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4W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現在國小教學過程之中美術教學也日益提升上日程,我們要在教學之中提升學生的個性也是必須進行的教學。個性是一個人獨特的標誌,也是我們進行社會化必須走的過程,我們培育人才必須使其有獨特的個性,這樣才是時代所需要的人才。美術作為一門最需要想象力和獨特性的學科,是我們培養國小生獨特性最好的手段。本文就是探討國小美術課堂培養獨特性的問題和開展的策略。

關鍵詞:國小美術教學;個性培養;應用措施

目前,在我國的國小課堂之上多出現大班教學的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出現趨同勢。國小的美術教學過程之中,出現許多課堂教學模式僵化,師生關係出現問題,學習環境較差,等影響學生想象力的發揮,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的養成,影響美術教學的質量。我們要培養國小生從思想、態度、行為、意志等方面都有和他人不同的個性,促進國小生想象力的發揮,大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培養出符合新課改提出的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實現現代化教學,促進我國國小美術教學的教學模式的革新。

1國小美術個性培養出現的問題

1.1老師過度進行干預:目前在我國的美術教學的課堂之上,老師在教學過程之中起着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於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和獨特性的養成。例如,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之中,老師佈置美術作業,説學生可以成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但是老師總會不由自主的引導,加入自己的主觀色彩,這樣就嚴重限制學生的想象力。這樣進行培養的學生,及使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但也只是在老師思想下為前導的,沒有自己獨立的東西,這樣是不利於學生進行真正的獨立性培養的,對學生的個性化養成形成巨大的阻礙。

1.2老師重知識輕個性:隨着新課改的提出,美術教學目標為兩個。一者為,美術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授課和教學。二者為,培養學生的美學思想,學會獨立的欣賞美術作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但是現在的教學之中,老師只是進行性單體的示範教學,不斷的傳授美術知識,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的過程。學生的美術作品也只是對老師畫法的複製,沒有進行創新,學生的整體畫風都被限制住了。在這個過程之中就是老師忽視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造成的惡果。這樣不利於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會造成畫風枯竭。

1.3個性的審美風格被壓制:國小生在日常生活之中是最能培養自己的個性,學生在日常生活之中許多的想法就是學生自身個性養成的關鍵性因素,但是老師卻教學過程之中對學生髮出的獨特的思想進行扼殺或者進行王權否定。然後老師在講解自己對作品的見解,這樣嚴重的壓制了學生自己的審美觀點和審美情趣。同時同學之間進行談論時,提出新奇的想法,也會被同學以老師講解方法給予否定。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嚴重限制了學生自己的審美興趣的提升,對個性化的養成造成巨大的限制。

2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的策略

2.1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國小階段是學生奇思妙想最多的時候,沒有過多的限制,國小生對新的是事物,經常會發出天馬行空的想法。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必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這個過程之中,老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新奇的想法必須給予鼓勵,使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麗。比如《影子的遊戲》的教學過程之中,老師可以領着學生走進自然,觀察大自然的各種景色,觀察不同的事物的影子;同時在這堂教學的過程之中,老師還可以帶上學生的家長,以及自己喜歡的玩具,觀察不同影子的不同。在課堂實踐結束後,我們可以組織國小生進行討論自己所看到的,觀察到不同的情景。在這時老師可以傳授一些影子在在一天之間會出現不同的情境,影子總在自己的身後和影子是黑色等基本知識,促進學生自己的想象力的提高和個性化的養成。

2.2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目前,我們的國小教學的過程之中經常出現問題。老師不僅要教學生進行基本美術知識的瞭解和掌握。還要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鑑賞能力,通過不同作品的色彩,線條,比例等基本理論對大自然和人間的藝術品做出自己的鑑賞。老師要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之中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培養自己的鑑賞能力,老師要對學生提出自己的鑑賞看法時給與鼓勵和支持,掌握自己的度。例如,在進行《蒙娜麗莎》的鑑賞教學的時候,老師要積極鼓勵學生積極的進行觀察,提出自己的新奇的看法。老師要對這些看法進行整理,積極的給予鼓勵。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的養成。

3結語

我們要不斷地加強對美術教育的重視,改變現有僵化的教學模式和陳舊的思想,促進有利於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的形成,促進學生個性化的養成。我們要認識到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不僅要進行傳統的美術知識的教學還要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提高重視,實現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淳尚琴.情感視角下國小美術教學的個性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

[2]劉瓊.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淺談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

[3]胡懷慶.“高山、樹木和草叢”:對美術教學與個性培養的思考[J].遼寧教育,2014.

[4]李傳明.淺析國小美術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培養[J].赤子(中旬),2014,01:370.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二

一、中國小美術教育中設計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1、社會與教育的發展和進步,促成了中國小美術教育中對設計意識培養的重視

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科學技術發展最快的時代。進入21世紀,這種速度在進一步加快,科技進步給經濟、政治和文化帶來了一系列深刻變革。然而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高低與教育息息相關,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目標及國民素質,重視教育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的戰略手段。隨着世界範圍內的教育革新,當代中國教育發展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衝擊。學校把美術學習當作純粹的技能技巧訓練,教學側重於繪畫與製作的技能性問題,過於注重接受性學習的做法,使學生缺乏主動的審美體驗和探究活動過程,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目前,隨着現代設計在我國蓬勃發展,過去那種輕設計、重美術的現象有所改變。在國內中國小教育中,美術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它所包含的內容應該有利於學生未來生活和身心發展,設計意識培養在美術教育中已經得到廣泛重視,尤其是隨着課程改革的進行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設計意識培養在基礎美術教育中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教育價值。

2、設計的自身發展

透過人類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難發現設計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21世紀是設計的時代,設計的發展,離不開設計教育的研究。被譽稱為“工業設計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早在19世紀就倡導設計事業必須與社會發展需要密切關聯。設計教育是具有強大延伸性的工具,不僅僅豐富了自身人才的塑造,也大大拓寬了其他職業範圍人才的培養。美國學者西蒙教授認為設計科學是一門區別於技術與藝術第三類知識體系,英國設計泰斗艾克博士也認為設計是培養人們思維模式的第三種科學,國內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柳冠中教授同樣認為設計是人類的第三種智慧。我認為,理想的設計教育過程,學生的興趣應該是老師關注的焦點,這是最有效的學習動力。老師應該非常重視學生的意見,在課堂上是否出現踴躍激烈的討論是課堂成功與否的標準,學生的決定和自由選擇也由學生自己負責,其他人,包括老師,不要過多幹涉。這種自由多遠式的教學,給學生帶來創新理念的源泉和意象,指導其實踐動手能力,為今後學生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培養出可塑性強適應性大的新生代。因此,我想從影響設計意識的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因素闡述幾點具體的要求。主觀方面,我認為應該從設計意識的主體即:老師和學生兩點分析;客觀方面,認為是設計意識的內容與形式兩方面。

二、設計意識的培養要求

1、主觀方面:對教師的要求

(1)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設計的本質是服務於人。要使學生學以致用,作為教師,首先要學以己用才可授予他人。諸葛亮從未出山,卻有劉備三顧茅廬。這足以體現不斷豐富自身知識的重要性。梳理各個知識點使之形成環環相扣的知識體系的能力是必備的,當然,更應該是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這樣的體系,這不是簡單的傳授,而是技巧化、人性化、智慧化的體現,對教師有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有靈活的思維也需要老師緊跟時代步伐,有條不紊的做好學生的帶頭羊,和自己的學生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一起感受快樂。

(2)做學生的忠實聽眾一位好的老師不僅僅要具有豐富的知識能力素質,更要是一位好的傾聽者。這裏的“聽”不單單是用耳朵來聽,還需要老師們做一個細心的觀察者。課堂上,老師很多時候應該比學生更加積極主動一點,面對中國小生,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脾氣習性,不像幼兒園的孩子那樣無所顧忌的表達自己。所以,這時候,老師可以主動的去詢問學生自己內心的想法,比如説‘你喜歡老師怎麼樣教你們呢?’‘你覺得老師上課的時候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呢?’等等。不單單把自己看作是老師,或許更多時候可以把自己看作是他們的朋友。當然,時不時的留心每一個同學的日常表現,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教學,對老師是一個挑戰,但更是一個好的途徑。要知道學生需要什麼,想什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讓程度不同、興趣不同、素質不同的學生時時都保持着對課程和對老師自身新鮮感和學習動力。

(3)注重理論基礎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哲學上有説: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對理論具有反作用。這就要求美術老師需要將學術理論和實際操作乃至生活相結合。不僅是要關注於學生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更要從自身的素養打基礎。就自身而言,美術老師還應是一個勇於追求幸福感的人,包括其自身的品味、包容和創造力的體現。美術教育是充滿靈性的、智慧的活動,不是乾巴巴的、教條式的教育,所以美術老師也需要有智慧和靈性。美術教師要用自身的人格品質來影響學生,用愛心、同情心、寬容心來對待學生,以負責、認真的工作態度來開展教學。這樣才可以言傳身教。

2、主觀方面:對學生的要求

在《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學生通過“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應達如下目標:第一,瞭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第三,瞭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因此,學生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提高主動性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互相溝通互動的過程。有好的老師是不夠的,同時也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不然,就真的演變成了對牛彈琴。主動性的體現,比如説:上課經常提問題、積極尋找新的思路、課後和老師探討自己新想法或者是生活上的小細節。也可以是學生之間時常的交流,甚至是比較。這樣的學生才會有十分強烈的求學慾望和進取心,也是老師教學過程中很好的案例和夥伴。當然了,教學目的和成果也會事半功倍。

(2)培養想象力由上一點我們可以得出,積極主動的學生似乎在創造力上也是有優勢的。但這絕不是肯定的。中國小生想象力的培養似乎比幼兒時期有些困難。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形成了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固定模式。但是作為學生,一切都有可能,因為我們還在學習,這樣就有重新乃至更一步創造的可能。所以,我們也應該對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在學習中我們可以多對生活上的美加以關注,做個有心人。感受大自然的美,發覺人內心的美,從而體現在我們自身作品中。

(3)設計工具隨着現代經濟技術發展,美術工具也是紛繁多樣,供不應求。好的作品當然離不開基本的設計工具。常用的有:馬克筆、彩筆、尺子、剪刀、彩色小貼紙等工具,這些工具應用範圍很廣。我們應該對它們多加愛惜保護,他們也是美的化身。設計意識的培養不僅有對主觀因素方面的要求,即就其主體:老師和學生而言。更有其客觀因素的需要。下面我提出兩點比較關鍵的要素供大家參考。

3、客觀方面:設計意識培養的內容要求

為了比較準確客觀的説明這一點,我直接引用了《美術課程標準》中對不同學生階段的學習目標的確定。其表述如下:第一學段(1~2年級):初步認識各種工具,用身邊可以找到的各種媒體,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式進行簡單結合和修飾,體會設計與製作的趣味。第二學段(3~4年級):學習對比與均衡、和諧與對稱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裝飾,感悟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第三學段(5~6年級):運用對比與均衡、和諧與對稱、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第四學段(7~9年級):瞭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均衡、和諧與對稱、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在第一學段(1~2年級)中,針對低年齡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目標的指向是“媒材”“嘗試”“體驗”和“樂趣”幾個詞。對新入學的兒童來説,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首要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應儘可能的淡化。因此,美術教學應從“看看、想想、畫畫、做做”開始,通過感官體驗各種媒材工具的特質,嘗試進行各種“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開始體驗到設計的樂趣。到了第二學段(3~4年級),“簡單的組合和裝飾”就遞進為“簡單的設計和裝飾”,“組合”可以是自由的、隨意的,而“設計”則必須是有一定目的的、秩序性的。第三學段(5~6年級)再遞進為“進行設計和裝飾”,去掉了“簡單的”一詞,意味着進入高一級的層次。第四學段(7~9年級)最終遞進為“進行創意和設計”,指向了思維活動和操作實踐過程的要求。

4、客觀方面:設計意識培養的形式要求

(1)課程內部結構調整與優化哲學上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在這裏,教育課內部程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對設計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課程結構往往直接體現人才的培養規格,決定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是提高人才質量的關鍵。過去,我們的課程存在一些重專業、輕人文,重技能、輕理論,分科過細、專業面過窄的現象,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根據現代學科發展的整體化、綜合化趨勢,希望教育部門繼續深化課程的內部結構調整與優化,幫助學生在發揮自我能動性上更進一步,才能為設計意思的培養創造更大可能性。

(2)融合借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門藝術知識不可能單獨存在,總會有和其相關聯的因素互相存在着。因此,美術教育中設計意識的培養不能僅僅侷限於美術本身,而應該發散開來,與其他學科知識相互借鑑,甚至與國外美術教育相互吸取營養元素。就目前國內而言,深圳大學藝術系根據當前藝術教育的這種現狀,有意嘗試的一門新的教學實驗課,它的實質是一門綜合創作實驗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接觸多元的藝術創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創作方法,喚醒學生對外部事物的藝術感知力,開發學生的藝術創作潛能,讓學生在更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藝術表現的豐富性和多樣選擇性,學會探索與發現,發展學生的綜合創造能力,並且在課程教學中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方法。這是一大突破性的創舉,同時,我想,對於中國小生來説能否也可以這樣做呢?為什麼不能從學生的這一啟蒙階段入手來開發其設計意識呢?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應該僅僅侷限於大學,我們更應當將其在少兒乃至幼兒教育中發展開來,並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學形式,來提高不同學生的設計意識。當然,這對於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來説是任重道遠的,但是。這必定是可行的,並且有價值和更加深遠意義的。另外,借鑑國外的設計理念來豐富我們自身的設計意識方向也是作為新時代學生和教育部門的責任與要求。

(3)教育環境要想培養同學們的設計創新意識,就一定要為同學們提供相應的適宜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同學們才有可能喜歡美術,進而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緩解自己的壓力。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目中都有一個想象的世界,使其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美術是人類社會一項重要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美術教育歷來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整體課程的改革,在綜合教育中,美術活動仍佔據着重要的地位。綜上所述,美術教育對於設計意識的培養是一門比較繁重的工作。對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國家教育制度的革新也是原動力。相信在整個大環境的發展影響下,設計意思的培養也會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學生不僅僅學到是知識內容,更多的會帶給他們美的享受。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灌輸式教育是傳統美術教學的主要教學模式。回顧與總結美術教學,發現當前許多的教學方式必須進行改革,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為此,必須重新認知美術教育,明確美術教學的內容,理清學生需要學習的美術知識。鑑於此,以新課改為背景,探討如何提高國小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增強國小美術教學的效用。

關鍵詞:國小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分別是學生方面與教師方面。學生方面則主要為有效學習,即學生在經過教師一段有效的教學理念培養之後,能夠在學習方面獲得有效提升;教師方面則主要為有效教學,具體表現為教師為促進學生進步而採取的所有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主要有三點,分別為: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二是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需要學習什麼,掌握哪些知識;三是採用學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識的教學手段。

一、將遊戲融入教學當中,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和進步

國小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融入適當的遊戲,能夠進一步吸引學生參與教學,增加和活躍課堂氛圍。此外,科學設計遊戲,也能夠引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及觀察力,培養他們的團結互助意識。因此,在教學中融入適當的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和進步,能夠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遊戲”是國小生特別喜愛的活動,藉助遊戲活動進行教學,能夠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參與教學之中,學習更多的美術知識。如在《水墨遊戲》課程教授中,為了能夠避免枯燥乏味的水墨畫教學,教師可以精心設計課堂,融入遊戲成分。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隨着線條跳舞”的遊戲場景,先後播放一段舒緩的輕音樂和爵士樂,讓學生隨着音樂自由跳動,融入其中,進而趁熱打鐵,播放《賽馬曲》,讓學生在歡愉的氛圍中,聽着音樂畫墨線,一邊感受到駿馬馳騁草原的景象,一邊伴隨感受進行繪畫創作。學生在遊戲中繪畫,體驗着不同墨色之間的轉變,同時,一幅幅水墨畫作躍然紙上。在遊戲氛圍的襯托下,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在無垠的時光中自由遨遊。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教師不應過早用繪畫技巧對學生進行規範,應該注重對他們繪畫興趣的培養。然而,在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十分重視教學知識的教授、教學方法的選擇及教學手段的運用,但相對忽略了對學生個人學習興趣的培養。這就導致學生從小就被固定的思維方式束縛,從而形成“千人一面”的作業現狀。為了改善這種現狀,教師必須對此種教學模式進行轉變,注重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1.尊重學生,鼓勵創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國小生對繪畫的興趣相對較高,畫的很快,會根據自己的想象錯誤地在畫板上增加不同的色彩和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繪畫結果存在瑕疵。但是,作為教師,切記不要急於糾正學生的錯誤,因為這樣會打擊學生對繪畫的興趣,挫傷學生的天真與稚拙,導致學生天生的領悟、感覺被常識所取代。故應採取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將正確的繪畫技巧與領悟相結合,從而進行繪畫創作。2.指導觀察,培養感悟。觀察是繪畫的前提,只有通過對事物進行細緻的觀察,進而結合自身的感悟,才能繪製出美妙的畫卷。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並分析事物的本質,加深對事物的瞭解。同時,教師也應注意對學生思維感悟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構造,特別是虛擬抽象構圖。此外,教師也應當適當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從而將感悟有效地轉化為圖畫,並展現出來。

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國小美術教育實踐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的培養,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美術。作為國小美術教育的教師,應當把握好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及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對其進行表揚與鼓勵,鼓勵他們學習美術,堅定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引導與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主要有三個方法。1.語言評價。教師要積極鼓勵國小生學習美術,在批改學生作業時,多給予學生建設性的意見,少用批評或否定的詞語,比如“很棒”“做得好”“繼續努力”等鼓勵詞彙。此外,在日常的課堂教育中,教師要及時表揚與鼓勵學生的閃光點,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2.肢體評價。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除了語言評價外,教師還應採用肢體評價,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等。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可以向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伸出大拇指,對他們的成績給予肯定;也可以通過一個微笑或撫摸表示對他們的關心與愛護。3.物質獎勵。國小階段,學生是十分看重教師的物質獎勵的,如一朵紅花,一個小勛章或一個小飾品等。在課堂之上,為了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教師可以設定為發言的同學發一朵小紅花,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也激勵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

四、善於引導,巧妙提問

古人曰:親其師,信其道。一個教師如果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喜歡自己的講授方式和知識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教學之中,必定能夠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所以,教師應對課堂講授進行刻意的設計,以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效用。在向低年級學生講授《三個好夥伴》課程時,考慮到專業的美術教學術語(如“塊面”“構圖及色彩”)比較苦澀難懂,教師就可以運用較為簡單的白話進行講授,由淺入深。運用“這幅畫漂亮嗎?什麼地方你記得最牢固?”等簡單的方式提問,引導他們進行思考,進而引起他們發現紅黃藍三種顏色能夠調出其他顏色,調動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然後,結合紅黃藍這三個顏色的實例,對“塊面”“構圖”等專業術語進行解釋,使學生們更容易理解這些術語,同時也能夠更加主動參與美術課堂。

五、課堂設計注重語言情感和德育感染

輔德益智啟美是美術教育被公認的功能,由此可見,美術教育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美術教育能夠有效地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觸及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層次。如在對《自由領導人民》一畫欣賞過程中,面對半裸的自由女神,同學們的表現各有不一,有的感到好奇,有的表現為忸怩不安,有的甚至不敢觀察。面對這樣的情況,美術教師必須把思想品德教育作為重點,藉助有關的人體構造圖,聯繫實際,向同學們解釋人體的生理是自然現象,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們明白人體繪畫作品是以表現人體的動態美與形體美為目的的,是對人體自身的讚美,對生命的熱愛,是一種健康的藝術,從而糾正學生思想中不健康的因素,提升他們對美術的認知。總之,伴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國小美術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從事國小美術教育的工作者,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改革趨勢,對國小美術教育進行改善,提高國小美術教學的有效性。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切實獲得有效的美術知識和提高美術認知,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曉燕.新課標下國小美術課堂教學方式之研究[J].科普童話,2016,(14).

[2]秀連.國小美術教育[J].讀寫算,2017,(20):93.

[3]夏軍芳.示範教學在國小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6,(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