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92W

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計算100以內兩位數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2、能夠運算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三、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們最喜歡過什麼節?屬於你們自己的節日是哪一天?六一兒童節你們是怎樣度過的?

同學們在兒童節這一天都非常愉快,老師也為你們高興,那如何使六一兒童節過得更有意義呢?我們看看小明和妹妹是怎樣過的。他們向媽媽提出今天我們來當家,讓媽媽安心去工作媽媽交給小明30元錢,給妹妹20元,讓他們到超市去購物。

哥哥先來到了肉類區,有雞、鴨、肉和魚,同學們想一想,哥哥用30元錢可能買哪些商品?注意所買的商品的總價不能超過30元,你們估計一下。

接着哥哥隨妹妹來到了蔬菜水果區。

妹妹用20元錢可以在這裏買哪些商品?

除了香菇、蝦仁以外,請同學們任選兩件商品並算出它的價錢。

3+5=8 3+1=4 3+5=8 3+9=12

3+9=12 3+3=6 3+10=13 3+8=11

3+6=9 3+3=6 5+1=6 5+5=10

5+9=14 5+3=8 5+4=9 5+10=15

老師請同學列舉出三件商品並計算出結果。

讓學生説一説如果買四件商品、五件商品都是哪幾種,各是多少元?

讓每個學生都説一説,做到全員參與。

出示圖片:這位老爺爺用100元購物,他可以買到什麼?還剩多少?請同學們説一説,最多不超過三件商品。

讓學生自由發言。

小明和妹妹買完了東西到收銀台去交錢,小明花了25元錢,妹妹花了14元,那位爺爺只花了8元錢,請同學想一想他們各買了哪些商品?

讓同學們算一算他們各找回多少錢?

小明應找回:

妹妹應找回:

老爺爺應找回:

小明和妹妹把買來的商品拿回家,媽媽見到後誇獎他們是愛勞動的好孩子。小明提議:今天我們家吃餃子吧!媽媽同意了,妹妹算了算如果做兩種餡的餃子,每種餃子要做50個才夠,兩種餃子一共要做多少個?

同學們,你們來幫助妹妹算一算。(50+50=100)

到了晚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媽媽向爸爸誇獎了小明和妹妹今天不但幫媽媽買東西,還幫助媽媽包餃子,真是媽媽的小助手,這時妹妹説:我幫媽媽包了43個肉餃子,小明説:我幫媽媽包了38個菜餃子。

同學們,你們説他們倆誰包得多?多幾個?小明和妹妹一共包了多少個?其餘是媽媽包的,媽媽包了多少個?

同學們,今天通過小明和妹妹當家這一天,我們一起復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希望同學們也能向小明兄妹倆學習,做一個勤勞能幹、愛勞動的好孩子。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2)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理解計數單位。

教具準備:

課件 ,小棒。

教學過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問題,激發數數興趣

1、師:藍藍的天,綠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興啊! 看,山坡上下來一羣羊,有幾隻? 又來了一羣,幾隻?這兩羣羊共幾隻?20是幾個十?學生觀察回答上述問題。

2、又下來一大羣羊,成八小羣。 師,羊真多啊!有多少隻?

我們來估計一下,現在草地上有多少隻羊。大家交流,説一説自己估計的結果。

3、師,我們的估計對嗎?可以數。你會數嗎? 今天學習數100以內各數。(揭示課題)

二、操作、交流,學習數100以內各數

1、實物數數。

(1)師:老師讓你們沒人帶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數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學生自由數 彙報,你是怎麼數的?(有多種數法,可以指名進行實際操作。)

2、討論。

(1)師:剛才,有的小朋友是這樣數的:每數10根捆成一捆。 誰願意用小棒再來演示,讓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試着用剛才同學們提出的辦法來數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數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師: 一根一根地數,10個一是幾?那十根十根地數,10個十是幾?

3、引導學生一十一十地數到一百。

(1)師:數100以內的數,可以一個一個地數,從一數到一百,也可以十個十個地數,數了10個十就是一百

如果讓你十個十個地數,你能從10數到100嗎?100—10呢?

學生數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數百羊圖。一隻一隻地數,再十隻十隻地數。(同桌一個人數另一個人檢查)

(3)搶答:一十一十地數,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後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後面是 ( )十。

(4)指名數:一十一十地數,從一十數到一百;從三十數到七十,從六十數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數的數法

1、師:誰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説一説你是怎麼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繼續往下數,你能數到四十二嗎?試一下。

出示例2: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學生邊添小棒邊數。

交流:三十九後面的數是多少?為什麼是40?

學生將10個單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數到四十二。

2、從五十六數到六十三,再從六十三數到七十二。 (注意滲透組成知識,注意是否每數滿十根捆成一捆。)

3、不擺小棒,一一地數

從七十八數到八十八,再數到一百。(同桌輪流數,再指名數。)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後面各是幾?

四、學習100以內數的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個單根,看一看,是幾根小棒?説一説35是( )個十和 ( )個一組成的。

2、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

3、同桌一人擺小棒,另一人説組成。

4、遊戲: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 )個十( )個一七十六 ( )個十( )個一

九十四 ( )個十( )個一六十 裏面有( )個十 一百 裏面有( )個十

想一想:其實生活中用到數數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裏遇到過?自由彙報。

如果這堂課的表現是100分的話,你覺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説説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結

師:説一説,你今天學會了什麼?

六、練習活動

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個球,再數一數,有多少個球。 你的估計差不多嗎?你是怎樣數的?怎樣數比較快?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找圓形

課題:找圓形

課型:新授課

試講人:張玲娟

學時:1學時

備課時間:20xx-6-11

授課時間:20xx-6-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圓形的特徵,能從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圖案為圓形)。

2、能力目標:幼兒樂意參加操作活動,能遵守操作規則,並能獨立畫出圓形。

3、德育目標:利用觀察法、操作法等來引導幼兒學習。教學重點:

1、指導幼兒瞭解圓形的特徵,並讓幼兒能在圖案中找出圓形。教學難點:

1、幼兒需要發揮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會畫出圓形。教學方法:

1、觀察法2、示範法3、提問法4、操作法等。

教學準備:

1、若干個圓形實物圖(硬幣、眼鏡、手錶等)

2、鉛筆、白紙(學生自備)

3、幾張缺少輪子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引題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大家想不想來看一看,都是些什麼東西呀?”(老師拿出準備好的材料)教師:“小朋友們,有誰告訴我這些是什麼呀?”(師生互動環節)教師:“小朋友都很聰明,認識這些東西,那大家看一看這些東西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呢?都是什麼形狀的呀?嗯,對了,大家真聰明,這個就是圓形。”

教師:“小朋友們認識了圓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師學習畫圓啊?拿出大家帶來的筆和紙,跟着老師一起來,好不好呀?小朋友們,注意哦,畫的時候不要弄傷自己的小手哦!”(教師提醒小朋友安全問題)

2、找圓形

教師(出示放大的缺少輪子的圖片):“小朋友看看圖上有什麼呀?這些車子能開嗎?為什麼能開或者不能開呢?”(師生互動)呀?教師:“小朋友眼睛真靈,原來呀,這些車子的輪子都不見了,那怎麼辦呢?我們小朋友來幫幫忙好嗎?找找看,應該畫在哪裏?”(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3、找找生活中的圓形

教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幫車子找到了它們的圓圓的輪子。大

家都學到了什麼是圓形,那小朋友們,今天回家之後,在家裏找一找圓形,然後指給爸爸媽媽看,好嘛?那今天的課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

教學反饋:

1、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採用圖片展示、現場教學等方式來指導幼兒進行學習,這樣更容易讓幼兒接受所學知識。

2、本次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會很好地鍛鍊幼兒的觀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運用。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2021最新全集 篇四

活動目標:

1、學習將物品按用途分類。

2、根據物品的共同特徵設計標記。

3、在活動中學習,能夠有條理的對物品進行收拾和整理。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PPT圖片、幼兒之前要有按標記分類的知識積累、黑色水筆、白紙。

活動過程:

1、首先以聖誕節到了,幫助託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禮物為情景展開活動,出示圖片,讓幼兒知有 哪些禮物。

2、首先讓幼兒自主分類(有的按形狀、有的按顏色、有的'按質量的軟硬等等),並讓幼兒説出為什麼這樣分。

3、以託班只有三個箱子為由,引導幼兒按物品的用途分三類,把那個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分?(引導幼兒説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後,為了讓託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認箱子裏的東西是什麼,引導幼兒説出做標記,並在紙上畫出來。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並沒有用實物而是用的圖片,因為出示得實物都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課程就不容易繼續下去了。採用圖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又不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一節課的活動下來,總體上的還是不錯的。老師的建議是:應該多加一些傢俱類的或者幼兒部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這樣加大了難度,拓展了幼兒的認知面,如果僅限於幼兒常見的物品的話,拓展的部分就無法顯現。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2021最新全集 篇五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切割線定理和割線定理。這些定理和推論不但是本節的重點、本章的重點,而且還是會考試題的熱點;這些定理和推論是重要的工具性知識,主要應用與圓有關的計算和證明。

難點:正確地寫出定理中的等積式。因為圖形中的線段較多,學生容易混淆。

2、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需要三個課時。第1課時介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做例1和例2.第2課時介紹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做例3.第3課時是習題課,講例4並做有關的練3.

(1)教師通過教學,組織學生自主觀察、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猜想——證明——應用”等學習,教師組織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

第1課時:相交弦定理

教學目標 :

1、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並初步會運用它們進行有關的簡單證明和計算;

2、學會作兩條已知線段的比例中項;

3、通過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4、通過推論的推導,向學生滲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

教學難點 :

在定理的敍述和應用時,學生往往將半徑、直徑跟定理中的線段搞混,從而導致證明中發生錯誤,因此務必使學生清楚定理的提出和證明過程,瞭解是哪兩個三角形相似,從而就可以用對應邊成比例的結論直接寫出定理。

教學活動設計

(一)設置學習情境

1、圖形變換:(利用電腦使AB與CD弦變動)

①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發現規律:∠A=∠D,∠C=∠B.

②進一步得出:△APC∽△DPB.

③如果將圖形做些變換,去掉AC和BD,圖中線段 PA,PB,PC,PO之間的關係會發生變化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觀察,並回答。

2、證明:

已知:弦AB和CD交於⊙O內一點P.

求證:PA·PB=PC·PD.

(A層學生要訓練學生寫出已知、求證、證明;B、C層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完成)

(證明略)

(二)定理及推論

1、相交弦定理: 圓內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結合圖形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相交弦定理:在⊙O中;弦AB,CD相交於點P,那麼PA·PB=PC·PD.

2、從一般到特殊,發現結論。

對兩條相交弦的位置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中一條是直徑,並且它們互 相垂直如圖,AB是直徑,並且AB⊥CD於P.

提問:根據相交弦定理,能得到什麼結論?

指出:PC2=PA·PB.

請學生用文字語言將這一結論敍述出來,如果敍述不完全、不準確。教師糾正,並板書。

推論 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麼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3、深刻理解推論:由於圓是軸對稱圖形,上述結論又可敍述為:半圓上一點C向直徑AB作垂線,垂足是P,則PC2=PA·PB.

若再連結AC,BC,則在圖中又出現了射影定理的基本圖形,於是有:

PC2=PA·PB ;AC2=AP·AB;CB2=BP·AB

(三)應用、反思

例1 已知圓中兩條弦相交,第一條弦被交點分為12釐米和16釐米兩段,第二條弦的長為32釐米,求第二條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段的長。

引導學生根據題意列出方程並求出相應的解。

例2 已知:線段a,b.

求作:線段c,使c2=ab.

分析:這個作圖求作的形式符合相交弦定理的推論的形式,因此可引導學生作出以線段a十b為直徑的半圓,仿照推論即可作出要求作的線段。

作法:口述作法。

反思:這個作圖是作兩已知線段的比例中項的問題,可以當作基本作圖加以應用。同時可啟發學生考慮通過其它途徑完成作圖。

練習1 如圖,AP=2釐米,PB=2.5釐米,CP=1釐米,求CD.

變式練習:若AP=2釐米,PB=2.5釐米,CP,DP的長度皆為整數。那麼CD的長度是 多少?

將條件隱化,增加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練習2 如圖,CD是⊙O的直徑,AB⊥CD,垂足為P,AP=4釐米,PD=2釐米。求PO的長。

練習3 如圖:在⊙O中,P是弦AB上一點,OP⊥PC,PC 交⊙O於C. 求證:PC2=PA·PB

引導學生分析:由AP·PB,聯想到相交弦定理,於是想到延長 CP交⊙O於D,於是有PC·PD=PA·PB.又根據條件OP⊥PC.易 證得PC=PD問題得證。

(四)小結

知識: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

能力:作圖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想方法:學習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定理直接得到推論的過程)的思想方法。

(五)作業

教材P132中 9,10;P134中B組4(1)。

第2課時 切割線定理

教學目標 :

1、掌握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並初步學會運用它們進行計算和證明;

2、掌握構造相似三角形證明切割線定理的方法與技巧,培養學生從幾何圖形歸納出幾何性質的'能力

3、能夠用運動的觀點學習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它是以後學習中經常用到的重要定理。

教學難點 :

定理的靈活運用以及定理與推論問的內在聯繫是難點。

教學活動設計

(一)提出問題

1、引出問題:相交弦定理是兩弦相交於圓內一點。如果兩弦延長交於圓外一點P,那麼該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四條線段PA,PB,PC,PD的長之間有什麼關係?(如圖1)

當其中一條割線繞交點旋轉到與圓的兩交點重合為一點(如圖2)時,由圓外這點到割線與圓的兩交點的兩條線段長和該點的切線長PA,PB,PT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2、猜想:引導學生猜想出圖中三條線段PT,PA,PB間的關係為PT2=PA·PB.

3、證明:

讓學生根據圖2寫出已知、求證,並進行分析、證明猜想。

分析:要證PT2=PA·PB, 可以證明,為此可證以 PA·PT為邊的三角形與以PT,BP為邊的三角形相似,於是考慮作輔助線TP,PB.(圖3)。容易證明∠PTA=∠B又∠P=∠P,因此△BPT∽△TPA,於是問題可證。

4、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上述結論。

切割線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二)切割線定理的推論

1、再提出問題:當PB、PD為兩條割線時,線段PA,PB,PC,PD之間有什麼關係?

觀察圖4,提出猜想:PA·PB=PC·PD.

2、組織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

方法一:要證PA·PB=PC·PD,可證此可證以PA,PC為邊的三角形和以PD,PB為邊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考慮作輔助線AC,BD,容易證明∠PAC=∠D,∠P=∠P,因此△PAC∽△PDB. (如圖4)

方法二:要證,還可考慮證明以PA,PD為邊的三角形和以PC、PB為邊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考慮作輔助線AD、CB.容易證明∠B=∠D,又∠P=∠P. 因此△PAD∽△PCB.(如圖5)

方法三:引導學生再次觀察圖2,立即會發現。PT2=PA·PB,同時PT2=PC·PD,於是可以得出PA·PB=PC··PB=PC·PD

推論: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也叫做割線定理)

(三)初步應用

例1 已知:如圖6,⊙O的割線PAB交⊙O於點A和B,PA=6釐米,AB=8釐米, PO=10.9釐米,求⊙O的半徑。

分析:由於PO既不是⊙O的切線也不是割線,故須將PO延長交⊙O於D,構成了圓的一條割線,而OD又恰好是⊙O的半徑,於是運用切割線定理的推論,問題得解。

(解略)教師示範解題。

例2 已知如圖7,線段AB和⊙O交於點C,D,AC=BD,AE,BF分別切⊙O於點E,F,

求證:AE=BF.

分析:要證明的兩條線段AE,BF均與⊙O相切,且從A、B 兩點出發引的割線ACD和BDC在同一直線上,且AC=BD,AD=BC. 因此它們的積相等,問題得證。

學生自主完成,教師隨時糾正學生解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如AE2=AC·CD和BF2=BD·DC等。

鞏固練習:P128練習1、2題

(四)小結

知識:切割線定理及推論;

能力:結合具體圖形時,應能寫出正確的等積式;

方法:在證明切割線定理和推論時,所用的構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十分重要,應注意很好地掌握。

(五)作業 教材P132中,11、12題。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2021最新全集 篇六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繫和區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重點

正、反比例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判斷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教學

(一)出示課題

教師明確: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係,這節課通過比較弄清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教學例7(課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較)

例7.觀察下面的兩個表,根據表分別填空。

表1

路程(千米)

5

10

25

50

100

時間(時)

1

2

5

10

20

在表1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着(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時間和路程成( )關係。

表2

速度(千米/時)

100

50

20

10

5

時間(時)1

2

5

10

20

在表2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着(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時間和速度成( )關係。

1、分組討論、交流。

2、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1)從表1中,怎樣知道速度是一定的?根據什麼判斷速度和時間成正比例?

(2)從表2中,怎樣知道路程是一定的?根據什麼判斷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3、引導學生總結路程、速度、時間三個量中每兩個量之間的關係。

速度×時間=路程

4、練習:判斷下面兩個量成什麼比例。

(1)當速度一定時,路程和時間。

(2)當路程一定時,速度和時間。

(3)當時間一定時,路程和速度。

(三)比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關係。(繼續演示課件:正反比例的比較)

討論填表:正、反比例異同點

相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隨着另一種量變化。

不同點:正比例是變化方向相同,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比值(商)是一定的。反比例是變化方向相反,一種量擴大(縮小),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擴大)。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積是一定的。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鞏固練習

(一)判斷單價、數量和總價中一種量一定,另外兩種量成什麼比例。為什麼?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成( )。

2、總價一定,單價和數量成( )。

3、數量一定,總價和單價成( )。

(二)從汽車每次運貨噸數、運貨的次數和運貨的總噸數這三種量中,你能找出哪幾種比例關係?

五、課後作業

一個單位食堂每天用大米的數量、用的天數和大米的總量如下表。

表1

在表1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着(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大米的總量和用的天數成( )關係。

表2

在表2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着(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每天用的數量和用的天數成( )關係。

六、板書設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

2、一種量隨着另一種量變化。

不同點

1、變化方向相同,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2、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比值(商)是一定的。

1、變化方向相反,一種量擴大(縮小),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擴大)。

2、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積是一定的。

探究活動

靈活判斷

活動目的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思考題目

(1)正方形的邊長和麪積是否成比例?

(2)圓的面積和半徑是否成比例?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學生分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4、師生共同小結並總結規律。

人教版2021最新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的:通過混合練習,加深學生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提高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上節課我們又把它們進行了比較,你們會根據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比較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嗎?

二、課堂練習

1、分析、研究第3題。

讓學生先説出長方形的長、寬、面積三個量中。其中一個量與另外兩個量的關係,教師板書出來:長寬=面積

= 長 =寬

提問:

當面積一定時,長和寬成什麼比例關係?

當長一定時,面積和寬成什麼比例關係?

當寬一定時,面積和長成什麼比例關係?

教師: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要判斷三種相關聯的量在什麼條件下組成哪種比例關係,我們可以先寫出它們中的一種量與另外兩種量的關係,再進行分析,。

2、第4題,讓學生仿照第3題的方法做。訂正後,教師板書如下:

每次運貨噸數運貨次數=運貨的總噸數(一定) 每次運貨噸數 與運貨次數 =運貨次數(一定) 成反比例關 系。

運貨的總噸 =每次運貨噸數(一定) 數與運貨次 數成正比例 關係

3、第5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4、第6題,先讓學生自己判斷,然後指名回答,第(1)小題成反比例,第(2)、(4)、(6)小題成正比例,第(3)、(5)小題不成比例。

5、第7題,學生獨立解答後,選一題説説是怎樣解的。

6、學有餘力的學生做第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