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心理學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心理學論文通用多篇

三導師制的作用及展望 篇一

1、明確各導師的職責與分工

心理學本科教育三導師制是在雙導師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雙導師制的基礎上增加專門的實踐導師,讓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校外導師指導學生實習。心理學本科教育三導師制更加明確了各位導師的職責,將專業知識與心理健康以及職業規劃分離。三導師制的實施使校內導師能夠更加專注於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生涯規劃及心理健康,校外導師則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豐富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實習和就業。

2、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新生入學伊始對本專業認識不足,學習和就業目標不明確,常常學習興趣不高;並且不少學生對將要從事的職業缺乏瞭解,就業目標不明確,出現頻繁跳槽或更換工作的情況,抑或是對就業市場及自身能力認識不清,從而盲目追求高薪職業,不願從基層做起。

針對上述情況,從心理學本科學生入校開始,校方可邀請優秀企業領導或心理健康教師及心理諮詢工作者入校進行職業介紹,通過介紹中國小及大學的心理健康教師、EAP心理援助及人才資源管理的職業性質、工作內容、就業要求、工作環境、職業道德守則等,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以後將要從事職業的發展現狀,從而明確自己的就業目標。

在本科生進入大四後,由校外的實踐導師指導實習,學生可以在實習單位中切實體驗就職的內容和要求,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明確自己的求職方向。

3、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校外導師分佈於各行各業,具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學生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了解不同行業對工作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校外導師瞭解用人單位的招聘需求和錄用標準,在求職應聘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參加校外導師所在單位的面試,或是邀請校外導師作為校內模擬面試的專家評委,讓畢業生真實體驗求職現場,提升求職面試的技能。並且,學生可以通過融入校外導師單位的工作團隊,參與具體工作環節,鍛鍊自己的業務能力,並且體會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提高合作能力,提升就業的成功率。

4、實現校企合作雙贏

頂崗實習是高校培養實踐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在該階段由學校和企業協作配合,共同培養學生。通過學校和企業的雙向交流,幫助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學習掌握最前沿的專業知識,學校也能瞭解現階段心理學專業人才市場的需求,從而調整培養計劃與教學模式,實現科研水平與就業率共同提升,營造學校和企業的雙贏局面[11]。相對於雙導師制而言,三導師制對導師之間的配合交流要求更高,需要心理學不同知識領域的綜合以及對學生的指導,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提升其學術研究及諮詢的技能,但也更難實踐。根據現有研究和實踐情況表明,心理學幾乎沒有使用三導師制的本科院校。

在這方面,本科院校需要加快步伐,向高職院校學習,嘗試通過實行三導師制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社會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發展,提升學生的競爭力,順利實現就業。

心理學論文 篇二

一、職業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1、擇業心態普遍偏高。隨着高校擴招,越來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成為社會新增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大學生定位為普通勞動者”是目前新形勢下對大學生就業中的定位,但受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對這一現狀仍然不認同。數十年教育成本的投入及現實生活的壓力也使得家庭及學生個人對未來就業提出了物質和環境等各方面的要求。較高的心理期望與現實的工作環境之間找不到契合點,這也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方面。同時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也存在着不平衡,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的就業壓力遠高於西部欠發達地區。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在西部為廣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的機會,但受社會複雜風氣的影響,很多畢業生產生了“就高不就低、就東不就西、就大不就小”的就業心態。畢業生更多看重從業環境、薪資待遇等外部職業條件,而忽視了自身職業素質與就業崗位的匹配度。

2、對就業簽約的嚴肅性認識不夠。筆者在就業工作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簽署過程中,抱着草率的心情,剛簽完協議書就後悔,甚至有部分畢業生認為可以同時簽署幾份就業協議書,特別是山東省實施網上籤約以來,很多畢業生已完成網絡簽約過程,但內心又不認可簽約的實效性,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簽訂就業協議雖不同於勞動合同,但同樣具有合同的嚴肅性,畢業生對此普遍缺乏清晰的認知。伴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加,畢業生往往在招聘會一開始,就黑壓壓地撲向招聘單位,有就業機會就牢牢抓住,滿足了自己的急切心理。但經歷一番求職之後,慢慢對自己的求職意向有了一個客觀的認識,於是,在每年5、6月份畢業之前首批簽約者紛紛開始毀約。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表示,希望學校對畢業生加強誠信教育,也希望能有更好的制度來約束那些簽了約的畢業生。

3、就業後的跳槽率高。國內高教領域權威調查機構發佈的《20xx年就業藍皮書》顯示,有38%的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工作半年內離職,其中近九成是主動離職,如此之高的半年跳槽率,雖然與高校“先就業,後擇業”的思想引導有關,但更多是因為大學生在就業前對就業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在就業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職業心理轉變。畢業生的短期離職不僅消耗企業的人力資源,對於畢業生的職業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很多人力資源經理表示,現在的就業難不光是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方的招聘工作也變得愈發困難,招聘畢業生的過程難,招聘後的穩定更難。現在的大學生缺乏職業精神,沒有完成從學生到職場人的心理轉變,沒有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更談不上對企業發展的奉獻精神,缺乏主人翁意識,常常把公司對自己的培養看作是跳槽的資本。

二、加強職業心理教育的途徑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表現出的消極心理、盲目性、高跳槽率等現象均表明,大學生的職業心理教育工作沒有做到位。高校要運用職業心理輔導的相關理論,更好地服務於大學生的就業與職業發展。

1、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人事先規劃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以及從事何種職業,擔當何種角色的行為。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人生目標規劃的實驗,結果發現目標決定了人的方向,而方向決定了結果。目前各個高校雖然也慢慢開始重視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和教育工作,但由於起步較晚,從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教授人員的層次等各個方面來看較歐美髮達國家而言還是非常不夠的。高校要抓住大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在入校之初就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從心理層面意識到上大學是為了走上社會求職就業、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而做知識儲備的,同時指導學生根據社會環境需求與自身條件的特點確立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並在以後的學習成長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過構建豐富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這不僅是為高校四年後的就業工作打好基礎,更重要的是滿足了學生個體心理成長、生涯發展的需要。

2、開展職業意識、職業興趣教育。職業意識是指個人在求職擇業中所形成與實現的同職業有關的自我認知的整體。職業興趣是指個人對所從事職業的主觀偏好,是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對工作的適應能力,表現為有從事相關工作的願望和興趣,它的形成與個人的個性、自身能力、實踐活動、客觀環境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有着密切的'關係。根據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的理論,職業興趣分為六種類型:常規型、藝術型、實踐型、研究型、社會型、管理型。職業興趣與職業類型之間呈正相關的關係,兩者的匹配度越高,職業的自我滿意度、職業的成就也就越高。職業意識和職業興趣是職業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自我認知和自我發展的關鍵點,對大學畢業生進行職業心理教育時,要結合心理規律,根據他們的職業心理特點、人格類型、職業興趣加以幫助指導,做好大學生的職業意識教育和職業興趣教育,引導大學生更加客觀、更加清晰地做好自我剖析,為將來的職業定位做好核心工作。

3、開展專業素質教育,提高專業認同。素質教育是目前教育的趨勢和主流,素質教育旨在提升教育客體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當然對於大學生而言,專業素質是高校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生未來就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大學生中非第一志願錄取的學生佔比較大,就算是第一志願錄取,入校之後,發現專業不適合進而產生厭學情緒的也不在少數。學生在大學聯考選專業時,多是根據父母的社會經驗,對專業所學缺乏客觀瞭解,對專業與未來職業之間的關係更缺乏理性認知,導致一部分學生在上大學之後對專業提不起興趣,喪失學習動力。隨着考研熱的持續升温,一部分畢業生選擇了繼續考研,而考研複習的關鍵階段正是各高校專業課的開設階段,很多考研的學生是以犧牲掉專業課的學習來保證考研科目的學習。對高校而言,出於對考研率的顧慮對學生專業的學習也放鬆了要求。加之在“專業所學與實際工作脱節”等社會輿論的影響下,大學生普遍專業能力平平,在就業過程中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在選人用人的過程中,多看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換言之,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既具有紮實理論功底又具有專業素質的人,特別是後者,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更為用人單位所看重。高校要充分利用成功校友的榜樣示範作用,讓學生能夠從這些校友身上發現專業的重要性,並樹立專業為立身之本的理念。

4、通過實習實踐增加職業的認知度和適應力。社會實踐、專業實習是高校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徑,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接觸社會,瞭解社會,認識社會。通過社會實踐,可以鍛鍊大學生的溝通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大學生整理、表達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這些能力和素質是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方面。通過專業實習實踐,一方面有利於大學生對於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同時對於自身在職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達到了實習演練的目的,為將來的就業做好職業分析和職業定位。不難發現許多用人單位對有實習實踐經歷的學生格外青睞,有實習經歷的學生在就業過程會表現出更好的心理成熟度,能客觀做出職業定位,同時就業後的穩定度也比較高。目前高校雖然都存在實習實踐的環節,但因地域經濟問題、學生規模問題等因素,實習實踐基本上採取“走馬觀花”的形式進行,這對於學生職業認知度的提升是不到位的。要充分挖掘各種社會資源和高校資源來做好學生的實習實踐工作,高校和企業都要在這一方面繼續做出努力和貢獻。

5、開展人才測評等職業心理諮詢服務。所謂人才測評,就是以現代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為基礎,通過心理測驗、面試、情景模擬等技術手段對人員素質狀況、個性特點、職業興趣等心理特徵進行客觀、科學地評價,以期幫助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個人的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職業成就感取決於“職業環境”與“人格特質”這兩個方面的適配性,適配性越高,則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及職業成就感越高。通過人才測評可以幫助自我更加科學、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這是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一步。目前各高校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工作中也紛紛利用“霍蘭德的職業類型量表”“一般能力傾向成套測驗”等一系列量表來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知,但測評後的解釋、輔導工作因師生比例懸殊而很難做到對學生羣體的全面覆蓋,這就使得測評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在充分利用這些測評工具的同時,必須要結合心理輔導,針對不同個體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來給出專業性的建議。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電視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平台做好職業心理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6、開展求職技能培訓等輔助性就業服務活動。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求職技巧、求職技能低下也是導致畢業生職業心理不成熟、求職困難的原因所在。高校要做好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輔助就業類活動,如就業專家報告會。這些報告會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邀請行業協會的專家,做好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的報告,讓學生對所從事的行業背景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二是要邀請知名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為學生作如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何以立足企業、如何在企業中快速成長成才的報告,為畢業生從“校園人”轉變為“職場人”做好指導;三是要邀請就業指導專家,為學生作如何成功求職、如何順利就業的就業指導類報告,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應聘技巧,提高就業成功率。這些報告會要穿插在大學生四年的培養教育過程中進行,有利於大學生的消化吸收,也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確定未來的職業方向。除此之外,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輔導學生撰寫求職信、面試技巧、模擬招聘、就業個案分析等。大學生經過這樣一個循序漸進式的職業輔導必然會促進其職業心理的成長與成熟,進而提升學生就業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成功就業。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在大學生的培養教育過程中,要把職業心理教育引入大學生教育體系,從課程設置和心理輔導兩個層面全方位遞進式地進行職業心理的培養。從大學生入校之初抓起,從職業意識、職業規劃、生涯規劃等各個方面對大學生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這是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因素,也希望通過職業心理的教育和塑造,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有效改善就業難的現實狀況。做好了大學生的就業工作,順暢了大學生的生涯發展,從深層次的意義上來講,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發展。

與心理學的論文 篇三

摘要:任何一門科學,最終目的都是用來服務於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本文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觀點提出了記憶單詞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旨在為英語學習服務。

關鍵詞:單詞記憶短時記憶艾賓斯浩遺忘曲線

一、引言

通常而言,對於大部分學習英語的人來説最痛苦的莫過於單詞記憶。記憶單詞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説不單單是時間和精力的付出。大部分人在面對大量的單詞的時候,採取的記憶方法通常就是死記硬背,通常的記憶效果是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從心理學關於記憶的角度看,學習新單詞的過程就是對詞在短時記憶中進行加工,並使之進入長時記憶的過程。從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轉換的速度與質量決定了學習的效率。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告訴我們遺忘的發生是不均衡的,總體上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到了一定程度就幾乎不再忘記。這些心理學的知識內容都可以用來指導單詞記憶。

二、心理學有關記憶的理論知識

(一)三種記憶系統。

認知心理學以現代信息加工理論為基礎考察人類的記憶現象,認為記憶結構由三個不同的子系統構成:感覺登記(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雖然三個子系統在信息處理、保持時間、信息容量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三種記憶系統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但是它們處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階段。因此,相互之間存在極其緊密的聯繫並構成記憶系統的有機整體。我們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這樣的: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很長的時間。

(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30%左右。隨着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這條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般規律:識記後短期內遺忘較多,過了較長的時間後遺忘發展減慢了,即新近形成的記憶比歷時較久的記憶容易遺忘。

三、運用心理學知識有效的記憶來英語單詞

依據心理學的知識內容,我提出一些記憶單詞應該遵循的方法:

(一)採取組塊分組的方法。

這點借鑑了單詞循環記憶法的優點,考慮到人的短時記憶的單位大致為7±2個單位。所以將英語單詞分組組塊來進行記憶。在分組的過程中要考慮好自己的能力和單詞釋義多少,單詞本身的複雜程度,以及單詞的發音、相關詞的類型。組塊記憶相對於整體的記憶來講,有着一定的優勢。組塊化實際上是一種信息的重組或再編碼,是記憶活動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將較小的記憶材料結合成較大的記憶單元,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提高記憶效果。對詞彙的組塊分類其實就是使詞彙的記憶更加符合記憶者的心理特徵和知識經驗,從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強化瞬時記憶,加強對信息的編碼。

瞬間記憶存儲時間很短,但卻在記憶過程中佔據主要作用,是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只要再稍經啟發,就能很容易地產生聯想和回憶。瞬間記憶可以通過強化手段來加深。此外,對單詞信息的編碼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在記憶單詞的時候可以利用多種形式來對單詞進行編碼,例如通過邏輯記憶、聯想記憶、分類記憶,利用單詞讀音、構詞法、對比記憶、聯繫記憶等多種方法對單詞進行記憶。取代那種對單詞進行死記硬背的機械式記憶。

(三)化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

艾賓浩斯在他的關於記憶的實驗中發現,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複16。5次;為了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重複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複8次。他的這些觀察結果告訴我們:人們對於理解的內容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且牢固,理解得越深刻記憶得越牢固,相應地回憶起來也越輕鬆。機械的記憶不可取。我們的記憶要採取理解的形式,要分析記憶材料的內容。針對單詞記憶而言,就要找出單詞的釋義與自己本身的知識相關的內容,爭取做到理解記憶。

(四)及時複習,尋找最佳複習循環點。

遺忘的發生有規律可循,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其發生的規律和影響遺忘發生的諸多因素科學安排複習,儘可能地克服遺忘的發生。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知道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因此如果説注意方法、循序漸進是根本,那麼適時複習則是鞏固成果的關鍵。在記憶眾多方法中,不論採取哪一種都必須與循環記憶法相結合才能使學習進入長期的良性循環。首先,複習應當在遺忘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進行在理解的基礎上先密後疏、連續不斷、密集多樣的複習可以給大腦產生強烈刺激,留下深刻印象;其次,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個人記憶特點的適時複習計劃,定時定期地對知識進行整理歸類,同時輔以習題進行自我評估、加以強化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五)記憶方法個性化。

記憶是一個很個性化的心理過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記憶習慣、記憶方法、記憶能力。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艾賓浩斯經過了大量測試後,產生了不同的記憶數據,從而生成的一種曲線,是一個具有共性的規律。這個曲線並不能完全反映所有人的遺忘特徵。記憶規律可以具體到我們每個人,因為我們的生理特點、生活經歷不同,可能導致我們有不同的記憶習慣、記憶方式、記憶特點。規律只能起一個催化的作用,如果與每個人的記憶特點相吻合,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與個人記憶特點相悖,記憶效果就會事倍功半。因此,我們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培養自己的記憶的習慣。

四、結語

誠然,關於記憶英文單詞的方法不僅僅只有這些方法和技巧,心理學上關於記憶的論述也不只限於記憶結構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也是相對簡單地運用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對科學記憶英語單詞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技巧,還很不成熟,觀點的提出也是不全面的,目的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心理學知識的運用對我們工作學習的巨大幫助,為我們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馮凌,文風。艾賓斯浩遺忘曲線在單詞記憶種的運用[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53-55.[2]尤肖南。記憶與外語學習[J]。教學研究,2003,VOL16,(五):35-37.

[3]邢雲,張廣偉。論科學複習對客服遺忘產生的影響[J]。教育心理,2005,6:85.

[4]張國忠。遺忘規律的探索與運用[J]。繼續教育研究,2002,6:68.

[5]皮連生,王小明,王映學。現代認知學習心理學-打開有效學習之門的鑰匙[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91-101.

與心理學的論文 篇四

[摘要]:情緒管理是對個體和羣體的情緒進行控制和調節的過程。通過探究大學生情緒對其個人及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以及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提出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對策,以幫助大學生增強對心理疾病的免疫與調試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情緒管理;調適

情緒狀態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簡單來講,情緒就是個體受到刺激所產生的激動狀況。這種激動狀況個體可以自我覺察,且對生理、心理具有干擾作用。人類的情緒表現是多種多樣、千姿百態的。我國的心理學家則把情緒分為18類。即:安靜、喜悦、憤怒、哀憐、悲痛、憂愁、忿急、煩悶、恐懼、驚駭、恭敬、撫愛、憎惡、貪慾、嫉妒、傲慢、慚愧、恥辱。事實上,人類情緒的種類是很難窮盡的,但從其對人產生的影響效果來看,基本上可以將情緒劃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兩大類。其中,正面情緒指愛、感激、希望等;負面情緒指恐懼、仇恨、抑鬱和脾氣暴躁憤怒等,負面情緒對我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所從事的工作均有十分不利的影響。正面情緒則能夠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情感、克服人際衝突、剋制人生貪慾,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坦然地面對人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工作之中。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羣體,是指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羣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但是縱觀當代大學生,他們對情緒的管理尤其不當,心理問題日益凸顯。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關係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才有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才有可能升起。“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着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大學生不良情緒問題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大學生個體的身心健康和學習進步,也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繁榮富強。因此,認真探究大學生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幫助大學生增強對心理疾病的免疫與調試能力,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情緒對其個人及學習和生活的影響。

大學生的情緒對認知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將直接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和學習進步,其影響作用表現如下:

(一)情緒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影響。現代生理醫學、心理醫學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緒及情緒調節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這種影響具有兩重性。積極的情緒會使人自我感覺良好、精神振奮、心態平靜舒暢、身體機能協調。整個身心處於良好狀態;消極的情緒則容易引起心身疾患,尤其是長期的緊張焦慮會導致心臟病、消化系統潰瘍、結腸炎、偏頭痛等嚴重的生理疾病,以及焦慮症、情感症之類的心理疾病。因此,大學生有效地調整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於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略、促進身體健康是大有好處的。

(二)情緒對大學生具有激勵調控作用。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係的反映,或者説是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一般地説,積極的情緒對心理活動起協調和組織的作用,消極的情緒對心理活動起破壞和瓦解的作用。在同樣的學習任務中,積極的情緒可以使大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大學生對學習飽有滿腔熱情,就能在學習中克服困難,完成好學習任務,從而增長知識,提升能力;消極的情緒則起干擾作用,當大學生在消極的情緒狀態中,有時會不冷靜的思考,容易敷衍學習任務,甚至拖欠不完成。很多資料證明,大學生情緒不同,完成作業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三)情緒對大學生協調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情緒在人際關係中起着信號、表達和感染作用,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情緒是一把“雙刃劍”,情緒的高低直接影響人際關係的親疏與穩定。對自我情緒的認知、表達和調控,對他人情緒的覺察和把握,有助於大學生處理好人際交往問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體來説表現如下:

1、交流溝通作用。情緒的人際交流功能主要是通過面部表情、身體表情(包括手勢表情)和語調錶情來實現的,這些表情動作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相互瞭解、交流信息、溝通思想的目的。

2、感染傳遞作用,大學生的情緒會對同學及老師的情緒產生影響,感染傳遞給同學與老師,引起他們情緒的相應反應。

二、大學生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認知偏差是導致大學生不良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人的認知系統對情緒活動有着重要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有三種錯誤的認知最易導致個體消極的不良情緒的產生,即對自我的消極看法、對世界的消極看法和對未來的消極看法。大學生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羣體,自身也要面對許多現實問題,例如對於大學生活和學習的適應、人際關係與社會交往以及客觀現實與人生理想之間的落差等等。如果對於這些問題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方式,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在認知上出現偏差,消極地看待自己和周圍的環境。由於大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還不穩定,缺乏整體的把握,易走極端,當遭遇挫折時,對事情容易做出消極否定的認知評價,這是大學生焦慮、孤獨、抑鬱等不良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

(二)挫折和壓力是大學生不良情緒產生的重要誘因挫折普遍存在於人生的各個階段,涉世之初的大學生既缺乏社會歷練又充滿理想和追求,挫折對於他們來説更是難以避免。大學生對學業和人生都有自己設定的目標,對於愛情以及未來生活更抱有美好希望,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這些目標和希望不一定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因而會產生種種挫折,個體對此極易產生焦慮抑鬱等不良的情緒反應。同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還要承受來自人際交往、學習和情感及求職就業等方面的壓力,這些壓力如果得不到緩解和釋放,也會產生不良情緒。

(三)校園環境中的消極因素也是大學生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之一。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校園環境作為一個特殊的亞社會環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直接而深刻的影響。進入大學後,相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會使一些學生不適應,同時,繁重的。學習任務,單調的業餘生活都容易讓人感到壓抑和焦慮。另外,學校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也限制了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不利於其認知水平的發展和情緒的成熟。

三、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對策

解決大學生負面心理情緒問題,需要大學生個體和學校雙重努力,在當前條件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認知理念個體的認知活動對人的情緒發展有着重要影響,教師和學校管理者應注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認知結構。首先應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對社會和人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從全面客觀的角度觀察分析事物,遇到事情能夠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才能不斷增強。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悦納自我,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塑造其健康的人格。

(二)提高大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大學生減壓的關鍵還在於自我的心理調適。而且,導致負面情緒產生的重要因素就是個人對外在環境的信息判斷和主觀評價,因而大學生更應該為自己的心理健康負責,重視個人心理資本的管理及心理休閒,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進行自我減壓。要正確認識現實與自我關係,保持開放心態,加強意志、品質的鍛鍊,增強自我效能感、心理免疫力,掌握自我減壓和心理調節的技巧和方法。特別是面對困難和逆境,要着眼未來,關注全局,以積極的情緒體驗生活樂趣和化解矛盾衝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意識和行為。並選擇適當的時機求助心理專家調適。及時有效地求助心理專家,有助於及時擺脱某種負面情緒的“網結”,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開發自我、激勵自我。

(三)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調適情緒的能力對於大學生來講,學校是促進其心理健康的適宜場所,學校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並通過特殊問題的干預和心理諮詢,疏導學生情緒,轉變其行為。作為學校管理者,應重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採取切實有效的教育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與幫助,使學生了解情緒變化特點,掌握情緒調節方法,提高學生調適情緒的能力,使其能夠保持樂觀的情緒和心境,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江雪著。大學生情緒管理與輔導。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2)郭曉飛著。心理調節的原理和應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3)葉素貞,曾振華編著。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張殿發著。大學生心理健康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