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品德與社會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64K

品德與社會教案【精品多篇】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家庭的歷史及變遷,進一步增強對於歷史的親近感。

2.通過編寫簡單家史,學習一些歷史學方法。

〖教學準備

檢查學生為寫家史所做的準備。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詢問學生家庭作業完成的情況、家長們對教科書上呈現的家史發表了什麼看法,以及對寫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議等,並請幾個學生談一談。

2.閲讀與觀察討論。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觀察和閲讀教科書第28~29頁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寫的家史以及“我家的大事與國家的大事”對照表,讓學生説一説從這四幅照片中體會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照片中人物的年齡、衣着、容貌、家庭成員數量等的變化入手談感受,可以結合下面的歷史年表,讓學生估計每幅照片拍攝的年代,根據歷史年表列出的國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個年代。

3.講解與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27頁的課文,教師説明:“我們每個同學都可以像小文那樣,為自己的家庭編寫家史。要編寫得好,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教科書上為我們列舉了一些方法,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根據教科書第27頁列舉的確定歷史時間、收集和資料、完成三大步驟,逐一與學生進行討論,並對他們不甚清楚和不明確的地方加以説明、解釋。

4.個人。每個學生根據課前的準備,開始編寫自己的家史,教師巡視並給予幫助。教師需要提醒學生看一看教科書第27頁豆博士的話。

5.。教師就學生寫家史的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佈置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

對於在課堂上沒有完成家史的學生,請他們課後繼續完成。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二

教學思路

學會選購商品,是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為他們今後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打基礎。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範圍,又要密切聯繫當前的生活實際,使他們能夠學以致用,提高他們的消費者意識和消費行為。

教材首先從學生最喜愛的食品導人,以觀察他們身邊發生的故事、識別生活中接觸的各種食品包裝袋等方式引導他們討論、探究如何選購商品。再以學生親自調 查某種商品在不同商店的價格,展開對商品價格變化因素的探究,從而去發現商品價格變化的一般規律。最後以消費者如何在買東西的活動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 益,如識別計量工具、辨別人民幣的真偽、瞭解消費者協會作用等,結合本主題的學習。從中不難看出,學習這部分知識,更要強調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發現和解 決問題,以增長他們實際購物的能力。

如何選購商品,是一個很大的認識領域。教材僅圍繞食品展開,一方面是受到教材篇幅的制約,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是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由買食 品想到買衣服、買文具。買日用品等等,讓學生學會在購物中舉一反三,從而培養他們初步的獨立購物的能力。

商品的價格變化有着深奧的學問,教材選取的都是典型事例,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諸多引起價格變化的因素,學生觀察到了,可以説説,但是,對四年級的學生 不宜展開過深,要求學生了解一般性的價格變化規律就可以了,其他問題留待他們到中學去解決。

瞭解商品的價格變化,一方面讓學生從中學習比較商品的價格,並考慮它們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是讓學生從小樹立“理財”意識,逐步學會精打細算。世界上 很多國家已經在重視這方面的教育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地加強這方面的滲透。

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是很重要的內容,教材僅以認識計量工具、人民幣辨偽等內容呈現,主要是考慮本單元其他主題中都有涉及這個內容的空間,例如學習購物, 認識不同的購物場所等都,存在與這個內容相關的結合點,所以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隨時注意啟發與挖掘,使之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習效果會更理 想。

總之,這個主題的學習內容要創設多種形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動腦、動嘴、動手中去領會如何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要讓學生更多地去分析自己與家人在購物中遇到的問題和如何解決的途徑,從中去感悟如何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要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敢於嘗試,只有這樣才能早日成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學習目標

態度:

通過學生的體驗、探究等學習活動,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初步具有保護人民幣的意識。

能力:

培養學生初步具有獨立購買簡單生活用品、學習用具的能力;能夠在比較商品價格的同時考慮其合理性;具有人民幣辨偽的初步能力;調查、分析、比較的能力。

知識:

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初步瞭解在購物活動中消費者如何自我保護一般知識;人民幣辨偽,的常識。

教材釋義

第39頁的圖片,通過一個生活中的實例,即學生因為喝了過了保質期的奶,導致生病,讓學生了解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購買食品要仔細觀察保質期,過了保質期的食品千萬不要食用。同時出示了兩個不同的食品包裝袋,讓學生認真觀察後寫寫他們各自的保質期。

第40頁的四幅圖片,引導學生不要買沒有營業執照和衞生許可證的商店出售的商品,並引發學生討論買沒有包裝的食品時要注意什麼。

第41頁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三無”產品。教師要讓學生蒐集各類食品。藥品的包裝袋和包裝盒,讓學生兩人一組練習查閲。還顯示了條形碼的照片,讓學生對照條形碼,閲讀相關課文。

第42頁的圖片,通過講述學生第一次上街買菜的經歷,引導學生學會買東西。學會選購蔬菜,要將學習的內容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同時讓學生體會黨的富民政策給人們帶來的實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隨文配有兩幅圖。

第43頁的圖片,通過創設情景,説明商品價格有變化,例如季節性降價。學生對於這個問題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可以讓學生結合他們的體驗、調查,多舉些例子説明,以加深理解。

第44頁的圖片,通過一枝鋼筆在不同商店的價格比較,讓 學生了解不同商業場所在價格上的差異。要完成這項調查,教師應在課前有所安排,首先讓學生確定要調查的商店(選擇離家近的),調查商品的統一規格,最好讓 住的較近的同學結伴去。商店如果離家遠,也可以請父母、鄰居、朋友代勞,但是要交代清楚,在哪類商店瞭解哪種商品,最好提供商品的樣子,以免價格不準確。 批發市場在此處是指小商品批發市場。

第45頁的圖片,顯示了不同的計量工具。彈簧秤、桿秤已經是被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計量工具。通過這些圖片與照片讓學生辨析合法與不合法的計量工具。通 過一張面額50元的人民幣票樣,讓學生初步認識國家在大額人民幣上採用的防偽標誌。教 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分小組練習如何識別真假人民幣。

第46頁的圖片,通過照片瞭解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組織—消費者協會。各地一般都建立了消費者協會,可結合看圖,讓學生討論遇到什麼問題找消費者協會,當 地的消費者協會在什麼地方。用一個案例説明在購買商品時保存購物憑證的重要性。購物憑證一般是指發票,它是商店售出此商品的證明,也是消費者一旦發現商品 有問題退或換商品的憑據。

學習準備

1.蒐集各種食品、藥品的包裝袋、包裝盒。帶有“315” 標誌和綠色食品標誌的標籤。

2.調查離自己家最近的是哪類商店,為分工調查做準備。

3.準備各類計量工具作展示和識別。

4.準備驗鈔機(燈)5—6的台。

5.教師準備面額50元或100元的新版人民幣若干張。

6.各種售貨憑證(發票、保修單、保修卡……)。

教學指導

1.購買食品三觀察

(1)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買食品的常識

教師首先問問同學們最喜歡吃的食品是什麼?接着問他們平時是誰去買食品?然後就導人你們平時買食品的情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買食品的門品”。分組表演後全班進行評價哪個小組表演得好,好在哪裏?引導學生知道買食品需要觀察什麼。

教材中提及的購買食品三觀察,是指食品的外包裝上要有:①生產廠家的名稱、廠址;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③質量檢驗合格證。如果少一項就屬於不合格產品,如果三項全沒有,就屬“三無”假冒偽劣商品。

(2)找找、看看,動手實踐

當學生初步知道買食品時要做到三觀察,就可以讓學生兩人 一組,互相交換自己收集的包裝袋,查看是否是合格產品。如果遇到問題,可以查閲教科書,仍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大家一起討論學生可能回遇到這樣的問 題:產生日期模糊不清或找不到生產日期,讓大家討論解決的辦法。指導學生閲讀課文並完成書上的填寫 內容。

(3)延伸學習內容

教師要從學生遇到問題出發,引導他們 擴大探究的範圍。例如學生提出買散裝的話梅或沒有包裝的鮮肉、魚時,應該怎麼辦?讓大家討論,一個結果是有的學生經常隨父母購物,瞭解了很多生活常識,可 以解決這些問題;另一個結果,就是都不知道,教師不必直接告訴他們,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下節課在交流。培養他們的積極探索精神,讓他們懂得解決疑問的 最好方法就是去調查或詢問。

學生一般不瞭解商店應該具備營業執照和衞生許可證,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讓他們到小商店去看看牆上都掛着什麼?因為大型商場的營業執照和衞生許可 證都放在辦公區,不放在銷售區。小商店、售貨亭都將他們掛在顯眼的位置,以證明其是合法經營。讓學生想想設在路邊的小攤販往往是非法經營,他們的商品常是 沒有質量保證的劣質。尤其是食品,食後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

2.商品價格的變化

(1)組織學生到不同的商業場所調查、比較。

學生要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對商品價格的變化進行探究,這就需要他們親自到商店去體驗商品價格的變化。教師在學生調查之前,自己要對商品在不同商業 場所的價格變化有所瞭解,做到心中有數,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及時凋整調查的商品,力求以最典型的資料加強學生的理解。對於調查的地點—不同的各類商店, 教師也要事先了解清楚,最好安排在離學校或學生居住的社區附近,並提出具體的要求和注意的問題,強調學生間的分工與合作。

(2)結合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

商品價格的變化是個複雜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商品離產地越遠,價格就會越高,這是一般的價格規律,因為有加工、運輸等環節, 增加了成本。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當產地的商品大量積壓時,產地與銷售地的價差就可能不大,又如,城市的孩子假日隨父母去郊區果園採摘水果,結果 採摘的水果往往比市區商店裏的水果貴。當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應鼓勵他們動腦筋思考,同時讓他們分析,在果園採摘水果,不是純商業行為,而是帶有旅遊、娛樂的性質,你買的不僅是水果,還包括採摘的樂趣,當然價格就要高了。假如學生提出類似的問題,教師不要回避,讓他們討論,去調查瞭解,因為它來自學生的 困惑,就要鼓勵他們找到答案,以此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當然有時需要教師幫助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讓學生學會在觀察中解決問題

商品價格隨着時間、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教材選取了西紅柿.冬季、夏季價格有差異的典型事例。這類價格的變化在蔬菜、水果、服裝等方面反映得最為明顯。 可以讓學生做一次隨父母逛菜市場的體驗活動,讓他們記錄各種蔬菜、水果的價格,然後與老師記錄的價格(前一季節的)做個比較,由學生探討這種變化的原因。 也可以讓學生收集資料、廣告、照片、錄像等,多視角地發現與探究價格變化的現象和原因。

總之,讓學生體驗到,雖然商品的價格幹百萬化,但卻有規律可循。最後,由學生布置一個展板,標題是:“我們瞭解到的商品價格的祕密”。展板分成三部 分,每兩個小組負責其中的一部分。第一部分,將全班調查到的商品在不同商業場所的價格表,篩選典型的、質量較好的布展;第二部分,商品離產地越 遠,價格就會越高,以圖畫的形式布展;第三部分,將商品價格隨着時間、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以商品價籤的對比形式布展。每一部分再設小標題。

3.買賣中的自我保護

學生作為消費者,如何在買賣活動中保護自己的權益,對於他們來講,這種意識十分薄弱,所以,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結合學習內容都在進行主觀意識的有機滲透。此處更應強調在客觀方面如何保護消費者權益。

(1)識別計量工具

識別計量工具,是保護消費者權益不能忽視的方面。學生對於目前已經廣泛使用了枱秤或電子秤並不陌生(個別農村地區還有使用木杆秤的),要讓他們知道彈 簧秤、木杆秤屬於非法的計量工具。建議教師讓學生親自使用一下台秤或電子秤,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習認讀。如果沒有條件,可以藉助模型來練習認讀計量工具上的 刻度。

可以讓學生交流怎樣防止買東西缺斤短兩的小竅門。例如:秤不放平則不準;秤盤放置秤上,刻度為“0”;秤盤字幕前不要堆放商品遮蓋等。

(2)人民幣辨真偽

結合學生討論,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愛護人民幣,在生活中你都見到過哪些不愛護人民幣的現象?我們應當怎樣做?

識別人民幣的真偽,讓學生親身實踐是最好的方法。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組發一張面額50元或100元的人民幣和一台驗鈔儀,由專人負責保 管。然後小組成員討論、實際操作,全班交流經驗。結合教科書上的提示,讓學生圍繞怎樣用手摸、眼看、耳聽、儀器驗的方法來識別人民幣。

(3)用法律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在買賣活動中會經常出現一些糾紛,如商品的質量有問題, 退、換商品等。如果消費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以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也是自我保護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例,組織學生討論:在購買 商品的活動中,你或家人遇到過什麼問題?是怎樣解決的?教師還可以出示一些案例,讓學生討論解決的辦法。

通過閲讀課文,使學生知道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是有法可依 的,並且有專門的組織接受消費者的投訴,幫助消費者解決買賣雙方的糾紛。

學生可能不知道當地“消協”的地址,教師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如果需要“消協”的幫助,怎樣找到他們?(撥打114電話可以查詢) 藉助教材上的圖片,使學生知道“消協”接受顧客的投訴是有條件的,必須要提供有效的購物憑證,一旦購物憑證丟失, “消協”也無能為力。可以讓學生説説購物憑證包括什麼?教師可出示一些發票、保修單、保修卡等。

讓學生知道每年的3月15日是什麼日子。

最後,教師一定要結合本卑.元的學習,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 會和如何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大家平時最喜歡吃什麼食品呢?你們家平時是誰去買食品的?

學生:(略)

(讓同學們分組表演買食品的小品。)

老師:剛才他們誰表演的最好呢?為什麼呢?我們在買食品時應該怎樣做呢?

學生:(略)

老師:我們購買食品時,應該仔細觀察,避免買到危害我們身體健康的食品。我們來看下面的故事。(過渡)

【講授新課】

一、購買食品細觀察(板書)

老師:同學們,大家打開課本第三十九頁,我們看看故事中小明是怎麼購買食品的?他為什麼病了呢?我們在買食品時應該注意什麼?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説一説。

學生:(略)

老師:小明在買了過了保質期的奶後,自認為沒有關係,結果生病了,所以我們在購買食品時,應該注意食品的食用期。我們看書上顯示的白砂糖的食用期應不超過多長時間呢?

學生:(略)

老師:我們在買食品時要觀察什麼?你平時都注意了嗎?我們分組説一説。

學生:(略)

老師:大家打開課本第四十頁,看圖中的同學做的好不好?

學生:(略)

老師:從圖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應到有營業執照、衞生許可證的店裏買食品,這樣對我們的健康才有保障。大家説是不是呢?

學生:(略)

(還可讓同學們欣賞視頻“偽劣兒童食品”;“可樂長出‘黴斑’”、“合格證”、“散裝食品(一)”、“散裝食品(二)”、“兒童領域消費警示”等。)

老師:商品也有自己的身份證,我們通過它可以更清楚的瞭解商品。(過渡)

二、商品的身份證(板書)

老師:大家打開課本第四十一頁,認真看一看圖中給了我們什麼提示?然後説一説。

學生:(略)

老師:當我們購買商品時,我可以通過商品的“身份證”,來更清楚地認識你要買的商品,避免上當受騙。大家知道該怎麼做了嗎?明白什麼是三無產品了嗎?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説一説。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視圖片“QS質量安全標誌”、“產品標籤”、“商品標籤”、“生鮮蔬菜保質期兩年?”、“無生產日期的散裝食品”;還可給同學們講文本資源中“與選購商品有關的知識”。)

老師:大家有沒有自己購買商品的經歷呢?你購買時,是否注意了商品的“身份證”呢?大家分組説一説。

學生:(略)

老師:我們在購買商品時,不光要注意商品的質量,還應該注意商品的價格。(過渡)

三、瞭解商品的價格(板書)

老師:大家瞭解商品的價格嗎?你購買商品時,看過價嗎?怎樣才能買到質量好,又相對便宜的商品呢?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説一説。

學生:(略)

老師:我們打開課本第四十三頁,認真看一看圖中的商品為什麼便宜呢?然後説一説。

學生:(略)

老師:圖中的阿姨通過季節性消價買到了自己如意的商品,大家知道夏天買冬裝為什麼便宜嗎?

學生:(略)

老師:在夏天,冬裝對人們來説,並不急需,而商家為了銷售庫存,也就降價銷售,因此商品隨着時間、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買到便宜、如意的商品。大家還知道哪些方式可以買到相對便宜的商品呢?

學生:(略)

老師:相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有不同的價格,選擇同一種商品時,應該貨比三家。我們看課本第四十四頁,同是一支鋼筆,在不同銷售點的價格比較。

學生:(略)

(可組織同學們到一些銷售點進行同一商品價格調查。)

老師:我們在購買商品時,除了質量和價格,還應學會自我保護。(過渡)

四、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板書)

老師:非包裝食品是要稱重量的,什麼計量工具才是合格的呢?你知道哪些計量工具呢?

學生:(略)

(拿出準備得計量工具,讓同學們認識各種計量工具。讓同學們知道彈簧秤、木杆稱屬於非法的計量工具。)

老師:買東西需要支付貨幣,我們不僅要學會使用人民幣,更要愛護和保護人民幣,防止假幣流通。你們知道怎樣識別假幣嗎?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視頻頻“識別假幣”。並讓同學們親自操作驗鈔機,知道怎樣識別假幣。)

老師:你或者家人買到過假冒偽劣商品嗎?你們是怎麼做的呢?

學生:(略)

老師:當發生這些情況時,我們可以向廠家要求退換,如果廠家不履行義務,消費者可以向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組織消費者協會投訴。

(可以讓同學們欣賞視頻“消費者權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欣賞圖片“定額發票”、“打擊偽劣”、“銷燬假冒偽劣商品”;還可給同學們講文本資源中“3?15消費者權益日的由來”、“購物須知”等知識。)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一些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懂得了一些消費者自我保護常識。學會該怎樣識別人民幣。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道社會生活的民主化是農村和城市共同的發展方向。

2.瞭解直接選舉所帶來的各種積極變化。

3.進一步增進對於民主選舉制度優越性的認識。

教學過程:

1.導入。“前幾節課,我們通過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選舉了班委會。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地方也通過這樣的方式選舉帶頭人?(村委會和居委會)同學們還共同討論了班級建設的計劃,這就是‘民主管理’。不過,班集體的民主管理不僅是討論計劃,還包括其他許多方面。究竟應當怎樣做呢?讓我們一一看大人們是怎樣做的。”

2.討論活動。請學生閲讀教科書第20~23頁,然後提問:“虎子的來信與樂樂和他的同學們的調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體有哪些呢?”引導學生參照教科書裏面所提到的具體事例來説明,比如,村委會的通知説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討論,不能幾個人説了算;村委會的賬目公開,是接受大家的監督,可以避免亂花錢;自己制定道德公約,能夠促進村民自我約束,等等。

3.探究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村委會和居委會採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級裏進行民主管理可以採用的;教科書上樂樂和他的同學們從居委會學到了什麼,學生可以怎樣做等。

4.全班交流。各個小組推舉代表介紹討論的結果,其他組員可以做補充。教師通過,鼓勵學生付諸實踐。

5.教師,佈置家庭作業。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 嘗試利用交通圖選擇簡單的出行路線,學會看站牌、路牌,以和尋路、問路的一般方法。

2. 瞭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邊的交通線路和起始站、局部途經地、終點站的名稱。學會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車時要注意的平安和禮貌。

4. 知道問路的基本禮貌和要注意的事項。

活動準備:

1. 每人準備一張本地交通圖。

2. 一張放大的局部交通圖。

第一課時

一、模擬活動:和小隊去旅行

1. 幫他們出出主意

①設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範例設置)

②以小組為單位,看交通圖,討論可以選擇哪條路線,坐什麼車。

③實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車的特徵。

④以小組為單位,整理所看到的情況。

⑤將小組研討的結果彙報。

二、我們演一演

①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乘車時注意什麼”和“假如不認識路怎麼辦”問題,先研討,然後設計不同的情境,再扮演出來。各小組可偏重不同的主題,如乘車秩序、乘車平安、乘車文明、問路。

②以小組為單位扮演,大家評一評。

③歸納和總結。

三、試一試製訂一份出行計劃

①師:暑假來了,爸爸媽媽準備帶你到外地去旅遊,你準備到哪裏去呢?你能自身制定一份出行計劃嗎?試一試吧!

②同學制訂計劃。

③交流。

第二課時

準備活動:

1.根據教材的調查表讓同學到學校或家庭和近找一找、看一看,瞭解本地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各路車(船)可以到達什麼地方等,並填寫在表上。

2. 找一找圖片或畫一畫本地人們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

活動過程:

一、説一説自身家和近有哪些交通工具?它們能到達哪些地方呢?起點與終點是哪裏?

二、介紹、講述自身乘某路公汽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經歷(單獨一人的經歷更好)。

三、交流與展示

1. 交通調查表記載的情況

2. 介紹與展示記錄表

3. 介紹其他地區人們常用的交通方式

四、畫一畫或演一演你常用的交通工具(備註:演一演可以自身與小夥伴創設情景,也可以動作模擬)。

五、“小小交通工具設計師”

二十年後,交通方式會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大膽想像,自身設計未來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畫圖,也可以文字説明)。

1. 同學設計。

2. 展示作品。

3. 評出最有創意的作品。

六、延伸活動

當一回小記者,調查、採訪一下,這幾年,你的家鄉在交通方面有哪些新鮮事呢?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規則的概念,認識規則的普遍性。

2、理解規則的必要性,懂得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

3、初步樹立規則意識,開始將“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20條”等學校規則內化。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

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做一個“傳電話”的遊戲,即老師對每組第一個學生耳語一句話,要求向後傳,比一比哪組最先傳到最後一個學生,這組即為優勝。做遊戲時,教師注意不要強調任何遊戲規矩。遊戲結束後,請學生談一談剛才做遊戲的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制定“傳電話”的遊戲規矩。(把師生共同制定的規矩板書)然後按照規矩再次比賽。教師向學生提出要求:“請你向大家介紹一種自己最喜歡的遊戲,並且向大家介紹遊戲的規矩。”教師解釋説明,遊戲中的規矩就是一種規則,參加遊戲的人必須遵守這種規則,以保證遊戲順利進行。

學生做遊戲。

學生髮言。(由於沒有宣佈規矩,所以估計會有很多意見。)學生共同制定“傳電話”的遊戲規矩,然後按照規矩進行比賽。

學生髮言。

人為地為學生創設一個“無規則”的特殊情境,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體驗“規矩”的重要性。通過親自實踐,明確了遊戲中規矩的重要。

啟發學生注意到每一種遊戲都存在規矩。

2、合作處理信息。

教師播放一組“規則”內容的錄像,請學生觀察後,在小組裏交流課前從社會生活或者學校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蒐集到的各種規則。教師根據學生,歸納出規則存在於不同生活領域。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任一領域的一條或者幾條規則編成小品,現場展示。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分類、、彙報。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輯小品,進行展示。

引導學生對規矩的理解。

學生通過觀察、表演等活動,主體參與學習過程,在現實生活的“再現”中,體驗規則意識。

3、探究研討分析。

教師提出問題:“規則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可以説無處不在,那麼你是怎麼看待規則的?”以不計名投票的形式,統計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統計情況,提出大膽的假設,創造一個沒有規則的世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生活情境編成“無規則”小品,現場展示。引導學生談感想。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估計會有同學對規則持否定或者懷疑的態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輯小品,進行展示。根據活動談自己的想法。

4、交流、內化、昇華教師出示《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國小生守則》,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條目進行學習討論。然後,向全班同學講解這條規則的意義。根據小組發言情況和平時遵守校園規則的表現,評選優秀“規則示範標兵”和優秀“規則宣講小隊”負責校園規範評比檢查工作。

5、小組活動。

民主選舉優秀。把“規則意識”落到實處,直接指導現實學習生活。做好課堂延伸活動,促進規則意識內化。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六

(一)學生準備

課前通過自查、調查、訪問,瞭解身邊的人(包括同學、朋友、家長、老師甚至陌生人等)曾經有什麼不誠信的行為;準備幾個有關誠信的故事或幾條格言。

(二)教師準備

收集古代、現代有關誠信的故事;準備幾條有誠信格言的條幅。

本課教學目標

1、通過討論,思考並認識誠信在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

2、以誠信為標準反思和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找出差距與不足。

3、牢固樹立做誠信人的信念。

教學結構

1.導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殺豬》等。

2.彙報:課前採訪的身邊的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表現。

[1]社會上存在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2]發生在家裏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3]學校、班級裏不誠信的人和事。

3.討論:不誠信的危害。

4、解決問題:給同學寫建議;送格言;與“誠信”握手,爭當“誠信星”。

5、,佈置課後練習

六、實施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深情並茂地講《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彙報、討論採訪與調查的結果:課前採訪的身邊的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表現。

[1]組長彙報課前佈置的採訪、調查等情況。

媽媽為她有這樣的好兒子感到驕傲。

我也想起了這樣一段話“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個星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樹葉可以傾倒整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個海洋。”

[2]社會上存在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誠信是什麼?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經遇到過什麼事給你印象最深刻?

過渡:這是發生在社會上的不誠信的事例。那麼,在我們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呢?

[3].討論:學習上不誠信的危害。

(1)學生上台講古今中外嚴謹治學的故事。

(2)小組交流、討論考試作弊的危害性。

(3)學生代表陳述自己的看法。

(三)、閲讀課本,瞭解圖意

看書上的插圖,談談你看懂了什麼?有什麼看法?

樂樂遇到了什麼事,他是怎麼處理的?你有什麼看法?

假如説你跟別人真承諾了一件事,經過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發現這件事不對了,這時候你還去做到嗎?

假如你對他承諾的事是錯的,不能做的,你得講哥們義氣,你還得去?

還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壞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説“説到了做到,承諾了兑現”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誠信的、美麗的故事。誠信,説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命運,説它小,就是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我們不用喊那麼高的口號,其實我們身邊的小事真能做到“説到了做到,承諾了兑現”,“是真理去堅持,是謬誤去鬥爭",就是好樣的!

(四)。提高認識見行動

(1)寫格言,送格言

同學們課前準備了一些有關誠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創作了格言,要送給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這句話送給誰?

(2)嘗試給同學寫建議

老師分發精美的小卡片,針對同學平時的言行,寫一寫你的建議,提出你的希望。然後,把卡片鄭重地送到對方的手中。

(3)與“誠信”握手,爭當“誠信星”,製作“誠信卡”

為自己列出“清單”,請同學督促自己今後要做到的條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給自己帖上“誠信星”。

(五)。,佈置課後練習

1.教師:

誠信的品質要從小培養,我們要從小事做起,用誠信來要求自己,也用誠信來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學和其他身邊的人,並做到持之以恆。

2.佈置作業:

繼續完成自己的“誠信卡”,徵求老師、同學、家長的意見,並取得他們的支持和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