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軍事理論課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1W

軍事理論課論文【通用多篇】

字以上軍事理論論文:《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思想發展考察》 篇一

[摘 要] 隨着世界新軍事變革浪潮逐步向前推進,中國也逐漸加快追趕世界先進國家軍隊的步伐,開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國軍隊的新軍事變革正如同其經濟發展一般,走上了科學發展的快車道。本文主要探討考察了中國獨具特色的軍事變革思想的發展歷程,及其指導下的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之路。

[關鍵詞]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 “三步走”發展戰略 科學發展觀

在世界軍事歷史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冷兵器、熱兵器、機械化為標誌的幾次重大的軍事變革。當人類歷史跨入20世紀七八十年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戰爭的形態也逐漸出現高技術化的萌芽,到第四次中東戰爭、英阿馬島戰爭已經明顯帶有了高技術戰爭的特點。“海灣戰爭就表明,高技術戰爭已經成為當今一種基本的戰爭形態。”[1]P92基於此點,中國軍隊總結歷史、立足現實、展望未來,從20世紀90年代起,隨着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思想的產生,拉開了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序幕。

一、確定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開始在探索中逐步前進

20世紀90年代初,黨中央、中央軍委敏鋭地察覺到高技術將對未來戰爭產生決定性影響。海灣戰爭過後,中央軍委幾次召開座談會,研究這場戰爭的特點,總結經驗教訓,“我們研究海灣戰爭,不是為了侵略別人,而是為了積極防禦”[2]P32,為了指導中國軍隊以後的發展。針對未來戰爭中,高技術的決定性影響,江澤民同志指出:“從海灣戰爭可以看出,現代戰爭正在成為高技術戰爭,成為立體戰、電子戰、導彈戰,技術落後就意味着被動挨打。”[3]P32科學技術地突飛猛進並大量運用於軍事領域,使得其日益在戰爭中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此後,江澤民同志多次在重要會議上提及高技術對於未來戰爭的重要性,要求大力發展國防科技,並提出“大力發展我國的國防科技,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4]P37。將發展國防科技擺在戰略位置,這是推進國防科技現代化的一個重大發展,也為此後中國軍事戰方針略的調整,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確定打下了基礎。

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組成新一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新一屆中央軍委成立後,特別關注海灣戰爭以來世界軍事領域發生的革命性變化,世界戰略格局的新調整,以及逐漸走向多極化的趨勢。由於“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調整軍事戰略,以適應國際形勢和軍事鬥爭形勢發展的需要”[5]P285,軍委、總部也多次開會研究軍事戰略方針的問題,依靠調整軍事戰略方針,進一步指導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也為更好的適應軍事鬥爭準備和新軍事變革。針對於此,江澤民強調:“現在國際形勢變化很快,要密切注視和把握形勢的發展變化,正確決定我們的軍事戰略方針。”[6]P72經過研究討論,1993年1月,江澤民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正式提出了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把未來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可能發生的現代戰爭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7]P83。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着眼於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統一的軍事戰略能力,抓住了面對未來戰爭,軍隊建設的主要矛盾。提出了軍隊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必須堅持的根本指導思想,並進一步明確了軍事戰略方針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關係。“把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作為軍事鬥爭準備的長期目標,在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前提下,根據國力的可能,逐漸有重點地加強建設。”[8]P74從此開始,中國軍隊逐步開始了“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重點地加強建設”的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道路的探索。1998年以後,江澤民根據人類即將進入信息化時代的特徵,提出了“高技術戰爭的本質就是信息化”的重要論斷。2000年他又指出:“新軍事革命,實質上是一場軍事信息化革命。高技術戰爭,是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徵的”,“信息化戰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要戰爭形態”[9]P162。基於此,2004年底,中央軍委對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作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針對未來高技術核心即是信息化的基本特點,將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明確為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

制定和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求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加強軍隊質量建設。1995年12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討論通過《“九五”期間軍隊建設計劃綱要》,明確提出科技強軍戰略,並提出:在軍事鬥爭準備上,由準備應付一般條件下局部戰爭向準備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轉變;在軍隊建設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為了進一步實現此轉變,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央軍委提出裁軍50萬的目標,並在世紀末順利完成。此次精簡整編縮減了軍隊規模,在中國特有的精兵之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制定和“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提出,標誌着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思想的正式形成,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之路的正式展開。

二、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形成總體發展戰略規劃

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確立,拉開了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序幕;“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提出,解決了軍隊建設方向性問題。但在實際籌劃和貫徹落實過程中,仍缺乏一種可操作性的目標和規劃。1996年底軍委擴大會議上,江澤民基於“現在已經是陸、海、空、天一體了,特別是爭奪信息優勢、取得制信息權將成為作戰的重心之一”的新形勢指出:“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加快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形成了以高技術質量建設為主要標誌的競爭新形態。照此態勢看,到二O一O年左右,世界一些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軍隊建設質量可能會出現新的飛躍。”[10]P244他又進一步提出:“全軍各項建設和一切工作……都要在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指導和統攬下,立足於打贏未來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周密規劃,全面部署,深入展開。”[11]P245

1997年黨的十五大制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發展戰略,為今後50年國家發展做出全面部署。在此情況下,當年年底,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江澤民同志指出國防和軍隊建設要同國家發展戰略一樣,有一個周密規劃和全面部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國家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我們要有一個與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相配套的戰略構想,從總體上把握好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逐步推進。”[12]P478從而提出和確定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三步走”發展戰略規劃同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相配套,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中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主要分三步實施:第一步,到2010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第二步,到2020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一個較大發展;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三步走”發展戰略所確定的三個時間段,也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三個發展階段。到21世紀中葉,也就是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時,也基本完成了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成效將進一步突出,中國同世界先進國家軍隊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甚至在某些方面趕超先進水平。到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完成“三步走”的第一步,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軍的現代化已經初見成效。

“先進的軍事理論,歷來是軍隊建設得以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戰爭的重要制勝因素。”江澤民一直強調要不斷創新軍事理論,“要從我軍世紀出發,面向世界,着眼未來,努力發展我們的軍事理論”[13]P608,通過軍事理論,特別是軍事指導理論的創新來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從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歷程來看,各個國家出現了不同的現實起點和發展道路,這主要是基於本國以及本國軍隊不同的現實基礎。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只能基於中國軍隊處於機械化半機械化這一最大現實來展開。基於我軍尚處於機械化半機械化階段的特點和現實,針對未來戰爭信息化的特點,中國要應對新軍事變革既不能按部就班,也不能急於求成,必須要在穩步前進中努力實現兩手抓,兩手硬的效果。在2000年軍委擴大會議上,江澤民明確提出機械化與信息化的雙重歷史任務以及跨越式發展的思路。他強調“努力完成我軍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要求“在加強軍隊機械化建設的同時,加快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最大限度發揮後發優勢,努力爭取我軍現代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14]P163。“在發展道路上,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不能走跟進式或者漸進式,那樣會拉大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而必須立足現實,着眼世界軍事發展前沿,走跨越式發展道路。”[15]P61雙重歷史任務是對我軍新軍事變革提出的具體要求,作為一個後發國家,既要完成機械化的任務,又要承擔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使命,要迎接未來信息化戰爭,就必須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胡錦濤擔任軍委主席以後進一步完善了雙重歷史任務的思想,提出“堅持科技強軍,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戰略目標,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複合發展”[16]P42。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在總體戰略規劃之下,不斷通過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的創新,逐步向前推進。本世紀初,我軍又進一步縮減規模,完成了裁軍20萬的戰略目標,軍隊編制體制和總體規模進一步趨向合理,更能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進入重要發展戰略機遇期

進入新世紀,世界新軍事變革勢頭更加強勁,面對新軍事變革的挑戰,中央軍委特別重視軍事理論創新,通過先進理論指導實踐,特別是通過創新軍事變革思想指導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發展。為了更好適應新軍事變革和軍事鬥爭準備的需要,胡錦濤擔任中央軍委主席以來,進一步發展完善了新軍事戰略方針。同時,胡錦濤同志站在時代高度和國家發展全局上,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發展和世界軍事變革規律,着眼維護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抓住了新世紀新階段我軍建設帶根本性、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問題,在軍委擴大會上明確提出了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即“三個提供,一個發揮”從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高度,回答了新形勢下軍隊建設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這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特別是為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拓寬了軍事戰略視野,指明瞭新軍事變革全局下軍隊建設的方向和應發揮的作用。

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關鍵在於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加快部隊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轉變。黨的十六大提出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胡錦濤在2004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科學發展觀揭示的是發展的普遍規律,對全國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7],實現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針對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和基礎作用的前兩步,胡錦濤同志指出要抓緊抓好,“本世紀頭二十年,既是國家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機,也是國防和軍隊建設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機”[18]P3。要抓住這一重要時機,加快國防和軍隊建設,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為“三步走”發展戰略打下堅實基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尤為重要。2005年4月1日,胡錦濤同志在軍委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民主生活會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堅持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國防和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具體要求上,胡錦濤同志指出:“必須把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與軍事鬥爭準備、機械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當前建設和長遠發展統一起來……走出一條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路子。”[19]P8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統籌好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的關係,協調好各方面的矛盾,解決好長遠的、全局的、根本的問題。使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成為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的內驅動力,這樣才能“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複合發展,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切實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20]P42。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完成“打得贏、不變質”兩大歷史性課題,需要我們不斷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切實提高我軍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3][4][6][7][8][10][11]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

[5][13]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14]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要)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15]許志功。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哲學思考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

[16][20]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7]在中央人口資源換金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4-4-5.

[18][19]全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國防和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

軍事理論課論文 篇二

自從進入大學以來,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軍事理論教育課程,而我也經歷着一系列的變化和提高,汗水與歡笑、感動與深思、激動與憂慮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愛國激情衝擊着我的心,使我受益匪淺。在短暫而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與祖**親貼得那麼近,由衷地體會到對她的愛,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脈動,也真心地為她的安危擔憂。孫子云:“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們的_也説過:“堅決履行好捍衞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的神聖職責。”現就核武器的危害和防護談談我的看法。

現在很經常聽到一個謎語:“我有,你不能有──打一武器名”很明顯謎底就是核武器,很多人都可以瞭解其原因。當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小玩意”於1945年7月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沙漠爆發後,標誌着核武器降臨到了我們這個地球。緊接着俄國,英國,法國,中國等也相繼研製出來,世界也變危險了。

從最早的原子彈的使用我們就可以看得出其威力有多大,無論從人類的安全和環境兩方面都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二戰時期美國向日本的長崎和廣島投擲了2枚原子彈造成了十幾萬人喪失了性命,第一次將原子彈運用於戰爭結果就是如此,那就是生靈塗炭。

核武器使戰爭變得好殘酷,但另一方面卻也維持着一定的世界穩定,雖然是那種岌岌可危的虛假和平。換句話説就是每個國家都想擁“兵”自重。

當我國剛剛起步的時候,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以後,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一切反對帝國主義、愛好和平的人民,特別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革命人民,都歡欣鼓舞,熱烈讚揚我國人民的這個重大成就,支持我國人民為反對美帝國主義核訛詐和核威脅而採取的正當措施。社會主義各國人民、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特別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革命人民深信,社會主義中國手中的核武器,是保衞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他們把中國人民的這一勝利,看作是他們自己的勝利。只有當社會主義國家也擁有了核武器才不會被當時的美帝國主義所獨裁,起到相互震懾的作用。

隨着我國的不斷髮展,並且如今在世界上充當着一個大國的置,對着世界的和平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國對於核武器還是持着正確的態度。

在當時中國手裏的核武器同美帝國主義手裏的核武器,有着本質的不同。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一向是根據中國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陣營的利益、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利益、世界革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來確定我們的外交政策的。

有了核武器之後,我們仍將一如既往,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我們既不會用這個東西去嚇唬別人,進行任何冒險;也不會把它當作參加“核俱樂部”的入場券,做任何損害世界人民革命利益和世界和平利益的事情。新中國成立以來十五年的歷史,證明了在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支持各國人民革命運動、保衞世界和平的鬥爭中,社會主義的中國是完全可以信賴的。

中國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過去,當中國沒有核武器的時候,我們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現在,中國有了核武器,我們還是這樣主張。在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以後,中國政府立即鄭重聲明,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政府的這個立場,最鮮明不過地説明了中國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自衞,為了抵抗美國的核威脅,歸根到底,是為了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

中國始終恪守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堅定奉行自衞防禦的核戰略,從不用自己的核武器威脅他國。並且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從未在其他國家部署核武器,過去沒有、今後也不會參加任何形式的核軍備競賽,這是中國對世界人民許下的承諾。

核武器不是上帝造出來的。既然人類能夠製造核武器,也就一定能夠消滅核武器。我們深信,通過各國人民的聯合鬥爭,核戰爭是能夠防止的,核武器是可以禁止的。只要全世界人民要團結起來,為徹底實現無核化世界,為爭取實現全面、徹底、乾淨、堅決地禁止和銷燬核武器的崇高目標而奮鬥到底!

軍事理論論文 篇三

《關於加強高校國防心理戰教育的探討》

摘要:國家要求普通高校必須開設國防 教育 ,國防教育由此成為了高校學生的必修課。面對國家未來的建設者,高校應重視國防教育中的 心理戰教育。但是目前心理戰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國防教育甚至還沒有涉及到這方面的內容。因此,本文對高校開設心理戰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戰略意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國防教育;心理戰教育

(一)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意義

隨着改革開放和 經濟 建設的不斷 發展 ,我國高校學生的人數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從而為培養高素質的國防後備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高校在培養高素質的國防後備力量方面,具有許多絕對優勢:學生是經過統一 考試 挑選出來的優秀學子,同時高校也是青年人最集中的地方。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為了加強國防後備力量的建設,並增強廣大青年的國防觀念、民族意識,要求必須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教育,為此還制定了有關 法律 。 實踐證明,國防教育對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二)國防教育應重視 現代 心理戰教育

現代戰爭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取得戰爭的勝利不在於從肉體上消滅多少敵人,而在於從精神上、心理上征服對手,從而使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心理戰的教育。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局部戰爭中,心理戰的樣式會越來越多,作用也會越來越大。此外,在實行心理戰的同時,還要進行防敵滲透和策反的宣傳,以維護本國民眾的心理安全,這實際上是對國民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見,對在校學生進行心理戰教育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而國防教育則必須承擔起這個任務。

國防教育 工作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現代心理戰在戰爭中的作用,並認識到國民的心理素質對於未來局部戰爭的影響。通過調查發現,現在的高校大學生非常渴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渴望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國家必須重視高校國防教育中的心理戰教育,制定相關教學大綱,並 組織專家編寫適合高校學生的教育內容,使國防教育工作者加強對心理戰知識的掌握。這樣,才能通過教學有效地抵制一些西方國家敵對勢力的滲透。

(三)着眼國防心理戰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由於心理 科學 在軍事領域的 應用和發展,心理戰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並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多次局部戰爭的實踐表明,心理戰已構成了軍事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的國防 教育 ,應繼續堅持行之有效的傳統做法,並在此基礎上,加強大學生的 心理疏導 工作,築牢其 科學 理論基礎,堅定其革命的理想信念,從而自覺抵制某些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弱化”等 政治 圖謀。要教育學生充分認清 中國 選擇 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充分認識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從而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覺和堅定的政治信念。在國防教育的課堂中,教師要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主義教育,培養學生不怕苦、不畏死的英雄氣概,從而在精神上做好戰鬥的準備。這樣,他們才能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譜寫中華民族英雄主義的新篇章。此外,在 現代 的高技術條件下還要充分運用電視、網絡 等現代傳媒工具,加大對學生的宣傳教育,積極創新具有我國高校特色的心理戰教育。

(四)國防教育要加強心理戰教育的隊伍建設

2001年,我國為高校的國防教育專門下發了文件,要求普通高校必須在2005年全部開設國防教育課,並針對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根據現代心理戰的 發展 趨勢,高校國防教育應抓住軍事變革的機遇,加強心理戰教育隊伍的建設,為我國的國防 經濟 建設服務。

1、加強現有國防教育隊伍的心理戰教育。心理戰教育訓練是一個綜合性科目,涉及到軍事、政治、後勤和裝備等部門,是部隊整體教育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家可以編寫一些心理戰教育方面的資料,並定期對現在的國防教育工作者進行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還可以選派一些致力於這方面研究的優秀青年教師到部隊院校的心理戰研究所進修、學習,使之成為符合國防教育需要的心理戰教育人才。

2、地方院校和部隊院校相結合,共同培養心理戰的教育人才。心理戰教育人才的培養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的工程。院校教育以傳授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主,在提供基礎性知識和相應專業化訓練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而部隊在心理戰 組織指揮和實戰的訓練方面具有優勢。為此,應樹立合力育才的觀念,充分發揮院校、部隊的資源優勢,建立人才選拔、共同考核、部隊 實習等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共同育人機制,把院校和部隊共同培育心理戰教育人才的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從而達到共育高素質心理戰人才的目的。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3100字範文:《試談軍事理論課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篇四

高校軍事理論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都是增強大學生國民素質的有效措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在高校軍事理論課堂中貫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兩者進行結合,對大學生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自覺接受國防軍事教育均會有積極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將會更加明顯。

1軍事理論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聯繫

高校軍事理論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兩種教育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目的均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與保衞者,兩者有着本質聯繫。

1.1指導思想一致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和《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分別對其指導思想進行了界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思想與高校軍事理論課程性質在本質內涵上有着一致性,兩者均是以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都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究其實質,兩者均是以主流意識形態為指導。

1.2教育內容關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是為了團結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鬥。大學軍事理論課是通過教學與訓練,使大學生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與基本的軍事技能,增強大學生國防觀念意識,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組織紀律性,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總體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正確的社會情操和堅定的愛國熱情。軍事理論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兩者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相互關聯,相輔相成。

1.3教育效果共享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實現大學生個人層面努力學習、全面發展,社會層面引領社會正能量,與全體人民共同奮鬥,國家層面自發地用行動報效祖國,以推動國家的進步與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大學軍事理論課培養學生個人層面積極向上、吃苦耐勞,社會層面勇於擔當的社會責任感,國家層面的愛國主義意識。由此可見,開設軍事理論課和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均能使大學生在個人層面、社會層面、國家層面實現精神提升,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進行,能起到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作用,教育效果具有很高的共享性。

2軍事理論課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

在軍事理論課堂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使學生在對現代最新軍事科學技術、國防知識與國防建設,以及未來戰爭的知識學習之中不知不覺進行了社會主義思想的洗禮。

2.1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之一,應通過各種方式,高奏愛國主義主旋律,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強國之志。軍事理論課通過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國防建設成就等內容的學習,瞭解中國古代、近現代軍事思想的精髓,瞭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軍事著作,瞭解我國國防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和現代化的國防體系等,使大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軍事理論教育,加深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以及對祖國和人民軍隊的感情,使每個學生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增強愛國精神,增強為國奉獻的意識。

2.2和諧理念教育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表明,沒有強大的國防,國家必然遭受列強的入侵。但同時,“國雖大,好戰必亡”,慎戰思想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一種重要的聲音。在軍事理論課中我們要通過歷史闡述清楚,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和”,即和諧,中國人熱愛和平,沒有侵略的基因,主張與他國和睦相處。中國近幾十年崛起發展的事實表明,只有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才能走向繁榮富強。胡錦濤同志於2005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和諧世界”理念。在全球建設“和諧世界”與在中國建設“和諧社會”其最終追求是一致的,是中國的核心價值觀,適用於任何地方。中國致力於建設和諧社會,必定為推動和諧世界的建設增添新的動力;而中國推動和諧世界的建設,必定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2.3平等、公正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平等、公正的理念,這也體現在我國的外交政策中,我國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新秩序。在政治上,中國主張不干涉別國內政,國無大小一律平等;在經濟上,中國主張互惠互利,通過平等的經貿往來,達成雙贏的結果;在文化上,中國主張中西文化各有優劣,不搞文化霸權,應相互借鑑,相互取長補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實現文明共享。軍事理論課教學中,以鮮活的歷史事例來闡述中國的這一外交政策,表明國際層面如此,在我們國家的社會層面也如此,這與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公正觀念是一致的。

2.4法治、敬業教育

對大學生實施軍事技能訓練,貫徹“軍事化集訓、條令化生活”的指令要求,依據軍隊條例條令和規章制度,制定出一系列符合集訓隊的管理規定,體現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嚴格制度、嚴格紀律會成為大學生積極進取,鍛鍊自我的橋樑。大學生追求的不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團隊的整體實力。遵守紀律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意識,服從集體培養敬業精神,這是一種法治、敬業精神的教育。通過這樣的“有效”的教育與引導,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法治、敬業精神,是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有效手段。3軍事理論課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法

3.1創設和諧氛圍

當前中國的信息環境十分開放,90後的大學生們個人獨立意識很強,講究思維獨立、個性解放,對枯燥的思想灌輸往往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任何人將政治觀念強加於他們是很難行得通的。我們要創設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倡導一種人人平等、和而不同的師生關係,老師平等地同大學生對話,關心學生、培養學生,與學生做朋友。從教學氛圍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尊重大學生的利益要求和個性發展需要,又潛移默化地灌輸教育內容。課堂上要通過有意識地設置一定的文化氛圍,巧妙地藉助語言、文學、藝術等工具,使大學生了解軍隊的傳統及官兵的權利和職責,瞭解中國歷史和政治制度,瞭解國家的兵役制度,懂得在政治問題上發生分歧時,如何忠於國家政府等等,通過這種和諧的氛圍,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薰陶和感染,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正確行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入腦、入心。

3.2運用現代手段

運用現代手段在軍事理論教育中灌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堂上豐富教學形式,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例如播放電影、短片、影像資料、歷史資料等,使大學生在形象生動的內容中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課堂外豐富溝通方式,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手段。現在的90後都是“手機黨”、“低頭族”,軍事理論教師應靈活掌握微信、微博等現代傳播方式,通過與學生即時溝通、設置討論話題、開設專題網站、佈置課後作業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往往事半功倍。

3.3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是學生學習、工作和生活和諧相融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和利用校園文化載體,實行無意識教育,教育效果會非常明顯。在軍事理論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依靠單個的老師在課堂教育或課後與學生溝通還遠遠不夠,這需要軍事理論教研室甚至學校層面集體行動,加強相關的校園文化建設,有意識地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教育管理方面從與軍事國防教育直接相關的新生軍訓、軍事理論課開設、大學生徵兵入伍宣傳到間接相關的新生入學教育、主題班會、學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課、體育課等等;課外活動從節慶文藝匯演到社團活動;校園媒介從板報、展覽到廣播站、校園網等均可納入其中,這項工作需要軍事理論教研室和學校加強設計,通盤考慮,資源用活了,就能創設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無痕、薰陶有成的巨大作用。

軍事理論論文:《淺談高校國防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實現途徑》 篇五

摘要:探討了在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現實意義,提出國防教育應當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軍事理論、國家安全形勢、國防政策法規、軍事科學技術和軍事技能訓練為主要內容,同時指出這也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高校 國防教育 意義 途徑

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説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開設軍事課程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國防後備力量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養人才的全面素質。第一,要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質。軍事課是對國防和軍事的理性認識,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理淪與實踐的教育。從道德意義上説;保衞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最高的社會公德。因此,國防教育與“兩課”教育異曲同工,相得益彰。

一、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是貫徹落實法律法規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以下簡稱《國防教育法》)規定,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並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並將國防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和教學計劃,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國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1]。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中對此強調指出,學生軍訓是普通高校本、專科學生的必修課,學校要納入教學計劃。普通高校本、專科的軍事理論課教學

(二)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是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

當今世界多極化成為主流,軍備競賽由數量轉為質量的競賽。儘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展,千方百計地推行西化,將戰略重點放在台灣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區。同時還千方百計進行思想滲透,與我們爭奪下一代,或策劃顛覆破壞活動,企圖搞垮國家政權,或蒐集情報,竊取中國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重要情報。而且中國周邊環境也存在較大危機,我們必須時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國防常識,隨時為祖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作出貢獻。

二、高校國防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實現途徑

(一)愛國主義教育是大學生國防教育的靈魂和主線

國防教育應當把保衞祖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愛國主義熱情作為重點。愛國主義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核心,應始終貫穿於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整個過程。

(二)國防教育以軍事理論課教學與軍事訓練為主

軍事理論課教學與軍事訓練,是開展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手段。軍事理論課是一門綜合性和普及性的軍事知識課程,旨在系統地向大學生講授國防史、現代國防、軍事形勢、軍事思想、現代武器、現代軍事科學技術、現代戰爭、軍事地形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軍事理論課主要採取課堂教學的形式,為了使大學生掌握軍事知識、認識戰爭規律,預知未來戰爭特點,必須把學習軍事理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軍事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要突出重點,把中國國防、軍事思想、高技術戰爭作為課程的重點和主幹,劃分掌握、熟悉、瞭解三類,形成一個主幹清楚、層次分明、各個部分相互聯繫的整體。在軍事理論課教學中,應遵照教育心理學的科學原則,增強教育主體交互性的觀念,改變灌輸式、説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導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營造和諧的教育環境;堅持理論講授與直觀教學相結合,藉助投影、幻燈、錄像和模型,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視、聽效果,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軍事技能訓練是目前中國高校進行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主要途徑。軍事技能訓練採取在校內集中組織實施或在訓練基地分批輪訓的形式。軍事技能訓練主要包括解放軍條令條例教育與訓練、輕武器射擊、戰術、軍事地形學和綜合訓練。通過軍訓使大學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裝備、技術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並使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得到磨鍊,增強組織紀律性,熟悉相應的戰鬥動作,提高整體戰術水平。

要提高軍訓工作質量,就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既要注重啟發,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的語言講解內容,增強授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藉助掛圖、模型,運用多媒體課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將課堂教學與觀摩相結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學習我軍武器裝備時,可採取現場教學的方法,組織參觀軍隊院校,參觀現代武器裝備和兵器模型等,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軍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管理上要注重實效,要將軍事理論和集中軍事技能訓練納入學生學籍管理體系,按照學分制進行管理,在發放畢業證書、授予學位上給予必要限定,增強大學生參與軍訓的約束性。

(三)建立健全國防教育管理與評價機制,是高校國防教育有序高效運行的重要保證

首先是進一步完善國防教育聯繫機制,把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保衞部(人武部)、教務處、宣傳處、學工部、工會、共青團等部門以及各系部(院)納人國防教育辦公室成員單位,形成以保衞部(人武部)和教務處為主,各系部處室齊抓共管的國防教育機制。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由專家、教授組成精幹的指導小組,適時深入檢查、考核和檢驗國防教育的效果和質量,儘快改變以往高校國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學無考核評估”的狀況。同時,應制定和實行國防教育學分制,規定學生每學期應完成的國防教育課課時,並嚴格對學生所學國防教育課程進行考核。在學生畢業時,國防教育課與其他重點課程一樣對待,不及格者不能畢業。將開展國防教育情況列入素質教育驗收評估內容,進行嚴格考核、科學評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不斷推進高校國防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將國防教育與校園文化、課外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各種文藝形式,使國防教育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使青年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中增強國防意識和國防觀念。如把國防教育與各種節日、紀念日、雙擁共建的慶祝活動結合起來,開展主題教育;定期邀請軍事專家、學者或高級將領,為青年大學生進行國防知識講座,或選擇當前國際、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突出事件或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舉辦國防形勢報告會,開展國防形勢教育;舉辦國防知識競賽、演講賽和徵文活動等;利用國防日和國防教育周,讓大學生進軍營,瞭解部隊生活,培養國防觀念;根據學生身心特點,開展定向越野、射擊等國防體育活動;利用宣傳櫥窗搞好國防法規、國防知識、現代武器裝備和大學生軍訓情況的宣傳,把國防法制教育融入國防教育之中,突出抓好《國防法》、《兵役法》、《軍事設施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增強大學生履行國防義務的自覺性。

高校國防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革命英雄主義思想,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提高集體主義觀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可以促進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熟悉戰爭謀略,學習領導方法和藝術,並能從戰略高度去觀察、分析、設計和處理問題,提高駕馭全局的能力,使大學生的智力不斷向高層次發展。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進一步鍛鍊和鞏固。有利於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能培養大學生不怕苦累,勇於拼搏、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質。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作風養成。通過軍事化集中管理,使大學生養成正規、嚴格、慎獨、科學的生活習慣;通過軍事隊列訓練,培養大學生雷厲風行、整齊劃一的作風和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意識;通過軍事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遵紀守法觀念,加強組織性紀律性;通過在班、排、連的集體形式的國防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 總之,高校開展國防教育不僅是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實現中國人才培養戰略目標,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強大國防後備力量,建設鞏固國防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4-5.

[2]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張萬年。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

[4] 楊邵愈。高校國防教育與人才培養[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

軍事理論課論文 篇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時的令人激動的情景:伴着氣勢磅礴的軍樂,胡-錦-濤主席的親切問候和受閲官兵的響亮回答,響徹十里長街。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主席對我軍歷史使命作出科學概括,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回眸歷史,凝望未來。黨中央、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科學謀劃着新世紀新階段的興軍之策、強軍之道。在軍事理論的課程中,我瞭解到:對新時期新階段軍隊建設提出了以下要求:以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全面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相統一的原則,推動軍事、政治、後勤、裝備等各個領域工作協調發展、共同進步;解決好思想政治建設的時代課題,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確保我軍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目標,依靠科技進步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誌的高新技術進步生長戰鬥力;把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建軍治軍理念,始終堅持人民軍隊的根本性質和宗旨,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積極探索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新途徑新方法,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這一系列富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治軍方略,與毛澤東軍事思想、鄧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指引着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現在,我們的人民軍隊已由過去單一軍種的軍隊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並開始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20xx年4月23日,在人民海軍成立六十週年時,胡-錦-濤主席鄭重宣告:不論現在還是將來,不論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都永遠不稱霸,不搞軍事擴張和軍備競賽,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軍事威脅。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內的中國-軍隊,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兩會上,温的報告中也指出:過去一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成就。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圓滿完成國慶首都閲兵、重點地區維穩等重大任務,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新的一年,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的原則,加強軍隊全面建設。以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大力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步伐。加強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建設。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提高軍隊正規化水平。積極穩妥地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武警部隊現代化建設,增強執勤、處置突發事件、反恐、維穩能力。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各級政府要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這充分體現出我國的國防軍隊建設在新時期新階段取得了新的重大的成就!

通過學習軍事理論課,我深刻地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的國防軍隊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學到這裏,我為我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為自己生活在這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而感到驕傲!

今天,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已經把繁榮中國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國的重託扛在肩上,把未來的希望扛在肩上,我們堅挺的脊樑足以讓革命先輩欣慰安然!我們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課的目的,就是學習國防軍隊知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時刻對國內外的敵對勢力保持警惕。當今,國內外仍有一部分敵對勢力覬覦我們取得的偉大成就,仍然以各種方式分化我們,其目的就是要破壞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消滅社會主義中國,但學完軍事理論課後,我堅信,只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次軍事理論課讓我對暑假時的軍訓更加期待,我迫切的希望在學完軍事理論後能夠親身實踐,而軍訓就是我們親身實踐的最好的平台,所以,我一定會在軍訓中,努力表現,鍛鍊自己的意志,讓我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3200字範文:《當前國際戰略格局與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選擇》 篇七

【摘要】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為“一超多強、多邊共生”,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多極化是其必然趨勢。基於這種戰略格局,黨中央於十六大做出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判斷,並於十七大提出了和平發展戰略。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之舉。

【關鍵詞】國際戰略格局;和平發展戰略;重大戰略機遇期

一國的國際戰略制定,受制於該國的性質和一定時期的國內形勢,同時也必須適應當時的國際形勢和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蘇東鉅變、冷戰結束宣告着兩極格局的終結。在這之後的十幾年,國際戰略格局已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一超多強、多邊共生”,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多極化是其必然趨勢。基於這種戰略格局,黨中央於十六大做出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判斷,並於十七大提出了和平發展戰略。

一、當前國際戰略格局及其走向

上個世紀90年代伴隨着蘇東劇變、冷戰結束,持續近五十年的“兩極對峙”格局宣告結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國際戰略格局已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一超多強、多邊共生”。“一超多強”形容的是力量對比,即當今世界美國成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同時還存在若干世界或地區性強國。“多邊共生”反映的是國際行為主體特別是大國之間的相互關係,即當今大國之間平等獨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關係。

“多邊共生”的大國關係,其形成是基於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政治民主化這一世界大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美國的經濟可以影響到其他國家,其他國家的經濟反過來也可以影響到美國。冷戰結束後,老布什總統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號,但他沒有意識到在各國經濟往來日益加深、經濟合作日益重要的新時代,要“遏制”一個國家談何容易!另外,國際政治民主化主張世界各國通過協調對話來解決國際爭端,任何國家不能獨斷專行,不能動輒訴諸於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形成“多邊共生”的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大國關係是不難理解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9·11”作為一個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大國之間合作這一趨勢。“9·11”之前,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的國家安全觀和安全戰略沿襲了冷戰時期的慣性思維,努力在大國中尋找敵人,盡力防範對其領導地位形成挑戰的其他大國或大國集團的出現。但“9·11”充分説明,非國家主體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構成要素,恐怖主義它不會因某國的某一政府或某一組織的內部瓦解而結束,只要它的產生根源(種族)仇恨存在它就不會消亡。而且在恐怖分子非對稱手段襲擊下,即使掌握絕對優勢軍力的國家也無法確保本國的“絕對安全”。“9·11”事件使世界各國認識到一個國家要維護本國安全,除了維持必要的軍力外,還需要尊重別國的安全,少樹敵、不樹敵,只有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平等、友好地對待別國、尊重別國的安全和主權,才是對本國安全的最好保障。可以説,“9·11”事件後,世界大國之間合作多於對抗,國際環境趨於好轉。

儘管現在是“一超多強”,但多極化是大勢所趨。多極化趨勢的判斷一方面是基於當前世界主要大國其力量對比的變化,世界五大經濟中心:美、歐、俄、日、中,美的地位在下降而其餘四者在上升。美國迷失了國家未來發展方向,而中、俄、印、巴、東盟等在經過理性反思和審時度勢之後大體找到了符合國情的復興之路。另外,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政治民主化的大趨勢下,美國“一超”的單極格局也是難以長久的。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自不用説,美國已經意識到南北差距問題給美國經濟帶來的負面作用。在國際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各大國都力求在國際事務中具備發言權。毋庸諱言,當今世界任何重大地區和國際問題只有美國的參與才能解決,但美國要解決任何重大地區和國際問題也離不開其他國家尤其是大國的支持和合作。單極格局形成不僅需要存在一個唯一超級大國,而且其他多數國家尤其是主要大國還必須承認它具有中心地位,服從其領導。然而在國際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其他多數國家尤其是大國既不承認美國的中心地位也不服從其領導。由此可見,“一超多強”的戰略格局最終將會被多極化所代替。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就預見性地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世界格局將來三極也好,四極也好,五極也好,所謂多極,中國算一極”[1]。也正是基於此種戰略格局,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21世紀頭20年為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論斷。為了抓住這百年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十七大給出了和平發展戰略。

二、中國和平發展國際戰略

國際戰略是一個國家為了爭取有利於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國際環境,於對外關係中制定的帶全局性的策略謀略。國際戰略的制定,受制於該國的性質和一定時期的國內形勢,同時也必須適應當時的國際形勢和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

和平發展戰略,發展是終極目標。之所以把發展定為終極目標,一方面是基於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順應世界時代主題和國際戰略格局的要求。在當前“一超多強,多邊共生”的戰略格局下,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政治民主化的時代潮流下,和平的力量超過戰爭的力量,世界各國均致力於國內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合作多於對抗,機遇大於挑戰,可以説是國家發展的一段絕佳時期。

相對於發展,和平具有雙重含義:一是中國發展的方式訴諸於和平手段,二是中國發展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中國發展的這一目的從胡錦濤同志的“和諧世界”理念中可以窺豹一斑。“和諧世界”強調國與國的和平、人與人的和睦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合作共贏,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和平、共同發展的決心和信念。另外,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是中國關於大國崛起方式的創新之路。從世界歷史來看,幾乎所有民族和國家的崛起和強盛,都無一例外地與征伐、殺戮和資源掠奪緊密相連。正是因為如此,面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經濟成就,西方一些國家出於冷戰思維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想方設法遏止中國發展,嚴重惡化了中國的發展環境,最直接最明顯的就是使中國的對外經貿受到的損害。據商務部統計,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傾銷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國,這使得中國連續10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每年有400億至5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響。[2]為此,黨中央提出了和平發展新戰略方針。“和平發展”有助於打消外界的誤解和疑慮,“始終不渝”彰顯着中國執行這一戰略的立場和決心。

三、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3]。走和平發展道路,一方面是中華民族的本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中國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從中國當前外交領域的各項方針政策來看,在和平發展這一主戰略的主導下,中國的各項外交戰略無一不閃爍着“和平發展”的智慧之光,為中國充分抓住寶貴的戰略機遇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證。世紀之交,我國與世界各國廣泛建立、發展了“夥伴關係”。各種夥伴關係的建立正是黨中央和平發展戰略在外交領域的具體應用,它有利於使中國避免自我孤立或公開樹敵,有利於拓展中國在外交上開展活動的空間,有利於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同時,以和平發展

戰略為主導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也為中國建立和維持一個良好而穩定的周邊環境。

可以説,和平發展戰略是黨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學的判斷國際形勢,從中國和世界的實際出發,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作出的戰略抉擇。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全球每七起反傾銷案件中就有一起涉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呼籲發達國家應客觀公正看待中國的競爭力[EB/OL]。

[3]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軍事理論論文:《試談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 篇八

【摘要】對普通高校學生開設系統的軍事理論課程,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我國提高全民國防意識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重要舉措。在教學中如何根據普通高校的特點和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軍事理論課教學,成為提高軍事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高校軍事理論教學

國防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內容,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之一。2007年2月教育部、總政治部、總參謀部重新印發了 《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把軍事理論課列為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的一門必修課。該課程的開設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教學中應結合普通高校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和課程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才能提高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的效果。

一、準確定位課程性質、要求和目標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規定,軍事理論課是普通高校本、專科學生的必修課,教學學時為36學時,將考試成績和學分記入學生檔案,此外,應積極開設與軍事課相關的選修課和舉辦講座。在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掌握好深度和廣度,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確保教學質量。”《大綱》明確規定高校軍事課教學的目標:“軍事課程以國防教育為主線,以軍事理論教學為重點,通過軍事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儲備合格後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

二、把握上好軍事理論課的標準

(一)內容準確,處於前沿

一堂好課,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前沿性是基礎,軍事理論課尤其是這樣,教師對於教學內容裏提到的數據、日期、時間、人物都要準確無誤。對於這些知識,要加強專門記憶,平時多積累常識,因為軍事理論也是從國家軍事中來的,而國家軍事的形態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因此要多關注軍事頻道、軍事網站和軍事期刊、雜誌,用心捕捉信息,及時掌握最新軍事動態,豐富教學內容。

(二)方法靈活,多措並舉

軍事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一堂課不可能只用一種教學方法,但也絕不是很多種教學方法的胡拼亂湊,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來精心設計和編排教學方法。在實際的軍事理論課教學中,可以將講授、自學、討論、探究、觀看影音資料、實地參觀、科學實驗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

(三)手段新穎,激發興趣

教學手段是師生教學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設備或媒體。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經歷了口頭語言、文字和書籍、印刷教材、電子視聽設備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等五個階段。現代化教學手段一改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為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等搬入課堂,作為直觀教具輔助教學,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和當代大學生的審美要求,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餘猶未盡,回味無窮

一節課的結束部分,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的總結和昇華,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 將教學小課堂帶入人生大課堂,並啟發學生在課後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將最佳教學效果從課堂的點輻射到課後的面,從而起到以點帶面,讓學生自主拓展學習。

三、探索軍事理論課教學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一)對理論性強、較抽象的內容,教師就要將講授法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較短的時間內有重點、系統地講解知識, 在教師精講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圖解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學的直觀效果。如新軍事變革這個教學內容,還可充分運用視頻動畫技術, 插播運用高科技、新式武器戰爭的影像資料,使軍事理論課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更加有趣味。

(二)對常識性的教學內容,可以學生自學、討論,教師要善於歸納、總結、提煉,把一些較難識記的東西,精心提煉、編排成順口溜,幫助學生增強記憶。軍事理論課並非所有的章節都需要教師進行講解,比如對當代熱點問題,可以採取討論與探究結合的方式,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鍛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通過遠程教育方式開設網絡課堂,進行網上教學,採取“討論式”、“解答式”、“辨論式” 等互動式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交流,在網上通過QQ、微博、博客等電子平台解答同學們提出的有關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時瞭解該課程的前沿學術動態,便於學生及時獲取最新消息。實行軍事理論課網絡化教學教學,不僅可以節約財力、人力和時間,還可以提高軍事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定將成為我國普通高校軍事理論教學的發展方向。

(四)抓住軍事理論課教學內容各章節的誘導點,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因材施教。在教學實踐中,要想使教學效果最佳化,必須優化教學過程,主要從以下幾個階段狠下功夫。一是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寫好教案提綱,製作多媒體課件等工作。二是通過集體討論,完善教案,反覆試教,不斷切磋、總結提高。三是在教學實踐中,注意收集學生的各種信息反饋,對教學程序進行總結。這些措施既能調動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積極性,又能確保教師在教學中的嚴謹性,在軍事課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運用案例教學法,推動師生互動交流、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軍事理論課的説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講授“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時候,就可以結合“台海形勢”、“南海形勢”、“釣魚島之爭”、“朝核問題”等國際焦點問題來展開分析。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案例的研究和學習,蒐集軍隊和國際國內最具有現實特點和意義的時事新聞作為教學案例,這樣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Z]。2007(2)。

[2]吳詠梅。論我國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8)。

[3]陳世利。關於提高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實踐[J]。改革與開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