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山行教案(精選10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9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山行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山行教案》相關的範文。

山行教案(精選10篇)

篇一:山行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賞析詩畫藝術,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巧妙構思構圖,畫面體現古詩意境。

2、激發學生參與背誦古詩、瞭解古詩,更注重營造輕鬆愉悦的藝術氛圍,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欣賞和想象繪畫能力,體現詩情畫意,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情感,從中得到美的啟蒙、受到美的薰陶。

3、通過古詩配畫,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學習古詩,在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進行繪畫。

2、畫面的巧妙構思及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現古詩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範畫、彩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2、你喜歡秋天嗎?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3、欣賞秋天的美景(課件),感受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季節,你們想不想畫一畫秋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詩,並來畫一畫詩中的內容。

二、感知古詩大意,吟誦古詩

1、(課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課件)範讀

3、(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要讀出古詩的美感和韻味來。

(2)小組討論並瞭解這首古詩的大體意思。

學生感知古詩大意(自主學習,小組之間討論交流)

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處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户人家。停車只是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那經過霜打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3、檢查古詩誦讀情況。

誰來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生評價。

4、自編動作吟誦古詩(男女分組讀,紅黃藍綠隊賽讀)

三、欣賞激趣,構畫古詩

出示範畫,欣賞

1、畫中描繪了哪些景物?(板書: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霜葉)

2、這麼美的景色,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

3、誰來説一説古詩配畫的要求?應該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最後畫什麼?(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

師:首先要畫上一座山,不過這是什麼季節時的山呢?你從哪看出來?(寒,有楓林)

師:是啊,這是深秋時節的山,給人一種涼意,所以詩中稱它為“寒山”。

師:接着畫上什麼?(小路)這小路是用這麼鋪成的呢?(小石子)哦,原來是用小石子鋪成的小路,課文中用了哪個詞啊?(石徑)但是這是一條怎樣的石徑呢?是筆直的嗎?從哪看出來?(斜)

師:詩中還提到了什麼?(白雲、人家)這人家該畫到近處還是遠處,為什麼?

師:這雲又是怎樣的雲呢?()的雲。

師:是啊,放眼望去那白雲繚繞的地方有幾户人家,除了這些,你彷彿還看到了什麼?

師:在這寒山上行走,最奪目的要數什麼?(楓林)為什麼?

師:老師該用上什麼顏色呢?為什麼?是啊,“紅於”在這裏表示比……更紅,這霜葉比二月裏的花還要紅,多美啊!你能用一個詞兒來形容這山上的楓林嗎?

師:這麼美的畫面,我們想不想立刻把它畫下來。

四、作業

關於秋天的古詩:《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

1、學生欣賞其它《古詩配畫》作品,感受詩情畫意。

2、學生自主選擇古詩,為古詩配畫。

3、學生為古詩配畫,教師巡視指導

4、分紅、黃、藍、綠四個隊進行比賽,看看哪個隊畫得好,而且更有創意。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展示作業,師生評價。

2、教師小結

3、請同學們辦一期關於秋天的手抄報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

篇二:山行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楓”,理解詞語“石徑、坐、霜葉、紅於”等詞的意思。

2、理解詩的意思,認識秋天紅葉的靜美,體會詩人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創設情境,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積極地感知、思維、想象。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薰陶。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教具準備

配樂錄音、課件、幻燈。

教學過程

一、談話釋題

1、同學們,在祖國語言寶庫中,老師對古詩特別鍾情,因為古詩特別的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古詩《山行》。這首詩是晚唐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杜牧所寫。詩歌和散文都寫得很好,創作態度非常嚴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分析、總結,把自己認為不滿意的燒掉。1000多篇詩文流傳下來的只有450篇。這首詩是他寫景的代表作。

2、釋“行”,質疑。(作者在什麼季節遊覽山間?看到了那些景物?抒發了什麼情感?)

二、默讀古詩

1、根據課後的解釋,以及聯繫上下文,理解“遠上、石徑、斜、坐、霜葉、紅於”等詞的意思。

2、結合看圖想:

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物?這些景物是怎樣的?

3、試着説説詩句的意思。

三、理解詩句

1、讀第一、二行

詩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麼?

在理解“遠上、石徑、斜xiá”等詞的基礎上説出: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處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雲生長飄動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户人家。

2、讀第三、四行:

説説“坐、霜葉、紅於”的意思,指名説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幻燈出示未添色的楓林圖,讓生説出作者停下車來觀賞的原因,然後指名為這楓葉添上顏色,成為美麗的秋色圖。

四、指導朗讀

1、導語激活

課件展示“滿山楓葉”、“作者下車”、“觀看楓葉”的畫面。楓葉如此紅豔,真叫人心曠神怡,我還要坐車登山,讓帷幕遮住我的視線,真是太掃興了,還不如快快下車,大飽眼福。看到滿山的楓葉,我的血液往上湧,我的心在顫動,這經霜打過的紅葉比二月的鮮花更耀眼。

2、表情朗讀:

(個體讀、羣體讀、配樂讀。)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五、背誦默寫

1、説説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從哪兒看出?

2、説説你看到這些景物的感受。

3、小結:

這首詩正像大家所説的,儘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楓葉的紅豔,表現了秋天的無限生機,秋景的清秀迷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寫得非常形象。請大家把這生動的詩文結合優美的圖畫,插上想象的翅膀,寫成一篇文章。

六、讀寫結合

1、反覆吟誦詩歌。

2、自己命題。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抓住景物的色和形發揮想象,注意文章的開頭、結尾和過渡。

七、佈置作業

1、根據上述要求完成作文一篇。

2、課外閲讀杜牧的其他幾首詩:

《過清華宮》、《江南春》、《赤壁》、《贈別》等。

篇三:山行教案

教學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詩歌資料,有感情地朗讀。

2、潛力目標:優等生能透過學法自學古詩,能創意地表達古詩內

容,富有想象潛力。

中等生能抓住重點詞,瞭解古詩學習的方法。

差等生在優等生的幫忙下能基本瞭解古詩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欣賞古詩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教師:投影幻燈片、音樂磁帶。

生:準備兩首描述四季景色的詩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觀看錄像《山行》,先向學生交代學習任務,然後簡介作者,理解詩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了解下文的興趣。

讓學生背出一兩首杜牧寫的詩。談談對杜牧的瞭解,透過查字典,翻找資料,請A級生總結杜牧是唐朝詩人,擅長寫景,人稱“小李杜”。

二、新授

1、初讀古詩,回顧學法。

1、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初步感知資料。

(1)透過學生自由讀、分組讀、指名讀、齊讀等手段,初步瞭解古詩資料。

(2)請B級生説説學習古詩的方法,A級生補充點評。

總結出拆散、釋詞、理順、連貫。

2、透過學法自學古詩。

2、小組討論,主動探究。

(1)小組討論,抓住關鍵詞“坐”、“於”、“霜”、“寒”、“斜”等詞語,用查字典、查找資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提出來小組共同解決。

3、總結學習狀況,師生共同評價。

3、彙報學習過程

(1)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彙報學習古詩的過程,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

(3)請B級生説出文中的重點詞“坐”、“於”、“霜”、“寒”、“生”的意思,請A級生説出“斜”、“生”、“寒”、“霜”這些詞的用法好在哪裏。

(4)請A、B、C級生用自己的話將古詩的意思連起來説,要求A級生有創意地表達古詩資料,B級生能準確理解並表達無誤,C級生能在A級生幫忙下基本理解古詩資料。

三、賞意境

請學生看黑板上的簡筆畫,聽着音樂,隨着老師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

1、啟發學生説出感覺最美的景色。

1、先請C級生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表達,例:我覺得高山美;我覺得石徑美;我覺得傍晚的楓樹林美。再讓B級生説出怎樣的高山、石徑、白雲、楓樹美?把這些景物寫具體,最後請A級生創意地表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2、此時此刻,你想説什麼?你想做什麼?

2、加以配樂,古詩意境,抒發心中的情感。

(1)唱支歌來表達。

(2)跳支舞。

(3)照一張相。

(4)畫一幅畫。

(5)當導遊介紹此處美景。

四、誦讀

1、指導朗讀

要讀出節奏美

1、看圖中景物感悟讀,配以古箏樂,分自由讀、小組讀、齊讀、範讀、指名讀。先請B級生讀,A級生評,再請A級生範讀,讀出“遠上”強音,“石徑”次強,“白雲”強音,“有”次強,“楓林晚”強音,“二月花”弱音。

2、吟唱

2、請A級生用熟悉的曲調吟唱,再請全班同學跟唱。

五、總結

不管是描述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其中都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全班齊讀《山行》,情感昇華至高潮。

板書: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篇四:山行教案

一、教材簡析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構成的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熱愛之情。深秋在詩人筆下並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述,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讓我們在觀賞勝於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這是一首秋的讚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教學中,我將在以誦讀為重點的基礎上,利用媒體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在情境中發揮想像,引導孩子登寒山,仰望白雲,欣賞火紅的楓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發熱愛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二、設計理念

古詩學習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薰陶,它務必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構建以及多元認識是本節課的出發點。其二,古詩文化博大精深,貴在積累,讓學生掌握一些古詩學習的基本方法,使他們能在課外遷移運用,在更廣泛的學習天地中,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澱。是對學生潛力的提升。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透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並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潛力。

3、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潛力。

四、教學重點:熟讀成誦,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潛力。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生自由談,並説理由。)此刻是什麼季節?你能説説這個季節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嗎?

師:是呀,到了深秋,滿山遍野,五顏六色,你們想不想看看這樣的景色?(出示秋景圖讓生欣賞。)

師:你們感覺怎樣樣?師:這麼美的景色,若是讓畫家看到了他會怎樣做?讓詩人看到了——對,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詩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觸景生情,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詩——山行。這節課,我就和大家一齊來學這首詩。板書:山行(杜牧)

(二)初讀,感知詩意。

師:那麼你們平時是怎樣學古詩的?(由學生的方法自然過渡)那就請同學們自己先來讀讀這首詩。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生自由朗讀。)

同桌互讀。檢查字音。

師:誰願意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評價,校正“斜”的讀音。

(三)再讀,質疑解疑。

師:默讀全詩,想一想你明白了什麼?是怎樣明白的?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呢?請你圈一圈,畫一畫。(學生默讀,思考,圈畫。)

師:同學們讀書真仔細,此刻請你告訴我,你都讀懂了什麼?是怎樣明白的?(生自由彙報,師相機調控。)

那麼誰有不理解的字詞,説一説。

(生説出不理解的字詞,簡單的大家説,難一點的大家一齊討論。)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提出的問題。

預設:寒山石徑

生處

紅於

坐愛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提出這麼多的問題,既然問題是大家提出的,願不願意集合大家的力量來共同解決呢?此刻,大家就利用字典和書中的註釋,同桌兩個一齊來商討這些問題,爭取人人都當老師,把自己明白的告訴對方。

(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適時引領。)

師:想不想把自己討論的結果告訴大家。

(彙報時教師參與其中,適時引領。)

師:説得太好了。透過我們合作學習,已經解決了提出的問題,基本瞭解了詩意。此刻,讓我們結合對詩的理解,再來朗讀這首詩。

(四)、畫詩悟境。

這時在你在腦海裏會出現了什麼圖畫呢?此刻就請你做個小畫家,説一説,你都在畫上畫些什麼?(生自由發言,描繪圖畫。)

師:看到同學們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擾你們。好,誰想説出你心中的圖畫?

師:同學們真不愧是小畫家,畫出了這麼美麗的畫,那麼,老師也帶來了一幅畫家為這首詩畫的畫。請你讀一讀,看一看。

(五)配樂朗讀,再現意境。

配樂朗誦一:看,把這些景物合起來,多美啊。讓我們配上音樂看畫讀詩。大家能夠站起來,也能夠加上動作。

配樂朗誦二:師:還想讀嗎?這次請同學們小聲讀,或者背一背,邊讀背邊想象詩中美麗的景物。

此刻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你的理解,為畫配上古詩,為畫配上一段文字,為畫題詩都能夠。注意要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六)拓展積累:

其實描述風景的古詩有很多,此刻老師要給你一個展現的機會,請你背一背這樣的詩,越多越好。

老師也送給大家四首首描述風景的古詩。請你讀一讀。《江南春》《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楓橋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七)結語:同學們,古人云,詩中有畫,我們説,畫中有詩,同學們,學古詩快樂嗎?老師也很快樂,古詩是我國文化的瑰寶,期望你們能夠多積累,多背誦,請相信,將來它必須會成為你寶貴的精神財富。

板書設計: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徑

景:{白雲-人家

楓林-霜葉

情:熱愛-自然

篇五:山行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瞭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生思考,後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説)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有人説:“秋風掃落葉,何等淒涼蕭條!”但是,在詩人杜牧眼中,秋天楓葉的生命力彷彿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樣生氣勃勃,充滿活力。這天,我們將學習他的《山行》。

2、板書: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自由朗讀

2、請學生讀,互相評價

3、齊讀

4、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齊讀。

(1)、知詩人,解詩題;

(2)、抓字眼,明詩意;

(3)、讀詩句,悟詩情。

5、根據學法,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註釋或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習古詩。

6、小組彙報交流。

(1)、簡介詩人杜牧;

(2)、瞭解題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詞解釋:

A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B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á,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那裏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為;

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D紅於:比……更紅。

(4)、學生根據小組討論説説詩句意思。(大致瞭解即可)

(5)、教師點撥:

A、白雲生處與白雲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雲繚繞的地方,也説明那地方比較高。)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漂浮種種動態,也説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述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於”不僅僅點出色彩鮮豔,而且顯得更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C、同樣寫紅葉的詩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比較而言,杜牧的寫法好在哪兒?(在深秋時節,詩人驚喜地發現,楓葉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D、前兩句描述景物特點與作者情感表達又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前兩句描述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愛的還是楓葉,所以説,前面景物的描述是為下面的第四句作鋪墊的)

小結:

這首詩中,作者杜牧用驚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霜葉”統攝起來,構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圖,以“愛”為核心的情感表達,使這首詩情景交融,令人白談不厭。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創設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讀,品悟詩歌表達情感。

2、設置導語,配置音樂、主角、扮演(把自己當成詩人)。

3、反覆吟唱,強化記憶。

四、選取性作業。(任選一道完成)

1、畫一幅秋色圖。

2、改寫《山行》(以第一人稱,把古詩改成一篇記敍文)

篇六:山行教案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理解古詩資料,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讀懂詩句,體會詩歌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具準備:

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秋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色呢?這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述秋天的古詩《山行》。看作者筆下的秋天是什麼樣的?(教師板書:山行)

2.簡介詩人杜牧。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電子白板配樂範讀古詩。

2.教師指導學生畫出詩句的朗讀節奏。

三、學習古詩

1.學生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

2.課件出示生字。(師引導學生引導學習文中生字、新詞。)

3.學生齊讀古詩。

4.學習古詩第一,第二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1)解詞。

斜:彎彎曲曲的樣貌。石徑:窄小的石頭小路。

生處:產生的地方。形容很遠的地方。

(2)指導導學生觀察文中插圖,説説詩句的意思。

5.學習古詩第三、四句。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1)學生齊讀。

(2)解詞。

坐:因為。

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美景。

於:超過。

6.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1)詩人坐在馬車上邊走邊看,為什麼停車呢?

(2)如果你就是詩人,你會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學生交流個人感受,進一步體會“坐愛”“晚”“紅於”)

(3)指名讀、小組比賽讀、齊讀。

7.配樂背誦詩歌。

(4)學生髮揮想象,説一説古詩描述了一幅怎樣的景色?

(5)學生動手畫一畫。

(6)請你在畫上題上這首詩,為畫更添一份美。

(7)學生默寫,老師指導。

(8)展示作品點評。

板書設計:

5古詩兩首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斜人家

深秋美景

近景:楓林霜葉

篇七:《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

教學要求: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會本詩中的2個生字。

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是感情。

山行

一 渲染意境,激趣揭題。

同學們,剛才的閲讀課裏,我們讀了《陝北八月天》這篇文章,感受到了陝北八月的濃濃秋意,欣賞了西部高原的`秋色美景。那麼,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這節課我們學習《山行》這首古詩。

二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要求: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檢查:指名朗讀,學生評價。

三 再讀課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聽課文錄音,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整體感知。

學生讀,提出不懂的問題。

分小組交流 討論

教師適當點撥。

四 美讀古詩

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課件展示

(配上優美的音樂,展示美麗的山林圖片,師旁白)

走在深秋的山路上,彎彎曲曲的小路伸向遠方,斜斜地向山頂延伸。詩人杜牧邊走邊望,只見那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住着幾户人家。詩人不禁停下了車,因為美麗的楓林晚景把他吸引住了。他讚歎道:

齊讀--------霜葉紅於二月花

剛才我們和詩人一起觀賞了山林美景,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你能把這樣的感受讀出來嗎?(感情朗讀)

五 誦讀古詩,練習背誦。

六 寫字

出示生字 霜 徑

師範寫

描習字冊

篇八:《山行》優秀教案

【教學目的】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背誦其它寫秋的古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學掛圖。

4、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彙: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5、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呢?

6、自由讀詩《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組詞認讀。

3、出示生字果樹一棵測認讀情況。

4、指導書寫:於首楓(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學習詩歌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聽錄音,畫出節奏。

3、自由讀詩、齊讀後找出疑難之處。

4、略知詩意。

⑴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詩意:沿着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⑵提問:秋天的山裏有什麼呢?(看圖)有寒冷的秋風、飄飄的白雲、幾户人家、火紅的楓林。

⑶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為了看什麼?(火紅的楓林)

⑷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誰紅?楓葉比二月花(春花)還紅。

⑹瞭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師在學生講後歸納詩意: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飄着白雲的地方居住着人家。停下車是因為愛這傍晚的楓林,秋天的霜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花還紅。

⑻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朗讀詩歌。

⑴這時候的楓林像什麼?(火炬、花海。)

⑵這麼美的楓林該怎麼讀?(讀出快樂、歡喜……)

6、齊誦詩歌,注意重讀以下詞語:寒山石徑斜生處,楓林晚二月花。

7、背誦禱歌。

四、拓展學習

背誦課外蒐集的寫秋的詩。

五、作業設計

背誦古詩。

篇九:山行優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理解詩的主題,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目標二、三

三、教學用時:1課時

四、課型:講讀課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兒歌《秋葉飄飄》課文《秋天》讓學生談對秋葉和秋天給人的聯想。(秋葉多彩:美麗愉悦、歡快明朗;草木枯黃搖落:暗淡傷感;碩果累累:豐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稱的唐代詩人杜牧也對秋天情有獨鍾,讓我們隨杜牧一起順着山路而上,走進深秋的山林。

學生齊讀詩文。

(二)檢查預習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人。出身於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歲中進士。晚唐一位著名詩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學方面,他主張“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以豪邁俊爽,拗峭清麗獨樹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絕都寫得很成功,而七絕尤為凝鍊、自然,很多名篇為後人所傳誦。由於他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高,後人把他與杜甫相提,稱為“小杜”,與李商隱並提,稱為“小李杜”。

2、《助學》的預習積累。

(三)學習詩作:

一讀:識秋物,賞美景

解題:山行,你認為是什麼意思?(在山中行走)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聽讀時在詩中畫出)

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葉,霜葉

2、這麼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麼?

霜葉

3、作者喜歡楓葉的原因是什麼?(用詩中句子回答)

霜葉紅於二月花

4、正是這樣的楓林晚景使得作者驚喜之情難以抑制,作者的什麼動作讓我們感受到這份驚喜?

停車 駐足

5、讓作者停車駐足的是霜葉的紅,“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眼裏深秋的紅葉有什麼特點?

和二月花相比,讓我們感受到紅葉紅得鮮豔、紅得旺盛、紅得有生命力;讓我們從秋天的葉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機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覺生命力旺盛,絲毫看不出要走進冬天、走進衰敗的痕跡。

6、詩人為我們展現出的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這裏有寒山、石徑、白雲、人家、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但是詩人更心儀的是深秋的紅葉!作者是用什麼手段表現出來的呢?

(和二月的紅花對比)

二讀:品名句,悟情理

7、深入挖掘:(對比引導)

楓葉紅於二月花

霜葉紅於二月花

把“霜葉”改為“楓葉”,比較體會:讓我們看到了深秋的楓葉上除了顏色的豔麗,還具有怎樣的美?

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經霜不凋,遇寒更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8、小結

至此,杜牧筆下的.紅葉內涵更豐富了:經過風霜洗禮這後,楓葉更顯其紅豔和勃勃生命力。詩人激賞的正是楓葉的這種獨特的品格。美不美,主要中不在於是否有天生的麗質,更在於能否經受後天的磨鍊。這樣,這句詩不僅景中有情,而且景中寓理。這一切的精彩,就緣於作者從司空見慣的事物身上,用凝練的語句表達出自己特殊的心靈感悟的,超越常規的立意。

9、正是因為這種超越常規的立意,這句話就獲得了永恆的生命,成為千古的名句,那麼,從寫作角度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呢?

學生回答之後師作結:

好文章,不僅要表現寫作對象的特點,而更重要的是,要善於寫出表現自己在那一時、那一地特殊感悟的話語,才可以使我們的文章構建超越常規的立意,才可以使我們的文章真正的亮起來。反之,光有一些約定俗成套話,文章是沒有個性的,缺乏生命力的。

現在就讓我們們穿越時空,和杜牧進行心靈上的對話,用現代優美的文字,解讀他留給我們的意境:

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呢!經過風霜洗禮的楓葉呀,紅得生機勃勃,紅得嬌豔濃烈,盡顯生命本色。

10、理解文章表達情理

作者要表達的情理完全得到彰顯,你體會到了嗎?

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理:後天的磨鍊可以讓生命彰顯美麗本色。(對生命的感悟,把楓葉經霜喻理)

再讀:嚼字詞,參妙意

11、學生再讀詩作,師作總述過渡:

詩人碧山,石徑,農舍,白雲,紅葉,楓林,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豔麗的山林秋色圖。詩人一反歷來秋景蕭條的寫法,構思新穎,佈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使秋色顯得生機盎然,與春光爭勝的全部利益於詩人的匠心獨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前兩句寫景和最後一句寫景有什麼不同?

前兩句寫景,全是遠景,詩人只是作客觀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而後一句寫景,是近景,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寫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秋天的獨特感受,成就了詩的個性化立意。

12、細節推敲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在詩作中煉字的高妙。

(1)“楓林晚”與“楓林美”的區別。(《助學》)

(2)“白雲生處”與“白雲深處”的不同。(參看《教學用書》)

提示:引導學生去説,切不可直接講明。

13、小結:讓學生用現代漢語描述詩的內容。(見《新教案》)

14、學生背默全詩,教師點評指津。

(四)比較閲讀

《漁家傲》是范仲淹鎮守西北邊疆時寫下的。它描寫了邊塞的蕭瑟風光和艱苦生活,表現了將士久戍思鄉與功業未成、欲歸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寫景為主,着重刻畫塞下秋來荒涼雄壯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總寫邊塞秋天風景之“異”,“異”字統領並籠罩全篇。下片以抒情為主,又以景渲染情。

《蘇幕遮》通過對秋景的描繪抒寫旅思鄉愁。上片寫遊子在途中登樓望遠所見景象,下片抒寫懷遠思鄉情懷,層層展開,婉轉纏綿。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發的感思,《山行》的情調是熱愛讚美生機勃勃,而范仲淹這兩首詞的基本情調卻都是“悲”。但兩詞又有區別,《漁家傲》是“悲壯”,《蘇幕遮》是“悲涼”“悲清”。

六、課堂練習:《助學》學習測評部分題目。

七、課堂小結:讓學生談本節課學習收穫感悟啟發。

八、佈置作業:完成《助學》學習測評中餘下題目。

篇十:山行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身的話語説説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同學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説説詩意

(3)聯繫實際,發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同學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於、白雲深處……

(同學發現交流,在結合同學質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B、山上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户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黃昏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裏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同學用自身的話來説説古詩的詩意。

(自身説、同桌説、指名説)

5、聯繫實際,發揮想象

6、介紹古詩

(可用小導遊、小畫家、小詩人……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

8、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