護理的安全。心內科患者病情變化快,口服及靜脈注射藥很多,稍有差錯就會引發護患糾紛,所以在工作中嚴守崗位,嚴格按照護理等級制度巡視患者,落實好交接班手續,及時發現患者微妙的病情變化,及時實施護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觀察指標

記錄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同時向患者就護理質量滿意度進行調查。

1.4評價標準

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評價標準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非常滿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緩解,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減少;滿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緩解,不良事件發生率有所減少;不滿意:患者病情沒有得到緩解,不良事件發生率未減少。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100.00%。

1.5統計方法

對數據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採用χ2檢驗對護理風險管理老年腦血管住院患者跌倒例數等計數資料比較,並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比較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44%,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40%,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與對照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滿意度分析

兩組數據總滿意度比較,對照組患者總滿意度為66.67%,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0.28%,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

護理工作是醫院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醫療質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緊密的關係。護理工作對於患者的恢復至關重要,而且優質的全面護理能加快恢復身體。相反,護理工作欠缺將會導致護患糾紛[4]。而細節思維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方式,近幾年逐漸被應用到臨牀上,其主要是從規範護理流程、落實細節方面出發,實現優質的。護理工作[5]。細節思維管理模式的任務量大,工作內容細緻,需要工作人員投入更多的精力。細節管理做到位可以明顯降低護理事故的發生率,為患者提供最高質量的服務以達到滿意。

該文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該院治療的心內科患者14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72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採用細節思維管理模式,比較分析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而分析細節思維管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對照組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率為19.44%,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40%,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與對照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數據總滿意度比較,對照組患者總滿意度為66.67%,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0.27%,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説明採取細節思維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心內科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且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的滿意度有明顯提高。綜上所述,細節思維管理模式對心內科患者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醫療單位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張軍燕。細節思維管理理論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牀護理學雜誌,2016,1(10):173-174.

[2]蔣爭豔。細節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和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3,12(18):2365-2366.

[3]管藝。細節思維管理理論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誌,2016,4(25):100-101.

[4]李紅霞。細節管理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護理管理[J].2013,3(7):381-382.

[5]徐平。醫療護理中細節管理的作用探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13.

淺談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篇三

一、護理安全管理缺陷

1.1護理理念陳舊,護理管理不完善

1.1.1職業形象不規範,服務意識有待改善

基層醫院存在重醫生輕護理的現象,對護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護士的儀表儀容、語言行為不規範,着裝不統一,精神散漫,工作責任心不強;服務意識差,態度生硬,解答問題語言生硬或不予解答,甚至與病人及家屬發生衝突;只重視打針、輸液護理工作,沒有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導致病人誤解、反感等;對病人觀察不到位,卻責怪家屬不會觀察。

1.1.2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

護理質控體系構架不完整,質控標準陳舊;護士培訓計劃空洞,缺乏分層次管理內容,新聘護士無崗前培訓,不良事件的管理概念含糊,討論、上報不及時。執行力度不夠、管理措施不到位、質量監控不力都是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3護士長管理意識欠缺

護士長科學化管理知識和管理經驗比較欠缺,風險管理意識不強,多數時間忙於事務性的工作,抓護理質量的時間、精力和能力不夠,從而嚴重影響了護理安全管理。

1.1.4對護士教育培訓不重視

主要表現在僅注重護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視護士在職培訓的提高,對護士的業務培訓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監督不得力等。新護士剛進入臨牀工作時,由於臨牀護理工作繁雜,且對病人的病情、心理等估計不足,解釋工作不到位,自我保護能力也不足,易發生護理差錯。

1.2質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監控缺乏力度,對人力資源的教育、培訓不重視,護理人員的缺編、護士的待遇偏低均會導致不安全護理的後果。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管理,使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無章可循,隨意性較大,存在安全隱患。該院部分規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約束力不強;護理常規、護理流程尚不具體;交接班制度實施不到位;手術室貴重器械無專人保管;急救物品管理欠規範,搶救車放置病房內,且急救物品、急救藥品擺放零亂、基數不統一,各病房搶救設備參差不齊等,存在不安全隱患。

1.3消毒隔離制度不健全、無菌觀念不強

治療室及換藥室環境髒亂,物品、藥品擺放凌亂;無菌區、清潔區概念模糊,無菌包布及敷料發黃、發硬,破損;手術室無菌敷料間佈局不合理,無菌物品隨意放置在物品櫃、架、抽屜內,送、取無菌包均使用同一容器;消毒溶液未註明有效時間,存放過期物品。

1.4安全防範及法律意識淡薄

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護士只注重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忽視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缺乏護理風險的認知能力,對可能引發的護理糾紛隱患認識不足。病房樓道內放置的氧氣瓶無固定的裝置,易發生不安全隱患;手術病人無腕帶核查身份;檢驗標本不能及時下送,採血管未註明病人的信息;對護理文件書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護理記錄不夠正確及時,書寫欠規範。

1.5護理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系統不重視

我國大多數醫院都設有醫療護理差錯的強制性報告系統。有調查顯示,去除懲罰機制,醫療缺陷的報告率上升10倍甚至20倍。目前,我國一些醫院也在逐漸採取非懲罰性上報系統,體現我國護理管理的人性化。該院護理人員忽視對不良事件的認識,對所發生的不良事件、護理缺陷存有僥倖的心理,存在上報不及時或未上報護理部的現象。

二、管理對策

2.1轉變護理理念,改變護理管理模式。通過建立一套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的質量管理體系,減少了各種差錯事故的發生,全面提高了護理質量。

2.1.1強化護士長的管理意識,提高護理管理水平,在護理管理中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護士長作為醫院一個護理單元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管理活動要體現出人文關懷,逐漸把注意力從護士完成工作的結果轉到完成工作的過程,即在管理過程中,運用“人本”原理,重視人的因素,承認人的價值和主體地位。首先體現在對護理人員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在制訂工作計劃充分考慮護士的需求,實行彈性排班制;其次體現在為病人施行人性化護理服務。

2.1.2落實護理工作標準,實施護理工作的規範管理。首先從護士的儀表儀容、語言行為規範抓起,組織臨牀護士進行服務禮儀、護患溝通技巧的培訓,以文明的語言、規範的行為舉止為病人服務;同時,規範了新護士崗前培訓、護士分層次培訓、護士長查房,提高了護士長對臨牀護理工作的指導監管能力。

2.1.3完善護理部相關文件,規範護理質控檢查。建立由護理部、護士長組成的護理質控小組,按護理質控內容進行具體的分工,對護理工作進行質量檢查,深入一線掌握病人反饋信息。以基礎護理質量和健康教育作為檢查重點,尤其是檢查護士與病人的交流深入程度,變被動執行醫囑為主動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全面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2.2完善護理管理規範,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2.2.1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制度。完善了規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各項核心制度,完善各崗位職責,改善護理工作流程,並做到有效的規範執行。

2.2.2規範護理文件的書寫,保護護士合法權益,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護理記錄是住院病人醫療文件記錄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記載了病人治療護理的全過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變,對確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應。賀彩芬等認為,護理記錄因具有以下優點,希望在臨牀護理工作中廣泛推廣:

(1)記錄實用性,能及時動態地反映病情變化。

(2)簡化護理病歷書寫。

(3)符合法律要求,保護護士的合法權利。

(4)健全法律意識,提高護理質量。

2.2.3加強監督,抓好關鍵點

以點帶面。即那些可能影響全局或最容易出問題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監督和管理。

如(1)規範了搶救車的管理:全院各病房統一將搶救車放置於治療室,規範了急救物品、藥品的數量和擺放,統一了急救盒內的物品,繪製了搶救車平面圖。製作藥品一覽卡,醒目的標識管理,減少藥品、物品的浪費,保證了質量,便於急救的應用。

(2)建立健全貴重器械管理檔案,由內勤護士專人負責保管,保證了消毒滅菌質量和操作性能,減少了損壞,提高了貴重器械的管理水平,起到了護理安全管理的作用。

(3)對治療室、換藥室的佈局和物品統一標識管理。

(4)標識腕帶的使用:標識腕帶為規範化醫療管理提供了輔助工具,為手術病人治療提供了可靠信息。

2.3強化風險防範意識

2.3.1加強醫療不良事件的管理,建立一個有效、暢通、無障礙的護理差錯及不良事件報告系統,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必然趨勢。

2.3.2提高護士長對護理差錯的認識,美國學者認為,發生護理差錯後,以責罰的形式不能有效地控制護理安全,要分析差錯,找出錯誤的原因,減少錯誤發生,增加安全性,並且認為應將精力集中在醫療活動的系統設計和控制方面。因此,採用非懲罰式上報不良事件的管理方式,提高不良事件上報率起到警示他人的效果,提高護士長對不良事件的認識程度;對不良事件內容組織分析原因,防微杜漸,引起全院護士的重視。

2.3.3增設各種警示標識,細化管理工作。住院環境、儀器使用及危險品管理等是易導致病人生活、治療及搶救安全隱患的因素。在護理單元安裝了氧氣筒的固定裝置,確保了醫療安全;病房及治療室制訂並使用風險安全警示標識防患於未然。警示標識有助於降低護理風險,增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提高護理安全質量。

三、小結

護理安全管理是不斷完善的過程。基層醫院由於護士服務理念陳舊,設備落後,許多護理工作仍處於功能制護理模式。筆者在基層醫院實施幫扶過程中,通過轉變護士服務意識,改變服務模式,引導護士長改變現存的工作方法,將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管理落實到護理工作的每處細節上,做到環節管理,使醫院整體護理質量有了一定的改善,全面提高了護理安全質量管理水平。

淺談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篇四

1.護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首先,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比較嚴重時,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而且缺乏治癒的信心,這會產生負面的情緒,會影響患者心理的健康,有的患者還會產生的經濟負擔的顧慮,會出現焦慮的情緒,這不利於緩解患者的病情,有的患者還會向家人隱瞞病情並且拒絕治療。其次,有的患者存在不遵醫囑的問題,在治療的過程中,也不夠配合,有時還會擅自離院,這增加了護理的風險。最後,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惡意拖欠醫藥費的問題,在手術剛結束後,會逃離醫院,醫護人員無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增加了患病的風險。

2.婦科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

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詳細、耐心地想患者講解非小細胞肺癌的一般常識,讓患者徹底瞭解自身的病情,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多關心,多體貼,安慰患者,鼓勵患者樹立信心。

2.1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本科室為了強化護理安全管理,科室成立以護士長帶頭的監控小組,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譬如授課培訓、講座、考核等,對護理的法律意識進行加強。所有的安全教育可以圍繞何如保護患者的隱私權、知情權以及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幫組護理人員認清護理安全中的危險因素,從意識上是護理人員自覺轉變態度,將安全護理融入工作思維中,從被動教育到主動自覺執行。鼓勵護理人員從細節做起、從自身做起,互相鼓勵、互相監督。儘量滿足患者合理要求,使患者得到安全可靠的護理。

2.2糾正態度,建立完善的相關制度

針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明文規定,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準確、及時記錄患者的病情,避免隨意性,使護理人員意識到護理記錄是醫療事故、糾紛處理的依據,也是患者救治過程中的真實反映和評價治療效果的科學依據。本科室為了針對這一情況建立了獎懲制度,大概做法如下:護理差錯不影響每月的績效考核,但是堅持每個月進行一次交流大會,會上對護理記錄質量高的護理人員進行鼓勵獎賞,對護理記錄書寫不過關的護理人員進行監督和經驗傳授。不進行懲和批評,做到只對差錯不針對個人。通過這個措施,分析了護理人員工作過程中常發生的錯誤,減少了安全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2.3加強重點人員的培養和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資源

護理工作雜而繁瑣,這就要求在工作環節中合理安排人員,護士長做好人員的配備和安排。本科室打破以往的排班模式,大膽改革,推行彈性排班,根據不同的時間段,護理工作量來動態安排人力資源。這一做法避免了護理人員在交班中遺漏,在醫療高峯、突發事件、危重患者搶救都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堅持護士長一日四查房制度,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2.4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

隨着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所以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也越來越多。護士掌握的專業知識越多,技術基礎越紮實,出醫療事故的可能性就越低。技術水平提高了,自然而然業務水平也就提高了,就越能注意到用藥的嚴謹性,嚴密觀察患者用藥後的反應,交代患者事後注意事項。只有良好的業務水平,在繁瑣的工作中才可能遊刃有餘,完美地完成各項護理工作,減少醫療糾紛。

3.結語

通過實踐發現,只有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才能提高護理的水平,在婦科圍手術期,患者極易出現感染問題,為了保證患者身體的健康性,醫務人員一定要重視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需要提高法律意識,對患者的隱私問題一定要保密,這樣才能減少護患糾紛,才能提高醫院的聲譽。護理安全管理是提高護理質量的有效措施,護理人員一定要加強自我修養,醫院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對醫護人員的行為進行約束。患者在住院期間一定要配合醫生的治療,還要放鬆心情,減少負面的情緒,這樣才能儘快恢復身體健康。

體檢中心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篇五

關於體檢中心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在體檢中心護理崗位安全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本體檢中心從1月開始在護理崗位安全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比較管理前後的護理質量情況。結果實施風險管理後體檢各類風險發生率均低於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訴率和滿意度分別為5.8%、80.2%,管理後分別為0.8%、99.2%(P<0.05)。結論在體檢中心護理崗位安全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能夠降低護理風險,保證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體檢中心;風險管理;護理崗位;安全管理

醫療風險管理指的是醫院系統、組織的減少或消除醫療風險的損失或者危害,經分析醫療風險,探討防範醫療風險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出現護理風險[1-2]。體檢中心應對的受檢人羣包括各類健康狀況、各類文化水平、各類年齡,所以護理的難度較大,風險較高[3]。本研究主要分析在體檢中心護理崗位安全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的效果,下文為研究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體檢中心共有護理人員8名,均為女性。以201月為時間界限,在前後各一年時間內隨機抽取1000名受檢者的體檢基本資料,全部受檢者的基本資料都沒有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1.2.1護理風險識別

組建風險管理小組,通過護士長的領導開展工作,嚴格按照護理風險管理程序進行,對各個崗位上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全面分析總結,分析崗位風險存在的主觀以及客觀因素。通過頭腦風暴法發現護理風險來源於護理人員方面以及體檢者方面,護理人員方面主要是由於開單錯誤或者責任心不強;技術操作層面出現穿刺失敗。體檢者方面主要包括知識缺乏:項目出現漏檢或者非空腹進行體檢;另外還有一些特殊體檢者體檢時出現暈血、暈針情況。

1.2.2強化護理人員風險防範意識

首先必須制定規範的制度章程,比如技能考核、崗位流程、崗位職責等,確保護理風險管理具有科學依據,同時必須在護理人員以及護理科室的學習以及培訓中。除此之外,針對已經發生的'護理風險事件,必須學會總結教訓,及時發現原因制訂改進對策,防止不良事件的二次出現。

1.2.3護理風險防範措施的制訂及實施

具體分為風險預防以及風險處理兩個層面。本體檢中心制訂了非常完善的護理崗位風險防範措施,囊括了圍體檢期各類宣教工作以及應激方法。在宣教中,護理人員要運用嚴謹且通俗的語言,保持端正的態度。導診護理人員應該對每名受檢者進行相關注意事項的指導,保證受檢者完全明白體檢的項目以及應該配合的事項。護理人員必須熟記全部應急預案,對隱患採取預見性的防範措施進行規避,保證受檢者安全、舒適的完成體檢。

1.3觀察指標

比較管理實施前後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包括開單錯誤、穿刺失敗、非空腹體檢、暈針暈血、漏檢;比較管理前後受檢者投訴情況以及受檢者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經SPSS19.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進行卡方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風險

管理前各類護理風險發生率均高於管理後,差異均明顯,P<0.05。見表1。

2.2投訴及滿意度

管理前受檢者投訴的有58名,投訴率5.8%,管理後受檢者投訴的有8名,投訴率0.8%(P<0.05);管理前1000名受檢者對體檢表示滿意的有802名,滿意度為80.2%,管理後1000名受檢者對體檢表示滿意的有992名,滿意度為99.2%,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風險管理的實質是將原本通過消極態度處理髮生後的風險事件,轉變成積極預防未發生的風險事件。風險管理要求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薄弱環節,把風險隱患消滅於初始階段[4]。體檢中心在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護理風險,而當護理風險出現後,受檢者以及其所在家庭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並且體檢中心的公信度也會明顯下降,長遠來看會影響體檢中心的發展[5]。所以,對於體檢中心,必須做好崗位安全管理,強化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保證每名受檢者都能接受最優質的體檢服務,通過從細微之處入手,最大程度減少護理安全隱患,保證體檢安全[6]。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風險管理後體檢各類風險發生率均明顯低於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訴率和滿意度分別為5.8%、80.2%,均優於管理後0.8%、99.2%(P<0.05)。綜上所述,在體檢中心護理崗位安全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能夠減少體檢護理風險,保證體檢能夠安全順利進行,提升受檢者的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

參考文獻

[1]張玉姣。體檢中心護理風險管理的因素與分析[J].當代臨牀醫刊,29(5):2598.

[2]郭曉倩。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J].內蒙古中醫藥,33(24):83-84.

[3]耿曉煥。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8):125-126.

[4]江秀琴,洪清慧。護理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靜脈採血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誌,32(11):44-46.

[5]吳向春,張梓童,韓豔芳,等。護理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的應用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誌,2015,34(10):1409-1411.

[6]郭曉倩。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4):83-84.

淺談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篇六

【摘要】目的探究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後所取得的臨牀成效。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進行心臟介入治療的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護理方法為常規基礎圍手術期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加強護理安全管理。針對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情況,對兩組進行分析。結果在護理質量評分方面,觀察組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護理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滿意度100%,顯著高於對照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後所取得的臨牀成效顯著,在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同時,使護理質量顯著增高,應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臟介入;圍手術期護理;安全管理

臨牀心臟疾病患者治療的主要方法包括心臟介入,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的有效護理是介入成功的關鍵[1]。本文為探究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後所取得的臨牀成效,選取我院收治的心臟介入治療患者80例,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進行心臟介入治療的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5±2.1)歲;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0±2.5)歲。兩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臨牀診斷標準

(1)兩組均符合心臟介入治療的標準[2];

(2)徵得所有患者同意。

1.3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基礎護理,包括手術前後協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生命體徵的密切監測、遵醫囑完成各項治療和護理等。除上述常規護理以為,觀察組運用安全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如以下方面。

1.3.1心導室的安全管理

心臟進行介入治療和檢查的地方為心導室,心導室與普通手術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護理的過程中,應當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醫院領導應當根據本院心導室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制度內容主要涵蓋:操作規範、管理規範、醫護人員職責及相關儀器設備管理方面的諸多內容。依據有關規定對所有工作人員產生一定的約束力,促使工作人員能夠合理有效進行各項工作。

1.3.2成立專門的管理組

護士長應當根據科室護理人員的具體情況,設立相應的心導室管理組。選出年資較長的護士擔任組長,合理分配小組成員,每個小組分工應當明確,在儀器設備管理、消毒滅菌、日常運行等方面,都要將具有工作安排到每位小組成員。護士長負責監督,並定期對管理的效果進行統一評估和檢查,對於管理不當的地方護士長應當督促護士及時改正。

1.3.3加強對護士有關心臟介入治療的操作技能培訓

科室護士長應當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可選擇經驗豐富的護士擔任總培訓者,針對心臟介入方面的各個操作環節進行統一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嚴格按照醫院制定的相關規範制度進行,從而提高護士護理流程的規範化。

1.3.4定期進行專業技能考核

護士長定期對護士進行心臟介入知識方面的專業技能考核,並制定相應的獎罰規定,鼓勵護士提高學習效率。能夠及時發現每個護士在工作中的問題,並針對急救過程中出現的不良情況及時解決,從而不斷提高護理服務管理質量,促進護士護理水平的增高。

1.4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情況;

(2)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採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採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情況對比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觀察組低,(P<0.05),見表1。2.2護理滿意度方面兩組進行比較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100%優於對照組80%,(P<0.05),見表2。

3討論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各種心臟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心臟介入治療是目前較為先進的心臟病治療技術,為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的安全護理尤為重要[3]。本文通過探究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後所取得的臨牀成效,臨牀數據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包括基礎護理和操作規範方面評分分別為(94.65±3.27)分、(93.42±2.28)分,對照組分別(79.53±4.05)分、(77.36±2.85)分,對照組評分比觀察組患者低;對照組滿意度80%明顯比觀察組滿意度100%低。綜上所述,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後可以取得顯著的臨牀效果,在改善護理質量的同時,使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應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靜。心臟介入圍手術期護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義探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4):222-223.

[2]何兵。精細化臨牀護理路徑在心臟介入圍手術期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6,6(13):337-338.

[3]曲斌,樑琍。嬰幼兒巨大血管瘤合併卡梅綜合徵介入栓塞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13,19(22):2682-2684.

護理管理論文5000字 篇七

護理細節管理進展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 廣東 佛山 528500)

【摘要】 護理工作繁瑣、複雜,護理工作者在專業實踐中要注重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和精神等方面的健康需求,為公眾提供預防、治療、康復、保健以及關懷、照顧,護理工作質量和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安全,關係到醫院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隨着醫院管理理理念的進步,護理管理模式的轉變,患者自主意識的增強,患者安全及滿意度的提高巳經成為護理管理的重要任務,而護理細節管理是減少護理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是控制或消滅不安全因素、保障患者安全,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的最佳方法,護理細節管理日趨科學、標準、規範。

【關鍵詞】 護理;細節管理

【中圖分類號】 R619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044-5511(2011)09-0088-02

細節管理是作為相對於全盤管理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一定的環境中,圍繞管理、戰略的實施,對細節進行辯認、分析、補充、完善、延伸、控制、超越的過程[1]在護理工作中要做到“護理質量零差錯、護患關係零距離、護理技術零缺陷、護理服務零投訴”,就必須強化細節管理,實現管理精細化[2]。

1. 護理細節管理的方法

1.1營造良好環境,體現醫院人性化服務

醫院環境佈局、設施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感覺[3],病區環境的細節管理能體現一種認真、嚴謹與關懷,潔淨明亮的工作站和病室能給人以舒適、輕鬆、愉快的感覺,它能讓患者對這個團隊產生信任感,對其所提供的服務感到放心[4]。楊雪君等[5]在日本學習期間,關注到日本醫療機構的細節管理,其中描述了温馨的就醫氛圍、鮮明的路標指示、周到的便民設施,以無障礙設計理念佈置院內四通八達的道路結構,各種推車和輪椅都能方便、平穩地到達醫院的每一間診室和病房。

1.2規範服務行為,營造護理文化

顧正紅等[6]在細節管理方面建立嚴格的規範服務責任體系。為使每一位護理人員在接觸患者的每個環節中明確應當怎樣做、怎樣説,都有一個統一的指引,制定護理人員服務規範,其內容包括禮貌用語、儀表儀容、態度舉止、技術操作、服務程序等。要求服務患者時做到“您好”為先,“請”字開頭,“謝”字結尾,微笑服務。王明霞等[7]要求工作中做到“七聲”,即患者進科室有迎聲,進行治療有稱呼聲,操作失誤有道歉聲,與患者合作有謝聲,遇到患者詢問有應聲,接到電話有問候聲,患者出院有送聲。患者對醫院的印象是從細節中積累起來,慢慢形成的,在患者及其家屬的眼裏,醫務人員的一個微笑、一句話、一舉手投足代表着醫院員工的形象[5]。

1.3健全細節管理機制,規範護理管理制度

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於能讓高素質的員工把事情做好,更重要的是讓素質一般的員工在執行同一項命令時,能夠按照管理者的意思,將工作保質量、按時完成[8],護理部要對現有的護理制度不斷進行完善,做到護理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強化崗位責任制,強化個體責任承擔[9]。護士長要制定適合本科室特點的規章制度,分解目標,細化流程,責任到人,將工作內容具體化、明確化、目標化,同時要做到“三勤”,即勤問、勤講、勤查,工作執行情況要勤問,安全措施要勤講,工作質量要勤查,確保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防患於未然[10]。

1.4細化護理工作流程和指引

護理工作始終嚴格按照操作流程行事,關注每一個環節,注重每一個細節,流程力求優質高效,使護理管理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切實為患者提供方便、滿意的全程優質服務[11]。

1.4.1遵循首因效應改進入院流程 心理學理論表明,在印象形成過程中,信息出現的順序對印象形成有重要影響,最初獲得的信息對其後的信息的組織、理解有較強定向作用[12],張明星[13]報導的做法是:在病區入口處設立接診台,安排專人接待新入院的患者,患者到來時護士起立微笑請病人坐下,送上一杯熱茶,熱情地進行初步評估,介紹主管醫師和責任護士,併發給填寫好主管醫師、責任護士名字和印有住院作息時間的小卡片,讓病人閲讀住院規則,明瞭醫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並簽名,帶領患者熟悉病區環境,陪同進入病房並介紹給同室病友,説明呼喚器的使用和住院安全注意事項,與責任護士交班。

1.4.2 細化護理流程使護理人員掌握指引,質量目標更明確。患者入院、住院過程、出院及出院後等各個環節,將相應環節流程化使護理人員更具操作性。管理者要從細節中發現護理工作流程不合理的地方並進行改進,將細節管理應用到流程中,把護理操作的整個流程拆分為多個細節,不斷完善,做每一項護理操作都要尊重患者、關懷患者;對每一個護理環節都應規範化、合理化;把工作做細、做準、做精,把環節質量控制好,確保護理安全,保證患者安全[14]。

1.4.3護理標識在細節管理中的作用 蔣紅等[15]運用細節管理的理念對護理標識進行分析、歸類,其中規範製作了藥物警示標識、分級護理標識、提示標識、預防意外標識、温馨標識語等。經過臨牀實踐的效果評價是:藥物差錯事故發生率、患者跌倒發生率比使用標識前下降了30%,患者滿意度保持在96%以上,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規範使用護理標識巳成為每位護士的自覺行為。

1.5制定細節的評價標準,定期進行細節質量評價

細化標準使護理人員工作時有據可依,標準是護理質量的基礎,也是質量控制的依據[16],樑偉平等[17]報導:細節標準包括:病區管理、護理文件書寫、基礎護理、危重病人護理、服務品質管理、急救物品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離等。再將標準細化,如為患者剪指甲、刮鬍子必須在入院24小時內完成,各種宣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等。定期評價的做法有:(1)護理部每季進行問卷調查及讓患者評選星級護士活動,向門診、急診及住院患者發放徵求意見表,及時聽取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價以及對護士的評價,通過評選結果選出服務之星、技術之星、質量之星(2)護理部主任每天堅持參加病區的晨會交班及查房,堅持每天看一份在架病歷,檢查卧牀危重患者皮膚及基礎護理落實情況,抽問一位新收患者,抽問一位送檢患者,抽查一項登記部登記情況;檢查晨間護理落實情況,諮詢一位患者的意見等。定期評價細節管理使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

1.6加強護理細節方面的培訓

護理服務工作質量的高低,從點滴小事中體現,要從細小方面培養自己的服務意識,提高對細節重要性的認識[18]護理工作中的細節問題往往是不安全的隱患[19],護理安全管理重在務實,必須從小處着手抓細節,才能確保環節質量,提高終末質量[20]。華卓君等[19]對本院及文獻報道的差錯、缺陷內容進行分析,分類歸納成10個方面的細節問題,作為全院護士工作中的預警內容,在護士的培訓和引導中開展安全教育,以實例教育引導護士,使護士引以為戒,防微杜漸,由於加強了安全細節管理,重視了細節問題,使護士在工作中更認真,更仔細,使得護理差錯事故、患者對護士投訴明顯減少,患者滿意度達95%以上。甄勝西等[9]在加強護理細節培訓方面,不僅要注重業務知識的細節培訓,還要注重職業道德、文化素質等方面的細節培訓。要真正實現管理的細節化,就必須將細節管理重要性灌輸到每一個護理人員意識中,並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1.7重視消毒隔離中的細節問題

控制醫院感染是保證醫療護理質量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21],從工作人員自身到病區環境、無菌物品、無菌容器、無菌溶液等醫療物品、患者用品、空氣微生物監測及消毒、各項操作等方面,均提出具體的要求,使各級人員均在周密細緻的監督下進行各項活動,尤其不能忽視衞生人員的細節管理 [22]。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保證患者安全,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工作。

1.8急救藥品及器材的細節管理

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要求:搶救物品、器材及藥品必須完備,定人保管,定位放置。所有搶救設施處於應急狀態,並有明顯標記,不準任意挪動或外借。護士須每日核對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賬物相符。李春嵐 [23]的研究指出全院統一搶救車規範管理,設計了平面圖,規定了急救物品的種類、數量、擺放的位置等,使輪崗的護士隨便到哪個科室都能熟練使用搶救車

1.9人本管理中的細節管理

管麗紅等 [22]在人本管理中注重細節管理,從細微處觀察護士的情緒變化;關心護士的生活與工作;採取正確的方式糾正護士的錯誤;通過細節的人本管理,影響和規範護士的思想、情緒、行為,在一些細微的環節對護士表達關心,更能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服務質量才能不斷得到改進。

1.10重視患者的信息反饋 實施持續質量改進

細節服務以患者的滿意度為評價標準,醫院的服務對象是患者,最客觀有效的評價應來自於患者,患者滿意了,就説明我們這方面工作做得好,患者有意見,就説明我們最起碼在某個細節上沒做好,應該立即查找問題並及時改進,使患者滿意 [3]。目前患者信息反饋的途徑有多種,例如:護理行政查房、工休會、出院時問卷調查、出院後電話回訪、通過網絡調查和信函郵寄等。每月組織護士長、護士進行總結、反思、討論。

2. 小結

對護理細節管理的重視與否直接關係到護理安全和病人安全,以及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是一種精神,藴含着責任與奉獻,細節是一種動力,是智慧和能力的高度結合並需要加以修煉,同時,細節也是一種創造,在不斷創新的情況下,細節創造並促進競爭的激烈 ,只有在各項工作中將細節貫穿始終,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質量,將細節管理運用到護理管理中,充分驗證了細節管理對提高護理質量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許勤,王榮。加強護理工作中細節管理的意義與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07.7(3):65.

[2] 楊錦榮。談護理工作中細節管理的意義。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0):100―101.

[3] 何蘭萍,王瓊蓮。重視細節管理 提升護理質量。 西部醫學。2008.20(3):668-669.

[4] 蔡素玲,吳華穎,阮國鋒。細節管理決定臨牀護理工作的成與敗。中國實用醫藥,2009,4(6):256.

[5] 楊雪君,李春黎,張怡。關注醫院細節管理。 中國衞生質量管理。 2008,15(5):44―46.

[6] 顧正紅,劉東梅。注重細節管理,提高護理服務。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13):126.

[7] 王明霞,馬義芳。七聲服務――門診人文護理的核心「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誌。2005.2(7):31―33.

[8] 任志平。細節決定成敗「M」.北京:中國物質出版社。2005.1

[9] 甄勝西,吳兵,徐媛等。細節管理在中小醫院護理工作中的研究與應用。中國醫院管理。2007.27(8):52-53.

[10] 王曉燕 褚玉萍。 加強護理安全細節管理。 山西醫藥雜誌2008,37(11):1048-1049.

[11] 閹成美,翁廬英,李妮。護理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誌。2003.7(38):549.

[12] 吳渭虹,張立紅。對護理管理中若干矛盾的分析與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1997,13(11):671―672.

      [13] 張明星。重視細節管理體現人文關懷。中國農村衞生事業管理。2008,28(12):910―911.

[14] 阮梅芳。實施護理細節管理的效果評價。國際醫藥衞生導報。2009,15(12):117―119.

[15] 蔣紅,顧妙娟,倪潔。護理標識在病區細節管理中的應用。上海護理。2008,8(4):76―77.

[16] 盧素宏。護理質量管理方法應用現狀「J」.中華護理管理。2006,41(3):26

[17] 樑偉平,莫麗君,丁敏芳等。細節管理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全科護理。2009,7(8):2135―2136.

[18] 鄭新玲。對護理工作細節服務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誌。2005.5(9):22―23.

[19] 華卓君,楊淑潔。加強護理安全細節管理。中國護理管理雜誌。2008.8(4):51―52.

[20] 李妮,閻成美,翁廬英等。護理安全重在細節的管理。護理管理雜誌。2006.6(6):59―60.

[21] 張皖瑜,尹湘毅。護士長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監控作用「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5,18(6):539.

[22] 管麗紅,黃菊麗。細節管理在護士長管理中的作用。護理管理雜誌。2007,7(10):59―60.

看了“護理管理論文1500字”的人還看:

護理管理安全心得 篇八

【摘要】目的淺析神經內科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探討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有效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到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其中對835例患者採取常規護理;20針對2011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偏高而病人滿意度偏低的情況,對978例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護理的安全管理,比較兩年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和病人滿意度。

結果年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相比於20有了顯著降低,患者滿意度有了顯著的提高。

結論經過科學的護理安全管理可以顯著降低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護理管理論文 篇九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利用自願參與原則選取66例ICU患者參與該次探究,就診時間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分組方法是隨機數字表法,組別是兩組,研究組33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是23、10例,患者年齡在17~88歲不等,中位年齡為(66.32±3.25)歲,患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術後心肺復甦治療、其他疾病的患者例數分別是9、8、6、4、2、4例;參照組中患者例數是33例,男女患者例數分別是22、11例,患者年齡在18~87歲不等,中位年齡為(65.01±4.05)歲,該組患者中主要包括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衰竭患者、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心肺復甦術後併發症患者、其他疾病患者,分別是10、7、5、3、3、5例。該科室中共計40張牀位以及80名護士,男女比例是10:70,最大年齡是38歲,最小年齡是21歲,中位年齡是(26.54±3.21)歲,學歷是在讀研究生、本科、大專的護士分別是1、20、12名。利用統計學分析辦法將兩組患者的各項臨牀資料進行組間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給予參照組患者傳統護理管理:進行牀外分配時,告知每一名護士需要負責的工作是患者相鄰牀位的管理,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

在研究組患者護理管理中應用護理分級及標識管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利用甲乙丙丁分級方式給予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級,甲級:病危患者,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實施牀邊專人護理;乙級:病重患者[1],護理人員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徵變化並給予對症護理干預,1名護理人員最多可負責3~4例患者的護理工作;丙級:病情穩定患者,1名護理人員最多可負責5~6例患者的護理工作。②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實施各項風險評估並建立牀頭風險警示標識,分別以不同顏色以及不同文字給予跌倒標識、壓瘡標識、過敏標識、禁食禁飲標識以標註區分[2],詳細告知患者標識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個標誌需在風險解除或者患者出院後實施有效清除處理;對利用微量泵輸入的藥物使用情況設置標識,例如氯化鉀以及鎮靜劑等,利用不同顏色標籤給予不同藥物加以區分並在注射器、導管末端等部位標好標記;設置耐藥菌隔離標識的時機是在接到檢驗科多重耐藥菌報告後,待患者陰轉後或者出院後實施標識解除[3],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名護理人員不可同時護理感染患者和需進行保護隔離患者。③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分級情況實施全面有效評估並將護理人力分為:很忙、較忙、中,若同一名護理人員可對2例乙級患者實施護理可判定為很忙,若平均1名護理人員可對3例乙級患者加4例丙級患者實施護理則判定為較忙,若1名護理人員平均給予單純給予4例乙級患者或者2.5例丙級患者護理,判定結果為中[4]。④對護理人力進行評估,給予各位護士患者牀位合理分配時需要遵循輕重搭配原則,一般情況下,1名護理人員搭配3~4例患者,在其餘崗位中,護理人員可以給予已經合理搭配的護理人員輔助。完成牀位分配後,密切觀察是否存在護理人員分配不均衡現象並給予及時糾正和調整[5]。

1.3判定標準

統計兩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和護理質量評分時利用醫院自擬的調查問卷並將統計結果進行組間數據對比分析。1.4統計方法對66例ICU患者的臨牀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採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對比結果時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①對比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研究組患者更低,對比參照組患者而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②將兩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護理質量評分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組患者明顯更高,對比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據相關性文獻報道,給予ICU患者護理分級管理的臨牀優勢很多,不僅僅包括可以促使患者得到整體性護理和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還包括可以促進護理排班的可靠性和科學性進一步增強,給予患者標識管理,對顯著增強ICU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質量以及顯著提高護理人員的病區管理質量均存在積極作用[6-7],可以促使護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實並顯著提升護理文書質量等,對顯著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提升起到極大促進作用。護理分級可對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行準確且穩定的區分並可對ICU護理工作人員工作量進行有效均衡,需要注意的是,若ICU科患者出現特殊情況時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護理方案的有效調整,例如轉出患者、新收患者、患者病情惡化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護理方案有效調整對顯著提高護理人員資源有效使用率存在積極促進提高作用,可有效預防護理人力不足情況,可促使護理工作順利完成並顯著提升患者護理質量。該次探究中,研究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是12.12%,滿意度評分、護理質量評分分別是(98.10±1.54)分、(94.24±2.57)分,均顯著優於參照組。

綜上所述,在ICU護理管理中應用護理分級及標識管理,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滿意度,促使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護理質量評分較高,值得在臨牀上作為有效護理管理方法在臨牀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熊小玲,黃苑玲,何紹敏,等。護理分級及標識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牀護理,2014(4):59-61.

[2]楊中氣。護理分級及標識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誌,2015,25(22):162-163.

[3]周丹。護理分級及標識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9):285.

[4]江曉君,莫清清。護理標識對提高重症監護室護理安全管理質量的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45):168.

[5]劉愛嬋。顏色標識化管理在ICU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臨牀醫學工程,2014,21(2):236-237.

[6]邱孝蘭。護理標識在ICU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4(19):4356-4358.

[7]司琴。特殊標識在ICU血液傳播疾病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6,23(11):24-25.

護理管理論文 篇十

隨着我國人口的老齡化以及新的醫療保險制度政策的出台,解決了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出大病進 醫院 、小病進社區的理念,使人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我院的一個門診部,因鐵路運行機制的影響,地處渝中區兩路口(院本部在九龍坡區),位於幾家綜合型三甲醫院的狹縫中,為了長遠 發展 ,2002年經過門診部的努力和渝中區衞生局考察後掛牌為兩路口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從那以後,我們既是鐵路醫院的一個門診部,又是要管理5萬多居民的一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在工作中既要承擔門診的基本醫療,又要做好社區的公共衞生服務。所以從開展社區衞生服務至今,門診部職工從被動的接受上級安排工作到現在主動的上門為轄區居民服務,經歷了艱苦的歷程。而我作為一名門診部護士長,親身經歷並參與了社區護理管理,在無章可循的實踐摸索中,深切地體會到要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服務,必須培養一支一專多能的護理隊伍才行。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 人員的配置

由於社區居民的人員結構、工作性質、文化程度不一,單位福利的好壞,對社區醫療理解、需求程度不同等,導致入户調查難,建檔難,獲得相關信息後跟蹤隨防難。我們現有工作人員42人,護士10人,平均年齡48.5歲。因此,在人員配置上絕對不能湊合,要徹底改變 歷史 遺留下的人員老化、知識老化、工作素質低的現象。要培養一支具備高度責任心、崇高的敬業精神、豐富的感染力和一定的親合力、交流能力的隊伍。社區護理人員必須從思想上充分認識社區護理的重要性,使護理走出醫院,走進社區,面向社會,更好地服務羣眾。

2 目標的制定

由於政府的財政投入不到位,2002至2006年之間,我們沒有得到相應的公共衞生服務補償,所以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不高,覺得做與不做一個樣。作為管理者,首先應加強職工的思想教育 ,相信社區醫療服務是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其次是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作為護士長我也身先士卒加入其中,帶頭完成,如未完成者與當月獎金掛鈎,各種慢病的管理率要求達到100%,由管理者組織人員負責抽樣調查,並嚴格執行獎懲制度。這一目標的制定使基線調查這項艱難任務由前半年的5%,到年底迅速提升到68%,有些團隊甚至完成了80%以上,較好的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基線調查任務,各種慢病管理率也基本達到100%。

3 質量管理

社區護理與醫院的臨牀護理有很多相同之處,但又在臨牀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內容。

3.1 加強衞生保健知識的宣傳

社區服務的對象多為老年、慢性病患者,積極向他們宣傳相關疾病的衞生保健知識,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指導其合理飲食,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我們堅持對就診者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每月每個團隊必須為其轄區羣眾進行1~2次健康知識講座,在講解時必須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並在居委會的配合下制定健康專欄,使衞生知識逐步普及。

3.2 定期巡診和隨時出診

由於生活上行動不便或者 經濟 困難等原因,有些患者不能到醫院來看病,有些慢性病患者不能堅持來院 治療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制定了定期巡診和隨時出診制度,並作好相應記錄,上門為患者進行治療護理和康復指導,這樣既為患者提供了有效、經濟、方便、連續的衞生服務,又為醫院增加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3 大力開展婦幼保健

由於實行計劃生育後,優生優育就成為年輕父母所關注的熱點話題,我們要求每個團隊的責任護士必須定期到居委會了解孕產婦的名單,督促指導孕婦進行產前檢查,幫助認識孕期的各種危險因素,指導產婦正確的餵養方式及觀察幼兒的健康狀況,同時提醒父母如期為小孩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婦幼保健工作量大,人的期望值很高,尤其是在人員配置不夠的情況下(我們只有一個婦保防視護士和三個預防接種護士),要求護士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去完成。

4 管理的方向

4.1 注意護士業務水平的提高

由於社區護理是融預防、保健、醫療、康復、護理為一體,要求社區護士不但要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和技能,還要掌握人文、心理、營養、保健等學科的知識,因此我們的社區護士除了通過全科護士培訓外,還利用各種樑道開展繼續 教育 ,如參加區疾控中心,區婦幼保健站,區社管中心組織的各種培訓,以及外出參觀學習,內部組織講課等,逐步培養成知識技能全面的綜合型全科護士,以便更好地為轄區居民提供更全面的護理技術指導。

4.2 加強團隊建設,提高凝聚力

社區工作繁雜,不是靠一兩個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既要明確分工,又要強調團體協作,使全體護士都為同一目標努力工作,尤其是護士長應一身作則,起好帶頭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本着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關心、愛護、體貼每一位護士,幫助排憂解難,使她們能説出心裏話,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提高了人們的凝聚力,激發了服務熱情。

4.3 加強與各級部門的聯繫溝通

社區服務中心的上級主管部門是社管中心,在 電子 化信息時代,社管中心的領導也想用電子檔的形式把各種紙質檔的東西反映出來,然而他們又處於探索過程中,電腦設計人員又不懂醫學,怎樣才能使他們既能有效監控各種數據信息,又不增加醫護人員不必要的工作量呢?這就要求管理者積極主動為與社管中心聯繫,配合修改完善各種電子表格和相應的規章制度,以減少書寫內容。

護理管理者還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向領導要求改變護理人員的缺編問題,我們目前的護士和醫生比為1∶1,不能達到國際衞生組織提出的護士和醫生2∶1或4∶1的比例,尤其是婦女兒童預防保健工作全部交給社區中心後,護士將嚴重缺編,另外,要求完善對社區服務補償,加大財政投入,理順社區衞生服務的價格,引導社會健康 發展 。

5 小結

由於重視了社區的護理管理,提高了護士的業務水平和親和力,拓寬了知識面,尤其是我中心從 企業 醫院 轉制以來,人們從做不做一個樣的思想轉變到自謀生路,自求發展上來,思想觀念得到了質的昇華,幾年來,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社區領導的幫助,改善了就醫環境,降低了社區居民的醫療費用,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同時,大家積極的獻計獻策,使社區護理更加規範後,制度後, 現代 化,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在居民心中的滿意度,為護理工作走進社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醫院製造了社會效益和 經濟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