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設計: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體驗前後、左右的位置與順序,這樣就需要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把學生帶回生活中,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介紹同學,通過不同方向的介紹,明確前後的確定與面對的方向有關,為分清左右突破難點,學習左右時採用介紹同學、作遊戲解決生活問題等,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使學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時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遊戲中,體驗前與後、左與右的位置與順序。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後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初步培養學生首先確立參照物,再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體會前後,左右的相對性,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後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難點:

準確的區分左和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想和大家做一個遊戲,猜一猜同學的位置。

教師説位置,學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學習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轉身,把你周圍的同學介紹一下?

(1)出現兩種情況:

説出左右,(他這樣介紹同學的,你還能介紹嗎?)

説不出左右,(他這樣介紹同學的,你還能怎麼介紹?)

(2)比較,兩種説法哪種更好?

(3)原來我們可以用左右來介紹兩邊的同學,這樣説真清楚,你也能這樣介紹你兩邊的同學嗎?

(4)我們剛才用了哪兩個詞介紹我們兩邊的同學的?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板書:左右。

你的哪邊是左邊?右邊呢?

指指你左邊是誰?右邊呢?

2、做遊戲。

跟着老師的口令做動作。

舉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腳向前一步……

3、練習

提出問題:他們為什麼都在左邊走呀?

組織學生討論,像前後那樣得到結果:面對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學習前後

向你的朋友介紹你的前後都是誰?

(三)觀察課件,請你向大家介紹你看到景物

學生認識上、下

三、鞏固練習

46頁試一試。

1、看參照物。

2、説出相對應的前後左右的車。

47頁練一練

1、左右的練習。

2、相對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題:上下左右的相對位置綜合練習。

四、課堂小結:

説説你學會了什麼?

板書:

前上

左右

後下

教學反思:

學生對於平面內前、後掌握較快,對於左右掌握會很慢,在介紹自己的前後左右的同學時,先讓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寫字的手一直舉着),學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體的通過樓上與樓下就分清。練習中讓學生學會看圖理解題目要求,學生就會了。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鞏固9的乘法口訣,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的用9的口訣計算9的乘法算式。

2、能運用9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熟記9的乘法口訣,用9的口訣計算9的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一、提出教學目標

複習過渡

1、對口令

四 九 ( )十六 六( ) 五十四

( )九 六十三 三( ) 二十七

( )九八十一 ( )九 四十五

八( )七十二 ( )九 十八

要求學生説一説這句口訣能夠計算哪些算式。

2、口算:

9×7= 9×9=

9×4= 9×()=45

9×8= ( )×4=36

9×5= 9×( )=72

9×6= ( )×9= 63

指名口算出結果,並説出你是根據什麼乘法口訣來計算的?

提出學習目標:

用9的乘法口訣計算9的乘法算式。

解決實際問題。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各組自行進行學習、展示。

1、看圖寫算式(書p85第2題)

根據課件演示,寫出算式。

通過讓學生計算7個9(一個長方體由9個小正方體拼成)是多少,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的含義,通過讓學生看圖計算,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基本特徵的認識。

2、在下面的表裏找出9、9的2倍、3倍…9倍,把這些數圈起來。(書p85第3題)

看一看9的乘法口訣的各個積,你發現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掛圖上圈出要求的數。然後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積是怎樣變化的。如提問:1個9比10少幾? 2個9相加,也就是9的2倍,比20少幾? 9的3倍、4倍、……呢?多讓學生髮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對回答好的,要給予表揚。

小結:可以根據發現的這些有趣的變化規律和積的某些特點記憶9的乘法口訣。

3、對號停車(書p86第6題)

4、在空格里填上每兩個數乘得的積,看誰都能填對。(書p87第10題)

讓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寫,寫好後讓一學有困難但寫得對的學生在全班説結果,使該生有成功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全班展示

1、書p86第8題

(1)讓同桌的兩人互相説一説題目的意思。(如“兩棵樹相距3米,排成一字形,10棵樹總長多少米?”)

(2)根據題意,選擇算法。求9根長多少釐米就是求9個3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3)做完後檢查一下自己算得對不對。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

2、書p86第9題

3、書p87第11題

4、書p87第13、14題

第14題是找規律填數的練習。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填數,然後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生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如,有的學生根據“從第二個數開始,每個數比前一個數多9”這樣一個規律來填數;有的學生根據“10-0=10、20-1=19、30-2=28……”這樣一個規律來填數;有的學生根據“從第二個數開始,十位上的數字逐漸增加1,個位上的數字逐漸減少1”這樣一個規律來填數……通過交流思考過程,使學生體會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三、激發知識衝突

邊展示邊引發知識的衝突,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進行思考:

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的困難説給大家聽嗎?那你對同學的展示有什麼想法與建議嗎?

四、總結反思,激發求知慾。

同學們今天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學習目標,把掌聲送給自己和同學們。課後如果碰到與9的乘法有關的問題,請你們用今天辦法去自行解決好嗎?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於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由於年齡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多組織活動,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將所學到了理論進一步在生活中應用,從而達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並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三、聯繫生活實際應用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點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第2節課(第18、19頁)。繼上一節課“有多少塊糖”對連加算式有了一定體驗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實情境,提出並解決其中需要列連加算式進行計算的數學問題,並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體會到乘法的簡便性。為後面有“有多少點子”的學習做準備。

2、教學目標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現實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並掌握它的讀法、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3)結合具體情境,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3、教學重、難點重點: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並能正確的讀寫乘號以及各部分的名稱。難點:準確地讀寫乘法算式;正確説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二、學情分析

國小二年級屬於國小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不穩定,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懸念和小組討論的環節有助於激發學生興趣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經過一年對新教材的接觸,學生已初步學會觀察生活、發現信息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可以在小組內有序合作、與人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以教師為主導,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二)學法分析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於創意的練習及時反饋鞏固,通過聯繫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過程分析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為三個環節:一、創設生活情境,體會乘法必要性;二、結合問題情境,體會乘法的意義;三,聯繫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一個環節:創設“排隊去兒童公園”的情境,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通過用加法解決“每排有5個同學,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讓同學們體會到連加這種方法的煩瑣。這時,我引導學生:象這樣每個加數都一樣的加法算式,有沒有更簡便的算法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第二個環節:結合“兒童樂園”的問題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突出重點和難點的重點環節。我準備用以下四個步驟來解決問題。把主題圖以課件的形式展現在大屏幕上。

1、請同學們自己在情境圖上尋找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讓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進行問題交流,並進行彙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把學生的問題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些問題,為後面抽象乘法算式做準備。可以請幾個同學在黑板上板演,並共同核對答案。

3、結合上述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個做例題,對學生進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稱的講解。如以2+2+2+2=8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寫做2×4=8,或者4×2=8,讀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間的叉號叫做乘號,這是一個乘法算式,2和4在這個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數。

4、請學生把其他幾個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這四個步驟中,我還會提醒學生注意: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一個是相同加數(顯性的),一個是相同加數的個數(隱性的),要讓學生明確它們的由來。經過第二個環節四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乘法的意義及算式改寫及各部分的名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過度到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

第三個環節:聯繫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這個環節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小組內交流,尋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並在全班進行交流;然後,把本課引入的“排隊”的問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有用的數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就説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已經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義。

六、説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的連加的算式和抽象出來的乘法算式對應着寫,這樣讓加法到乘法的轉化過程更直觀的展現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並通過解決數學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初步認識乘法,瞭解各部分名稱,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分清幾個幾。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小黑板:(判斷)列示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課

1、出示情景圖。觀察畫面。在兒童樂園裏,孩子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火車,有的划船,有的玩遊戲。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學信息,並根據該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生提問: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划船的有幾人?做遊戲的一共有幾人?

選一個來解決問題。有多少人坐小飛機?

怎樣列式?2+2+2+2=8(人)

這個算式裏有幾個2?4個2。像這樣4個2相加的問題,我們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讀法:2×4讀作2乘4,4×2讀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和加號的區別。2表示相同的加數,4表示有幾個相同的加數。8表示4個2相加的和。即4×2的積。

(4)意義:表示4個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決其他幾個問題嗎?並説出算式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含義。

坐火車的有幾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個4相加。6從哪來?

划船的有幾人? 3×3=9(人)表示3個3相加

3、觀察這幾個問題的解答,你發現了什麼?(怎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練習

1、判斷題。A:

B:

求一共有幾個蘋果怎樣列式?為什麼能用乘法?為什麼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計算的條件: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1、試一試P5

請生自己看圖,看懂了什麼?説一説。

每棵樹上有3只小鳥,4棵樹上一共有幾隻小鳥?

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每盒有7個,2盒有幾個。)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義?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書:兒童樂園

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划船的有幾人?做遊戲的有幾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讀作:2乘4表示6個4表示3個3

4 × 2= 8(人)

讀作:4乘2

表示4個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較簡便

作業:1、讀書P4-5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滬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國小數學二年級第一學期P65—66

【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角與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能夠動手製作直角,能夠用直角量具測定和判斷直角。

讓學生逐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與直角。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製作直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不規則的紙、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生活中的角。

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

3、引出數學中的角。

自主探究,豐富認知

認識角

抽象出數學中的角

提出問題:這些角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彙報交流:角的特徵

小結:角有1個頂點,2條直邊。

3、判斷

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角?

認識直角

課件出示直角

(1)提出問題:剛才觀察的幾樣物品,有這樣的角嗎?

(2)提出問題:三角尺上有這樣的角嗎?

小結:像這樣的角的我們稱為直角。

(3)揭示課題:角與直角

(4)出示各種各樣的直角

小結:角的位置,邊的長度,開口大小變化時,它還是角。

折直角

課件出示視頻

觀看電腦老師折直角

自己動手摺直角。

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

自主練習,鞏固新知

數一數

回顧新知,課堂總結

(1)今天學習了什麼?

(2)課堂表現評價。

【板書設計

角與直角

邊頂點

頂點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並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哪是物體的正面,哪是物體的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上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發展空間觀念、合作意識和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幾何模型各一個;各種幾何形體的實物。

學具準備:

小長方體、正方體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第三單元(板書:引導學生讀一讀)

同學們可能會猜想:老師叫我們看什麼呢?(讓學生猜一猜,激起興趣。)

老師坐在小板凳上,分別請三位學生站在老師的正面、側面和高處拍照。

在電腦上展示剛才拍的照片。

生:這些都是老師嗎?為什麼不一樣呢?

師:同學們天天都在學校學習,肯定都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也離不開講台。今天,老師就請同學們來觀察這張講台,看一看從不同角度觀察這張講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狀。

小結:剛才我們用相機當成自己的眼睛讓同學們發現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所看到的畫面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看一看。

二、觀察、交流(實踐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台。

(1)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台,然後互相説説

觀察到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2)學生活動。

注意: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如,可以先引導某個小組的學生站在一個角度觀察,再幫助他們調換位置,使其他小組的成員知道觀察的方法。

(3)彙報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台。現在請同學們來説一説,你看到的講台是什

麼樣子的?

生:我站在左側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這裏(指了指側面)

師:哦。看到了兩個面,這是左面。

生:我站在講台的前面,也看到了兩個面,是上面和前面。(讓學生指一指)

生:我觀察到的講台的形狀和某某同學是一樣的,只不過我是站在這邊(指了指右側面)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還有哪位同學是怎樣觀察的?

(學生可以從一個角看到三個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個面,又或者在每個面前蹲下來,看到一個面。)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三、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的觀察講台圖。

2、説一説圖上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台的哪幾個面?

3、想一想,説一説。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圖中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台的哪幾面?

生:我先説圖上的老師。我認為老師可能看到講台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老師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氣是站在右角邊,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個面。

師:為什麼?

生:我剛才在觀察物體時體會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個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個面。

小結:通過上述驗證活動引導學生髮現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4、連一連

(1)按照剛才討論的結果,讓學生連書上的圖。

(2)交流。(讓學生説説哪幅圖是誰看到的。)

四、認一認

1、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側、正面。

2、交流、體會長方體的上、側、正面。

(1)教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分別指着上、側、正面,讓學生説説是哪個面?同時板書。

(2)再將一個長方體不停地變換着擺,每次都讓學生指出上、側、正面,從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個面叫上面,對着觀察者的那面是正面,兩側的面稱側面,最後讓學

生自己説説,只要意思説對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説説它們的上、側、正面。

(4)拿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實物,讓學生指着説説它們上、側、正面在哪裏?

小結:通常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朝上的一面稱為上面;面對自己的那一面稱為正面;兩側的面稱為側面。

五、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1)引導學生審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饋:説一説你的同桌對了沒有,如果錯了幫他糾正過來。

2、口算

學生獨立計算,小組交流反饋。

3、連一連,説一説。

4、觀察一個物體,小組內説説他們的上、側、正面各是什麼樣的?

六、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七、作業

回家觀察一個物體向家長説出你看到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