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老山界》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5W

《老山界》教案【多篇】

重、難點 篇一

1、重點:感受紅在翻越中遇到的困難及表現出來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2、難點:感受紅軍在翻越中遇到的困難及表現出來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老山界》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長征的革命傳統;

二、學習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特點;

三、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彩的語段。教學重點、難點學習觀察方法;勾畫關鍵語句,揣摩其含義及作用;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寫法課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佈置預習:

1、仔細閲讀課文,解決字詞疑難(識記註釋中的詞語:攀談、苛捐雜税、奇觀、絕壁、峭壁、骨碌、酣然入夢、蜷、綴、細切、澎湃)

2.讀文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部分,説明理由。

教學步驟

一、導入:我們學習的前兩篇課文是用詩歌形式寫長征壯舉的,今天學習課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憶錄,真實地記敍了紅軍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的過程。

二、檢查預習,要求學生複述課文,要突出文中關鍵詞語,做到語言簡潔連貫,聲音響亮,內容周全(常規要求)教師可邊引導學生敍述,邊課件出示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的行蹤圖。

三、啟發學生理解課文的思路和思想內容課文分為二部分: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紹老山界,點明山高,擺出困難。

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按翻山經過將這部分分為四層,標上“│”號(常規要求),編寫各層提綱。

第一層:(第2---11段)山腳訪瑤家。(表現了軍民關係,既不脱離中心,又展示了長征生活的一個側面。)

第二層:(第12---23段)從天黑以後寫道黎明之前,主要內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表現登山艱苦和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第三層:(第24—31段)從次日黎明寫到下午兩點多鐘,主要內容:

1.攀登雷公巖;

2.繼續登山,到達山頂;

3.山頂所思。(表現紅軍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點明翻山長征是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層:(32—33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呼應開頭,小結全文,回顧了整個長征。本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

四、組織學生課內探究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1.仔細讀第3、6段,一處寫“照着習慣”,一處寫“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各反映了什麼現實?課文中寫了:“只要我們對他們説清楚了紅軍是什麼,沒有不變憂為喜……”請你以一個紅軍宣傳幹部的身份向瑤民説明紅軍是什麼。

2.學生勾畫寫紅軍翻山艱難的語句,用如“走路難”三字的形式概括幾難(還有“睡覺難”、“吃飯難”、“處境難”)

3.學生議論:紅軍為何能戰勝困難?人民的軍隊,堅強的革命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力量等。

五、佈置作業:讀全文,重點讀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兩段,邊閲讀、邊思考、邊勾畫關鍵詞語。

第二課時

(一)理解作者如何觀察、反映生活,研讀生動描寫的段落。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讀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兩段。

1.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點在哪裏?選擇了怎樣的觀察方法和觀察角度?調動了什麼感官進行觀察?觀察什麼?怎樣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紅軍戰士的喊聲笑聲(聽覺),表現了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2.半夜山腰露宿。“半夜裏……睡不着。”寫挨凍的感覺,凍醒了,凍得怎樣?勾畫關鍵詞:逼、刺入、更卷、蜷。這些詞的使用使冷的程度具體化。“天上……幾堆火沒有熄”。觀察方法:定點觀察;寫景順序:由遠及近,先寫星星,次寫山峯,再寫四周的山。視線:仰視、平視、環視。形象描述:運用比喻。(黑色幕上綴着的寶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井)“凍醒了的同志們圍着火堆小聲地談着話。”既是所見,也是所聞,由視覺到聽覺,轉入自然。“除此以外,……又睡着了。”所聞:以聲寫靜謐,用比喻描寫不可捉摸的聲響。這所見所聞既表現征途生活的艱苦,又有樂觀情趣。

前文寫登山的熱烈,這裏寫夜宿的靜溢,使文勢變化多姿,起伏跌宕。

(二)、討論完成課後習題二、三

(三)總結全文:

1.引導學生歸納中心意思:本文記敍了_______實況,通過對老山界____________的描寫,對紅軍___________的描寫,歌頌了紅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精神。

2.提示學習重點。

3.樸素與生動的語言相結合,文風質樸,真實可信。

(四)佈置作業: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參考下列題目寫一篇觀察日記。《望星空》《在陽台上》《窗前》

教學模式 篇三

教學理念:以合作探究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模式:“學、探、測”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篇四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紅軍長征路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正是紅軍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老山界》一文,進一步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瞭解文章敍述的順序。

2、通過圈畫詞語來學習課文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換安排結構的方法。

3、感受紅軍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難及表現出來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三】、自主學習

1、檢查預習

注意劃線字的注音和寫法

蜷縮( ) 嗚咽( )點綴( )澎湃( )

咀嚼( ) 籬笆( )酣然入夢( )苛捐雜税( )

2、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正確停頓、讀出語氣語調。

3交流文中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詞句,感受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預設:下午----天色晚了----天黑了----半夜-----黎明---下午兩點

山溝 瑤民家 山腳 (山腰) (山腰) 山頂 宿營地

4交流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預設:紅軍克服種種困難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5、從紅軍翻山過程中你感受到紅軍戰士身上怎樣的精神或品質?

預設:樂觀精神、堅強意志

【四】合作探究:

1、既然老山界是紅軍長征途中所經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那麼紅軍在翻山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困難就是“走路難”。

走路難:

①路有怎樣的特點?找出文中對應的句子。②紅軍又是怎樣克服的'?

預設:①陡。(第18、25節)

②第13-17節。【打趣鼓勁】;第26節【小心登山】

走路難:陡 打趣鼓勁,小心登山

2、小組討論:依照上面的例子,思考紅軍在翻越老山界過程中還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的?

睡覺難和吃飯難,按照學生的回答的順序進行,採用追問的方式進行。

睡覺難:

①在什麼環境下睡覺?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路窄、不平、寒氣逼人 (第20、22節) 【突出強調1尺的概念】

②第21節【酣然入夢】;第22節【觀賞夜景】

睡覺難:路窄、不平、寒氣逼人 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吃飯難:

①文中哪些句子體現出吃飯難?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糧食少、肚子餓、吃飯工具簡單 (第8、28、32、33節)

②第28節【鼓足勇氣】;第22節【巧妙應變】

吃飯難:糧食少、肚子餓、工具簡單 鼓足勇氣,巧妙應變

3、除了走路、睡覺、吃飯等自然因素之外,是否有人為因素導致翻山出現困難?

處境難 :

①文中哪些人也會為紅軍翻越老山界帶來困難?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傷病員、敵人 (第29節)

②第29節【攙扶前行】;第29節【嘲笑敵機】

處境難:傷病員、敵人 攙扶前行,嘲笑敵機

小結:

本文記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通過記敍紅軍在翻山過程中遇到的走路難、吃飯難、睡覺難、處境難等困難,表現了紅軍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反饋檢測

1、《老山界》記敍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敍的,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2、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回答。

3、面對困難,紅軍戰士以什麼態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軍戰士的什麼精神?(可用文中語句回答)

4、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他是在宣傳羣眾並同敵軍作戰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生動的描寫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2、背誦一些優美的段落。

合作探究

1、作者描寫紅軍夜裏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2)第23節

2、作者説:“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裏?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

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3、半夜裏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麼修辭?

星星

視覺山峯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

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着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

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麼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身手呢?

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鬥能力的確信。

總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敍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反饋檢測

背誦第23節

板書設計

星星

視覺山峯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 (談話聲)細切而極近的

聽覺像山泉在嗚咽 (流水聲)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山風聲)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 (風吹樹葉聲)

教後反思

語文《老山界》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方面:

1、瞭解作家作品。

2、領悟課文寫景的精妙,提高描寫的能力。

3、理解並學習課文按空間順序記敍事件。過程和方法方面:

1、通過合作與交流,探討寫景的妙處。

2、反覆朗讀課文,理清層次。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

通過對紅軍長征翻越老山界過程的瞭解,初步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堅強的意志去面對生活的困難和挫折。

【教學重點】

1、領悟課文寫景的精妙,提高描寫的能力。

2、理解並學習課文按空間順序記敍事件。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從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法選用】:

閲讀梳理與感悟反思相結合

【學法指導

梳理信息,整合處理

【教學對象分析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老山界》一文真實、生動地敍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課文在寫作手法上採取順敍的方法,按時間變化和地點的轉移安排層次,其次本文雖然説是一篇記敍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寫景之處,更是優美的抒情之作。總之,本文的語言樸實、優美、凝練、細膩、情真、雋永,是一篇值得反覆誦讀體味的佳作。學生容易瞭解文章所敍之事,但是對於語言方面的特色,以及兩處寫景的背後所藴涵的紅軍的優良革命傳統難以感悟,因此在教學時必須藉助信息技術的魅力,通過圖片、音樂和視頻的手段,以勾起學生的豐富想象和聯想,再緊扣一些精彩的語句和片段揣摩紅軍高昂的鬥志、樂觀的精神。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本文字裏行間處處藴涵紅軍長征途中的高昂鬥志、樂觀的精神,但是這種精神的理解只有學生在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內容之後,方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學中本人嘗試運用計算機輔助課件的優勢:圖片可以繪情,音樂可以陶情,視頻可以傳情,如此種種信息技術的手段,綜合巧妙的運用可以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去想象和聯想,從而生成新的收穫。

【教學過程】

(一)以圖繪情,整體感知

1、多媒體播放長征革命歌曲——《映山紅》

在播放歌曲時,要求學生帶着一個問題用心聆聽:這首歌能讓你感受到一種

怎樣的精神和力量?

2、用自己的話簡單複述課文內容。

【設計思路:通過複述課文,既檢查了預習情況,也拉近了不同程度的學生之間的距離,最重要的'是為下面的學習掃清了障礙。】

媒體運用策略、教學效果評價:

音樂是聽的藝術,也是情感的一種流露。歌曲《映山紅》是影片《閃閃的紅星》的插曲,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詞,表達了人們對紅軍的熱愛,對英雄的崇敬。歌詞中處處體現出紅軍的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長征勝利的來之不易。上課伊始,通過音樂營造一種長征的情境,定會讓學生提前進入課文所展現的紅軍的優良傳統的之中並受到薰陶,同時也起到了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這絕對是一種整體感知紅軍長征精神的有效途徑。】

(二)探究賞情,分析整合

一)揣摩景物描寫,整體感知語言生動、形象、逼真

1、作者描寫紅軍夜裏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2)第23節

2、聯繫課文、影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大致描述兩幅圖的內容。

3、【百度圖片展示】夜宿山腰圖、星夜爬山圖

【設計思路:百圖圖片最後展示,而不是開門見山的展示,有利於學生思維、説話的訓練,防止圖片的內容束縛了學生的活躍思維。】

4、學生自讀,男女生讀,全班讀的多種方法朗讀這兩處景物描寫。

(1)作者説:“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裏?

(2)這段景物描寫之中,運用了什麼感官角度,觀察的視角又是什麼?組織小組討論並總結: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明確:這段景物描寫的感官角度是視覺,觀察的角度有仰望、俯視。】

5、半夜裏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麼修辭?星星

視覺山峯由遠及近比喻山谷

6、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聽覺,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像波濤在澎湃

整體感知修辭方法

1)文中修辭方法除了比喻,你還能發現哪些?

2)調動你得記憶,能從你學過的文章中舉出一些例子來嗎?

3)幻燈片出示一些代表性的句子,反覆朗讀這些語言,你覺得美嗎?

舉例之後再歸納比較,學生就可以感知到要想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可以採用修辭方法,使文章的語言達到詩一樣的完美,如:比喻、排比、擬人、白描、對比等等。

7、文章除了寫到了這兩處,還寫到了哪些地點?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呢?

【明確:課文采用順序的方法,按時間變化結合地點轉移為順序。

時間變化:“下午才動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星光”,“半夜裏”,“黎明的時候”,“已經是下午2點多鐘”,“一直到宿營地”。

從第一天下午動身,到第二天下午2點以後才下山,整整一天時間。地點轉移:上山(從山腳到山頂),半山腰,雷公巖,山頂,下山。】

【設計思路: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在於通過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提高語文素養,最終為下文體會紅軍的可貴精神做一鋪墊。】

二)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整體感知人物形象、文章主旨

1、值此建黨90週年之際,回憶一下,目前你知道的慶祝黨的生日的方式有哪些?

2、不知你有沒關注到電視上最近什麼題材的節目最多?

3、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播放《長征》電影的片段:

【百度視頻】電影《我的長征》片花

帶着一個任務去欣賞:你對紅軍的印象能不能概括成幾個成語呢?

【明確:不怕困難、心繫羣眾、艱苦奮鬥、樂觀主義。】

4、放眼整篇文章,哪些地方可見紅軍的這種精神?組織小組討論並總結:

下面是學生可能提到的句子:內容摘要:

A、這是一家瑤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着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

這裏的“照着習慣”,反映了瑤民長期受到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男人們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B、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

【明確:生怕:很怕,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C、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明確: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D、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身手呢?

【明確: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鬥能力的確信。】

媒體運用策略、教學效果評價:1、文道結合是語文教學的特點。許多課文都要求培養學生學習英雄人物,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來領會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平時教學中,我們通常使用啟發想象或口頭描述場景的方法來理解詞句,體會人物品質。由於學生從小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裏,各自大腦儲存的表象層次不一,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甚至有的如隔靴搔癢,無濟於事,課堂教學效率當然難以提高。課件中穿插的圖片或者視頻,有力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長征》的一段視頻,這也許是學生們曾經看過的,能有效的喚起學生對此整部《長征》電視劇的記憶,或者是類似於這種題材的影視作品的想象或者聯想,課文中心思想的揭示水到渠成,學生在逼真的場面中正確理解了語言文字,受到啟示,受到感染,對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促成了文道的統一。】

(三)作業傳情

朗讀全文,熟讀、感悟、背誦兩處景物描寫的段落。

(朗讀,背誦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最直接的整體感知的方法)

《老山界》優秀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生動的描寫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3、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紅軍長征路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正是紅軍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老山界》一文(板書),進一步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二、揭示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三、檢查預習

注意劃線字的注音和寫法

蜷縮( )嗚咽( )點綴( )

澎湃( )咀嚼( )

籬笆( )酣然入夢( )苛捐雜税( )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綱:

⑴《老山界》記敍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敍的,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⑵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回答。

⑶面對困難,紅軍戰士以什麼態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軍戰士的什麼精神?(可用文中語句回答)

2、討論明確

⑴時間順序:

“下午才動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星光——半夜裏——黎明的時候——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直到宿營地”。

⑵ “難”體現在:

①山路險峻,懸崖峭壁——走路難

②要在一尺多寬的陡峭山路上睡覺——睡覺難

③飢餓——吃飯難

④傷病員多,敵人追擊——處境難

⑶表現了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他是在宣傳羣眾並同敵軍作戰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五、小結

寫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六、佈置作業

朗讀全文,熟讀描寫的段落。

板書設計:

老山界

決定翻山

時走路難

翻山經過睡覺難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順吃飯難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序處境難

翻山以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生動的描寫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背誦一些優美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感悟課文

1、作者描寫紅軍夜裏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2)第23節

2、作者説:“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裏?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

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3、半夜裏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麼修辭?

星星

視覺山峯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着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麼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身手呢?

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鬥能力的確信。

二、總結課文

本文真實、生動地敍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積累、聯想

1、背誦第22節。

2、閲讀《草地晚餐》,比較回答:

(1)順序一樣(時間)

(2)重點不同(重記事、重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