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化學與生活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84K

化學與生活論文【精品多篇】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一

摘要:

文章以人教版《化學與生活》教材中“常見的合金”課題為例,開展學生自主策劃〈WWW.〉學習實踐,探討了學生自主策劃學習模式的建立與應用。

關鍵詞:

自主策劃學習;課堂教學;課堂實效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的本質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給予積極的、帶有一定目的的影響,使受教育者獲得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一定的認識,並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及一定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的體驗。我對教育的理解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非常輕鬆、愉悦的情感體驗中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而且受教育者是學習活動的主宰者;為完成某項任務,師生共同創設一定情境,學生結合自身的已有經驗,去分析,去判斷,去解決;若學習上存在障礙、存在困難,學生藉助團隊的力量去尋求幫助,集體討論、集體策劃,最終拿出本團隊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僅當一個組織、引導、答疑、質疑、評價等角色。

許多教育教學理論都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策劃學習的思想。例如,建構主義理論要求學生的學習要依據一定的情境,根據學生已有的社會經驗和知識經驗去分析、理解當前的新問題。學生將新舊知識在頭腦中進行網絡建構;若遇到困難,必然進行積極思考、辨別,甚至尋求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暗示,直到學生在自己頭腦中獲得滿意的清晰知識框架。再如,主體教育理論提出,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等任何教育教學環節,都要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思考問題、設計問題。任何活動的開展都應學生是主角,學生是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評判者、研究者。

但縱觀現在的教學,即使有大幅度地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次數也不會多。仍有許多教師(包括筆者自己)常採用傳統教學方式,即一節課多數時間是教師一言堂教學,學生只是抬頭聽課,埋頭記筆記,做練習,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每天機械地重複着課堂教學節奏。許多教師認為這樣的教學簡單,好操作,教學時間緊湊,自認為課堂教學效率也應該較高。實際上我們靜下心來思考,我們這樣的教學符合教育的本源嗎?這樣的課堂有生機嗎?這樣的課堂學生愉悦嗎?這樣的課堂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嗎?這樣的課堂能提升學生哪些方面能力呢?答案已經很明顯了,在這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能再這樣教學了,必須要,而且刻不容緩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否則,我們教學的成果僅是一個個儲存知識的獨立容器,缺乏發現知識、探究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同樣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合作意識和自我策劃意識,嚴重影響了一代人整體素質的提升!

二、自主策劃學習模式的建立

自主策劃學習要求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後對本人或自己團隊所接受的學習任務進行富有個性化的自我設計。從內容、形式、成果等,都富有未知的、創造性的學習過程。自主策劃學習實踐性強、體驗性強,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和探究的時空,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並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場生存能力。

開展自主策劃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與課題有關的知識經驗,較容易捕捉到相關的資料。開展自主策劃學習的內容往往具有知識深度不大,需要與生活實際或生產實際聯繫密切,學生易實踐操作的特點。對於學科系統性較強的理論、較抽象的概念等教學不適合採用學生自主策劃學習模式;另一方面,開展自主策劃學習,需要花費一定的課堂和課外時間,長時間開展自主策劃學習,會略有減慢教學進度現象。雖然該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該模式很適用人教版《化學與生活》模塊教學;也適用其他模塊中思維深度不大、較為拓展的內容教學。

課堂學生自主策劃學習活動的基本流程如下:成立小組——領取小組任務,小組任務再分配——自主策劃學習,小組彙總、討論、交流——小組展示、提問、求助——總任務網絡化——達標檢測——反饋評價。

1、成立學生學習小組。學生先自由組合,一般4~6人一小組,然後教師根據每組人員組成情況,按性格、基礎知識、目前的學習能力,有強中弱層次,需要略做小的調整。每組有一組長、一副組長、一資料彙總員,一~三名記錄員。每期學生小組職務安排均由學生通過推薦、選舉等自主操作,一般情況下,教師建議組內職務,組內成員輪流擔任。

2、領取小組學習任務,並開展小組自主策劃學習。課前,由每組組長到教師處領取本組承擔的學習任務,組長完成本組任務再分配。若本小組承接的任務有較大困難,本組組長可與教師交流,遇到哪些困難?需要老師提供什幺幫助?

小組成員每人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自己的任務,小組內彙總交流,完成本小組的學習交流材料。課前,組長向教師彙報本組任務準備情況,如需要(只有在很不完善的情況下),教師作適當指導和幫助。

3、各小組展示。展示人員一般為本期的各組組長擔任。每組將本組學習任務的重難點亮出,並剖析、總結,拋出系列思考題,提問別組同學回答。本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問題提出,尋求別組同學或老師的幫助。下面每組同學做好相關記錄,完成該小組承擔的學習任務。

在每小組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及時質疑、使問題深入化,知識清晰化。每小組完成展示後,教師適當點評,再強調重難點知識,需要時,再進行補充、深入、歸納等。

4、各小組的自主策劃學習彙報完成後,全班同學將每組的學習絡化,使之成為整體。

教師投影幾道例題,學習小組討論,以每小組搶答形式,分析完成例題。

5、達標檢測。以試卷形式,檢測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及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跟蹤判斷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達標檢測需當堂反饋,還是課後個別反饋,還是下節課整體反饋。

6、小組自主策劃學習評價。師生共同設計一評價表,開展各小組自我策劃學習成績評價(小組任務完成的質量,彙報人演講組織情況,該組拋出問題的次數及質量,本組成員台下互動情況,例題分析過程中,該組搶答成績如何?該組達標檢測成績如何等);課堂上全班同學選出本期任務自主策劃學習的冠軍組、亞軍組。課後,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交給教師本組成員本期學習任務的考核評價表(課前、課中、課後是否都參與,參與人員的積極性,獨立思考或合作學習開展如何?是否按時認真完成自己任務等)。

學生自主策劃學習模式的主要結構為:

學生活動:領取任務→自主策劃學習→開展課堂教學→例題剖析→達標檢測→評價

教師活動:分配任務→指導幫助→補充、完善、深化→質疑釋疑→個別指導→評價

三、研究的實例展示

以人教版《化學與生活》教材中“常見的合金”課題為例,開展學生自主策劃學習實踐。

任務一:鐵合金的性能及應用。

任務二:鋼鐵的腐蝕及防護。

任務三:鋁合金的性能及應用。

任務四:銅合金的性能及應用。

任務五:新型合金的性能及應用。

多數班級成立了6個學習小組,根據任務的多少,經常出現某一項任務被不同學習小組承擔,各自完成所領任務,在課堂展示時,可相互補充;也可以兩組再將所領的同一項任務進行分工。現以我校高二(2)班第一組承擔任務一《鐵合金的性能及應用》和第六組承擔的任務二《鋼鐵的腐蝕及防護》為例,展示兩組的課堂自主策劃學習過程:

首先,第一小組經過他們課前自主策劃合作學習後,上台開展小老師課堂教學。從生活中常見的鐵合金實物、圖片導入,提問鐵合金的組成成分,過渡到鐵合金中含碳量不同及所含成分不同,將鐵合金進行分類。此環節中,小老師們請別組同學舉出對應種類鐵合金的常見例子,以及該鐵合金的性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列舉幾點。例如:合金鋼中的不鏽鋼、錳鋼等。對同學們的回答,小老師們都做了正確評價。此環節的學習過程中,真老師沒有進行任何的補充,糾錯、歸納,因為,小老師和同學們已完成得很好。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二

生活即教育!高中化學也應該走近學生的生活,構建生活與知識的橋樑.本文就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原則與實施策略談幾點筆者的看法,望能有助於課堂教學實踐.

一、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1.生活性原則

何謂生活性原則?生活化教學以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為基礎,所有教學素材均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如果沒有學生的生活經歷,生活化教學變得枯燥無味、毫無價值.構建主義認為,學生的知識增長與能力的提高並不是單單靠一味的學習而獲得的,他們的學習方法與學習過程都是自己經歷和養成的,而這一切全部來源於生活,也就是説學生在生活中覓食,在生活中成長和成就自己.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達到教育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目的.

2.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教學內容必須是科學的,不是隨便擬建一些情境,採取一些生活教學手段就可以的`.科學性原則要求生活化教學的素材是客觀、真實存在的,是學生所處年齡段具備的生活經驗,如果是老師為了貼近生活,想象或者故意捏造的案例和情境,就很難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即使有了學習興趣,也是暫時的、盲目的.所以,生活化教學一定要在科學性原則基礎上進行,只有這樣才是真實有效的.

3.開放性原則

教育開放就是要突破傳統的教育方式,將教育置於一個更開放的空間之中.傳統教材與生活的聯繫性不強,所以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通過多元化的渠道來獲取有價值的教學信息,從課堂到家庭,再到社會,凡是對教學有益的教學信息都可以採納和吸收.教師同時要轉變觀念,摒棄封閉無用的傳統教育思想,接受開放,面向開放,推動開放式教育的發展.

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1.從生活現象引入新課教學

在傳統化學教學中,常常是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去解決.因為化學問題一般很抽象,學生在聽到問題後,在頭腦中的反映往往也是比較抽象的,很難立刻就引起學生的重視和興趣.其實,在學生的頭腦中,儲存着近二十年的生活經驗,教師在引入教課時,就可以將這些熟悉的已有生活經驗加以轉化,創設一個新的、有吸引力的情境,並在之後引出新課的教學內容.這時學生就更容易接受問題和理解問題,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為了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吸收與利用,教師可以列舉大量的生活事實作為教學實施的基礎.當學生們對這些常見的現象有了真切的瞭解之後,會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化學課程的魅力,也會發自內心的喜歡化學,並且也會改變過去厭煩學習化學的情況.很多教師反映,在將生活化教學理念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後,過去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狀況有所好轉,學生們不僅對學習化學的興致很高,主動性也有所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有必要加強化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比如在講電化學防護時列舉鐵生鏽的例子,鐵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學生們都知道鐵暴露在潮濕的空氣中就會形成鐵鏽,鐵鏽的顏色是紅棕色的.既然學生們都知道鐵會在空氣中生鏽,那麼就以此為切入點,向學生解釋鐵生鏽的真正原因.

2.用生活經驗理解化學概念

一些化學概念是非常難理解的,對此,在教學中可先通過一些生活問題進行引導,從而為化學概念的學習提供認知支持.學生都有一定的自發理解周圍事物的能力,如語言,從一個剛會學知的嬰兒到一個與人交流、侃侃而談的少年學生,都是自我理解的過程.但是學生的自我理解也有錯誤的時候,而這個錯誤的理解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阻礙作用,如果不及時糾正,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其對生活的一些判斷.首先要提出學生認可的自然概念,然後提出相反的假設,再通過矛盾性實驗證明假設的正確性,同時擊破學生對概念已有認知的錯誤性,糾正錯誤的存在.在實施生活化教學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中的錯誤認知.

3.課堂內外聯繫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化學科學的形成離不開科學實驗和社會實踐,化學事物本身也與生活緊密相連.而化學又是發展的學科,課堂教學一定要注重內外的聯繫.化學每天都在改變人類的生活,一項科學技術的突破,一個工藝的改進,都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財富.在課堂上,教師要把將課堂內外有機結合,相聯繫教學,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有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學生的大腦中修建一座裝滿化學知識的城堡.比如在學習金屬鈉及化合物時,可引入詞語“削鐵如泥”.當提到這個詞時,學生們眼前一亮,喜歡看武俠小説的同學們都睜圓了眼睛.大家都知道武俠小説中的神器能削鐵如泥.鐵是非常堅硬的,鐵是金屬,而我們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真像泥一樣軟的金屬呢?學生們的思維被激活了,開始努力想象生活中哪種金屬可以用刀輕易切割.然後聯繫潛水艇中的供氧劑過氧化鈉、蒸饅頭用的鹼面,奧運會上的焰火腳印的形成等等.再如學習二氧化硫時,為什麼媽媽買菜時不喜歡挑選特別白的銀耳和粉絲,從而聯想二氧化硫的性質以及二氧化硫在製作幹銀耳和粉絲中的應用.“霧霾”已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近年來中國的霧霾天氣頻頻出現,中國的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二氧化硫對霧霾的形成有什麼作用呢?這些都是高中生這個年齡段所具備的已有生活經驗,可以最大限度的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師只有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能愛上化學,進而學好化學.

4.迴歸生活解決化學習題

在原始社會,人類的各種行為都是以本能為基礎的,隨着時代的進步,人類的意識逐漸覺醒,人類的各種精神生產活動也逐漸脱離了過去以本能為基礎的狀況,而具有了獨立性.我們在習題的設置上必須改革傳統的做題方式和教學方法,從脱離實際的“純化學”中走出來,為習題增添生活氣息,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中、生活中來做習題,學生在充滿樂趣的生活中解答習題,眼、耳、手、口都得到了運用,更加深了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能力.化學習題應該儘可能與生活內容相聯繫,讓學生一看到充滿生活氣息的題目就能提起興趣,從而增加學生對化學的情感.高中化學教學中有很多是與生活聯繫緊密的,所以化學教師應當不斷研究和探索,在習題設計上下功夫,讓習題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聯繫起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不斷深入地瞭解現實世界,增強改造世界的本領.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三

摘要:人類的生活大致可分為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兩個方面,物質生活離不開物質,精神生活也離不開物質。由於化學是以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改造原有物質和製造新物質就成了化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本文將從關注營養平衡、促進身心健康、生活中的材料、保護生存環境等四方面來介紹化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進一步證明化學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的關係。

關鍵詞:化學;生活;人類

一、關注營養平衡

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奇蹟。只要走進大自然,無論是公園、農田、森林、草原還是崇山峻嶺,江河湖海,我們都會發現有數不清的動物和植物。生命要為生存而感激太陽,同時也要感謝化學,感謝把能量轉化為生命物質的化學過程。

1、糖

糖類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對於人和大多數動物來説,屬於最基本也是最廉價的能量來源。在我國居民的食物構成中,人們每天攝取的熱能中大約有75%來自糖類。糖類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糖類也叫做碳水化合物。糖類中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糖是葡萄糖,它在自然界中分佈十分廣泛,存在於葡萄等帶甜味的水果裏。澱粉也屬於糖類,主要存在於植物的種子或塊根裏,其中谷類含澱粉較多。例如,大米中澱粉約80%,小麥含澱粉約70%,馬鈴薯含澱粉約20%。澱粉雖屬於糖類,但沒有甜味,需要進一步化學反應變成葡萄糖才可以被人吸收。纖維素也是糖類,它不能被人類吸收,但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它可以刺激人體消化。

2、油脂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與甘油所生成的酯,叫做甘油三脂。在人體中,油脂主要在小腸中被消化吸收,實質上是脂類被酶催化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在人體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

(1)供給人體熱量;

(2)儲存能量;

(3)合成磷脂、固醇等物質;

(4)參與人的生理過程如促進發育等。

3、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肌肉,血清,血紅蛋白,毛髮,指甲等都是有不同的蛋白質構成的,一切重要的生命現象和生理機能都與蛋白質密切相關。大學生每天需要攝入80~90g蛋白質,才能滿足需要,保證身體健康。蛋白質會在人體內被水解成氨基酸,然後被人體吸收。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質數量及成分不同,營養價值也不同,合理搭配各種食物,可以使氨基酸相互補充,提高膳食中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

4、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在20世紀初期,科學家發現,如果用只含糖類,脂肪,蛋白質和水餵養,實驗動物不能存活。但加入微量牛奶後,實驗動物就能正常生長了,科學家經過反覆論證,實驗,認為正常膳食中還必須有微量維生素,礦物質等。

二、促進身心健康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人們從實際生活中總結出的一條真理。合理選擇飲食,正確使用藥物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而這些都離不開化學。

1、合理選擇飲食

1)水的重要性

人們每天都要補充一定量的水分,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是人體含量最多的一種物質,約佔人體體重的三分之二。人體的水需要不斷補充,沒人每天要補充2.5~4L水。可以説,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是一種很好的溶劑。食物中許多物質如糖等要溶於水才能被吸收。水溶液在血管細胞間川流不息,把氧氣和營養物質運送到組織細胞,又把代謝廢物送到體外。此外,水還有調節體温的作用。

2)食物的酸鹼性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選擇與其酸鹼性關係很大。食物的酸鹼性是按食物在體內代謝最終產物的性質來分類的,有重要的生理意義。因為人體正常的生理過程對所涉及的體液都有較嚴格的酸鹼性要求。例如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pH總保持弱鹼性範圍(7.35—7.45),否則,就會出現酸中毒或鹼中毒。由於人體具有自動緩衝系統,能使血液的pH總保持在正常範圍內,達到生理平衡。但這種調控能力是有限的,還需要通過選擇酸性食物或鹼性食物來加以控制。

3)食品添加劑

為了改善食物的色、香、味或補充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失去的營養成分,以及防止食物變質等,我們經常會在食品中加入一些天然的或化學合成的物質即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的品種有許多,主要包括這幾種:着色劑、調味劑、防腐劑、營養強化劑等。隨着食品工業的發展,食品添加劑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但不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劑會損害人體健康。

2、正確選擇藥物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居民的平均估計壽命由1949年時的35歲,提高到2000年的70.8歲;傳染病在死亡病因中所佔的比率由35%降到5%。其中主要原因是普遍應用了各種新型藥物。

化學對此做出了重大貢獻:

1)人工合成藥物

主要包括解熱鎮痛藥、抗生素、抗酸藥等等。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是人們熟知的感冒藥,具有鎮痛作用。是第一個重要的人工合成藥物。阿司匹林的應用開闢了醫藥化工的全新領域,是至今銷量最大的藥物。青黴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藥。青黴素有阻止多種細菌生長的優異功能。抗酸藥可以治療胃痛,能中和胃裏過多的胃酸,緩解胃部不適。

2)天然藥物

天然藥物取自植物、動物和礦物,來源豐富。化學對中藥有重要意義。許多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已經分離。例如具有止咳平喘功能的麻黃鹼是從中藥麻黃鹼中提取的生物鹼。

三、生活中的材料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沒有半導體材料,就不可能有現在的計算機技術;沒有耐高温、高強度的特殊結構材料,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宇航技術;沒有光導纖維,就不可能有現代的光通信;沒有有機高分子材料,人類的生活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豐富多彩。

化學是材料科學發展的基礎:

1、合金

合金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費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合金與各成分金屬相比,具有許多優良的物理、化學或機械的特性。因此,儘管目前已經制得的純金屬只有80多種,但由這些純金屬製得的合金已達數千種,大大拓展了金屬材料的適用範圍和價值。生活中常用的合金有鐵合金、鋁合金和銅合金等。

2、金屬的腐蝕和防護

金屬的腐蝕現象非常普遍。例如,鋼鐵生鏽,銅器表面生成銅綠等等。腐蝕可使金屬的機械性能、色澤和外形等方面發生變化,嚴重時可使機器設備、儀器和儀表等報廢。所以防止金屬腐蝕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金屬的腐蝕主要包括電化學腐蝕及化學腐蝕,因此要從這兩方面考慮來進行金屬的防護:金屬腐蝕的本質是金屬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的過程,越活潑的金屬越易被腐蝕,因此想要保護金屬,可以在要保護的金屬上連接一種比該金屬更活潑的金屬。此外也可以在金屬表面塗漆,烤藍,加氧化膜,鍍金屬等等,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防護方式。

3、玻璃、陶瓷和水泥材料

一般的住宅玻璃是普通玻璃,製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純鹼,石灰石和石英。製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陶瓷具有抗氧化、抗酸鹼腐蝕、耐高温、絕緣、易成型等優點。常用的硅酸鹽水泥的原料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

4、塑料、纖維和橡膠材料

合成材料的品種很多,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就是常説的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的品種很多,用途各不相同,主要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脲醛塑料等等。而橡膠是製造汽車、飛機和醫療器械等所必需的材料,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四、保護生存環境

20世紀以來,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創造了空前豐富的物質財富。而與此同時,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性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已成為人類的共同的呼聲。環境問題的最終解決要靠科技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化學是大有可為的。改善大氣質量,污水處理和實現垃圾的資源化等都要依靠化學方法,要依靠化學等科學的發展。

1、改善大氣質量

大氣的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即危害人體健康,又影響動植物的生長,嚴重時會影響地球的氣候。如形成酸雨、是全球氣候變暖和破壞臭氧層等。為了改善大氣質量,我們應當減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污染、減少汽車等機動車尾氣污染,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等。

2、愛護水資源

如前文介紹。水是重要的資源,同時也是寶貴的自然資源。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水資源日趨緊張。同時,由於廢物排放,污染了水資源,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水體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屬污染、植物營養物質污染等等。為改善水質,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例如:重複利用廢水,回收廢水中的有效成分,減少廢水的排放量;採用革新工藝,減低廢水中的有用成分等。

3、垃圾資源化

垃圾處理要遵循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原則,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衞生填埋,堆肥和焚燒。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初步得出化學在當今人類追求高品質的現代化生活中,在各科學追求深入發展和進步的路途中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化學世界多姿多彩,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多掌握一些化學常識總是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一些亮麗的色彩與更多的便捷。但也要注意化學的使用規則,按照一定的規範要求進行操作。

總之,在我們身邊化學無處不在,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源於生活。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四

摘要:高中化學教學應使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生活化, 將理論知識融入生活, 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接受。通過論述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探究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途徑, 進一步深化對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學; 生活化; 實踐; 探究; 思考;

一、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 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有利於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

高中化學是不少學生眼中較難的學科, 知識點繁雜難懂, 化學方程式變化多樣, 難以捉摸, 要背誦要記憶的內容也較多, 題型更是多種多樣, 千頭萬緒, 不知從何下手, 很多學生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卻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 不免使他們漸漸對化學學科失去興趣, 甚至產生畏懼厭學心理, 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1]我們應該努力尋求解決辦法, 改變現狀,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此時, 生活化教學的產生為我們帶來了新思路、新方法。生活化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 將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 同時廣泛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加以解釋説明, 學生只要有相關的生活經驗, 在教師的帶領下發揮自己聯想類比的能力, 便能很好地理解難懂的知識點, 這樣一來, 不需要很長時間學生便能重拾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和學化學的信心。

(二) 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有利於教師更好地講解知識

課堂教學是知識傳授的過程, 需要教師與學生通力合作, 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如果有一方沒有準備充分或者狀態不佳, 就無法使課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2]以往教學過程中, 教師過於注重對知識點本身的講解, 忽略了學生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導致很多情況下教師自認為講解得很清楚很明白, 也很通俗易懂, 但是學生卻沒有完全理解, 甚至從一開始就沒有跟上教師的節奏。這樣的課堂是失敗的, 是很難使學生有所收穫的。生活化教學對於教師來説是全新的教學模式, 同時也是有力的教學武器, 藉助這一教學模式, 教師能夠將知識具體化, 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 能夠使課堂氣氛活躍和諧, 從而取得最好的課堂效果。

二、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途徑

(一) 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從生活現象入手

化學源自生活, 服務於生活, 很多化學現象可以從生活中得到答案, 同樣, 很多生活經驗也有化學依據。化學教學生活化就是要把相關的、相似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點聯繫起來, 放大它們之間的共通之處, 以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作用。[3]教師應細心觀察生活, 留心身邊的一切, 留意與化學有關的生活現象, 積極將生活現象帶到課堂中, 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使他們產生共鳴, 從而能夠更好地接受新知識。例如, 在學習混合物的基本分離方法———萃取時, 學生對這一分離方法比較陌生, 難以在短時間內充分體會和了解, 教師不妨在正式講解之前先引入生活中做西紅柿湯的小事例, 作為新課內容的鋪墊。做好的西紅柿湯表面有些許油星, 且顯紅色, 若製作時放更多的油便可看到湯上面漂着一層紅油, 這是西紅柿中的番茄紅素溶於油的結果, 而將表面的油撇去, 下面的湯又沒有一點紅色, 這是什麼原因呢?另外, 還有什麼地方也有類似的現象呢?教師可以提出很多相關的問題,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帶領他們尋找生活中類似的現象, 提出問題, 引發他們思考。在生活事例的鋪墊下再進行萃取相關知識的學習, 學生會更加容易理解, 並且有了具體事例作為載體, 記憶起來也更牢固。[4]相似地, 在學習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時, 教師可以先介紹石墨轉化為金剛石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 我們會發現二者相互轉化時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相差不多, 那麼為什麼石墨那麼廉價而金剛石卻那麼昂貴呢?教師適時提出問題, 讓大家思考討論, 進而進行正式的學習。相信這個有着濃厚生活氣息的例子會讓學生記憶深刻, 在整個章節的學習中都會時不時想起, 對後面相關課程的學習具有指導意義。

(二) 將化學原理與生活常識聯繫

化學反應是化學學科研究的重要內容, 高中化學課本中也涉及了很多, 而化學反應是微觀粒子拆分、重組的過程, 正常情況下無法用肉眼觀察到, 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去體會微觀世界, 理解化學反應。因此, 化學學科給人的感覺難免是抽象難懂的, 這也是課堂授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做到使化學知識點具體易懂, 讓學生更好接受, 成了教師們需要突破的難題。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能夠使化學與生活常識聯繫, 通過類比的方式, 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點與簡單的生活常識對比記憶, 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 在學習核外電子排布時, 教師應意識到這是一個微觀的結構, 僅僅通過口頭表達不足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和理解, 因此應將知識點與生活相結合。[5]教師不妨在講解完相關原理之後, 針對其中“離原子核越遠的電子具有越高的能量”這個小知識點進行生活化教學, 將我們每個人比作原子核外面的電子, 將原子核比作我們的家。生活常識告訴我們, 當一個人成長到足夠強大時, 他便會離開家, 靠自己的能力打拼, 不再依靠父母;相反, 當一個人離家較遠時, 他必然擁有很強的能力。這個生活現象與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相似, 電子的能量越高便會離原子核越遠。通過這番講解, 相信學生會對這個知識點有更加感性的認識, 學習起來便不是難事。

(三) 將化學知識點記憶與常用熟語結合

許多化合物除了有系統命名法下的名稱之外, 還擁有自己的俗名, 例如“氯化鈉”就是我們日常食用的“鹽”, “碳酸氫鈉”就是常見的“小蘇打”, “碳酸鈉”就是“蘇打”等,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 也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物質, 它們的俗名記憶起來自然容易, 但很多物質的俗名記憶起來就有困難了。例如, “生石膏”的化學式是“CaSO4·2H2O”, 含兩個結晶水, 而“熟石膏”的化學式是“2CaSO4·H2O”, 只含一個結晶水, 二者化學式相似, 俗名也相似, 很多學生無法準確分辨, 給化學學習帶來困擾。教師可帶領學生仔細觀察二者的區別, 結合熟語“一回生二回熟”, 幫助記憶。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 化合物的俗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並不是憑空而來, 因此只要用心揣摩, 便會發現其中的奧祕, 再與生活相結合, 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6]

(四) 將化學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性

化學是有用的學科, 是實用的學科, 學好化學知識可以指導生活, 避免生活中的危險。例如, 潔廁靈和84消毒液都是家中常備的清潔物品, 但是二者不可以一起使用, 因為潔廁靈含有鹽酸, 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 這兩種化合物相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 產生有劇毒的氯氣, 危及生命。如果學了化學, 便會知道這一點, 有時可以避免一場災難。這便是化學原理在生活中運用的實際例子,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 生活化教學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化學知識運用於生活, 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性, 從而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激發學習的熱情。

(五) 顛覆傳統教學模式,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傳統教學模式中, 以教師講課為主, 學生做好聆聽者的角色即可, 課堂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台, 學生難以真正參與到課堂中, 課堂氣氛沉悶, 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7]生活化教學不僅體現在課堂內容的呈現上, 還體現在教學方式的改變上。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糟粕成分, 保留精華部分, 勇於轉變思想, 突破思維的侷限, 大膽創新, 營造一個高效的課堂。

總之, 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能力, 使知識運用於生活, 改善生活, 我們不能單純地將知識當作考試的工具, 當作檢測能力的手段, 而應盡力使知識融入生活, 使二者融為一體, 互不分離。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便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 老師通過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從生活現象入手、將化學原理與生活常識聯繫、將化學知識點記憶與常用熟語結合、將化學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性以及顛覆傳統教學模式,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等方式, 有效使教學方式生活化, 使課堂生活化, 使學生在享受課堂的同時對課程充滿興趣, 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福玲。淺談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讀寫算 (教育教學研究) , 20xx (36) :113。

[2]程亞麗, 胡鳳榮。淺談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 (下旬) , 20xx (12) :196—197。

[3]姚少祥。淺談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 (下旬) , 20xx (04) :181。

[4]黃亞偉。淺談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教與學, 20xx (01) :50。

[5]翟玉龍。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J]。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20xx (58) :134。

[6]宋偉。高中化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少年, 20xx (23) :110。

[7]寧偉紅。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學園, 20xx (03) :82—83。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五

一、國中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

國中化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融合,要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擺脱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降低對化學教材的依賴程度,從而讓化學教學真正的走出課堂、走向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都是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解題能力和應試能力的培養上,化學實驗教學也多是以演示教學為主,並沒有實現化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有效聯繫.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所以將化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聯繫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要求化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多選擇面向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素材,實現課外教學與課本知識內容的有效聯繫,進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例如,在“我們周圍的空氣”的教學中,由於空氣是無色無味的,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顯得比較抽象,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下“春風拂面”的感覺,先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這樣便於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同時,教師也可以將課本內容進行延伸,如霧霾天氣的產生,讓空氣有了顏色,大氣污染讓空氣有了氣味,人與動物的呼吸環境在不斷惡化等相關知識,可以對學生的環保意識進行有效培養.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對於國中生而言,隨着個人積累的經驗增多,對很多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已經有了一定的見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有助於學生建構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同時,化學教學的過程不僅僅體現在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養成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此時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就顯得格外重要.例如,在“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的教學中,經過課堂學習後學生都明白在實驗室中製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石灰石與稀鹽酸的反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又該怎樣輕鬆獲取二氧化碳呢?面對這一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很多學生會一頭霧水,因為石灰石和稀鹽酸的製取原料並不容易獲得,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會用碳酸飲料來製取二氧化碳,如打開一瓶百事可樂,在瓶口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然後輕輕搖動可樂瓶,二氧化碳就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了.這一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與解決,不僅實現了化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也有助於學生化學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從學生現實生活中搜尋化學實驗教學材料

化學實驗是國中化學教學中最關鍵的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化學應用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完全依照教材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有時會顯得脱離學生的現實生活,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此時,國中化學教師可以從實驗材料角度尋求突破,實現實驗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效融合.例如,在“製取氧氣”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搜集替代材料,如注射器可以代替滴管,礦泉水瓶可以代替集氣瓶,這樣不僅能夠實現了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融合,還節約了化學實驗材料,培養了學生的節約習慣和環保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四、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國中化學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一定化學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指導和應用於個人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更多現實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化學知識的學習最終都是為現實生活所服務.因此,國中化學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學生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例如,在“愛護水資源”的教學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從我做起”的社會實踐活動,洗漱、洗衣、洗澡、做飯、澆花、衝廁等很多環節都可以實現水資源的解決,而且有些環節的水資源是可以重複使用或循環利用的,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以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總之,國中化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融合,需要國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搜集更多生活化的教學素材,積極實現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的有效統一,只有將化學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有機融合,才能真正激發出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明確化學知識學習的價值所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實現國中化學教學質量的不斷改進。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六

摘要:本論文主要介紹了綠色化學的概念,綠色化學的特點,綠色化學的原則和研究內容,綠色化學對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綠色化學的發展趨勢。讓人們對綠色化學更加了解,更加重視。

關鍵詞: 綠色化學 可持續發展 十二條原則 環境問題

當今社會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了,人們也應該對環境開始重視了,然而,要想環境變好,就離不開綠色化學。那麼綠色化學是什麼呢?

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又稱為環境無害化學(Environmental Benign Chemistry),是利用化學來防止污染的一門科學。其研究目的為,通過利用一系列的原理與方法來降低或除去化學產品設計、製造與應用中有害物質的使用與產生,使所設計的化學產品或過程更加環境友好。綠色化學包括所有可以降低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化學方法、技術與過程。[1,5]

通過對綠色化學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綠色化學具有以下幾點特點:

(1)從科學觀點看,綠色化學是對傳統化學思維方式的創新和發展;

(2)從經濟觀點看,綠色化學為我們提供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符合經濟持續發展的原理和方法;

(3)從環境觀點看,綠色化學是從源頭上消除污染,保護環境的

新科學和新技術方法。

當然,僅僅知道綠色化學的含義和特點,不能滿足我們對綠色化學的好奇,要了解綠色化學當然離不開知道綠色化學的十二條原則和目前的研究重點。只有知道這些才能更好的瞭解綠色化學,才能知道如何利用綠色化學,才能把綠色化學的好處最大化,才能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綠色化學的十二條原則:

(1)防止廢物的生成比在其生成以後再處理更好。

(2)設計的合成方法應該使生成過程中所採用的原料最大限度的進入產品之中;

(3)在設計合成方法時,只要可能,不論原料、中間產物和最終產物,都應該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無毒、無害;

(4)設計化工產品時,必需使其具有高效,同時減少毒性;

(5)應該儘可能避免使用溶劑、助劑,如果不可避免,也要選擇無毒無害的;

(6)合成方法必須考慮能耗對成本與環境的影響,應該設法降低能耗,最好採用在常温常壓下的合成方法。

(7)在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前提下,要採用可再生資源代替消耗性資源;

(8)在可能的條件下,儘量不用非必要的衍生物,如限制性基團、保護、去保護作用、臨時調變物理、化學工藝;

(9)在合成方法中採用高選擇性的催化劑比使用化學計量助劑更優越;

(10)要把化工產品設計成當其使用功能終結以後,不會在環境中長期存在,而是能分解成可降解的無害產物;

(11)進一步開發分析方法,對危險物質在其生成以前就進行在線監測和控制;

(12)精心選擇化學生產過程中的物質,使化學意外事故(包括滲透、爆炸、火災等)的危險性降低到最小程度。[2,3,5]

目前綠色化學的研究重點是

(1)設計或重新設計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更安全的化合物,這是綠色化學的關鍵部分;

(2)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對環境更友好的化學合成路線和生產工藝,這可從研究、變換基本原料和起始化合物以及引人新試劑入手;

(3)改善化學反應條件、降低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減少廢棄物的生產和排放。

知道了綠色化學的原則和研究內容,那麼我們的社會必須得大力發展綠色化學,因為綠色化學真的很有利於我們社會的發展。

瞭解了綠色化學,我們是否想到了當今社會的環境問題呢?當今時代,人類的生活與化學息息相關。無論是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同時,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成為了當今社會面臨的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環境的重要因素。我們都知道,隨着工業化的大範圍普及,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到了不能再忽略的地步了。目前人類面臨着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環境危機。當前全球十大環境問題是:1)大氣污染;2)臭氧層破壞;3)全球變暖;4)海洋污染;5)淡水資源緊張和污染;6)土地退化和沙漠化;7)森林鋭減;8)生物多樣性減少;9)環境公害;10)有化學品和危險廢物。[4] 尤其我們發展中國家,化工生產需求很大,而對能源的二次回收利用的不夠直接造成的環境破壞遠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這對我們的經濟建設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如何正確、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是每一箇中國人的責任。

因此,我們需要開發一個新的途徑。其實,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戰略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即經濟的發展必須和人口、環境、資源統籌考慮。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而且決不包含侵犯國家主權的含義。可持續發展的的基本原則是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2]

從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以及綠色化學的含義、特點、研究內容等來看,綠色化學對可持續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要可持續發展,當然離不開綠色化學。綠色化學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通過綠色化學技術,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綠色化學的研究歷史來看,我們可以知道綠色化學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方面:不對稱催化加成;酶催化和生物降解;分子氧的活化和高選擇性氧化反應;清潔的能;可再生資源的利用。[3]

從綠色化學的發展趨勢來看,綠色化學對可持續發展真的很重要,綠色化學技術是一個環保的技術,它對環境有着重要的作用。綠色化學的利用很適合國家經濟的發展。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了我們的未來,我國在制定經濟發展目標和政策時,應充分考慮環境問題,重視綠色化學在環境問題方面的作用。若經濟政策既能帶來經濟效益又不損害環境,它們就能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反之,如果可能帶來環境損失,就需要調整計劃,以便抵消這些損失。我們只有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指導方針,才能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良性循環,給子孫後代創造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條件。 我們應該利用綠色化學這一偉大的產物。

通過化學與人類生活這一選修課,我們深深地知道了化學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利用化學,把化學的好處放大化。同時,我們應該重視綠色化學的發展。通過關於綠色化學的書籍,我們可以知道綠色化學除了在可持續發展和化學方面有影響外吧,它在生物技術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應更加重視綠色化學。 開發和應用綠色化學工藝,已成為現代化學工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曾為人類文明做出過不可磨滅貢獻的有機化學化工,在21世紀,依然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有機化學應該發展“理想的”合成方法,即強調實用的,環境友好的,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它從簡單易得的原料出發,在温和的條件下經過簡單的步驟,快速、高選擇性地轉化為目標分子。這就需要化學家從理念、原理、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原子經濟性、手性合成、環境友好的“潔淨”的反應介質等綠色化學原理對有機化學化工的發展將有更重要的指導意義。而綠色化學有待在理論、實踐領域中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發展,其發展必然會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相信隨着科學的進步和人們綠色意識的提高,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會變得更加美好。

總的來説,綠色化學是偉大的,我們應該學會利用它,讓它為我們創造一個美好的社會。

參考文獻

[1]仲崇立。 綠色化學導論 [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8

[2]任仁,張敦信。 化學與環境 [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

[3]胡常偉,李賢均。 綠色化學原理和應用[M]。 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2

[4]閔思澤,胡英,戴立信等。 綠色化學技術[M]。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5]臧樹良,關偉,李川等。 清潔生產、綠色化學原理與實踐[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8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七

上週,我們已經學完第九單元《溶液》課程的全部內容,在回顧單元知識的過程中,我着重回憶對溶解的加深理解,記得課後還曾經向劉老師求教空氣和合金也是溶液,也有溶解度的概念,劉老師還在課上告訴我們一些溶液的形成和物質溶解時伴隨着吸熱和放熱現象等等。為了深入理解溶液溶解度的概念,我和同學利用假日期間,通過做化學小實驗來探究物質能不能無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某種溶劑中,即溶解度的知識點。

我們在1月2日中午(室外温度13度左右)的情況下,做有關溶解度實驗。

首先將超市購買的精製250克食用鹽均勻分成5份,每份50克;

其次,將超市購買的550mL的農夫礦泉水緩緩倒入奶鍋內,防止水濺出;

第三步,略微加熱裝有礦泉水的奶鍋,並用筷子攪拌均勻後,用甩至0度的體温計測量奶鍋內的礦泉水温度,為19度。隨後加入1份50克的食鹽,攪拌後全部融化。

第四步,再加50克的食鹽,攪拌後仍能全部融化。 第五步,再加第3份50克的食鹽,攪拌後觀察,發現鍋底有少量食鹽未能溶解。

這時,我們查閲相關資料,得知“在20°C時,食鹽的溶解度為36g”,我們計算550毫升的礦泉水約為550克,在20°C時可最多溶解146克的食鹽。 因而,我們分析,此時奶鍋裏的溶液應為飽和溶液。 第六步,我們將奶鍋裏的溶液加熱,一會兒,發現,沉澱鍋底生物少量食鹽不見了,因此,判定,此時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説明溶解度與温度相關,隨着温度升高,溶解度變大。 第七步,將熱的奶鍋放在室外(10度左右)1小時候後,觀察,奶鍋裏又有少量的食鹽沉澱物出現,説明溶解度與温度相關,隨着温度降低,溶解度變小。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以下幾個知識點:

1、飽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裏,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裏,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3、將溶液加熱(升温)可以使溶液由飽和狀態變成不飽和狀態,將溶液冷卻(降温)可以使溶液由不飽和狀態變成飽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