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參考文獻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1W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參考文獻精品多篇

現代教育技術淺談論文 篇一

論文關鍵詞:高中物理 融合 現代教育技術

論文摘要: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如何讓現代教育技術的的各種手段完美地融合到高中物理課堂中,是每個中學物理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要做好教師課堂演示與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合,運用多媒體課件模擬學生實驗教學,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物理教學有許多優勢。

從現代教學改革的角度看,現代教育技術帶進課堂能促進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平等”,使學生從被動的聽講者和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較強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多媒體技術引人課堂實驗課堂無法演示的宏觀的,微觀的,極快的,極慢的物理過程,突破時間及空間的束縛。進行逼真的模擬,靈活地放大或縮小場景,將這些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於學生面前,起到化無形於有形,化抽象為形象,轉換思維模式,降低思維難度的作用,使學生認識加強,理解透徹,產生了巨大功效。

一、教師課堂演示與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合

以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為主的演示型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是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將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使用,主要應用於課堂演示。這種模式可以組織提供物理情景,演示理想化物理過程或課堂中難以完成、難以觀察的物理現象,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對於集中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形成穩定清晰的表象,為學生學習概念規律創造情境,幫助學生記憶理解知識等方面有明顯效應。這種模式對硬件配置要求不高,可以應用於高中個年級新課、複習課、習題課甚至實驗課。有的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布朗運動、光的衍射、重核裂變等高中物理實驗,展示加速器、潛望鏡(全反射三稜鏡)、人工核聚變裝置等實物照片,利用仿真實驗室進行仿真電學實驗效果很好。實踐證明,這些手段引起普通高中學生極大興趣,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有一節高二物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教師將法拉第生平投影上大屏幕,作為故事講述,同步演示其中相關實驗(例如電磁鐵、研究電磁現象的實驗)。幾乎所有學生都發現:將磁鐵伸人和拔出線圈的過程中發生電磁感應現象;當磁鐵靜止在線圈中時,無論磁場多強都不會有感應電流產生;同時也指出許多科學家未能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原因:觀察不仔細,忽略了磁鐵伸人和拔出線圈瞬間所發生的物理事實。學生自主歸納總結出電磁感應的條件:穿過閉合迴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反響非常熱烈。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模擬學生實驗教學

高中物理課堂中有很多學生實驗,由於由於受到常規實驗儀器、實驗材料等條件的限制,實驗效果不如人意。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條件下難以完成的實驗,彌補常規實驗的不足,提高實驗的演示效果。如《電磁振盪》這一節。要很好地理解“電磁振盪”這個物理現象及其規律,僅僅做好實驗或利用掛圖是不夠的。學生對LC電路中振盪電流的產生過程,電壓和電流的大小、方向的變化規律往往感到難以理解和掌握。本人在做好電磁振盪演示實驗的前提下,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地模擬顯示電容器中電場線、電壓,線圈中磁場線、自感電動勢及電路中電流的同步協調的動態變化情況,再輔以電流、電壓、自感電動勢週期性變化的圖像,清楚地反映了電磁振盪中電流、自感電動勢、電壓三者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以及由此決定了的LC電磁振盪規律,同時也揭示了該物理過程中各物理量的辨證關係。這些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動靜結合的物理過程,同學們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形象、連貫、動態的LC電磁振盪的物理圖景,有效地建立概念、掌握規律,並培養了科學思想,瞭解了學科研究的方法。

三、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物理教學的優勢

1.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在這種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也可以選擇不同教學模式(如個別教學模式或協商討論模式)來學習,這種交互方式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2.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物理過程,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課件的製作,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生動的實際情景,可以把複雜的物理過程哆種因素均在變化)暴露無遺,讓學生通過觀察,聯想和想象去理解動態的物理過程,形象地建立起相應的過程圖景,這樣一方面能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所學的知識,從而實現對知識意義上建構;另一方面又能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產生靈感和頓悟。

3.應用多媒體課件分析圖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將現代教育技術作為顯示工具,可以節省大量板書時間,把更多時間用來引導學生分析理解重點知識、關鍵詞等內容,同時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從而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我們的教學過程,推動新課程改革。

4.利用視頻展示身邊的物理情境。課堂教學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條件制約,許多身邊生動的物理現象,實驗無法在課堂內完成,可以藉助視頻錄像事先進行剪輯,效果就非常好。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論文 篇二

1推進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完善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完備建設我國經濟發展相對不平衡,因而在推動高職院校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方面,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嚴重製約着教育改革推進。

就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而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往往不能夠緊跟社會的發展潮流,給教育教學帶來阻礙。

因此,在推進高職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需要改良者去完善資源的優化分配,積極通過各種符合國家法律的渠道籌措基金,加大對經濟落後地區高職院校的現代教育改革經濟支持。

在此基礎上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管理部分的完善建設,以期能夠更好地推動高職教學事業的改良,為高職教育的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

關注教師隊伍的素養提升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教師在授課環節上對於設備和授課模式的改變提供了一定條件。

培養一支熟練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隊伍,無疑會在教育改良道路上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阻礙。

高職院校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當中,可以提前對教師隊伍進行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培訓。

新媒體課堂的設備建設中,必須設置有計算機、掃描儀、投影儀、移動硬盤等必要的基礎設備,在此設備基礎上,開展教師對於計算機的應用、圖片信息處理的應用,同時結合發展較為領先的院校當中的課件配置,開展教師對於課件的優化處理,從而最大化地提升新媒體課堂的教學意義。

新媒體課堂設備應用下的教學成果通過利用新媒體進行課堂授課,可以提升課堂的生動性,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和理解知識。

為增強新媒體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期間就需要對圖文配套、語音視頻在專業知識的應用上提升水準,完善精緻的課堂媒體表現形式,極大提升新媒體課堂實際教學意義的發揮。

2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應符合時代要求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那種言傳身教的教育,已經不適合當前社會信息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不符合企業對於人才培養的要求。

傳統教育中往往每門課的課本都厚若方磚,且文字僵化,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情緒。

傳統教育中對於學生知識的灌輸,是一種全盤式的被動教學模式,沒有關注到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對於學生思維中的創造性培養同樣達不到應有效果。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授課枯燥單一,師生之間的代溝明顯,缺乏知識的反饋和應用。

現代技術的應用改變了這種傳統的僵化教學方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增加,授課方式開始變得多姿多彩,明確了師生之間的課堂位置。

學生接受知識從原來完全的被動,轉換為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傳播環節,同時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關於設備的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獲取信息之後的反饋,促進了學生對於知識信息的理解。

突破傳統教育模式,注重學生性格的培養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因材施教提升整體學生的學習能力。

運用新的教學思維,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教育事業改革當中,對於課堂中的授課模式做了重大改變以及基礎設施的完善建設。

同時改革的還有教師在教育當中給學生傳達的一種新的學習思維,即課內教育和課外教育兩者結合。

終身教育的新思維一直在被社會所宣揚,學習知識的途徑不只是通過課堂,課外之後在家庭或者走向社會同樣能夠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教育傳播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當代社會中,社會和企業對於人才所具備的創新意識尤為關注。

因而在學校培養學生的環節中,可以通過教學互動、知識討論等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的手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對知識進行自我鑽研、舉一反三,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新課堂傳統教育中的主要授課方式是文字化的授課,學生被動地獲取教師所傳達出的知識,課堂中缺乏色彩,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改善了這一狀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統的課堂中教學傳授給學生的都是固定的知識,而在新課堂中需要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是學習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知識,促進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

同時在傳統課堂中,在授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單一的,每一門開設的課程的教師只負責其自己的授課內容,沒有使知識連貫起來,從而導致學生知識鏈不完備,同時對學生在獲取知識後真正的融會貫通產生影響。

新媒體課堂中的教學環境高職學院的教育重實踐,而往往受到地域條件和教學環境的限制,不能充分地進行教育實踐活動。

而新媒體課堂中對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職院校實踐不充分的障礙,計算機的應用,通過視頻、圖片等直觀的表現形式,擺脱了地域環境和時空限制對於教學活動的阻礙。

同時,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往往會接觸到過於危險或持續時間過於漫長的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現代教育技術中對於實驗的模擬再現極大地緩解了教育與實踐之間的矛盾,從而提升了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傳播迅速,高職院校通過搭建信息平台,實現信息傳播的互通往來。

還可在信息平台當中傳達一些教師、專家、優秀學生的知識和學習理念,促使因地域和時空限制的學生能夠進行頻繁有益的互動交流,既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結束語

教育事業應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出互聯網信息技術下的傳播方式,實現知識在互聯網中高效便捷地傳播。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院校要關注到教師隊伍的新發展,培養出一批能夠勝任新媒體課堂教習的優秀師資隊伍。

同時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自我的完善和發展,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只起到引導學生向正確道路前進的作用,不能強制干預學生的學習生活,關注學生在人文素養塑造過程中自主學習、形成創新意識尤為重要。

作者:李福琳 單位:廣州華夏職業學院

淺談現代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論文 篇三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思想為指導,以多媒體為傳播媒介,以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為核心,以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與學的優化、促進人的發展為最終目的的一種理論和實踐的技術。它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產物,它的再現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擴充功能、虛擬功能等使得學習時空開放化,學習方式多元化,課堂教學手段、方法現代化,教材媒體由靜態轉為動態,教育內容現代化,教育科研現代化,學校管理現代化,終身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形式現代化。它的應用和發展,必將能給傳統教學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引起教學領域的革命性變化。

一、現代教育技術促進現代教育觀念的實現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創新、合作等素質成了社會對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要滿足這樣的社會需求,教育就必須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終身教育觀、素質教育觀、情感教育觀等現代教育觀念應運而生,而現代教育技術正是在這樣的觀念下產生,以這樣的觀念為指導,並以高效、快捷的方式服務於這樣的觀念。

例如:多媒體教學通過網絡使遠程教學成為可能,這就使得求知的人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方便地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使終身學習觀變得更易實現;多媒體輔助素質教育有利於促使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它可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寬鬆、和諧、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氛圍,能在人機交互活動中真正實現因人而異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求知中感受到自己特有的快樂,從而提高其學習的自覺性。

二、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師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變革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產生了新的教學方式,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傳統的教學強調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其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分科定時,是一種説教式的教學,是一種集體化的活動,完全無視學生個性和發展的獨特性。教師作為知識的壟斷者和傳授者,往往把學生按年齡和成績分組,進行“批量生產”,並用考試的分數來評價學生學習的好壞。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不能滿足信息化社會的需求的。

現代教育技術發達的視聽系統,使教學變得更加形象化,把複雜的東西變得簡單,把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加上網絡技術的支持,它可以把時間和空間放大,又可以把時間和空間縮小,把遠處的學生沒見過的東西逼真地逞現在學生眼前。

另外,現代教育技術豐富的共享資源更是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彩,教師不再侷限於單獨備課,用以往的知識經驗進行教學,而是充分利用全人類優秀的知識和經驗,這就使教學的內容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充分滿足了不同層次和需求的學生,使得交互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都成為了可能。教學不再像以往一樣追求惟一正確的答案,而是在求同存異中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思維。

三、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比較單一,並且多為書本知識和教師已有的知識經驗,其中有些是已經過時的,毫無任何意義和價值。學生依靠教師組織、安排和要求進行學習,消極被動地聽取教師傳授的知識,始終處於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學生只有依靠教師的講解才能掌握知識,依靠教師的考核才能知道自己的進步。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後,改變了學生對教師的依附,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學生能按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選擇知識,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信息社會中,教師和教科書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惟一來源,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軟件、光盤、多媒體技術(如虛擬現實、超媒體技術)、網絡等現代教學媒體以各自特有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和豐富的學習資源,也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參與機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有機會主動地參與、發現、探究知識。知識來源渠道多了,學習的時間、內容、進度就可以自行掌握,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自主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因而,在信息社會中,學習型態將由傳統正規的單向式,轉向多元方式。由此,網絡學習理念應運而生,在網絡教育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教育將成為主流,老師的角色也由教學者轉為指導者、協調者、輔助者或顧問的角色。

四、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學內容、教材形式和課程體系的變革

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模式發生了變革,使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樣化,與此相適應,教學內容、教材形式和課程體系也必然會發生根本的變革。

教學內容的更新和發展總是隨着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而進行的,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發展很快,以驚人的速度改變着人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術已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第四個工具性學科(前三個為語文、數學、外語),它是培養學生獲取和加工信息能力、保證學生主動學習和促進學生終生髮展的工具性課程。閲讀、寫字、計算一直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現代信息技術使這些領域發生了質的變化,閲讀從線型文本式走向多媒體電子讀物,由抽象的文字擴展為圖文並茂、聲形並茂的閲讀形式;書寫從一筆一劃地練習走向鍵盤輸入、鼠標輸入、掃描輸入、語言輸入等;高速計算是計算機的最原始功能,掌握計算機技術將能取代計算的技巧與方法。

因此,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將帶來教學內容的變革,教育必須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知識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和通信的基本能力、信息搜索分析和篩選能力、網絡環境下合作共事的能力、解決半結構問題能力等。不僅傳授課本知識,還要重視能力的訓練和情操的培養,尤其重視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五、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習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關係的轉變

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了從前那種以教師或教材為中心的觀念,把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都調動了起來,改變了課程教學的固有模式。

在傳統教學中,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扮演的是家長式的講解者,與學生相對,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道者,是權威的象徵。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只強調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和背誦,忽視了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發揮,使學生成為消極的被動的知識接受者。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信息源,教師的權威意識逐漸失落。教師的角色從單純的講授知識轉變為教學的設計者、學生活動的導演者、學生獲得知識的引導者。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裏,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學會學習,主動地探索知識。

當然,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以及言傳身教作為學生的榜樣的角色得到了更好地發揮。同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由消極的知識接受者逐漸轉變為積極的知識探索者。教師應根據課程計劃和學生的需求設計製作供學生學習用的教學軟件(課件)。此外,教師必須研究在現代教育技術影響下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規律,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產生於現代教育觀念深入人心的歷史大背景下,它必將以現代教育觀念為指導,並設法更好地為其服務。它的應用和發展,必將給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帶來一系列的變革,促進教師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變革,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促進教學內容、教材形式和課程體系的變革,促進學習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關係的轉變,使現代教育觀念變得更易實現,從而實現教育的社會功能和個體發展功能,使教育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服務,最終促使教育變得更加社會化,更加人性化。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篇四

摘 要:

科學探究實踐是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必須實施科學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地獲取化學科學知識和探究性學習,培養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本文針對科學探究實踐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化學教學 科學探究實踐 實施過程

一、引言

在當前的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性的學習開展得還不夠,沒有讓探究性學習發揮其應有的活力和作用。針對新課程的探究實踐研究和教學理論越來越多,研究的廣度、深度、力度也與日俱增,然而,關於怎樣引導學生實施探究性學習和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多。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本文進行了高中化學教學中科學探究實踐的作用及實施策略研究,探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科學探究的可行性方法與策略。

二、傳統化學教學的不足

傳統的化學教學將學生作為純粹的認知性存在,將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整個生命活動劃為等號,以致於造成偏重知識教育,而忽略了學生對待事物方式和基本生活態度的教育。雖然這種以發展和培養認知能力、傳授知識為核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幫助學生探索客觀世界規律、開發認知潛能、促進科學技術進步以及推動生產力發展等方面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可是,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與侷限性日益顯露出來。這將會導致眾多的消極後果及不良影響,例如難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及自主性、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不愛學習、不主動地自主學習等。

三、科學探究實踐包含的內容

進行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探究式教學,一定要從提供給學生參與探究性的機會和學生髮生認知的方式這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實施科學探究式教學包括的主要階段和內容如下所示:

1、提出問題,構建問題情境。學生參與圍繞科學事件、科學問題或者一些科學現象開展探究活動,教師主動創設一些真實的情境,探究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相聯繫,激發學生的認識衝突。

2、收集證據,提出假設。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探究問題,形成假設、驗證假設、解決問題,併為觀察結果提供解釋。

3、篩選知識,合理解釋。即學生對數據的分析和解釋,要把學生的觀點綜合起來,構建合理的模型,通過教師及其它來源的科學知識,認真解釋和闡述概念。

4、應用技能,拓展體驗。學生髮展新的能力,拓寬新的理解,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新的情境。

四、科學探究實踐實施説明

下面,通過高中化學《原電池》課程為例,介紹其教學實施的過程。

1、啟動階段。創設合理的情境,引發學生原先掌握的知識和當前新知識的衝突,激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慾。採用實驗觀察、直觀展示、知識問答、多媒體畫面、故事演講、問題設計等多種方式,開啟教學程序,誘導學生向正確知識的方向進行遷移,激勵學生質疑問題、提出問題,營造平等、活躍、和諧的師生關係。

2、知動階段。在引導交流討論、探索時,教師可鋪設一些程序性(怎麼辦)知識,或者一些陳述性(是什麼)的知識,讓學生聯想到創新知識的策略。例如引出《原電池》課程後,誘導學生進行討論,並提出把氧化還原反應中形成的電子變成電流的設想,同時開展對該假設的實驗探究與討論。

3、能動階段。在討論後,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這時需要和學生一同篩選出符合教材要求、具有共性、最有創新價值的問題,通過歸納、類比、綜合等思維方法,輔助學生學會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對零亂知識的加工與篩選,將其上升至理性階段,總結成規律性認識。

4、昇華階段。學生掌握一定的認知方法和規律後,教師應該設置一定程度的練習題,該習題應突出創新能力的發展,並展開變式訓練,通過所學的知識,解釋新情境下的問題,從而形成階段性的知識和策略。例如,通過在實際生產中原電池知識的應用(如防鏽等),能夠推導出一些特殊電池(高能電池、蓄電池、燃料電池、微型電池等)的反應和構造過程。

五、結束語

實踐證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通過科學探究實踐,不但促進了師生研究性學習及創新教育,而且還體現了主動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促進了學生能力水平及知識水平的同步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終生學習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吳成軍趙芙蓉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異同初探。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第12期。

[2]甘泉化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3]張前焦元紅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化學教學設計。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12期。

[4]姚蕾吳星何永紅徐道宏關於高一學生化學探究能力的調查及思考--高中化學課程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研究課題初報。化學教育,2009年,第7期。

現代教育技術淺談論文 篇五

《探究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變革》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在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與學方式、教學內容、測評手段等方面使學校教育產生重大變革。正確、充分地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在促進教育變革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教育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有利於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育變革;教學改革

1994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 AECT)對教育技術提出一個較為準確的概念,即教育技術是關於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則是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技術支持、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為最終目的的教育技術。教育變革就是教育現狀所發生的任何有意義的轉變。

近些年來,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INTERNET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教與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成為提高傳授者傳播知識技能和學習者學習效能的一種重要力量。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將為現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發展,促使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與學方式、教學內容、測評手段等產生了重大的變革和更新。

1.對教育觀念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不斷髮展,正在推動着我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變革。現代教育技術的誕生,不僅只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也是在現代教育思想催生下的產物。現代教育技術本身就體現、藴含着豐富的現代教育理念。正因為如此,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實踐中的逐步推廣與應用,實際上就是一種新的、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實踐與傳播。

[1]現代教育技術在其自身推廣應用的同時,也在成功地實踐和傳播着嶄新的、先進的教育思想與理念。現代教育技術推動了學校教育和教學的革新,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並使我們真正樹立培養學生具備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多方面素質的教育觀念。

[2]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學生身上潛在的個性以及能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全面的釋放和充分的發揮,主體性教育、個性化教育、創造性教育和素質教育等先進的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最精彩的體現。現代教育技術促使學生增強信息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他們在信息社會的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2.對教學模式的影響

教育教學活動往往是通過一定得教育模式得到體現,因此,教育技術的發展也能夠幫助教育模式的革新。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引入不僅改進了我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改變了現代教育的教學模式,加快了學校的教育改革。教育技術幫助的教育模式的變革集中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學活動從單向的教師向學生傳播、學生接收,轉變為雙向的教與學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是教育活動從壟斷式封閉教學轉向為開放式跨時空的資源共享式教學。[3]教學模式的更新,可以幫助學生們合理選擇自己方便的教育教學資源,促使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需要有所突破,才能適應新形勢,使教育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對教與學方式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必然會加速學習方式的革新。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學科教學的背景下,首先是課堂教學的形式發生了改變。多媒體技術以圖文聲像並茂的方式代替了傳統的黑板、課本等教學載體。隨着教學形態和方式的變革,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所固有的角色定位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了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教師則相應地變成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學生構建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中,學生面對大量的信息,能夠最充分地佔有資料,可以進行獨立的思考,也可以與同伴相互協作對問題進行探究。學習者真正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和發揮,學習的效果包括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都會相對過去發生顯著的、積極的變化。

4.對教學內容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無疑會影響到教學的內容。互聯網已經成為提供教育可行的、需求甚大的工具,它不但改變着獲取知識的方式,還改變着學習內容和手段的性質。教學內容的更新,將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知識爆炸的今天,重要的不再是向學生灌輸大量的現成知識,而是為學生揭示知識的結構。由於信息資源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學生所要學習的不僅有以課本為載體的信息,視頻、音頻、圖像(立體化教材)等多元化的信息也都將作為教學內容被引入課堂。這種教學內容的更新,必將極大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學生接受的不再是單一知識,更多是各學科的知識體系。這對於學生來説,教師更多地是授之以漁;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遞中心,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進入課堂和學生的認知體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更廣泛地涉獵學科空間,甚至可以通過互聯網瞭解各學科的前沿領域和最新知識。

5.對測評手段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教育教學測評手段的更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建立各門功課的作業及試題的題庫。教師也可以針對他們各自的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輔導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考試的試卷也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選出不同難易程度的試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檢測到自身的不足。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同學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師可以在網上學生直接對話,實現作業與試卷的及時批改、及時反饋,有助於學生及時消化接收。許多實踐環節也可以在計算機上完成,做模擬實驗。運用仿真技術,可以設置教學需要的各種各樣的虛擬情景,讓學生置身於超越時空限制之中。這樣必能大大豐富和加深學生的感性經驗,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參考文獻:

[1]李志峯。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J].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xx,(8).

[2]曹鵬。現代教育技術引發的學校教育變革探析[J].電化教育研究,20xx,(2):22-23.

[3]王奇志,包立琴。淺談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1).

淺談現代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論文 篇六

摘要:在今天的教育體系中現代教育技術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也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現代教育技術在八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敗的遺憾。縱觀人類教育技術發展歷史,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始終是影響教育技術變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育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界定

教育技術的。概念總的來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理解,“教育技術”的科學概念應是“人類在教育活動中所採用的一切物質手段和指導有效使用物質手段的理論、方法和經驗的總和”。它內含有型教育技術與無形教育技術兩個層面。

1994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將教育技術定義為:“教育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對有關的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20xx年美國與技術協會在總結將近十年來教育技術的發展狀況,提出了關於教育技術的最新定義:教育技術是通過創造、使用和管理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和改善績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規範的實踐。

狹義的教育技術是指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中所運用的媒體技術和系統技術。

二、現代教育技術發展五階段

信息技術作為教育技術的基礎,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傳播和應用的保障。從整個過程上看,教育活動就是主體間信息傳播的活動,信息所依賴以傳播的主體是——媒介,傳播之於教育,如同勞動工具之於生產,人類社會的變化因為勞動工具的變化而更迭,同樣,教育形式的變化也因傳播媒介的變化而變化。人類歷史上共有4次信息媒介革命,教育領域也因此發生了4次變革。而現在正在進行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它將帶來傳統教育的一次根本的轉換。

第一階段,口頭語言階段,人類在語言產生之前,教育的手段主要依靠簡單的聲音、動作、生產勞作本身來傳遞信息的。口頭語言、形體語言現在成為教育活動中一種最古老、最有效、最間接的主要傳播技術,人類的任何教育傳播都離不開語言技術和形體技術。

第二階段,文字傳遞階段,在原始時代,隨着人口的不斷增加,所分佈的範圍不斷的擴大,簡單的口傳語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略微複雜的信息傳遞需求,這時手工文字出現了,希臘人創造了新的表達符號——字母文字並且謄寫到羊皮紙上,隨着這種手寫載體的引入,也隨之掀開了人類文明的新篇章。

第三階段,印刷時代文字傳遞階段,印刷時代的到來無疑加速了信息的傳播,印刷技術的出現,大量印刷品的面世使書籍成為一種普遍運用的文字教材,不但豐富了教育形式,而且節省了口傳階段的時間和精力,印刷技術在教育技術史上影響深遠,印刷技術也被稱為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第四階段,電子傳播階段,語言和文字出現後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物質手段,然而,電子傳播媒介的出現讓世界縮小成為一個“地球村”,從簡單的文字書寫到影像書寫,人類進入了高級的語言傳播時代——視聽時代。“視聽時代”給人們帶來了感官上的盛宴,豐富了視覺的衝擊,加速了人類信息的傳播,對未來的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

第五階段,數字傳播階段,今天我們的時代被稱為“數字的時代”,不錯,20世紀90年代以後,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智能技術、數字廣播電視傳播技術的出現標準着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逐步成熟。這時,互聯網作為所有傳媒技術的集大成者來到了這個數字時代,它以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表達符號準確豐富、支持互相傳播的功能,徹底改造和變革了信息傳播的生態環境,從而引發了教育教學的重大變革。

三、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1、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的發展。

教學形式多元化 教育者作為教學工作的引導者在教學工作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教學形式又是教育者教育工作的重點組成部分。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讓原本單一乏味的書本教學轉變為形式多樣的計算機教學、多媒體教學。這樣的轉變增加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豐富化 隨着時代的發展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簡單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當代教育的需求,靈活運用課程資源和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探索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探索多種課堂學習方式,通過不斷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逐漸養成自主質疑的思維品質,最終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以提高學生的素質。

教學方法時尚化 情景教學法,以多媒體展示情景資料、圖片或播放視頻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情景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實現教學目的。上課時運用探究式教學法,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材料,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質疑探究的慾望,鼓勵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自主質疑,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尋求新的發現,獲得新的認識。

教學模式直觀化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教學內容可以再現於課堂,給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場景,變抽象為具體,變空洞為生動,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得他們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它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

學生學習興趣化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最後的激發是激起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也就是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的內在動機,這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在課堂上,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當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後,自然而然就會逐漸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師生交流平台化 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就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教學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而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師生間溝通的平台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方便了師生的溝通。

2、現代教育技術妨礙“教育”的發展。

以“技術”為中心,偏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迅速,不斷的推出新的教學技術方式。組織開展教育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教學、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和教育信息化應用創新培訓,也只是提升了技術水平,忽略了教育與技術的銜接,偏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對學生的健康也造成影響 專家認為長時間使用電腦時眨眼次數不足使用電腦的人普遍患有乾眼症,即容易眼乾、眼紅和疲倦。另外學生長期使用計算機導致頸腰部的發病率大大增強。頸腰部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壓力增大,會引起頸腰部慢性疼疼和僵直以及椎間盤突出,同時還會誘發腿疼、麻木、無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

與社會應用脱節 我們可以看到,教學設計的理論往往比較抽象、宏觀,作為教學設計模式提到的一些環節、要素,理論講的頭頭是道。可這些靜止的、有限的理論一旦和具體的、動態的、多樣的教學實踐聯繫起來,就缺乏可操作性的實際環節,即使教學專家也很難把握其實質,更別説新手了。

四、結語:

受時間、資料、個人能力所限,關於現代教育技術對我國教育的影響問題本文對其剖析不夠深入,對教育理論、教育方法和手段問題沒有涉及,這些問題有待於日後繼續予以深入研究。

現代教育技術淺談論文 篇七

情景教學是一種相對先進的教學方法,其已經被逐步應用於國中生物教學實踐中。但情景教學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效力,沒有取得預期的目標。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為情景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成為教師開展國中生物情景教學的重要支撐。基於此,本文在此基於現代教育技術的國中生物情景教學進行研究,旨在完善國中生物情景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更真實的情景

從本質上説,情景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根據某種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分析、領悟和感受,在獲得認知的同時獲得珍貴的體驗。由此可見,國中生物情景教學的基礎在於情景的創設,現代教育技術恰好有力支撐了情景教學的開展。

在“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的教學中,由於當代國中生生活經驗的欠缺,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源遠流長的發酵技術,也無法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情景或形象。此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更加真實的情景。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給學生展示泡菜的製作過程,也可以給學生展示酸奶發酵的過程。這些源於現實生活的情景能夠帶給學生更大的觸動,讓學生獲得更真實的體驗,以此提高情景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學生體驗

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國中生物情景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獲得更加真實的體驗中進行學習和提高。

例如,在“昆蟲的生殖與發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給學生播放《動物世界》或者《人與自然》等節目。這類節目具有更加豐富的資源,同時也更加生動地講述昆蟲的生殖與發育。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撐下,學生不但能夠看到直觀立體的圖像,還能在更專業科學的講述中進入更生動的情景中。

總的來説,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它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因此,教師需要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完善情景教學,並通過反思促進教學的進步。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篇八

美術的基礎就是指素描、色彩、速寫和油畫等。近些年,我國的動畫產業有了很好的發展,如今動畫已經是現代文化產業中一個重要的成員,有屬於自己的經濟產業體系,給文化產業經濟帶來了眾多的利益。動畫教學可以為動畫產業的發展提供很多後備力量。而基礎美術的學習是學習動畫製作的必經之路,基礎美術是每個投身於美術相關產業的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因為基礎美術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術,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個人風格的最好方式。所以,學生要想未來從事與美術相關的行業,不管是電影電視製作、服裝設計還是動畫設計,都必須努力掌握好這些基本功。

一、基礎美術對於動畫教學的重要性

基礎美術對於動畫教學非常重要,因為動畫製作前期的思考和設計的過程很多時候都是作者一個人在白紙上完成的,作者必須將腦子裏的動畫人物用筆在紙上畫出一個大概的樣子,而這需要用到基礎美術中的素描功底,作者在靈感湧現的一瞬間還需要用到速寫,否則靈感就很容易丟失,再也找不回來。動畫製作後期為了豐富動畫人物的形象,往往需要運用不同的色彩將動畫人物的服裝着色,從而將動畫人物鮮明的性格表現出來。否則動畫人物會變得很蒼白,缺乏生機。美術教師在教授動畫課程的時候,主要就是通過基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動畫製作基本功。動畫片其實從某方面來講就是將一幅幅繪畫作品快速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的過程,動畫製作者將每一個動畫人物的每個動作和表情與背景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然後按照先後的順序一幀一幀地製作出來,就形成了一部動畫。所以,動畫其實就是由繪畫和相關技術構成的。動畫製作自然對動畫製作者的基礎美術功底要求很高。如果動畫製作者的基礎美術功底太差,就不會創作出動人的動畫人物;如果動畫製作者有很紮實的基礎美術功底,就可以創造出富有鮮明形象和個性的動畫人物。因此,基礎美術對於動畫教學與學生今後的動畫設計都非常重要。

二、基礎美術在動畫教學中的作用

1、素描在動畫教學中的作用

素描是每位學習美術的學生一定要學習並掌握的課程,在美術教學中備受關注。所謂素描,簡單點講就是單色畫,可是又不盡然,其涵蓋與涉及的東西太多,解決的問題也很多,它是同一時間要考慮許多問題的綜合思維活動。現在的各大美術院校都紛紛將素描作為學習美術的基礎課。雖然各個專業的重點不一樣,油畫重體積、調子,國畫重線條,版畫和設計重結構等,但是素描將它們全都涵蓋了。動畫專業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也與素描有着直接的聯繫。動畫的創作設計需要用到素描的線條塑造能力、造型能力、動態把握和表現能力與對空間環境的理解、表現能力。所以,在動畫專業加強素描教學非常重要。動畫專業人才的培養亟須強化素描基礎,全面鍛鍊手繪的表現能力。培養動畫專業學生的線條塑造能力,主要是為了適應動畫製作對於線條的準、挺、勻、活的要求。在動畫素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平時的課堂練習中訓練學生的線條塑造能力,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對於後面的動畫創作十分有利。

2、色彩在動畫教學中的作用

在動畫場景中運用主觀色彩是進行動畫場景設計必須掌握的能力。大千世界,五彩繽紛,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動畫創作的時候應把握好人物與景物的最基本色調,理性地處理動畫人物與景物的色彩關係,從而使動畫場景更加生動,使動畫作品獲得質的飛躍。動畫創作中的主觀色彩意識屬於自我認知的範疇,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色彩的體驗不斷地積累和發展,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特點,對色彩的感受和解讀滲透了很多主觀因素。在我國古代,紅色代表喜慶,黃色代表權力,等等,這些審美特點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腦海裏,達成了一種共識。人們對主觀色彩的感受與體會,自然會反映到動畫場景的設計中。有些人雖然對色彩不是很敏感,但是在動畫人物與景物的設計中,還是可以設計出內容比較豐富的色彩,這是憑藉自己對色彩的主觀意識完成的,從而使動畫中的人物與景物富有魅力。

結語

基礎美術課程中有很多重要的內容,都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內容。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講的就是基本功的重要性。在動畫教學中,這些基礎美術內容同樣很重要,能夠使學生在創作動畫人物時更好地捕捉其神態、姿勢,並通過色彩的運用使得動畫人物和景物豐富起來,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基礎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為學生以後的職業道路走得更順暢奠定堅實的基礎。

現代教育技術淺談論文 篇九

19世紀末至今,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一系列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和工具的發明,使教育走上了多元化、現代化的道路,學生有了較為豐富的學習資源與信息的獲取方式,被稱為第4次教育革命。人們習慣上把第4次教育革命以來逐步發展起來的教育技術稱為現代教育技術。隨着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一支粉筆一張嘴,上課從頭講到尾”的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國家教育部於20__年9月頒佈了《美術課程標準》,進行美術教育改革。新的美術課程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成為美術教學的必由之路。

一、現代教育技術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必然選擇。

在培養與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過程中,讓學生接觸大量的高水平的美術作品,熟悉一些美術作品表現形式,是豐富學生形象積累的重要途徑。當大量的形象積累與典範的美術作品相互碰撞、磨擦、印證時,才能形成學生的審美體驗。審美體驗的積累逐漸產生審美傾向,從而使審美素養逐漸形成並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一定量的審美對象對學生的感官形成刺激,形成大腦中美的形象貯存,僅憑教材提供的圖片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表現為:教材中的圖片相對集中,具有代表性,但是數量較少,容易使學生的審美體驗拘泥於少量的審美形象之中,難以拓展審美眼界;教材中的圖片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是由於地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差異,它不能廣泛地適用於所有地區和學校的學生情況,相當一些圖片不能與當地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需要必要的補充和替代。網絡信息技術打破了時空的隔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圖片資源。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網絡下載、圖片編輯、投影放大等形式,可以把豐富的網絡圖片信息轉化為教學資源,既能豐富學生的視覺感受,又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需要聯繫起來,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也能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

二、現代教育技術從學生興趣出發,提高學習效率。

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曾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於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即人類獲取信息主要通過那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信息的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項合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要強得多。他還做了一個實驗,是關於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是這樣的: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閲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説內容的30。因此,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美術課教學,不僅非常有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而且非常有利於知識的保持。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突破視覺的限制,使一些在教學中學生無法觀察到的現象直觀、形象、生動地顯示出來。使一些抽象難懂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圖文聲像並茂,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美術教學方法越來越依賴現代教育技術。

美術教學方法是由一系列活動構成,它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各類型美術課業的教學任務而特別組合在一起的教和學的活動的成套化、系列化、結構化的總稱。新的美術課程打破了單一的知識結構框架,必須配適新的教學方法。經過實驗區廣大教師幾年的摸索,基本形成一種“在活動中學”的教學模式,其過程通常包括:創設情境、激發思維、探究合作、評價交流等環節。在這些環節中,現代教育技術憑藉本身強大的信息蒐集和處理功能,逐漸形成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首先,現代教育技術為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供了直觀、形象的視聽感受。

情境創設如果不能對學生的視聽感官形成刺激,引導學生由無意注意轉向有意注意,就很難使學生保持持久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情境中來。以談話、講故事的方式創設情境,猶如畫餅充飢,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還需要必要的輔助手段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課件演示容易引起學生的獵奇心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通過連續的畫面、聲音、文字等對視聽感官的刺激,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了直觀的認識中介,拓寬了視野空間,再現了複雜情節,變抽象為具象,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使有限的課堂得到了無限的延伸。

其次,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演示提供了直觀的操作平台。

美術教學中的技法僅用語言講是不夠的,必須進行演示,使學生直觀地獲得體驗,在一目瞭然的情境中接受新知識、新技法。教師的現場演示具有示範性、鼓舞性和直觀性、真實性,但在演示時,總有一部分學生被教師身體遮擋住視線而看不見,或者演示製作小作品時後排的學生看不清楚,影響教學效果。教學中應用實物反射幻燈機進行演示,既保持了真實性,又能使全體學生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再次,虛擬的教學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參觀教學。

只有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進行觀察和研究實際事物,才能加深形象感受與記憶、驗證和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獲得新知識、新啟發。比如參觀美術展覽、觀察街景、觀察動物、植物、觀察社會生活的變化等,對於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表現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這個過程在40分鐘的課堂內是無法實現的。虛擬的教學環境容納了美術館、街景、動物園、自然景物、社會生活等現實客體,通過攝錄、編輯、製作,從廣闊的空間中萃取典型的、貼近生活的素材,呈現給學生,實現了情境再現,並且具有一定的審美導向性,使學生對美的認識更具體,感受更確切,對美的探究目標更明確,更容易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

現代教育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能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激情高漲的學習情境。學生能夠以過去無法實現的交互方式進行學習。能更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種資源,充實美術教學之中,有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現代教育技術是美術教學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