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9W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1

小時大門前的那塊小天地,我永遠不能忘記。

不必説長得老高的香椿樹,毛茸茸的狗尾草,磚塊上潮濕的苔蘚,河道中的小苗;也不必説布穀鳥在樹上“布穀——布穀——”的鳴叫,成羣的蜜蜂飛舞在房檐下,鳴蟬在香椿上長吟。單是姑姑家房後的泥牆一帶,就被有一番趣味。螞蟻們在這裏忙碌,蜈蚣在這裏鑽來鑽去。要運氣好,還能碰到一種條狀的黑色昆蟲,聽説他是可以預測天氣的,我於是常在地上畫個圈,再把它翻過來,背脊朝下。把手放開,他通常會跳得老高。若是出了圈,明天就會下雨;要出不了,大概就是晴天了。他的寓言準不準,我早已不曾記得了,可它卻常在我不留神時悄悄飛走,上我鬱悶老半天。要是碰見一隻刺蝟,那也是不錯的。可他一般在晚上出來,我只得把他扣在盆子裏,剩下的,就得等媽媽收拾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2

很小的時候,在網上便見到了魯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魯迅先生,身上透着一絲傲氣;中年的魯迅先生,目光中帶着一絲深遠;晚年的魯迅先生,整個的帶着期望,遠望中國的前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隱隱便能望見,魯迅先生幼年時代的縮影:無憂無慮的“百草園”生活,輕鬆而自在,草邊的蟋蟀,橄欖葉的夏蟲,山海經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傳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評,而是簡潔優美的筆調,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後的日子裏,魯迅先生把童真與自由帶到了三味書屋,朗朗的讀書聲,教書先生的搖頭晃腦的自得其樂的誦讀聲,魯迅先生攜着這一切的一切,從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帶着無所顧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處處夾雜着童真的語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現身兒時在百草園的快樂生活以及在三味書屋的無聊乏味,其鮮明的對比令人深思。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當你眼前展現出這一幅畫面,你一定會感歎這是多麼快樂、美妙、令人神往的地方,也會像魯迅先生一樣愛上這個地方,如果我們也在這個地反生活,那也一定會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的!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了,家裏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這是,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習生涯,每天只讀書,政務十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這樣的日子遠不及在百草園的日子快活、自由。

這篇文章解釋了兒童廣泛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的成長的合理要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4

我正在家專心練字,突然想起自己還有兩篇讀後感沒有寫,

便慌了起來,平靜了一會,便開始在那補起讀後感。

第一篇文章是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於我們學過魯迅先生,所以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先生的回憶,整篇文章不喧譁,沒有過多的精彩語句,但是卻能反映魯迅先生的快樂時光,令人嚮往。

文章一開始就進入主題,講明百草園是先生的樂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杆,高大的皂莢樹,自紅的桑椹為我們呈現一篇生機勃勃的景象。捉蟲子是魯迅先生十分喜歡的一項遊戲。在先生的眼中,百草園就是一場盛大的音樂會。魯迅先生還聽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就過得出的結論便是: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每到冬天的時候,拍雪人、捉鳥雀也給先生帶來了不少的童年樂趣。

沒有過多地修飾,反而很簡潔卻又表達的很清楚,這篇文章,真的令我受益終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表達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園充滿着無限的樂趣,那麼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宵裏去了”,這裏無疑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家裏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老師家的書房。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裏自由,快活。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裏,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熟教育的.尖鋭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6

從七年級學習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就一直十分嚮往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那一天。導遊老師把我們帶進來魯迅路里的百草園。其實,當我看到百草園的第一眼時讓我感覺出入有點大。讓我有一點小失望。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是“碧綠的菜畦,肥碩的黃蜂,經常上跳下竄的井…………”但在百草園中,我只看到了一個欄杆圍着的天井。和一塊碩大無比的石頭,石頭上赫然印着百草園三個大字。還有不少老外在那裏非常高興地拍照。但百草園看似並沒有魯迅先生文章中寫的這麼有趣。但魯迅先生卻把文章寫的讓我們都想來此地看一番。看來,魯迅先生的文筆可謂是厲害厲害啊。

隨後我們去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其實也就是一個國小堂,而魯迅先生的桌子被安排在最角落。聽導遊老師介紹,原來是因為小時候的魯迅太過頑皮給老先生惹了不少麻煩。所以被老先生安排在了角落。我心裏不禁有一個疑問:“魯迅先生從小就這麼調皮,最後為什麼又有如此大的作為呢?”三味書屋中掛着一幅孔子像,讓人們瞬間感到異常莊嚴。

看來,我只好再次翻開語文課本,去回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7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到百草園的前一天,就從爸爸的手機上看過了這遍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那時卻不知道什麼是石井欄,什麼是皂莢樹?這個疑問一直保留到了我去百草園的時候。

剛進百草園時,那只是一條通向百草園的羊腸小徑,可一進那個拱門,卻是耳目一新的感覺:參天大樹籠罩着一片菜地,靠北邊是一堵泥牆。正如魯迅先生所説的,牆邊有一棵桑樹,聽導遊介紹現在的百草園只有那樹和牆是當年保留下來的。很寬敞的大園子,現在不像是荒地,倒更像田野了。

國慶出遊的人很多,我們隨着人羣擁擠到“三味書屋”,只見稹密的竹子一根挨着一根便構成眼前這頗具特色的竹大門。沿着一條石頭小徑來到了當年魯迅先生受教的書屋,進到正廳風格與“魯迅故居”大同小異,書屋內掛着很大的“三味書屋”四字,下面是一幅卧着的梅花鹿畫像,書屋內陳列幾張書桌,這便是當年魯迅先生學習的地方了······

這一行,我重温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感受着那平日裏樸素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