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美術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34W

美術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美術教育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一

[1] 張玲。 從林風眠的調和論看近現代中國畫的中西融合[D]。 福建師範大學 2004

[2] 毛蓉蓉。 中國人物畫造型的傳承與時代性[D]。 福建師範大學 2009

[3] 黃霖清。 論形成(影響)現當代中國人物畫造型特點的若干因素[D]。 福建師範大學 2009

[4] 柳健。 以幼兒認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色彩啟蒙教育研究[D]。 聊城大學 2014

[5] 秦芳。 以繪畫視知覺視角下研究4-5歲幼兒繪畫語言表達特點[D]。 新疆師範大學 2014

[6] 王蓉蓉。 三大學術思想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影響[D]。 福建師範大學 2008

[7] 鄭豔。 中國“學院派”美術教育與傳統美術教育之間的架構[D]。 福建師範大學 2008

[8] 倪婷婷。 德化現代陶瓷藝術性弱化問題研究[D]。 福建師範大學 2012

[9] 張永海。 畫中的人生與如畫的人生[D]。 福建師範大學 2008

[10] 洪文峯。 花枝春滿 天心月圓[D]。 福建師範大學 2010

[11] 吳晨陽。 一脈相承-淺析兩宋至現代閩籍中國畫人物畫家繪畫風格中“線”的繼承性[D]。 福建師範大學 2011

[12] 曾春麗。 初探福建工藝美術對福建本土中國畫畫家畫風的。影響[D]。 福建師範大學 2011

美術教育學論文 篇二

摘要】高職國小教育專業學生主要面向農村國小一線崗位,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化,農村國小教師要求具備全科教師素質,美術教育能力關係到學生能否勝任國小全科教學工作,直接關係到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本文提出通過強化基本技能、豐富文化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加強運用能力、強化信息技術能力等方面提升學生美術教育能力。

關鍵詞】高職;國小教育專業;美術教育能力

隨着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基礎教育對於專業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高職國小教育專業作為培養國小教師的主陣地,主要面向農村國小一線崗位,從事國小語文、數學、科學、美術等學科的教學工作,要求具備全科教師素質。學生的美術教育能力關係到學生能否勝任國小全科教學工作,直接關係到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那麼,究竟該如何培養高職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能力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強化基本技能

掌握美術的基本技能,是確保學生開展美術教育的根本,只有學生的美術基本工紮實了,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好國小生的美術,強化學生美術基本技能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造型能力在美術教育中,造型能力是最根本的,最有基礎性的地位和價值,影響着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風格與品位,涉及觀者對作品的審美傾向與期待。要求學生具備紮實的素描和色彩基礎造型能力,但結合國小教育專業學生就業面向國小生的特點,造型方面更多的是要求能設計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植物、動物、人物的簡筆畫,並且能夠結合國小各科教學內容進行造型設計以解決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應強化這方面的造型練習。2.環創能力如果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教師是第二位,那環境則是第三老師。這個比喻的意思是,環境能刺激孩子探索和學習的慾望,帶他們進入學習過程。比如:錨圖在國小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把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或者所要掌握的生字、生詞等掛於教室之中,這些都是屬於教室環創。在美術課程教學中,應結合國小教學內容及特點,以案例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環創設計,強化學生的環創能力。3.構圖與色彩調配能力繪畫的構圖是一種比較複雜、難度較高的知識和技巧,構圖如何更好地反映作者對客觀的感受知識,滿足人們的視覺審美要求,就要把握好構圖的原則與形式,結合國小教育的特點,在美術課堂中應以案例的方式給學生講透構圖的基本原則和構圖的基本形式。色彩的絢麗多彩與和諧,巧妙運用在美術作品設計中,會使的作品獲得生命的力量,給人以視覺衝擊力,強烈的感召力和美的吸引力,達到語言無法企及的藝術效果。課堂中教師要更多地以欣賞、分析案例的方式讓學生領悟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調配技能。

2豐富文化知識

美術基礎包含的內容眾多,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學生了解更多的美術知識,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開闊的視野。1.美術常識在國小美術課本中,包涵的內容非常豐富,表現形式多樣,要求學生要了解美術的分類,能夠辨別美術作品的類型,領會每一種美術類型的形式美感,掌握美術語言的表現魅力,知道不同風格和流派美術作品的特點,為欣賞美術作品奠定知識基礎。2.美術欣賞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的要讓學生用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將美術欣賞融入到美術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美術欣賞作為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能夠使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因此,要應加強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深化學生對美的認知。

3培養創新能力

國小教師並不僅僅需要扮演教師這個角色,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做好課程的創新。因此,要求國小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以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美術課程開設的目的不是培養學生成為美術家,而是讓學生通過掌握美術教育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引導培育國小生的審美素質,為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墊定一定的基礎,這也是美術教育的價值所在。因此,要加強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間的聯繫和交流,注重美術知識和其它學科知識的融會。如通過尋找語文、音樂、科學等各學科與美術學科相關的教學內容,然後從知識、能力等方面來找其中的聯繫,找到其結合點,如知識的結合點、內容的結合點、情感的結合點等,並且巧妙地設計美術作業,實現美術學習活動與其他學科的思維方式的有機整合,達到綜合學習、靈活運用的目的。讓它們互相促進、互為一體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4加強運用能力

想要提升國小教育專業學生對美術的運用能力,需要依靠校內的專業課學習,以項目化、任務化、活動教學為主,即可通過美術與語文的整合、美術與數學的整合、美術與計算機的整合、美術與科學的整合等。如學習簡筆畫,為了讓學生的美術作業取得更好的設計效果,可以讓學生在自己設計的簡筆畫上寫上一段文字,可以介紹外形、色彩、功能,也可以寫寫設計的創意。這樣,學生的簡筆畫因為有了文字的説明,就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作品。文字具有説服力,讓人看了一目瞭然,圖文並茂,文字與圖畫處理得天衣無縫,學生的美術作業與語文的恰當綜合不僅能夠激起了學生的創作思維,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培養,學生能夠形成融會貫通的思維,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根據所教的課程,能夠靈活運用美術的手段去展現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學的效率。

5強化信息技術能力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發揮了廣泛的作用,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不斷興起,教學出現了新的變化。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流程和課堂結構,實現了教學從課堂到課下的延伸,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而想要對翻轉課堂進行有效應用,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同時,美術課程教學中也會應用到信息技術,如電腦繪圖等。因此,需要進一步強化對於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儘快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6結語

高職國小教育專業要辦出自己的特色,除了服務於地方,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準確,還應該時時刻刻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讓他們成為教學理念先進、各項基本功紮實、教學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準教師,在就業競爭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獨特性。強化學生的美術專業素養,有利於為學生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豔。高職院校建築美術教育的現狀和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xx(2)。

[2]李冬影。綜合造型能力培養與構成藝術教學創新思考[J]。藝術科技。20xx(10)。

美術教育學論文 篇三

摘要:素描基礎課是大學美術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不僅有益於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也有巨大的作用。然而就現階段的實際情況而言,我國的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教學過程存在問題,不僅影響了素描基礎課的落實效果,更影響了學生繪畫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本文就此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程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大學美術;美術教育;教改模式;素描基礎課

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程教育對學生的發展意義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它可以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創造力、昇華學生的美術鑑賞力。然而現階段的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教育普遍存在問題,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教育質量也因此一直未能“盡如人意”。

一、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的模式過於呆板

傳統教育教學理念至今仍然束縛着我國教育者的教學思維,很多教育者習慣於遵循傳統教學模式開展教育工作。正因為此,大學美術素描教育的重點被落在了觀察能力培養、表現物體形象兩方面。雖然此舉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夯實繪畫理論基礎,幫助學生掌握繪畫的重要技法,但是此種教學手段非常的呆板,教學的內容相對陳舊,所涉及的面也非常的狹窄,因而很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被動的練習很難全面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課程安排缺乏靈活性

對於美術專業學生而言,在接受大學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方面會根據教學大綱為學生安排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從整體角度看,這種課程安排有着較為清晰的目標,有益於教學工作按部就班落實,然而,這種課程安排也侷限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工作,教育者無法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時調整課程,加之很多課程內容相對較多,然而學校方面安排的課時可能根本無法保證教學所需時間,這就使得美術素描基礎課程的安排嚴重缺乏靈活性,難以幫助學生領悟素描教育的內涵。

(三)個性教育需求被忽略

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對教育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然而傳統教育以模板式教學手段落實教育工作,學生被當作模板雕刻,完全沒有依照自身意願發展的平台和途徑,很多大學美術素描教育者所教授的知識過深或是過淺,不僅影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容易扼殺學生的藝術天分。此外,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與其他課程存在較大的差異,美術教學需要目標,但並不是説完成了某一個目標就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學生的創作需要靈感和激情,而這恰好是現階段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教育所難以提供給學生的。

二、改革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多元化教學模式

素描基礎課程教育一直在發展,然而很多教育者一直沿用着“寫實畫法”的教學模式,因此,教育者應有意識地打破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積極地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引入外國藝術學院的相關教育教學模式,並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教學風格。例如,可以將素描基礎課程教育分割成三部分,從明暗素描、結構素描、人體素描三個角度出發,全方位鍛鍊學生的繪畫技能,幫助學生感悟不同的繪畫手法,進而形成自身特有的創作風格。

(二)靈活化課程安排

首先,教育者可以積極參與學校方面的課程安排工作,將教學需求與課程安排相結合,儘可能地妥善安排課時。其次,教育者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在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調整教學。例如,可以基於學生的領悟能力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組,對於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重點講授基礎性知識,對於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將教學內容前置,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三)落實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教育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指教師教學工作的個性化,另一方面指學生髮展的個性化。教師教學工作的個性化要求教育工作者應該有意識地打造具備自身屬性、自身特色的個性化教育教學模式,如以素描工具為載體的素描基礎課教育模板、以風景素描為對象的素描基礎課教育模板。學生髮展的個性化要求教育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貫徹落實“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教育理念,不制約學生的發展,而是能夠鼓勵學生在不斷的比較、思考中發揮自身的天賦,逐步形成自身獨特的繪畫創作風格。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程教育與學生的發展關係密切,教育工作者必須對之予以重視。現階段我國的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程教學存在問題,教育者應深入研究自身的教學,積極採取措施優化自己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地發展自身的教學,優化素描基礎課程教育質量,為提高美術專業學生的美術技能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虹菲.淺析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的教改新模式[J].美術教育研究,20xx(10):124.

[2]範軍.大學美術在數字媒體時代下的教改思考[J].美與時代(中),20xx(8):83-84.

[3]鍾俊韜.對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的分析與思考———以素描教學為例[J].大舞台,20xx,No.306(11):143-144.

[4]李婧.淺談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教改的新模式[J].通俗歌曲,20xx(8):154.

美術教育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四

[1] 孟豔雙。 北宋山水畫審美思想在現代城市山水畫中的運用研究[D]。 燕山大學 2014

[2] 陳躍。 數學多媒體教學初探[J]。 職業。 2010(23)

[3] 伍健。 多媒體數學教學軟件的創新與應用[J]。 南昌高專學報。 2011(02)

[4] 葛晉,張文敏。 多媒體數學教學探析[J]。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02)

[5] 金昊。 多媒體技術輔助立體幾何圖形教學研究[D]。 山東師範大學 2013

[6] 田毅。 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5(23)

[7] 李芹。 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南昌高專學報。 2005(04)

[8] 吳華,宋西紅,盛曉明。 網絡多媒體課件系統與數學教學的整合[J]。 數學教育學報。 2004(01)

[9] 周建明,薛有奎。 多媒體數學教學嘗試[J]。 濰坊教育學院學報。 2000(03)

[10] 孫濟生,劉向羣。 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J]。 教育信息化。 2004(10)

[11] 彭慧。 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探索[J]。 成功(教育)。 2011(03)

[12] 周楊靜,劉志峯。 設計類課程多媒體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09(06)

[13] 馬晨。 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對策研究[D]。 山東師範大學 2007

[14] 蔡靜。 多媒體背景下的展示設計研究[D]。 南京藝術學院 2009

[15] 喬韋。 當代中國山水畫形式美表現分析[D]。 西北民族大學 2014

[16] 姚佳。 淺談寫意人物畫之“意”與漫畫之“漫”的聯繫[D]。 西北民族大學 2014

[17] 劉莉。 色彩運用在馮遠寫意人物畫中的情感體現[D]。 西北民族大學 2014

[18] 孔瑞娜。 藏族題材寫意人物畫初探[D]。 西北民族大學 2014

[19] 高燕。 中學語文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效能研究[D]。 湖南師範大學 2010

[20] 沈霞。 多媒體技術在新職業英語教學應用中的設計研究[D]。 北京工業大學 2012

[21] 孫文藴。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概率教學的應用研究[D]。 山東師範大學 2013

[22] 籍明文,武女則。 多媒體教學的認識與實踐--將多媒體教學手段上升為主要教學模式[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09(01)

[23] 黃國鬆。 多媒體教學的現狀與發展的思考--淺談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點滴體會[J]。 才智。 2008(17)

[24] 趙玲麗,趙海濤。 淺談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 2003(01)

美術教育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五

[1]楊虹菲.淺析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的教改新模式[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124.

[2]範軍.大學美術在數字媒體時代下的教改思考[J].美與時代(中),2016(8):83-84.

[3]鍾俊韜.對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的分析與思考———以素描教學為例[J].大舞台,2013,No.306(11):143-144.

[4]李婧.淺談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教改的新模式[J].通俗歌曲,2014(8):154.

美術教育學論文 篇六

欣賞評述課是國小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國小美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國小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着力培養國小生的審美情趣。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象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

而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種“重繪畫、輕欣賞”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對欣賞課的正確認識,認為欣賞就是看看,不重要,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欣賞的教學研究。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然後瞭解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選擇合適的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兒童的欣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油油的樹木,黃澄澄的果實,鮮明豔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感到喜悦,樂於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兒童只會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

兒童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並常常用來作自己的範本。Code根據這些特點,教師在欣賞教學的不同組織形式中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國小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專題欣賞課、隨堂欣賞課和現場欣賞課三類。

1、專題欣賞課

就是圍繞某個欣賞課題進行整堂欣賞,是國小美術欣賞教學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個課時內組織學生專門對某些作品進行欣賞的課業。如國小美術第11冊第1課《中國古代建築欣賞》就是關於“官殿、宗教建築、園林”的整堂專題欣賞課,還有《中國畫》、《外國兒童美術作品欣賞》等等。

在美術專題欣賞課欣賞中,教師往往讓學生看着作品圖片,便一講到底,造成教師投入,而學生漠然的尷尬場面,可想而知,學習效率很低。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美術欣賞更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為此,可採取的教學策略是:

(1)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

(2)在出示欣賞作品後,讓學生仔細地“讀畫”幾分鐘,然後再請學生説説對作品初步的感覺;

(3)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緻地體味;

(4)必要時,對於欣賞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議,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併為班級交流欣賞成果作準備。這樣的欣賞則更多地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發展。

2、隨堂欣賞課。

隨堂欣賞課是指結合教學內容穿插進行的欣賞,也就是在進行繪畫、工藝等教學的同時,插入有關大師或同齡人的作品進行欣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欣賞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得很多,比如:我們每一課都安排了範圖及資料,教師指導學生觀看講解,指出作品美在哪裏。又如:為了使學生掌握某種美術技能,出示一些合理範畫,也是隨堂欣賞的教學過程。

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人格,以一種平等、博愛、寬容、引導的心態來對待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身心能夠自由的表現和舒展開來,鼓勵學生從每個不同角度欣賞和感受,教師不輕易批評學生的欣賞不正確,讓每位同學都能輕鬆地講出自己的感受、觀點,在全班同學激烈的爭論中,讓美內化、昇華。如在湘版教材第三冊《巧妙的組合》一課中,有的學生讓為西班牙畫家米羅這幅《太陽、人和鳥》不好看,什麼都不像,有的學生認為好看。這時,教師不用評論學生的審美水平低或高,對或錯,只要當好中間人,讓學生去爭論。在爭論中逐漸加深對抽象畫的認識,接受大小不等的幾何色塊組成的畫面也是一種美的形式。反之,教師如果認為學生不該對大師的畫質疑,批評學生欣賞水平低下,學生的積極性遭到打擊,容易與教師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再講幾何色塊組合畫面時要注意的地方時,只能是教師一個人的一廂情願了。

3、現場欣賞

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美術欣賞形式,是指在較長時間內到現場和實地察看所進行的欣賞教學。例如:組織兒童參觀美術作品展覽。

農村學校的兒童,外出參觀的機會較少,可根據具體情況儘可能提供現場欣賞的機會。比如我們上浙美版一冊《各種各樣的樹》這一課時,就可以帶學生到校園裏走一圈,欣賞一下校園裏各種各樣的樹,加強他們的直觀認識。學校裏就有那麼多不同的樹,何況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又有利於之後的繪畫教學。

另外,在國小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然後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學生欣賞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要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貼近,要選擇與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能激發兒童興趣的作品;要選擇的是本身富有兒童情趣的、易於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為此,可採取以下策略:

(1)課前對收集的欣賞作品進行挑選、歸類,同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題材。

(2)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作為補充材料。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欣賞作品產生距離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賞的興趣也就又提上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有了,還怕學不好嗎?

美術教育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七

[1] 陳萍。 莆仙宮廟壁畫藝術研究[D]。 福建師範大學 2012

[2] 鄭芳芳。 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畫研究[D]。 福建師範大學 2012

[3] 駢岑。 3~6歲兒童繪畫表現能力發展的研究[D]。 上海師範大學 2014

[4] 林穎。 中國高等師範院校中國畫教育的若干問題思考[D]。 福建師範大學 2012

[5] 黃菁。 民間美術在水墨人物畫創作中的運用與拓展[D]。 福建師範大學 2012

[6] 王雅欣。 探尋學齡前校外兒童水粉畫教學的新思路[D]。 福建師範大學 2014

[7] 王豔梅。 清代楊柳青人物題材吉祥畫的藝術特色[D]。 福建師範大學 2012

[8] 王盼美惠。 5-6歲幼兒繪畫表徵特徵研究[D]。 南京師範大學 2014

[9] 陳藝紅。 男權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 福建師範大學 2010

[10] 劉德賓。 中國畫與中國戲曲的藝術特徵探微[D]。 福建師範大學 2005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建構及實施 篇八

美術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審美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多維度品質上,更重要的是,美術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啟發、創新能力的養成、創新人格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是,目前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着教學模式僵化、技能至上、唯教師傾向等問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綁架”了學生的思維,嚴重背離了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目標。

創新教育必須通過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創新,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構建以創新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

換句話説,教育的創新是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依託,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過程。

因此,要想給美術教學“鬆綁”,成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園地,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實施將成為必由之路。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是針對美術教學模式僵化的弊端,以創新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品質為目標,關注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知識的主動建構、關注學生差異,以達到建構開放多元的美術教學模式的目的。

一、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價值所在

(一)美術課堂教學變革趨勢

一方面,美術教育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有所弱化。

主要體現在課時安排較少、對美術課堂教學不重視,甚至還時常出現美術課堂被佔用的現象,美術教學呈現出“邊緣化”的態勢。

另一方面,傳統美術教育的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受到壓抑,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成為美術技能的“接收器”,逐漸對美術課堂產生 “怠慢”情緒。

來自學校以及美術課堂教學自身侷限性的雙重壓力呼喚美術教學模式的變革。

美術教學與創新有着天然的聯繫,美術教學不僅是美術技能訓練的體力勞動,更是培養學生聯想、想象、手腦協作等創新能力的腦力活動。

(二)學生創新素質培養行之有效的途徑

從根本意義上來説,教育對人的培養是通過教育本身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實現對人的創造性培養,進而創造社會,推進社會發展。

換句話説,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帶動社會的創新發展。

創新是個體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表現,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體現學生創新性實踐能力的過程。

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人格已然成為學生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的必備素質。

雖然每個學生都具有創新的潛能,但並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挖掘創新潛能的能力,藉助外力的刺激以及他人的引導是激發創新潛能的重要途徑。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就是通過教師這一關鍵人物,啟發誘導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藉助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多元的教學形式、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成為激發學生創新素質的“藥引”。

(三)實現學校創新性變革的重要環節

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時代賦予學校變革的重要課題,學校要想擔起創新性變革這一重責,僅從制度更新、領導能力提升、組織機構改組等外部因素變革是遠遠不夠的。

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創新性變革的關鍵環節在於課堂教學的創新。

以往的課堂教學變革中,美術課堂教學通常被遺忘。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美”,還可以讓學生在創新的美術課堂教學環境中“創造美”,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只要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與創新相關的教育學理論知識,大膽革新,同樣可以帶動學校整體的創新性變革。

二、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施

教學模式的系統要素説認為,教學模式是一個系統的整體,不僅是一種結構或流程,完整的教學模式至少包括理論基礎、教學目標、教學程序、輔助條件、評價標準五個要素。

(一)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是以教育創新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進行建構。

“每個模式都有一個內在的理論基礎。

換言之,它們的創造者向我們提供了一個説明我們為什麼期望它們實現預期目標的原則。

”第一,創新理論在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中的體現。

依據創新性教學理論,在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中,首先,教師要相信每位學生都具有創新的品質。

其次,教師應“信奉”美術教學過程具有創造性,將自身的創新意識帶進課堂,進行美術教學方式、教學技巧的創新,以課堂的創新引領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

最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具有一定調控能力、創新能力,對美術創新性教學計劃實施過程的“不適”進行不斷地“修正”。

第二,多元智能理論在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中的體現。

教師在創新性美術教學模式中要注意:首先,不以技能定高低,論成敗。

美術教師應更加註重對學生進行多維的過程性評價,避免“一刀切”的技能終結性評價。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具有“存異性”意識。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間的智能存在普遍差異,應該容許和鼓勵差異的`存在。

最後,利用綜合教學,引導學生自我智能優勢的發掘。

綜合利用音樂、數學、語文等多學科的知識與美術教學融合;綜合開發學生的觀察力、審美力、邏輯思維能力、音感以及語言發展能力,為創新素質的培養提供多維的智能準備。

第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中的體現。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美術創新性教學中的體現如下:首先,學生課堂“主人翁”地位的確立。

學生對知識建構的過程本身就是探究的過程,只有通過探究精神的培養才能養成創新的精神。

其次,創新性情境教學活動的設立。

創新性情境教學活動包括課堂教學環境的創設和課外教學活動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使用音頻、視頻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全面刺激學生的感官。

創新來源於實踐,來源於體驗,只有帶着學生“走出去”,學生才能找到創新的源泉。

課外情境教學活動的創設重點在於課外教學活動地點的選取。

(二)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為3×3,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與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人格的有機融合,其具體內容如右表。

(三)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序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序包括三大環節九個步驟,三大環節是教學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和課後提升階段,九個步驟會在下文中逐一闡述。

三大環節緊密相連,九大步驟環環相扣。

課前階段,通過挖掘美術教材中能帶動學生創新的知識點,進行創新教學設計。

課中實施階段,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對新知識進行“適應”“同化”,讓學生主動探究,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和創新點,順着學生的思路進行經驗總結。

課後階段,即是理論知識實踐化的關鍵時期,鼓勵學生通過課後作業的完成,加強知識的內化和創新意識的提升。

下圖是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序中三大環節和九大步驟結構圖。

(四)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支持條件

第一,美術創新性教學的教師支持條件。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對教師個人能力的要求較高。

首先,美術教師要具有創新的教育理念。

轉變“教技能、教基礎”的教學觀念,以“教創新、創新教”為立足點,充分挖掘學生創新能力。

其次,美術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學知識,在充分認識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對學生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拔高”。

再次,與學生對話交流,弱化教師的權威形象。

教師要靠近學生,在交流與對話中引導學生樹立質疑精神、批判精神,讓學生敢於向教師“發難”。

最後,教師要能容得下學生差異。

對於學生創作的畫作或手工作品,教師不應將學生創新的萌芽扼殺在搖籃中,對於美術作品欣賞過程中的不同聲音亦應給予相應的尊重。

第二,美術創新性教學的課堂教學環境支持條件。

教學環境包括教學的物理環境、教學的心理環境和人文環境。

教學的物理環境是指真實存在、人眼可見的物品,其中包括:黑板、多媒體教學設備、課桌、教學模具等。

這些物品的放置空間、設計結構等條件都對課堂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例如,在教授人物肖像繪畫時,人物石膏模型的擺放就應該是可移動的,並且允許學生走近模型。

這種教學過程中的“可移動”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自主性,亦能產生不同觀察角度的作品,提升學生創作的空間。

教學的心理環境是指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學生產生的愉悦、放鬆、安全等積極的心理影響,刺激思維的活躍。

例如,在美術欣賞課時,教師可以挑選適合本節課主題的音樂,讓學生在聲和美的感受中進行欣賞和聯想。

教學的人文環境是指在課堂上的師生關係,關注師生的平等、對話、理解。

第三,美術創新性教學的學校支持條件。

學校對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支持在物質建設層面上表現為學校要給美術課堂配備相應的教具、教學媒體、配置專門的“美術創新實驗室”。

專業、齊全的教學硬件是美術課堂創新的基礎,避免“巧婦無米”的尷尬。

學校對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支持在制度建設層面上表現為:首先,學校要建立相應的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制度,教師只有不斷通過培訓學習才能不斷地充電,為課堂教學的創新儲備能量。

其次,學校要引導和鼓勵美術教師做課堂變革。

課堂的變革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礎,美術教育作為學校重要的課堂教學部分,理應與語、數、外等教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學校對美術創新性課堂教學的支持條件在文化建設層面上體現在學校應樹立創新性的教學理念,將創新性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目標,讓創新的精神瀰漫在校園內,與美術課堂創新性教學相得益彰。

(五)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評價標準

美術創新性教學模式的評價標準是以學生創新性素質發展為起點的評價標準,包括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標準和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標準。

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標準分為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間的互相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首先,學生自我評價可通過建立“畫家日記”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將美術資料的收集、美術作業的創意構想、創新性美術作業等一一記錄在日記裏。

還可以通過畫家成長記錄袋、美術創意展覽會等多樣的自我評價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

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可以有效提升創新的自主性,增進學生在美術創作中的自信。

其次,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可以通過建立“創意美編”“美編記者”等形式來收集同學間認為有創意、創新的作品進行彙編,並對認為最有創意的同學進行採訪,請教創意的來源、技巧和知識等。

同輩羣體間的評價更能以相近的認知水平來審視學生的作品,避免教師以自我的“視界”否定的學生創新。

最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可通過問卷進行統一評價,也可以通過教師評價手冊來實現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可以使美術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不斷對教學做出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調整和自我反思,提升美術教學的水平。

以教師為主體評價標準分為教師的自我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首先,教師的自我評價是以教師的課堂教學反思為出發點。

美術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反思教學準備階段、教學過程中不合理、教學效果不理想之處。

反思自我是否限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否通過教學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磨練學生的創新品格。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則要求教師更加註重美術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在美術作業評價的基礎上,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探究態度、創新性的學習能力、合作性的學習意識等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總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以肯定為主,鼓勵學生差異,鼓勵學生創新,引導學生獲得創新帶來的積極情感體驗。

淺議如何評價幼兒美術作品 篇九

對幼兒繪畫作品欣賞、評價,對於教師來講是對幼兒繪畫作品進行分析講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種美術教學方法,它既是對本次作業的總結,又是對下次作業的指導。

美術教育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十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3]張法。中國藝術_歷程與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5]王瑞成、宋清秀。中國文化簡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6]賀西林、趙力。中國美術史簡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外國美術簡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8]孔六慶。中國畫藝術專史_花鳥卷[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

[9]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10]王伯敏。中國繪畫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11]張建軍。中國畫論史[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12]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5.

[13]顧丞鋒。西方美術理論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4]王朝聞。美學概論[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李澤厚。華夏美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17]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18]朱狄。當代西方美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19]鄧福興。中國古代美術批評史綱[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

[20]徐書城。宋代繪畫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