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8W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學過程

複習準備,導出新知

基礎訓練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後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麼呢?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才的複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進位加。

板書課題:連續進位加

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裏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圖問:這一捆小棒哪裏來的?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師小結: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麼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麼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餘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並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蔔上的算式的得數。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4、地球儀85元,書包48元,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錢?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求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求周長的計算。

2、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中交流等方式經歷求周長的過程,使學生掌握求周長的方法。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衢州的哪些公園(學生自由發言)

喜歡逛公園嗎?今天,咱們就一起到一個小街心公園遊覽一下吧。

板書課題:遊園

請同學們將課本翻到第46頁情境圖,提問

觀察公園平面圖,你能發現那些數學信息?

如果學生沒説出課本中提出的問題,教師就創設情境,並提出問題:張奶奶每天早晨都要繞着公園邊的小路散步。算一算,張奶奶走一圈是多少米?

師: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先自己試着做一做,然後和同桌説一説你是怎樣做的。

教師巡視指導,讓先做完的學生板演。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的做法

①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

②190+410=600(米)240+560=800(米)200+200+=400(米)600+800+400=1800(米)

師:這位同學,請你跟大家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説自己的想法。

師對學生髮言給與恰當的評價,並啟發學生説出不一樣的方法。重點學習怎樣湊整。

可以問:你是怎樣想的?誰跟他的想法一樣?你為什麼這樣做?

誰還有類似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哪裏比較相似?

誰還有不同的方法?和他的方法不同在哪裏?

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師:其實我想的和你們一樣,我也喜歡這種方法。同學們用好辦法求出了公園的周長,那麼算一算中圖形的周長你們會算嗎?請同學們先自己算一算。

二、師巡視指導,並指名板書。

重點指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學生可能列出的算式

36+20+36+20 (36+20)×2 36×2+20×2 22+22+22+22 22×4 22×2+22×2 引導學生明白各個算式的意思。可以提問

圖中只有一個36和一個20,你寫了兩個是怎麼回事?

誰還有不同方法?你是怎樣想的?這個算式是什麼意思?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到了這麼簡便的方法。接下來請同學們試着用學到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出示題目

師:房頂三角形長20米,房子高(不包括房頂)長41米,房子寬39米,房子的周長是多少米?(20+41+39+41+20=161(米))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聞聯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麼節目,在什麼時刻播出。

2、呈現新聞聯播片頭視頻,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初步揭題。

3、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着説説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麼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瞭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時刻。

2、討論一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於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穫。

2、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遊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二)單元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有:毫米、分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單元內容結構如下:

具體內容安排:

例1

結果不是整釐米時引入毫米,發現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關係,與1毫米厚度的實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例2 m

課桌的長度時引入分米,發現分米與釐米、米之間的關係,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例3

在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係,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例4

際測量、走一走等活動感受1千米的長度,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例5

單位換算。

例6

否同時過橋的問題,認識質量單位噸,同時明確噸與千克的關係。通過討論1噸有多重,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例7 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

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三)單元課時安排

7課時

第一課時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P2-5例1、2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練習一的第1、2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讓學生知道米、分米、釐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

3.初步滲透辨證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十進制關係。

2.難點: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

師: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帶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帶子、一枚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米、釐米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1米、1釐米大約有多長?

2、複習量法:

(1)量物體的長度一定要注意把物體的一端對着尺

子的什麼刻度線?

(2)認整釐米

A.判斷:這種量鉛筆的方法對不對?

B.錯在哪裏?

C.訂正: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把鉛筆的一端對着尺子的“0”刻度線。

D.認整釐米,再看鉛筆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鉛筆是幾釐米?8釐米是整釐米數嗎?

E.小結:象8釐米這樣的結果是整釐米。

二、引入新課:

這張紙條還是整釐米嗎?不是整釐米量出來的數精確嗎?如果要得到比較精確的結果該怎麼辦?

小結:

這個比釐米更小的單位就是毫米。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認識

1、出示米尺放大圖

提問:米尺放大圖上有一些什麼樣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認識1毫米

(1)從觀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麼得到的?

(2)這個放大圖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請拿出尺子來隨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1分硬幣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拿出1分硬幣,説出厚度在哪裏。並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看見食指和拇指之間留下了一條縫,這條小縫的寬大約是多少?

舉例:你還見過什麼東西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用釐米作對比出示1釐米長的紙條,量出長度。

4、毫米和釐米的關係

(1)出示米尺放大圖: 看看1釐米裏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2)師領着學生數毫米

(3)1大格有幾毫米?1大格還可以説是幾釐米?

小結:所以1釐米等於幾毫米?

5、用毫米量。

師: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與用米、釐米量物體的長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認識。

1量紙條。

量教師發的10釐米長的紙條。

師:10釐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勢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紙條上比量出1分米的長度,移出手勢説:“1分米大約這麼長。

3、釐米、分米的關係。

師:這麼長是幾釐米?這麼長還可以説是幾分米?

所以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

(板書:1分米=10釐米)

4、分米和米的關係。

畫出1米長的線段。

提問:1米等於多少釐米?100釐米裏有幾個10釐米?

1個10釐米是幾分米?2個呢?10個呢?

這條線段的長是幾分米?還可以説是幾米?

小結:10分米和1米怎麼樣?(板書:1米=10分米)

三、鞏固練習:

1、P3、4”做一做“

2、P5頁 1、2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1釐米是多少毫米?10釐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1毫米 1分米

1釐米=10毫米 1分米=10釐米 1米=10分米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米和米以內長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內容:練習一的第3-7題。

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加深對毫米、分米的認識。

2.能力目標: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計算。

3.思教目標: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間十進關係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2.難點:不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單位不相鄰的兩個數的換算。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請你按從大到小的順序

排列。

2、填空

1米=( )分米=( )釐米

1分米=( )釐米 1釐米=( )毫米

你們是怎麼想的?

二、導學階段:

1、教師發7釐米的紙條。注意提醒學生量的方法。這張紙條長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單位,該怎樣表示呢?

先討論,再各抒己見。

學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進率推算出來,有的用數的方法,只要是正確的,教師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讓學生明白:用進率推算比較簡便。應該這樣想:

1釐米=10毫米,7釐米就是7個10毫米,所以

7釐米=70毫米。

(板書:1釐米=(10)毫米)

2、量一量課桌高度。

提問:

這個課桌的高度是多少釐米?誰能説一説用分米作單位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用遷移類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釐米=8分米。

自己做,訂正時説説是怎樣想的。

教師説明:

長度間的十進關係正、反兩方面都可以用。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的第3、4 題。

(1)第3題

(2)第4題

重點觀察第1小題:

1米-2分米=( )分米

師:長度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要把1米變換成10分米再計算。

2、小測試:

5分米=( )釐米

43毫米+17毫米=( )毫米

4分米=( )釐米=( )毫米

60米=( )釐米

22分米+8分米=( )分米=( )米

30釐米=( )毫米

90毫米=( )釐米

45分米-36分米=( )分米=( )釐米

86釐米-46釐米=( )釐米=( )分米

3、第5-7題練習。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米和米以內長度單位的換算

7釐米=(70)毫米

80釐米=(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P7千米的認識及”做一做“,練習二的第1-2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在學習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難點: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捲尺。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師:我們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二、導學階段:

師: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比米大的長度單位,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如,我們説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

從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這些都是用千米做單位的。

1、出示P7第一幅圖

説明:公路上路牌上的”21千米“指的是從這裏到葉鎮的路程是21千米。“23千米”指的是從這裏到靈山還有23千米。

2、出示第二幅圖。

教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體育嗎?誰知道通常體育場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嗎?2圈呢?

那2圈半是多少米呢?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板書:1000米=1千米)

那麼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教師帶學生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

分組以人或樹為起點量出100的距離,並仔細觀察一下。

按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並計時。

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

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

3、教科書P8”做一做“

組織學生儘量實際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二的第1-2題

第1題連線。

説説這些交通工具每小時大約行多少千米。

第2題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1千米又叫1公里

1千米=1000米

教學後記:

第四課時 千米和米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P8例5及”做一做“;練習二中的第3-6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知道長度單位在實際中的應用。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2.難點:長度單位間簡單的計算。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1、填空

1千米=( )米

1000米=( )千米

4米=( )分米

1分米=( )釐米

6釐米=( )毫米

500毫米=( )分米

二、導學階段;

1、教學例5:

出示例5:

3千米=( )米

出示問題:

1千米是多少米?

3千米是幾個1000米?

誰知道例5的空格里應填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出示: 5000米=( )千米

問:多少米是1千米?5000米是幾個1000米?空格里填幾?

做”做一做“中的題目。

師:題裏給出的兩個條件單位名稱一樣嗎?你是怎麼想的?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二中的第3-6`題。

1、第3題 獨立完成。

2、第4題

獨立完成。指名説説推理過程。

3、第5題

説説圖意再獨立做。

5、第6題小組討論,全班反饋。

板書設計:

千米和米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教學後記:

第五課時 噸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頁的內容

三維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將書上大米袋示意圖製成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教師:我們都學過哪些重量單位?

讓學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體有多重。

2.5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1000克=( )千克 8千克=( )克

二、新課

1.教學噸的認識。

教師:我們以前學過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比如,一袋糖重500克,一袋鹽重1千克。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比千克還要大的重量單位(引出新課)。

出示書上第一個直觀圖。引導學生説一説圖意,然後教師指出: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

教師:誰能説一説還有什麼物品用噸作計量單位?1 噸到底有多重呢?

教師直接引出:1000千克就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教師: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是幾噸?

教師:你還能説出哪些東西大約重1噸?

2. 教學千克和噸的換算。

4噸=( )千克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推算,不用寫出推理過程,啟發學生想出:1噸是1000千克,5噸是5個1000千克,5個1000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噸是5000千克。

3.做“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給有困難的學生一定提示。訂正時,讓學生説一説推理過程。

三、小結

四、課堂作業

教師還可以再給出幾個例子讓學生説出合適的單位名稱。

教學後記:

第六課時 有關重量單位的混合練習

教學內容:練習三的第1-4題

三維目標:

1.加深對噸的認識。

2.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重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重量單位間的進率。

2.難點: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000千克=( )噸

1噸=( )千克

4000克=( )千克

5000克=( )噸

8噸=( )千克

6千克=( )克

二、練習:

練習三的第1-4題。

1、第1題連線。説説為什麼。

2、第2題 補充

4噸=( )千克

20xx千克=( )噸

1噸-30千克=( )千克

8000千克-7000千克=( )噸

獨立做,並説出推理過程。

3、4米 Ο 1500毫米

3噸 О 4050千克

提示:

單位不同的兩個數能直接比較大小嗎?怎麼辦?

4、第3題

教師解釋”載重2噸"是什麼意思。説説題意,小組討論,口答。

三、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1噸是多少千克?1000千克是幾噸?

四、第4題

回家與爸爸媽媽合作完成。

板書設計:

有關重量單位的混合練習

1000千克=`1噸 1噸=1000千克

教學後記:

第七課時 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內容: 教材第一十四頁的內容

三維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牢記單位之間的進率。

2、能聯繫生活,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這些數學知識。

4、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聯繫生活,説出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

1、複習長度單位:

(1)讓學生説一説你認識了哪幾個長度單位。

(2)舉例子説一説1毫米、1釐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長度。

2、複習質量單位

(1)讓學生説一説你認識了哪幾個質量單位。

(2)舉例子説一説1克、1千克、1噸有多重?

二、聯繫生活,瞭解生活中的數學

(一)自學課本第一十四頁的內容

1、學生看書第十四頁的內容。

2、各學習小組交流,你看到了什麼?

3、全班交流

師:請各小組代表彙報你們組發現了什麼?

生:我們組發現一輛汽車限載重量8噸……

(二)學生彙報社會調查情況

師:請同學們彙報這兩天來你通過什麼方法,發現生活裏存在我們學過的長度和質量知識。

生1:我爸開摩托車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時40千米,我家到學校的路程大約是2千米。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2、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藉助實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過討論和比較,明確算理。

教學重難點:

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基本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筆算方法。

課前準備:

口算卡片、幻燈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表內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

複習除法筆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問各部分名稱。

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除法。

二、新授

1、教學40÷2。

出示場景圖。

觀察場景圖,説説知道了什麼。

出示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0÷2

2、教學46÷2。

先自己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後告訴你的同桌。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個問題:平均每個女孩買多少枝?

3、練習。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6÷2。

4、教學筆算46÷2。

先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後和同桌交流。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口算的想:40÷2=20 uawen.c n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選擇幾題説説算理。

自學除法筆算的方法。

指導筆算除法的順序和方法。

提問:2為什麼寫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個4是怎麼來的?

第二個和第三個6分別是怎樣來的?

三、練習

做做第1題。

説明46÷2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板書2 46説明豎式的寫法,以及在橫線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題。

課堂小結

討論並指名回答。

作業

直接寫得數。

寫完後比一比每組兩題在計算上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1)先獨立做前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比一比兩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完成後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課題:

數學廣角——搭配問題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2頁例1及練習中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搭配現象,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數學活動,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符號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怎樣搭配可以不重複、不遺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金色的秋天即將過去,一隻蝴蝶在草原上忙碌,它要幹什麼呢?

原來它是受了智慧老人的差遣,要去給百變小櫻送一封信。小櫻會不會讓我們看信的內容呢?

噢,是智慧老人邀請她到數學城堡去呀!

二、討論合作,探究搭配方法

1、嘗試猜想。

小櫻帶了2件上衣,3件下裝,如果她每天都想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她可以不重複地穿幾天?

2、思考討論。

(1)引導思考:用2件上衣和3條下裝搭配,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想一想、畫一畫、甚至算一算,用最簡便的方法把各種穿法快速記錄下來。

(2)獨立思考,嘗試表示。

(3)小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參與指導小組活動。

3、展示彙報:現在哪組來彙報?你們是怎麼想的?用什麼方法記錄的?請不同表示方法的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説明,其他學生評價。

預設學生的方法可能有:(1)數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號或圖形表示:(4)計算。

4、觀察比較

(1)剛才我們展示了這麼多表示辦法,你覺得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小結:經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裝,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裝,一共有6種搭配方法;另一種方法是先定下裝,再配衣服,第一條下裝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條下裝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樣地第三條下裝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種搭配方法。可見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課件演示)

(2)剛才同學們還想出了這麼多記錄的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看來有順序地連一連、排一排能幫助我們不重複、不遺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像我們剛才説的穿衣服時不遺漏、不重複、有序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數學問題——搭配問題。

板書:搭配

5、拓展延伸

(1)如果小櫻想在數學城堡裏待一星期,她能不能做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穿法?那該怎麼辦?

(2)請你幫她增加一件上衣或者一條下裝,想一想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用你最喜歡的方法把它們記錄下來,然後和同桌交流。

請不同方法的學生彙報,其他學生評價。

如果在前面學生沒有想出用算式的方法,在這裏教師可適當引導,使有能力的學生初步感知。

6、感知提升

如果帶4件衣服,3條下裝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如果5件衣服,4條下裝呢?6件衣服,6條下裝呢?

三、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1、密碼門

帶好行裝,小櫻來到了數學城堡,哎呀,數學城堡的門是密碼門,她是頭一次來,不知道密碼,怎麼辦呢?

這時智慧老人告訴她,密碼是一個兩位數,十位上是2、4、9中的一個,各位上是3、6、8中的一個,密碼可能會是哪些兩位數呢?你能幫助小櫻把所有的情況都羅列出來嗎?

學生獨立嘗試、彙報評價,教師板書。引導學生得出兩種不同的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定十位上的數字,再配個位上的數字;先定個位上的數字,再配十位上的數字。

2、選定路線

小櫻進了城堡的門,智慧老人要她到數學樂園去找聰聰和明明,她有幾種不同的走法呢?

先指導學生看懂圖,學生在書上畫一畫,小組內互相説一説,討論交流。指名展示彙報。

3、拍照

小櫻到了數學樂園,見到有幾個小朋友爭着要和聰聰、明明拍合影呢,他們每人都要和聰聰、明明單獨拍照,小櫻的魔杖能拍10次,夠嗎?

如果小櫻也要和聰聰、明明各拍一張合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