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75K

藝術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藝術教育論文 篇一

藝術教育是國中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而國中藝術教育的價值並不在於對藝術知識的深入普及,也不在於培養具有藝術修養的頂尖學生,而主要目的就在於通過藝術教育和藝術活動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問題。

(一)藝術教育政策貫徹落實不到位

受到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在國中藝術教育工作的貫徹落實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首先表現在學校內藝術課程的開設不足,一些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將藝術教育的時間用在了基礎教育上,藝術學科讓位於其他學科。其次表現在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缺乏良好的學校藝術環境。作為學校,需要為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的平台,如校園廣播、學校演出以及展覽等,這些校園活動有利於為藝術教育工作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但是目前很少有學校能夠做到這一點,學校內瀰漫着“死讀書”的氣氛。

(二)應試教育背景下對藝術教育的“摧殘”

經過調查發現,藝術教育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放鬆之後再投入到學習當中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只能放棄這種藝術教育,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基礎教育當中,為取得高分而努力。應試教育背景下很多學生被剝奪了接受藝術教育的機會,應試教育體制在影響着藝術教育的開展,而藝術教育並沒有起到和智育教育相互協調發展的作用。

二、國中藝術教育的作用

在升學壓力的背景下,國中學生之所以要加強藝術教育,主要是因為其對於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藝術教育包含着審美理想和人生態度的教育,其能夠廣泛地滲透在其他教育行為當中,對於其他知識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能夠起到整合學科教育價值的綜合作用。所以説,國中藝術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樣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同等的價值內涵。其次,藝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對於促進其智力開發具有一定的作用。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是智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能力是在既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個人智力較為集中的體現,由此可見,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智力、開挖學生潛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最後,藝術教育能夠整合多種文化因素,更好地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藝術是文明的起源方式,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必然不能夠缺少藝術教育這一關鍵因素。缺乏藝術教育,學生的感性和理性情感得不到正確的發揮,就容易失去和外界的情感交流,往往成為死讀書的“書呆子”,因此,健康科學的藝術教育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感情的發揮,這是藝術教育的價值所在。

三、國中藝術教育的具體措施

上文中從當前我國國中藝術教育的現狀以及其作用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論述,下面本文就對藝術教育的具體措施進行簡單説明。

(一)轉變教育觀念,積極宣傳國中藝術教育思想

要想更好地實現國中藝術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要從觀念的轉變上着手。教育關鍵是指導老師實際操作的價值標準,由於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多地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因此要想更好地推進藝術教育,就要轉變觀念,形成一種藝術教育的共識。轉變觀念首先要從校長開始,並逐層深入到老師和學生心中,層層遞進,分步實現藝術教育的目標。

(二)建立健全國中藝術教育機制

作為學校,需要緊跟教育改革的發展變化,建立起完善的藝術教育機制,為其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藝術教育管理機制,切實重視教育工作的貫徹和落實;其次要糾正藝術教育機構中智育教育的傾向,正確處理好藝術教育和智育教育之間的關係,並且需要糾正藝術教育單純的藝術傾向,要將藝術教育和知識領悟相結合。

(三)為國中藝術教育提供恰當的教學資料

藝術教育需要有恰當的教學資料,為此需要在教材編寫方面進行創新,學校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進行輔助教材的編寫,並在教學過程中創立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實現藝術教學從學校單一個體向着學校、家庭和社會多元化的複合方向發展。除此之外,可以建立起藝術教育的評價體系,科學地反映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最新的教育管理和學習觀,為今後的教學提供幫助。

四、結語

國中藝術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以及生活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以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國中藝術教育是一箇中間環節,能夠很好地銜接之後的高中和大學教育。本文就以國中藝術教育這一問題為中心,從當前藝術教育的現狀、價值功能以及具體的教育措施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今後的國中藝術教育工作提供借鑑。

藝術教育論文 篇二

藝術教育是國中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而國中藝術教育的價值並不在於對藝術知識的深入普及,也不在於培養具有藝術修養的頂尖學生,而主要目的就在於通過藝術教育和藝術活動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問題。

(一)藝術教育政策貫徹落實不到位

受到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在國中藝術教育工作的貫徹落實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首先表現在學校內藝術課程的開設不足,一些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將藝術教育的時間用在了基礎教育上,藝術學科讓位於其他學科。其次表現在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缺乏良好的學校藝術環境。作為學校,需要為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的平台,如校園廣播、學校演出以及展覽等,這些校園活動有利於為藝術教育工作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但是目前很少有學校能夠做到這一點,學校內瀰漫着“死讀書”的氣氛。

(二)應試教育背景下對藝術教育的“摧殘”

經過調查發現,藝術教育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放鬆之後再投入到學習當中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只能放棄這種藝術教育,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基礎教育當中,為取得高分而努力。應試教育背景下很多學生被剝奪了接受藝術教育的機會,應試教育體制在影響着藝術教育的開展,而藝術教育並沒有起到和智育教育相互協調發展的作用。

二、國中藝術教育的作用

在升學壓力的背景下,國中學生之所以要加強藝術教育,主要是因為其對於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藝術教育包含着審美理想和人生態度的教育,其能夠廣泛地滲透在其他教育行為當中,對於其他知識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能夠起到整合學科教育價值的綜合作用。所以説,國中藝術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樣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同等的價值內涵。其次,藝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對於促進其智力開發具有一定的作用。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是智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能力是在既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個人智力較為集中的體現,由此可見,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智力、開挖學生潛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最後,藝術教育能夠整合多種文化因素,更好地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藝術是文明的起源方式,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必然不能夠缺少藝術教育這一關鍵因素。缺乏藝術教育,學生的感性和理性情感得不到正確的發揮,就容易失去和外界的情感交流,往往成為死讀書的“書呆子”,因此,健康科學的藝術教育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感情的發揮,這是藝術教育的價值所在。

三、國中藝術教育的具體措施

上文中從當前我國國中藝術教育的現狀以及其作用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論述,下面本文就對藝術教育的具體措施進行簡單説明。

(一)轉變教育觀念,積極宣傳國中藝術教育思想

要想更好地實現國中藝術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要從觀念的轉變上着手。教育關鍵是指導老師實際操作的價值標準,由於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多地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因此要想更好地推進藝術教育,就要轉變觀念,形成一種藝術教育的共識。轉變觀念首先要從校長開始,並逐層深入到老師和學生心中,層層遞進,分步實現藝術教育的目標。

(二)建立健全國中藝術教育機制

作為學校,需要緊跟教育改革的發展變化,建立起完善的藝術教育機制,為其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藝術教育管理機制,切實重視教育工作的貫徹和落實;其次要糾正藝術教育機構中智育教育的傾向,正確處理好藝術教育和智育教育之間的關係,並且需要糾正藝術教育單純的藝術傾向,要將藝術教育和知識領悟相結合。

(三)為國中藝術教育提供恰當的教學資料

藝術教育需要有恰當的教學資料,為此需要在教材編寫方面進行創新,學校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進行輔助教材的編寫,並在教學過程中創立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實現藝術教學從學校單一個體向着學校、家庭和社會多元化的複合方向發展。除此之外,可以建立起藝術教育的評價體系,科學地反映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最新的教育管理和學習觀,為今後的教學提供幫助。

四、結語

學前教育藝術論文 篇三

藝術教育論文5300字(一):新中國70年來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論文

關鍵詞:藝術教育;CNKI;CiteSpace;知識圖譜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貴州的藝術教育研究也隨着課程、學科、專業的建立而迅速發展。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貴州藝術教育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眾多豐碩的成果,包括專著、教材、期刊論文、會議論文集等眾多類型,湧現了一大批出色的藝術教育者,不僅促進了貴州藝術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在民間藝術方面,也為整個中國的藝術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於貴州藝術教育研究七十年來積累的大量論著文獻,目前學術界還沒有人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知識圖譜研究。因此,正確系統分析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現狀、梳理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發展脈絡、探索貴州藝術教育研究未來發展趨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一、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為了對新中國70年來貴州藝術教育的研究動態和發展前沿進行分析,從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收集了建國70年來有關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數據。文中的藝術教育數據是從“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書法、藝術”教育八個方面進行收集的,採集的地域範圍包括了貴州省所有的縣市,運用基於布爾(Boolean)字段組合的專業檢索方法進行檢索,其中的一段正則表達式如下:

SU=美術教學AND(SU=貴州ORSU=貴陽ORSU=遵義ORSU=安順ORSU=六盤水ORSU=畢節ORSU=銅仁ORSU=清鎮ORSU=盤州ORSU=凱里ORSU=都勻ORSU=福泉ORSU=興義ORSU=興仁ORSU=黔東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ORSU=美術教育AND(SU=貴州ORSU=貴陽ORSU=遵義ORSU=安順ORSU=六盤水ORSU=畢節ORSU=銅仁ORSU=清鎮ORSU=盤州ORSU=凱里ORSU=都勻ORSU=福泉ORSU=興義ORSU=興仁ORSU=黔東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ORSU=音樂教學AND(SU=貴州ORSU=貴陽ORSU=遵義ORSU=安順ORSU=六盤水ORSU=畢節ORSU=銅仁ORSU=清鎮ORSU=盤州ORSU=凱里ORSU=都勻ORSU=福泉ORSU=興義ORSU=興仁ORSU=黔東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ORSU=音樂術教育AND(SU=貴州ORSU=貴陽ORSU=遵義ORSU=安順ORSU=六盤水ORSU=畢節ORSU=銅仁ORSU=清鎮ORSU=盤州ORSU=凱里ORSU=都勻ORSU=福泉ORSU=興義ORSU=興仁ORSU=黔東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

在收集到的初始數據中通過人工刪除人物訪談、會議通知、新聞報告等無效數據和一些重複數據後,最後得到新中國70年來貴州藝術教育研究有效文章共有316篇。

(二)數據處理方法

此次研究採用的是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大連理工大學特聘教授陳超美)開發的CiteSpace。將選定的文獻數據按照Refworks格式導出,為了方便下一步數據處理和信息分析,每條數據包含標題、作者、摘要、出版日期、期刊等信息。在CNKI中導出的信息需要通過CiteSpace軟件進行格式轉換,才能使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

二、結果與討論

(一)發文數量分析

發文量是指學術研究論文的發表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某一學科的研究水平、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1]。通過統計1949年至2019年貴州藝術教育研究所發表的期刊和碩博論文,得到圖1所示的年度發文分佈圖。

從圖1中可以看出,1949年至1993年發文量為0,這期間貴州藝術教育研究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從1994年至2009年,年發文量總體在10篇以內,這期間貴州的藝術教育開始有了比較緩慢平穩的發展;2010年至2019發文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在2018年達到最大值50篇。需要説明的是:統計的截至時間是2019年12月31日,2019年發表的文章應該還有部分數據沒有上網,所以2019年的發文量只有22篇。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號)中指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儘快改善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

2001年國務院頒佈的《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中指出:中國小要按照國家規定開設藝術課程,提高藝術教育教學質量。充分挖掘社會藝術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經常性的、豐富多彩的校內外藝術活動。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藝術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場地建設和器材配備工作,保證學校藝術教育的必要條件。在2010年以前,我國基礎教育發展極為不平衡,尤其是藝術教育,對於貴州這類教育相對落後的地區,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更是不夠,每年的發文量只有屈指可數的幾篇。但是在國家政策的促進作用下,相關研究也在緩慢進行着,在2006年發文量達到了9篇。

2010年,教育部頒佈的《關於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教基二[2010]3號)指出:堅持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宗旨,把指導和規範學校全面落實課程方案,突破課程實施的薄弱環節作為重要任務。嚴格落實綜合實踐活動、技術、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隨着相關政策的推動作用,貴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發文量增長極快,在2018年達到了最高峯。

(二)研究熱點分析

表1是“1949—2019年貴州藝術教育研究排名前20名關鍵詞統計表”,其中包含關鍵詞、關鍵詞的出現頻率和中心性,關鍵詞的中心性代表了關鍵詞的共詞程度[2]。圖2是“1949—2019年貴州藝術教育研究核心關鍵詞共現網絡”,圖中以關鍵詞字體的大小表示出現頻率的高低。關鍵詞是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者學術思想和學術觀點的濃縮,一般來講高頻關鍵詞可以用來確定研究領域的熱點。通過對關鍵詞出現頻次進行統計,列出了出現頻次較高的前二十個關鍵詞,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音樂教育”,出現了18次;其次是“美術教育”出現了14次;排名第三的是關鍵詞“現狀”,出現了13次。排名前兩名的關鍵詞正是本文CNKI數據庫進行檢索的關鍵詞中的兩個,排在前列是正常合理的。其餘的排名前20關鍵詞包含傳承、創新、教育、少數民族、高校、民族文化、民間藝術、民間美術、民間音樂、貴州大學、實踐、本土音樂、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培養、課程改革、侗族大歌、紅色經典藝術等。通過對關鍵詞進行整理可以看出,近些年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重點在民間藝術的傳承方面,研究的機構主要在高校,包括貴州大學、遵義師範學院等,在藝術教育的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方面也逐漸得到重視。貴州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千百年來,貴州省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創造了形式多樣、具有強烈民族色彩的藝術類型。貴州的民間音樂、民間美術等都非常值得人們研究,這也是貴州藝術教育的獨特之處。

在關鍵詞中還有一個非常具有特點的是“紅色經典藝術”。貴州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尤其是遵義地區的紅色文化與其他地區相比更具有優越性,將“紅色經典藝術”引入課堂,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

(三)作者分析

圖3是排名前15位的作者可視化分佈圖,每個點代表一位作者,點越大代表該作者發文量越多,點與點間的連線代表作者與作者之間合作關係。排名前15的作者發文量都是兩篇及以上,其中4人有合作關係,發文量最多的張應華和謝嘉幸合作發表了2篇文章,排名第6的張亞曼和排名第7的潘仙堯合作發表了2篇文章,其餘的作者均是單獨發文。這説明進行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作者合作關係大多呈離散狀態,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的作者合作網絡。貴州藝術教育研究是一個區域性研究,進行相關研究的作者不算太多,研究者之間如果能夠加強合作程度,形成一個較大的研究共同體,這將促進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更為科學地界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本文依據普賴斯定律計算公式確定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即“M=0.749×(其中M為核心作者最低發文篇數,Nmax為發文最多作者的發文篇數)”[3]。在該公式中,Nmax代表所有研究者中最高產作者的發文數量,N則代表核心作者發文量,當作者發文大於N時,則可判斷其為核心作者[4]。通過CiteSpace分析軟件輸出的分析結果可知,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的張應華教授在貴州藝術教育研究領域發文量最多,共發5篇文章,則nmax=5,得出N=1.675,即核心作者最低發文量不低於2篇。根據作者發文量統計結果,有15位作者符合核心作者的條件,分別是張應華5篇,譚嬌豔3篇,謝嘉幸3篇,牟孝梅3篇,其餘11位作者發文量都是2篇。

為了進一步確定核心作者的發文質量,對上述15位作者的文章被引用頻次進行了統計,如表2所示。

在國內對貴州藝術教育進行研究的作者中,文章被引頻次超過5次的有5位作者。其中,謝嘉幸,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教授,發文量是3篇,平均被引頻次是26.67;張應華,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是音樂教育學、音樂人類學,發文量5篇,平均被引頻次是16.20;楊殿斛,揚州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揚州大學音樂研究所所長,發文量2篇,平均被引頻次是6.50;聶建平,貴州遵義師範學院副教授,發文量2篇,平均被引頻次是6.50;牟孝梅,貴州遵義師範學院教師,發文量2篇,平均被引頻次是5.33。上述5位作者是發文量較多,被引頻次也較高,説明他們關於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論文具有較高的借鑑價值。

(四)機構分析

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主要機構如圖4所示,圖中圓點表示發文機構,不同圓點之間的連線表示機構間有合作關係。從圖中可以看出,進行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機構主要是貴州的各高校。從機構之間的連線來看,在圖中只看到貴州大學和中國音樂學院之間有合作關係,各研究機構基本處於零散分佈,這表明各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程度較低,合作意識不強,這對於貴州藝術教育研究非常不利[5]。因此,建議各研究機構之間加強交流合作、協商探討,增強結構之間的合作機會創建協同創新的科研共同體[6]。

把圖4中相同的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對CiteSpace分析軟件輸出的分析結果進行統計得出,發文量最多的是遵義師範學院,有29篇。遵義師範學院是一所具有紅色革命傳統的學校,2011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文批准遵義師範學院為全國10所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範基地之一,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範基地,遵義師範學院藝術教育研究主要方向是紅色經典藝術教育。其次是貴州大學發表的22篇,貴州大學藝術學院歷史悠久,在西南地區的藝術教育中,在民族民間藝術教育方面有自己獨具的特色。凱里學院、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銅仁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及貴州師範大學等在貴州藝術教育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三、結語

本文從年度發文量、關鍵詞、作者和機構等方面繪製知識圖譜進行分析,得到如下結論:一是通過發文量統計,貴州的藝術教育還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間,相關研究者可以投入大量精力到貴州藝術教育研究中;二是通過“關鍵詞”分析,可以看出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熱點主要是音樂教育、美術教育、現狀、傳承、創新、民間藝術、紅色經典藝術等方面,民間藝術和紅色經典藝術也是貴州藝術教育的突出特點;三是通過“作者合作網絡”分析,得出進行相關研究的作者不算太多,研究者之間如果能夠加強合作程度,形成一個較大的研究共同體,這將能夠促進貴州藝術教育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四是通過“研究結構合作圖譜”分析,得出各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程度較低,合作意識不強,這對於貴州藝術教育研究非常不利。因此,建議各研究機構之間加強交流合作,協商探討,增強結構之間的合作機會創建協同創新的科研共同體。

作者簡介:令狐紅英,碩士,貴州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設計文獻學、設計信息學、文獻計量學與知識圖譜分析、計算機技術在設計研究中的運用。

藝術教育畢業論文範文模板(二):藝術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作用論文

摘要技工院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專業院校,是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命與責任重大。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藝術教育作為技工院校美育的重要途徑,其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個人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技工院校需要正視藝術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在教育教學中積極發展與滲透藝術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本文首先對藝術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並探討了技工院校發展藝術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藝術教育技工院校作用

0引言

絕大多數技工院校非常重視職業技術教育,將專業理論課與技能實訓課放在首位,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主,但對學生的美育與德育卻不夠關注,藝術教育嚴重缺位。在人們的普遍認知裏,技工院校作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人才培養目標是技術工人,因此不需要開展藝術教育。但當前各行各業對於技能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更看重技能人才的全面性與創造性特質,在這一情況下,必須重新審視藝術教育在技工院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1藝術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作用

藝術教育對於技工院校而言並非是可有可無的,雖然與專業理論與技術課程相比,其作用並非十分突出,但對學生髮展以及提升學校人才培養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方面,藝術教育是技工院校落實素質教育、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隨着人們教育觀念的轉變,當前職業教育在淡化知識技能的同時,更關注學生人格、思想價值觀念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更看重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同時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知識信息的泛化,人們對於美育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學中滲透與發展藝術教育成為學生了解藝術基本常識、掌握鑑賞藝術作品基本方法的重要途徑,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與創造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情緒與審美能力,這與素質教育的目標一致。

另一方面,實施藝術教育有利於增強技工院校學生自信心,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技工院校由於入學門檻低,學生基礎薄弱,且部分學生來自於教育以及經濟條件落後的農村地區,這就使部分學生在學習以及人際交往中不夠自信,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綜合素質不高。藝術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藝術的基本常識、學會鑑賞藝術作品,其更強調對人整體生存態度與生活觀念的培養。技工院校學生在接受藝術教育過程中能夠領略藝術世界的魅力,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技工院校發展藝術教育的策略

2.1提高對藝術教育的關注度

職業技能教育與藝術教育之間有着相融互通之處,二者並不是相互割裂的。藝術訓練旨在讓學生通過教學掌握某種藝術鑑賞方法與創作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觸及職業技能方法的訓練。其實早在古代,我國就十分重視專業能力教育與藝術教育並重,例如古代的“六藝”。因此,技工院校的領導與教師以及教學管理人員必須重新審視藝術教育的作用與地位,提高對藝術教育的關注度,在日常教學中積極思考如何將藝術教育滲透到專業教學中,在專業課程中增設音樂、美術等相關內容課,更好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與能力。

2.2增設藝術類課程

課堂教學是技工院校發展藝術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學校可以根據專業設置情況以及學生的需求開設公共藝術選修課與必修課,使學生對於藝術流派、基礎美術、音樂知識等有初步的瞭解,例《審美入門》、《音樂欣賞》等必修課,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習藝術的機會。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愛好以及個性化發展的需求開設選修課,例如《中外美術史》、《舞蹈及鑑賞》、《戲劇鑑賞》等藝術課程,使不同專業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都可以受到藝術的薰陶。無論是公共必修藝術課程還是選修藝術課程,都應該將課程納入學分考核體系內。

2.3側重藝術實踐教學

技工院校所開設的課程都偏重於實用性,而且大多數學生對於偏理論性的課程缺乏興趣。因此技工院校藝術課程教學也應該淡化藝術理論知識,側重藝術實踐教學,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有實際的使用性。例如在《音樂欣賞》這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習一些經典歌曲的演唱以及合唱指揮,在課前教師可以把器樂曲與詩詞上傳至網絡中,讓學生課前聆聽樂曲,還可讓學生將聽後感寫下來,不限字數,最後在課堂上根據學生課前自學情況指導學生演唱與欣賞樂曲,還可組織小組演唱競賽、班級文藝演出等方式讓學生可以將課堂中學習的音樂基礎知識用於實際,這種偏重藝術實踐的教學方法可以使《音樂欣賞》課程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開展多樣的藝術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是技工院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技工院校藝術教育隱性課程之一。因此技工院校應該積極幫助學生創建社團,在學生社團建設與社團活動中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例如鼓勵學生成立攝影社、手工社、合唱團等社團,併為社團活動提供足夠的場所,鼓勵各個社團聯合舉辦文化藝術沙龍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進一步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及創新能力,為更多的技工院校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強自信心。

藝術教育論文 篇四

如何讓我們的民族藝術迴歸到學生生活中來,需要一番的思考和借鑑。我們以韓國為例。前不久,某學校領導到韓國學校參觀考察,看到的是目前韓國的學校建築仍然保持傳統的建築風格,歷史的厚重與民族文化的傳承通過建築來反映出來。反觀我們的學校建築風格,學校的窗户早已被塑鋼窗所替代,漂亮極致,而韓國仍然卻仍然保持着古典木質窗格,這讓來自中國的客人都倍感親切,感到一種發自內心地對學校的敬意。其實,這就是一種對文化的親近感、歸屬感。讓我們的民族文化、民間藝術深入課堂,實現傳統文化的“內驅力”,提高學生的藝術底氣。2014年9月,我主動承擔起山東省研究課題“關於國中美術欣賞課中合作探究教學的研究”課題,並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和學生興趣所向,充分開發校本課程———民族特色美術教學系列活動,目前已經開展了“門的研究”和“青花瓷鑑賞”兩塊內容的教學研究。作為教師,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並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而學生則可以根據自己興趣點選擇研究方向,學期末一份調研報告、一份PPT、一張宣傳海報、一份調查問卷、一場彙報展演、一段採訪VCR呈獻給大家,使得學生始終在探究和興趣的作用下自主學習、雙輪驅動。這樣的教與學,讓“學”成為一種習慣和愛好,讓“教”充滿活力與生命力,使得學生中熱愛民族藝術、探究民族文化的人多了,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更為重要的是鍛鍊了學生的全面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二、讓我們的民族藝術成為我們不竭的創作源泉

清代紀昀説過:“國弈不廢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2008年奧運會的獎牌設計,充分體現了這樣的內涵。“金玉良緣”,中國人講究緣字。中國人欣賞金子和玉石,它吉祥、富貴、辟邪,本身就滲透着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應該説這是中國民間美術意義化造型的典範。它的設計成功借鑑傳統形和色,將本土傳統文化和西方理念融會起來,借鑑民族色彩中的精華,有效地運用到現代構成理念中去,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的民族藝術教育的內涵。於是,我引導學生觀察傳統的色彩和那些過去他們曾熟視無睹的民族藝術,喚起他們對民族的地域特色的感知,幫助他們認識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規律。中國傳統典範(如建築彩畫、宗教壁畫、民間年畫以及中國服飾、京劇臉譜等等)是今天用以當代設計的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泉,它給人們以許多的啟迪和廣泛的內涵。這些典範凝聚着人類對色彩規律研究的智慧與經驗,是我們學習民族風格的極好途徑。而民族風格仍是現代設計的重要課題,可以提升我國現代色彩設計中的精神內涵,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三、讓我們的民族藝術更具有文化自豪感

作為美術教師,平時我們重技法理論的傳授,而忽略民族文化的傳播,學生往往學到的僅僅是知識的皮毛,簡單地跟隨教師模仿。而我們的藝術考級制度,又助長了學生及家長一味追求技能上的提高,忽視了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急功近利的想法使得我們的孩子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領悟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去浸透,去滋養,去繼承。正如英國利茲大學教授M•索斯馬茲指出:“傳統學院式教學的貶值在於它不注重領會和體驗,而過於注重僅僅是驗證那些理性的即成‘事實’……致使技巧方法變得比創造能力更為重要。問題解決的有教養變得比個人靈感體驗和自己探究的能力更為重要。”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重新樹立創新意識,是當前我們亟待偏重和重視的教學傾向問題。“物在靈府,不在其目,故得於心、應於手。”做藝術技能的傳授者僅僅是基礎,而想做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則需要我們不懈思考,不斷努力,不斷創新。

藝術教育論文 篇五

有人説:“我猶豫而又輕鬆,我的悲傷是晴朗的。”這説明審美情感具有複雜性和情調性。由此可見,在音樂教育中,不能忽視情感的獨特作用。同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還明確要求“珍惜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因此教師在選擇作品時,還應儘量選擇一些適合以遊戲形式開展的音樂,以調動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講話和示範——語言、體態、臉部表情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作品的藴涵。同時還可以用表情、動作以及音樂或遊戲中的規則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如在打擊樂活動“咿呀咿呀呦”的教學目標中,要幼兒掌握|XX||XX|和|XXX|的節奏。為了能讓幼兒比較容易區分與接受這兩種節奏,教師可以把這兩個節奏形象地設計成農場的情景。在引導幼兒學習這兩種節奏時,運用故事的方法,在故事情景中訓練幼兒的節奏技能和反應能力。設計王老先生的農場裏有一些小動物(小朋友輕輕“走”過去,教師根據音樂節奏|XX||XX|做“走”的動作),農場裏的小動物給小朋友打招呼,(教師根據音樂節奏|XXX|做拍手的動作),咦,這邊還有其他小動物和我們打招呼呢,你也給他們拍拍手吧……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沉浸在故事情節中,在情景遊戲的表演中通過“走”和“拍手”的動作,在這個一體化運動中孩子們將其思想感情和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來區分|XX||XX|和|XXX|這兩種節奏,在感受音樂的同時體驗到無窮的樂趣。

二發展幼兒的審美創造性

兒童的藝術是童年生命的律動,是兒童內在精神生活的外部表達,審美教育是以無拘無束、輕鬆自由的方式進行的,遊戲是兒童的內部精神自然地轉化為外部表現的活動,所以遊戲是兒童藝術創造活動的重要形式。以造型設計、音樂舞蹈、音樂遊戲等反映出他們對周圍生活美的理解和感受。音樂是表現藝術和表情藝術的統一,必須重視培養幼兒的音樂表現力,在音樂的演練過程中教師既要啟發幼兒根據對音樂的感受來表演動作,同時又要引導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表達音樂感受,實現內在的認識構思活動和外在表現活動的統一,這對於發展幼兒在音樂舞蹈方面的創造性有重要的意義。如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曲子《春天》,然後讓幼兒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接着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做動作。有的孩子用小蜜蜂、小蝴蝶表示輕快飛舞的樣子,有的孩子表演小白兔一蹦一跳的樣子,音樂使幼兒情緒反應更加靈敏了。音樂的節奏和速度也可以通過動作反映出來,即用身體動作創造性地把音樂再現出來。音樂遊戲中,幼兒在教師啟發下能完整地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並根據樂曲的內容,自己設計動作個性情緒進行表演,從而發展創造力。

三結論

總之,幼兒審美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審美感知越充分,審美情感越豐富,審美理解就越深刻。幼兒只有對音樂有很好地感受和正確地理解並掌握了相應的音樂知識技能後,創造慾望的動機才會自然生成。

學前教育藝術論文 篇六

論文摘要: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但如何在高等教育實踐中實施“藝術普及教育”這一教育理念是本文關注的焦點,本文就藝術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探討了如何將藝術普教以學科為基礎納入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提示出高等教育的藝術普教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方向,對高等教育創新素質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隨着我國現代化迅速發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素質教育”日益備受關注,作為素質教育之重要組成部分一藝術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我們這裏所言的藝術教育並非藝術院校的專業藝術技法訓練或純抽象的藝術理論學習,是旨在普及藝術知識,提高人文素養的綜合藝術教育從原始社會的巖畫、彩陶到現代化今天紛繁複雜的多樣化藝術形式,藝術一直伴隨着人類的成長而發展,現代人也普遍意識到,藝術經驗對於豐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與人性中最深層面的意識緊密聯繫,藝術能給人以勇氣和希望,能給人以精神慰藉,藝術也保證了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人們相互之間得以心靈的溝通,藝術還能夠保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得以傳承和延續。所以説一個沒有藝術的民族和社會是不可思議的,沒有藝術教育的教育體制也是不健全的,同樣高等教育也需要藝術教育。在這裏,我想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來談談藝術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並且思考如何以學科為基礎將藝術普及教育納入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當中。

一、藝術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指揮棒的控制,我國中國小的藝術教育一直作為“副科”可有可無地存在,擔任中國小藝術課程的教師也大多數是“兼職”,並不是經過專業藝術訓練和理論學習的專業藝術教師,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很不合理,只是以簡單的摹寫或自由發揮來應付兒童對藝術的本性渴求,更談不上系統的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創作等學習。此外,大多數中國小校藝術課的課時很少,經費嚴重不足,許多學校每週只有一到二節甚至乾脆砍掉藝術課。

高等教育中的藝術普及教育又怎樣呢?事實上,剛入學的大學生對藝術史和美學理論知之甚少,對於高雅藝術普遍興趣不高,甚至於不知如何欣賞,學校也將重點集中在科技教育各課程的教學上,忽視或輕視人文素質教育,“人為地將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割裂,文理分家,這勢必嚴重地妨礙、制約、損害、摧殘乃至扼殺人的本性、人的創造性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極不有利於貫徹中央《決定》的精神”。眾所周知,這種文理分裂,會造成學生綜合素質的嚴重失衡,最終如同自然生態一樣,失衡會使各個物種急劇退化甚至於導致生物鏈的斷裂,教育的失衡就會導致各學科之間喪失多元化之間的相互支持。

隨着我國加入了WTO,中國已進入了世界一體化競爭當中,實際上,經濟的競爭説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所以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與世界先進的教育體制接軌,但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在科學實踐當中缺乏衝動性的創造能力、外向性的表現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協調能力。究其深層面的原因在於我國的教育體制對於人才的培養忽視了人文素質教育,而藝術教育又是人文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我國著名學者馮友蘭先生就在《論大學教育》的演講中指出:“所謂‘人’,就是對於世界社會有他自己的認識、看法,對已往及現在的所有有價值的東西——文學、美術、音樂等都能欣賞,具備這些條件者就是一個‘人”’。眾所周知,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達芬奇不僅是位傑出的藝術家,而且還是想像力、創造力極為豐富的科學家,他承認是藝術為其科學創造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現代人也普遍意識到“藝術活動通過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既能有效地激發人的熱情,也能有效地誘發人的創造性”。“藝術活動所積澱於人們心中的藝術修養和正在進行的藝術活動,則能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為人們靈感的產生提供契機和準備良好的心理狀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曾多次著文闡述科學與美的相互關係,他説。在分子等微觀世界裏,分子結構都是按照美的規律排列構成的,科學與美密不可分。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文素質教育的倡導者楊叔子先生也多次呼籲,科技教育必須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才能培養出科技創新人才,“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則利,相離則弊”。

二、將藝術普教以學科為基礎納入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提高藝術素養,開拓人文思想領域,由此擔負起藝術教育在整個素質教育格局中重任,這一教育理念已得到有關教育專家的共識,目前,眾多高等院校也已逐漸開設藝術教育課程,但由於沒有先前經驗作參考,只能是“摸着石頭過河”,就實施這一教育理念的最終效果而言,收效甚微。總結起來原因有二:一、學生自身基礎薄弱;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作為人文素質教育之中堅的藝術普教,註定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教育。因此,它既不同於一般藝術院校的純技法教學,又不同於抽象的美學理論訓練,由於本身既是感性的又是精神的東西,其性質規定了對於它的學習必須經過感性的理性認識,方能登堂入室。可以設想,如果用數學的教學方法去教藝術課程,從理論到教條,弄不好就會把一種豐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變成乾巴巴的東西,但又不能用教化學的教學方法去具體對待藝術課程,弄不好又會走入純技法訓練的死衚衕,最終落得空有技法而無思想的“匠人”。因此,在這一新的學科領域的拓展中,有幾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明確確立藝術教育的教育目的。藝術教育是一種終生教育,可以培養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終生受益,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視覺文化意識,使能更充分地體驗周圍文化世界的多樣性,從而更好地瞭解自己。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能夠將藝術與歷史、文學等學科融合在一起,並以此為基礎輻射其他學科,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第二,整合藝術教育的課程結構。由於當代大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大多並未具備多少藝術素養,基礎相當薄弱,另一方面,目前高等院校普遍課程任務比較重,不可能讓出太多的課時給藝術教育課程,因此,必須整合藝術教育的課程結構,使大多數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最大效益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一般情況下,藝術教育的課程包括藝術史、藝術欣賞與評論、美學理論、藝術實踐與創作等四大部分,為了適應高等院校藝術普教的需求,可以適當調整其課程結構,使藝術教育的四大組成部分有機整合,合理分配至大學四個學年當中。大學一、二年級可側重於藝術實踐和藝術欣賞的課程教學,讓學生在接受藝術教育之初,從藝術的感性認識人手,培養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大學三、四年級可側重於美學理論與藝術評論的課程教學,使學生能從感性認識上升至理性認識的高度,並能夠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理解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感受。藝術史的課程教學可作為藝術普教的重點貫穿整個學校教育期間。

第三,融合多學科,促進學科之間相互交流。藝術教育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如果説在藝術史的教學中撇開歷史背景、宗教特徵、審美心理等不談,只是就藝術特徵而講解藝術發展史的話,那麼課堂教學肯定了無生趣,學生也會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所以藝術教育要用跨學科的方法來傳授知識,這樣,可以把關於藝術作品以及關於政治、宗教、哲學、經濟學等知識和社會結構結合起來。例如研究中國山水畫的興起不單單只是研究山水畫的繪畫風格,還要深入瞭解魏晉“玄學”對中國繪畫的影響以及士大夫個性情趣的審美取向、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象特徵等等,研究達芬奇的《最後晚餐》、《蒙娜麗莎》不單單是研究作品的視覺風格,這些作品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生活和時代,那是個發現和科學的時代,是探索空間觀點的時代。畫家在揭示直線透視系統的同時,也探索了空間。

所以對於藝術教育的教師而言,不僅僅要吸取文學、藝術、音樂、社會歷史等知識使得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而且還要用社會學科的教育去傳授學生研究、思維和決策的技巧。

第四,組織編寫一套適合高等院校藝術普教的教材。組織編寫一套教學內容上適合於當前高等院校的藝術普教的藝術教材對實施藝術普及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就目前已經出版的藝術普教的教材來説,一是不夠系統,只侷限於藝術史、繪畫欣賞等部分,並且不能很好地融合文學、歷史、政治、經濟等學科,對於藝術知識的介紹只能限於粗略、簡化而已。二是內容上過於專業化,只是將藝術院校專業教材的內容加以刪節、縮略,教材的文字語言過於專業,不夠通俗易懂,如此教材會大大降低非藝術專業的學生對其閲讀興趣。如果把藝術史、作品欣賞結合歷史背景、作者生平經歷用故事情節串連在一起,肯定會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參與。三是過於注重藝術發展的連續性、時代性,忽略了不同藝術之間的比較性。例如大多數藝術史教材都是按時代順序來敍述,這種形式的優點是保證了時代的連續性,但其缺點是沒有注意到藝術之間的比較,無意間就削弱了對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的培養。"

第五,探索形式豐富,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藝術教育在自身特點上不同於其他教育課程,它的教學載體豐富多樣,不僅有文字的,還有視覺的、聽覺的;不僅有具象的,還有抽象的;不僅有理論知識的傳授,也有實踐技法知識的傳授;不僅可在課堂進行教學,也可走出户外,深入生活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堂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只採用傳統的口授教學方法,還應結合技法做示範教學、電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特別是隨着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廣泛運用,藝術教師應在教學軟件的製作上下功夫,結合課程的需求設計出生動有趣的課程方案,引導學生對藝術課程教學的參與熱情和互動熱情。

隨着藝術的發展,現代藝術也越來越關注人的自身,越來越與人的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將藝術教育與我們周圍的日常生活相聯繫,教會學生用藝術的眼光去觀察世界,思考問題,這也是藝術教育的一個目標之一.

藝術教育論文 篇七

論文關鍵詞:藝術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面向市場;教育;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

在當今的職業教育中,藝術職業教育包括中等藝術職業教育和高等藝術職業教育,擔負着為各地培養藝術人才,為面向市場服務,為藝術類高等院校輸送有備生源的三重任務。面對2l世紀,我們應認清藝術職業教育的現狀,明確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探求一條適合21世紀藝術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思路,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藝術人才。去服務與社會和國家。也為學生的繼續發展和就業提供了好的方法和措施。

一、樹立全新的藝術職業教育辦學理念

面對21世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藝術職業教育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全新的辦學理念,以適應新世紀的發展。就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而言,政府應適度擴大學校的辦學自,學校有權自設機構、自主聘用教職工、確定教職工津貼和資金分配標準。教育主管部門還應從基礎教育抓起,為“一專多能”的綜合性藝術人才的培養創造一定條件和學習機會,為學生的就業開闢更廣泛的途徑。

就藝術學校自身來説,應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鋭意改革,敢於探索,勇於創新,講求辦學效益,帶領全校師生不斷前進的領導集體。藝術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還必須突出“特、優、新”的特點。特,即特色專業。學校沒有特色專業就沒有生命力。優,即優勢專業。優勢專業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支柱。新,即新設專業。新設專業是衡量一個學校在辦學思路上是否具有預見性的標誌。在辦學形式上要面向市場,立足特色,靈活方便,做好三個結合:中、高職藝術教育相結合、長線專業與短線專業相結合、正規教學與業餘培訓相結合。

二、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是藝術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

教師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生力軍,抓住了師資隊伍建設,也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關鍵。1.觀、總體、遠近目標相結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改變教師隊伍的知識層次和結構,以適應學校發展規模及提高辦學質量的需求。2.確立“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用人政策,一方面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在職教師的培訓力度,同時,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且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3.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具有創新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創新教育的關鍵必須樹立創新教育觀念,培養具有創新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變“灌輸式”、“填鴨式”舊的教學方法為“啟發式”、“討論式”新的教學方法。4.建立教師聘任制、崗位工資制、學生選課制等措施,實行教師競爭上崗,激發教師的上進心。5.建立藝術教育科研機構,保證藝術職業教育的科學性。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討,把教師發表學術論文作為年終考核的一個方面,對於提高教師的專業和理論水平大有裨益。6.本着“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原則,在全國各兄弟藝術學校和表演團體之間實行互聘、互教、互訪等形式,組織教職工考察、學習兄弟學校辦學的先進經驗,實現資源共享。

三、實行課程改革,為培養綜合型藝術人才創造條件

藝術職業教育的專業性決定藝術職業教育更注重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1.藝術職業教育必須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開設“一專多能”複合型人才的課程;改變過去專業性太強、太單一的弊端,在中高職藝術教育中增設選修課教育,為培養綜合型藝術人才創造學習的機會和條件。2.原課程設置的基礎上,開設與藝術專業相關的交叉學科的課程,增設藝術專業以外的課程,擴大學生視野,拓寬知識口徑,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3.大藝術實踐力度。藝術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藝術學校需加大藝術實踐力度,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藝術賽事、文藝演出,使他們經受鍛鍊,在實踐中得到教育和提高。4.藝術職業學校教材建設上,應體現出藝術教育所具有的文化傳承功能,引導學生感知民族文化的精髓,有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四、“中、高職”教育有機銜接是藝術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的途徑

中等藝術學校升格,或在開設大專班,實行“3+2”教學體制,已成為中等藝術學校為求得生存和發展的主要途徑。這種“升格對於一些辦學條件成熟、師資力量雄厚、基礎設施完備、社會聲譽良好的藝術學校來説無可厚非,但對於大多數中等藝術學校而言,“升格”為藝術職業學院,其教學質量可想而知。中、高職藝術教育並存,進行有益的嘗試與探索,首先要解決中、高職藝術教育銜接不佳的問題。要從培養目標的銜接、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銜接、師資力量的銜接三方面着手。

五、試行彈性學制辦學方式,增強學校辦學活力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實行彈性的學習制度,放寬招生和入學的年齡限制。允許分階段完成學業。”藝術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體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應實行彈性學制辦學方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1.小建立實施方案,健全管理制度,對彈性學制的教學計劃、學制類型、學籍管理等作出明確規定。2.修改教學計劃,重建課程體系。做到“目標明確、學制靈活”,寓統一性與靈活性為一體。3.推行學分制與證書制相結合的教學管理制度。根據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科確定學制和學分,與證書教育制相結合,使學生不斷學習、不斷通過考試積累學分。4.嚴格施教流程,加強課程的考核,建立教學質量監督機制,強化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六、開發招生新形式,使學校在競爭中求發展

近年來高校擴招拉動了普通高中擴招,普通中專學校不再實行計劃經濟下的包分配製度,藝術學校必須開發新的招生形式,在改革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

1.確定宣傳主渠道。通過報紙、電視台、電台、網絡,確定學校的宣傳渠道。

2.與各地建立生源基地,邀請考生和家長來校參觀。

3.深入細緻地進行社會調研,保證招生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

4.重視學生就業和升學,拓寬就業渠道。

5.根據區域間經濟差異和自身實際,核算辦學成本,適當降低學費,制定不同檔次的收費標準。

6.招生專業設置本着“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人優我特”的思想,塑造學校自己的“品牌”專業。

七、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是藝術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教育的開發和應用已經成為21世紀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提高藝術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效益,推進藝術教育的科技現代化,是擺在藝術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具體可以從卜面幾點着手:(1)建立現代化辦公系統;(2)建立教師課件製作備課系統;(3)將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到藝術教育中去;(4)建立電子閲覽系統。

八、拓寬辦學融資渠道。建立教育產業化機制,實現藝術教育規模化、集團化辦學模式

要保持藝術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態勢,就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保障。但是,目前大多數的藝術學校的教學場地、教學設施和輔助設施不足,嚴重製約了學校的再發展。隨着市場經濟的深入,完全依賴政府撥款解決辦學經費已不可能。要解決這一難題,就要求學校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建立藝術職業教育產業化機制,實現藝術教育規模化、集團化辦學模式。1、最大限度爭取政府投資,減輕學校壓力。2、助新的資金和資源整合優勢,引進銀行資金進行資本運作,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逐步擴大規模,形成滾動式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3、利用政府貼息,銀行貸款,實現“銀校結合”融資形式,購置教學設備,進行學校基礎建設。4、教育層次上,以藝術類中高職教育為軸心,形成高職、中職、國小、幼兒園藝術教育一條龍的多層次藝術教育體系;在辦學形式上,引進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機制,實行校園多種管理體制並存的管理模式;在教學結構上,以現代化教學設施、人才資源及專業優勢為依託,形成產、教結合的教育產業結構;在教育經費上,形成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機制多元化,逐步建立藝術教育產業運行機制,實現藝術教育規模化、集團化的辦學模式。

九、藝術人才的培養要面向市場,開展多元型產學合作

學前教育藝術論文 篇八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名詞,它集各種藝術類別於一體具有綜合性、藝術性、創造性。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範圍裏的藝術教育通常包括了音樂、美術、舞蹈等科目來實現的的。幼兒藝術教育的本質是通過藝術教育活動,使幼兒獲得審美體驗,進而激發幼兒熱愛藝術,更重要的是使幼兒在進行藝術教育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體驗和人格的成長。但現實的幼兒園藝術教育卻與違背了藝術教育的本質,反而出現了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思想內容的説教,其教學方式單一、注重模仿忽視創造、缺乏學科的綜合遷移、忽視兒童個體差異和過分專業化等一系列問題。學前兒童的藝術教育是幼兒藝術教育的啟蒙,所以我們強調學前兒童的藝術教育一定是有趣的、生動的、發展的。同時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是關於審美的一種普及性教育,所以我們的教育目的是把幼兒培養成一個具有藝術素養的欣賞者,而不是具有專業素質的歌唱家、畫家、舞蹈家等。我們期望學前兒童的藝術教育不只是藝術知識與技能的簡單傳輸,而更多的是以陶冶幼兒的情感和生命教育為情感目的,培養幼兒綜合運用音樂、美術、舞蹈等各類藝術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幼兒的生活質量。

二、咸陽周邊農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問題與策略

目前,就咸陽市農村地區來看,農村學前藝術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意識層面上的問題

1、認識較模糊,功利化思想嚴重。目前很多幼兒園為了招生,打着藝術教育的招牌,但卻對藝術教育的認識模糊不清。以當下流行的奧爾夫音樂為例,功利化思想驅使很多幼兒園盲目跟風,從中國人傾向“洋貨”的心理入手,盲目引進外來東西,以此吸引家長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但實際上,很多幼兒園對奧爾夫音樂並不是很熟悉,認識並不深入,只是派種子教師外出培訓了幾天而已。任何一種教育,它都有它萌芽、成長的環境,評價教育最根本的是是否與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相適應,是否能促進受教育者的發展。咸陽地區的兒童藝術教育只有結合實際,減少功利化思想,深入研究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用教育質量來創教育口碑,提高招生率。

2、力求精英化,追求貴族化。由於中國國民整體文化水平的落後,認為只有貴族人才進行藝術教育,其費用是昂貴的,因此很多人給藝術冠上了貴族化的帽子;也由於社會的競爭越來越大,人們迫於壓力,將藝術的學習當做今後生存的一項技能,因此出現了學藝術就要做藝術的精英這樣的思想。這些都是對藝術的曲解,對學前藝術教育的曲解,真正的學前藝術教育是大眾化的、平民化的。對於咸陽農村地區出現的藝術教育貴族化思想問題,筆者強調經濟條件不同,生長的環境不同,這些只會影響藝術教育的實施方式和材料的選取,但其平民化、大眾化的理念是不會動搖的。以風景畫為例,咸陽市的幼兒園則可以咸陽湖的風景為資料,而咸陽周邊的農村則可以田野、鄉村為風景資料,這樣一來,不僅做到了大眾化的效果,更突出了當地的特色。總之,幼兒教師要結合實際,多開發資源,多利用周邊環境,創設豐富多彩的學前藝術教育。

(二)農村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進過調查與分析,並結合自身的所見所聞,發現咸陽地區的藝術教師的師資分佈很不均衡,城市師資雄厚,鄉村師資薄弱。調查顯示:城市的幼師年齡一般都在25-35歲之間,而鄉村的幼師年齡大約在18-30歲之間;城市幼師的崗位流動較小,鄉村的幼師崗位流動大;城市幼師的學歷一般都是大專本科居多,鄉村幼師的學歷一般都是高中、大專,甚至是家庭主婦;城市幼師的工資較高,鄉村教師工資較低。造成城鄉師資差異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優越的待遇和便利的生活基礎設施。因此,政府應努力提高鄉村幼師的工資待遇,利用政策傾斜來吸引大學生來鄉村就業;同時學校也要對大學生進行走進鄉村的思想教育,二者齊頭並進,實現城鄉師資平衡,共同發展壯大。

(三)家長支持性不足

對於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城鄉家長的態度也是不一致的。一般情況下,80後、90後家長的育兒觀相對來説都是比較開放的,城鄉家長對兒童藝術教育的態度應該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由於咸陽周邊的很多農村的孩子是留守兒童,都是有爺爺奶奶照看,因此對於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80後、90後的年輕家長認為對兒童進行早期的藝術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他們鼓勵孩子學習藝術。而年齡較大的爺爺奶奶們則認為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是沒必要的,只有文化知識的學習才是必要的。對於出現的鄉村爺爺奶奶們落後的學前藝術教育觀,我們提出以下策略:第一,政府要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為廣大年輕人提供就業崗位;第二,大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如留一個人陪孩子等主題,呼籲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至少留一個人陪孩子;第三,農村幼兒園要定期與家長溝通,對家長進行再教育。

(四)幼兒藝術能力較弱

藝術教育論文 篇九

有人説:“我猶豫而又輕鬆,我的悲傷是晴朗的。”這説明審美情感具有複雜性和情調性。由此可見,在音樂教育中,不能忽視情感的獨特作用。同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還明確要求“珍惜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因此教師在選擇作品時,還應儘量選擇一些適合以遊戲形式開展的音樂,以調動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講話和示範——語言、體態、臉部表情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作品的藴涵。同時還可以用表情、動作以及音樂或遊戲中的規則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如在打擊樂活動“咿呀咿呀呦”的教學目標中,要幼兒掌握|XX||XX|和|XXX|的節奏。為了能讓幼兒比較容易區分與接受這兩種節奏,教師可以把這兩個節奏形象地設計成農場的情景。在引導幼兒學習這兩種節奏時,運用故事的方法,在故事情景中訓練幼兒的節奏技能和反應能力。設計王老先生的農場裏有一些小動物(小朋友輕輕“走”過去,教師根據音樂節奏|XX||XX|做“走”的動作),農場裏的小動物給小朋友打招呼,(教師根據音樂節奏|XXX|做拍手的動作),咦,這邊還有其他小動物和我們打招呼呢,你也給他們拍拍手吧……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沉浸在故事情節中,在情景遊戲的表演中通過“走”和“拍手”的動作,在這個一體化運動中孩子們將其思想感情和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來區分|XX||XX|和|XXX|這兩種節奏,在感受音樂的同時體驗到無窮的樂趣。

二發展幼兒的審美創造性

兒童的藝術是童年生命的律動,是兒童內在精神生活的外部表達,審美教育是以無拘無束、輕鬆自由的方式進行的,遊戲是兒童的內部精神自然地轉化為外部表現的活動,所以遊戲是兒童藝術創造活動的重要形式。以造型設計、音樂舞蹈、音樂遊戲等反映出他們對周圍生活美的理解和感受。音樂是表現藝術和表情藝術的統一,必須重視培養幼兒的音樂表現力,在音樂的演練過程中教師既要啟發幼兒根據對音樂的感受來表演動作,同時又要引導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表達音樂感受,實現內在的認識構思活動和外在表現活動的統一,這對於發展幼兒在音樂舞蹈方面的創造性有重要的意義。如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曲子《春天》,然後讓幼兒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接着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做動作。有的孩子用小蜜蜂、小蝴蝶表示輕快飛舞的樣子,有的孩子表演小白兔一蹦一跳的樣子,音樂使幼兒情緒反應更加靈敏了。音樂的節奏和速度也可以通過動作反映出來,即用身體動作創造性地把音樂再現出來。音樂遊戲中,幼兒在教師啟發下能完整地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並根據樂曲的內容,自己設計動作個性情緒進行表演,從而發展創造力。

三結論

藝術教育論文 篇十

題目:藝術設計專業考察課程的問題及對策

【摘 要】藝術考察課程能為學生創作、學習蒐集許多寶貴的原始素材,它的重要性使其成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但如今高校藝術考察課程的開展存在着管理不規範、學生被動學習、課程質量難以保證的諸多問題。本文將對面臨的問題和教學設置提出大膽設想。

【關鍵詞】藝術設計 考察 教學改革

藝術考察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教育部在2005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中,明確將藝術考察課程作為社會實踐部分列為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目的在於通過考察實踐,為前期學習的多門專業課程找到現實的依託,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使得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從而達到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學生蒐集、提煉和歸納素材的能力,為學生創作作品提供思想源泉和有力保障的教學效果。

一、目前藝術考查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但我國目前許多院校的藝術考察課程管理並不規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學生認可程度低。很多學生和家長將藝術考察課程和旅遊畫上等號,認為學校組織學生花錢旅遊很沒有必要。筆者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實踐和網上調研瞭解,認為藝術考察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課程管理不規範,教師教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學校的態度將潛在教學目標定位為學生不出安全問題即可。考察內容不清晰,考察重點和目標不夠明確,且在過程中,教師往往不能有效進行知識講解。教學流於形式,導致學生被動學習,許多學生也就真正把該課程當成旅遊。

其次,考察點意向難以協調。隨着擴招的步伐,各大高校紛紛增加招生省份,擴大招生。學生來自天南海北,許多學生也會利用假期外出旅遊。正所謂眾口難調,考察點不管定在何處,總難免會有和一些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前的所去之處存在重複性。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學生總會對課程安排產生牴觸情緒,以各種理由推脱,不願意參加課程學習。

再次,費用花銷無法適應不同學生要求。考察就要外出,外出就要花錢。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等硬性開銷必不可少。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省內考察花銷較小,通常在1000元左右,但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通常不願意在省內考察。而出省考察的花銷總要在3000元左右。這對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同學是一筆很大的花銷,所以很容易因為這個問題上打退堂鼓。

最後,隊伍龐大,活動受限。組織過活動的人都知道,人數越多,意見越難統一,組織起來就越困難。特別是在考察過程中,每個人興趣點不一樣,路線和節奏也不盡相同,隊伍分得散,時間的把握上就很難一致,到了集合的時間,總難免要等人。時間浪費了,有的同學想多去些地方就會收到影響。

二、藝術設計專業考察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加強課堂管理

整合專業需求,區分各專業特點,遵循考察課程的教學規律,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全院構建一套科學的、完善的考察課程教學體系。

加強監管,減少任教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外出考察前,結合考察點,帶隊教師要寫出教案和講義,教學目的要明確,目標考察準備充分,忌走馬觀花、遊山玩水而淡化主題研究。使學生們充分認清借鑑各類藝術資源是各門類設計藝術生存發展的重要途徑,並培養學生蒐集、整理素材和分析鑑賞的基本能力。

課程中在結合典型作業練習的同時,避免單純的就事論事的實用主義教學現象。必須努力探究各種藝術形式的產生與發展,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抓住本質和主流,培養學生善於從繁雜多樣的現象中梳理提煉精華的能力,把教學與建立中國設計文化身份的研究相結合,強調對調查報告與理論性成果的考核。

(二)尊重學生興趣,活化教學機制

教學機制必須適應形勢需要和受眾人羣的需求,原先的教學機制僵化,沒有選擇性,不能對應學生需求,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針對性,機制改革勢在必行。為此,筆者對教學機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大膽設想。

1.下達課程要求後,讓學生針對不同興趣和需求,自行分組,分別制定考察計劃,對當地文化藝術背景做出有效預判,有針對性地提出考察路線和考察內容。制定計劃過程中,授課教師給予指導並負責審核。超過10人的隊伍可申請指導教師隨隊指導。

2.學生持經授課教師審核的考察計劃書向學校提出考察申請,學校根據考察計劃書的可行性和專業性組織專人進行審批,並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指派隨隊指導教師。未提出申請或申請未通過審批的同學需服從由學校統一組織的外出考察安排。同時,分數的評定和補貼的劃撥應體現政策導向性,向自主申請的學生進行適當政策傾斜,鼓勵學生自主申請、主動學習。

3.教師帶隊出發前,需準備好教案和講義,並送教務處備案方可出發。對授課教師、隨隊指導教師和審批、評定小組成員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分別配備不同的工作量和差旅補貼。

4.所有作業形式以考察報告體現,必須要對當地的藝術環境、文化特色進行深入分析。自主申請的考察小組,除了考察報告以外,還需製作圖文並茂的幻燈演示進行現場講解、答辯。學校答辯評定小組根據學生的考察報告和現場答辯環節聯合評定給出答辯成績。該成績結合授課教師打分得出最終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