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5W

國小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一)(p12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三步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比較熟地進行

計算。

2、進一步掌握連除、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解答。

教學重點:複習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並能比較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混合運算及兩步計算應用題,今天我們要複習這部分內容。通過複習,要使同學們更好地熟練地進行解答。

二、複習運算順序

1、提問:有哪幾種計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請學生歸納:(運算順序及小括號)

3、練習複習(一)第2、3、4題。

(1)各自獨立完成。

(2)校對,講評2、3題,校對後講評第4題。

三、複習應用題。

1、各自分析,解答第5、6題。

2、完成後,説説分析思路解題步驟。

3、引導歸納:解兩步計算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

四、小結:(混合運算順序,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五、作業《作業本》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二)(p126)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會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所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解答。

2、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正確分析各類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熟練地解答。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1、練習第8、9題題組練習。(觀察比較得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強調解題時認真審題)。

2、練習10、11、12題,獨立完成,逐題講出思考過程,講評。

3、練習第13題,明確題意,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題是移多補少的逆向應用題。

師生共同探討完成。

5、小結:今天我們複習了什麼內容?應注意什麼?

6、作業《作業本》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三)(p127)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和數量關係,並能比較熟地進行解答。

2、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滲透對應的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所學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和數量關係。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基本訓練,投影儀顯示下列題目

1、根據下面問題聯想條件,並説出數量關係式。

①兩個雞場一共養雞多少隻?②兩個雞場養雞的只數相差多少?

③平均每個雞棚裏養成雞多少隻?

①第二養雞場要給第一養雞場多少隻雞,兩個雞場的雞同樣多?

2、根據下列條件提出問題,並説出數量關係式。

①有桔子2500千克,蘋果是桔子的3倍。

②有蘋果7500千克是桔子的3倍,桔子有多少千克?

三、重點訓練:圍繞上面第1題聯繫第15題訓練。

四、獨立完成其餘幾題。

五、引導完成思考題

六、作業《作業本》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二

一、數與計算:

1、萬以內的加減法(筆算)

2、有餘數的除法

3、多位數乘一位(口算、筆算)

4、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量與計量:

1、測量(毫米、分米、千米、噸)

2、時、分、秒

三、空間與圖形:

1、四邊形

2、周長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複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複習共分為六部分:萬以內的加、減法,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四邊形,時、分、秒及千米和噸,分數的初步認識。本冊第八單元“可能性”和第九單元“排列、組合”是為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複習中沒有單獨安排複習。

總複習的編排注意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便於在複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的重點是複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四邊形,有餘數的除法,分數的初步認識,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等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各部分內容的複習作一簡要説明。

1.“萬以內的加、減法”的複習。

本學期所學的萬以內的加、減法是在二年級下學期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三位數的加、減法,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難點是連續進位的加法和連續退位的減法。 baihuawen.c n根據《標準》對數與代數內容的安排,第一學段只學習三位數的筆算加減法,而第二學段沒有安排筆算加減法的內容;也就是説國小階段筆算加減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數的筆算加減法。因此,本單元的內容要讓學生切實學好,並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有餘數的除法”的複習。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為後面繼續學習除法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要讓學生會解決有餘數除法的問題。

3.“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複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和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估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並能夠解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實際問題。多位數乘一位數是筆算乘法的開始,要讓學生切實掌握。

4.“四邊形”的複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至於四邊形的概念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學生初步認識就可以了。

5.“時、分、秒”和“千米和噸”的複習。

本學期所學的“時、分、秒”是在一年級初步認識時間的基礎上,讓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並進行簡單的計算和估計。“千米和噸”主要是讓學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建立噸的質量觀念,知道千克和噸之間的進率;能夠進行時間和質量的簡單計算和估計。這兩部分內容與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比,加強了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探索性,並注重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6.“分數的初步認識”的複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簡單分數的含義,初步體會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這樣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都是分數。至於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和計算,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含義。

【教學目標】:

系統梳理本冊所學知識,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兩、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四邊形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4課時進行復習。複習時,對於本單元的主要內容要重點複習,瞭解每一名學生在學習中還有什麼困難,切實加以解決;其他內容的複習,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對學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內容要重點複習,使學生都能夠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2.複習萬以內的加、減法時,結合教科書第120頁的第1題,可以先讓學生説一説黑板上這道題的計算錯在哪裏,應該注意什麼;然後再讓大家做第1題,做完後再進行全班交流,結合學生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説一説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再讓學生做第120頁第2題,筆算之前可先估算一下,最後集體訂正。

3.複習有餘數的除法時,讓學生通過做第120頁的第3題,瞭解學生計算有餘數除法時還存在什麼問題,及時糾正;再通過一定的練習達到計算熟練。結合第121頁的第4題,要了解學生列式及單位名稱寫得對不對,讓學生結合題意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4.複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時,結合第121頁第5題,先讓學生估算,再筆算;然後全班交流算法,針對計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訂正,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5.複習四邊形時,要注意歸納整理,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繫和區別。結合第121頁第7題,學生畫完幾種四邊形後,讓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説一説每種圖形各有什麼特徵,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是什麼。結合第122頁的第8題,讓學生説一説周長的概念,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6.複習“時、分、秒”和“千米和噸”時,要注意全面複習學過的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結合實例讓學生體會這些單位的大小和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

7.複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除了結合第123頁的第11、12題外,還要結合一些實例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含義,體會到“整體”既可以是各種實物,也可以是各種圖形。

8.關於練習二十六中一些習題的説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計算方法,使大家知道解決這類問題可以用簡單的推理的思考方法。如第1小題,先想個位上幾加4等於7,3加4等於7,所以上邊空格填3;十位上6加幾等於10,4加6等於10,所以下邊空格填4;得數的百位上雖然是9,但是十位上向百位進了1,所以要想幾加3等於8,5加3等於8,所以上邊空格填5。

第7題,可先找幾名學生説一説題意,如果大家理解題意了,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如果大部分學生沒有理解題意,可以分小組討論(不要討論解答方法),再讓學生獨立解答。最後,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只要分別求出正面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再加上15釐米,就是所求的結果。

【課時安排】:共4課時

第1課時:萬以內的加、減法有餘數的除

第2課時:多位數乘一位數四邊形

第3課時:時、分、秒、千米和噸

第4課時:分數的初步認識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是學生在已學過的表內除法和簡單的餘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使學生在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以及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

2、會解決有餘數的除法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兩位數除一位數的口算和豎式計算的方法;除法驗算。

難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關鍵: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課時:

9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25分鐘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

2、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和平共處算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豎式的書寫。。

教學準備:

小棒,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口算練習。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裏面有( )個十( )個一。

95裏面有( )個十( )個一。

84裏面有( )個十( )個一。

73裏面有( )個十( )個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揭示課題)

2、教學口算。

? 理解圖意,學生觀察場景圖,説説知道了什麼,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 討論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小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討論第二個問題:平均和每個女孩子買多少枝?結合實際操作讓學生形成思維。也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提問。

? 歸納: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

402=20 62=3

20+3=23

3、即時訓練,口答。(讓學生説説算麼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學豎式計算。

? 教師結合462説明豎式的寫法,邊説邊板演。

? 探索算理。(步驟:除、乘、減、移)

? 思考:2為什麼要寫在十位上?

? 小結:用豎式計算,要從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再用個位上的數除,除到哪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三、實際運用。

1、完成第2頁第1題。(注意區別與聯繫)

2、完成第2題。

讓學生試做前兩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兩題。注意筆算注意什麼?以及聯繫與區別。

3、完成第3題和第4題。

4、第5題,先獨立後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許學生不同的策略解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P58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內容是學習比較複雜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上一節課中的兩個題目是被除數的某一位上是0而商0,本節課是因為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時不夠商1而商0,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的一個難點。通過6123要讓學生明白算理和算式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嘗試探索

1、創設情景:本月輪到你當家庭主管,負責分配零用錢,零用錢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給家裏3個人,每人該分配幾元?

(1)你能完成這項任務嗎?請你試試看。

(2)小組討論,比一比誰完成得好。

(3)彙報,注意表達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2、情況分析

(1)在計算過程中,碰到什麼問題?

(2)説一説你是怎樣解決每個問題的。

二、引導歸納,提煉方法

1、提問:除到被除數的十位時,不夠商1怎麼辦?接下去的豎式該怎樣寫?(這是重要環節,讓學生充分討論,充分發言;教師準確引導,方向明確)

2、提煉:用被除數十位的1除以3,不夠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寫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寫0,1減0得1,再把個位的2寫下來,12除以3商4。(教師在演示的時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範的作用,促進學生養成好的計算習慣)

3、介紹簡便的寫法。

三、獨立嘗試,鞏固提高

1、嘗試寫豎式計算:5224在嘗試解題過程中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強調在計算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和注意事項)

2、歸納總結。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後彙報:

書的封面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

書的封面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1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厚不到1釐米,20釐米多,多多少?不到15釐米,差多少?不到1釐米,那是多少?20釐米多,不到15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教學例1。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釐米多,14釐米多,不到1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20釐米還多7個小格;

寬是14釐米還多5個小格;

厚是8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釐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釐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釐米長度內都有10個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師板書:1釐米10毫米

(4)請同學們想一想,1釐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釐米=10毫米板書:=

[1釐米=10毫米 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5)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①老師表示1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學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1毫米、1釐米

藉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並填書)

做一做(66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於積極的思維之中。

2.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説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釐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3.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4種長度單位,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展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並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備註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麼關係?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 第1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敍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6毫米。

課桌高7米。

粉筆長75分米。

四、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五、佈置作業:練習十七 第2題,填在書上。

六、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例1 例2

1釐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國小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感知時間單位“秒”,體驗秒是比時和分小的時間單位,幫助學生建立“1秒”和“幾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準備:錄像、、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初步感知時間單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學們,知道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和咱一塊上課,高興嗎?同學們還記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點59分)嫦娥1號發射的情景嗎?在這個場景中還藏着一些數學知識呢,想再次來回顧一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嗎?好,讓我們跟着指揮長一起來為它倒計時加油吧!

(播放發射倒計時時刻)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7、6、5、4、3、2、1!

誰找到了藏着的數學知識了?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剛才我們每數一個數的時間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種時間單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呢?生舉例。

師小結:劉翔在奧運會上用12秒91的成績奪得了男子110米欄的冠軍;這是我們過馬路時,常常看到的紅綠燈,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也是用秒來計時的。

師小結:在生活中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直觀感受1秒和幾秒。

(一)觀察鐘面模型,複習舊知。

師:(出示鐘面)還認識它嗎?請學生來介紹一下時鐘。

(二)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秒概念(聽一聽,看一看,説一説)

1、認識秒針和1秒。

師:在鐘面上還有一個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來(秒針)誰來描述哪顆針是秒針呢?(又細又長的那顆)。

師:那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聽,認真看,鐘面上的秒針是怎麼走的?(演示:鐘面上,秒針伴着“嘀噠”聲走了幾小格。)生自由回答。

師:秒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呢?

生: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就是一秒。

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2、體驗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過渡: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長呢?我們靜靜的來感受一下1秒有多長。

(1)(鐘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嗎?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次要想一個辦法在心裏記一記1秒有多長。

(2)説一説,你是怎麼記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腳、説2個字、點一下頭)

(3)你感覺1秒怎麼樣?(學生髮表意見。)

師小結:1秒的確很短,秒是比時和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三)互動體驗,感受幾秒,加深對1秒的認識。

1、體驗10秒。

師:我們來做個遊戲,請你閉上眼睛,來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長。當你覺得到10秒了就睜開眼睛,悄悄的舉起你的小手,記住你看到的是幾秒鐘。

學生活動,然後反饋。

2、感受15秒。

師:還想做這個遊戲嗎?提高一下難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針要從12走到幾呢?

學生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覺是越來越準了。

3、遊戲活動

師:這個遊戲有意思嗎?現在同桌兩人,自己定時間來感受,一個同學看鐘面,另一個同學感受,交換進行。互相幫助,調整好節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四)體驗探索,發現1分=60秒。

師: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得很好,鼓勵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師要送一個禮物給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樂來輕鬆一下,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這段音樂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樂“梁祝”。)

師:這段音樂有多少秒?

師:這段音樂究竟有多少秒,讓我們伴着秒針的走動,再次來欣賞一下這段音樂。不過這一次,請你仔細觀察秒針走動時,分針有什麼變化?(再次播放這段60秒的音樂,畫面顯示秒針從12開始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

師:秒針走了多少秒?這段音樂是多少秒呢?

生:秒針走了一圈,分針走了1小格。

師:秒針走一圈是多少時間呢?分針走了1小格呢?

生: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鐘。

師:我知道這段音樂是60秒,現在又説是1分鐘。到底是1分鐘還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書:1分=60秒

課堂小結:讓我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認識了時間單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長,還知道了1分=60秒。

三、練習、感受,加深認識

如果給你10秒,你覺得能幹什麼?學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幹什麼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這裏我給大家準備了一篇和一些口算題,還有半張空白的紙。大家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件事來作實驗。

四、課堂小結

10秒我們有這麼多收穫,那如果只給你1秒你能幹什麼呢?學生交流。你們認為1秒幹不了什麼?是這樣嗎?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結:汽車1秒能行20米,火車1秒能行30米;飛機1秒能飛行250米;地球1秒大約能自轉4100米;衞星1秒約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這短短的1秒,在一些國際比賽中,往往成敗就在這短短的1秒之內,(出示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視頻)這是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連1秒都不到。

難怪人們常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就是時間的價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生自由説。祝賀大家今天收穫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們今後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時間的主人。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了解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3、培養學生口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

口算方法要靈活多樣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口算。

教師出示口算卡,學生口答得數。

2、口答。

450除以9得多少?被除數是8000,除數是8,商是多少?

3、導入新課

媽媽要買8個茶杯,每個茶杯15元,媽媽大約要帶多少錢就夠了?你是怎樣想的?

通過聆聽學生的思考過程,揭示今天的教學內容。

二、探究新知

教師:要把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組成員們一起分一分,説一説。

學生在小組裏進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動,老師巡視瞭解情況。

教師:誰來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生説出想法。問: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學生嘗試自己計算後,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發現,老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只要學生説的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並表揚和鼓勵。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出示分桃圖。

1、平均每筐大約裝多少個?

(1)理解題意。

(2)提問:要分多少個桃?平均分成幾份?求什麼?怎樣理解“大約“兩個字?

(3)列式。

(4)思考“怎樣求出平均每筐大約裝多少個?

(5)集體交流。

(6)質疑:為什麼要將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因為240,280都是4的倍數)

還有其他估算方法嗎?

2、估算。

78÷4 470÷8 178÷6

83÷9 360÷5 410÷7

(1)學生獨立完成。

可簡寫思考過程。

教師巡視,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集體訂正,敍述估算過程。

3、估算。

71÷8 181÷2 359÷6

440÷9 138÷7 323÷4

請學生説出估算過程。

4、用你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直接説出估算結果。

四、思維訓練

找出下面每組數的規律,在()裏填上合適的數。

(1)3 6 12 24 ( )

(2)128 64 32 16 ( )

(3)8 24 12 36 18 54 27 ()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7題。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估算的過程,初步瞭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用多媒體幻燈片逐一出示各種圖片,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圖片內容是:

郵局郵票出售處,有的郵票一枚80分,有的郵票一枚60分。

百貨商店鞋櫃,一雙旅遊鞋78元,一雙皮鞋164元。

電影院售票處,日場一張電影票15元,夜場一張電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約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櫃枱,每盒圖釘120個,每包日記本25本。

2.出示課本第70頁例2主題圖:三年一班29個同學去參觀航天航空展覽,門票每張8元。

請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補充提出:如果老師這時只帶250元錢去,夠嗎?

二、嘗試解決

教師先請學生猜一猜帶250元夠不夠?再請學生思考怎麼知道我們猜得對不對呢?看看小精靈是怎麼説的?

怎麼才能知道8×29大約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計算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啟發學生想出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整十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口算,我們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來估算。

因為8×30=240,所以8×29的積比較接近240,我們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靈介紹約等號。

可見帶250元夠買門票。

三、拓展引申

估計下列幾道乘法算式的積大約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説明各應看成幾百或幾十。説明因數是三位數時,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數即可。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70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後集體訂正答案。結合訂正答案的過程讓學生説一説估算的過程。

2.用上課開始時呈現的幾個問題情境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估算結果,找出答案。

3.請學生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開頭我們碰到了什麼問題?是怎麼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的?

2.上這堂課,你有什麼感受和體會?(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我們應儘可能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九

一、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周長

1、剪一剪,初識一週邊線

秋天的樹葉色彩繽紛,形狀各異,每一片葉子都是秋姑娘寫給我們的信。老師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給我的一片樹葉。

師:你能幫我剪下來嗎?可以怎麼剪?(師引導突出一週邊線)

師:一定要從他指的這個點開始剪嗎?

小結:從哪裏開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樹葉一週的邊線,最後回到起點就行了。

(請學生剪下樹葉)

2、描一描,再識一週邊線

老師這兒還有一片樹葉,你能一筆描出它一週的邊線嗎?[板書:一週邊線]

3、比一比,初步認識周長

師:這兩片樹葉一週的邊線一樣長嗎?

對呀,邊線是有長度的,有的邊線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樹葉一週邊線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完成板書]

二、結合身邊實例,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

1、摸一摸,圍一圍,説一説

(1)用掌心摸一摸我們坐的課桌的表面。這個課桌面也是有周長的,用手指圍一圍課桌面的周長在哪裏。誰能説説什麼叫課桌面的周長?(課桌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

(2)拿出數學書,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在哪裏?比劃給同

桌看。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數學書封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2、辯一辯,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周長在哪裏?

師:蘋果是個立體物體,不好表示周長。但是如果我們把蘋果切開,就露出了一個切面,像這樣的平面就有周長。

誰來指一指蘋果切面的周長?

(2)找一找你身邊,哪裏還能找到周長?

生:黑板面的周長,門表面的周長等

(3)小結: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很多平面圖形上也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周長”概念的建立,我設計首先是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進而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其中通過一個立體蘋果實物,讓學生理解,周長是指物體“表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潛移默化中,起到了物體表面與平面圖形這兩方面的紐帶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圖形的周長

1、操作交流中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

師: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並説一説什麼是它的周長

(幾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書本62頁)

2、變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圖形周長的認識

師:你們看,房子圖上開了一扇門,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一樣嗎?變得怎樣了?

學生辯論後明確,周長變了,變長了。

師:呀,房子圖上又開了窗,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開了門的房子圖相比,變了嗎?

學生辯論後明確:周長沒變。

明確:圖形的周長只和外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有關,與圖形裏面的線段無關。

師:這也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認識嗎?它有周長嗎?為什麼?

學生辯論後明確:沒有周長,因為從起點圍,圍不到一週。

師:添上什麼它就也有周長了?

生:

總結:看來,只有怎樣的平面圖形才有周長?(起點和終點手拉手,封閉起來的圖形只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在描周長、剪周長的具體活動中並不能完全建立“周長”的概念,它還需要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辨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較為豐富而深刻的“周長”概念呢?我設計了一個逐步遞進的衝突情境——開門的房子、開窗的房子、以前學過的角,讓學生在經歷衝突的過程中深化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四、自主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周長

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周長,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1、探索規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計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釐米,你有什麼好辦法?同桌論討商量。

(用尺量,再計算)

請兩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測量,其它同學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圖形的周長?為什麼?

小結:用線段圍起來的圖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計算的方法得到周長。

2、探索不規則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可怎麼辦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

兩位學生上台操作,得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57釐米。

3、在圖形的變化中體驗周長的變化

這是一個方格圖,每個方格的邊長是多少?

(1)求一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在這個方格圖中來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既可以數,也可以算,都是求這個正方形所有邊線的總和。

(2)求3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3個方格拼成的,你覺得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預設:12釐米、8釐米、10釐米

師:答案不一樣了,你支持哪種答案的説説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可以舉手提問或反駁。

師總結: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圖形的周長就是它一週邊線的長度,要求周長,關鍵是找準圖形的一週邊線。

(3)求4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4個方格拼成的,你認為它的周長又是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嗎?

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8釐米,但是你看看它們形狀一樣嗎?

那你想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由3個方格拼成的圖形並不是3個方格周長的總和。我利用這個“認識易錯點”顯現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引發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正確認識,有效地避免了錯誤。)

五、實踐應用周長,積累測量經驗

今天,我們和周長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長呢?那就讓我們來執行幾項任務吧。

1、先請4人小組的組長來抽取任務

2、在做任務時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軟尺,米尺等)可以由組長到工具角借,請工具管理員介紹工具的用法3、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1號任務: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

2號任務:測量課桌面的周長。

3號任務:小組內選一位同學,測量它的腰圍

4號任務:沿中間曲線剪開,想辦法弄清楚剪開後兩個圖形的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圖形剪開來比。)

4、彙報交流

5、教師評價,評選出“智慧小組”、“團結小組”、“文明小組”

(設計意圖:採用分小組來抽取任務的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小組間產生競爭意識,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測量物體和圖形周長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測量、計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去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經歷,在經歷中應用數學知識。)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十

第一單元: 時、分、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感知時間單位“秒”,體驗秒是比時和分小的時間單位,幫助學生建立“1秒”和“幾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準備:錄像、、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初步感知時間單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學們,知道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和咱一塊上課,高興嗎?同學們還記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點59分)嫦娥1號發射的情景嗎?在這個場景中還藏着一些數學知識呢,想再次來回顧一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嗎?好,讓我們跟着指揮長一起來為它倒計時加油吧!

(播放發射倒計時時刻)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7、6、5、4、3、2、1!

誰找到了藏着的數學知識了?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剛才我們每數一個數的時間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種時間單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呢?生舉例。

師小結:劉翔在奧運會上用12秒91的成績奪得了男子110米欄的冠軍;這是我們過馬路時,常常看到的紅綠燈,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也是用秒來計時的。

師小結:在生活中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直觀感受1秒和幾秒。

(一)觀察鐘面模型,複習舊知。

師:(出示鐘面)還認識它嗎?請學生來介紹一下時鐘。

(二)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秒概念(聽一聽,看一看,説一説)

1、認識秒針和1秒。

師:在鐘面上還有一個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來(秒針)誰來描述哪顆針是秒針呢?(又細又長的那顆)。

師:那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聽,認真看,鐘面上的秒針是怎麼走的?(演示:鐘面上,秒針伴着“嘀噠”聲走了幾小格。)生自由回答。

師:秒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呢?

生: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就是一秒。

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2、體驗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過渡: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長呢?我們靜靜的來感受一下1秒有多長。

(1)(鐘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嗎?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次要想一個辦法在心裏記一記1秒有多長。

(2)説一説,你是怎麼記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腳、説2個字、點一下頭)

(3)你感覺1秒怎麼樣?(學生髮表意見。)

師小結:1秒的確很短,秒是比時和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三)互動體驗,感受幾秒,加深對1秒的認識。

1、體驗10秒。

師:我們來做個遊戲,請你閉上眼睛,來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長。當你覺得到10秒了就睜開眼睛,悄悄的舉起你的小手,記住你看到的是幾秒鐘。

學生活動,然後反饋。

2、感受15秒。

師:還想做這個遊戲嗎?提高一下難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針要從12走到幾呢?

學生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覺是越來越準了。

3、遊戲活動

師:這個遊戲有意思嗎?現在同桌兩人,自己定時間來感受,一個同學看鐘面,另一個同學感受,交換進行。互相幫助,調整好節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四)體驗探索,發現1分=60秒。

師: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得很好,鼓勵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師要送一個禮物給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樂來輕鬆一下,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這段音樂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樂“梁祝”。)

師:這段音樂有多少秒?

師:這段音樂究竟有多少秒,讓我們伴着秒針的走動,再次來欣賞一下這段音樂。不過這一次,請你仔細觀察秒針走動時,分針有什麼變化?(再次播放這段60秒的音樂,畫面顯示秒針從12開始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

師:秒針走了多少秒?這段音樂是多少秒呢?

生:秒針走了一圈,分針走了1小格。

師:秒針走一圈是多少時間呢?分針走了1小格呢?

生: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鐘。

師:我知道這段音樂是60秒,現在又説是1分鐘。到底是1分鐘還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書:1分=60秒

課堂小結:讓我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認識了時間單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長,還知道了1分=60秒。

三、練習、感受,加深認識

如果給你10秒,你覺得能幹什麼?學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幹什麼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這裏我給大家準備了一篇和一些口算題,還有半張空白的紙。大家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件事來作實驗。

四、課堂小結

10秒我們有這麼多收穫,那如果只給你1秒你能幹什麼呢?學生交流。你們認為1秒幹不了什麼?是這樣嗎?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結:汽車1秒能行20米,火車1秒能行30米;飛機1秒能飛行250米;地球1秒大約能自轉4100米;衞星1秒約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這短短的1秒,在一些國際比賽中,往往成敗就在這短短的1秒之內,(出示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視頻)這是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連1秒都不到。

難怪人們常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就是時間的價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生自由説。祝賀大家今天收穫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們今後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時間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