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1W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表達課程新理念時,“體驗”幾乎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詞。“體驗”之於學習的重要性,教育家杜威有一個基本觀點:“學習是基於真實世界(真實情境)中的體驗”。觀察、思考當前閲讀教學中大量存在的或以教師體驗、教參結論粗暴替代學生體驗,或孤立、機械訓練語言漠視學生體驗的不良現象,筆者認為,學生主體的閲讀體驗更應成為閲讀教學的立足點和珍貴的教學資源,激活、開掘、完善並提升閲讀主體獨特深刻、富有價值的體驗,應成為閲讀教學的正途和重要任務。

首先,從文本的特點看,特別是文學作品,必然是作者對豐富的社會生活、獨特的體驗而訴之於語言文字的結晶。為主體在閲讀活動中的體驗提供了客觀可能,同時也提出了必然要求。學生閲讀文本的過程其實就是根據自己已有經驗來體驗作者體驗的過程。

其次,從閲讀活動這一特殊行為來看,閲讀在本質上是一種閲讀主全對文本的動力反應過程,是閲讀主體通過與閲讀對象(文本)的對話和交流,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以達到構建“新我”的創造性活動。在這過程中,閲讀主體全身心地投入,將自身原有的心理結構圖式投放進文本的結構圖式,在體驗和感情文本的思想情感的同時也豐富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閲讀活動中主體豐富、獨特體驗存在的客觀性,也對閲讀教學提出了激活動家、開掘、完善、提升這一動力資源(主體體驗)的迫切要求。

再次,從文本教育功能產生意義的角度來觀察,作品的教育意義往往是隱蔽的,只有通過學生個人的體驗才能被激活而得以彰顯。按照建構主義理論,文本客觀隱藏的教育功能,在未被閲讀主體感受、體驗之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正如魯迅先生的經典之作《阿Q正傳》等其客觀存在的巨大的教育意義對於國小生而言是無法感受體驗的。

因此,在閲讀教學中只有立足於學生的閲讀體驗,並激活、開掘、提升這種體驗,才能真正地實現對學生高度尊重的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地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生產過程,從而產生對閲讀活動的熱愛,並且達到:立足自己的體驗“藉助他人的思想,開發自己的思想”(蘇聯·魯巴金語)的良好閲讀效果。

在執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本人在這方面進行了初步嘗試,效果甚好,現簡述如下: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活感受、體驗

1、音樂情境:

播放歌曲《童年》,極力創設喚起感受、體驗的輕鬆氛圍,使學生處於放鬆狀態從而發揮學生所有的敏感和稟賦才能。

2、語言情境(啟發談話):

金色童年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如一闋跳躍着歡快音符的樂章。這支旋律優美的樂曲喚起了你對童年生活的哪些甜蜜回憶?你能談談嗎?

3、任務情境(談話引導):

黑板上掛的這兩幅圖就是魯迅少年時期生活過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今天,同學們將隨着課文內容以一個遊覽者的身份走進畫面,仔細觀察、靜靜聆聽、潛心感受,遊覽後談談你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好嗎?

以上所設的“情境”是作為促使學生主動地感受、體驗的“教學刺激”和“學習條件”而存在的,它不同於教師“告訴”或“宣喻”某種現成結論,它只是藉助於某些可供利用的資源去調動學生的經驗儲備,去喚起學生的內心活動,並試圖模擬一種真實情境,給予“真實任務”,使閲讀主體在特定情境中,調動多種感官,見其人,睹其物,聞其聲,在身臨其境中激活體驗。

二、引導誦讀涵泳,開掘感受體驗

體驗激活之後的開掘、積累是關鍵,惟有如此,主體體驗才能進一步深化。誦讀,是開掘感受體驗的根本方法,一次次的誦讀,就是一次次地感受內容、進入情境、體驗情感的過程。對語言文字及其思想情感的感受體驗積累達到一定的量以後,必然引發學生言語質量和思想認識的飛躍。心入其境的涵泳,學生憑藉文本內容,振動想象的翅膀,產生了豐富的內心視像。這種以內心視像為支撐的涵泳極有利於內心體驗的豐厚和深化,而且還能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陶冶學生的情操。

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第二段作者對百草園一草一木、一蟲一鳥的描寫無不飽含着誠摯的熱愛,尤其是“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一句,只有引導學生在初步感受體驗的基礎上不斷地誦讀、涵泳,讀出韻味,泳出情味,才能真正地體驗作者對百草園摯愛的童心、童真,才能更好地開掘深化自己的體驗。再如:冬天雪地捕鳥一段,也只有引導學生不斷地誦讀,才能深切體會其中用詞的精妙、傳神和作者興奮、激動的心情。這些誦讀、涵泳也極有利於學生語感的形成,同時也為學生的“感悟”作好的堅實的鋪墊。

三、組織交流、討論,完善、提升體驗

建構主義者認為個體的知識建構過程,是個體頭腦中封閉的事件,只有通過學習者與他人的相互作用、合作活動,個體的知識建構才能更完善、正確。體驗的個性化、主觀化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對文本的感受體驗不僅存在着深淺之分,寬窄之別,還會有對錯之差,這就更要求在強調個性化感受體驗的同時,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思想的碰撞、意見的交換、言辭的交鋒,促使主體的個體體驗更為完善、深刻並得到提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之處,在學生充分感受體驗的基礎上必須經過碰撞、交鋒才能使體驗得以提升。例如,在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全文的基礎上,教師可設置這些問題引發學生討論、交流:

1、對壽鏡吾先生你們是如何評價的?

2、寫百草園為什麼要插敍一段美女蛇的故事?

3、你們對作者在課堂上“畫畫兒”這一件事有什麼看法?

4、你覺得是百草園好呢?還是三味書屋好?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講究組織、引導,也可以將自己的感受、體驗告訴學生,與他們一起交流、討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2

媽媽為我買了一本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拿到這本書,我就翻開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從書裏,我看到了大鼻子等許多孩子的窮苦生活。我們很難了解到他們——一些身無分文的苦孩子,如何獨自在那繁華、廣大的大上海里謀生,要知道那是多麼不容易啊!看着他們的生活,我像吃了還未成熟的草莓,心裏——酸極了。像大鼻子,他小小年紀本應睡在軟綿綿的牀上聽媽媽給他講故事,本應在燒得旺盛炕前烤手取暖,本應吃香噴噴的飯菜和夥伴們一起上學……可是,他沒有,他沒有過這個年紀本該享有的幸福生活。他沒有温馨的家,沒有摯愛的家人,沒有名字……他只有別人吃剩下的殘渣,他只睡硬邦邦的地板……這多麼令人心酸。相比之下,我們這些口含金湯勺的小公主、小少爺是何等的幸福呀!但我們卻不珍惜,浪費糧食、挑食、不滿足……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他們真是太可憐了!

但是,當我看到他們成羣結隊地舉旗保衞祖國,發揚愛國精神。我就被震撼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呀!當大鼻子把錢袋拾回給那位學生,我又被震撼了,大鼻子變得懂事了!於是,我就相信,他們一定能反抗成功,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為我感受到了人間裏的愛!他們懷着各種各樣的愛,彙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條愛的河流,他們都為自己的愛起來反抗,為自己美好的生活而競爭!他們流血流汗,他們的遭遇慘不忍睹,他們有多少人失去家,失去親人,又有多少人大半年也不能回家一趟呢?但是他們堅持、反抗,雖然被“拒絕”時辛酸的一幕使人落淚。但是他們依舊堅持、反抗,為美好的明天而奮鬥,他們的努力見證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的愛世世代代傳承給我們!

我不僅看到了人類的愛,我還看到了大自然的愛。

童話中美麗的仙子與鳥兒吟唱,與花朵舞蹈,與小動物們相親相愛的美麗景象,在碧草如絲的原野畫出一道優美精緻的風景線,與悦耳的音樂交融,這是多麼如詩如畫如仙境一般的情境呀!這真是一種温柔的歡樂的愛。

合上這本書,我久久地感受,藏在書裏的,還有在這個世界上的如巧克力一般絲滑醇厚的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3

在素質教育的形勢下,發揮學生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探討的主題,也是語文四結合課題實驗的主要目標。

研究證明:一個創造性活動的全過程,要經過從分散思維到集中思維,再從集中思維到分散思維,多次循環往復才能完成。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分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訓練,對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極大的幫助。

所謂的分散思維指的是:如果一個問題有很多可能的答案,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發散,找出適當答案越多越好。分散思維我們平日又叫發散思維。我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針對課文的第二段設計了一個分散思維訓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國中語文教科書中的經典名篇,尤其是課文的第二段,各參考書都對第二段景物描寫的妙處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分析介紹。但學生初讀這一段時,往往只看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並對它們津津樂道。在教學中,如果一味照搬教科書,把諸條妙處—一列出,學生便會興味索然,學習積極性便得不到發揮。若是僅讓學生的思維停留在斑螫、何首烏等事物上,對本段寫景的手法、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以及作者的感情便會體會不深,閲讀教學又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在教授這一段時,我設計了這樣兩個環節:

1、閲讀理解。

2、分(發)散思維。

對於國中語文教學,在利用多媒體時,應多考慮此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國小時學生屬於典型的形象思維,多媒體教學中,往往是形象刺激在前。但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中,若把形象刺激放前邊卻不合適。因為文學作品是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的,閲讀是通過語言文字的刺激再造形象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加入每人的生活閲歷、情感體驗和適當的想象,它己經屬於抽象思維過程了。若把直觀事物提早展現,學生會有先入為主的印象,形象的想象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限制,不利於培養閲讀能力。因此,通過閲讀使學生先在自己心目中勾畫出形象是最重要的。在“閲讀理解”環節中,循着“整體感知──理清線索──找出中心句──把握關鍵詞語──內容概括”這條學習線索,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會很容易的完成閲讀學習。最後的一個步驟“揣摩詞語”設計為個別化學習,既避免了過於瑣碎的詞語分析,又給學生留下了自我學習的空間。

學生對百草園有了自己的認識後,我設計了學習這段的第二個環節:分(發)散思維。

它包括四個步驟:

1、形象刺激

2、情感鋪墊

3、文字概括

4、交流體會。

分(發)散思維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自我體驗的基礎上,概括出百草園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體會出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它是為了進一步完善閲讀理解中所樹立起的百草園的形象。

形象刺激這個步驟利用了多媒體圖文並茂的特點,向學生展現了大量的課文中事物的圖片和文字,我把這個過程也設計為個別化學習。學生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植物、動物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觀看事物形象時,也拿它來和閲讀形象進行比較。這一步是閲讀理解的延伸,也是分(發)散思維的形象基礎。

情感鋪墊是從興趣上激發學生。在一陣清脆悦耳的蟲鳴鳥叫聲中,眼前緩緩展現一幅百草園的示意圖,在學生進入情境之後,給出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如果你來到百草園,你會玩些什麼?”這個話題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拉近作者和自我的距離,是自我體驗的重要過程。事實證明,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相當有創意的:有人説要爬到皂莢樹上看風景;有人説要把覆盆子榨汁喝;有人説要找黃蜂的窩;甚至有人説要挖個大坑,放入石井欄的水游泳。這樣作者寫到的情趣學生體會到了,沒有寫到的情趣學生也體會到了,學生對百草園的感情自是不言而喻的。

當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談論百草園的樂趣時,我又設計了一個拔高的過程:文字概括,即概括百草園在自己心目中是怎樣一個世界。有了形象刺激和情感鋪墊,學生能很自然地總結出自己的結論。然後把結論打在各自的電腦中,教師通過個別化指導,讓學生把結論總結得更準確更有概括性。最後通過“交流體會”來展示成果。學生的總結可謂各有特色:有人總結為“兒童的天堂”;有人總結為“純天然的兒童遊樂場”;有人總結為“適於兒童成長的一方樂土”;有人總結為“植物的天堂,動物的家園,兒童的樂園。”

在學習課文第二段中,閲讀理解是基礎,分(發)散思維是提升,二者緊密結合,能使學生從內容和情感上全面理解這一段。同時,通過自我體驗、分(發)散思維,每位學生的主動性得以發揮,創造性自然地被激發出來了。

分(發)散思維只是創造性思維培養的一個方面,同時我們也應注重集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所謂集中思維是指如果一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為了達到這個正確答案,要求每一個思維步驟都指向這個問題答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中,美女蛇的故事如何體現百草園是樂園,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講,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儘管他們知道結論,但“如何體現”這個思維步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得通的。這個問題的解決過程其實就是集中思維的過程。集中思維是個較複雜的過程,教師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在此過程中,逐步交給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等能力。為此我設計了四條思維路徑:直接解答、複雜提示、簡單提示、個人見解。這四條路徑由易到難。在前三條路徑中,包含有對課文的分析和概括,還包含有推力能力的訓練,個人見解專門為悟性高的同學設計。儘管路徑各不相同,但每條路經的每個思維步驟都指向同一目標,照顧了不同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速度。不少同學選擇了簡單提示和個人見解,它們的理解異彩紛呈:有的同學認為,美女蛇的故事滿足了作者探險好奇的心理,給人以刺激感,因而能吸引作者;有同學認為,美女蛇的故事儘管有些恐懼,但卻使作者欲罷不能,這也能説明百草園是樂園。

進行分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訓練,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利用多媒體,不僅能很方便的進行這兩種思維訓練,還能使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發揮。在國中階段,我們應摒棄給學生單純聲像刺激的做法,以免使學生形成閲讀怠惰心理,而應注重教授學習方法,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把多媒體教學向縱深推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4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説,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裏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裏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裏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着,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説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説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卧。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着,——當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象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裏。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説,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鑑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裏叫着撞着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樑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着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着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裏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説。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裏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着:——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裏,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説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象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後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説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5

我上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這樣的保守教材,要滲透新課程理念,對我是一個挑戰,在課改專家的指點下,我有許多收穫,現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設計問題情景:

我在引導同學精讀“百草園”一段時,先從課文前面的插圖和作者筆下的描寫作對比引入,然後要求同學説説為什麼作者寫得如此精彩。這樣的問題設計得不夠深入,同學只是依照老師的吩咐被動地去尋找,談不上帶着探索的熱情去精讀課文。同學沒有能夠做到主動學習,或者説他們學習的熱情沒有被激發出來,學習的效果當然不會高。專家指點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景,“請同學們認真讀讀這段描寫的文字,劃出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為什麼喜歡它們?”同學有興趣,願意去探究。我想以後備課,考慮怎樣使同學喜歡學比讓同學學什麼更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信同學能自主地學習:

我在讓同學精讀“百草園”的精彩描寫時,將自身備的所有精彩要點都拋給同學,同學不會回答就自身代替。回想自身以往上課,總是擔心知識點沒有講透,於是經常不厭其煩地講。專家指點,要深入領會〈課程規範〉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老師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沛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信同學能解決問題。即便是同學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全班討論,老師要營造民主,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解放思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同學。我想,老師要做 “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沛尊重同學的主體地位,以後自身頭腦中那種“我講你聽”的思想應該革除,換成“組織他們研討,自身也能從中獲益”的新的觀念。

3、幾點疑問: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基礎知識和基天性力嗎?是不是每一堂課都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呢?還有什麼能促使同學主動學習的方法嗎?老師“滿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師在什麼時機進行點撥,而這一點撥不會成為牽着同學鼻子走的繩子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6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做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回憶自己童年生活而寫的。魯迅先生小時候很喜歡到家後面的百草園玩,百草園就像是他的樂園,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當他被家人送去三味書屋學習時,也還是很喜歡玩。文章中寫到,魯迅先生的老師讀書讀得正入神時,魯迅先生就照着書本畫繡像,畫了一本又一本。小時候的魯迅雖然調皮,但他擁有一個多麼快樂的童年啊!

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是多麼的有趣,多麼的充滿生機!我外公也去過那裏遊覽,聽外公説,百草園只是一個雜草叢生的小園子,不是很漂亮。可是為什麼魯迅先生説那裏是他的樂園呢?我想,是因為魯迅先生在裏面拔何首烏,拔木蓮,捕鳥......每天過着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儘管小園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給魯迅先生帶來許多樂趣的緣故吧!

比起我們現在的童年生活,我覺得魯迅先生的.童年更為快樂。我現在已經是六年級的國小畢業生了,我和我的同學都忙着為小升中作準備。像我,大半個暑假都在上補習班,還要天天做題。童年時的魯迅先生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為學業而煩惱。

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對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滿了嚮往。我真羨慕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滿了趣味。我也想像魯迅先生那樣有自己的小樂園,拔何首烏、木蓮,捕鳥。可以無憂無慮地過我的童年,那該多好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7

品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着從文章中散發出來的天真爛漫的氣息,享受着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活潑可愛的青春年華,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一幅幅引人入勝,有趣的畫面。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讀着這些充滿趣味的文字,我的心彷彿已飛到了百草園裏,與那些昆蟲們來個親密接觸。讀着文章中的文字,我彷彿看到了年少的魯迅與昆蟲為伴,採着野花野果,舒適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陽光。冬天裏,他在雪地裏自由地玩耍着,支好竹篩,悠閒地捉捕鳥兒,但是總因為性急,捕不到許多鳥兒。他還喜歡聽長媽媽講故事,看《山海經》,因此而害怕赤練蛇,不敢到長的草裏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園裏,一切都是那麼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這裏散發出閃亮的光輝。

不知為什麼,文章中的一切都讓我回味無窮,看了還想看,也許就是因為文章充滿了兒童的天真和可愛,讀來特別親切罷了。

曾幾何時,童年已不再屬於我,是那麼地遙遠。也許是因為我已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學習和複雜紛擾的生活之中。但是我想,不管怎樣,不管在什麼時候,保持一顆童心,人是永遠不會老的。甜美的童年之夢也仍然是我最珍貴的寶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童年已漸漸離去,留下來的只是些美好的幼稚的記憶。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會魯迅先生的童年之夢,我神往不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8

學習目標:

1、品味學習文章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豐富自己的語彙,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2、把握本文敍事寫景井然有序的特點。

學習重點:

1、品味學習文章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豐富自己的語彙,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難點:

1、把握本文敍事寫景井然有序的特點。

學習過程:

一、學習課文,回憶魯迅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有誰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魯迅?

二、快速閲讀,感受情感

1、快速閲讀課文,回想課文內容

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內容?

⑵文中傳遞了魯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怎樣的情感?

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揣摩樂趣

1、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並從文中找出你以為作者最為留戀的內容。(朗讀、分析)

四、品讀賞析,景物描寫

1、百草園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個怎樣的句式把它們連綴起來呢?劃出能準確表達事物特點的詞語並分析。想一想我們該如何描寫景物?

2、品味詞語

A、( )菜畦、( )石井欄、( )皂莢樹、( )桑椹。

鳴蟬( )、( )叫天子( )向雲霄裏去、( )黃蜂( )在菜花上

B、( )一塊雪,(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 )些秕穀,棒上( )一條長繩,人遠遠地( )着,( )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 ),便( )住了。

想一想我們該如何描寫景物?

五、合作探究,蛇的故事

1、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2、寫百草園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麼作用?

六、鞏固延伸,仿寫練習。

1、同學們小的時候,都捕捉過小昆蟲或玩過各種遊戲。請你模仿魯迅描寫冬天捕鳥使用一系列動詞,也用五個以上的動詞描寫你親自做過的一種活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9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時光……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習,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並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快樂,甚是打動人心。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景色,不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我想魯迅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多麼幸福,甚至有點懷疑魯迅童心未泯。而當魯迅上學後,也並非不快樂,而讓人覺得是另一種趣味。“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這是魯迅的話,讓人看了,先是一笑。並不是笑魯迅的無知,而是對他求知的肯定和讚賞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對“怪哉”的思慮了。能讓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最大的成功。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麼真摯,彷彿就在眼前,看在眼裏,刻在心裏。我想,這不只是因為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撲蝴蝶、捉鳴蟬、採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後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樣去感受,怎麼去理解這些美好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

或是記憶,或是懷戀,總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經瑕疵。悠悠童年,承載着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們真應當去好好感受。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假期讀了這本書讓自己學會了很多!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0

國中二年級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軟件製作,文件大小為 11K,創作者將在文件內註明,已被網友下載次,受歡迎程度為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