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4.51K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高中化學有效教學淺議 篇一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彙總,教師的教學目的通常都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往我們的教學也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領域,但是收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始終把反覆練習、訓練的方式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單純忽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在最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要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持續學習慾望。學習慾望才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所以,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慾望。例如,在學習了蘇教版高中化學的“原電池”之後,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原材料鼓勵學生自己去製作原電池,提高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

二、探究有效的化學教學策略

有效的教學策略意味着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地構建知識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實質上是教師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構建知識能力。化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在教學設計中,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充分理解教材和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找準教學的起點,按照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在教學設計中要以問題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教師真正轉變角色,建立起師生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能營造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才能放開手腳,主動探索,積極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質疑,然後引導學生設計探究方案和途徑,並通過相互的團結協作,解決問題。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三、上課時因材施教,下課後有效佈置作業

化學教學應該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為本,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通過化學學習,使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高中生在心理成熟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方面是不同的,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化學教學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則成績好的學生會“吃不飽”,成績中下等的學生會“吃不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分層教學,才能使教學更加有效。在過去的化學教學中,教師通常佈置過多的課後作業,這樣的“題海戰術”往往使教學效果事倍功半,使學生也不知所措。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學生的日常作業以練習為主,以訓練為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瞭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適時強調和鞏固難點,以達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然而,這樣的傳統作業寫作方式缺乏思維性訓練,所以,教師在佈置作業時要,以作業為載體,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獲取和鞏固化學知識,積極探究化學基本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要針對化學知識點精選適量試題,要有針對性,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所學新知識;要具有代表性,讓學生在練習中能舉一反三。

四、總結

教師應該儘自己所能去創造一個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讓學生自己參與化學實驗製作,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慾望。最終,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度,構建一個充滿生機的課堂。

高中化學教學科學素養培養探究 篇二

一、培養學生的科學崇尚態度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態度,這是學生科學素養具備的基礎.教師要讓學生們意識到人類社會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之所以會發生如此大的。轉變,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各種偉大的科學發明所帶來的積極推進.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列舉各種有代表性的範例來增強學生對於這一點的認知.同時,化學課程的教學中也有很多相關的素材,化學課程同樣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一股力量.教師在平時的知識教學中要加強對於學生的引導,讓大家感受到科學的力量.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態度,並且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提供良好基墊。

化學教材中記述了不少科學發現的經過及科學家傳記.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科學史話,如氯氣的發現和確認、苯的發現和苯分子結構學説等,闡明瞭化學物質是通過一個個實驗被人們所逐步發現和確認的,給了學生生動的啟示:平時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索、大膽猜測,勇於實驗,就有可能發現自然界中的奧祕.這些內容不僅可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的訓練以及科學精神的薰陶.教師要善於挖掘這些有價值的教學素材,並且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深化學生內心對於科學的崇尚態度.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提供良好根基,並且讓學生意識到科學的治學態度對於課程學習可以發揮的有效推動.

二、培養學生的嚴謹治學精神

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精神同樣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這也是讓學生對於課堂教學知識有良好掌握的基礎.不少學生在平時的課程學習中都存在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要麼不願意積極思考與自主探究,對於問題往往有依賴性,等着教師來進行講解;要麼就不求甚解,一個問題解答完後沒有針對這一類問題進行及時的梳理與回顧,這也是在下次碰到相似的問題時很多學生還是會出錯的原因.這些都不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問題後的成因都可以歸結為學生治學態度的不夠嚴謹上.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要糾正學生這些不好的習慣與觀念,要透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意識到嚴謹的治學態度的價值與意義,並且讓學生不斷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

例如,學習“水”後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調查本地水資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況,深入社會生活實際去獲得第一手的信息,發現問題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並寫出調查報告.又如,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的演示實驗,教師可以將其改為探究實驗方法,用多種方法進行實驗,實驗的目的是瞭解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等.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深化對於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慢慢具備揭示化學現象的本質的能力.這些都是嚴謹的治學精神後帶給學生的收穫,讓大家掌握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才能夠促進對於課堂知識的理解與吸收,並且讓大家能夠對於學到的內容活學活用.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要深化對於學生嚴謹的治學精神的培養.這不僅會帶給學生自己有益的收穫,這也會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三、深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可以體現在學生對於科學應當有的崇尚態度以及學生應當具備的嚴謹的治學精神,科學素養的培養也可以體現在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深化上.教師要讓學生具備更好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要能夠靈活的應用課堂上學到的內容來分析探討相關問題,並且用於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難題.這才能夠體現出化學知識的教學價值,並且是對於學生的知識應用非常有效的培養與深化.教師在平時的知識教學中應當逐漸滲透對於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這同樣是科學素養的一種良好體現.在講“維生素與微量元素”這部分內容時,如果照本宣科,學生將無法體會到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對人體的重要性,更談不上能合理正確使用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了。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對於這部分內容我作了這樣的安排:課前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一些富含維生素C以及富含微量元素鐵和碘的水果和食物,並通過自己的日常生活積累以及上網查資料初步瞭解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鐵和碘的作用,以及缺乏這些元素會給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什麼樣的危害.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前預習,這也是讓學生展開對於教學內容的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的過程。這才是對於學生自學能力的良好培養,學生經過有效的探究後對於知識的應用能力也會很好的得到鍛鍊.

四、總結

總之,在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非常重要.教師首先應當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態度,這是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基石.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具備嚴謹的治學態度,這是科學素養培養的根本所在.此外,教師在平時的知識教學中應當逐漸滲透對於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才是對於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深化,學生經過良好的探究後對於知識的應用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鍛鍊.

高中化學生活化探究教學實踐 篇三

一、生活化探究教學的內涵

生活化探究教學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化學教育“源於生活,寓於生活,歸於生活”兩者基礎上的教學,以源於生活的問題或任務出發,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情感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書本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化學的魅力。

二、生活化探究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生活化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對生活探究的興趣,在學習中掌握書本知識,實現學科知識的落實。如學習化學電源時,讓學生到社會上調查生活中常見化學電源,研究電池的材料、原理、類型;學習金屬腐蝕時,讓學生觀察自行車、護欄、鋁合金生鏽等,進行調查分析,做到掌握第一手資料,增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通過生活化探究教學,學生在生活化的探究中學習知識,自主思考探究。層層釋疑、步步啟發,加強問題意識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分析歸納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如“探究原電池形成的條件”教學時,設計以下問題:首先展示:番茄原電池使音樂賀卡發聲,激發學生興趣。質疑:音樂賀卡為什麼發聲,裝置中的電流是怎麼產生的?必須具備什麼樣的結構才能形成電流?原電池正負極與材料有什麼關係?正負極除了與材料有關,還與什麼有關?

(三)提升了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在生活化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來自於人們的生活經驗,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化學知識,並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去。如在學習化學平衡這一內容時,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了防齲齒選用加氟牙膏;學習氧化還原這一內容時,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澱粉碘化鉀和食用醋來檢驗食鹽中是否含碘等。

三、生活化探究教學的原則

(一)生活化原則

在問題情境設置時,首先要體現生活化原則。如“物質的量”教學是個難點,筆者上課時,就教室裏的純淨水創設情景,請學生想方法計算一下這些純淨水所含的分子數,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思考,使學生把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聯繫起來。學習乙醇的性質時,用生活中人們所熟知的“酒為什麼是陳的香?”和“燉魚的時候為什麼要加少量的料酒和醋?”等。

(二)開放性原則

在生活化探究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問題的答案也具有開放性。

(三)協作原則

在生活化探究教學程中,一方面,通過分組討論等方式,學生共同協作,探究問題,形成對知識的體驗;另一方面,師生協作,由教師設置生活化情境,學生在探究形成初步知識後,教師對所探究結論進行點評、補充和昇華。在學生和學生、教師與學生的相互協作中,師生共同進步,進一步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效率。

(四)創新原則

在生活化問題的設置和探究過程中,不僅要體現“生活”要素,而且還要提煉生活素材,注重所提問題、學生探究方式和思維方式、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有所創新。

四、生活化探究教學的基本流程

(一)喚醒生活體驗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搭起書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橋樑,讓學生對生活與知識的密切聯繫有所感知,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去理解書本知識,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如比較Na2CO3溶液中各種粒子濃度的大小時,學生對電荷守恆中CO32-前邊的“2”感到難以理解,如果把電荷守恆比喻為“用人數表示胳膊數”,學生便會豁然開朗。如用“彈簧現象”比喻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等。

(二)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創設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問題情境的形式可以有多種。創設的問題情境一般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如在進行原電池的教學時可以創設以下問題情境:輪船在海中航行時,為什麼要在船底焊接鋅板;實驗室在製取氫氣時,為什麼選用粗鋅與稀硫酸反應,而不選用純鋅等。

(三)進行科學探究

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成功與失敗,體驗其中的樂趣。如:“吹氣生火實驗”。取適量的過氧化鈉粉末,放入疏鬆的棉花中,用導管向棉花中吹氣,棉花會燃燒起來。原因分析:過氧化鈉與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反應,反應產生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熱量,達到棉花的着火點,棉花燃燒起來。

(四)學會參與生活

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生活化探究教學,對源於生活的問題探究得出結論後,最終要回歸生活,運用於生活,提高參與生活的能力。如學習了膠體,學生就知道為什麼鋼筆不能混用不同的墨水;學習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後,學生就知道“雷雨發莊稼”的原理;學習金屬的腐蝕和防護後,學生就知道菜刀如何防鏽。如學習完二氧化硫有關性質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我國為什麼以硫酸型酸雨為主,自然界硫酸型是如何形成的。

五、總結

總之,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課堂是向未知方面挺進的旅程;課堂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高中化學生活化探究教學需要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將逐步走向深入和完善。

高中化學教學運用組織策略思考 篇四

1.研究背景

新課程改革後,有研究者進行了高中生學習策略水平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在信息加工、選擇要點、複習等方面的學習策略上表現不佳,缺少高級學習策略的系統訓練。然而高中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特別是高級學習策略的訓練培養缺乏重視。關於化學教學中組織策略運用的己有研究或是教學經驗的總結,或是個案研究,尚無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的準實驗研究。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不僅可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學習策略作為高效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進而可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達到協調發展。學習策略中的組織策略是對信息的深層次加工,關於組織策略的眾多研究表明組織策略有利於學習者對學習材料的理解、保持、提取與運用,然而組織策略應用於化學學科的研究尚不多,將組織策略較長時間的應用於化學教學實踐中的研究還沒有。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將組織策略運用於高中化學的教學實踐,培訓學生掌握一定的組織策略並探究其教學效果。

2.組織策略的本質

國內外諸多學者都對組織策略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國外學者的觀點如:温斯坦(Weinstein,C.E.)和休莫(Hume,L.M.)認為,所謂組織策略就是用某種結構將學生要學習的內容組織起來。這種結構既可以是有關學習內容的、獨立的特定結構(內部的組織結構),也可以是將新知識與己有知識聯繫起來的結構(精細加工的框架)。最簡單的組織策略就是將新信息集中在一起,以便於更好地進行管理和記憶。奧姆羅德(Ormrod,J.E.)認為,組織過程總是包括把不同的新信息片段聯繫起來,有時也包括與己有知識建立聯繫。國內學者們給的見解如:杜曉新認為,組織就是提取信息中的重要項目後再進行歸類,並對各類及各類所屬項目之間的關係進行編碼。

劉慧靈認為,組織策略是學習者有目的有意識地採用某種結構將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組織起來,使知識點間聯繫起來,形成一個有序整體,從而利於學習者對材料的理解、保持與提取與運用。綜合以上國內外諸位學者的觀點,作者認為,組織策略首先是對學習材料的深加工,即首先提取出材料中的關鍵點,然後對這些關鍵點進行分析、比較、歸類,發現彼此內在的聯繫,按照它們之間的關係將其聯繫起來以形成有序、系統的知識結構。這種結構既可以是關於新學知識的獨立結構,也可以是將新知識與己有知識聯繫起來的知識結構。

3.對高中生化學學習中組織策略運用的調查研究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在化學學習中,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閲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可以歸屬於學習的組織策略,可見對學習策略的習得己成為高中化學課程目標之一。因此,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化學學習中高中生運用組織策略的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希望可以對這方面的教學實驗提供一些幫助與指導。本調查研究的目的是瞭解高中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組織策略的運用情況,涉及四個階段:第一,提取材料中的關鍵點;第二,對關鍵點進行分析、比較、歸類;第三,發現內在聯繫;第四,形成有序、系統的知識結構。問卷包括30個調查項目,其中調查學習新知識時組織策略運用情況的項目有10個,調查複習時組織策略運用情況的項目有10個,調查解決問題時組織策略運用情況的項目有10個。

4.結果與分析

根據問卷回收的結果,項目20肯定回答百分比較高為57.8%,説明多數同學在解答化學題目時,可以很容易的讀出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即提取題意要點;但有26.7%的同學對於自己能否很容易的讀出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卻並不清楚。項目21肯定回答百分比約為50%,説明有半數學生在做化學題目時,能將題目中的關鍵信息聯繫起來綜合分析題意;在題給信息和己學過知識之間建立聯繫是解答題目的重要環節之一,項目23肯定回答百分比最高為60.6%,説明大多數學生能將題目所給信息與自己頭腦中己有的知識建立聯繫。

項目22肯定回答百分比為43.8%,説明超過40%的學生在解決較複雜的化學計算題時,常常會利用流程圖的策略來組織題給信息,幫助分析題意,解決問題;項目24肯定回答百分比最低為24.2%,説明即使在面對較複雜的化學問題時,很少學生會利用繪製表格的策略來呈現題給信息間的關係以分析題意,找出解答問題的突破口。根據對結果的分析和研究,作者提出一些建議幫助學生組織策略思維的培養:第一,教師方面,老師應該教給學生組織策略的知識,讓學生有個宏觀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組織策略的求知慾,教給學生組織策略的步驟,儘量提供詳盡具體的步驟,教給學生“條理化的知識”,幫助學生潛意識接受組織策略,給學生提供一些“實戰”的機會並進行過程的監控與調節,同時提供及時的提醒和幫助。

5.反思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進之處:調查基數比較小,調查範圍不夠廣,缺少一點的普遍性;調查的方式還可以進行一些其他方式的嘗試;調查過程中的研究對象都是合作者,沒有在一定程度上,對問題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