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原文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4W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原文及教案(多篇)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

教案示例之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粵南

(一)重點、難點

1.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2.理解課文運用對比突出中心的寫法。

3.學習抓住特點,具體而有序地描繪景物的寫法。

(二)知識點落實規劃

掌握下列字詞:菜畦、皂莢、桑椹、油蛉、蟋蟀、斑蝥、纏絡、攢、腦髓、鑑賞、人跡罕至、覓食、竹篩、確鑿、書塾、恭敬、方正、消釋、淵博、宿儒、蟬蜕、人聲鼎沸、倜儻。

(三)實施教學的思路及主要方法

1.簡介魯迅及《朝花夕拾》。2.明確本文的體裁是回憶性散文,文題“從……到……”表明文章內容由兩部分組成,它們有空間、時間的變化。啟發學生理清本文結構。

3.欣賞作者筆下百草園的景色:

①作者用了哪些確切的詞語來描寫這些景物?──舉例説明。

②透過景物的顏色、形狀、聲音,可看出作者所描摹的是什麼季節?

③是從哪些角度、順序展開描寫的?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4.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與“無限趣味”有什麼聯繫?插敍美女蛇的故事,作用是什麼?

5.朗讀7、8段,説一説冬天的百草園又有怎樣的趣味;畫出捕鳥過程的一連串動詞,體味其作用。

6.文章第一自然段寫到“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似乎”與“確鑿”是否矛盾呢?你怎樣理解這兩個詞語連用所表達的意思呢?(從理解作者的思維過程考慮)

7.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用哪段話過渡的?學生輕聲齊讀第9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家裏人要送十二歲的魯迅到三味書屋裏去了,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從課文內容考慮)

②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聯繫他的家庭教育考慮)

③他要離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當時他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8.邊讀課文後半部分,邊與“百草園”的生活作比較,填寫下列空格:百草園景物美麗豐富,三味書屋陳設( ),百草園生活有趣多彩,三味書屋學習( ),長媽媽講的神話故事美麗動人,三味書屋的先生( ),和閏土父親學捕鳥樂趣無窮,三味書屋讀的書( );百草園是個有無限趣味的樂園,而三味書屋則是( )的私塾。

9.魯迅通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對比,書屋和書屋後面小園的對比,先生的入神讀書和兒童偷偷作遊戲的對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0.討論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作者對他的態度及感情如何?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原文及教案 篇二

一、基礎練習

1、選出下面加粗字注音、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 )。

a、人跡至(hǎn 稀少) 人聲鼎(fèi 水開)

b、成小球(cuán 湊在一起)枕而卧(gāo 墊高)

c、在盒裏(lǎn 放)過去(ǎo 用力彎曲)

d、無處食(mì 尋找) 總而之(yán 説)

2、結合語境解釋詞語有誤的一項是( )。

a、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祕密)

b、説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卧。(把枕頭墊高睡)

c、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正派)

d、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後,真是人聲鼎沸。(人聲喧鬧)

3、下面句中加粗的詞是否矛盾,談談你的理解:

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選詞填空,再説説這些動詞的表達作用: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____(a、現 b、晾 c、露)出地面,用一隻短棒____(a、架 b、支 c、撐)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____(a、灑 b、放 c、撒)些秕穀,棒上____(a、拴 b、系 c、扎)一條長繩,人遠遠地____(a、牽 b、拉 c、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____(a、收 b、拉 c、抽),便____(a、捉 b、逮 c、罩)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句,用一組排比句向朋友們簡介百草園的快樂生活。

朋友,百草園真是我童年的“樂園”呀!春天,你看那五彩繽紛、生機勃勃的草長鶯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高練習

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説,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6、根據文段內容給文段加一個小標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除描寫景物外,還寫了四件趣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在下面:

⑴ 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___

8、文段寫景很有特點,試作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運用了較多的修辭,選你感受深的一種,先摘出例句,指明修辭手法,再説説例句修辭的表達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中有許多動詞用得精練傳神,選其中一例作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中的“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熱點考題

(2004年·蘇州市)閲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走出地平線

記得少年時代,自己剛剛懂得一些世事的時候,就常常這樣問自己:我能夠走出地平線嗎?站在故鄉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個灰濛濛的大圓環繞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個灰濛濛的大圓環繞着我。這兩個大圓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時候,看見這個大圓就有了一種庇護感、安全感;後來歲數漸長,便以為它是鳥之籠了。少年人有的是爛漫的奇思,在一個紅花黃橘點綴秋光的清晨,我忽然異想天開:走,到地平線外看世界去!

在村頭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個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線上。我走進那個村子,並沒有看見一條灰濛濛的線從街中穿過:原來,它還在遙遠的天邊上。我又繼續向它走去,它也繼續向後退去,它和我就這樣不離不棄,如影隨形。我感到了地平線對人的愚弄。它實在是刺痛了一個無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後來,我慢慢地發現:在平地上認為是地平線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氣中認為是地平線的地方,在陰雨天氣中就不是;孩子認為是地平線的地方,在大人眼裏就不是;在視力正常人眼裏是地平線的地方,在視力不正常者眼裏就不是。原來,地平線並不是可以觸摸的實體,只不過是一種視感罷了。再往深處去想,它竟是大地對人類的一種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的立足點高於別的地方,與這種居高臨下的心態相適應,就出現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線。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地平線,都有屬於自己的封閉的圈——由自己建構的環形山,誰想讓自己的“環形山”裏面積大些,誰就得站得高些,視野越開闊就越看得清地平線。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連地平線也不曾見過。他們平素裏放眼環睹,見到的無非是重樓千尺,高牆四壁,人車爭路。把地平線還給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隨着視野的延展,當我把視點移向別人,移向身外的廣大世界,我鬱悶的心似乎八面來風了。原來,地平線竟是以自我為中心覽世閲人的產物,是一個人遠眺世界的目力極限,只要這個立足點不變,就永遠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為中心。即使你的身軀很魁偉,看到的也仍然是一個圈子;而當你想到身外還有別人,想到別人也在審度這個世界。你就會知道,在別人目力不及之處,你就在他的地平線之外;當你想到這星球上的芸芸眾生,每一個人都是視物極限,你又會知道,我們腳下的大地每一處都是地平線;當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與過的雙面體,想到兒時雖然沒有追上地平本站 線,卻憑藉它的誘惑,它的前導,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懷抱,看到了別處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穫太陽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緩緩轉動的風車木輪,還知道了太陽花又叫望日蓮,你又會對地平線表示百倍的感謝了。

人之所以感受到世界環閉,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許,是他的思想還沒有衝破牢籠?

衝破思想牢籠,就要擴展自己的襟懷,就要想到這星球本是眾人的星球。我不敢説,立身於聖潔的珠穆朗瑪女神高入雲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見地平線,但是我敢斷定,在茫茫星際飛行的太空船上,是決然看不到地平線的。

12、文中的“地平線”指什麼?“走出地平線”有什麼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所説的“周遭的地平線”是怎樣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

a、地平線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視覺和心理的原因。

b、地平線原來並沒有,是一種視覺效果,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

c、以為自己的立足點高於別的地方,“居高臨下”,形成了地平線。

d、地平線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天和地這兩個大圓自然重合的結果。

14、聯繫上下文,説説文章兩次寫兒時追趕地平線有什麼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地平線”,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b;

3、“似乎”和“確鑿”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實際上並不矛盾。用“似乎”是因為“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了”,印象模糊,所以用不肯定的語氣;用“確鑿”是因為“我”對兒時在百草園中的有趣生活至今都記憶猶新,所以用肯定的語氣。

4、c b c b a b c

作用:這一系列動詞,不僅準確地描繪出了捕鳥的全過程,而且寫出了兒童捕鳥時那種興奮歡樂的心情。

5、示例:夏天,我們來聽神奇迷離的美女蛇故事;冬天,我們和小夥伴們一起在雪地上捕鳥去。

6、示例:五彩繽紛的“樂園”

7、找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烏 摘覆盆子。

8、提示:文段寫景注意動靜結合,色彩的調配,高低錯落的掩映,將美麗的景色與兒時趣事相結合,描繪出一幅色彩斑斕、趣味無窮的畫面。

9、示例: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 運用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油嶺、蟋蟀叫聲的悦耳動聽,表達了百草園給兒時的我無限的樂趣。

10、如“伏”既寫出黃蜂體形的“肥胖”,又寫出了它嬌憨可愛的形象;“竄”簡潔形象地表現了雲雀的“輕捷”等。

11、天真活潑,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熱愛自然的少年兒童形象。

12、“地平線”是一種視覺感受,是以自我為中心覽世閲人的產物,是一個人遠眺世界的目力極限。“走出地平線”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衝破思想的牢籠”,“擴展自己的襟懷”。

13、d

14、説明地平線是一種心理“視感”,是一個功與過的雙面體,不斷地超越它,就會有不斷的進步。

15、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覽世閲人”的,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封閉的圈子,只不過站的高度不同,視點就不同,其目力所及也就不同。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原文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着歲月,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名人為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

二、快速閲讀課文

(大約3500字)

三、合上書,快速回想課文內容

提問: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內容?

2、課文提到了哪些地點?

3、百草園對於作者來講有什麼重要意義?

板書:樂園

四、分組討論

為什麼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到底有什麼樂趣?

五、用自己的話來總結

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幹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六、提問

1、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一般學生會回答泥牆跟一帶,捕鳥)2、為什麼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為什麼能寫得如此詳細?

(因為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滿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小結:“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閃爍的星星,雖不十分耀眼,卻透漏着永恆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裏的風箏,整天飛行在嬉笑中。”……

所以當魯迅一天天的長大,他不得不同他的樂園告別上學去了。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願的去上學的情形。他能適應得了學校生活嗎?

六、快速閲讀“我”在三味書屋中的生活

百草園是我用回憶美化了的樂園,三味書屋卻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學堂。

板書:學堂

七、小組討論

1、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對於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的熱愛,對於知識的追求,天真幼稚,歡樂,細緻的觀察生活,好奇心)

2、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生活比較枯燥,學習內容引不起興趣,老師不允許問課外的知識,原來的貪玩到現在的用心學習,有趣的故事到聽不懂的文章。對長依戀到對老師的尊敬)

3、告別了童年的無憂無慮,魯迅開始有了自己的祕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思想與見解了,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他能夠逃避,不去上學嗎?

板書:成長。

4、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是年齡的增大?是體重的增加,結合課文,説説你的見解。

八、鞏固

下面我們再一次認真看課文,請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九、練習

下面我們再回到課文中去,文章寫得非常美,我們大家找一個值得你學習的句子,模仿它寫一段話

十、拓展

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慾強等)

【板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樂園 學堂

成長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原文及教案 篇四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回顧魯迅生平;

2、識記並運用“攢、拗、確鑿……”等詞;

3、學習本文寫景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層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寫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4、口味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增強語感。

5、體味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情感與德育:6、學習魯迅先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追求新鮮知識的精神。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