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W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備課教案模板5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麼樣的物體輕,什麼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遊戲”感受輕重

(一)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遊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後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麼挑呢?

(二)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並同時遞給學生並給予協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三)小結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並且用我們的兩隻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並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彙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掂完了,願意把你的感受説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願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參加我們活動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給他。

1、發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説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麼?(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學生動手掂。)

4、説説你的感受?還想接着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着老師呢。

1、老師這裏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説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説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麼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麼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並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裏,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麼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麼不發表意見了,有什麼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麼辦?(動手掂一掂)

4、説説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麼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麼有沒有辦法呢?

教材的評價建議 篇二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二)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於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於質疑。

六、教學進度安排:略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備課教案模板5 篇三

教案示例

操場上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發展他們的數感。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2、使學生能夠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發展他們的數感。並且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

(少)幾”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理解情境圖

(一)理解主題圖

1、出示圖片:操場上

2、根據圖意請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1)男生有( )人;

(2)女生有( )人;

(3)男生與女生共有( )人;

(4)男生比女生多( )人;

(5)女生比男生少( )人;

……

(二)嘗試解決問題

1、出示圖片:學生與椅子

2、先拿出小圓片擺一擺,説一説,再比一比。

(1)學生列式:10-9 = 1 10-8 = 2

(2)教師提問:“1”是什麼意思?

椅子的數量比老師和同學的人數多1或者老師和同學的人數比椅子的數量少1.

(3)教師提問:“2”是什麼意思?

椅子的數量比同學的人數多2或者同學的人數比椅子的數量少2.

3、思考:根據這幅圖,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鞏固練習

(一)擺一擺,填一填。

1、出示圖片:擺一擺1

教師:看圖,填一填,先觀察圖,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2、出示圖片:擺一擺2

教師:看圖,填一填,先觀察圖,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3、出示圖片:擺一擺3

(1)______比______多______個,______比______少______個,

(2)怎樣列式?

4、出示圖片:鴨子

先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再指名回答,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三、實踐活動“小調查”

(一)出示圖片:小調查

1、組織學生調查各自小組的男女人數。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這些問題。

3、全班彙報。

四、課外延伸

回家後,數一數,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個比較單子同學明天互相交流。

五、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藉助擺小棒,撥計數器的直觀操作活動,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具體的計算中,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具準備:

CAI課件,小棒。

教法運用:

合作探究法、創設情境

學法指導

分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預習) 創設情境:有幾瓶牛奶

星期天,笑笑家來了幾位好朋友,媽媽買回2箱飲料招待他們,小客人走後,笑笑幫媽媽一起清理房間(出示掛圖)。看着箱子裏的飲料,笑笑想起了一個數學問題,你能猜出她在想什麼問題? (現在一共有幾瓶飲料?) 學生自主思考,並與同桌交流討論 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情景討論

二、初學新課

(初步探究) 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組的同學説一説,每一組請一個同學彙報你們的想法。

根據這個問題請你能列一道算式嗎?怎麼列?

9+5=

你能説説9加5可以怎樣算嗎?

(鼓勵學生説出不同的'算法。)可結合學生的回答,可以指出湊成10來算的方法叫做湊十法。

觀察小結:湊十法就是把沒有學過的9加幾變成已經學過的10加幾來計算。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彙報。學生按照書上的提示活動討論(可能出現不同的説法)

(鼓勵學生説出不同的算法。)可結合學生的回答,可以指出湊成10來算的方法叫做湊十法。

學生動手操作。 出示具體的情景圖,讓學生明確知道怎麼列式,瞭解本節課的知識點。

更直觀的認識看圖列式的方法。

三、引導釋疑

(合作學習) 做一做,説一説。

1、9+3=可以怎樣算,你能用小棒擺出你的算法嗎?自己想好後,擺給小組同學看,並説説你的想法。

請學生彙報,在書上圈一圈,説一説。

2、請學生自己擺一擺,算算6+9=?

觀察書上的圖,圈一圈並填出得數。

並問學生:虛線框是做什麼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請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練一練的第一題。

請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數或拆小數都可以。

學生在開展觀察周圍的活動時,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分清圖形的過程中,説一説理由

請學生彙報,在書上圈一圈,説一説。

學生在説理由的過程中自然地體會到看圖列式根據一定的標準。

初步掌握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

基本環節 教師授課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學習過程(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四、拓展學習

(深入探究) 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隨機報題。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選擇1-2道題,學生所以説算法。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並把掌握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

同桌之間談談如何更快算出答案。

學生説説自己對這種題目有哪些認識。

學生能比較直觀地掌握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

五、當堂檢測

(學習診斷) 指導完成練一練第25題。

1、第2題目的:在解決問題中鞏固進位加法。

(實施方法:仔細看圖後,所以説圖意,獨立完成。)

2、第3題:通過登山遊戲,體會到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一樣。

(實施方法:小組競賽後核對答案,交流發現規律。)

學生先自己完成書本習題,在分小組討論各自完成的情況。 學生在討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課堂小結

(梳理歸納) 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隨機報題。

9 + 3 = 9 + 7=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選擇1-2道題,學生所以説算法。

學生思考並舉手回答 鞏固新知識

板書設計:

1、完成新概念配套練習。

2、完成書本練一練的習題。 有幾瓶牛奶(9加幾)

9 + 5 = 9 + 3 = 6 + 9 =

教學反思: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看看有幾瓶牛奶,這種實際的情景,既有感性認識的一面,又有理性認識的一面,極好的鍛鍊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初步掌握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是本節課的重難點,以創設情境以及遊戲環節的形式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

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篇五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國小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説一説。“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説一説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説一説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説一説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説一説。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着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一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

1、在遊戲活動中,讓學生掌握有關6的加減法。

2、在遊戲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交流、積極思考,並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

3、在遊戲活動中,使學生不斷積累經驗,發展他們的數感。

重點難點 :

1、掌握6和的加減法。

2、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呈現目標,任務導學

1、能夠正確計算有關6和的加減法;

2、在具體活動中理解數的'具體意義。

二、互動探究,合作求解

活動一:師生進行猜數遊戲 猜數2或4

1、教師談話:我們一起玩一個猜數遊戲好不好?

2、學生猜數,並説出簡單的理由。

3、教師提問: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 2+4=6 4+2=6

4、教師:還想不想再玩一次?並用數學算式表示出來。6-2=4 6-4=2

5、猜數3,我們還用這6個小磁珠,換個玩法好不好? 猜猜老師用手捂住了幾個?用數學算式表示出來。 3+3=6 6-3=3

6、猜數1和5,還是這6個磁珠,誰願意當小老師帶大家玩一玩,猜一猜他捂上了幾個? 1+5=6 5+1=6 6-1=5 6-5=1

活動二:生生進行猜數遊戲

1、教師談話:同學們從學具盒裏數出7個小珠子,看誰數得快!

2、教師説明遊戲規則

3、小組活動.

活動三

3+3=

6-4=

6-3=

6-5=

1+5=

2+4=

6-3=

6-1=

6-6=

4+2=

3+3=

1+5=

找朋友: 出示小黑板:連一連

強化訓練

當堂達標 好啦,現在我們去檢查一下我們學得怎麼樣

1、獨自完成課本35頁練一練中第1、2、3題後小組內訂正。

2、獨自完成課本35頁練一練中第4、5、6題後全班訂正。

課後反思:

預習先行 觀察課本36頁情境圖背土豆。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最新5 篇七

教案示例

摘果子

教學目的

1、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體會減法的含義並且能夠應用。

2、使學生能夠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是本小節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看圖説圖意,並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一)出示圖片:金魚圖和綿羊圖

1、請你根據圖意列式

2、教師總結

(1)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問題;

(2)當我們需要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加法計算;

(3)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他們的和不變。

(二)教師設疑

我們知道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我們用加法計算;如果我想:從總數裏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們該怎樣計算呢?

二、學習減法

(一)看圖自主理解減法含義

1、出示圖片:主題圖

(1)請你自己想一想,這幅圖什麼意思?

(2)小組內説一説

(3)你知道怎樣解答嗎?

2、全班討論

3、教師小結

當我們從總數裏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時,我們用減法計算。“-”記做減號。

從5個裏面減去2個,還剩3個,寫作:5-2 =3

(二)反饋

1、出示圖片:做一做1

2、出示圖片:做一做2

3、出示圖片:小刺蝟拿蘋果

(三)小結

當我們需要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加法計算;當我們從總數裏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時,我們用減法計算。

三、練習

(一)出示圖片:手指圖

(二)出示圖片:小鳥摘果子

(三)出示圖片:老鼠做數學

四、小結

今天我們接觸了減法,你知道什麼時候運用減法進行計算嗎?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嗎?

探究活動

成雙配對

遊戲目的

1、鞏固5以內加減法的含義。

2、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遊戲準備

將所有5以內的加減法算式製作成口算卡片。

遊戲過程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

2、組長任意説一個5以內的數字,其他學生就從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數等於組長所報數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複使用。如組長説“4”,第一次可以拿出“3+1”這個卡片;第二次組長再説“4”的時候,可以拿“2+2”“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3+1”這個卡片

3、每次第一個拿出卡片的學生獲得獎勵(小紅花,小星星等等),最後獲得獎勵最多的學生就是優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