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7.76K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人們在災難面前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戰勝困難,重建家園的感人事蹟,懂得危難之中人們的互助是一種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

2、體會人們再危難中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

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人們在災難面前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戰勝困難,重建家園的感人事蹟,懂得危難之中人們的互助是一種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體會人們再危難中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老師用用充滿激情的語調,講災難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1、學生看圖,看看人們在災難面前是如何做的?

2、再仔細讀書,看看還有什麼感人的事蹟發生?

3、過渡:像這樣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場面,這種先人後己,把危險留給自己的情景還有很多。看到這些場景,聽到這些故事,心中一定有許多的感想,請同學們在空白處填寫出來。

二、學生主動探索

1、在災難面前,災區人民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國家和社會給予災區什麼樣的幫助?

2、指導學生看圖。

3、我們能為災區的人民做點什麼嗎?

三、昇華主題:

1、請同學們看圖,災後,在各方人們的努力下,災區變成了什麼模樣?

2、學生彙報。

3、揭示主題:這就教災害無情人有情

四、舉辦“災害無情人有情”的圖片、照片展。

五、給災區的小朋友寫一封信,鼓勵他們戰勝困難,並和他們交上“手拉手”的好朋友。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組織機構、發展變化、校風校訓等。

2、使學生感受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校的親切感和自豪感。

3、通過組織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着為學校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強主人翁意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播放課件——校園新貌。

2、師:看了片子,你想説點什麼,問點什麼?家鄉的學校以前是什麼樣的?它為什麼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二、交流見聞

師:這麼大,這麼美的學校以前是什麼樣的呢?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課前同學們分組開展了“家鄉學校變化大”的調查活動,蒐集了相關的資料,下面我們來交流交流吧。同學們,你們調查了哪些學校?

學生回答,教師貼彩紙。

1、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蒐集到的資料,教師巡視。

2、小組推選幾個代表上台介紹交流的情況,展示新舊照片、過去與現在的師生人數、教學設施等資料,然後貼在彩紙上。

3、師:在調查的過程中,同學們都感受到家鄉學校的變化:規模變得更大、環境變得更美、設施更富有現代化的氣息。其實,家鄉學校的變化不僅僅表現在學校過去和現在的不同面貌上,它的家族裏還出現了許多新的面孔呢!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看看都有哪些類型的學校出現呢?

三、解決疑問、激發情感、指導行動

1、在調查的過程中,同學們問道,家鄉的學校為什麼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課前,同學們當了小記者,採訪了老師、領導以及自己的爸爸媽媽,現在就請同學們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在小組內交流。

2、學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家鄉的學校越變越美麗,是因為全社會對學校的支持,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同學們,我們是學校的小主人,為了學校的明天更美好,你有什麼樣的設想和建議呢?你能為學校做點什麼呢?下面我們每個同學都來噹噹“小小設計師”。

(1)小組討論討論。

(2)全班交流各組的設想和建議?

(3)採訪學校的校長,請他談談感受,發表看法。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三

一、本年級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學生三百多人,在以前的學習及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在本期的教學活動中,要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

2.能力

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學習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説明問題。

三.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2.拓展教學空間。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課程安排:

第一單元温暖的家8課時

第二單元快樂的學校生活15課時

第三單元生活中的你、我、他11課時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在社會活動中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表現,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

二、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在社會活動中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表現,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

三、活動準備

寫有活動內容的卡片

四、活動過程

(一)開展“我來做一回…。.”的社會體驗活動

1佈置任務。

2根據所抽的任務結組。

3小組討論:在公共場合開展體驗活動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4分小組課開展體驗活動。

(二)活動彙報

1分組彙報內容和形式。

2班級彙報,全班評價。

3評選“文明使者”。

(三)舉辦“文明使者”的經驗牆報。

1、總結“文明使者”的經驗。

2、選取不同類型的學生作品刊登出來,並組織學生學習,交流,談談自己的體會。

反思: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以及和平的美好,樹立熱愛和平的意識。

能力:通過蒐集有關戰爭給人類帶來苦難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習蒐集、、分析社會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知識:關注當今世界發生的局部戰爭,瞭解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戰爭是一個離學生生活較遠的話題,然而戰爭又如同可怕的惡魔,隨時都會侵擾孩子們稚嫩的心靈,影視片中戰爭的血腥殘酷的畫面會令每個孩子恐懼不安。孩子們至真至善的心靈是害怕戰爭的,他們渴望着沒有戰爭的和平生活。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戰爭似乎離我們很遠。但是,只要我們關注一下國際動態就會發現,今天的世界並不十分太平。對於身處信息相對封閉、教學資源比較薄弱的農村地區的學生們來説,他們對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的認識會相對受到限制,對當今世界各地爆發的戰爭和衝突瞭解有限,對他們進行相關的教育很有必要。另外,農村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也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知道當今世界發生的局部戰爭,通過分析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沉重災難,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及和平的美好。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通過蒐集有關戰爭給人類帶來苦難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習蒐集、、分析社會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有所感悟,教師應在課堂上把握教學的着力點,既有生動豐富的畫面衝擊學生的心靈,又有理性的分析來引導學生認識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力。鑑於學生收集資料有難度,教師在課前可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收聽廣播、收看電視、讀報或查找其他資料,收集近期世界各地爆發戰爭的相關資料;課內通過新聞發佈會的形式再現當前國際上的戰爭和衝突,讓學生大致瞭解當今世界上的戰爭和衝突不斷,激發他們去關注戰爭中的人們;通過講述戰爭中兒童生活的圖文資料,感受到戰爭給兒童帶來的慘痛災難;通過“我眼中的戰爭”討論會和“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小調研,讓學生全面地認識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破壞力;通過近年來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應用的實例瞭解,認識高科技武器用於戰爭中的雙重性。藉助那些具有震撼力的悲慘的戰爭畫面,拉近學生與苦難中兒童的距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戰爭帶給人類的苦難,進而對和平產生強烈渴求。

同時,教師應當結合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看看自己所用的教學資源是否能為學生所接受,是否符合這些孩子的認知水平,着力從兒童的視角,由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分析來看待戰爭帶來的苦難。

教學重點

知道當今世界發生的局部戰爭,通過分析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沉重災難,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及和平的美好。

教學難點

通過蒐集有關戰爭給人類帶來苦難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習蒐集、、分析社會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蒐集教學所需的與戰爭有關的文字資料、圖片、視頻等材料。

學生準備:收聽廣播、收看電視、讀報或查找其他資料,收集近期世界各地爆發的戰爭、發生衝突的圖片和文字材料;收集反映戰爭中人們生活的圖片、文字資料及近年來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應用的實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完成話題“從兒童眼中看戰爭”“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活動一戰爭並不遙遠

[播放視頻:戰爭並不遙遠]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從這些數字和畫面中你感受到什麼?

: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戰爭好像離我們很遠。但是,只要我們關注一下國際動態就會發現,今天的世界並不十分太平。(板書:戰爭風雲下的苦難)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去關注戰爭中的人們,併產生熱愛和平的情感。

活動二從兒童眼中看戰爭

[播放動畫:從兒童眼中看戰爭]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從這一雙眼睛、一幅幅畫面、一段段中,你看到了什麼?設想一下戰爭狀態下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根據課前生活在戰爭中的兒童的照片,講講照片背後的故事。

一雙雙驚恐的眼睛,一張張瘦骨嶙峋的小臉,一片片形同廢墟的家園,一幕幕生離死別的人間慘劇……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戰爭!在炮火的轟炸和摧殘下,他們對這個世界只有恐懼。因為戰爭,他們失去了親人;因為戰爭,他們失去了家園;因為戰爭,他們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戰爭是多麼可怕啊!(板書:從兒童眼中看戰爭恐懼不安擔憂)

設計意圖:感受戰爭給兒童帶來的恐懼、不安和擔憂。

活動三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

1.[播放視頻:從數字看戰爭]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交流:從兩次世界大戰的數字比較中,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呢?閲讀資料完成兩次世界大戰統計的表格。(板書: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持續時間

參戰國家

捲入人口

軍民傷亡

財產損失

戰爭費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2.[播放視頻:戰爭留下的後遺症]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交流討論:戰爭帶來哪些後遺症?近來國際上發生了哪些戰爭和衝突事件,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各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分別介紹自己所研究的專題。如戰爭帶來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對文物的毀壞、對環境的破壞、給人們心理帶來的陰影等等。

:戰爭,它不僅殘酷地摧殘生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給人們留下難以根治的心靈創傷,使環境受到永久性的破壞和污染,所有這些,都足以證明戰爭帶給人類的是深重的災難!(板書:環境破壞心靈創傷……戰爭風雲下苦難)

設計意圖:認識到戰爭不僅會在戰時給人類帶來災難,而且還會留下許多後遺症,理解戰爭的危害。

活動四高科技與戰爭

[播放視頻:高科技戰爭帶來的後果]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從這個事件中,你感受到什麼?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事例?

設計意圖:思考高科技武器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後果,初步認識高科技武器用於戰爭具有的雙重性。

板書設計

從兒童眼中看戰爭

恐懼不安擔憂

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

生命傷亡

財產損失

環境破壞

心靈創傷

……

戰爭風雲下苦難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地區的觀察,懂得交通的發展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增強交通安全意識及環保意識。

能力:能主動觀察社會現象,瞭解並思考交通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知識:結合本地區實際,認識交通標誌、規定和標線;知道汽車的發展要建立在保護環境和節能的基礎上。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交通問題對自身的影響這方面的認識有一定基礎,如交通安全,對於交通問題在社會生活方面的影響,考慮得不多,需要一定的素材,他們才能有所瞭解。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交通問題在交通高度發達的地區顯現更明顯,農村學生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交通處於發展期,對交通帶來的問題不會有設身處地的感受,他們僅僅關注交通給自己帶來的安全問題。

通過對學生的困惑和障礙分析,我們發現,農村四年級國小生受生活經驗所限,對交通標誌、標線認識不多,接受交通規則教育比較少,因此還沒有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更意識不到交通中潛在的危險。另外對於交通在其他方面的問題直接經驗比較少,容易造成認識不深刻。

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因此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結合本地區實際,認識交通標誌、規定和標線。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通過對本地區的觀察,懂得交通的發展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要想突破重難點,教師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身邊看交通”,側重認識交通標誌、規定和標線,瞭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懂得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通過“從汽車污染看交通問題”,重點了解汽車污染的嚴重性,知道汽車的發展要建立在保護環境和節能的基礎上,感受交通問題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後通過了解磁懸浮列車等現代交通技術知識,引導學生立志於創造更節能環保的綠色交通,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結合本地區實際,認識交通標誌、規定和標線。

教學難點

通過對本地區的觀察,懂得交通的發展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課件;常有的交通標誌、標線及交通規則。

學生準備:調查瞭解本地區交通標誌、標線及相關規定;調查瞭解本地區交通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問題,如交通安全、能源、交通堵塞等,重點蒐集有關汽車污染方面的問題及對策。

課時安排

1課時。

完成話題“交通警示線”“關注交通問題”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們身邊的交通問題

1.[播放視頻:城市交通問題]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及課前調查的身邊的交通問題進行交流研討:交通在方便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的同時,還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問題?(板書: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

2.[播放視頻:道路交通設施]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課前你瞭解到的交通設施有哪些?這些交通設施起什麼作用?生活中如何規避交通事故對自己的傷害?並結合本地區實際,認識交通標誌、規定和標線。(板書:交通問題)

設計意圖:初步瞭解交通給我們帶來的問題——交通事故,加強對交通規則的學習,增強自護能力,進行警示教育。

活動二“從汽車污染説起”

1.[播放課件:汽車尾氣、噪聲的危害及能源危機]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汽車污染是交通的一大問題,它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2.[出示圖片:無車日]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無車日有什麼意義?人們能解決汽車污染問題嗎?

設計意圖:知道汽車污染的危害,認識到人們正在不斷尋求着解決汽車污染的方法,併為此努力着、實踐着。

活動三思考:磁懸浮列車

[播放視頻:磁懸浮列車]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談感受,幫助學生了解發展綠色交通,關鍵在於發展交通之利,減少交通之弊。(板書:發展綠色交通)

:綜合治理汽車尾氣污染,採用先進的排放限值,加速淘汰老舊破車,實現新型能源交通工具;加強地鐵和輕軌等綠色交通的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抑制汽車過猛增長……人們為了解決交通問題正在不懈地努力。我們相信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會最終解決這些問題,交通的未來在於我們的努力與創造!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交通工具發展的狀況,將來能有志於創造出更加節能、更加環保的綠色交通工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激勵學生勇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