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地理小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9K

地理小論文【通用多篇】

地理小論文範文 篇一

1.1.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安排的不科學。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明確開展合作學習的任務,就開始讓學生去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導致學生不知從何着手,不知所措,幾名同學圍在一起展開漫無目的的討論。再有就是一些簡單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進行交流,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學習熱情下降。

1.2.合作的時機把握不當。合作學習是教學的一種方式,並不是唯一的方式。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普遍認為,只要是問題就讓學生討論,不管學生在討論之前是否有自己的想法,結果是:反應快的或是尖子生説出來答案,反應慢的或是後進生聽着答案。就是從老師講給學生聽變成了學生講給學生聽,雖然效果好了一點點,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小組合作學習。

1.3.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分工不明確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應該有明確的分工,即在每次的合作中,根據每位成員的不同特點來進行分工,使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這樣就不會在小組合作中,有的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而有的卻無所事事,迷失自己。

2.國中地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

2.1.在教學中,增強學生小組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意識決定物質,只有在學生有了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在小組學習中,充分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激勵,互相制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某些教學活動,力求增強學生小組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例如:在學習地球和地球儀時,可以引導小組合作製作地球儀,引發學生的興趣,並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的。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合作技能的培養,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培養學生表達的能力等。例如:在學習中國的交通運輸業時,讓學生到圖書室、百度等蒐集當地不同時期的交通圖,對比不同時期的交通狀況,進而更直觀的瞭解當地交通條件的變化。以點帶面,可以説明全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2.3.小組合作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合作學習強調集體榮譽和個人責任,能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機會。在合作中,人人蔘與、個個發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增加了課堂信息交流量,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

3.結語

地理小論文範文 篇二

關鍵詞 土地資源 環境效應 生態系統 經濟系統

土地資源屬於再生資源,其再生速度受當地自然條件制約,在人類開發利用的情況下,其再生狀況與人類利用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如果是掠奪性的開發,就會破壞其再生機制,使其遭到破壞,甚至消失。近幾十年來,__地區人口迅速增長,再加上人口素質低,生產力水平低下等原因,掠奪性的土地利用已導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迅速發展的小煤窯、小礦窯等鄉鎮企業,由於技術落後,環境污染不斷加劇。自然與人為因素的影響,已使我區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之間的結構和功能失調。因此,研究我區土地資源的利用所產生的環境效應,對於探討我區生態環境優化和振興我區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土地是我區各族人民賴以生活和生產的重要自然資源,也是財富的源泉,土地的性質及其利用狀況極大地影響着當地的生態環境。我區地處__高原向__丘陵的過渡地帶,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二者佔全區總面積的93%,全區四分之三的地面海拔在1200—2200米之間,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區僅佔0.6%,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境內山高坡陡,峯巒重疊,巖溶地貌分佈廣泛。垂直差異顯著和類型多樣的地形條件,使我區土地資源形成如下特點:①自然條件複雜,土地類型多樣;②坡耕地面積大,適宜性差,限制性強;③喀斯特面積廣,土壤瘠薄,肥力低下。

我區人口密度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土地的人口負荷按國際標準已達到或超過極限,為了養活不斷增加的人口,大量毀林毀草盲目開荒,增加的耕地幾乎全都是25°以上的坡耕地,在威寧縣一些山區,35°以上的坡耕地隨處可見。我區有草山草坡747萬畝,居全省首位,但利用也不合理,越近村寨過度放牧情況越嚴重,使草場質量變壞,甚至使一些草場不能自然更新,尤其是草坡被過度放牧破壞後,加劇了土壤的侵蝕。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造成了惡劣的環境效應,由於坡地上的自然土層很薄,尤其是喀斯特地區被開墾為耕地後,加速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農用地減少,使表層耕作土壤中大量的有機質、氮、磷、鉀元素被沖走,土壤沙化,肥力下降。同時,因大量泥沙流失,使河牀增高,溪流變小,山塘、水庫淤積,給澆灌、防洪、發電帶來危害。

交通運輸事業和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城鄉建設的需要,導致堆放廢物、廢礦渣等佔用耕地的現象普遍存在,其佔用的耕地多,非耕地少,平地多,坡土少,亂佔濫用土地,加劇了耕地的不足。我區一些鄉鎮的農民,世世代代沿襲着焚荒剷草皮和燒土灰的習慣,放火燒山,破壞了植被,同時毀壞了土壤的有機質和腐殖質成分,使土壤結構變壞和貧瘠化,作物產量也隨之下降。一些能源缺少的地方,用燃燒農作物秸杆作為生活用能,使其不能還田,土壤有機質得不到應有的積累和補充,使土壤肥力下降,當肥力被耗盡後,就丟荒了,目前我區荒山荒坡面積還有增加趨勢。

我區可看作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在內部,高原山區面積大,土地瘠薄,坡耕地面積大,土被不連續,破壞嚴重,承受人為壓力和自然恢復能力差,使生態系統較為脆弱。同時,經濟系統結構也不合理,耕作業比重過大,林業、畜牧業用地少,發展緩慢,耕作管理粗放,投入低等,造成了經濟系統的低效性,為此,我們建議:

1、重點治理喀斯特山區

我區26853平方千米的總面積中,山區面積佔93%,喀斯特化的高、中、低山地區,是生態環境最為惡化的地區,因而也是重點治理的地區。

2、恢復林草植被,合理利用土地

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後的經濟損失最大,因而只有提高植被覆蓋率才能做到水土保持,搞好水土保持才能消除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相對立的矛盾,實現其協調發展。

3、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必須同步

這是促使生態系統向健康方向發展,提高整個系統功能的正確途徑,環境治理應以解決當地人民的温飽問題為基礎,以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將水土保持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堅決退耕還林還草,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改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把廣種薄收變為少種多收,建立保護性的林業,發展商品性的牧業、副業,逐步走上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良性軌道。

地理小論文 篇三

(一)結合生活環境選題

對於學生來説,與他們緊密聯繫且能夠看得見、摸得着的現實社會構成了他們的認知環境。因此,只有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個體的真實生活入手提出並發現問題,才是最真切、最能把握的選題,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進而提高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且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課標理念的要求。例如,教師可以讓同學記錄一週內的天氣預報,觀察霧霾中的北方天氣狀況,瞭解北方冬天的取暖措施等;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這些現象間的聯繫,再經過老師指導,小課題“北方霧霾天氣的成因與防範措施”隨之得到確立。

(二)根據興趣愛好選題

興趣和熱情是行動和創造的內在動力,有趣的小課題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主動思索、積極探求的慾望。心理研究發現,高中生的學習行為多依靠意志維持,興趣也發揮一定作用;而國中生的學習行為主要依靠興趣維持,如果研究課題是國中生不喜歡甚至討厭的內容,學生就會敷衍了事。如果學生對旅遊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圍繞熟悉地區的旅遊現狀展開討論,由學生了解的名山大川、深山絕谷、古墓石刻等不同自然和人文風光延伸到旅遊中的一些不文明行為,進而引出“不文明旅遊的危害”小課題,由學生就此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

(三)聯繫熱點時事選題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對一眼就能看到的東西不感興趣,但對藏在後面的奧妙卻是很有興趣”[4]。國內外的很多熱點、焦點問題都與地理知識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這些錯綜複雜的熱點時事中發現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例如,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圖瓦盧將舉國搬遷、“天堂島國”馬爾代夫面臨消亡、極端自然災害頻發等,從這些問題中可以引出“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減緩全球變暖的措施”等小課題。

(四)圍繞教材內容選題

當前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還是教師利用教材向學生傳授知識,任何教材中都藴含着大量可用於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內容,教師在使用教材組織教學時,可以從不同的廣度和深度挖掘教材內涵,發揮潛在功能[5]。圍繞教材內容及其拓展內容進行小課題選題能降低確立小課題選題的難度,是初期開展研究性學習最有效的一個途徑。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長江的開發和治理”一課為例,學生從中僅僅認識到長江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還遠遠不夠,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針對長江的水運、長江流域的水利資源、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展開小課題研究,通過學生上網或查閲書籍、撰寫小報告、相互交流等環節達成本節課的三維學習目標。

二、小課題選題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一)引導學生髮現研究“切入點”,避免選題“抽象化”

選題“抽象化”指學生確定的小課題研究對象太過寬泛、不明確。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我國的民族”相關知識後,學生在開展地理小課題研究時常會列出“對我國民族的研究”這樣過於抽象的選題,導致後續研究無從下手,學生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展開調查研究;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圍繞我國的民族展開具體討論,進而確定從某一個角度展開深入研究的具體課題;此外,教師在修改課題時要儘量保留學生原來的意圖,只是將過於抽象的課題具體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把“對我國民族的研究”改為更加具體的“對造成我國少數民族分佈邊緣化原因的研究”。只有準確把握研究的“切入點”,才會避免選題的“抽象化”,從而提高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

(二)結合學生的學識水平,避免選題超出“最近發展區”

國中生性格活潑,對什麼事都躍躍欲試,所選的課題往往好高騖遠,忽視了開展課題研究的現實條件和自身的能力水平,小課題研究初始階段的常見課題有:關於環境防護的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關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等,這些課題都不切合學生的學識水平。為此,教師在肯定學生積極努力的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引導學生從小的角度和範圍去思考問題並展開研究。具體來説,國中生的知識水平和探究能力有限,不適合研究太過複雜的課題,且選題過大和超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會導致研究活動的失敗,增加了學習挫敗感,導致學生打消了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出發,從生活細節中發現問題並展開研究。以“學生居住小區的綠化調查”課題為例,學生可以從調查居住小區的植物名稱、種類、分佈狀況等方面展開研究分析,並就“提高小區綠化質量”提出科學的建議,這樣才是符合國中生學識水平的合理化問題。

(三)以學生髮展為目標,避免缺乏創新意識的選題

小課題研究的真正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國中生接觸地理知識的時間不長、瞭解不多,在確定課題時往往是已經被研究透徹的問題,不僅缺乏新意,而且已有現成的研究成果,學生若完成報告也只需下載拼湊,白白浪費了資源和精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指導學生選題時可以多收集已有研究成果的相關資料,然後在此基礎上從一個新的角度或採取新的研究方法確定課題,也可以多關注時事焦點或新鮮事物,從而確立一個全新的課題。例如,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多個地區出現的霧霾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學生以此為主題成立小組展開研究,提出了諸如“還我晴朗天空”、“霧霾和霧的差異分析”、“防護口罩是否有效”等創意課題。此外,教師在指導學生確定課題時應引導學生關心生活細節和新鮮事物,從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問題,並鼓勵學生積極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力,這樣一定能夠在實踐中找到富有創新性的課題。

(四)注重研究性學習的外在條件,避免選題缺乏可行性

地理小論文 篇四

現在,校園裏興起了學習《鄧小平文選》的熱潮,我也身處其中。通過學習,《鄧小平文選》中平易近人的文字,實實在在的話語(特別是《鄧小平文選》第二、三卷)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讓人感覺是那麼真切與實在。鄧小平理論作為我黨指導思想,有完整的思想體系,但它並不像一些專門坐在書齋中的理論家刻意構造的概念和定義那般晦澀與費解。學習《鄧小平文選》

,深深感到鄧小平同志不僅是一位行動哲學家,更是一位具有超凡系統思維的深刻的思想家。他重視行動,重視實踐,更重視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立足當代現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即借鑑世界經驗又不照搬別國模式,形成了一整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進行了全面、客觀、科學的闡釋,其包含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論等一系列新突破,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等實際工作的各個領域,鄧小平理論可謂博大精深,鄧小平同志敢為人先的精神、統領全局的氣概和淵博的理論知識更令人折服。在這一偉大理論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猶如一條紅線貫穿其中,鄧小平同志駕馭系統辯證的超凡能力得到了充分體現。

理論來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達爾文曾對科學理論作過如下定義:“科學在於綜合事實,從而從中得出一般的法則和結論”,鄧小平理論正是這樣的科學理論,從否定“兩個凡是”、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到堅持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從人民公社體制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姓“資”姓“社”的責難到“經濟特區”的建立,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風風雨雨20餘個春秋,每一次都是質的飛躍,每一次都使理論得到凝鍊,得到昇華。理論來源於實踐更要指導實踐。在新世紀的中國,各種思想文化和社會意識相互撞擊,各種深層次的矛盾日益顯露,在這重要關頭,更需要理論指導,來澄清我們的疑惑,統一我們的思想,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鄧小平理論,用鄧小平理論武裝我們,解放我們的思想,指導我們的實踐,瞭解新情況,研究新現象,解決新問題,並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的信念,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用實踐來檢驗理論,豐富和發展理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的正確與否同樣需要實踐來驗證,中國改革開放的20多年實踐充分證明了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性,中國大地上發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率穩定保持,綜合國力日益強大……這一切無不歸功於鄧小平理論的偉大貢獻。我們可以這樣説,沒有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中國人民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光明前景。但任何一種正確的理論都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同樣需要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況且,我們正從事着前無古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面對着過去從未面對過的新世界、新發展、新的實踐和新的問題,不能盲目照搬照套條條框框、教條主義,更需要正確理論為指導,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堅持從變化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揚大膽探索的勇氣和科學求實的精神,不斷開拓,總結新經驗,形成新認識,不斷豐富發展鄧小平理論,推動我們的偉大事業向前發展。

學習鄧小平理論,就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做到以我國改革開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着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着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習不斷章取義,不形而上學,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習有目的,有收穫;學習鄧小平理論,就要繼承和發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的黨的優良傳統,這是學好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方法,也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學風的體現。切實把鄧小平理論運用於實際中,解決實踐工作中的問題,把學習與瞭解國情、省情和企業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讓理論更好地為實踐服務,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和希望同在。讓我們從現在做起,把鄧小平理論轉化成強大的精神動力,認認真真學習,以堅韌不拔的、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做好準備,畢業後投身於建設的大潮中。

地理小論文範文 篇五

1人們的認識有誤。過去許多教師包括一些領導,認為小語教法,不就是講怎麼上國小語文課嗎,沒有多深的理論知識,不需要進行理論研究,能上國小語文課就能上小語教法課。三級師範時,小語教法是作為中師語文教學的一個附屬品,很少有專職教師,絕大多數是語文教師兼教,語文教師如果不重視這門課的話,就不會花許多精力去研究它,有的教師還不願意教。由於語文教師不願意教,而這門課又不得不開設,領導們就從國小調老師來上這門課,國小教師一時又無能力去研究這門學科.所以小語教法學科的教師水平就參差不齊,學科本身也無法快速發展了。

2國小語文教學法真正被人們認為是一門學科的歷史較短,我國雖然有長達二千多年曆史的母語教育,有許多教育論述,但大多是論述學法的,論述教法的很少。若是從上個世紀30年代黎錦熙的《新授國語教法》起,算這門學科初步建立的話,至今也只有6O年左右的時間,而真正把它作為一門課程開設並進行一些研究應是從1978年開始,由於這門學科研究的歷史短,就有許多理論問題亟須解決。

3.小語教法學科研究發展緩慢也與這門學科的交叉性邊緣性的性質有關。小語教法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又具有語文和教育兩大學科的理論知識,要研究它,研究人員必須具有教育理論和中文專業知識。目前有許多教育理論家在研究語文教育,國小語文教育又附在了語文教育之內,有些專家的研究注重了學科的理論性而又淡化了它的實踐性,加強了教育理論而又忽視了它的語文特徵,因此小語教法學科的研究深度不夠,發展也較慢了。

由於它是一門交叉邊緣學科,研究的歷史又較短,目前還沒有這門學科的專家委員會,我們這個小語教法研究中心是隸屬於教育學會。即使小語教法的研究專家其水平如何之高,理論研究如何之超前,他都要面臨現實生活中一個很尷尬的問題。例如評申高一級職稱,如果你的主要研究方向僅是()小語教法的話,可能就會很難評上高一級職稱。因為把你放在中文系列評定,你的研究成果好像是屬於教育學系列,不屬於中文教師專業細化範圍,中文專家教授就不給你審評;若是列屬於教育學系列,你的研究成果就好像沒有教育學專家那樣專業化,會被認為你的研究水平不高,這就是小語教法教師包括所有學科教學法教師現實尷尬處境。因此絕大多數教師必須做其他的專業研究,或者是把小語教法的研究作為一種業餘興趣愛好而已。這種尷尬現況又如何能夠提高小語教法的理論研究,推動其發展呢?

隨着教師教育的向前發展,小語教法作為國小教師培養培訓的一門專業課程,必須得到加強,並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小語教法的研究必須深入、發展、提高。要想使小語教法的理論研究得到儘快提高,可採取以下對策:

首先,國家應儘快成立一個學科教學法學會,小語教法研究應隸屬於這個學會之下,以加強學科教學法研究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促進其學科的理論發展,更好地推動教師教育的全面發展。

地理小論文 篇六

小組合作學習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策略之一,其與教學過程中的人際交流與合作為基本特徵。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小組合作學習包括了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以及競爭性學習三種形式,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新,培養其邏輯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課教學中的運用

2.1小組合作之接受式學習

接受式學習可分為課題引入、課題講解、知識鞏固以及知識的檢查反饋四個環節,主要應用於小組合作學習的準備階段。因為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準備階段還沒有掌握合作技能與交流探討的技巧,需要教師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而接受式學習的模式可以很好地適應這種要求,該模式還適用於基礎知識比例較大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不僅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還能利用接受式學習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中找到學習地理的樂趣,同時也補充和完善了傳統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例如,在進行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徵的學習時,往往會遇到降水柱圖、氣温線等,以便培養學生的讀圖、理解、分析以及比較能力。

2.2小組合作之自主式學習

自主式學習模式主要應用於小範圍的區域地理學習,因為大學聯考經常將我國的區域地理當做出題的基礎,以某區域的地圖和重點工程為命題載體,以此考察學生的判斷和綜合分析能力。這些的內容與基本的地理知識和日常生活知識有較大的聯繫,採用自主式學習的模式教授這部分的知識,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主,小組合作交流和教師指導為輔。以便更好地適應每個學生的個性,使課堂教學在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彈性,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好自身的指導作用,要學會靈活處理自主式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2.3小組合作之拼接式學習

小組合作之拼接式學習可以分為學習資料、學習方法、學習材料的分割以及學習材料的拼接等四個環節,該小組學習模式主要應用於地理課程的自然環境學習中,或者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成熟階段。因為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要素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獨立性,適合將不同類型的資料通過分析與整理,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運用該模式將教學內容進行分割,讓各個小組承擔一部分內容的講解,通過在課堂上聯講的方式,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在講解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聽學生講解,並適時地對學生的講解進行相應的點撥,如果學生的理解方向偏離書本主題時,要及時提醒和糾正,在講解結束後還要進行總結。通過該種模式學習地理知識,可以讓學生在展示自身學習成果的同時,也學習其他同學和小組的學習成果,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以高中地理課本中聚落的形成和發展這一內容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將這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分割,將其劃分成聚落的形成、聚落的形態與地理環境的聯繫、城市的起源以及早期城市的發展四個部分,然後把全班同學按照4人一組的形式,每個小組選擇一個部分作為合作探究的內容。讓每個小組根據分配的任務查找相關資料,通過交流討論,整理出小組認為比較合適的答案,如果在探討過程中遇到不懂的也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再進行學習材料的拼接環節,該環節主要是讓學生以組為單位派代表上台講解自己組的探討成果,組內其他可以對該組的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講解完後教師要對講解過程中的錯誤和注意的點再進行集中講解,從而實現學習成果的拼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聚落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3.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雖然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應用於高中地理教學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不能盲目地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而一味地應用該種模式。在整個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首先,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難易結合,使問題的設計具有層次性,顧及全班同學的學習水平,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問答。鼓勵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學會藉助外力,尋求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課堂學習。其次,要維護好課堂秩序,因為在小組探討中會讓學生自行組織交流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免不了有些學生會分心,將談論的內容從課內轉移到課外,或者出現嬉笑打鬧想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實行加、扣分或者批評的方法進行管理;最後,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個性不同,靈活處理教學方式,靈活組織小組,讓興趣愛好相似的學生組成一組,從而增強學習氛圍。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