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美術教育論文(精選10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1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美術教育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美術教育論文》相關的範文。

美術教育論文(精選10篇)

篇1:美術教育論文

內容摘要: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逐漸認識到美術課程改革並非完全拋棄知識與技能,也並非過於強調美術學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和要求,鼓勵教師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從生活美術的角度而不是從技術性美術的角度組織教學。

關鍵詞:

美術教育;生活美術;審美定位。

隨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迅速發展,教育也日益重要。現在,我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中,美育就是美術教育,其本質也轉向培養受教育者的藝術審美和創造能力,促進其全面和諧地發展。

在一次美術學習情況調查中發現,近七成以上的同學認為,學習美術就是能畫畫,標準就是像不像,接受美術學習的目的是將來吃美術專業這門飯或成為一名畫家,或者是學生自感缺少繪畫這種“天賦”,他們對美術課感到迷茫和困惑,總是哀歎自己畫得一團糟,固執地聲稱沒有“美術細胞”。導致這樣的調查結果是什麼原因呢?長期以來,由於美術課程的發展和人們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種過於突出美術學科本位主義,導致學生及家長認為,學習美術就是關注和強調美術技能的學習和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美術學科的聯繫和構建,甚至我們一些美術教師也希望每個學生和自己一樣熱愛美術,片面地關注和掌握美術的技能和技法,以美術應試為中心,部分學校在評估美術教學時,把學生參加美展與競賽獲獎多少作為教學業績,迫使美術教師熱衷於對少數學生進行技術訓練,以求顯效,從而引起學校和社會的關注。家長和學生認為培養美術興趣愛好,就是偏重於如何畫畫,對孩子掌握一技之能存在着虛榮與期盼,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素質”。同時,由於美術教育過於注重技術,脱離了學生生活,缺乏綜合性和多樣性,使學生喪失美術學習的自信心,學生難以體驗到學習美術的興趣。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逐漸認識到美術課程改革並非完全拋棄知識與技能,也並非過於強調美術學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和要求,鼓勵教師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從生活美術的角度而不是從技術性美術的角度組織教學。

新課改十分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及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養,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例如:在風景畫的教學時,讓學生認識到繪畫藝術的內容是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事物,從而引發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發現繪畫題材的能力,引導學生對家鄉、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在動物畫的教學時,讓學生在畫中藴含着對人類的朋友——動物的關愛,它們和人類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擁有共同的家園;在人物畫的教學時,使學生在畫中能寄託對師長、朋友、同學及親人的深情,以情帶畫,讓學生學習美術就不再是任務,是一種樂趣和享受。在靜物畫的教學時,使學生通過靜物畫的欣賞、練習,去感悟物質的生命存在,其靜物的內容還是以學生經常能接觸到的、易於表現的,並具有一定情趣的物品,如花卉、水果、餐具等。

國中美術教育同樣隸屬於基礎教育,從現狀來看,國中生不可能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學習美術上,將來從事美術作為終身職業的也很少,但也不能就此拋棄美術區別於其他學科的主要特徵,就是有很強專業性的技能、技巧。因此,國中美術教學既要重視素質教育感受美術文化,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技巧,兩方面都要得到發展的話,還是讓我們從生活美術教育的角度進行美術教學。

一、發展中國小學生生活美術教育

1、生活美術教育,更接近於學生的生活,有利於學生感受美術、體驗美術。 美源自於生活,所以,我們所學的美術也要源於生活。生活中不乏美的事物,缺少的卻是發現美的眼睛。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注重呈現出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多樣性,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和能力。 美術這堂課,要學的不僅僅是畫畫,還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作為學生,最好的美術題材莫過於從生活中發現美。所以美術無論是“教”還是“學”都可以從生活和學生的`感受出發,教師創設生活情景進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非常輕鬆的狀態下學習和體驗,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揮,所學的知識不但“活”、“牢”,而且能“用”。

2、生活美術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在學習活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興趣是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如果教師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緊密結合,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徵去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從課的一開始便充滿興趣,並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於與學生有關的學習生活美術創造,以趣樂學,讓學生處於一個自己要做,促進自己做好的一種狀態。 對此,我個人有深刻的經驗。興趣是打開學習大門的鑰匙。比起壓力、家長的鼓勵等元素更加有效。曾經,我對畫素描靜物很討厭,也很害怕。因為素描基礎不好,對於形、明暗關係、透視等都不會把握。為此,我對學習素描靜物很逃避。後來,老師發現了,他叫我畫色彩靜物。比起素描,色彩對於形的把握少了。同時,由於我個人對於色彩還是挺有感覺的。所以,漸漸的我喜歡上了色彩靜物。老師再叫我由色彩靜物畫色彩靜物。因為有了興趣,消除了不自信,畫起來還挺得心應手。

3、生活美術教育,有利於學生未來生活,有利於他們健康成長。 教學過程也是師生的生活過程,是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也藴含着豐富的教育因素,學生在校內外的生活是學好美術的豐富資源,教師應儘可能多地帶給學生有助他們成長和發展地活動所能開發利用的材料和素材,如圖書材料、音響材料、風俗習慣、文史掌故、名勝古蹟、自然風光、與眾不同的人和事等等。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主動地走進現實生活,瞭解具體的人,瞭解生活是需要、願望、情感和體驗相聯繫的,所以教育必須建基於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當然也意味着關注有完整的生命表現的人的存在,使得人得以完整地發展。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生活美術,是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最真實的美。對於這個,學生應該要善於去發現自己身邊存在的美。或許只是路邊的一朵野花,或許是腳下的一塊石頭,再或許是身邊吃飯的碗。身邊不乏美的事物存在,只是要善於去發現。當學生們發現自己身邊存在着那麼多 “美”,他們對於生活,對於學習有更高的熱情度,從而激發他們對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

二、發展中國小學生美術教育的審美定位

1、中國小美術教育的目的可簡單概括為審美教育、智力開發與美術知識技能培養三項。 目的總是依賴於過程。如果説美術表現與創造活動是一種行為藝術的話,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智能、情緒、道德、知覺、美感、社會感與創造性等不斷成長提高的過程,而中國小美術教材也正從形式與內容上整體地表現出了這種發展性,並要求通過繪畫、欣賞、圖案、手工等課題予以實施,加強學生的動手和實際操作能力。

2、美術學科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即教學的直觀性、形象的審美性、美術的創造性及製作的技能性。 教學必須以直觀性前提,以技能性為條件,運用審美性方法,追求創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斷為學生創設感受環境、提供審美對象、教授表現與創作方法,提高其美術的創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環境的能力及藝術的綜合創造力),這就體現了美術審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過形體、色彩、材質、空間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視覺審美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對視覺對象的欣賞、表現與創造能力。

3、美術教育的現代化與發展隨着國家素質教育體制的完善與對藝術教育的不斷重視,現代美術教育已突破了學校教育的範疇,成為一種以美術智能和審美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社會活動,旨在培養人高度的創造性,這就要求中國小美術教育首先要強化美術教育意識,轉變以往囿於學科內的美育思想,放眼整個社會生活空間,發掘並利用藝術、自然和社會中的一切審美因素進行全面的審美教育。 其次要加強美術教育的改革與研究,以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適應二十 一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湧現的今天,傳統的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故而引進新的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也是美術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發展中國小學生審美教育的實施

1、樹立“大美術”觀念,將審美教育融注於一切美術教育活動之中。採用開放式的素質教育,以廣義的美育思想指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美育活動,發揮多種美術教育要素、形態和範圍的綜合作用,形成美育的總體效應。

2、加強美術教研,促進美術教改。面向未來和世界,着眼於全面發展,廣泛深入地研究中國小美術教育的內外因素,結合時代與學生主體特徵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條適應個體與社會、有特色的中國小美育新路。

3、優化內容,改進方法,注重過程。首先以基儲應用和審美為前提,刪縮一些功能單一、難度不適的重複、生僻的教學內容,發揮地方教材優勢,增設一 些作用顯着、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其次,教學方法力忌盲目隨意的純技術教育與純欣賞教育,而求講練結合、欣賞與創作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另外,要使整個教學活動有美有術,使學生的眼、手、腦都協調運用,對美術行為過程和結果(作品)都感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

4、建立並完善中國小美術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評量標準與展賽機制。教育過程與結果的評量與展賽,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並能由此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不能僅僅採用忽略主體創造和審美情意表現的、強調美術學科智能的外在的規範性評量規則,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強調自我表現的內在的感覺式評量規則,而應建立一套以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為價值取向併兼顧形式、內容、思想、藝術與主體因素的,從自覺性、審美能力與造型能力三方面進行評量的標準與實施機制,以促進美術之審美教育的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美術教育對於學生的一生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改變傳統美術教育是迫在眉睫。作為新一代的美術老師,我覺得在加強自我文化修養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同時,要更加關注學生對於美術這一門課程的態度和觀點,還要與時俱進,與生活所聯繫。

參考文獻:

[1] 徐建融,錢初熹,胡知凡:《美術教育展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02版。

[2] 章鹹,張援:《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法規彙編》,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3] 瑪琳·加博·林德曼 (Marlene Gharbo Linderman):《國小階段的美術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

[4] 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研究,1999(3)。

[5] 潘魯生:《關於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J].裝飾,2003(4)。

篇2:美術教育論文

一、我國當前美術教育的主要問題

相對於功利性的美術教育而言,還有另一種極端是對美術教育的不重視。

在一些學生家長眼中,美術是一門“副課”,不能當做孩子學習的重點和方向,學習美術會耽誤其他功課的學習,因此對美術完全不重視。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學生容易出現美術學習可有可無的思想。

同時,在非美術專業的班級中,美術課的時間常常被用於學生自習或是做作業,並沒有進行相應的美術教育;部分高中的美術課形同虛設。

這些都對美術教育的發展十分不利。

二、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改進高中美術教育

1.改變美術教育的觀念

過去的高中美術教育延續的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固有理念,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經歷的是一種被動的學習過程。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具體來説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出具體的應對措施,要積極關心學生,對學生要加強引導,改變其不正確的學習觀點或者認識,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

這種觀念的改變還體現在師生地位上,要遵循新課改的目標,就必須摒棄之前教師高高在上的教育觀念,教師應積極融入學生。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美術教育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新課程改革對教育的要求。

美術教育不僅是一種技能的沿襲,更是一種創造,學生在模仿教師或其他作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將之加入美術創作。

而此時的創造是一種無意識的、不成系統的、具有隨意性的創造。

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是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自己的加工創作一幅能夠表達自己思想或意義的作品。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對學生進行適量的頭腦風暴訓練,以培養其創新能力。

3.在美術教育中加強對學生藝術鑑賞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育作為一種專業性較強的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對美術的感知力、對美術技能的熟練度,然而這些對於新課改的要求來説還遠遠不夠。

以往的美術教育只是在技能教育的過程中形成學生對美術的鑑賞力,而沒有直接地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新課改要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繪畫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鑑賞,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力。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傳授學生繪畫技巧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繪畫理論、藝術史、藝術鑑賞類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

具體的措施有:帶領學生參觀美術館,讓學生了解藝術發展史;開設藝術欣賞課程,讓學生能夠見識到來自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等。

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美術鑑賞能力。

三、結語

高中美術作為具有專業性和綜合性的教育課程,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需要,教師應當在新課程標準下,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改變美術教育的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美術教育中加強對學生藝術鑑賞能力的培養等措施,全面培養學生的美術能力。

筆者認為,美術教育不論是作為專業性教育培養學生的技能,還是作為綜合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應該改變原有的教育理念,發揮美術教育發展人、培養人的作用。

美術教育論文範文二:素質教育下國中美術教育論文

一、城鄉結合部學生美術素質的特點

城郊結合部面積較大,生源複雜,學校教學條件落後。

對於城郊的國中生而言,他們雖然和市區的學生一樣已形成了基本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但他們的形象觀仍來自於好奇和興趣,侷限在物體的表面和局部上,難以全面認識和領悟藝術形象的生動和美妙。

因此,學生美術素質低,大部分城郊的學生繪畫能力較弱。

針對位於城郊的學校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具有地域廣、多元化、多層面、較複雜等特點,導致學校教學環境差和相對複雜。

城鄉結合部的人羣在其經濟生活城市化的同時,但其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及禮儀素養還相對滯後,處於城市與鄉村、市民與農民城鄉接軌轉化造新的過渡型時期,國中生的教育凸現出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科學編排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手段、重視教學評價,才能提高國中學生美術修養和素質。

二、國中美術教學深化素質教育的建議

(一)科學編排教學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修養與審美能力。

國中美術教學的一個基本內容,是要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和鑑別能力。

要有效引導、訓練學生對美術形態的感性認識,強化對學生美術造型感覺的培養訓練,也就是感知能力。

對美術作品等典型藝術美的有效欣賞,完全取決於他所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的情況。

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需要欣賞者有較強的直觀感知、判斷、想象美術作品的能力。

1、結合學生特點,突出郊區特色。

源遠流長的人類發展史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藝術瑰寶。

中學期間很難全面瞭解,只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突出重點,選擇代表性作品,以點帶面,才能完成教學預期任務。

在教學中,我有針對性地加入具有當地特色的美術作品,使學生有親切感、認同感。

比如,我校地處城郊結合部,聞名遐邇的白雲山就在學校附近。

廣州白雲山為南粵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

位於白雲山飛鵝嶺遊覽區內廣州雕塑公園,是一個體現廣州大都市富有時代氣息的市級公園,也是國內最大的雕塑公園。

整個公園按照雕塑與園林、觀賞與教育、藝術與歷史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規劃建設。

分為羊城史雕塑區、中華史雕區、雕塑大觀園景區和森林景區等4個功能區,首期的羊城史雕塑區於1996年12月起建成開放。

主要景點有:華夏柱、雕塑廣場、古城輝煌、雕塑館、南洲風采。

這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我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雕塑藝術方面的欣賞內容,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少講授多啟發,突出學生主體。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參與意識,我改變了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多用討論式和問答式。

由於給了學生極大的自由,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很高。

例如,在中國畫花鳥美術作品的欣賞課教學中。

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蒐集有關著名代表畫家的生平、作品介紹等。

如,廣州當地畫家關山月的作品。

先組織學生到***參觀,上課時再把把有關的作品及學生蒐集到的作品掛在課堂,讓學生自由發言討論作品有什麼特點?創作背景?用唯物的觀點,站在現實的角度進行分析,再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結合中國山水花鳥畫的歷史、特點、發展變化進行總結。

最後,通過提問、析疑,把中國花鳥畫各個朝代的作品進行對比講解,學生感受就很深刻,能初步掌握有關作品的基本特徵和內涵。

3、活躍學習氛圍,進行藝術欣賞。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呢?以國中美術教材第*冊《********》和《*****》畫的教學為例,前者我讓學生結合所學的語文課文去理解,後者我先講解了其創作背景。

這裏,我分別用了不同方法,使學生深刻了解到:《*********》表現了作者的感受,對**********的主題;而《*****》雖也是以******為題材的`創作,但卻從不同角度表達了

**********的生活。

美術欣賞不應侷限於課堂,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是最動人的。

我們不光要欣賞藝術作品,還要啟發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無論風景、靜物、人物,樹木、花草、甚至果蔬……只要是美的、動人的。

另外,我還帶學生去位於越秀山鎮海樓東側的廣州美術館參觀,假期讓讓學生到陶瓷之鄉佛山瓷藝作坊體驗陶瓷製作過程,這些都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篇3:美術教育論文

美術教育論文

美術教學的內容是學生潛移默化接受審美教育的過程,美術教學活動是學生動手能力與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過程,美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1】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建構及實施

美術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審美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多維度品質上,更重要的是,美術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啟發、創新能力的養成、創新人格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是,目前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着教學模式僵化、技能至上、唯教師傾向等問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綁架”了學生的思維,嚴重背離了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目標。

創新教育必須通過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創新,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構建以創新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

換句話説,教育的創新是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依託,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過程。

因此,要想給美術教學“鬆綁”,成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園地,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實施將成為必由之路。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是針對美術教學模式僵化的弊端,以創新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品質為目標,關注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知識的主動建構、關注學生差異,以達到建構開放多元的美術教學模式的目的。

一、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價值所在

(一)美術課堂教學變革趨勢

一方面,美術教育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有所弱化。

主要體現在課時安排較少、對美術課堂教學不重視,甚至還時常出現美術課堂被佔用的現象,美術教學呈現出“邊緣化”的態勢。

另一方面,傳統美術教育的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受到壓抑,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成為美術技能的“接收器”,逐漸對美術課堂產生 “怠慢”情緒。

來自學校以及美術課堂教學自身侷限性的雙重壓力呼喚美術教學模式的變革。

美術教學與創新有着天然的聯繫,美術教學不僅是美術技能訓練的體力勞動,更是培養學生聯想、想象、手腦協作等創新能力的腦力活動。

(二)學生創新素質培養行之有效的途徑

從根本意義上來説,教育對人的培養是通過教育本身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實現對人的創造性培養,進而創造社會,推進社會發展。

換句話説,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帶動社會的創新發展。

創新是個體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表現,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體現學生創新性實踐能力的過程。

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人格已然成為學生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的必備素質。

雖然每個學生都具有創新的潛能,但並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挖掘創新潛能的能力,藉助外力的刺激以及他人的引導是激發創新潛能的重要途徑。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就是通過教師這一關鍵人物,啟發誘導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藉助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多元的教學形式、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成為激發學生創新素質的“藥引”。

(三)實現學校創新性變革的重要環節

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時代賦予學校變革的重要課題,學校要想擔起創新性變革這一重責,僅從制度更新、領導能力提升、組織機構改組等外部因素變革是遠遠不夠的。

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創新性變革的關鍵環節在於課堂教學的創新。

以往的課堂教學變革中,美術課堂教學通常被遺忘。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美”,還可以讓學生在創新的美術課堂教學環境中“創造美”,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只要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與創新相關的教育學理論知識,大膽革新,同樣可以帶動學校整體的創新性變革。

二、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施

教學模式的系統要素説認為,教學模式是一個系統的整體,不僅是一種結構或流程,完整的教學模式至少包括理論基礎、教學目標、教學程序、輔助條件、評價標準五個要素。

(一)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是以教育創新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進行建構。

“每個模式都有一個內在的理論基礎。

換言之,它們的創造者向我們提供了一個説明我們為什麼期望它們實現預期目標的原則。

”第一,創新理論在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中的體現。

依據創新性教學理論,在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中,首先,教師要相信每位學生都具有創新的品質。

其次,教師應“信奉”美術教學過程具有創造性,將自身的創新意識帶進課堂,進行美術教學方式、教學技巧的創新,以課堂的創新引領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

最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具有一定調控能力、創新能力,對美術創新性教學計劃實施過程的“不適”進行不斷地“修正”。

第二,多元智能理論在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中的體現。

教師在創新性美術教學模式中要注意:首先,不以技能定高低,論成敗。

美術教師應更加註重對學生進行多維的過程性評價,避免“一刀切”的技能終結性評價。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具有“存異性”意識。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間的智能存在普遍差異,應該容許和鼓勵差異的存在。

最後,利用綜合教學,引導學生自我智能優勢的發掘。

綜合利用音樂、數學、語文等多學科的知識與美術教學融合;綜合開發學生的觀察力、審美力、邏輯思維能力、音感以及語言發展能力,為創新素質的培養提供多維的智能準備。

第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中的體現。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美術創新性教學中的`體現如下:首先,學生課堂“主人翁”地位的確立。

學生對知識建構的過程本身就是探究的過程,只有通過探究精神的培養才能養成創新的精神。

其次,創新性情境教學活動的設立。

創新性情境教學活動包括課堂教學環境的創設和課外教學活動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使用音頻、視頻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全面刺激學生的感官。

創新來源於實踐,來源於體驗,只有帶着學生“走出去”,學生才能找到創新的源泉。

課外情境教學活動的創設重點在於課外教學活動地點的選取。

(二)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為3×3,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與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人格的有機融合,其具體內容如右表。

(三)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序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序包括三大環節九個步驟,三大環節是教學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和課後提升階段,九個步驟會在下文中逐一闡述。

三大環節緊密相連,九大步驟環環相扣。

課前階段,通過挖掘美術教材中能帶動學生創新的知識點,進行創新教學設計。

課中實施階段,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對新知識進行“適應”“同化”,讓學生主動探究,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和創新點,順着學生的思路進行經驗總結。

課後階段,即是理論知識實踐化的關鍵時期,鼓勵學生通過課後作業的完成,加強知識的內化和創新意識的提升。

下圖是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序中三大環節和九大步驟結構圖。

(四)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支持條件

第一,美術創新性教學的教師支持條件。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對教師個人能力的要求較高。

首先,美術教師要具有創新的教育理念。

轉變“教技能、教基礎”的教學觀念,以“教創新、創新教”為立足點,充分挖掘學生創新能力。

其次,美術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學知識,在充分認識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對學生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拔高”。

再次,與學生對話交流,弱化教師的權威形象。

教師要靠近學生,在交流與對話中引導學生樹立質疑精神、批判精神,讓學生敢於向教師“發難”。

最後,教師要能容得下學生差異。

對於學生創作的畫作或手工作品,教師不應將學生創新的萌芽扼殺在搖籃中,對於美術作品欣賞過程中的不同聲音亦應給予相應的尊重。

第二,美術創新性教學的課堂教學環境支持條件。

教學環境包括教學的物理環境、教學的心理環境和人文環境。

教學的物理環境是指真實存在、人眼可見的物品,其中包括:黑板、多媒體教學設備、課桌、教學模具等。

這些物品的放置空間、設計結構等條件都對課堂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例如,在教授人物肖像繪畫時,人物石膏模型的擺放就應該是可移動的,並且允許學生走近模型。

這種教學過程中的“可移動”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自主性,亦能產生不同觀察角度的作品,提升學生創作的空間。

教學的心理環境是指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學生產生的愉悦、放鬆、安全等積極的心理影響,刺激思維的活躍。

例如,在美術欣賞課時,教師可以挑選適合本節課主題的音樂,讓學生在聲和美的感受中進行欣賞和聯想。

教學的人文環境是指在課堂上的師生關係,關注師生的平等、對話、理解。

第三,美術創新性教學的學校支持條件。

學校對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支持在物質建設層面上表現為學校要給美術課堂配備相應的教具、教學媒體、配置專門的“美術創新實驗室”。

專業、齊全的教學硬件是美術課堂創新的基礎,避免“巧婦無米”的尷尬。

學校對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支持在制度建設層面上表現為:首先,學校要建立相應的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制度,教師只有不斷通過培訓學習才能不斷地充電,為課堂教學的創新儲備能量。

其次,學校要引導和鼓勵美術教師做課堂變革。

課堂的變革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礎,美術教育作為學校重要的課堂教學部分,理應與語、數、外等教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學校對美術創新性課堂教學的支持條件在文化建設層面上體現在學校應樹立創新性的教學理念,將創新性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目標,讓創新的精神瀰漫在校園內,與美術課堂創新性教學相得益彰。

(五)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評價標準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評價標準是以學生創新性素質發展為起點的評價標準,包括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標準和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標準。

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標準分為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間的互相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首先,學生自我評價可通過建立“畫家日記”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將美術資料的收集、美術作業的創意構想、創新性美術作業等一一記錄在日記裏。

還可以通過畫家成長記錄袋、美術創意展覽會等多樣的自我評價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

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可以有效提升創新的自主性,增進學生在美術創作中的自信。

其次,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可以通過建立“創意美編”“美編記者”等形式來收集同學間認為有創意、創新的作品進行彙編,並對認為最有創意的同學進行採訪,請教創意的來源、技巧和知識等。

同輩羣體間的評價更能以相近的認知水平來審視學生的作品,避免教師以自我的“視界”否定的學生創新。

最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可通過問卷進行統一評價,也可以通過教師評價手冊來實現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可以使美術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不斷對教學做出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調整和自我反思,提升美術教學的水平。

以教師為主體評價標準分為教師的自我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首先,教師的自我評價是以教師的課堂教學反思為出發點。

美術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反思教學準備階段、教學過程中不合理、教學效果不理想之處。

反思自我是否限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否通過教學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磨練學生的創新品格。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則要求教師更加註重美術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在美術作業評價的基礎上,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探究態度、創新性的學習能力、合作性的學習意識等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總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以肯定為主,鼓勵學生差異,鼓勵學生創新,引導學生獲得創新帶來的積極情感體驗。

【2】淺議如何評價幼兒美術作品

對幼兒繪畫作品欣賞、評價,對於教師來講是對幼兒繪畫作品進行分析講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種美術教學方法,它既是對本次作業的總結,又是對下次作業的指導。

篇4:美術教育論文

通過開展羣眾美術教育活動能夠為羣眾打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使羣眾能夠更好的將自信、快樂和健康的一面展示出來,通過發現和觀察美好的事物,利用手中的畫筆來描繪出心中的美好生活和精彩,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當前我國羣眾美術教育工作還十分薄弱,因此在今年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需要加快美術教學資源的整合,努力提高羣眾美術教育的水平,使羣眾美術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1羣眾美術教育的特點

1.1繼承、借鑑與創新

同其他藝術一樣,羣眾美術教育更重視創新性,而且創新需要與繼承和借鑑共同存在,三者之間相互依存和促進。在羣眾美術教學中,需要以美術理論作為基礎,並與創作的經驗相結合,還要從民間美術珍藏中汲取寶貴的滋養。近年來西方現代主義美術開始湧入我國,並在藝術教學領域中進行有效滲透,針對於這種現象,我們需要從中吸取有益的因素,並與我國文化精神有效結合,從而實現美術教育的創新。在具體創新過程中,還要與內容和形式進行統一和結合,不僅要對內容和形式進行不斷創新,創作者還要在創作中與自身的.真實感受相結合,從而進行大膽的嘗試。

1.2實踐性

美術教學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因此需要在羣眾美術教育中重視培養參與性和動手能力,即強調羣眾美術教育的實踐性,即在繪畫過程中重視技巧和方法。羣美術教育工作中,需要弱化專業美術技能,針對每一個人的差異性來使其運用所掌握的繪畫技巧和方法來表現個人的情感和意願。這其中羣眾學員可以自由的發揮,只需要利用畫筆表現出個人情感即可。在具體教學中,再與一般性的美學規律進行有效結合,從而進行適當的修正指導,創作出一幅幅充滿個性的畫。因此在羣眾美術教育中,繪畫技巧和方法需要為美化生活和轉達情感服務。

1.3愉悦性

愉悦性旨在體現美術學習活動的感性、愉悦的特徵。將美術教育變成一種有趣的活動,在美術教育中羣眾能夠自由的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獲得愉快的體驗,從而增強自信心,不僅具備更加健康的人格,而且有利於自身品質的提升。羣眾美術教學這種愉悦性特徵的體現,需要不斷激發羣眾內在的學習興趣,讓羣眾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愉悦性,從而更熱愛美術,實現對美術藝術的有效傳播。

2推動羣眾美術教育的措施

2.1通過免費開放普及羣眾美術教育

隨着藝術館免費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需要充分的利用免費開放的這個過程,以藝術講座之類的活動來使羣眾接受美術教育,使羣眾樹立正確的藝術審美思想,為羣眾美術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基於人民羣眾的角度來考慮,雖然藝術館免費開放後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但對於藝術藝術來講,普通羣眾自身審美十分有限,因此要推動羣眾美術教育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藝術館在免費開放過程中,需要多舉辦各種形式的藝術講座,促進美術教育知識的普及,使人民羣眾能夠更加的深刻的認識到美術教育。而且在日常美術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積極向人民羣眾分享藝術知識,並鼓勵羣眾對參觀展覽時對藝術作品的意義進行解釋,更好的傾聽羣眾對藝術的看法。另外,藝術館還要利用媒體講座的方式和專家學者展覽交流等來加快推動美術藝術的傳播。

2.2充分利用美術活動進行羣眾美術教育

羣眾美術教育的優化是美術館的傳承和發展藝術的重要途徑。在藝術館轉型發展時期,要想給羣眾提供具有精神營養的藝術,將公共文化藝術傳播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就應該在免費開放過程中認真探索羣眾美術教育優化方略,將藝術館展覽、羣眾美術教育、公共文化服務等功能集中起來進行美術教育。羣眾美術教育是和人們羣眾密切相關的,是提高羣眾文化素質的不可割裂的內容。所以,一方面需要積極進行免費開放,吸引羣眾參與到藝術欣賞中,一方面又有要加強羣眾審美接受能力的提升。通過美術活動的開展來傳承美術作品所藴含的文化意義,將抽象的美術教育轉變成形象、活潑的藝術活動,提高羣眾的美術鑑賞力。具體來説,就是要有儀式、有針對性地開展羣眾美術教育。每年都開展一些形式不同的公共教育活動,通過各種活動讓羣眾瞭解美術作品,瞭解藝術作品的生命力,並引導他們從獨特的視角去理解藝術作品。或者和街道社區合作,以宣傳的方式讓羣眾走進藝術館,以多元化的教育服務活動獲得羣眾的認可,提高羣眾的文化素養。

2.3加強羣眾美術教育人才隊伍的建設

通過強化羣眾美術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可以有效的促進美術活動的開展和傳播,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重視羣眾美術組織核心骨幹人才的培養,以此來推動羣眾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在美術專業知識講座和基本功實踐訓練中聘請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藝術工作者,同時舉辦各種形式多樣的美術作品展覽,為羣眾美術愛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加大對美術創作成果和美術遺產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進一步豐富羣眾美術活動的內涵。另外,政府還要加大物質投入,有效的推動羣眾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通過投入專項經費,可以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吸引社會資金的支持,為羣眾美術教育的開展和藝術的傳播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在建設投入的同時還要重視管理投入,重視基層公共文化工作者的培訓工作,落實好各項保護羣眾美術教育的措施,為公共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3結論

隨着人們對社會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加大對羣眾美術教育的倡導,正確引導羣眾美術活動的開展顯得格外重要。羣眾美術教育不僅通過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從經濟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也通過提高文化活動質量從精神層面上推動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當前藝術館的免費開放需要和羣眾美術教育有機聯繫在一起,從羣眾文化素質提升、傳統文化弘揚的角度出來,想方設法地加大羣眾美術教育力度,提高羣眾的審美能力,以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所以,要更好地構建免費開放理念下的藝術館羣眾美術教育方法體系,充分利用藝術館的羣眾美術教育作用,創新藝術館免費開放體系,優化羣眾美術教育,將藝術美和文化魅力傳遞給廣大人民羣眾。

篇5:美術教育的論文

有關美術教育的論文

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別在培養創造性思維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特殊優勢,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有關美術教育的論文,希望你會喜歡!

《美術教育中的創造性研究》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全面推廣,這種理念為美術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主要闡述基礎美術教學中的創造性教育方法。本文主要闡述了有關美術教育中的創造性研究的一些列問題。

【關鍵詞】美術教育;創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隨着社會的進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向前推進,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美術教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別在培養創造性思維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特殊優勢,所以關心美術教育,為美術教育中的創新。

二、培養學生美術創造的興趣

在美術教學界,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故事裏讓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在同一堂美術課上畫一束鮮花,中國學生的畫法標準,花的種類和顏色與真花無異;而美國學生則拋棄了傳統鮮花的畫法,花的顏色雖然與實際不同,但極富想象力,而且極富美感。這則故事或許是虛構的,但卻真實地反映了我國學生美術學習時的困境――缺乏創造力。因此,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造性十分有必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美術創造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教育中永不過時,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在積極愉快和自覺氛圍中學習,能夠使學生在繪畫學習中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這樣學生的繪畫中能夠表現出創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確。

三、美術教學中創造性的體現---“美術家(藝術家)-作品”本位的創造性教育

美術家是美術作品的創作主體,如果説“創造性”是美術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美術”作品的核心價值,那麼美術家創造作品便是充滿“神奇”之魅的靈感噴薄並將之物化的這一過程。蘇軾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美術作品便是美術家伸出“上帝之手”,將人類的審美情感物化為可視、可居、可遊的圖像世界。

當下有一種觀念認為:基礎教育階段的美術教學,不是培養美術家或畫家的教學。這一觀念的誤區在於混淆了美術家或畫家作為職業分類與精神氣息的之間本應有的區分。如果説美術家或畫家僅僅作為一種技能性的職業,那麼這種觀念自有其合理之處,畢竟每個人的心志取向和職業定位有更為豐富與更為多元的自由選擇,但緊接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作為普修性質的美術課?還要配備“專業”出身的美術教師來實施開展美術教學?

所以美術家或畫家更應該是作為精神氣息的載體,而創造性便是這一精神氣息的核心內容。即使在基礎教育階段,美術教學特別是美術實踐的教學之實質便是使學生像美術家或畫家那樣進行創造性勞動。而這種創造性勞動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社會現實處境中逐漸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術教學便是撞擊這份屏蔽、喚醒這份遺忘,也正是在此種意義上,能夠更好地理解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藝術家!

“美術家-作品”本位的創造性教育,更多體現在美術實踐教學這一模塊中,即通過繪畫研習、雕塑創作、工藝品製作等等技能性實踐活動,實現審美創造性的物化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與想象能力。此處僅以繪畫為例,繪畫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精確地再現眼睛中所見到的“客觀”世界,而是通過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體悟點、線、面與色彩通過“神奇”的藝術組合成具有審美意藴的形體,並通過這一併不同於所謂現實世界的形體,揭示、把握人類審美思維與審美情感的奧祕。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訓練與動手能力的培養,所謂創造力與想象力最終只能淪為空談。而不訴諸創造力與想象力的技術訓練,也只是無法成為美術創作的機械描摹。

四、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新思維不是一門課程,無法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工作,所以只能潛移默化地培養,美術課堂為學生個性的塑造、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了陣地,為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創造條件也就義不容辭。

1.創造寬鬆自由的思維環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必須具備寬鬆自由的思維環境。若沒有“自由”又何來創意呢?而人的創意必須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潛能。專家提供的求異思維、聚合思維、逆向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都是以“心裏自由”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維空間和自由探究的機會,要尊重不同尋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尋常的想象,所以教師的美術素質與開放心靈對學生的想象力的開發是有益的。

美術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在美術作品欣賞中產生的想象,教師可以通過對作品的分析,啟發學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內涵。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主要在這個方面來體現。二是作品創作前的想象,就是構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肯定學生想法的價值,將學生追求成就的過程視作一種成就給予肯定,並通過技術的傳授幫助他們實現想法,使他們在表現的過程中享受創作的樂趣。創新思維能力與造型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在這個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實踐場所

創造性思維往往與創造活動是相聯繫的。人們總是在產生了某種創造性活動的動機和慾望,或者在某種創造性活動進行過程中,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就是思維創造形象的過程,美術教育中這種思維與創造的關係尤為明顯。所以在美術教學中要創造建設實踐場所,在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

拿中學美術為例,中學美術包括繪畫、工藝、雕塑等,每一門類的創作都離不開技巧與材料,需要適當的場地。因此,我們要儘可能地提供實踐的場所,提供物質條件。我們一方面可以在校內創造條件,一方面可以與社會接軌,幫助學生實現探索創造的慾望。同時我們要充分地利用現代教學設施,把科技融入教學中,利用現代教學設施,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發提供便利。

3.關注學生的個體因素

這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個體情況,關注個體因素在學習中的積極作用。不是每個學生都熱愛美術,美術教育並不是一定要把學生都培養成畫家、藝術家。但我們應該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有所收穫,特別是在思維方式上,要善於觀察,富於想象力。

個體的`因素包括文化修養、思維的方式與專業素質。文化修養與學習成績沒有必然聯繫,主要是指學生知識面的大小,興趣廣泛的程度。美術教育中的創造性思維需要文化的修養,廣泛的文化基礎可以開啟聯想與智慧。專業素質是指對美術理論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是創新最終得以實現的基礎。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身的優勢與潛力,有的善於動手,有的善於思考,有的善於觀察,有的善於表現,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勢,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讓有美術創造潛力的學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讓美術方面不具特殊潛力的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審美修養與美術素質。

4.建立合理的鼓勵機制,促發求知的主動性

鼓勵機制可以成為創造力產生的外動力。當學校為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設立獎學金時,獎學金在某種程度上便成為學習的動力。現代諾貝爾獎的設立同樣促進了各個領域的創造力的開發。各類的美術作品比賽,也鼓勵了一部分人的信心與學習主動性。

五、改善美術創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謂美術創造性教育,就是通過美術教育學生的過程,使學生髮現生活的美和藝術的魅力所在,使學生擺脱模式化的事物,發現自然的神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幾點:合理的利用美術書籍、教材或者其他美術參考書中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要把這部分知識利用起來給學生展示,拓寬他們的思路;另外,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發現學生不正確的理解要及時修正,確保學生審美觀的正確發展。

2.要實現美術創造性教育不能急於求成,美術知識和繪畫能力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了,學生們才有能力去學習美術,去欣賞美術中的精華。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之後美術教材是將理論與實踐隱含的合成一條學習的主線,把許多理論學習與繪畫實踐整合成為一個體系,這雖然在提高美術課堂中美術理論知識學習的氛圍,但是這可能會出現美術教學中出現忽視理論基礎的情況。忽視理論學習的美術教學是不符合美術創造性教育思想的,沒有紮實的基本功,繪畫及欣賞能力也不會提高,依然沒有達到教育學生審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術創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紮實的美術知識基礎,設計出多樣的學習形式,逐步完善教學體系。

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美術創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這也是全國校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的一貫思想。細心的教師會發現,學生有一顆渴望發現的心,學生渴望成功。因此,擯棄那些束縛學生創造性的東西,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充分發揮,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六、結束語

新課改的核心要求是對素質教育的實施,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宗旨的。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創新的教學機制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美術素養的提高極有幫助。

參考文獻

[1]田立永.對美術教學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覽,2010,(22)

[2]王芬.美術教育特點及其教育方法[J].知識經濟,2011,(4):101

[3]楊文虎.藝術思維和創作的發生[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1,25.105

[4]宋曉亮.新視野下的美術教育探論[J].網絡財富,2012,(3):107

[5]畢偉民.試論美術活動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7:268

篇6:美術教育的論文

高職美術教育下的素描教學探析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就業形勢的不容樂觀,使得高職教育也越發的倍受關注。

現階段,社會的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如何培養出可以與社會相適應的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首要任務,因此就需要高職院校要依據實際情況在教學方法和模式方面進行一定的改革,為提高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1]此篇文章就針對高職美術教育下的素描教學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職美術教育;素描教學;分析

一、引言

近幾年來,為了可以更加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讓學生可以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就要引起對高職教育的重視。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它肩上揹負着為社會培養出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任務,對我國的社會發展來説有着重要的意義。

雖然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正在向目標發展,但也在發展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其中高職美術教育在就業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所以就要對美術教育進行相應的調整,使“素描”更好的融入當今學科變化當中,以下就是在高職美術教育下淺談了以下對素描教學的看法。

[2]

二、現階段高職美術教育的發展狀況

在社會的不斷髮展下,對美術老師的需求也逐漸呈飽和狀態,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就業壓力,使找工作難成為了美術生的一大特點,加之新型人才的不斷出現,社會需求的增多,也使美術招生逐漸弱化,生源受到了影響。

[3]因此,在面對這樣的形勢下,高職美術院校應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開設一些社會需求量大的美術專業課程,如:工業設計、動畫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

就要對以往的美術教育方法進行改革,尤其是“素描”這一課程的教學,因其是美術學習的基礎,所以沒有因其對其的重視,以致於使其教學一直處於滯後狀態。

[4]從高職美術專業的生源來看,其中一部分是因為自身分數低所報考的,另一部分是依據自身日後的發展自願報考的,但他們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在基礎方面比較薄弱,以致於學習起來較為困難。

而且因初來高職院校,一時難以適應當前環境,使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就做,不感興趣的就拋擲腦後,對素描更是缺乏興趣,學習不積極、不主動。

所以,就需要老師加強引導,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素描。

[5]

三、素描教學在高職美術教育中開展的有效措施

第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素描是美術的基礎,也是其他藝術的墊腳石,在素描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素描是一個長期學習的課程,不是圖一時玩樂就可以學好的,讓學生能夠認識到素描的重要性。

因素描本身是靜止狀態的繪畫,所以在課上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長期下去就會失去對素描的興趣。

因此老師可以通過組織作品欣賞大賽來讓學生對素描產生新鮮感,激發學生對素描的興趣。

如:老師可以適當的選出一節課讓學生將自己之前畫好的素描展示出來,供學生欣賞,學生在看到眾多不同的素描畫時必然會眼前一亮,有向探究的慾望,進而老師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判,説出優點和不足之處,最後選擇出本次素描賽的冠軍,老師在此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對於畫的較好的可以發一些禮物,以此來激勵學生。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會感覺素描課堂也是可以充滿活力的,讓學生興趣大增,從而產生繪畫的慾望,調動學生參與和學習素描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素描教學方法多元化。

在以往傳統的素描教學中,其教學形式過於單一,教學內容過於死板,以致於學生有自己的創作新想法、新思路也不會被提倡,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這樣的教學雖然一時會讓學生提升素描的基礎,但長期下去也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對素描的興趣,失去自己的藝術風格。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應改善這一現象,鼓勵學生多思考、創新,從對一個靜物的觀察、角度的分析發展到由觀察動態物體,從動中發現其特點,然後以自己的方式、繪畫手法將其表現出來,多讓學生感受生活、自然。

如:在畫動物素描這一內容時,老師不要只是將動物單方面的定為小貓、小狗,要讓學生自行選擇。

老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寫生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中的動物,通過觀察讓學生畫下動物的最美瞬間,這樣就會有學生選擇畫海鷗、沙灘上的人物、大雁等等。

這樣不僅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鍛鍊,也讓學生的設計能力得到了強化,與自然與生活相結合,將教學內容活化、多元化會讓學生更加喜歡素描,喜歡藝術,從而讓自身得到全面的發展。

第三,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完善老師自身的技能和素質。

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高技能、懂知識的專業型人才。

所以,就要求老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正確的認識美術教育,尤其是素描教學,不能像以往一樣拘泥於課堂教學,要試着走出去,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多接觸一些於美術教育相關聯的學科,激發學生的設計思想。

此外,老師還應與時代發展潮流相結合,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對教學方法的改進要多加探討和落實,只有在探討中經歷並不斷改進完善,才可以找出與時代相適應,符合高職素描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才可以最大化的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全面的發展,以培養出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成樑.淺談高職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發展方向[J].科技創新導報,2016(35):184-185.

[2]李嚴鋒.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素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J].新絲路(下旬),2016(09):117.

[3]李銀玲.如何搞好高職院校美術專業素描教學[J].科技展望,2016(04):336.

[4]陳洋,呂怡然.高等美術教育教學素描課程研究[J].藝術教育,2016(02):137-138.

[5]巴哈提•卡下旦別克.淺談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思路和改革[J].美術教育研究,2016(01):138.

美術教育的當代價值與發展方向

摘要:本文首先重點分析了我國工藝美術傳承的最新形式,在此基礎上簡單論述構建適合當代發展的工藝美術教育體系可促進中國工藝美術教育的價值與發展,最後總結出工藝美術的發展需要教育上的改革,要強化學生學習工藝美術專業性,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以此幫助我國工藝美術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工藝美術教育;價值;發展方向

一、工藝美術傳承新形勢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課程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一直以不可捍衞的地位存在,隨着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高校工藝美術專業逐步被與工業化生產結合更為緊密的藝術設計專業所取代。

近年來隨着國人對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的認知與重視,我國工藝美術傳承面臨新的形式。

任何一部成功的工藝作品的背後都存在着其特定的加工技藝,這些精湛的技藝都應該得到應有的保護,並傳承下去,以供後人分享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併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而感到驕傲,但在傳承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頗多。

傳統工藝美術的主導地位以手工業為主,隨着時代與人們大量的需求,工業生產逐漸發展成為工藝美術產業生產的主導地位,因手工業滿足不了大量的需求,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至此,完全依靠傳統手工藝謀生的只能是小部分人。

根據工藝美術傳承模式分析,可分為以下兩大類:一是依靠傳統純手工藝為營生的一類人,通過師徒方式的學徒,通過言傳身教方式傳承,也是中國較為傳統的學習方式傳承下去;二是僅依靠人們個人興趣愛好,在正常工作生活的閒暇時間進行製作,沒有系統學習,按照個人對工藝美術的喜好與感悟進行製作,並不存在拜師學藝等説法進行傳承。

因人們現代化生活方式等因素,上述兩種手工藝的傳承也隨之受到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很難接受長期學習傳統手工藝,因傳統工藝技術精湛,需要花費過多精力與時間進行學習與研究,因此傳統的學徒生活方式逐漸遠淡出統手工藝行業,很多年輕人認為與其花費過多時間學習手工藝製作,不如進入城市打工生活,上述現象的發生歸根結底是因為傳統手工藝需花費過多時間學習且收益效率偏低等因素。

篇7:美術教育的論文

關於美術教育的論文

美術教育的發展需要通過探討和研究,一篇篇優秀的美術教育論文能把這種探討和研究昇華,從而達到提升美術教育質量的目的,一起來欣賞下面這三篇關於美術教育的論文吧!

放飛思維、點燃孩子的藝術火花【1】

縱觀當前國小階段的美術教育,正是學習的啟蒙階段。

此時的孩子,由於生理和心理雙重因的正常制約,往往在學習過程中,一碰到困難和挫折,便會產生低落的情緒,注意力的持續性比較低,對美術課堂上的創作缺乏瞭解。

這些,使得本應充滿活力的藝術學科在孩子面前變得黯然失色。

那麼,如何克服這種求知的浮躁,讓他們愛上這個課堂,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

我們應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辨證法來看待教育,弄清內因與外因的辨證關係,明確教育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因是學生。

只有內因得到充分的調動,教育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下一代。

下面就結合美術課堂教學來談一談如何點燃孩子們的藝術火花,讓學生愛上美術課堂。

一、尋找創作的源泉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被純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壟斷,並將此放在教學目標之首位,用它作為衡量美術學科成與否的標尺,在這樣一種教學動機的指導下,學生就會跟在教師後面去模仿,他們觀察到什麼?感受到什麼?一切很難找到答案。

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

沒有對生活的密切接觸、認識、體驗,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構造、形象,又何談有新的創造呢?

我在教學“交通工具”一課時,發現有很多學生的作業上出現了多次抹擦的痕跡,還有學生在下面小聲地自言自語:“ 我不畫了,我不會畫!”我感到很奇怪,開始他們一個個興趣盎然,舉着手,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

於是,我把一個原先要畫摩托的小男孩找來,問他為什麼不想畫了,他指着自己只畫了幾筆的摩托告訴我,不知道那裏該怎樣畫。

這時,我才突然領悟:創作源於生活!沒有生活中的接觸與觀察,學生怎麼畫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構造都不明確,難道我還能要求學生憑空來設計、想象嗎?那不是閉門造車嗎?

生活處處有美,藝術就善於從生活中捕捉。

而孩子們還不是藝術家,就像一頭剛剛學習捕食的小獅子,還必須在母獅的循循善誘下學習捕獲,掌握時機。

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於發展階段,潛在的能力需要教師的引導、開發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並從中捕捉到美 ,產生對美的表現慾望,以達到創造美的目標。

二、激起創作的興趣

美術這門學科,從總體上看是大多數學生喜歡的科目。

但具體到每一個學生對這節課有沒有興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長,就要看老師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激起學生創作的興趣。

國小階段的學生,年齡跨度相對大些。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兩個階段。

低年級與中高年級的學生除了對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級的學生注重於外觀形象,高年級則偏重於設計和製作。

如五年級的《畫臉譜》,假設簡單地讓高年級的學生仿造塗鴉,必定會興趣大減。

老師將課題稍稍一改,變成讓學生來當京劇演員大師,頓時,場面馬上變得熱情高漲起來。

臉譜上塗滿了五顏六色的濃厚色彩,以前學生們只是在電視上觀賞過,現在要他們自己動手,來給這些“演員”塗脂抹粉,立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教師再因時制宜地組織學生先觀賞京劇錄像片段,再借機把一些民族傳統藝術的有關知識,諸如臉譜色彩的含義、臉譜的勾勒等知識介紹給學生。

等到他們親自動手時,一個個揮筆抹彩,似乎人人都像個化粧師。

不過最後的作品如何,是否夠標準,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至少在這堂課上學生的參與率達到100%,學生的興趣激增,情趣高漲,並在此基礎上認識並瞭解了一些簡單知識,提高了自己的知識面,並從中感受到藝術創作的愉悦。

其次,電教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實踐的操作中搭上橋樑。

它聲形並茂,色彩豔麗,生動直觀,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讓學生留戀、嚮往。

再次,我們的教材中,有不少課題需要學生走出教室,實地寫生,如四年級的《用色彩畫風景》等,如果教師只在教室中講,該畫哪些部分是畫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這樣的閉門造車,不如讓學生去實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兩邊的商店、理髮店、小飯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現在要學生用畫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覺生活一下子是一幅完整的畫。

學生在走進環境感受生活的過程中,感悟能力增強了,繪畫能力提高了。

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創作的橋樑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

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全部知識進化的源泉。

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世界的探索。

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美術課上,我經常發現,學生的創作各有其獨具魅力的地方,儘管有些創作上比較欠缺,但是,當你換一種角度去欣賞的時候,會發現,它也是很完美的。

我看到這樣一個學生,他的寫生作品總是和實物相差甚遠,有時還遭到同學的嘲笑。

他害怕上美術課,害怕自己的畫被人看見。

其實,哪個孩子不想表現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這是孩子的天性。

於是,我給他看了一張“凡高的自畫像”。

於是,那個孩子自信的舉起了自己的“印象派”,這至少是個好的開端。

我們在指導兒童創作的過程中,儘量讓兒童作為畫畫的主體,讓他們去發現其中的樂趣,畫他們最想畫的事物,老師只是事先做一些啟發式的引導,讓兒童自己想象,然後老師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補充,這樣能讓他有一種成就感,樹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難;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畫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繪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飛翔,創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為學生走上美術創作之路的啟蒙者,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誠去點亮孩子心靈的蒼穹,燃起藝術的火花,使他們在人生的.這段行程中,充分地發展自己的個性,激發興趣,展現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

美術課中的欣賞教學【2】

一、欣賞作品的分類

美術教材的作品欣賞大致可歸納為四類: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賞,如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拉裴爾的《椅中聖母》、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還有徐悲鴻的《八駿圖》、蔣兆和的《流民圖》等現代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風格各異,藝術水平很高,是欣賞教學的重頭戲,二是範圖的欣賞,每課的前面都有一定的範畫插圖,這些範圖主要是針對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備,它直觀明瞭,學生易於接受,對於提高學生的繪畫知識與技能至關重要。

三是同齡小朋友的優秀作品欣賞,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兒童情趣,是兒童心理世界的反映,這類內容學生覺得親切,容易產生共嗚。

四是其他門類的欣賞,如雕塑、建築以及剪紙、編織、印染、拼貼等工藝製作。

這類作品製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術觀賞價值,學生很感興趣。

二、欣賞的角度

對於一件美術作品,教師大致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引導學生欣賞:一是畫面直觀形象的欣賞,也就是畫面給人的視覺印象,如《最後的晚餐》畫的耶穌和門徒們共進晚餐,當耶酥説出“你們當中有一個人出賣了我”這句話時,眾門徒的驚異神情動態;1949鬥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激動時刻;齊白石的《蝦》表現的是一羣活蹦亂跳的蝦在水中嬉戲爭食的情趣。

二是藝術風格特色的欣賞,它包括畫面的構圖、色彩、透視、表現手法等,主要指繪畫的技巧。

如徐悲鴻的《八駿圖》,畫家採用國畫水墨技法,通過線條的乾濕、濃淡、粗細、疾徐,寥寥數筆,便將馬的奔騰氣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凡高《阿爾的吊橋》一國,畫家採用鮮豔濃烈的色彩,有力的筆觸,奔放的線條,使畫面給人一種明快跳動的感覺,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在《最後的晚餐》畫中,畫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邊,全部面對觀眾,這種獨特的構圖法更便於表現眾門徒的各種表情。

三是與作品相關的邊緣內容的講授,包括藝術家的生平、愛好、傳説、趣聞及當時的社會背景等。

比如在講達·芬奇的畫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達·芬奇畫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學、透視學的有趣事例;在欣賞齊白石的畫時,可以講他三十歲學畫,為了畫好畫,在家裏養了很多花鳥魚蟲,經常觀察寫生的例子。

四是對作品思想內容的挖掘,如雕塑《艱苦歲月》,表現的是長征中一位紅軍小鬼依偎在老紅軍身旁,被悠揚的笛聲所吸引的感人場面。

但其表現的並不僅僅是這些,作品還歌頌了紅軍戰士在艱苦條件下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表現出了紅軍戰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再如徐悲鴻的《八駿圖》,畫面中絕非單單表現了八匹馬,而主要謳歌了那種勇往直前、戰鬥不息的大無畏精神,當然,像一些靜物畫、肖像畫及一些工藝品就不必非得深控其思想內涵了。

三、教學時教師的注意點

1.教師要提高對欣賞課的認識,教師首先要利作品有一個較全面深刻地理解。

另外在欣賞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師也要心中有數。

備課越充分,教學效果就越佳。

2.欣賞時要有重點,有些作品以藝術特色、繪畫技法欣賞為主,像風景畫、靜物畫,而有的在藝術特色欣賞的同時更要對作品的主題思想學習領會,《血衣》、《南昌起義》等,此外在選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師要把欣賞的重點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風格獨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學生對著名作品的印象。

3.欣賞的內容不可過深,超出了學生欣賞能力的東西,教師要少講,甚至不講,要欣賞那些看得見、摸得着學生易於接受的直觀內容,如某一點某一處的用色、線條、構圖、明暗等。

4.欣賞的手段要多樣化、生動化、藝術化,避免教師空洞枯燥的講解、學生被動地乾巴巴聽的現象。

可以採用故事、提問、討論、觀察、懸念等多種形式,還要充分發揮幻燈、掛圖、錄像、錄音等現代教學手法,增強欣賞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使學生樂學、想聽、愛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5.欣賞的時間不可過長,內容過多過濫,學生會厭倦,教師可以把欣賞教學穿插於平時教學之中,使欣賞與傳授技能相結合。

6.欣賞後要有檢查和總結。

可以採用提問、談話及捲風考試的方法來進行。

使之達到複習鞏固減少學生遺忘的作用。

豐富學生的繪畫想象力【3】

一、抓興趣點

喜歡塗塗畫畫是國小生的天性。

但這種興趣是短暫的,在美術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好奇、易興奮、好探求的心理特徵,抓住興趣點,憑藉一定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獲得知識、表現藝術情感的慾望,從而主動自覺地進入想象氛圍。

1.猜謎激趣。

如第十一冊教材中《古詩配畫》一課,我首先就以猜謎形式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不是我們第二冊時學過的《畫》那首謎語詩麼?”一時,小手像雨後春筍一齊豎了起來。

接着,我把課前畫好的範畫一出示,詩與畫一搭配,學生思維就更加形象化了,只用幾分鐘時間就幫助學生想象到了“古詩配畫”的題意。

篇8:美術教育的論文

加強國小美術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我國國小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儘管近幾年來,我國在教育事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美術課程依然沒有被納入國小新課標中,從而使得我國大部分國小領導人員以及美術老師對美術不夠重視。另外,由於受我國應試製度的影響,許多老師僅僅將美術視為豐富國小生業餘生活的一門課程,他們要求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學習其他課程。

二、加強國小美術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創設一個寬鬆活躍的學習環境,激發國小生學習的興趣

我們知道,國小生的好奇心都比較強,他們渴望去探索一切新奇的事物,從而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老師應該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來創設一個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從而增加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例如,當在學習一些較為簡單的美術內容時,老師可以首先簡單的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講解一次,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來畫畫,然後由全班學生選出最優秀的幾幅畫來,最後老師應該給予畫畫者一定的鼓勵,從而更好的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隨着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在信息技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種新型媒體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因此,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講解內容,在講解時可以播放一些與所學內容有關的音樂、視頻以及小品等。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由於受應試製度影響較大,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國小依然沒有一個較強的美術師資隊伍,許多美術老師並不是美術專業畢業的,這也是我國國小美術教學質量一直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我國各個國小的領導人員必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加強學校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在美術老師的聘請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不斷提高學校美術老師的美術素養。但是,在聘請時必須要選擇專業的美術老師,另外,在聘請過程中還應該對他們進行考核,最後選出考核成績優秀的老師來擔任美術老師這一職責。

(三)定期舉辦美術大賽

為了激發國小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一些美術大賽,例如,繪畫大賽。老師應該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參加活動,然後在進行比賽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去畫畫,最後由所有評委選出最優秀的幾幅畫。但是,在選擇評委時,我們必須要選擇具有較深資歷的.專業美術老師,並且在比賽之前首先應該制定好評選規則。選出最優秀的幾名學生之後,學校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進而更好的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四)老師應該積極組織課外活動

隨着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和完善,課外活動已經成為了國小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知道國小生的自制能力較差,如果老師只是一味的利用課本來向他們傳授知識,不僅不能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還會使得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而組織課外活動不僅僅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還可以開闊他們的視眼、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更多的美術題材。因此,作為一名國小美術老師必須要認識到課外活動的重要性,並且要定期帶領學生去體驗課外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大自然,選擇自己要繪畫的題材,根據自己所觀察的去繪畫,然後在繪畫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美術素養。

三、小結

隨着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和完善,美術課程已經成為了國小生必修的一門課程,並且相關教育部門在國小美術教學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由於受應試製度影響較大,我國大部分國小美術老師不能正確認識到美術教學對於國小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並且儘快提高我國國小美術教學質量,國小美術老師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國小生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個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從而增加國小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進而不斷提高他們的美術素養,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篇9:美術教育的論文

美術活動尤其是創作,是一個極端個別化的活動,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構想與表現方式,但只有在幼兒獲得心理安全感和自由感的時候,他們的好奇心、創造動機、興趣等心裏需要,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和發揮,幼兒美術教育的創新。

因此,杭州大成實驗幼兒園大班的老師為孩子設計了一個美術創新教學活動,讓孩子們用各種各樣的材料來製作美麗的花瓶很喜歡,大家都專心致志的製作自己的花瓶。我首先在活動中,給幼兒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物質環境,提供各類的紙及不同風格的花瓶,讓幼兒自由欣賞,尤其是這些漂亮的花瓶一下子就給了幼兒一種新奇的、美的感受。幼兒在自由欣賞和討論的過程中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表象,當然我在組織討論環節中,也是很寬鬆的,幼兒可以觸摸,交流自己的感受,因為有這樣輕鬆的氛圍,很自然地就呼喚、鼓勵起幼兒地積極性和想創造地願望。

幼兒地美術教育最富有意義的是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因此我在活動中也是儘量的把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放在了首位,但是是不是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就可以拋棄知識技能了呢?當然不行,如果離開了知識技能做中介,孩子的思路情感就不可能有大膽的表現。所以我在幼兒設計前,根據我在美術本科學習中圖形設計理念,向他們介紹了幾種不同的'方法,如對稱的設計,怎樣做出一樣大小的圖形,色彩的搭配及線條的運用等,給孩子一個概念。活動後,再看幼兒的作品,發現孩子們在自由設計時,的確運用到了上面的若干方法,這樣孩子們的作品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帶有一定的科學藝術性的。

通過活動,也讓我在反思一個問題:在美術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進行創造性學習?我認為引導幼兒發現探索,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創造,表達自己的認識,是創造美術活動的重要特徵,它是圍繞着創造性地學習知識技能進行的,因此教師積極有效的引導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我想我們可以通過設置階梯,引導創新;通過問題引路,嘗試創新,巧用策略,學會創新。幼兒期的孩子知識經驗貧乏,思維沒有定勢。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幫助幼兒積累各種關鍵經驗,我覺得比形成概念更切合幼兒的需要與能力。

篇10:美術教育的論文

當前的美術教育大多還是將其等同於技藝訓練,過早地強調對自然的模仿與再現,在開發幼兒美術潛質方面有一定侷限性。因此,許多教育家都認為美術教育應從欣賞人手,加強色彩教學的比重,以期達到讓幼兒在粗通色彩的同時就能放飛自己的想象,以其獨特的視角,感知美、表現美。就像許多國際上資深的少兒美術界教育家,經過長期研究後得出的結論那樣:進行美術教育時,要讓幼兒自主地選擇題材,創造性地使有材料,用心靈去描繪,用想象去構造。

一、在觀察中認知色彩

由於幼兒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周圍環境條件的影響。教師可嘗試利用上午的活動時間進行美術教育,因為,此時教室中無論是空氣、光線,還是孩子們的情緒和注意力都處於最佳狀態。

色彩與幼兒美術教育的關係

幼兒美術教育與色彩的關係

認識三原色時,可分三次,逐一認識紅色、黃色和藍色。每次都準備調好的顏色和許多色卡,在明媚的陽光中讓幼兒觀察玻璃杯中的顏色,告訴他們顏色的名稱,然後請幼兒按自己的想法説出這種顏色像什麼。此時,幼兒會十分踴躍地説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在感知紅色時,他們説:“像太陽。”;“像蘋果。”;“像火。”;“像這(她穿的紅鞋)。”……接下來教師可請幼兒在我們周圍的空間中切實地找到紅色的東西,最後教師與幼兒共同分享紅色的卡片,他們會如獲至寶般地把已屬於自己的色卡擺弄一番後,找個地方“藏”好。幼兒準確地掌握了三原色後,教師可利用調色水的活動使幼兒認識橙色、紫色和綠色。此時可根據幼兒對顏色的認知和操作能力確定一次展示幾種顏色的變化。如:如對兩、三歲的幼兒進行展示時,教師可每次只調一種顏色,使幼兒可以清晰而準確地感知。一段時間後,大多數幼兒就可以達到準確地按照指令找顏色,並較為正確地説出五種以上顏色的名稱。

二、在生活中感受色彩

色彩與幼兒美術教育的關係

幼兒繪畫與色彩之間的關係

秋天來了,帶幼兒觀察樹葉和小草,看它們的顏色和動態。晴朗的日子裏,它們顯得那樣寧靜,即使是落葉也是那般輕盈地舞向大地;大風呼嘯的日子裏,隔窗望去,小草在風中顫抖,樹葉隨風狂舞紛紛落向地面,空中塵土飛揚,有時甚至會有天昏地暗之感;深秋時節,帶幼兒看幼兒園採購冬儲菜,感知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不久冬天即將來臨;隆冬時節,帶幼兒在雪中看雪花,在雪地上印腳印、攻城堡,感受冬的樂趣與神韻。也許幼兒們還不能完全聽懂教師的描述,但他們卻會在情境的感染下,用他們的心靈去感知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在一次色彩練習中,教師選了四篇有關四季的小散文和五顏六色的卡片,先請大家閉目聆聽配樂散文,然後根據自己的感覺任選一色卡。當他們把選出的同一季節的色卡放在一起時,馬上,你就會感到春的清新、夏的炙熱、秋的成熟、冬的純潔。實踐證明,幼兒完全可以從色彩世界走進神奇的美術天地。

三、在實踐中創造色彩

幼兒那種無定式的、大膽的創造與表現,有時不得不令成人歎服。例如:為幼兒提供畫有不同形狀的畫紙,請他們按自己的意願選色,然後告訴大家畫的是什麼;認識了三原色後,及時組強幼兒製作色卡;認識了相間色,及時組織幼兒開展調色水的活動,並請從事此項活動的幼兒為自己的活動製作形式卡;利用調色水的活動讓孩子們感知顏色的深淺,使他們瞭解,本色加黑變深,加白變淺;添加運筆遊戲和圖形小書的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動筆機會:春季,用紙球印小花:夏季,用線繩畫絲瓜:初秋,在宣紙上畫出光禿的樹幹,大家一同自主選色,自由地用手印畫,一會兒功夫,樹就變得枝葉繁茂了;深秋,在立體小屋和光禿的樹周圍,把拾來的落葉按自己的想法小心地粘在各種樹上;一幅《深秋的庭院》就應運而生了;冬季,用手指點出串串糖葫蘆。妙趣橫生的活動讓幼兒感到,我們可以用許多方法去表現我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