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文章 (優選10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9W

【導語】

教育文章 (優選10篇)

教育文章 (優選10篇) 由本站會員“shenma”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教育文章篇2:教育文章篇3:教育文章篇4:教育文章篇5:教育文章篇6:教育文章篇7:教育文章篇8:教育文章篇9:教育文章篇10:教育文章

【正文】

篇1:教育文章

堅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靈

我的世界你懂嗎

這是一個美國孩子寫給父母的信:我的手很小,無論做什麼事,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腳很短,請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請讓我自我慢慢觀察一切事物,並期望您不要過多地對我加以限制。

家務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暫的,請花些時間給我講一點世界上的奇聞,不要只把我當成取樂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請對我的反應敏感些,不要整天責罵不休。對待我應像對待您自我一樣。

我需要您不斷鼓勵,不要經常嚴厲地批評、威嚇我。您能夠批評我做錯的事情,但不要責罵我本人。

請給我一些自由,讓我自我決定一些事情,允許我不成功,以便我從不成功中吸取教訓,總有一天,我會自我決定自我的生活道路。

請讓我和您一齊娛樂。孩子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從孩子那裏得到歡樂一樣。

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兒園園長蔡蕾説,每個大人都以往是孩子,也都有一顆隱藏着的童心,種種生活讓大人們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開啟孩子童心的鑰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發展變化,瞭解孩子不一樣時期的心理特點,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的變化,理解孩子的歡樂和苦惱,這是堅持童心,縮短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心靈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礎。

家長的忽視會使孩子“感情阻滯”

3歲男孩楠楠從幼兒園回到家時,高興得手舞足蹈,纏着媽媽給他講故事。當時,恰恰碰上媽媽為工作的事煩心。“去、去、去,一邊玩去。煩人!”媽媽大聲訓斥楠楠,楠楠不知自我犯了什麼錯誤,嚇得躲在一邊不吭聲。

樂樂的媽媽對孩子的管教十分嚴厲,5歲的樂樂變得十分內向,説話很少,在陌生人面前顯得膽怯。在媽媽面前,樂樂不敢哭,笑的時候也顯得勉強,其實樂樂心裏有許多想法,但他很少對媽媽説。因為,媽媽個性強,樂樂沒有機會和媽媽談心。

金水區新建幼兒園園長陰鳳雲説,好多父母忽視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氣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興奮、得意統統藏在自我心裏,不願坦率表達出來。孩子若是長期處於這樣一種“感情阻滯”狀態中,會認為無人同情他,無人理解他,漸漸對親人失去信任,等父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後,已經無法與孩子溝通。

孩子執拗家長不妨冷處理

媽媽:“寶寶,今日的天氣太冷,你要穿褲子,不然會感冒的。”

寶寶:“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

媽媽:“不行,等天氣好了再穿。”

寶寶:“不,我不穿褲子。”

……

3歲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時間不知怎樣了,經常和媽媽頂牛。一向聽話的佳佳突然變得固執、認死理、軟硬不吃,你讓她幹嗎,她就偏不,跟你對着幹,要麼就大哭大鬧。

鄭州市金拇指幼兒園孫園園教師分析,兩歲以後的孩子,突然變得任性、固執、不聽話、愛發脾氣,這是正常的心理髮展表現。因為兩歲之後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明確,“我”的概念逐漸清晰,如果成人的語言或行為妨礙了孩子獨立的發展需要,孩子就會哭鬧、焦慮、反抗,這一時期稱為“第一執拗期”。

孫園園提醒家長,對待“執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為圖清靜一味地順從、遷就孩子,或是不耐煩、壓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協聽話。相反,家長應當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變化,理解孩子;對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調教、善於等待,因為當孩子意識到自我的錯誤時,有自我反省的本事。當孩子不可理喻時,家長不要和孩子對着幹或是用武力,能夠採取“冷處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和孩子溝通。

多傾聽孩子心聲

怎樣才能有效地約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讓他陷入感情阻滯狀態中呢?陰鳳雲園長介紹這樣一些方法:

一是要區分孩子的行動與感覺。孩子在馬路上亂跑,動不動打人,亂扔東西,這屬於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告訴他這樣不好,及時糾正這些錯誤;孩子興奮、苦惱,或喜或怒,或恐懼或害羞,這屬於孩子的感覺,父母不要壓抑或控制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本事。即使是咿呀學語的孩子,也想説出內心的感受和願望。孩子長大了,有時多嘴多舌,問這問那。對此父母不可厭煩,絕對不要把他們的話當作取樂的笑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傾聽孩子。

篇2:教育文章

[由本站網友投稿]

有一種教育叫等待

偶然間,閲讀了台灣作家張文亮的散文《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叫我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那小小的蝸牛説的不正是我們的孩子嗎他們已經盡力地往前爬,可上課時的不安分,課間活動的小吵小鬧,不良的學習習慣卻因為達不到我的高要求而被責備,苦口婆心地教育,努力地糾正,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都用或抱歉或委屈的眼神看着我。想想是我太急於求成了,是該放慢腳步等等這些小蝸牛們!

於是,我調整心態,開始了牽着“蝸牛”散步的旅程:課堂上,放慢教學的進度,不再因為孩子一時的不懂而大聲訓斥,而是用眼神鼓勵他們,温柔地與他們對話,孩子們上課時變得進取舉手發言;我不再生氣孩子們因為偷偷交流書上的資料而發出的聲音,而是讓他們大聲地把自我讀到趣味的資料分享給同學,從他們認真的臉上,我感受到了他們收穫知識的欣喜,聽到了他們對知識的熱愛;課間活動時,不再因為孩子們在操場上追逐尖叫而心煩,我放慢了自我的腳步,索性走進孩子的世界,與他們一齊跳繩,做遊戲……

慢慢地,我愛上了這羣天真的小“蝸牛”們,節日裏她們會送來親手製作了幾個小時的賀卡;生病時他們會輕聲地問候;一次,彎腰拿東西,由於太過用力,桌上的水杯不偏不倚地砸到我頭上,孩子們立刻圍了上來,着急地喊道:“教師,您沒事吧”那着急的一張張小臉讓人感動不已。教學生涯因為有了他們的歡聲笑語變得多姿多彩,我開始期待每一天與他們見面的時刻。雖然還是會有生氣和失去耐心的時候,可是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所展示的生命中最初最完美的一切,讓我不再厭煩,這一路的“散步”之旅讓我學會了付出,學會了欣賞,學會了體諒,更學會了等待與心平氣和。

歲月生香,一樹一樹的繁華,綠也輕盈,黃也自在。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我要讓心中常駐一隻蝸牛,我要牽着它悠然向前走。

篇3:教育文章

後面還有多篇教育文章!

10招引導孩子成歡樂的人

我們都明白,家庭是一個孩子的歡樂之源,孩子在歡樂的狀態中學習最有效。那麼,你明白如何才能使家庭為孩子增添歡樂的力量呢?如何才能成為更歡樂的父母呢?也許,以下的文字會給你一些靈感和啟發。

專家研究發現,歡樂的人們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點:樂觀的世界觀,親密的家庭關係,善解人意,眾多好友,堅信自我的人生有意義等等。

對於新手父母來説,最關鍵的問題產生了:“我如何做才能讓寶寶擁有歡樂的這些特質呢?”有些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完全理解寶寶的個性,不要試圖按照父母的期望改造寶寶,比如説他是個文靜的寶寶,爸爸媽媽就不要試圖把他變成一個活潑的寶寶。父母應當關心寶寶的需求,重視寶寶的膽怯,用心傾聽寶寶對你説的話。最為重要的是,必須要讓寶寶從小就明白,父母是無條件地愛他。

以下列舉的10個具體提議,可幫忙父母找到適宜的方法,引導寶寶將來成為一個歡樂的人。

提議1——小動物帶來的歡樂

父母經常猶豫是否該讓孩子飼養小動物,例如兔子、金魚、小貓或小狗,因為它們需要時間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證自我會全力照料小動物,通常大部分工作還是要由父母來完成。可是,專家研究發現,花工夫飼養小動物是值得的。因為當孩子感到擔憂或害怕時,小動物的陪伴會讓他們更覺安心。孩子從飼養的小動物身上能夠學到忠誠、共鳴、依戀等情感。專家還認為,經過飼養小動物,孩子學會體貼和照顧他人,感覺自我有價值,有成就感。

提議2——温馨的家是歡樂的田園

提議把家變得更温馨,看來是個小問題,但對孩子而言,這卻是很重要的。如果家裏亂七八糟,孩子會不期望小朋友來家裏玩。另外,井井有條的家會給孩子帶來平和與滿足。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乾淨過頭,因為舒適才是歡樂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乾淨過頭只會給孩子帶來束縛。

提議3——吃得開心能夠更健康

作為成年人,父母會注意飲食健康和飲食習慣,但孩子通常沒有這些概念。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及早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包括全家坐下一齊用餐,選擇健康營養的食物等等。

提議4——運動的感覺真棒

無數的研究證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不僅僅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強壯、體力充沛會帶給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覺,讓孩子歡樂。另外,對孩子來説,跑、跳、游泳、騎車等等體育運動本身就十分趣味,而這不恰恰就是歡樂的源泉嗎?

提議5——家庭傳統意味着歡樂“長久”

無論是每一天共進晚餐,還是每年一齊慶祝生日或節日,對一個家庭而言,沒有什麼比建立家庭傳統更有價值的了。過春節時的餃子、鞭炮,或是過生日時的蛋糕、蠟燭,這些傳統都十分重要,因為它們賦予孩子生活的意義,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教給孩子“長久”的含義。

同樣珍貴的是每個家庭獨特的小傳統,例如每個週末全家外出晚餐,每個月末全家一齊看一場兒童電影等等,這些熟悉而親密的傳統習慣會帶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

提議6——歌唱的鳥兒最歡樂

人們常説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一點兒也不錯。在古代,西方人堅信音樂能夠醫治一個人肉體和心靈的創傷。而在現代,兒童醫學研究發現,給患病的孩子聽他們喜愛的歌曲,能夠減輕他們的疼痛症狀。成年人也都有這樣的經歷,聽一首好歌有時會讓人精神振奮,身心舒展。而對孩子來説,每當全家一齊唱一首他喜愛的兒童歌曲,他都會很歡樂。

提議7——歡樂也能夠放大

進取參加社會活動至少教給孩子兩件事情。例如父母進取和孩子一齊參加幼兒園的運動會,或者進取參與孩子的社區匯演,孩子會意識到父母對他的重視,這會大大增強他的自信心。同時,父母的參與也教給孩子“社會”的基本含義。它讓孩子感到自我也是這個大社會的一部分,而每個人都能夠經過它對別人作出貢獻。專家研究還證明,奉獻和歡樂之間有着密切的關聯。讓孩子參加社區大掃除,或是探視社區孤老,即使是幼兒也會從中發掘付出的歡樂。

提議8——再見吧!負面評論

成人們時常對各種人與事進行評論,其中不乏負面的東西。例如,父母評論孩子幼兒園的園長很無能,或者兒童醫院醫生很馬虎等等。父母也許不會意識到這些評論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但事實上,它們會讓孩子漸漸喪失對周圍人和環境的信任,從而失去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會歡樂的。父母應當讓孩子覺得世界是完美的,而人們本質上都是好人。

提議9——興趣愛好是永遠的歡樂

專家研究發現,全身心投入到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中,會給人帶來很大的歡樂。對於孩子而言,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例如集郵、繪畫等,讓他投入其中,會讓他很歡樂。但那裏的投入並非指給孩子安排滿滿的繪畫課程或者舞蹈練習等,因為那樣只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失去從中得到的歡樂。而興趣愛好也不必須是指某種技能,例如集郵、拼圖等,它們並不是某種競技,卻同樣能夠開發孩子的智力,更能讓孩子學會投入的歡樂。

提議10——花開葉落是歡樂

生活在現今的高科技時代,成人們常常忘了親近大自然。對孩子來説,大自然充滿了神奇的力量,無論是雨雪、白雲,還是花開、葉落,都能夠從中發掘到很多歡樂。親近自然還能夠培養孩子的各項感官本事、觀察本事、反應本事。

篇4:教育文章

育兒就是育自我,父母們做不到,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父母們素質低,沒有教育孩子的本事。而是不能放下身段,把自我降到與孩子相同的高度,像朋友一樣與孩子相處。

以往有位國小教師,在和我探討家庭教育的時候,提出一個旗幟鮮明的觀點,她説:“家庭教育上的失敗,職責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好的父母,更應當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而大多數父母,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很難做的主角轉換。父母對孩子各種規定,各種限制,各種條條框框,讓孩子失去了自主性。

孩子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我的思想,有自我的看法,他們是在觀察中,試錯中,慢慢理解眼中的世界。而不是父母硬塞給孩子一個已經驗證過了“去毒”的世界。

發生在孩子與父母中的對抗中,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對生活的掌控。父母就像一個打氣筒,把自我明白的,正確的,甚至片面的東西,強行打壓進孩子這個皮球。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要求,糾正和灌輸。

大多數父母不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養育,而是當成了自我的財產,當成了自我的附屬品。既然我生養了你,給了你生命,你就應當聽我的,按照我的想法和思路行事,因為我是你的父母,我説的話不會錯。

而孩子內心的反抗,更多是因為父母的遵規蹈矩,和條條框框,也有對生命自由流動的壓制。心理學大師武志紅説:“無論是大人或者孩子,體內都有三股生命的能量,自戀、攻擊性、和性衝動。”

越是打壓,這三股生命能量越是強烈,有時會造成嚴重的破壞。而聰明的父母總是善於疏導,把這三股生命能量引導到正確的事情上。比方,發現孩子的興趣,激勵孩子,在一項活動中,盡情的展示自我的特長和個性。

比方父母參與到孩子的愛好和興趣中去,陪孩子打籃球,游泳、看電影。有時創造機會,一家人一齊登山、旅遊,僅有那個時候是孩子最放鬆,最不設防的時候,也願意主動把自我內心的困惑説給父母。

父母應當站在朋友的角度,理解孩子,幫忙孩子分析,帶着孩子一齊走出青春期的困惑。

前幾天和幾位朋友聊天,聊到了全國最有名的“衡水中學”。朋友談起那個學校的制度是如何嚴格,升學率是如何的高,孩子們是如何自律,引發我很多思考。

雖然我明白學習不是一件歡樂的事情,但也不至於以踐踏人性為代價,把孩子當成批量複製的考試機器。

試想在那樣的學習環境裏,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嗎?他們被打壓的自主力,和麻木的學習方式,走上社會還會有創新和嘗試嗎?

我一向覺得人的一生,是很長的一段,不是一兩次成敗就能決定命運。樂觀幸福的生活,應當是生活的本質。很多孩子最終的奮發圖強,不是因為父母的嚴加管教,也不是因為學校好的管理制度,而是受到周圍人的影響,進而激發出內在的學習熱情和活力。

父母在孩子整個的生命中,應當充當朋友的主角,陪伴孩子度過最艱難的時刻。父母如何做?怎樣做?也許最近熱播的《銀河補習班》,能給我們這些焦慮中的父母一個很好的啟示。

我清楚記得,電影中,當兒子被學校開除,那位剛從監獄釋放回來的父親,是如何與校長打賭,“把孩子的位置留着,期末的時候,我孩子的成績排行全集前十。作為父母,有時我們恰恰缺少的就是這份擔當。

雖然教育體制無法改變,應試教育依然會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可父母要明白,這種高密度的學習方式無疑是對孩子身心的摧殘,作為家長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要學會為孩子減壓減負,讓孩子回回型,釋放自我的天性和毒性。

家庭氛圍的營造也十分重要。安靜的家庭環境,自律的父母,好的生活保障,才是孩子成長的堅強後盾。好的環境不僅僅是睡覺吃飯的地方,也是心靈的棲息地,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徹底放鬆。

前一段時間,得知一位朋友,為了改善孩子的靦腆和內向,請假專門帶着孩子去了趟沿海城市,遊覽了許多地方,見了許多人,兒子玩的開心,父子倆一路上相處的十分融洽。父子關係也在旅行中得到改善。

為什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是如此的痛苦?是因為大多數父母都帶着功利之心。把孩子的教育當成施展自我報復,完成自我期望的一種工具。當我們在自我身上看不到的期望的時候,就把期望寄託到下一代身上。

父母應當培養自我的興趣愛好,長期堅持做一兩項能夠提升本事的事情。為孩子做好身邊的榜樣。人常説,”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教師。”

有些家庭,睿智的父母在孩子身上並沒有花多少心思,而是做好自我的事情,給孩子更大的空間。那些孩子反倒沒有太大的叛逆,而是在父母的影響下,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比如早起,讀書,自我喜歡鑽研一些事情。

父母的焦慮,不是因為在孩子身上看不見期望,而是急於求成,期望及時得到反饋。小時候我們學過,水滴石穿,鐵杵磨針的故事。有恆心,説明僅有你長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才能有改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想讓自我和孩子看到期望,我們比孩子更需要忍耐。

“孩子是一張白紙,即使孩子有什麼問題,也應當從父母的身上尋找原因。”這是一位資深教師和我探討家庭教育時的體會,適合我們每一個人正在為孩子教育焦慮的父母。

育兒先要從育自我開始,一個優秀的孩子身後,必定有一個温馨和睦的家庭,以及為了孩子而使自我同樣變得優秀的父母。

篇5:教育文章

怎樣做個出色的現代媽媽

主持:作為母親,最大的成就在哪裏?多數人第一個答案是“孩子”。可是現代媽媽在顧家、顧孩子的同時,還渴望自我保有傳統主角的完美,並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期望自我是媽媽、妻子、職員,更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

本期,來自寧波的媽媽們,向我們展現對媽媽主角的省思。

觀點一:現代媽媽要做有效率的生活規劃

作為年輕的職業女性,既期望自我熱愛的工作和事業能有所發展,又期望自我是個好媽媽、好妻子。兼顧事業與家庭確實不易,所以,如何妥善分配時間、工作資料就顯得異常重要。生活中,我總是先列出所有工作項目,然後確定哪些是必須自我做的,哪些可請人代勞,如一些需要跑腿的雜事、打掃家庭衞生等,可請家政公司代勞,自我可擠出時間和兒子玩。因為幼兒期的孩子,每一天都要有和父母相處的時間。

我的體會是忙祿的上班媽媽,必須要做個有效率的規劃,否則會陷入無頭蒼蠅般的瞎忙,最終落得事倍功半。

我還有個經驗要和媽媽們分享,我隨身攜帶一個印有日、周、月計劃的筆記本,及時提醒自我,每一天有條不紊地生活。這樣做,使我有了深刻的體會:媽媽若在工作上得以發揮並獲得成就感,就會讓自我有更愉悦的心境和孩子相處,連帶着親子之間互動的質量都會更高。

觀點二:要更重視與孩子相處的質量

記得我小時候,每一天放學回家,總能看到在廚房忙碌的媽媽,桌上還有媽媽涼好了的茶水。現代社會,職業媽媽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肯定比傳統媽媽大,相對地,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少了許多。可即使每一天早出晚歸工作,我也不願把女兒扔給祖輩了事。我的做法是,沒辦法增加陪伴女兒的時間,就關注和女兒相處時的質量。比如,我會預先調整好情緒,安排好資料,以便能專心地在特定時段與女兒談心、溝通、玩耍,這樣做,遠勝於時間雖多卻漫不經心的親子互動。

我看到過一個研究結果,説是幼兒階段的親子互動質量越好,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認知本事提高影響也越大。當然,我這樣重視和女兒相處的質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害怕如果此刻我以忙為藉口,忽略與女兒相處,女兒長大後也許會説:“我的人生剛開始,而你開始享受人生。我很忙,沒法管你。”這不是危言聳聽,將來你要孩子陪的渴望,就是孩子此刻要你陪的渴望。

觀點三:努力尋找生活的平衡點

現代媽媽壓力大是公認的,我想,媽媽們要懂得在生活中找平衡點,僅有讓自我獲得足夠的滿意度,才有力量去付出。

當好媽媽是需要智慧的,這種智慧是明白如何調整自我和找出適合的家庭教育方法。我的體驗是,除了把兒子照料好外,還要了解自我的興趣,清楚明白自我想要的是什麼並着手行動。現代女性不應當心裏除了孩子什麼都沒有,至少要跟得上社會的節奏,隨時堅持一顆愛學習、能進取的心,這樣才不致於日子過得太鬆散。

事實上,家庭瑣事永遠忙不完,並且我也期望能過自我想要的有規律、優雅的生活,所以,我總在尋找生活的平衡點。比如某段時間工作異常忙,我就臨時請家政人員代勞家務,請祖輩幫忙照料兒子。忙過這陣後,我就“迴歸”家庭,多花時間和兒子玩,親自動手為全家做美食。總之,我不願意使自我永遠陷在忙碌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務之中而蠟燭兩頭燒,讓生活變得沒有品質,自我也變成怨婦。

觀點四:現代媽媽應擴大生活圈

我是我們公司第三個在有了孩子後辭職當全職媽媽的。在陪伴兒子成長的兩年多時間裏,我有很多感想:我不只是“在家帶小孩”的,而是“和孩子一齊走進社會”的媽媽。“在家帶小孩”的傳統的全職媽媽,已不適用現代社會,現代全職媽媽應懂得走出去,增進人際互動,並適時調整自我的腳步。有歡樂的媽媽,才有歡樂的孩子,媽媽在成長,孩子才會有成長。此刻,我會留意並參與報紙、網絡上的一些可供媽媽參與的教養講座、親子讀書會、社區學校、自願者行動等活動。這些實踐讓我明白,現代媽媽應發展自我興趣,有興趣才會投入,投入才能獲得更大的喜悦。我最近參與了媽媽讀書會,這是個自願者活動,這個活動除可幫忙自我成長,同時還能結交到一些志向相同、可互相交流教子方式的媽媽朋友。

其實,不管媽媽們有沒有上班,只要有心就必須能找到自我想要的,只要融入社會,必定會有收穫。

觀點五:善用臨託服務緩解壓力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媽媽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會出現孩子沒人帶的困境。比如,我的職業是護士,而家中老人都在外地,雖然很想有自我的空間,同時工作家庭兩不誤,但要做到卻不容易。誰都明白護士工作辛苦,拖着走了一整天的腳跨進家門,看到的是上頓沒洗的碗和亂糟糟的家,要是碰到女兒“發飆”,真的有種生活在地獄的感覺。哪還有心境當個好媽媽。應對這一切,自我不調整,沒人能救我。最近,我發現社區有個臨時托兒中心,最長能管孩子3個小時,收費也合理。我把女兒送去後,抽空辦自我的事,洗個頭、逛逛街、看場電影、遊次泳、跳場有氧舞蹈,或聽聽演講、和朋友喝個午時茶,就當是犒賞自我,從整天被工作和孩子“綁住”的狀態中解脱一會。然後,再以歡樂的心境應對孩子。

同時,女兒也有機會認識其他朋友。只是選擇臨時托幼時,要選固定、可靠的機構。比如,我還會給女兒報困難班(幼兒園附設的服務),可比平時晚接一兩個小時,這樣孩子會有安全感,不會覺得自我被送來送去。我覺得臨時託人照料一下孩子,對我們這樣的家庭,可説是兩全其美。孩子玩得開心,媽媽也能簡便一會兒。這在現今緊張忙碌、壓力重重的社會中,不可是生活上的必需,也是心境上的必需。

觀點六:從孩子的世界看人生

我覺得,當媽媽最大的喜悦是,孩子能讓自我童心復甦,接觸到和現實世界不一樣的另一面。我常為自我因兒子而感受到新世界、能重回童年而感動。如,有一次帶兒子去兜風,他把車窗户打開用力地吸了一口氣,説:“我在吃風。”兒子喜歡坐在陽台上,問他做什麼,他説:“我在和風爺爺講話。”孩子的想象力真豐富。

我覺得現代媽媽,要用心和孩子相處、細細欣賞與品味,就會發現童心童語,是取之不盡的寶藏,總讓人驚喜不斷,學習不完。

主持無論如何,當媽媽雖有其辛苦的一面,也總有其歡樂的一面。相信只要有能堅持不斷學習的心,進取而有自信,並懂得欣賞與享受親子相處的過程,您也會是一個優秀而歡樂的現代媽媽。

篇6:教育文章

做個“三心”父母

為了子女的錦繡前程,每一個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終的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於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確所致。其實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拋開“神童”情結

許多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分數,帶有嚴重的“神童”情結,結果忽略了對孩子健康人格的構建。其實培養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説過“一個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僅佔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卻是人格因素”。

“狠心”——讓孩子經歷磨難

很多父母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遮風擋雨,以為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殊不知,這樣等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挖了一個温柔的陷阱,掉進陷阱裏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失敗和挫折的機會,不會犯錯誤也不懂得改正錯誤,自然也得不到經驗和教訓,因而永遠不會學到過硬的本領。失敗和挫折是人生的學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驗人、教育人、鍛鍊人,使人學到許多終生有益的東西,所以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只會造成孩子心理承受本事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們沒有自我奮鬥的意識,喪失獨立生活的本事而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精心”——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個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為塑造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經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學會生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筆,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寫意的潑墨畫,或是污染了整張白紙。所以為人父母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我揮霍浪費,卻要求孩子艱苦樸素、勤儉節儉;自我看不起讀書人,卻要求孩子學有所成,最終教育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所以,為了孩子明天的燦爛,父母要精心描繪着自我言行舉止的一筆一畫。

篇7:教育文章

孩子的教育培養

孩子一生的幸福和教育培養牽連掛鈎。

孩子要從小教育培養,等到長大成人再管,徹底劇終。

我的兒子也許是命運安排,沒有出生就逃過一劫命運。

兒子兒時是人見人愛,人人都誇的小帥哥,人也聰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兒子六歲多又撿了第二次生命,都説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的福再哪裏?

理解老天安排命運後,讓我徹底對兒子放鬆了管教,只求他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歡樂樂,其他飄如浮雲。

此刻想想兒子變成這麼不聽話,學習成績直線下滑,和我放鬆他的管教方式方法有着密切關聯,一切錯在於我。

一句老話:“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有道理嗎?

我以往看到這樣一段話:“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這句經典話語的下半句,正是“莫為兒孫做馬牛”。

意思是想告誡天下父母,兒女自有他們的天賦,不要過於武斷,有些稍顯愚鈍的孩子,在歷經成長之後,也會變的相當優秀,做父母的無需為孩子當牛做馬,為其安排好一切,讓孩子培養獨立的人格,這樣才能走出自我的路!

……

這段話讓我想起來一篇文章,別把孩子培養成(乞丐),文章主人公是一位斷了手臂的流浪漢像一位母親討吃的,這位母親沒有施捨於他。

這位母親指着門前的一堆磚對流浪漢説:“請你幫我先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能夠嗎?”

斷臂流浪漢十分生氣地對這位母親説:我僅有一隻手,你還忍心要我搬磚?如果你不能施捨給我,我也不會怪罪,何必刁難我呢?

這位母親不但不生氣,她對斷臂流浪漢笑一笑,然後俯身用一隻手抓起了兩塊磚。

當搬過一趟回來時,這位母親很温和地對斷臂流浪漢説:“你看,一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幹呢?”

斷臂流浪漢被這位母親行動怔住了,他用異常的眼光漂了這位母親一眼,伏下身子,用僅有的一隻手搬起磚來。

他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

他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蓬亂頭髮有被汗水浸濕了,死死貼在額頭上。

這位母親遞給他一條雪白的毛巾,斷臂流浪漢接過毛巾,把臉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當即成黑毛巾。

這位母親又遞給他一杯水和一塊麪包,臨走的時候,這位母親遞給他20美元。

斷臂流浪漢接過錢,感動地地説:“多謝您,夫人。”

這位母親説:“你不用謝我,這是你憑力氣掙的工錢。”

斷臂流浪漢十分感激地説:“我不會忘記您的。”

他向這位母親深深地鞠了一躬,就離開了。

幾年後,這個斷臂流浪漢又找到這位母親,告訴這位母親他此刻是一位公司的董事長。

他説:“如果沒有您,我此刻還是一個流浪漢。因為當年您讓我搬磚,才讓我成為一個公司的董事長。”

這位母親卻説:“這是你自我幹出來的,與我無關。”

斷臂流浪漢對這位母親説:“是你幫我找回了尊嚴,找回了自信。就在那一天,我才明白,我還有本事做一些事情。”

我們想一想這位母親對流浪漢的做法:對待孩子,其實我們不也應當如此嗎?

孩子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他們確實弱小,確實需要幫忙,但絕不是施捨。

他們不光要得到關愛,更需要得到關於獨立的培育培養,才有期望和夢想展望自我的未來。

此刻的孩子確實和以前真的不一樣了,好難教育,如果教育培養不當,將是終生遺憾。

當我看到李玖瑾教授的短片演講後:真的好後悔。

李教授講:為什麼此刻的孩子家庭正常,家長也管缺管不了,李教授一句話,管晚了,確實如此。

李教授説:管孩子是兩個年齡段,三歲之前和12歲之前,在三歲上下對孩子説不,此時他大不了給你打滾,你不要12歲之後再説,那個時候再説他就直接離家出走了。

李教授説:有人告訴她以前的人爸媽也沒怎樣管,孩子都聽話,也沒有學壞,也讓父母省心,是啊!

人活的年齡段不一樣,人一生的變化是關鍵期,性格關鍵期十分重要,18歲之前可素性強,未成年變化最大。

人一生變化很大,關鍵期是0到12歲性格構成期,12到18歲性格定型期,孩子6歲之前是關鍵期。

80年代家裏能有個收音機都不錯了,信息化傳播慢,周圍人傳播什麼聽什麼,教師教什麼聽什麼,家長教什麼聽什麼。

此刻呢?科技化年代,網絡這麼發達,手機電腦,不乾淨的東西,不該看的東西,打開電腦到處能夠插播,孩子能不學壞嗎?

李教授講此刻12–18歲孩子確實難管,她説有一位媽媽説真想把孩子掐死自我也死,我也有這個想法。

此刻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期強,家長教育不當,不是喝農藥就是給你來個跳樓,讓你痛不欲生。

教育培養孩子真的十分重要,願所有人都能夠培養出來品質優秀的孩子。

篇8:教育文章

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則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國小、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為了適應當代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長必須認真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論,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長學校則肩負着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現代家教理論,幫忙家長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協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任務。當前家長學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

過去,家長的養兒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觀念,必須代之以為國教子的觀念,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為重點,把孩子培養成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

傳統的德育觀念必須改變,如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聽話才是好孩子;不為人先,不為人後;“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險)……應當培養孩子的科學與民主、自立與自強、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精神。

傳統的重智輕德體,重知識輕本事,重分數輕實際水平的觀念必須改變,應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學習知識與發展本事並重,重視創新精神與實踐本事的培養,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人際關係協調本事的發展。

2、學習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①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不僅僅無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發展相結合。既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又要重視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③態度一致,教育統一。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要一以貫之,並且要與學校教育堅持一致和統一。

④説服教育和實踐鍛鍊相結合。

⑤表揚獎勵與批評懲罰相結合。

⑥感情與理智相結合。

⑦及時教育與持恆相結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經驗

研究家教中的新問題。家長學校應在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養高素質的一代新人的任務。

篇9:教育文章

我們該怎樣去做教師?

如果我們常懷慈悲心,我們或許能教育出更多健全的人。

我一向以為,人應當有遠大的夢想,不應為身邊瑣屑的事纏繞。我們很少把學生放在心裏,我們更多的時候是把成績放在心裏,是把教學成績放在心裏。之後,我明白,眼裏僅有“成績”二字的教師,永遠無法走進學生的心裏。這樣的教師,無論他的教學成績多麼突出,他永遠也不是一位優秀的教師。

好成績是管出來的嗎?

我第一次做班主任的時候,帶的是高二年級。這個班的學生紀律比較差,學生的自覺性也比較差,當然,成績也比較差。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這個班的成績之所以差,是因為紀律差導致的,所以我接手這個班之後,第一件事做的,就是整頓班級的紀律。

經過我一個月的整頓,班級的紀律好了很多,就紀律而然,在全年級是比較好的了。並且我帶的這個班,還獲得了當月的禮貌班。我很高興,十分有信心。我的確定是正確的,我的努力應當很快會得到回報——成績的提高。

我的期望沒有很快地實現。第一次月考,班級成績並沒有提高。我分析原因,必須是學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在成績上頭體現出來。我想,既然我的班級的紀律好了,不可能成績上不去的。當時,我們年級也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你如果想明白哪一個班學習成績好,你去看看哪一個班晚自修的時候更加安靜,就明白哪一個班學習成績好了。我當時十分相信這句話。

我於是找相關的同學談話,給他們制定學習目標,督促他們努力學習,繼續把班級的紀律管好,也留意學生們的學習狀態。然而,結果很快出來,這個班的學習成績沒有一點提高,反而有倒退的跡象。迷茫的我開始向一些老教師請教。他們告訴我,我們的班級有一些學生學習不夠認真,有些學生不做作業。我問他該怎樣辦,他説,對於這一部分學生,你應當加強監督,對這種學生必須要留堂,監督他留下來做完作業為止。

據我所知,這位學生是挺聰明的,以前的學習成績也不錯。近來,他之所以不想學習,是因為心裏面常常感到莫名的苦悶。這種情感,應當是大多數處於青春期的男生都有的,對感情的朦朧期待,對前途的迷茫。我提議他每一天去跑步,釋放情感。可是他告訴我,跑步也不能夠很好地解決他的問題。我當時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他的問題。

我也沒有按照那位教師的説法,去留他的堂。對於紀律管理上來了,成績上不去,這個問題我也很苦惱。我於是又請教了許多教師,説得最多的是,如果一個班成績不好,是因為紀律不好,另外,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説,一個班沒有學習氛圍,所以這個班的成績不好。對於建設班級學習氛圍這個提議,我比較認同,可是,一個班級的學習氛圍應當怎樣去建設呢?我卻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我依然不明白根本問題出在哪裏。

我當時正在讀魏書生、李鎮西、蘇霍姆林斯基的書,我當時多麼期望他們就在我的身邊,我當時多麼想去見一見他們,問一問他們我的班級的情景究竟怎樣解決。當時我剛好加了一位在南海的十分有名的班主任的微信,於是我就這個問題諮詢了他,可是他卻沒有給我任何回覆。

苦悶一向纏繞着我。

僅有愛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學生

我們經常有教師説,就算你不喜歡教育,你也要對學生負責,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號,對得起這個職務。甚至還有人跟我們談教師的待遇不錯,是一個值得投身的行業。我想,如果一個人只是想獲得不錯的收入,穩定的生活而做教師,我為學生分到這樣一位教師而感到痛心。

教師這個工作,是無法用工資來衡量的,對於一位用心教育的教師來説,這點工資是遠遠無法和教師付出的心血劃上等號的。

我們投身教育,不是為了工資。我們去愛每一位學生,不是為了讓他的成績提高。我們投身教育,我們去愛每一位學生,是因為我們有一顆慈悲心,我們悲憫每一個鮮活的個體,我們期望每一位年輕人都有完美的前程。我們不期望他們將來過得不歡樂,我們期望他們歡樂地成長,歡樂地過完這一生。

我讀了更多的教育的書籍。我慢慢發現,每一位教育大師,都愛他的學生們。他們的愛是無私的,他們的愛,是為學生終身發展研究的。他們的愛有時候暫時得不到回報,可是他們的愛在學生以後的人生中,改變了學生的人生軌跡。

作為教師,看到的不應當是學生的成績,我們看到的應當是一個個活潑鮮明的人。我們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他們應當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學生,我們應當供給條件,讓他們找到最適合自我發展的方向。

之後去到高一的時候,我不再盯着學生的成績看。我想平等地和每一位學生交流。我不想他們來到學校只會學習,我想他們做一羣歡樂的孩子,我想讓他們愛上我們的學校,我想讓他們改變對學校只是學習考試的地方的舊看法。

於是,在軍訓的間歇,我組織班級團體活動,我和他們一齊玩遊戲。學生們都玩得十分開心,我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直至放假當天,他們對我們的班級依依不捨。我給學生講我自我的故事,他們發現,原先教師也不是高高地坐在神壇上頭的人,他也是一位活生生的個體,他也是一位能夠親近的人。學生髮現教師能夠不是那位總是對我們發號施令的人,原先教師也能夠和我們做朋友。

不是因為紀律好而優秀,而是因為優秀而紀律好

一個優秀的班團體,不是靠條條框框的律令而變得優秀的,一個班級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學生們都珍惜擁有這樣一個班級,是因為他們愛這個班級。學生愛這個班級,首先班主任得愛每一個學生,首先班主任得尊重學生,把人當做人,而不是把他們當做學習的機器。人有他固有的弊病,譬如連續學習五節課會有疲憊感,偶爾趴台,懶散一下,這太正常可是了。我們沒必要為此給學生上綱上線。

我們應當讓學生覺得,我們是學生的朋友,我們是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營的,我們是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值得信任的朋友,我們是他們遇到困難時強大的後盾。沒有任何的説教,任何的批評能夠比得上學生信任教師。

經常性的批評和懲罰只會導致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越來越遠。即使不得不批評和懲罰的時候,也應當讓學生真心誠意理解批評和懲罰。所以,批評和懲罰,應當是學生自願的,而不是被迫的。

為了建立師生平等關係,也為了監督我自我,第一天上班會課,我讓學生對我提出要求。學生們給我制定瞭如下的守則:

1.不拖堂

2.不當眾批評同學,有問題私下聊

3.不佔用自習課上班會

4.不佔用班會課上語文

5.不變相體罰,如:罰抄書、罰跑步,檢討書不超過100字(PS:面壁思過不算體罰)

6.語文作業不超過30分鐘

7.不偏心,人人平等,如:重女輕男、重男輕女、重優輕差,如有發現,同學警告三次

8.善待學生

9.尊重學生的意願,樂於聽取學生的提議,不輕易見家長

10.主動幫忙同學

11.班主任保證遵守以上守則,違反守則同學們有權處罰班主任。

他們説完對我的要求之後,我説我保證不違反紀律,違反時任由你們處置。然後我問他們,他們應當遵守哪些紀律。他們也就十分興奮地給自我制定了紀律,並想好了懲罰方法。

最終,我又順勢引導他們自我説出自我想要做什麼,他們各自表達了自我的夢想。於是我結合他們的夢想,給我們的班團體制定了發展的目標。簡略整理如下:

一、學習上,我們期望建成互幫互助,學習氛圍濃厚的班級。同學們努力實現自我的學習目標,那麼我們的班級也將成為成績最優秀的班級。

二、班風上,我們期望建成進取向上、團結温暖、自信的、活躍的班級。

所以我們會堅持良好的紀律和衞生,做到有禮儀、講禮貌,給每一位來到高一1班的教師和同學都留下好印象,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表揚,更少的批評。

三、活動上,我們期望有更加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至少每一個月一次舉辦一次班級活動。

過了幾個星期之後,我發現,我的班級有了新的變化。我不再用努力費心思去管理許多瑣碎的事情,班裏面沒有出現許多小狀況。我不用異常強調,同學們也專注地學習。我不用強調紀律,同學們的紀律已經十分好。當我告訴他們,每個同學要準備九個文件袋,九個筆記本來整理九科的資料的時候,任務佈置下去,第二個星期,每一個同學都已經準備得整整齊齊。

我想,我應當堅持學生的這種主人翁精神,我想,我應當更加尊重學生。我想,我以後都不要用簡單粗暴的語言,或是行為,或是懲罰,或是眼神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如果能對學生的人生髮展有利,我願意用最曲折,最委婉,可是最適合的方式去引導他們,因為他們是一個個鮮明可愛的人。

篇10:教育文章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

母蟹對小蟹説:“孩子,你怎樣老是橫着爬,為什麼不能直着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着您的樣貌走的呀。”這是説,母親必須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麼地方,請不要把我同貴族、名流、富豪們葬在一齊,請把我埋在普通的猶太工人、老百姓中間,讓我的墓碑能夠點綴周圍普通的石碑,也讓他們裝飾我的墓碑。”這遺囑出自俄國籍猶太作家肖洛姆·阿萊汗姆的手筆。與這份遺囑一齊留給後世的,還有一個厚厚的筆記本,記滿了尖酸刻薄、謾罵詛咒的語言。例如:“吃——讓蛆蟲把你吃掉!”“叫——讓你牙疼得叫起來!”“縫——讓縫衣針扎死你!”……

原先,肖洛姆幼年失去了母親,父親給他娶了個心腸毒、脾氣壞的繼母。繼母經常用惡毒的語言謾罵他。肖洛姆從不頂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繼母嘴巴里“吐”出的詞語,記錄在筆記本上。之後,他成了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許多咒罵和尖酸刻薄的詞語,都是從繼母那裏“借”來的。

事實證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覺影響着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鏡子”,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是那樣的人。

【小編簡評】

教育文章 (優選1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教育文章範文。

【網友評價】

看着都有一種幸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