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03K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2021最新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篇一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靈活列反比例函數表達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能綜合利用物理槓桿知識、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係,建立反比例函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

2、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積極參與交流,並積極發表意見。

2、體驗反比例函數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學重點

掌握從物理問題中建構反比例函數模型。

教學難點

從實際問題中尋找變量之間的關係,關鍵是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物理問題,建立函數模型,教學時注意分析過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活動1

問 屬:在物理學中,有很多量之間的變化是反比例函數的關係,因此,我們可以藉助於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解決一些物理學中的問題,這也稱為跨學科應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一電路中,保持電壓不變,電流I(安培)和電阻R(歐姆)成反比例,當電阻R=5歐姆時,電流I=2安培。

(1)求I與R之間的函數關係式;

(2)當電流I=0.5時,求電阻R的值。

設計意圖:

運用反比例函數解決物理學中的一些相關問題,提高各學科相互之間的綜合應用能力。

師生行為:

可由學生獨立思考,領會反比例函數在物理學中的綜合應用。

教師應給“學困生”一點物理學知識的引導。

師:從題目中提供的信息看變量I與R之間的反比例函數關係,可設出其表達式,再由已知條件(I與R的一對對應值)得到字母系數k的值。

生:(1)解:設I=kR ∵R=5,I=2,於是

2=k5 ,所以k=10,∴I=10R 。

(2) 當I=0.5時,R=10I=100.5 =20(歐姆)。

師:很好!“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動。”這是哪一位科學家的名言?這裏藴涵着什麼 樣的原理呢?

生:這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師:是的。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現了著名的“槓桿定律”: 若兩物體與支點的距離反比於其重量,則槓桿平衡,通俗一點可以描述為;

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如下圖)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例子。

二、講授新課

活動2

小偉欲用撬棍橇動一塊大石頭,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分別為1200牛頓和0.5米。

(1)動力F與動力臂l有怎樣的函數關係?當動力臂為1.5米時,撬動石頭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動力F不超過題(1)中所用力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加長多少?

設計意圖:

物理學中的很多量之間的變化是反比例函數關係。因此,在這兒又一次藉助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解決一些物理學中的問題,即跨學科綜合應用。

師生行為:

先由學生根據“槓桿定律”解決上述問題。

教師可引導學生揭示“槓桿乎衡”與“反比例函數”之間的關係。

教師在此活動中應重點關注:

①學生能否主動用“槓桿定律”中槓桿平衡的條件去理解實際問題,從而建立與反比例函數的關係;

②學生能否面對困難,認真思考,尋找解題的途徑;

③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和物理有着濃厚的興趣。

師:“撬動石頭”就意味着達到了“槓桿平衡”,因此可用“槓桿定律”來解決此問題。

生:解:(1)根據“槓桿定律” 有

Fl=1200×0.5.得F =600l

當l=1.5時,F=6001.5 =400.

因此,撬動石頭至少需要400牛頓的力。

(2)若想使動力F不超過題(1)中所用力的一半,即不超過200牛,根據“槓桿定律”有

Fl=600,

l=600F 。

當F=400×12 =200時,

l=600200 =3.

3-1.5=1.5(米)

因此,若想用力不超過400牛頓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如長1.5米。

生:也可用不等式來解,如下:

Fl=600,F=600l 。

而F≤400×12 =200時。

600l ≤200

l≥3.

所以l-1.5≥3-1.5=1.5.

即若想用力不超過400牛頓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加長1.5米。

生:還可由函數圖象,利用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求出。

師:很棒!請同學們下去親自畫出圖象完成,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釋:在我們使用橇棍時,為什麼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生:因為阻力和阻力臂不變,設動力臂為l,動力為F,阻力×阻力臂=k(常數且k>0),所以根據“槓桿定理”得Fl=k,即F=kl (k為常數且k>0)

根據反比例函數的性質,當k>O時,在第一象限F隨l的增大而減小,即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師:其實反比例函數在實際運用中非常廣泛。例如在解決經濟預算問題中的應用。

活動3

問題:某地上年度電價為0.8元,年用電量為1億度,本年度計劃將電價調至0.55~0.75元之間,經測算,若電價調至x元,則本年度新增用電量y(億度)與(x-0.4)元成反比例。又當x=0.65元時,y=0.8.(1)求y與x之間的函數關係式;(2)若每度電的成本價0.3元,電價調至0.6元,請你預算一下本年度電力部門的純收人多少?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各部門,經常遇到經濟預算等問題,有時關係到因素之間是反比例函數關係,對於此類問題我們往往由題目提供的信息得到變量之間的函數關係式,進而用函數關係式解決一個具體問題。

師生行為:

由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討論完成。

教師應給予“學困生”以一定的幫助。

生:解:(1)∵y與x -0.4成反比例,

∴設y=kx-0.4 (k≠0)。

把x=0.65,y=0.8代入y=kx-0.4 ,得

k0.65-0.4 =0.8.

解得k=0.2,

∴y=0.2x-0.4=15x-2

∴y與x之間的函數關係為y=15x-2

(2)根據題意,本年度電力部門的純收入為

(0.6-0.3)(1+y)=0.3(1+15x-2 )=0.3(1+10.6×5-2 )=0.3×2=0.6(億元)

答:本年度的純收人為0.6億元,

師生共析:

(1)由題目提供的信息知y與(x-0.4)之間是反比例函數關係,把x-0.4看成一個變量,於是可設出表達式,再由題目的條件x=0.65時,y=0.8得出字母系數的值;

(2)純收入=總收入-總成本。

三、鞏固提高

活動4

一定質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其體積y(m3)是密度ρ(kg/m3)的反比例函數,請根據下圖中的已知條件求出當密度ρ=1.1 kg/m3時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V的值。

設計意圖:

進一步體現物理和反比例函數的關係。

師生行為

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講評。

師:若要求出ρ=1.1 kg/m3時,V的值,首先V和ρ的函數關係。

生:V和ρ的反比例函數關係為:V=990ρ 。

生:當ρ=1.1kg/m3根據V=990ρ ,得

V=990ρ =9901.1 =900(m3)。

所以當密度ρ=1. 1 kg/m3時二氧化碳氣體的氣體為900m3.

四、課時小結

活動5

你對本節內容有哪些認識?重點掌握利用函數關係解實際問題,首先列出函數關係式,利用待定係數法求出解 析式,再根據解析式解得。

設計意圖:

這種形式的小結,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每一位學生都創造了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機會,併為程度不同的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從而使小結不流於形式而具有實效性。

師生行為:

學生可分小組活動,在小組內交流收穫, 然後由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小結。

反比例函數與現實生活聯繫非常緊密,特別是為討論物理中的一些量之間的關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用數學模型的解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淺顯易懂,同時不僅要注意跨學科間的綜合,而本學科知識間的整合也尤為重要,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數之間的不可分割的關係。

板書設計

17.2 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三)

1、

2、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釋:在我們使 用撬棍時,為什麼動 力臂越長越省力?

設阻力為F1,阻力臂長為l1,所以F1×l1=k(k為常數且k>0)。動力和動力臂分別為F,l.則根據槓桿定理,

Fl=k 即F=kl (k>0且k為常數)。

由此可知F是l的反比例函數,並且當k>0時,F隨l的增大而減小。

活動與探究

學校準備在校園內修建一個矩形的綠化帶,矩形的面積為定值,它的一邊y與另一邊x之間的函數關係式如下圖所示。

(1)綠化帶面積是多少?你能寫出這一函數表達式嗎?

(2)完成下表,並回答問題:如果該綠化帶的長不得超過40m,那麼它的寬應控制在什麼範圍內?

x(m) 10 20 30 40

y(m)

過程:點A(40,10)在反比例函數圖象上説明點A的橫縱座標滿足反比例函數表達式,代入可求得反比例函數k的值。

結果:(1)綠化帶面積為10×40=400(m2)

設該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為y=kx ,

∵圖象經過點A(40,10)把x=40,y=10代入,得10=k40 ,解得,k=400.

∴函數表達式為y=400x 。

(2)把x=10,20,30,40代入表達式中,求得y分別為40,20,403 ,10.從圖中可以看出。若長不超過40m,則它的寬應大於等於10m。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二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教科書是在第一課“師生交流”的基礎上開始的。比較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本單元結合學生的遊戲和身邊熟悉的事物,通過學生能夠理解的一些簡單概念,初步瞭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內容有“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等。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書本內容的聯繫,要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交流,豐富和提高。使學生體會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和學習中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的含義,會判斷並會用這些術語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遊戲”“討論、交流”等方式,使學生初步瞭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將生活中的事物用數學語言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了解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數學的內容,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善於思考的習慣。

教學總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同樣多、多些、少些

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結合具體事物説出“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以及“誰和誰同樣多”。過程與方法:通過做遊戲,使學生體驗多、少和同樣多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做遊戲,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準備:課件、椅子和花片

學習方式:遊戲活動、體驗交流、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高矮、長短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事物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瞭解這些概念的含義,使學生能夠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

過程與方法:通過呈現身邊的事例及實踐活動,瞭解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教學準備:課件、鉛筆、粉筆、線繩

學習方式:結合具體事物、討論交流、實踐活動

第三課時:大小、輕重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8—9頁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體驗,瞭解大小的含義,感受物體的輕重,並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用天平表示的圖,説出哪個物體輕,哪個物體重。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親自體驗,感受物體的大小和輕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利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初步的數學思考和簡單的推理。

教學準備:課件、天平、蘋果、羽毛球、飲料和麪包實物。

學習方式:觀察討論、親自體驗教學過程。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2021 篇三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0~51頁。

教學目標

1、使同學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同學在觀察、操作、籠統、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有序考慮的能力,培養初步的符號感。

3、使同學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上衣和裙子圖片,記錄紙,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現象

談話:無錫有許多旅遊景點(多媒體顯示無錫的風景圖片),小紅和爸爸媽媽想來無錫玩。為了這次旅遊,媽媽給她準備了2件上衣(出示學具):一件綠色的和一件黃色的。還準備了3條裙子(出示學具):粉紅色的、藍色的和大紅色的。用什麼顏色的上衣配什麼顏色的裙子呢?請同學們給她提些建議吧。

同學交流,教師操作。

小結:像這樣,一件上衣配一條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搭配。(板書:搭配)

二、合作探究,體會有序考慮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況都找出來,讓小紅自身挑。

合作要求:同桌兩人,一人拿學具進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況記錄在表格中。

同學活動,教師巡視,關注同學中出現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請同學彙報搭配過程,教師演示。

小結:一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較方法。

提問: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更喜歡哪一組同學搭配的方法?為什麼?

同學交流,體會有序搭配是比較好的方法。

小結: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板書:有序,不重複,不遺漏)

3、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談話:你們能像剛才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身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

同學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誰能具體地説一説,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

同學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1) 選上衣,先用綠色上衣分別和3條裙子配,再用黃色上衣分別和3條裙子配。(2) 選裙子,先用粉紅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再用藍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最後用大紅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

4、小結。

談話:(電腦演示)把2件上衣和3條裙子進行搭配,可以先用上衣進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用裙子進行有序搭配。

三、創新表示,感受符號思想

出示問題:小紅的爸爸為了這次旅遊,準備了3件襯衫和3條領帶,(課件出示3件襯衫和3條領帶圖)襯衫和領帶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討論。

啟發:剛才我們用學具擺出了上衣和裙子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現在你還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把領帶與襯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來呢?同桌討論討論。

全班交流,教師提示可用連線的方法。

2、嘗試。

談話:請同學們用自身喜歡的方法在作業紙上有序地表示出這些搭配的方法吧。

展示同學作業,簡要研討。

小結: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畫實物的,有畫簡單圖形的,還有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

3、比較。

這麼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呢?為什麼?

小結:看來,用簡單的圖形、字母或數字等符號表示實物的方法更簡潔些。

4、歸納。

電腦演示:電腦小博士就是用簡單圖形表示的,他用梯形表示領帶,用長方形表示襯衫。把3條領帶和3件襯衫進行搭配,可以先用領帶進行有序搭配(電腦連線),也可以先用襯衫進行有序搭配(電腦連線)。

提問:假如領帶的條數不變,襯衫減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同學回答,板書:3×2=6。

再問:假如襯衫的件數不變,領帶增加一條,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同學回答,板書:4×3=12。

引導: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麼發現?襯衫的件數和領帶的條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是什麼關係?

同學在小組裏交流。

小結:領帶條數與襯衫件數的乘積就是搭配的方法數,這就是搭配的規律(板書課題:搭配的規律)。

四、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1、路線問題。

電腦演示:穿上漂亮的衣服,小紅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來到了無錫。打開地圖,他們準備從火車站動身,經過五愛廣場,到錫惠公園去玩。

提問:那從火車站到錫惠公園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呢?

同學交流。

再問:這麼多的走法?選哪一種比較合適?

同學交流。

小結:當搭配的結果很多時,要注意選擇最合適的搭配方案。

2、獎品問題。

談話:錫惠公園裏有許多有獎遊戲,小紅的運氣真不錯,她得獎了。來到領獎處,讓我們聽聽領獎處的叔叔跟她説了什麼。

(電腦播放錄音)“小朋友,恭喜你得獎。你可以選一個木偶,配上一頂帽子,或者配上一條圍巾作為獎品。領獎之前我可要先考考你喔。現在有3只木偶,2頂帽子和3條圍巾,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的方法呢?”

同學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遊戲問題。

同學們在做“石頭、剪刀、布”的遊戲時,有沒有注意其中也有我們研究的搭配規律呢?你知道在這個遊戲中,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嗎?怎樣才幹把各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來呢?

同桌商量,試着玩一玩。

交流玩法:一個同學連續出三次“石頭”,另一個同學依次出“石頭”“剪刀”和“布”,就這樣玩下去。

同桌兩人玩一玩,然後交換一下角色,再玩一玩。

同學活動後,説一説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小結:原來遊戲中也有數學問題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全課小結,引導延伸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2021最新全集 篇四

活動目標:

1、學習將物品按用途分類。

2、根據物品的共同特徵設計標記。

3、在活動中學習,能夠有條理的對物品進行收拾和整理。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PPT圖片、幼兒之前要有按標記分類的知識積累、黑色水筆、白紙。

活動過程:

1、首先以聖誕節到了,幫助託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禮物為情景展開活動,出示圖片,讓幼兒知有 哪些禮物。

2、首先讓幼兒自主分類(有的按形狀、有的按顏色、有的'按質量的軟硬等等),並讓幼兒説出為什麼這樣分。

3、以託班只有三個箱子為由,引導幼兒按物品的用途分三類,把那個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分?(引導幼兒説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後,為了讓託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認箱子裏的東西是什麼,引導幼兒説出做標記,並在紙上畫出來。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並沒有用實物而是用的圖片,因為出示得實物都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課程就不容易繼續下去了。採用圖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又不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一節課的活動下來,總體上的還是不錯的。老師的建議是:應該多加一些傢俱類的或者幼兒部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這樣加大了難度,拓展了幼兒的認知面,如果僅限於幼兒常見的物品的話,拓展的部分就無法顯現。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能正確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學生回答春天)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森林裏的小動物也該出來活動了,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在幹什麼呢?(課件顯示情境圖)

誰能把這幅美麗的畫面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呢?(學生講故事説圖意)

原來是小兔在請他的小夥伴們吃果子呢!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評析教師與學生情感接觸,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並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1)師: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嗎?學生思考後,可能會提出下列問題:

①一共有幾盤果子?②一共有多少個果子?重點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果子”的問題。

(2)師: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好嗎?學生操作。(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4)師:那20+30等於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會算的學生想一想自己是怎麼算出來的,其他學生可用學具代替果子擺一擺。)

組織全班學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為2+3=5,所以20+30=50;③因為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④用數一數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計數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師:那你喜歡哪一種方法呢?把你喜歡的方法説給你的小夥伴聽一聽。(學生交流。)

(評析通過情境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時,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能充分尊重這些差異,併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較好地體現了算法多樣化。)

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課件顯示第二幅情境圖,學生説圖意。)

師: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把你的問題在小組內説一説,並試着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好嗎?

(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小組引導幫助。)(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0=40或50-40=10。)

(評析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師: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每一個數都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如果有的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

邊説邊板書如下:20+30=50 50-10=40

加加和被減差

數數減數

(教師再次舉例説明。)(評析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師:吃完了果子,小兔子還給同學們出了幾道題呢!(課件顯示下圖)

(學生口答,並説一説計算過程。)

2.師:小猴子、小兔子、小刺蝟玩得非常高興,又來了幾隻小動物,他們做起了找朋友的遊戲,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嗎?

3.師:它們做完了遊戲,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森林聯歡會,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了。看!它們正在佈置會場呢!(課件顯示情境圖)它們在説什麼呢?

(學生敍述圖意,並解答。可能出現的算法有:80-30=50(張);30+(50)=80(張)。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師:開完了聯歡會,小動物們也該回家了,你們看(課件顯示)。

師:這兩輛車夠坐嗎?你是怎麼想的?(學生説思考過程,只要説得合理,都應給予肯定。)

(評析以故事的形式貫穿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發展,特別是“乘車”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