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07W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多篇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瞭解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瞭解人類為應對自然災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經驗和成績、採取的預防和預報措施。

3、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品質,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學時間: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同學們,如果我們關注新聞報道,就會發現,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地震、洪水、颱風、瘟疫……它們像兇殘的魔鬼,肆虐地摧毀人類的家園,甚至會奔走人們寶貴的生命。那麼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二、教學活動

活動準備: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圍繞一種自然災害展開專題研究。

活動一:地震災害

1、讓學生用文字描述或圖片展覽的方式介紹地震發生時會出現的情況。

2、地震大事記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先讓學生藉助資料,用列表的方式編寫地震大事記,然後用表格或圖片等方式對資料進行歸納和數字統計。

(2)讓學生通過閲讀相關事例、親歷者筆記等,感受地震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創傷。

3、指導學生閲讀《地震帶分佈圖》,看看哪些地區易發生地震、自己的家鄉是否位於地震帶上。

活動二:洪水災害

1、引導學生閲讀《河流分佈圖》,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也是一個有重大洪災隱患的國家。

2、教師可參與“資料庫”,或收集有關資料,展示近年來我國發生的重大洪水災害,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洪水頻發的國家,以及洪水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損失。

3、在認識洪災危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氾濫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除客觀原因外,人為對植被、河道的破壞是重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除此這外,學生還可以説説其他常見的自然災害。老師可展示課本P39圖片,讓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災害及其危害有一個初步認識。

活動三:調查家鄉的自然災害

1、讓學生説一説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災害,其中頻繁發生或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有哪些。教師確定幾種自然災害作為學生調查的問題。

2、指導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名成員擔任組長。根據課本P40的調查提綱,指導學生開展調查活動。

(1)確定調查內容。調查哪種自然災害?災害發生的時間、表現和危害有哪些?本地採取了哪些防災和抗災的措施?

(2)確定調查方法和組內的分工合作。誰負責訪問?誰負責查找圖片和文字資料?誰負責到實地進行考察?

(3)對調查得來的資料進行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或填寫調查表。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感受誠信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聯繫。

2、以誠信為標準分析和評議身邊的各種行為現象。

3、思考失去誠信可能帶來的後果。

教學準備:-本站§

瞭解學生上次家庭作業完成的情況。

教學活動:

一、導入

請幾個學生髮言,談談對上一節課家庭作業中“進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閲讀與討論

1、教師朗讀教科書第7頁上方的課文。

説明:前面兩個課題中所學的內容,畢竟在生活中不是經常發生,而是比較特殊的事情。實際上,正如課文中所説,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誠信問題。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從我們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的。

2、請學生閲讀教科書第7頁的幾幅插圖及説明文字,展開自由討論。

3、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你遇到過這樣的或類似的事情嗎?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三、閲讀與思考

請學生自己閲讀並且思考教科書第8—9頁中的內容,然後自由討論,要求每個學生的發言要結合第8—9頁中的一項內容。

思考及討論主要圍繞以下題目展開:

1、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2、這樣的。做法,給自己帶來了什麼?

3、這樣的做法,給別人帶來了什麼?

4、這樣的做法,給社會風氣帶來了什麼?

四、教師

教師用教科書上“誠信是做人的核心,誠信是做人的根本”這句話進行,鼓勵每個學生做一個誠信的人。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狀況的瞭解,感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與漫長,以及我國曆史的源遠流長。

2、從食的角度,瞭解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貢獻,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

3、瞭解和欣賞飲食文化的特點,感受飲食文化中閃爍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創造。

4、嘗試運用傳説,文物資料等拖冊和再現歷史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狀況的瞭解,感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與漫長,以及我國曆史的源遠流長。

2、從食的角度,瞭解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貢獻,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進遠古時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考察吧。

小組交流自己緣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師: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吃什麼/穿什麼?住在哪裏?他們生活中會有哪些苦難和危險生:彙報自己的資料。:人類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處在嚴酷的自然條件的考驗中,嚴寒酷暑,暴雨雷鳴,毒蛇猛獸。為了生存和發展,我們的祖先在艱苦的條件下,運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不斷地摸索,開拓,經過漫長的歲月,一步補從野蠻走向文明。

二、告別飲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飲血茹毛“是什麼意思?隨着社會的進步,人類在謀取食物和社會方面與最初給人類有哪些變化?

1、自己閲讀熟食的故事,從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圖片,刀耕水種,人拉犁,牛拉犁。讓學生觀察人們的耕作是怎樣一步步進步的?在漫長的生活,生產實踐中,我們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養成農作物,把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創造了農耕和飼養技術。思考:這對人類生活有什麼影響?

3、出示小資料我國是世界上培育出農作物最多的國家。這是中華民族為人類的生存與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第二課時

古人的歌謠

1、出示課前農諺。(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調查表

天氣的農諺

節氣的農諺

自然的農諺

其他

2、學生説説這些農諺,告訴了我們什麼(自然現象和規律、人與自然的關係),從中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

3、農曆有二十四節氣,我們在日曆中找一找它們的名稱。再設想一下,這些節氣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中華食文化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什麼?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千年來,人不僅學會了種植和養殖,還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們來談談的食文化P31——P32。

1、你們瞭解了什麼?(出土的石器、麪糰變麪條、餃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書上的介紹,你還知道什麼?(從習慣、講究、禮儀等方面引導)

2、全班齊讀《奇妙的筷子》,讀後最大的體會是什麼?你們還能舉出反映出祖先聰明的例子嗎?

3、古代與現代食文化有哪些聯繫呢?(以餃子為例教學P85)

4、剛才有的同學説喜歡肯得基、牛排,那它們屬於——西餐。對,每個民族和國家,由於生活的環境和歷史文化存在着差異,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們比較一下,中、西兩餐各有什麼特點?P33除書上的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

5、這兩課我們瞭解遠古時代的生活狀態,以食這一話題,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創造及對現代的影響,除了食文化,還可以從哪些地方再次感受這些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

品德與生活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懂得“我”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家庭結構),初步理解什麼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長輩的一些禮節。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畫畫我的“家庭樹”

1、説説你的家裏有哪些成員?

2、請將家人的稱呼寫在樹的恰當位置上。想一想:樹是先從根長起的,我們家先有誰呢?

3、學生填寫,師巡視

4、指名交流

5、讀讀“家庭小詞典”

二、家庭成員簡況

1、調查一下家庭成員的簡況

2、向班中的同學介紹

3、交流你和家人之間發生的趣事

三、搶答比賽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看誰的反應又快又準

2、加賽題:你還能再提出什麼問題考考你的同學?

3、畫畫家庭關係圖

(1)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填寫下面的示意圖

(2)上面出現的家人中,哪些是長輩?哪些是同輩?

四、尊敬長輩的禮節

1、讀古訓,讓學生演一演

2、背一背

3、正是因為有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才有了爸爸媽媽。也正是因為他們辛辛苦苦把爸爸媽媽撫養成人,你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都是長輩,值得你去尊敬。你知道哪些尊敬長輩的禮節?你做得怎麼樣?

四、美文欣賞

讓學生閲讀美文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記錄學校周圍地區的方法,瞭解如何通過小組合作正確地用方位將社區調查的記錄在區域平面圖上。

2、瞭解安全生活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準備

1、與一、二年級的教師練習

2、為學生準備畫草圖需要的白紙。

教學過程

1、導入。請將上節課出來的調查記錄繪製成草圖。

2、佈置新任務。請學生閲讀書48~49頁,並説明:樂樂他們在調查過程中還想到了小弟弟、小妹妹,並把有關小弟弟、小妹妹生活的問題做了特別的説明。今天,我們也要做同樣的事情。

3、小組準備。畫草圖,為提醒小弟弟、小妹妹做準備。將提醒小弟弟、小妹妹的事情挑出來製作成文字或圖畫宣傳品。

4、教師。肯定學生所畫草圖及為小弟弟、小妹妹所做的提醒。

5、佈置作業:將自己為小弟弟、小妹妹製作的文字或圖畫宣傳品送到低年級課室,並向他們做簡單介紹。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知道在歐洲歷史上重要的探險對於人類歷史進步的重要意義。

2.學會全面地思考和歷史事件。

3.粗略瞭解一些著名的探險事實。

教學過程:

1.導入。提問學生有關哥倫布、麥哲倫的內容,請他們就自己瞭解的內容進行發言。教師應肯定學生的發言,並告訴他們在今天的課上將會了解得更多。

2.探究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46頁的課文。教師強調:“課文告訴我們,歐洲有大約1000年左右的時間是處於宗教統治之下的,發展非常緩慢,也相當落後,但是到了14―15世紀開始發生變化。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探險就是重要的標誌。為什麼他們的探險那麼著名,一直到今天還被人們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進行探究。”教師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並引導他們得出括號中的結論,鼓勵他們在討論中教科書。教師還可以將地球儀或自制的代用品發給學生,鼓勵他們在思考和發言時利用地球儀。教師也應充分地利用地球儀啟發學生。

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探險得到了什麼結果?(“發現”了美洲大陸,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學生,為什麼發現要加上引號?(因為美洲大陸本來就存在,只不過當時的人們不知道。)教師可以參照資料庫的有關內容對這兩位探險家做簡要介紹,並注意對學生在導入活動中的發言做補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礙”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過去人們對於自己居住的陸地以外的地方並不瞭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麼,也很難直接與居住在遙遠地方的人們相互交往,但是在哥倫布和麥哲倫的偉大探險之後,人類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來於各個大陸之間。)

在哥倫布、麥哲倫之前,各個洲居住的人們有沒有來往呢?是怎樣來往的?(有來往,主要是通過陸地上的道路。)教師要啟發學生聯繫到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將的絲綢、瓷器等帶到了阿拉伯國家,然後又帶到了歐洲,溝通了東西方文明。

比較一下陸地交流與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儀,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從到埃及、從到歐洲、從歐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達的,因此往往要通過許多國家一次次交易,價格會越來越貴,而且如果某個國家或地區有戰爭,交流很容易中斷。其次,用來交換的物資數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沒有火車、飛機的時代,一艘木船也可以運送幾千千克的物資。但如果是陸地交流,只能用馬、駱駝等,是無法與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過去騎馬每天最多走幾百裏,而且晚上必須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幾個人輪流工作就可以晝夜航行等。)教師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給人類帶來了什麼?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教科書第46~47頁的內容得出答案。

為什麼本課題的名稱是“血與火的時代”?(歐洲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掠奪財富、販賣奴隸、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給非洲、美洲、亞洲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3.教師要點,佈置家庭作業。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七

(一)學生準備

課前通過自查、調查、訪問,瞭解身邊的人(包括同學、朋友、家長、老師甚至陌生人等)曾經有什麼不誠信的行為;準備幾個有關誠信的故事或幾條格言。

(二)教師準備

收集古代、現代有關誠信的故事;準備幾條有誠信格言的條幅。

本課教學目標

1、通過討論,思考並認識誠信在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

2、以誠信為標準反思和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找出差距與不足。

3、牢固樹立做誠信人的信念。

教學結構

1.導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殺豬》等。

2.彙報:課前採訪的身邊的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表現。

[1]社會上存在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2]發生在家裏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3]學校、班級裏不誠信的人和事。

3.討論:不誠信的危害。

4、解決問題:給同學寫建議;送格言;與“誠信”握手,爭當“誠信星”。

5、,佈置課後練習

六、實施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深情並茂地講《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彙報、討論採訪與調查的結果:課前採訪的身邊的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表現。

[1]組長彙報課前佈置的採訪、調查等情況。

媽媽為她有這樣的好兒子感到驕傲。

我也想起了這樣一段話“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個星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樹葉可以傾倒整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個海洋。”

[2]社會上存在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誠信是什麼?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經遇到過什麼事給你印象最深刻?

過渡:這是發生在社會上的不誠信的事例。那麼,在我們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呢?

[3].討論:學習上不誠信的危害。

(1)學生上台講古今中外嚴謹治學的故事。

(2)小組交流、討論考試作弊的危害性。

(3)學生代表陳述自己的看法。

(三)、閲讀課本,瞭解圖意

看書上的插圖,談談你看懂了什麼?有什麼看法?

樂樂遇到了什麼事,他是怎麼處理的?你有什麼看法?

假如説你跟別人真承諾了一件事,經過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發現這件事不對了,這時候你還去做到嗎?

假如你對他承諾的事是錯的,不能做的,你得講哥們義氣,你還得去?

還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壞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説“説到了做到,承諾了兑現”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誠信的、美麗的故事。誠信,説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命運,説它小,就是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我們不用喊那麼高的口號,其實我們身邊的小事真能做到“説到了做到,承諾了兑現”,“是真理去堅持,是謬誤去鬥爭",就是好樣的!

(四)。提高認識見行動

(1)寫格言,送格言

同學們課前準備了一些有關誠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創作了格言,要送給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這句話送給誰?

(2)嘗試給同學寫建議

老師分發精美的小卡片,針對同學平時的言行,寫一寫你的建議,提出你的希望。然後,把卡片鄭重地送到對方的手中。

(3)與“誠信”握手,爭當“誠信星”,製作“誠信卡”

為自己列出“清單”,請同學督促自己今後要做到的條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給自己帖上“誠信星”。

(五)。,佈置課後練習

1.教師:

誠信的品質要從小培養,我們要從小事做起,用誠信來要求自己,也用誠信來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學和其他身邊的人,並做到持之以恆。

2.佈置作業:

繼續完成自己的“誠信卡”,徵求老師、同學、家長的意見,並取得他們的支持和督促。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許多華人,他們和我們有着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

2、知道海外華人雖身在異鄉卻有着割不斷的中國情節,他們時刻關注着中華民族的繁榮興旺,併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各個國家裏的中國城資料和海外華人的故事。

2、教師準備相關音樂,製作課件;指導排練相關節目。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引入教學。

1、同學們,我給大家推薦一首傳唱多年的歌,來,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2、聽着音樂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達了他們怎樣的心聲?

3、揭示課題:是啊,每當聽到《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我們就會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中國城——華人的“家”。

1、理解中國城

(1)由來: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炎黃子孫的足跡已隨着祖國的強大而遍佈世界各國,在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獨立的華人區,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國城”、美國的。“唐人街”等等。(課件展示)

(2)、解釋中國城:所謂“中國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頗具規模的商業中心——以經營中國產品、中國飲食為主,以中國式建築為格調的城區。

2、展示交流中國城資料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展示關於中國城的資料,師巡視發現有特色的資料(圖片、文字資料、影碟、錄像等)。

(2)、抽生在班內交流。

3、小結:風格各異的中國城,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中國城就是華人温暖的“家”。

三、中國城——中國心!

1、探究活動:海外華人為什麼要建中國城?過中國節?

(1)、四人小組內探討,各選兩人分別負責記錄、發言,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彙報探究結果,師相機給予適當的點評。引導學生感受海外華人的濃濃的思鄉情結,理解海外華人的一顆中國心。

2、小結激情:欣賞中國風格的建築,感受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品嚐中國風味的飯菜,用漢語談笑聊天……在中國城裏,華人們彷彿回到祖國温暖的懷抱。

3、想象中國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異國的華人,當你走進中國城,你會有什麼感受?可能想到什麼説些什麼?

(2)、生自由發言,師給予適當的追問、點評,再次引導學生感受海外華人濃濃的思鄉情結,理解海外華人的一顆中國心,明白中國城——華人的“家”的真正含義。

四、你在他鄉還好嗎?

1、過渡引入:海外華人和我們有着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他們在異國他鄉生活過得怎樣,始終是我們難捨的牽掛,有一首歌曲表達了我們的心聲。

2、播放音樂《你在他鄉還好嗎》,學生欣賞完後説説自己對這首歌的體會和感受。

3、介紹瞭解到的海外華人的生活情況,體會他們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思鄉情結。

4、演唱歌曲《我的中國心》,引入第二課時。

五、板書設計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

中國城——華人的家

中國城——中國心

你在他鄉還好嗎?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道社會生活的民主化是農村和城市共同的發展方向。

2.瞭解直接選舉所帶來的各種積極變化。

3.進一步增進對於民主選舉制度優越性的認識。

教學過程:

1.導入。“前幾節課,我們通過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選舉了班委會。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地方也通過這樣的方式選舉帶頭人?(村委會和居委會)同學們還共同討論了班級建設的計劃,這就是‘民主管理’。不過,班集體的民主管理不僅是討論計劃,還包括其他許多方面。究竟應當怎樣做呢?讓我們一一看大人們是怎樣做的。”

2.討論活動。請學生閲讀教科書第20~23頁,然後提問:“虎子的來信與樂樂和他的同學們的調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體有哪些呢?”引導學生參照教科書裏面所提到的具體事例來説明,比如,村委會的通知説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討論,不能幾個人説了算;村委會的賬目公開,是接受大家的監督,可以避免亂花錢;自己制定道德公約,能夠促進村民自我約束,等等。

3.探究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村委會和居委會採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級裏進行民主管理可以採用的;教科書上樂樂和他的同學們從居委會學到了什麼,學生可以怎樣做等。

4.全班交流。各個小組推舉代表介紹討論的結果,其他組員可以做補充。教師通過,鼓勵學生付諸實踐。

5.教師,佈置家庭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