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淺談護理安全管理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59K

淺談護理安全管理論文通用多篇

護理管理學論文題目 篇一

1、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

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從醫院到社區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

3、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4、影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會因素的研究進展

5、持續質量改進在骨創傷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應用

6、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7、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8、中國癌症流行病學與防治研究現狀 優先出版

9、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10、動機性訪談對長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及其相關因素的影響

11、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效果

12、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社會關係質量與希望水平的相關性研究

13、臨牀護理崗位管理的實踐

14、住院患者跌倒造成傷害的風險因素分析

15、延續護理在腹膜透析治療腎病綜合徵伴急性腎損傷患者中的應用

16、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

17、PDCA循環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合併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隨訪的效果觀察

18、不同氣道濕化方法應用於氣管切開患者的效果比較

19、不同PICC導管對併發症發生影響的系統評價

20、延續護理服務部專職工作崗位的設立及實踐

21、我國養老服務需求現狀及其長期護理服務策略

22、骨科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的建立

23、臨牀心理護理程序對食管癌放射治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24、醫護合作策略在ICU鎮痛和鎮靜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25、ICU護理安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6、協同護理干預對社區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生活質量及照顧能力的影響

27、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禁食禁飲時間的研究進展

28、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質量的相關性研究

29、居家自我護理行為干預模式在學齡期兒童哮喘管理中的應用

30、綜合性醫院壓瘡現患率多中心聯合調研

31、護理績效考核信息系統的研發與應用

32、連續護理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展望

33、提高ICU護士對使用呼吸機患者抬高牀頭依從性的策略和效果

34、腹部外科手術後患者早期下牀活動的研究進展

35、出院患者延續護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36、品管圈活動在手術病理標本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37、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連續性護理模式的構建及應用

38、產程早期體位干預配合分娩輔助設施對分娩的影響

39、糖尿病個案管理模式的研究進展

40、生活方式干預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現狀

41、地塞 米鬆預處理導管對PICC所致靜脈炎的預防作用

42、國外延續性護理模式研究進展

43、護士留職意願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

44、臨牀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

45、疼痛信念及其相關評估工具的發展與展望

46、延續護理小組管理的實踐與成效

47、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現狀

48、血液惡性腫瘤患者應用PICC與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效果比較

49、結構-過程-結果模式在護理質量評價中的應用進展

50、全球住院兒童超説明書用藥現狀的系統評價

51、失禁相關性皮炎的護理研究進展

52、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

53、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

54、護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

55、助產護士產前門診對初產婦心理狀態、滿意度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56、2型糖尿病患者社區個案管理的效果分析

57、延續護理對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後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

58、授權理論在社區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教育中的應用

59、335起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對策

60、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實踐進展及思考

61、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進展

62、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控制現狀的研究

63、多中心醫院獲得性壓瘡預防現況及干預對策

64、社區糖尿病患者健康素養和自我效能對健康狀況影響的路徑分析

65、口腔沖洗用於氣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護理效果的meta分析

66、高血壓患者依從性量性測評工具的研究進展

67、急診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

68、護士長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

69、護士長領導風格、護士工作滿意度對工作績效的影響

70、認知行為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

71、根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管理中的應用

72、我國老年護理需求狀況及對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的思考

73、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集束化護理方案的制訂與管理

74、466名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及離職意願的關係

75、新護士護理安全系統化培訓措施與成效

76、個體化健康指導用於4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效果評價

7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續護理

78、專業自我概念在護士職業認同與職業倦怠間的中介效應

79、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80、間斷聲門下灌洗結合持續聲門下吸引在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

護理管理學論文 篇二

[摘要]

目的探討細節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1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的奇偶性,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65例。對照組患者採用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採用精細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術中舒適度和配合度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中配合度和舒適度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患者對於護理的總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加入細節管理,增強患者在術中的舒適性,可以明顯提升手術護理質量以及患者對於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細節管理;護理質量;滿意度

醫院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科室就是手術室,是對患者施行治療、搶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診室,也是醫院內非常重視技能的診室[1-3]。而護理手術室不僅工作量大、技術性強,其承擔的風險也明顯高於其他部門,並且工作中存在許多安全隱患。由於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治療和搶救都有着較高期望值,同時護理手術室的工作將直接對患者的恢復和預後產生影響,因此一定要十分重視手術室的護理質量。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基本需求。細節護理作為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通常是補充、完善、分析以及辨認一些相關的細節問題,最大可能地去避免護理中的事故和差錯,進而全面提升護理質量[4-6]。細節管理的基本服務宗旨就是以患者為基本中心,為其提供最體貼、細緻、周到的服務,提升患者的術中滿意度和舒適度。本研究選取1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手術室細節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1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的奇偶性,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65例。對照組男36例,女29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5.5±2.8)歲;骨科手術21例,咽喉科手術24例,鼻科手術20例;手術時間36~325min,平均(180.5±12.5)min。實驗組男32例,女33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4.5±3.2)歲;骨科手術19例,咽喉科手術24例,鼻科手術22例;手術時間41~336min,平均(188.5±10.8)min。排除標準[7-9]:術中出血量>300ml患者;手術前出現嚴重營養不良患者;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有嚴重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並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採用常規護理干預,進行手術前,應當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簡單介紹手術流程,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術中嚴密監控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術後還應當延續監控重要指標,患者一旦出現不良反應須及時向醫生彙報並予以解決。實驗組患者採用精細護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成立手術室細節管理小組。主要成員包括手術室護士和護士長等,展開會議細節的討論,並且制訂出一套具體的細節護理管理方案[10];要定期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開展技能培訓,以及資深護理講壇和經驗交流會,對手術室護理的技巧和經驗展開交流,不斷強化小組成員的專業技能,保障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在手術之前護士與護士長要對手術器械和用藥進行嚴格的檢查,避免在術中出現差錯;定期舉辦會議,進行工作總結,分析近期出現的錯誤,吸取經驗,並且加以改正,從根本上提升手術護理的安全性。

②術前護理。護理人員應統一穿着整潔乾淨的護士服,在與患者進行交流時,要使用温和可親、禮貌謙遜的方式,問詢患者病情時,確保言語清晰、流利。若患者對病情心存疑慮,護理人員要主動進行詢問,進而幫助患者緩解壓力、解決疑惑,多向患者講解手術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③術中護理。要嚴格控制手術設備,確保手術器械與設備為正常狀態[11],照顧患者的手術舉措,使用同情詞安慰並鼓勵,瞭解患者術中的不適,做出及時調整。

④術後護理。護理人員在對患者術後定期訪視的情況下,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及時瞭解患者的心理和身體狀況,對於手術後的恢復要給予正確的指導,並告知患者,若發現異常,及時與醫生進行聯繫[12]。真正的做到以患者為中心,樹立患者至上的基本原則。

1.3觀察指標

護理質量評價根據參考文獻制定,分為四個評價指標[13]:術前護理質量、術中護理質量、術後護理質量和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形象。每項的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護理質量越高,四部分的評價之和為護理總質量評分;使用自擬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調查,每項的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9~10分為十分滿意,7~8分為基本滿意,5~6分為一般,5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採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採用秩合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於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中配合度、舒適度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中配合度和舒適度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着現代醫學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健康的需求也不斷增長,護理人員不僅僅要給予患者相關的醫學服務,還要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為其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所以加強手術室護理中的細節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4]。相關研究表明,細化手術室護理的環節可以提升手術成功的概率,同時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復。在細節性的管理中,主要是嚴格落實管理中的各項制度,分析落實中的潛在風險,尋找一些薄弱環節[15]。比如手術室中經常出現人員欠缺,由於女性較多,導致病假、產假、婚假都比較多,外加醫院手術較多,使得護理人員的身體都長期處在一個疲勞狀態,這也導致護理的質量不斷下降,操作不斷出錯;新老護士出現斷層現象[16],一些新護士缺乏責任心、思想不穩定,帶教困難;仍有一部分護理人員欠缺防範意識和風險管理,忽視細節,對患者不能做到嚴格觀察,對於操作規範也不能嚴格執行[17]。針對以上問題,本研究將細節管理加入到手術室護理工作當中,研究結果提示,實驗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在術中的配合度和舒適度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患者對於護理的總滿意度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只有對管理細節不但強化,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護理服務零投訴、護理技術零缺陷、護患關係零距離、護理質量零差錯”[18]。因此,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加入細節管理,使得患者在術中更加舒適,可以明顯提升手術護理質量以及患者對於護理的滿意程度,值得在臨牀中應用並大力推廣。

淺談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篇三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範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護理安全涉及護理操作、用藥、醫院感染、護理記錄、病情觀察等諸多環節,稍有不慎就會發生護理安全問題。我院自2012年2月建立護理安全管理體系並進行規範化管理,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我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設手術室、門診、急診科、ICU及6個病區。展開牀位300張,護理人員177名,其中科護士長1名,護士長10名,護士166名。年齡21~48(29.35±7.23)歲;工作年限1~35年,中位數為4年;學歷:本科39名,大專138名;職稱: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12名,護師44名,護士118名。

2方法

2.1建立醫院與科室二級安全管理組織體系

安全管理組織體系由醫院安全領導小組和臨牀護理安全小組組成。

2.1.1醫院安全領導小組由科護士長和3名病區護士長組成,科護士長任安全領導小組組長。安全領導小組職責:在科主任領導下和護理部指導下,負責全科護理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包括安全領導組長職責、安全領導小組成員職責、病區護士長安全職責、病區安全員職責;參與安全管理制度、風險管理的工作流程、評價標準的擬製;深入病區指導病區護理安全制度落實、專科護理風險預案以及工作流程的落實,發現隱患及時反映,並提出整改建議;制訂科內安全管理的培訓考核計劃,並組織實施;參加科內疑難、危重、死亡病歷的討論;積極參與院內外護理安全管理學術交流和護理科研。

2.1.2臨牀護理安全小組由病區護士長、護理骨幹、護士組成,病區護士長任組長,護理骨幹任安全員,護士為組員。

職責:

在病區主任及護士長領導下,負責本病區護理安全工作;

制訂本病區安全風險預案、工作流程、評價標準;

積極參加護理安全培訓;負責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不良事件與缺陷主動報告制度;

建立缺陷隱患記錄簿,每週對缺陷進行評價;

積極參加醫院護理安全管理分析會和全科工作討論會,參與護理安全管理學術交流和護理科研。

2.2建立並落實各項安全制度

2.2.1實施重點患者身份識別標識管理重點患者(例如:手術、意識不清、語言交流障礙、輸入血液製品、入住ICU、急救的患者)佩戴腕帶標識,腕帶信息(例如:姓名、性別、年齡、牀號、住院號、科別、病區、血型)齊全,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活動中,對牀頭卡、治療卡、腕帶進行核對;護士長不定期檢查佩戴腕帶情況及身份識別制度的落實,科護士長每月檢查一次。

2.2.2執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術前1日核查:病區護士核查患者腕帶信息,並記錄於護理記錄單上;手術中核查:麻醉開始前、術前和離開手術室前3個環節,手術醫師、麻醉師與巡迴護士3方核查患者身份、手術部位和手術方式等;手術後核查:手術室人員與病區護士做好病情、藥品、物品交接,填寫轉運登記本,雙方簽字,病區護士將核查情況記錄於護理記錄單。

2.2.3執行危急值管理流程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當這種檢驗結果出現時,表明患者可能正處於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2。住院患者出現危急值時,檢驗科立即通過危急值管理系統通知病區護士站,護士站在接到計算機信息系統提示後,即刻確認相關危急項目及結果,並轉告責任醫師。護士接到檢驗科危急值報告後,立即將患者姓名、科室、牀號、住院號、檢驗項目和結果、接收報告日期和時間(精確到分鐘)、檢驗科報告人員姓名、備註等記錄在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並在計算機危急值管理系統頁面輸入工號及密碼確認接收報告完成。接收通知的護士完成報告記錄後,必須通知責任醫師,並由該醫生在護士的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確認簽字,註明簽字時間(精確到分鐘)。病區接到危急值電話報告後在30min內完成上述流程。

2.2.4落實用藥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基數藥、毒麻藥、一類精神藥、急救藥、高危藥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用藥工作流程(例如:發放口服藥流程、靜脈輸液流程等),嚴格執行醫囑制度、查對制度等。

2.2.5護理技術操作安全制度包括護理技術操作併發症及處理;專科護理技術操作併發症及處理(例如:氣管插管術後併發症、置管術併發症等)、壓瘡的預防及處理、感染管理制度等。

2.2.6護理不良事件主動報告及安全隱患管理制度規範護理不良事件報告項目及報告流程、不良事件的獎罰制度。發生不良事件後,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則,迅速採取補救措施,避免或減輕對患者身體的損害,將損害降到最低。發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個人如有意隱瞞、不按規定報告,事後發現按情節輕重給予嚴肅處理,並納入績效考核。

2.3制訂並落實安全管理預案(風險預案)

包括: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例如:停水、停電、火災等),臨牀護理工作中意外事件風險預案(例如:跌倒、墜牀、管道滑脱、患者自殺傾向、藥物引起過敏性休克、用藥錯誤等),患者病情變化伴併發症風險預案(例如:開顱術後躁動、誤吸、癲癎持續狀態、顱內壓增高、顱內出血等)。風險預案制式評估單應用於高危患者,根據評估單查找風險事件的原因,制訂並實施個體化防範措施、掛警示標識及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發生風險後的處置、報告流程。

2.4對安全管理內容的培訓與演練

①培訓內容:包括護理安全文化教育、安全制度學習、風險預案培訓、模擬訓練緊急意外事件應急預案的應用及報告流程。

②培訓方式:採用集中授課、分組討論、演示、情景模擬等方式,以提高護士的學習興趣。

③定期考核:通過培訓構建護理安全文化,使全體護士樹立安全第一的信念和價值取向。

④在行動上自覺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

2.5質量控制

2.5.1制訂安全管理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包括規章制度的落實、風險預案的實施、不良事件及時上報情況、安全培訓的參訓率5個項目,每項之中又有若干小項。

2.5.2定期評價安全領導小組對各病區安全問題每月質量檢查1次,每月召開1次安全問題分析會,對安全問題進行質量分析,對不合理的流程加以改進,並進行3個月的安全質量追蹤。臨牀護理安全小組每週對護理缺陷進行評價。各護理單元及時、據實登記病區的護理缺陷,由本人登記發現缺陷的經過、原因、後果及對缺陷的認識。缺陷發生後護士長對缺陷及時調查研究,組織科內討論,對缺陷發生的原因、影響因素及管理等各個環節認真分析,及時制訂改進措施,並跟蹤落實,定期對病區的護理安全情況分析探討,針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制訂相關的防範措施。

3體會

3.1建立護理安全管理體系後降低了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

建立護理安全管理體系後,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下降(P<0.01)。護理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使護理安全管理的組織體系、制度、質量控制等管理規範化。使護士長、護理骨幹、護士明確了自己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及流程。通過規範化培訓使護士的安全意識提高,科室的護理安全文化逐步形成,認識到落實護理安全制度是保障患者護理安全的基礎。護士把患者安全目標始終貫徹在護理全過程;通過規範化培訓,護士防範風險的護理技能提高,患者的安全目標得到落實。通過安全管理預案的學習,將發生不良事件事後的被動處理,變為不良事件發生前的積極預防。對護理安全問題實時分析,護士長轉變觀念,以找出管理者存在的問題及管理體系的缺陷為主線,例如:組織結構的管理、合理配置人員、強化設備、藥品管理、及時評估護理體系和護理安全等,努力為護士建立一個和諧、流暢和安全的護理流程,因而使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

3.2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患者的滿意度是評價護理質量、改進工作的重要標準之一。建立護理安全管理體系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P<0.05)。護理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其本質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安全為基本保障,以管理為重心,加強安全防範措施,落實各項安全責任制,提高優質護理服務,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隱患和不良事件的發生,避免和減少糾紛及差錯的發生,因而使患者滿意度不斷提升(P<0.05)。

淺談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篇四

1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對於手術室護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設來説,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全文化能夠對人的安全行為、組織進行規範,同時可以協調安全管理工作,以此來促進手術室管理的有序進行。對於一個機構來説,不僅要具備較為完善的體制以及管理方法,同時也要具備較為完善的設施以及安全設備,法律制度以及規章標準要健全[1]。另外領導以及職工對安全問題有正確的態度以及處理的行為,這就是所謂的安全文化。手術室護理中安全文化是患者安全管理的宏觀層次,也是安全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化解,護理安全直接決定護理服務的質量,同時與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關係,護理安全則是護理管理的重點。所以,手術室護理中必須要加強安全文化的建設工作。

2手術室安全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法

2.1進行護理安全培訓

在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中,安全文化建設是最為重要的建設內容之一,要想完善安全文化建設,首要做好便是進行護理安全培訓工作。首先對於培訓的內容主要還有:

①在理論學習,讓護理人員瞭解安全形勢,能夠對國內外醫療安全大環境以及對護理安全的需求等進行了解,同時瞭解自己工作中的安全隱患[2]。

②能夠有效利用報刊媒體報道的安全問題實例來進行警示教育工作。

③認真學習相關的安全隱患防範方式,可以對各項隱患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④對工作流程進行合理的優化,進行操作技能的培訓工作。其次是要對培訓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每週要設置專門的交流時間,讓護理人員進行交流,以此來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以及探討,從而來找到解決的有效措施。並且能夠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另外要經常對手術室的物品進行監察,儀器以及器具等是否放置規範等,能否正常使用。

2.2進行安全文化氛圍的構建

為了有效增強護理人員的安全以及服務意識,那麼必須要將安全文化視為一種管理思路,以此來將其有效運用到相關的護理管理工作中去。若是發生一些不良事件,那麼護士長要組織全科護理人員進行交流工作,以此來針對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決方式,對其原因進行分析,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要充分培養護理人員的安全理念,以此來形成完善的安全意識,以便於構建出安全文化氛圍[3]。

2.3對護理風險進行識別

要有效識別護理風險,能夠充分完善護理安全預防機制,站在管理的角度來充分發現護理安全隱患,同時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並且充分對目前護理風險的原因進行分析,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能夠保證工作的順利實施,手術室物品的準備必須要齊全,操作必須要規範等,以此來有效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工作,充分避免護理風險的發生。若是手術室引進了新的儀器以及設備,必須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以及考核,保證其考核合格後進行操作,在手術室要設置安全隱患記錄本,將各種隱患及處理方式進行記錄,以此來避免發生類似的現象[4]。

2.4優化工作流程

組織護士必須對各班次以及各項操作流程進行有效的評估以及設計,保證其更加科學,以此來避免錯誤的出現。在手術室中流動的人員較多,並且各種器械的種類較為複雜,尤其是針對一些滅菌物品以及非滅菌物品,必須要按照要求固定擺放,同時也要利用不同顏色來進行標識,藥品名稱要細緻標明。對於一些特殊氣體要利用醒目的標識來進行標記。另外,要制定出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標準,提出避免風險的有效措施,手術室護理人員必須遵循各項制度,能夠認真執行,物品以及設備要派遣專人進行管理,要保證手術室的空氣清潔,能夠及時進行清掃等。最後要設置徵求意見以及術後回訪制度,護士長要定位徵求手術科室醫生、麻醉醫生以及手術患者的相關建議,以此來將各項建議反饋給護理人員,以此來針對建議記性合理的組織交流,從而來提出一些改進的措施,以此來滿足手術中的各種要求,不斷提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質量。

2.5完善術前訪視以及術後回訪工作

在患者進行手術之前必須要進行術前的訪視工作,能夠為患者講解各項注意事項,不斷去鼓勵患者,促進患者信心的提升,以便於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在術後要有效對患者進行回訪,以此來充分了解患者自身的狀況,能夠針對患者出現的狀況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充分保證患者的恢復,避免出現併發症。

2.6提升護理人員安全以及服務意識

對於手術室護理來看,安全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思路,必須要應用到護理管理過程中,由管理者進行有效的實施,能夠在手術室的護理管理中營造一個安全氛圍,逐漸轉變護理人員對缺陷以及錯誤認識及處理的態度,能夠勇敢承認錯誤,並且可以對錯誤進行全面的分析以及思考,從而來了解發生錯誤的原因,最終進行總結,以此來充分提升對錯誤的認識。另外喲啊建立口頭報告以及書面報告兩種形式,能夠及時進行信息的傳遞,以此來避免錯誤的再次發生。促進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2.7有效提升護理人員識別護理風險的能力

在手術室的護理管理工作中,必須要有效提升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的識別能力,同時也要充分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機率。要定期設置一些交流座談會,以此來為交流經驗吸取教訓,護士長以及相關管理人員要進行質量檢查,同時護理人員也要主動從細節處進行檢查,以便於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缺陷,能夠對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控制,以此來完善防範工作。在對各項問題進行分析中,要站在自身以及整體的角度上進行全面的分析。同時管理者要從制度上以及工作流程上進行合理的優化處理,以此來不斷提升工作的效率,以免發生一些護理事故,影響患者的手術工作。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來進行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不斷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2.8提升團隊團結合作能力

對於患者的手術治療,需要多個部門的團結以及合作,才能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這需要護理人員必須要不斷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在繁忙的工作中要相互提醒,相互監督以及配合完成任務,若是發現工作中存在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同時手術組成員間必須有效溝通與交流,能夠提升協作精神,在工作中相互提醒以及監督,充分彌補工作中的缺陷。為手術室患者營造一個安全文化氛圍,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以及防範意識,保證各項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實,提升護理管理工作的科學性,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訴,對於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來説,必須要重視安全文化的建設工作,以此來在手術室營造一個安全温馨的氛圍,不斷給予患者親切感,促進患者主動配合手術工作,能夠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章萍。細節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手術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衞生產業,2016,(34):181-183.

[2]餘豔豔。手術室全期細節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護理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學,2016,(33):151-152.

[3]仲紅,徐夢婷。探析細節護理干預應用於手術室護理對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94):332.

[4]苗家翠。細節護理管理對手術室患者滿意度與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衞生產業,2016,(29):174-176.

護理管理論文2100字 篇五

護理風險管理程序初探

摘要:風險處理是護理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風險處理是風險識別和風險評價的基礎上採取的應對風險事件的措施。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程序

1 護理風險及護理風險管理概念

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內病人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護理風險管理是指醫院有組織、有系統地減少護理風險的危害和經濟損失,通過對護理風險的分析,尋求對護理風險的防範措施,儘可能地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1]。有關醫療風險專家認為:“醫療風險無處不在”已成為醫療界的共識;有規模的醫院經過長期研究,已建立了完整的醫療管理機制,可有效避免醫療事故和醫療風險;用風險管理系統進行連續識別,及時採取措施,把風險降到最低。

2 護理風險識別

要進行風險管理就要對護理風險進行評估,也稱為護理風險識別。護理風險識別就是對潛在的和客觀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地評估和歸類,並分析產生護理風險事故原因的過程,是護理風險管理程序的第一步[2]。護理風險評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病人自身的危險因素 臨牀中,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來自、病人自身,如消化道出血恢復期病人,由於大量出血病人血容量下降,下牀行走時可能會因血壓低產生眩暈,造成跌倒摔傷;心梗病人,容易發生猝死。因此,臨牀護士在病人管理中應考慮到病人自身危險因素,履行告知,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同時,病人的免疫力、抵抗力也屬於病人自身危險因素,如使用同樣的藥物,有的人會發生藥物反應,有的人則不會發生,因此護士在=評估中首先要考慮病人自身危險因素。

2.2 環境的危險因素 環境的危險因素主要是指病人就診環境、病人治療環境、病人居住環境是否達標。如醫院空氣質量是否達標,特別是醫院的手術室、監護室、新生兒室,這些地方空氣質量不達標可能會造成院內感染。醫院科室佈局及看病流程是否合理,人流、物流是否交叉,地面是否光滑,病房有沒有壁燈,這些也都屬於環境危險因素。。

2.3 給藥的危險因素 臨牀中給藥錯誤發生最多,因此給藥的核對、層層把關是關鍵環節,醫囑執時間也很重要。。另外,護士交接班中存在危險因素,臨牀交接班中交接不及時、不徹底、不完善給病人造成不良事件的情況也比較多,因此護士在交接班時要做到及時、全面、準確。在醫院管理年活動中,交接制度、查對制度都作為核心制度來要求。

2.4 工作流程上的危險因素 一般情況下是根據制度確定流程,護理操作要有前後順序,不能隨便顛倒,因此護士在進行護理操作時要遵守操作流程。比如搶救流程,停電流程等,在這些搶救和應急過程中,如果顛倒順序就可能產生不良後果。

2.5 醫院感染因素 目前控制醫院感染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務。在評估中要檢查醫務人員是否達到一診一洗手,一操作一洗手,以及消毒隔離是否到位,醫院感染控制措施是否合理等,在醫院感染控制中要考慮到這些因素。

2.6 儀器使用中的危險因素 在醫院管理活動中特別強調搶救儀器操作程序的設置,以及操作流程的掌握,這些也是醫院管理活動中檢查的重點。應做到儀器處於備用狀態,報警系統合理設置。

2.7醫務人員素質和水平是保證病人安全非常關鍵環節。管理者要注重醫務人員素質和水平的提高。

3 護理風險處理

風險處理是護理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風險處理是風險識別和風險評價的基礎上採取的應對風險事件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風險預防,如修訂規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制定防範措施、護理風險教育;風險處理,如一但發生不良事件,處理方式分為醫院內承擔(院內能夠解決)和轉移其他機構(院內不能解決)。

4 建立護理風險管理機制

每個醫療機構要成立一個專門組織對不良事件進行管理,即建立風險管理。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成立了護理缺陷管理小組,主要負責差錯事故管理、病人投訴管理和壓瘡管理三方面工作。第一:制定護理風險管理的計劃。護理風險管理組織建立後要做好明年的管理計劃,明年制定一個工作要點。第二:通過護理風險管理組織的管理和對護士的培訓,增強護理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第三:在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要抓好基礎護理質量。雖然現在培養專科護士,注重專科護理,但是基礎護理質量永遠是護理管理的重點。

5 護理風險研究

抓好護理風險管理還要注重對護理風險的研究。。在醫院形成一個風險管理研究體系,是高層次護理管理的體現。做好這方面的研究,首先要了解醫院護理風險現狀,在此基礎上探索護理風險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同時明確高危因素。如有案例分析發現,新護士和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是高危人羣;外科、婦產兒科、急診是護理風險的高危科室;管理制度、風險的教育、操作規程的執行、責任心、防範措施等,其變量與風險發生成負相關,工作量與風險發生率呈正相關。由以上結果制定出防範措施,並指出:加強高危科室和高危人羣的管理是減少風險發生的重要環節;建立和完善護理職業保險制度是化解嘩啦風險的重要手段;加強風險教育,嚴格落實制度是防範護理風險的根本途徑;完善管理組織,加強風險管理是防範護理風險的根本保證;妥善處理病人的投訴,完善護患關係是防範護理風險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斯蒂芬。羅賓斯。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454—459

[2] 斯李加寧。宋雁賓。 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的思路與方法。 [J] 中國護理管理,2005(1)

淺談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篇六

一、護理安全管理缺陷

1.1護理理念陳舊,護理管理不完善

1.1.1職業形象不規範,服務意識有待改善

基層醫院存在重醫生輕護理的現象,對護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護士的儀表儀容、語言行為不規範,着裝不統一,精神散漫,工作責任心不強;服務意識差,態度生硬,解答問題語言生硬或不予解答,甚至與病人及家屬發生衝突;只重視打針、輸液護理工作,沒有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導致病人誤解、反感等;對病人觀察不到位,卻責怪家屬不會觀察。

1.1.2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

護理質控體系構架不完整,質控標準陳舊;護士培訓計劃空洞,缺乏分層次管理內容,新聘護士無崗前培訓,不良事件的管理概念含糊,討論、上報不及時。執行力度不夠、管理措施不到位、質量監控不力都是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3護士長管理意識欠缺

護士長科學化管理知識和管理經驗比較欠缺,風險管理意識不強,多數時間忙於事務性的工作,抓護理質量的時間、精力和能力不夠,從而嚴重影響了護理安全管理。

1.1.4對護士教育培訓不重視

主要表現在僅注重護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視護士在職培訓的提高,對護士的業務培訓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監督不得力等。新護士剛進入臨牀工作時,由於臨牀護理工作繁雜,且對病人的病情、心理等估計不足,解釋工作不到位,自我保護能力也不足,易發生護理差錯。

1.2質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監控缺乏力度,對人力資源的教育、培訓不重視,護理人員的缺編、護士的待遇偏低均會導致不安全護理的後果。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管理,使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無章可循,隨意性較大,存在安全隱患。該院部分規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約束力不強;護理常規、護理流程尚不具體;交接班制度實施不到位;手術室貴重器械無專人保管;急救物品管理欠規範,搶救車放置病房內,且急救物品、急救藥品擺放零亂、基數不統一,各病房搶救設備參差不齊等,存在不安全隱患。

1.3消毒隔離制度不健全、無菌觀念不強

治療室及換藥室環境髒亂,物品、藥品擺放凌亂;無菌區、清潔區概念模糊,無菌包布及敷料發黃、發硬,破損;手術室無菌敷料間佈局不合理,無菌物品隨意放置在物品櫃、架、抽屜內,送、取無菌包均使用同一容器;消毒溶液未註明有效時間,存放過期物品。

1.4安全防範及法律意識淡薄

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護士只注重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忽視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缺乏護理風險的認知能力,對可能引發的護理糾紛隱患認識不足。病房樓道內放置的氧氣瓶無固定的裝置,易發生不安全隱患;手術病人無腕帶核查身份;檢驗標本不能及時下送,採血管未註明病人的信息;對護理文件書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護理記錄不夠正確及時,書寫欠規範。

1.5護理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系統不重視

我國大多數醫院都設有醫療護理差錯的強制性報告系統。有調查顯示,去除懲罰機制,醫療缺陷的報告率上升10倍甚至20倍。目前,我國一些醫院也在逐漸採取非懲罰性上報系統,體現我國護理管理的人性化。該院護理人員忽視對不良事件的認識,對所發生的不良事件、護理缺陷存有僥倖的心理,存在上報不及時或未上報護理部的現象。

二、管理對策

2.1轉變護理理念,改變護理管理模式。通過建立一套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的質量管理體系,減少了各種差錯事故的發生,全面提高了護理質量。

2.1.1強化護士長的管理意識,提高護理管理水平,在護理管理中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護士長作為醫院一個護理單元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管理活動要體現出人文關懷,逐漸把注意力從護士完成工作的結果轉到完成工作的過程,即在管理過程中,運用“人本”原理,重視人的因素,承認人的價值和主體地位。首先體現在對護理人員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在制訂工作計劃充分考慮護士的需求,實行彈性排班制;其次體現在為病人施行人性化護理服務。

2.1.2落實護理工作標準,實施護理工作的規範管理。首先從護士的儀表儀容、語言行為規範抓起,組織臨牀護士進行服務禮儀、護患溝通技巧的培訓,以文明的語言、規範的行為舉止為病人服務;同時,規範了新護士崗前培訓、護士分層次培訓、護士長查房,提高了護士長對臨牀護理工作的指導監管能力。

2.1.3完善護理部相關文件,規範護理質控檢查。建立由護理部、護士長組成的護理質控小組,按護理質控內容進行具體的分工,對護理工作進行質量檢查,深入一線掌握病人反饋信息。以基礎護理質量和健康教育作為檢查重點,尤其是檢查護士與病人的交流深入程度,變被動執行醫囑為主動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全面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2.2完善護理管理規範,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2.2.1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制度。完善了規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各項核心制度,完善各崗位職責,改善護理工作流程,並做到有效的規範執行。

2.2.2規範護理文件的書寫,保護護士合法權益,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護理記錄是住院病人醫療文件記錄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記載了病人治療護理的全過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變,對確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應。賀彩芬等認為,護理記錄因具有以下優點,希望在臨牀護理工作中廣泛推廣:

(1)記錄實用性,能及時動態地反映病情變化。

(2)簡化護理病歷書寫。

(3)符合法律要求,保護護士的合法權利。

(4)健全法律意識,提高護理質量。

2.2.3加強監督,抓好關鍵點

以點帶面。即那些可能影響全局或最容易出問題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監督和管理。

如(1)規範了搶救車的管理:全院各病房統一將搶救車放置於治療室,規範了急救物品、藥品的數量和擺放,統一了急救盒內的物品,繪製了搶救車平面圖。製作藥品一覽卡,醒目的標識管理,減少藥品、物品的浪費,保證了質量,便於急救的應用。

(2)建立健全貴重器械管理檔案,由內勤護士專人負責保管,保證了消毒滅菌質量和操作性能,減少了損壞,提高了貴重器械的管理水平,起到了護理安全管理的作用。

(3)對治療室、換藥室的佈局和物品統一標識管理。

(4)標識腕帶的使用:標識腕帶為規範化醫療管理提供了輔助工具,為手術病人治療提供了可靠信息。

2.3強化風險防範意識

2.3.1加強醫療不良事件的管理,建立一個有效、暢通、無障礙的護理差錯及不良事件報告系統,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必然趨勢。

2.3.2提高護士長對護理差錯的認識,美國學者認為,發生護理差錯後,以責罰的形式不能有效地控制護理安全,要分析差錯,找出錯誤的原因,減少錯誤發生,增加安全性,並且認為應將精力集中在醫療活動的系統設計和控制方面。因此,採用非懲罰式上報不良事件的管理方式,提高不良事件上報率起到警示他人的效果,提高護士長對不良事件的認識程度;對不良事件內容組織分析原因,防微杜漸,引起全院護士的重視。

2.3.3增設各種警示標識,細化管理工作。住院環境、儀器使用及危險品管理等是易導致病人生活、治療及搶救安全隱患的因素。在護理單元安裝了氧氣筒的固定裝置,確保了醫療安全;病房及治療室制訂並使用風險安全警示標識防患於未然。警示標識有助於降低護理風險,增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提高護理安全質量。

三、小結

護理安全管理是不斷完善的過程。基層醫院由於護士服務理念陳舊,設備落後,許多護理工作仍處於功能制護理模式。筆者在基層醫院實施幫扶過程中,通過轉變護士服務意識,改變服務模式,引導護士長改變現存的工作方法,將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管理落實到護理工作的每處細節上,做到環節管理,使醫院整體護理質量有了一定的改善,全面提高了護理安全質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