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39K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算練習(練習三第1題)。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計算順序是什麼?在豎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什麼?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三第2題。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學生分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連續三次進位的題目,指名回答時要讓學生説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幾,是如何得到的。

2、練習三第3題。

(1)出示題目中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小云有5本相冊,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冊,每本126張照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小云有多少張照片?

小蘭有多少張照片?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三第4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説説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説説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對比練習(練習三第6題)。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道題,説一説有什麼不同?你是如何發現的?再動手計算。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生,你獲得哪些解決問題的經驗

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體會數學能廣泛應用於生活的價值。

3、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

教)本站●(學重點:

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我們要到一座美麗的森林去旅遊,請同學們做好準備,讓我們一起出發。

二、玩中學。

1、森林食品店。

(1)同桌之間進行遊戲,一人扮顧客,承擔提出購物問題的任務,另一人扮服務員,承擔解決問題的任務。

(2)明確遊戲規則。

(3)根據遊戲規則,同桌之間開始遊戲。

學生可以先解決“我要買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和“30元能買哪些商品?”這兩個問題加以解決。教師在遊戲中起到裁判員的作用。

2、紀念品商店。

同桌互換角色繼續進行遊戲。遊戲過程中,要認真傾聽對方的發言,獨立思考,敢於質疑。

三、學中做。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並與同伴説一説。

2、學生走進生活尋找小數,可以用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對“生活中的小數”的獨特的發現。

四、做中得。

1、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費、電費的開支情況,並記錄下來。

2、記錄後對數據進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與同伴説一説,可以用數學日記記下自己的感受及節省開支的建議。

3、數學活動,從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幣裏拿出7、6元,有幾種拿法?

五、總結。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觀察、聯繫生活情景,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發展初步的計算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教師知道下能提出並解決問題,體會生活裏數學問題的多樣性和問題的不確定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情境圖並交流感受,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通過聯想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

1.看教師演示無序上下車情境。

指名説説車上人數增減情況。

思考為什麼不能確定車上人數增加變化情況。

2.看教師演示有序上下車情境,説説車上人數的增減情況,猜一猜車上人數大約有多少人。

3.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二、目標驅動,自主學習。

看教學情境圖,思考問題。

(1)從剛才的圖中,你看懂了什麼?在小組裏説一説。

(2)你能用學具來擺一擺剛才乘車的情況嗎?

(3)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圖的意思嗎?

三、全班交流,提煉建模

1.交流答案。

2.認定目標。

3.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加減混合的算式怎樣計算呢?

4.一起讀一讀課前讀過的兒歌。

四、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必做題

1.基礎練習,想想做做1。

學生看圖説説是什麼意思,然後再列式計算。

2.基礎練習,想想做做2。

指導學生説清圖意,再解答。

3.綜合練習,想想做做5。

指導學生先看清圖意,再與同桌交流一下看到了什麼。

選擇一組數量進行列式。

交流圖意。

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堂課的收穫與體會。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被除數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佔位。

通過探究,得到每次除得的餘數都要比除數小,會根據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餘數等於被除數的關係來驗算有餘數的除法。能靈活的運用驗算的方法計算出被除數、除數。

重點難點:

理解被除數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佔位。

掌握有餘數除法的驗算方法:當餘數比除數小時,被除數=商×除數+餘數。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練習一

師:“分析題意,平均分我們用什麼法?算式是什麼?回憶一下,除法豎式計算的四個步驟是什麼?”

生:“用除法,算式:86÷4,步驟是①商 ②乘 ③減 ④落。”

練習二、練一練

師:“做豎式計算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些什麼?”

生①:“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開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到那一位上面。”

生②:“每次除得的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師:“完成下列豎式。”

二、新課探索

探究一

師:“列式並嘗試計算。”

師:“個位上的0是怎麼來的?能不能省略?”

生①:“個位上不夠商1,用0佔位。”

生②:“不能省略,如果沒有0的話商就成了2,太小了。”

師:“生③在商0之後沒有和3相乘,他這樣做對不對?”

生①:“不對,做除法的步驟是①商 ②乘 ③減 ④落,這樣做少了三步。”

生②:“可以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和剛才的一樣。”

生③:“0與任何數相乘都等於0,任何數減去0等於它本身。”所以第三種方法更為簡便。

小結:被除數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佔位。

探究二

師:“下列三種做法中,你認為哪一個才是正確的?”

生①:“第一個一看就錯了,餘數比除數大了。”

生②:“我列豎式計算得到:94÷4=23……2”

小結:檢查除法計算時,首先看餘數,餘數要比除數小。

師:“當餘數比除數小時,除了通過豎式重新計算以外,你還有什麼好方法嗎?”

生①:“因為23×4+2=94,所以94÷4=23……2是對的。”

生②:“因為24×4+2=98,所以94÷4=24……2是錯的。”

小結:當餘數比除數小時,可以看商×除數+餘數是否等於被除數來驗算。

三、課內練習

練一練

師:完成下列豎式,

師:説説(3)(4)兩題商末尾的0是怎麼來的。

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計算並驗算

師:“説説驗算的方法。”

生:“先看餘數。如果餘數大於或等於除數,答案錯;如果餘數小於除數,再看商×除數+餘數是否等於被除數。”

師:“任選兩題,計算並驗算。”

想一想,填一填

師:“如何求被除數?”

生:“被除數=商×除數+餘數。”

想一想,下列各數該怎樣求?

師:“第一題你們是怎麼想的?”

生①:“想誰乘9的結果離83最近。”

生②:“想誰乘9等於81。”

師:“81是怎麼來的?”

生:“用被除數83減去餘數2。”

師:“因此,求除數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用被除數減去餘數,再用所得的結果除以商來得到。”

師:“第二題除了列豎式外,還可以怎麼做?”

生:“先用被除數減去餘數,再用所得的結果除以除數。”

師:“小巧、小丁丁和小亞經過自己的努力,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的獎學金,讓我們來看一下,他們拿着這些獎學金準備買些什麼學習用品吧!”

師:“完成下列三題,並説説你是怎麼驗算的。”

四、課後小結

本課小結

有餘數除法的驗算方法:先看餘數。如果餘數大於或等於除數,答案錯;如果餘數小於除數,再看商×除數+餘數是否等於被除數。

五、課後習題

課後作業

補充題

⑴ 被除數+除數×商=96,被除數=( )

⑵ 把8、79、7、9四個數填入括號裏,使算式成立。

( )÷( )=( )……( )

練習冊第28、29、30頁。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

掛圖,數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複習

完成口算除法的練習題一組。

學生聽算,做完後集體訂正。

二、情境導入

同學們,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也在迅猛的發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 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開發 你們想了解嗎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

三、探索新知

1、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信息?

學生認真讀題,從題目中或信息及問題,並與同伴説一説。

2、指名列式,板書。

學生先列出算式,然後思考算法,並在小組內交流。

3、組織學生討論算法。

將學生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可能出現的方法:

1、2×30=60 60÷2=30

2、6÷2=3 60÷2=30

4、將答案寫在書上。

5、完成試一試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體驗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6、完成試一試第2題,並讓學生説一説發現了什麼?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觀察縱向的算式,發現規律,在小組內交流。

組織學生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

三、拓展應用

1、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

你發現了什麼

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看了90頁。

⑴還剩多少頁每看

⑵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

2、會在簡單的統計表裏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裏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3、使學生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笑一笑,唉,我怎麼發現有的同學有幾個牙沒有了?哪兒去了?

生:我換牙了。

師:你也換牙了嗎?換了幾顆?噢,原來大家都換牙了,那麼關於換牙這件事,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誰換了1顆牙?2顆牙?3顆牙

師:有這麼多情況,大家能記住每個同學換幾顆牙嗎?(不能)

2、老師非常想知道你們換牙的情況,請大家想一想,怎樣才能讓老師很清楚地知道你們中有多少人換了1顆牙,2顆牙,3顆牙呢

二、調查整理,體驗過程。

1、暢談想法

生1:可以請每個同學説一説。

生2:可以請他們分別舉手表示。

生3:可以請換1顆牙的同學站一排,請換2顆牙的同學站一排,再請換3顆牙的同學站一排

2、引出課題:像同學們所説的數一數,並且把換牙的人數記下來,這個記下來的過程就是統計。(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課題。)

3、小組合作,嘗試統計

組內分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調查自己組的換牙情況。

4、交流統計結果和記錄方法

如學生想不出,可由老師來介紹一種方法。

5、比較方法,自我優化

剛才幾位同學介紹了自己的記錄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6、整理各組數據,把全班情況統計在黑板上。

7、分析數據,提出問題

説説從統計表中知道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根據圖、表反映的數據,充分發表見解。

三、鞏固拓展,實踐應用

1、小組活動,統計自家人口。

(1)下面我們用先記錄再整理的方法來統計一下自己家有幾口人。

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小組中每個人家有幾口人記錄下來,再把每家人口的數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記錄方法和統計結果。

(3)説説從統計結果你能知道什麼?想到什麼?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對大家説什麼。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七

整體感知:

長度計量單位,特別是用毫米測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主要通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對學生加深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係認識是有幫助的。因為長度單位是抽象的,靠教師很難使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這就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學習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悦。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在課堂多活動、多操作。同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繫,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練習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學目標:

(一)知識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釐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

(二)能力點

1、能正確運用毫米、分米表示長度。

2、能用手勢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並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後彙報

書的封面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書的封面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1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厚不到1釐米,20釐米多,多多少?不到15釐米,差多少?不到1釐米,那是多少?20釐米多,不到15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教學例1。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釐米多,14釐米多,不到1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長是20釐米還多7個小格;寬是14釐米還多5個小格;厚是8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釐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釐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釐米長度內都有10個小格,都是10毫米。3教師板書:1釐米10毫米

3、請同學們想一想,1釐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釐米10毫米板書:1釐米10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4、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①老師表示1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學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1毫米、1釐米藉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概念。6測量分組操作並填書做一做66頁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於積極的思維之中。

(二)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説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釐米?板書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將米、分米、釐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三)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板書4、測量,做一做67頁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4種長度單位,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三、鞏固發展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並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麼關係?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第1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敍述是否正確?蠟筆長6毫米。跳繩長2釐米。課桌高7米。粉筆長75分米。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