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分秒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一分能幹什麼的時間活動,體驗1分的長短。

2 知道1分等於60秒。

3 培養時間觀念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充分感受1分的長短,建立1分概念。

教學難點:

估計1分有多長。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老師特意給你們帶來了一段,想看嗎?(想)

學生觀看一分《貓和老鼠》動畫片

2.師:你來猜一猜這段動畫片大約有多長時間呢?(學生自由猜)你想知道到底是多長時間嗎?(想)就是一分。

3.那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和一分交朋友,好嗎?(好)(板書課題)

二、實踐感知。

1.師:請大家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分的時間有多長?

(聽一分鐘表聲)

你對一分又有什麼感受了呢?(感覺時間太長了)

2.(出示鐘錶)那你對鐘錶有多少了解呢?(學生自由説)

師:那一根針是秒針?你覺得秒針有什麼特點呢?(最細最長走得最快的)

對鐘錶你還知道些什麼?

3.師:仔細觀察,看鐘面發生了什麼變化?(秒針走一個小格)

再來觀察,秒針又走過了幾秒呢?(3秒,5秒)為什麼呢?(因為秒針走了3個小格)

4.師:可以拍一次手記住一秒(拍一聲),跟老師一起來一次(一起拍一聲).

你還能想出什麼好的辦法記住一秒?(學生介紹,全班體驗)

5.分與秒有沒有關係呢?就請小朋友跟着鐘面上秒針的走動一起來數一數,看看你會發現些什麼?(課件演示秒針轉一圈)

你發現什麼了嗎?(找2-3名學生説,教師演示課件)(板書:1分=60秒)

三、活動體驗.

1.師:1分的時間究竟能幹些什麼呢?(板書:能幹什麼)

你來猜一猜1分的時間能幹些什麼呢?跟你小組的同學交流討論吧.(學生小組討論)

誰願意跟大家説一説呢?(學生彙報試猜)

2.給你1分的時間你想做點什麼呢?(學生自由談)

其他同學把你的學具袋拿出來,選擇一件你自己喜歡做的事,看誰的動作快.

給你們1分的時間,看看你們在1分的時間裏做一件事能完成多少?(學生動手做,教師記時)

3.時間到了,給你的朋友説一説你在1分裏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同學之間交流)

誰願意給大家説説?(學生彙報,4-5名)

4.你現在對1分又有什麼新的體會了呢?(感到一分能做的事很多)

四、實踐拓展.

1.估一分.

師:如果我們沒有鐘錶,你想用什麼方法來估計1分有多長呢?(指名3-4名學生)

屏幕上有一個計時器,一會你趴在桌子上,用你的方法估計到了1分,就抬起頭來,看誰估計的最接近1分.(課件計時,學生估計)

師:誰來説一説,你睜開眼睛時,計時器上顯示的時間是多少?

2.估兩分.

師:來聽一段音樂,請你邊聽邊估計這段音樂大約有幾分?(放音樂學生估計)

想好了嗎?大約有幾分呢?(指名3-4名學生彙報)

其他同學呢?想説得就大聲地把自己的答案説出來吧!

實際上就是兩分。

3.師:你們知道嗎?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1分還能做許多許多的事,老師課前收集了一些資料。(課件播放資料,師介紹)

4.師:這節課就只剩下最後的1分了, 劉 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份關於時間的禮物,你想得到它嗎?(師讀時間名言)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工具

刻度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老師比,誰高?誰矮?(老師高,同學們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板書課題——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説: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着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彙報:課桌的長是幾拃?學生彙報: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麼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後,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釐米。

1、教學例2。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着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後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釐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釐米的意思。“釐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2、認識1釐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裏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釐米。(板書:1釐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麼?(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釐米的長度怎麼樣啊?(很短)是呀,1釐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釐米來説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釐米。你也能用1釐米説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3、認識幾釐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釐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釐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説説它可能是幾釐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彙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釐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着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5、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説出鉛筆的長度,再説説是怎麼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釐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説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釐米。

説明:接近8釐米的,我們説它大約是8釐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釐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課後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釐米的長度,並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課後習題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 )來量。

2、圖釘的長大約是( )。

3、曲別針的長是3( )。

4、1米=( )釐米。

5、操場跑道長400( )。

二、小小畫家。

1、畫一條長3釐米的線段。

2、畫一條長5釐米的線段。

3、先畫一條5釐米長的線段,再畫一條比它短4釐米的線段。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的角的觀察和探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並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認識直角,並能用直角尺測定和判斷直角。

3、通過動手製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角與直角。

2、動手製作直角。

教學過程:

引入:

1、師:今天我們的課堂裏來了4位生活中的好朋友,他們都説自己的身上有我們今天要學的知識。你看,他們藏在這裏。Ppt

2、師:這些圖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朝上,有的朝下,但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你發現了嗎?(都是尖尖的,直直的)

師:像這樣的圖形我們稱之為角(板書)

3、老師在黑板上也來畫三個圖形,看看它們是不是角?(板書)

新授

1、認識角

①師:這個尖尖的點,直直的線在角中有特殊的名稱。自學課本65頁,告訴大家,角的各部分名稱。看一看哪個小朋友學得又快又好。(頂點、邊)

②彙報

師:你的自學能力真強,像這樣由一個頂點,兩條直邊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角有一個記號,畫上角的符號。(圓弧)

師:看另外兩個角,説一説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所以我們説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板書)

2、辨別角

師:你看一羣圖形來了,要我們幫忙把其中的角找出來,並説明理由。Ppt (練習一)

師:我們找到了4個角,想不想我們自己也畫一個角?閉上眼睛想一想:怎樣畫角?角有一個頂點兩個直邊。

拿出練習紙,把你腦海裏的角畫出來和你的同桌分享,畫在練習紙反面。

3、特殊角

師:其實啊,在角這個大家族裏面有一類特殊的角,你看,像這樣方方正正的角我們叫做直角(板書),他有屬於自己的直角符號。

師:伸出手我們一起來畫一畫這個直角符號。橫豎

4、探究直角

師:小博士聽説我們的小朋友學得很棒,所以就想來考考大家了。你聽,問題一、你能在學具、桌面上找到直角嗎?

師:用手來比一比,我找到的直角在這裏……

師:老師也找了一下,你看

拿出我們的三角尺,捏住直角,和我一起轉動三角尺,現在直角在哪裏,捏住他……

師:小博士又來了,聽,問題二,黑板上的直角、數學書上的直角、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樣大嗎?

師:你覺得可以怎麼比較?

先驗證黑板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播放PPT)

師小結:點點重合,一邊重合,看另一邊

用這個好方法讓我們動手驗證一下數學書上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樣大嗎?

師:看來直角是個乖寶寶,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師:回顧一下,剛才測定直角的過程。(點點重合,一邊重合,看另一邊)

問:他是直角嗎?(播放PPT)

師: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黑板上畫的角中有沒有直角,你們説我來做。(是直角的畫上直角符號)

師:想不想自己動手試試啊?(練習紙)

彙報,媒體演示

師:量一量一開始自己畫的那個角是不是直角?

師:直角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的練習紙上就有4個直角,那如果是這樣的一張紙,它還有沒有直角了?(沒有)

師:你聽,問題三,如果什麼工具也沒有就一張紙,如何折出一個直角?同桌合作討論

請學生講,老師媒體播放

師:將我們折的直角打開,數一數一個有幾個直角,並用直角符號標出來。

小結

師: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今天你的收穫吧。(課堂知識梳理)

留下疑問

動手操作,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8~p9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培養數學問題的意識與應用數學的意識。

2、會應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乘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義,能夠列出乘法版式進行計算,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體驗、比較和區分似“3個6”和“6個3”的不同含義。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第4節課(第8頁至第9頁),結合“動物聚會”的童話情境,發展學生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乘法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應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大森林裏住着很多可愛的小動物,這一天,它們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聚會,小動物們帶來許多好吃的。同時它們還想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小朋友們願意參加嗎?(課題)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師:説一説你都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圖上有幾隻小鳥前來參加聚會?師: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圖上有9只小鳥。我是用加法計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計算的,3×3=9(只)。每根樹枝上有3只小鳥,有3根樹枝,求一共有幾隻小鳥,也就是求3個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計算。

師:猴子一共端來多少個桃子?

6+6+6=18(個) 6×3=18(個)

生:圖上一共有多少個胡蘿蔔?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生:一共有12個胡蘿蔔,15個松果。

師: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看了一幅圖發現了這麼多的數學問題,而且解決了。誰能説説乘法和加法的關係是什麼?

師: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三、鞏固應用。

1.連一連。(理解6個3和3個6所表示意義的不同,干擾信息:6+3,強調3個6和6個3)

注意:弄清題意,再連線。

2.説一説。

結合不同的情境,解釋同一個算式2×3的意義。(2個3和3個2的意義,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意義不同。)

3.擺一擺。(一個算是可表示兩種意義。)

教師先出示乘法算式3×2,讓學生説一説它表示幾個幾。

3×2表示2個3或 3個2。

(○○○ ○○○)(○○ ○○ ○○)

4.每樣東西各買多少個:(提出問題——列式——含義)

生: 16個胡蘿蔔,因為4+4+4+4=16或4×4=16(個)。

生: 12根香蕉,因為5+7=12(個)。

作業:p9實踐活動: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板書設計:

動物聚會

一共有多少隻小鳥?

3×3=9(只)

教學反思:

1、學習內容的選擇上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出發,選擇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素材,有意識地讓學生將現實問題數學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深深地體驗到學好數學的應用價值,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動口去説,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學生還通過擺一擺、畫一畫等動手活動積累直接經驗,並在操作中思考,在動手中創新,在活動中體驗獲得知識的喜悦。

案例點評:

1、呈現“動物聚會”的主題情境後,首先要重視培養學生認真觀察、選擇信息、提出並能完整地描述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出數學問題是解決數學問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問題有自己的結構,它是由已知條件與求解目標兩個部分組成的,如“圖上有3根樹枝,每根樹枝上都停着3只小鳥,一共有幾隻小鳥來參加聚會”才是對“動物聚會”情境中隱含的一個數學問題的完整描述。本節課教師與學生在提出數學問題時,都忽視了描述數學問題的重要部分――已知條件。也許他們以為在描述情境問題時,已知條件可以省略,因為它在圖中是明擺着的。其實,提出數學問題的本質就是建立具體情境中一些已知數學信息與一個未知(可知)數學信息之間的對應關係,描述數學問題是揭示這個關係的必要手段,也是培養數學問題意識的重要過程。

2、本節課在解決問題的教學環節中,還帶有“集體作業”的傾向,即一個學生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後,老師就問“誰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一個學生站起來接受挑戰,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補充,他們順利地把問題解決了,就以為全班同學都會了。蘇霍姆林斯基尖鋭地提出,這種“集體作業”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課堂教學表面順利的假象,其實對於多數學生來説並沒有獲得獨立解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比較好的做法是,對學生相繼提出的每一個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都讓其他學生接受挑戰,在草稿本上各自嘗試列式解答;最後再組織小組討論、交流、反饋、訂正。

3.實踐活動是國小數學新課程的一個亮點,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學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並與同伴説一説”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這個實踐活動如果提前佈置,讓學生課前做些小調查,寫成一篇數學日記,再到課堂上進行彙報交流,可能學生受益的面會更大些,體會將更深刻些。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回答與“可愛的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掌握已學過的口訣,進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訣。

2、能利用口訣正確、熟練地計算。

3、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熟練地運用乘法口訣準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學會看圖提出問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故事導入)

池塘裏有一羣可愛的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長大,它們每天都學習文化知識,希望早點找到媽媽,回到媽媽的身邊……

二、利用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一羣小蝌蚪離開媽媽太久了,心裏非常想念自己的媽媽,它們在池塘裏四處尋找,可是忘記了媽媽的模樣,怎麼也找不到。請小朋友幫忙把小蝌蚪送回媽媽的身邊,好嗎?

1、連一連

彙報交流,説一説是怎麼想的,集體訂正。

你們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青蛙媽媽帶着小蝌蚪在岸邊向我們招手,表示謝意呢!

2、比一比(滲透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德育教育)

(1) 談話:請觀察教材中的圖,兩隻青蛙要過河,他們要比一比誰先到達對岸。同桌之間各代表一隻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間互相比賽,優勝者得到一個學習小五星,彙報結果,説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訣。)

(2) 學生做,教師巡視

(3) 彙報訂正

3、算一算

(1)讀題:每隻青蛙吃9只害蟲,3只青蛙吃幾隻害蟲?

(2)請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3)彙報訂正

進行環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三、提高練習

1、完成第1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把口訣補充完整。

二三( ) 三九( ) 五八( ) ( )八二十四

( )五一十 ( )七三十五 ( )七二十一 二( )十六

3、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幾個就填幾個。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4、完成第3、4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關於2、3、5的乘法口訣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

練習有關練習。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2、3、5乘法口訣的鞏固課,教材通過與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進行已學過的乘法口訣的鞏固練習,大部分學生都能熟背下來口訣,並運用到式子中,課堂氣氛活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