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化學與生活小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6W

化學與生活小論文(新版多篇)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一

摘要:人類的生活大致可分為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兩個方面,物質生活離不開物質,精神生活也離不開物質。由於化學是以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改造原有物質和製造新物質就成了化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本文將從關注營養平衡、促進身心健康、生活中的材料、保護生存環境等四方面來介紹化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進一步證明化學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的關係。

關鍵詞:化學;生活;人類

一、關注營養平衡

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奇蹟。只要走進大自然,無論是公園、農田、森林、草原還是崇山峻嶺,江河湖海,我們都會發現有數不清的動物和植物。生命要為生存而感激太陽,同時也要感謝化學,感謝把能量轉化為生命物質的化學過程。

1、糖

糖類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對於人和大多數動物來説,屬於最基本也是最廉價的能量來源。在我國居民的食物構成中,人們每天攝取的熱能中大約有75%來自糖類。糖類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糖類也叫做碳水化合物。糖類中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糖是葡萄糖,它在自然界中分佈十分廣泛,存在於葡萄等帶甜味的水果裏。澱粉也屬於糖類,主要存在於植物的種子或塊根裏,其中谷類含澱粉較多。例如,大米中澱粉約80%,小麥含澱粉約70%,馬鈴薯含澱粉約20%。澱粉雖屬於糖類,但沒有甜味,需要進一步化學反應變成葡萄糖才可以被人吸收。纖維素也是糖類,它不能被人類吸收,但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它可以刺激人體消化。

2、油脂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與甘油所生成的酯,叫做甘油三脂。在人體中,油脂主要在小腸中被消化吸收,實質上是脂類被酶催化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在人體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

(1)供給人體熱量;

(2)儲存能量;

(3)合成磷脂、固醇等物質;

(4)參與人的生理過程如促進發育等。

3、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肌肉,血清,血紅蛋白,毛髮,指甲等都是有不同的蛋白質構成的,一切重要的生命現象和生理機能都與蛋白質密切相關。大學生每天需要攝入80~90g蛋白質,才能滿足需要,保證身體健康。蛋白質會在人體內被水解成氨基酸,然後被人體吸收。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質數量及成分不同,營養價值也不同,合理搭配各種食物,可以使氨基酸相互補充,提高膳食中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

4、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在20世紀初期,科學家發現,如果用只含糖類,脂肪,蛋白質和水餵養,實驗動物不能存活。但加入微量牛奶後,實驗動物就能正常生長了,科學家經過反覆論證,實驗,認為正常膳食中還必須有微量維生素,礦物質等。

二、促進身心健康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人們從實際生活中總結出的一條真理。合理選擇飲食,正確使用藥物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而這些都離不開化學。

1、合理選擇飲食

1)水的重要性

人們每天都要補充一定量的水分,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是人體含量最多的一種物質,約佔人體體重的三分之二。人體的水需要不斷補充,沒人每天要補充2.5~4L水。可以説,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是一種很好的溶劑。食物中許多物質如糖等要溶於水才能被吸收。水溶液在血管細胞間川流不息,把氧氣和營養物質運送到組織細胞,又把代謝廢物送到體外。此外,水還有調節體温的作用。

2)食物的酸鹼性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選擇與其酸鹼性關係很大。食物的酸鹼性是按食物在體內代謝最終產物的性質來分類的,有重要的生理意義。因為人體正常的生理過程對所涉及的體液都有較嚴格的酸鹼性要求。例如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pH總保持弱鹼性範圍(7.35—7.45),否則,就會出現酸中毒或鹼中毒。由於人體具有自動緩衝系統,能使血液的pH總保持在正常範圍內,達到生理平衡。但這種調控能力是有限的,還需要通過選擇酸性食物或鹼性食物來加以控制。

3)食品添加劑

為了改善食物的色、香、味或補充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失去的營養成分,以及防止食物變質等,我們經常會在食品中加入一些天然的或化學合成的物質即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的品種有許多,主要包括這幾種:着色劑、調味劑、防腐劑、營養強化劑等。隨着食品工業的發展,食品添加劑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但不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劑會損害人體健康。

2、正確選擇藥物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居民的平均估計壽命由1949年時的35歲,提高到2000年的70.8歲;傳染病在死亡病因中所佔的比率由35%降到5%。其中主要原因是普遍應用了各種新型藥物。

化學對此做出了重大貢獻:

1)人工合成藥物

主要包括解熱鎮痛藥、抗生素、抗酸藥等等。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是人們熟知的感冒藥,具有鎮痛作用。是第一個重要的人工合成藥物。阿司匹林的應用開闢了醫藥化工的全新領域,是至今銷量最大的藥物。青黴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藥。青黴素有阻止多種細菌生長的優異功能。抗酸藥可以治療胃痛,能中和胃裏過多的胃酸,緩解胃部不適。

2)天然藥物

天然藥物取自植物、動物和礦物,來源豐富。化學對中藥有重要意義。許多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已經分離。例如具有止咳平喘功能的麻黃鹼是從中藥麻黃鹼中提取的生物鹼。

三、生活中的材料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沒有半導體材料,就不可能有現在的計算機技術;沒有耐高温、高強度的特殊結構材料,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宇航技術;沒有光導纖維,就不可能有現代的光通信;沒有有機高分子材料,人類的生活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豐富多彩。

化學是材料科學發展的基礎:

1、合金

合金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費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合金與各成分金屬相比,具有許多優良的物理、化學或機械的特性。因此,儘管目前已經制得的純金屬只有80多種,但由這些純金屬製得的合金已達數千種,大大拓展了金屬材料的適用範圍和價值。生活中常用的合金有鐵合金、鋁合金和銅合金等。

2、金屬的腐蝕和防護

金屬的腐蝕現象非常普遍。例如,鋼鐵生鏽,銅器表面生成銅綠等等。腐蝕可使金屬的機械性能、色澤和外形等方面發生變化,嚴重時可使機器設備、儀器和儀表等報廢。所以防止金屬腐蝕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金屬的腐蝕主要包括電化學腐蝕及化學腐蝕,因此要從這兩方面考慮來進行金屬的防護:金屬腐蝕的本質是金屬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的過程,越活潑的金屬越易被腐蝕,因此想要保護金屬,可以在要保護的金屬上連接一種比該金屬更活潑的金屬。此外也可以在金屬表面塗漆,烤藍,加氧化膜,鍍金屬等等,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防護方式。

3、玻璃、陶瓷和水泥材料

一般的住宅玻璃是普通玻璃,製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純鹼,石灰石和石英。製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陶瓷具有抗氧化、抗酸鹼腐蝕、耐高温、絕緣、易成型等優點。常用的硅酸鹽水泥的原料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

4、塑料、纖維和橡膠材料

合成材料的品種很多,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就是常説的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的品種很多,用途各不相同,主要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脲醛塑料等等。而橡膠是製造汽車、飛機和醫療器械等所必需的材料,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四、保護生存環境

20世紀以來,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創造了空前豐富的物質財富。而與此同時,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性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已成為人類的共同的呼聲。環境問題的最終解決要靠科技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化學是大有可為的。改善大氣質量,污水處理和實現垃圾的資源化等都要依靠化學方法,要依靠化學等科學的發展。

1、改善大氣質量

大氣的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即危害人體健康,又影響動植物的生長,嚴重時會影響地球的氣候。如形成酸雨、是全球氣候變暖和破壞臭氧層等。為了改善大氣質量,我們應當減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污染、減少汽車等機動車尾氣污染,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等。

2、愛護水資源

如前文介紹。水是重要的資源,同時也是寶貴的自然資源。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水資源日趨緊張。同時,由於廢物排放,污染了水資源,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水體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屬污染、植物營養物質污染等等。為改善水質,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例如:重複利用廢水,回收廢水中的有效成分,減少廢水的排放量;採用革新工藝,減低廢水中的有用成分等。

3、垃圾資源化

垃圾處理要遵循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原則,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衞生填埋,堆肥和焚燒。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初步得出化學在當今人類追求高品質的現代化生活中,在各科學追求深入發展和進步的路途中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化學世界多姿多彩,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多掌握一些化學常識總是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一些亮麗的色彩與更多的便捷。但也要注意化學的使用規則,按照一定的規範要求進行操作。

總之,在我們身邊化學無處不在,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源於生活。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二

摘要:在化學教學教育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做到以生活為本,使我們的教學回歸生活,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儘量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繫,從而把化學知識生活化,我們的化學教學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教育效果。

關鍵詞:化學教學;教育效果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化學教學要“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着眼於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化學來源於生活,化學根植於生活。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有着密切的聯繫,化學科學的發展對於當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用“化學眼光”觀察生活的興趣,進而調動學生熱愛化學,學好化學,用好化學,是每一箇中學化學教師應該探究的課題。如何讓化學教學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我在日常教學中作了一些積極的探究。

一、教師平常注重引導,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而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化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着大量極有價值的化學現象。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相當重視指導學生用化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問題。讓學生把化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密切聯繫起來,從而使得學生的心智和情感的浪花得到激發,進而對化學學習產生極大的熱情。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對化學知識活學活用,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才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在化學教學中才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最有效的因素。生活中的化學距離學生最近,在課堂教學中聯繫生活實際,引發學生自覺運用知識於生活實際,寓教於樂,寓教於生活,這樣既可以使他們把課本知識轉化為直接經驗,有利於知識的鞏固、深化和能力的培養,又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由於化學知識的抽象性,學生接受起來普遍感到摸不着頭腦。學生對於很多知識點只能生吞活剝地去接受,得不到很好地理解。因而對知識點印象不深刻,容易遺忘,不易引起學生的適度情感。

這就要求化學教師應學會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教會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把抽象的化學理論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結合起來,給化學知識賦予生動的內容和形象的反應,從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到新的知識。這樣化學教學的重點難點就在聯繫生活實例中迎刃而解。舉個淺顯的例子,高一化學開門課就是化學實驗,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有攪拌、引流、轉移。同學們很容易把玻璃棒的轉移作用忘掉,轉移作用與生活中使用的竹筷相似。在此我們不防將生活中的竹筷引入,因為玻璃棒和竹筷在形狀和使用上都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在就餐時,用竹筷夾菜、吃飯、還可以用它蘸一點湯來嚐嚐湯的味道。這是用竹筷來轉移少量的固體和液體的例子。

把竹筷的作用順向遷移到玻璃棒的學習中來:在做蒸發實驗時,蒸發後可以轉移少量固體;在驗證溶液的酸鹼性時,用玻璃棒來轉移少量的溶液在pH試紙上。這就是玻璃棒的轉移作用。經過這樣的知識順向遷移,學生學起來也比較輕鬆,而且容易掌握。

三、創設和諧教學情境,讓教學內容生活化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化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化學是新課程對化學老師提出的建議。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學生認識化學知識,體驗和理解化學,感受化學的興趣和魅力,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並能從中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比如我在上氯氣與水的反應時,我先佈置了一道討論題:生活中直接用自來水養魚,魚很快就會死掉;而先將自來水曬曬後再養魚,則魚沒有問題。

學生聯繫實際生活確實如此呀!學生就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得出一致的意見認為太陽將自來水中的某種物質曬走了。那曬走的物質又是什麼呢?學生不知道,眼睛齊齊刷刷的看向我,由此很自然的切入了課題,挑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充分注意到課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潛心專研教材,從學情出發,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應儘量舉出既容易理解,又新穎貼切的生活實例,讓學生活用化學,把化學問題生活化,將生活經驗化學化。

在講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後,我佈置了一道課後題。讓學生回家後查看自家用來消毒的物質是什麼?在消毒時有哪些注意事項?不少學生回去後都認真的查看了,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大部分家裏用的是84消毒液;但學生對注意事項中的不要把84消毒液與其他洗滌劑或消毒液混合使用覺得迷茫,覺得兩種消毒液混在一起不是消毒效果更好嗎?有些學生説媽媽在洗廁所時經常是將84消毒液與潔廁靈混合一起用的。

在這裏我將化學上升了一個高度:化學——生活——生命。並詳細解釋因為潔廁靈的主要成分溶於水後呈酸性,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鈉溶於水後呈鹼性,二者一旦混合相遇,就會立刻發生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馬上產生了大量的白色泡沫,生成一種刺激性,揮發性很強的有毒氣體——氯氣(即:Cl2)。氯氣中毒會發生劇烈的咳嗽。症狀重時,會發生肺水腫,使循環作用困難而致死亡。由食道進入人體的氯氣會使人噁心、嘔吐、胸口疼痛和腹瀉。

這樣將化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地聯繫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正確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化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我在化學教學中積極地創造條件,利用生活中的化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學習,努力將教學的過程融合到生活中去。並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培養學生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認識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進而體會到學習化學的真正價值。

四、實驗貼近現實生活,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我們可以用集色、態、味、光、聲於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喜歡看實驗,喜歡做實驗。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儘可能地補充實驗,增加實驗量,尤其要設計一些貼近生活、聯繫實際的實驗,不要僅限於教材上給出的實驗:

泡沫滅火器滅火實驗;搖搖冰實驗;焰火實驗等家庭小實驗由於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每個同學都可以動手操作,為大多數學生喜歡。比如在講到碳酸氫鈉與酸的反應時,有的同學竟回家用檸檬汁與小蘇打自做了碳酸飲料。通過各種各樣貼近生活的實驗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實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創造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乃至對整個科學的熱愛。

五、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轉變學習方式,做學習的主人

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是非常豐富的,平常我經常鼓勵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問題。當學生髮現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主動地把化學用到生活中去,並學會從生活中尋找化學,留意生活中的化學,促使他們用化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使得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創造性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學生在生活中發現了問題,會通過上圖書館去查資料,到實驗室去驗證等方式尋找答案。

同時,發達的信息網絡時代更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查閲相關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樣他們不僅知道了為什麼,而且還能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到處都有化學的影子,就會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化學。通過積極的引導,學生善於在生活中發現問題,並且利用各種方式或手段獲得問題的來龍去脈,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獲取和掌握了相關的化學知識。這樣做真正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學生學習主體性、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做了學習的主人。

化學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抽象的化學概念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並引導學生將過去的背化學、聽化學轉變為做化學、用化學。

總之,在化學教學教育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做到以生活為本,使我們的教學回歸生活,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儘量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繫,從而把化學知識生活化,我們的化學教學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教育效果。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三

摘要:

文章以人教版《化學與生活》教材中“常見的合金”課題為例,開展學生自主策劃學習實踐,探討了學生自主策劃學習模式的建立與應用。

關鍵詞:

自主策劃學習;課堂教學;課堂實效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的本質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給予積極的、帶有一定目的的影響,使受教育者獲得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一定的認識,並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及一定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的體驗。我對教育的理解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非常輕鬆、愉悦的情感體驗中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而且受教育者是學習活動的主宰者;為完成某項任務,師生共同創設一定情境,學生結合自身的已有經驗,去分析,去判斷,去解決;若學習上存在障礙、存在困難,學生藉助團隊的力量去尋求幫助,集體討論、集體策劃,最終拿出本團隊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僅當一個組織、引導、答疑、質疑、評價等角色。

許多教育教學理論都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策劃學習的思想。例如,建構主義理論要求學生的學習要依據一定的情境,根據學生已有的社會經驗和知識經驗去分析、理解當前的新問題。學生將新舊知識在頭腦中進行網絡建構;若遇到困難,必然進行積極思考、辨別,甚至尋求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暗示,直到學生在自己頭腦中獲得滿意的清晰知識框架。再如,主體教育理論提出,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等任何教育教學環節,都要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思考問題、設計問題。任何活動的開展都應學生是主角,學生是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評判者、研究者。

但縱觀現在的教學,即使有大幅度地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次數也不會多。仍有許多教師(包括筆者自己)常採用傳統教學方式,即一節課多數時間是教師一言堂教學,學生只是抬頭聽課,埋頭記筆記,做練習,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每天機械地重複着課堂教學節奏。許多教師認為這樣的教學簡單,好操作,教學時間緊湊,自認為課堂教學效率也應該較高。實際上我們靜下心來思考,我們這樣的教學符合教育的本源嗎?這樣的課堂有生機嗎?這樣的課堂學生愉悦嗎?這樣的課堂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嗎?這樣的課堂能提升學生哪些方面能力呢?答案已經很明顯了,在這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能再這樣教學了,必須要,而且刻不容緩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否則,我們教學的成果僅是一個個儲存知識的獨立容器,缺乏發現知識、探究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同樣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合作意識和自我策劃意識,嚴重影響了一代人整體素質的提升!

二、自主策劃學習模式的建立

自主策劃學習要求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後對本人或自己團隊所接受的學習任務進行富有個性化的自我設計。從內容、形式、成果等,都富有未知的、創造性的學習過程。自主策劃學習實踐性強、體驗性強,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和探究的時空,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並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場生存能力。

開展自主策劃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與課題有關的知識經驗,較容易捕捉到相關的資料。開展自主策劃學習的內容往往具有知識深度不大,需要與生活實際或生產實際聯繫密切,學生易實踐操作的特點。對於學科系統性較強的理論、較抽象的概念等教學不適合採用學生自主策劃學習模式;另一方面,開展自主策劃學習,需要花費一定的課堂和課外時間,長時間開展自主策劃學習,會略有減慢教學進度現象。雖然該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該模式很適用人教版《化學與生活》模塊教學;也適用其他模塊中思維深度不大、較為拓展的內容教學。

課堂學生自主策劃學習活動的基本流程如下:成立小組——領取小組任務,小組任務再分配——自主策劃學習,小組彙總、討論、交流——小組展示、提問、求助——總任務網絡化——達標檢測——反饋評價。

1、成立學生學習小組。學生先自由組合,一般4~6人一小組,然後教師根據每組人員組成情況,按性格、基礎知識、目前的學習能力,有強中弱層次,需要略做小的調整。每組有一組長、一副組長、一資料彙總員,一~三名記錄員。每期學生小組職務安排均由學生通過推薦、選舉等自主操作,一般情況下,教師建議組內職務,組內成員輪流擔任。

2、領取小組學習任務,並開展小組自主策劃學習。課前,由每組組長到教師處領取本組承擔的學習任務,組長完成本組任務再分配。若本小組承接的任務有較大困難,本組組長可與教師交流,遇到哪些困難?需要老師提供什幺幫助?

小組成員每人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自己的任務,小組內彙總交流,完成本小組的學習交流材料。課前,組長向教師彙報本組任務準備情況,如需要(只有在很不完善的情況下),教師作適當指導和幫助。

3、各小組展示。展示人員一般為本期的各組組長擔任。每組將本組學習任務的重難點亮出,並剖析、總結,拋出系列思考題,提問別組同學回答。本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問題提出,尋求別組同學或老師的幫助。下面每組同學做好相關記錄,完成該小組承擔的學習任務。

在每小組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及時質疑、使問題深入化,知識清晰化。每小組完成展示後,教師適當點評,再強調重難點知識,需要時,再進行補充、深入、歸納等。

4、各小組的自主策劃學習彙報完成後,全班同學將每組的學習絡化,使之成為整體。

教師投影幾道例題,學習小組討論,以每小組搶答形式,分析完成例題。

5、達標檢測。以試卷形式,檢測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及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跟蹤判斷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達標檢測需當堂反饋,還是課後個別反饋,還是下節課整體反饋。

6、小組自主策劃學習評價。師生共同設計一評價表,開展各小組自我策劃學習成績評價(小組任務完成的質量,彙報人演講組織情況,該組拋出問題的次數及質量,本組成員台下互動情況,例題分析過程中,該組搶答成績如何?該組達標檢測成績如何等);課堂上全班同學選出本期任務自主策劃學習的冠軍組、亞軍組。課後,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交給教師本組成員本期學習任務的考核評價表(課前、課中、課後是否都參與,參與人員的積極性,獨立思考或合作學習開展如何?是否按時認真完成自己任務等)。

學生自主策劃學習模式的主要結構為:

學生活動:領取任務→自主策劃學習→開展課堂教學→例題剖析→達標檢測→評價

教師活動:分配任務→指導幫助→補充、完善、深化→質疑釋疑→個別指導→評價

三、研究的實例展示

以人教版《化學與生活》教材中“常見的合金”課題為例,開展學生自主策劃學習實踐。

任務一:鐵合金的性能及應用。

任務二:鋼鐵的腐蝕及防護。

任務三:鋁合金的性能及應用。

任務四:銅合金的性能及應用。

任務五:新型合金的性能及應用。

多數班級成立了6個學習小組,根據任務的多少,經常出現某一項任務被不同學習小組承擔,各自完成所領任務,在課堂展示時,可相互補充;也可以兩組再將所領的同一項任務進行分工。現以我校高二(2)班第一組承擔任務一《鐵合金的性能及應用》和第六組承擔的任務二《鋼鐵的腐蝕及防護》為例,展示兩組的課堂自主策劃學習過程:

首先,第一小組經過他們課前自主策劃合作學習後,上台開展小老師課堂教學。從生活中常見的鐵合金實物、圖片導入,提問鐵合金的組成成分,過渡到鐵合金中含碳量不同及所含成分不同,將鐵合金進行分類。此環節中,小老師們請別組同學舉出對應種類鐵合金的常見例子,以及該鐵合金的性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列舉幾點。例如:合金鋼中的不鏽鋼、錳鋼等。對同學們的回答,小老師們都做了正確評價。此環節的學習過程中,真老師沒有進行任何的補充,糾錯、歸納,因為,小老師和同學們已完成得很好。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四

摘要: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這一説法,無論是百姓還是帝王貴族,無論是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還是豐衣足食的現代人,在人類的進化的各個階段,食品都是不可缺少的頭等重要的生活原料。在維持生命和健康時,人們需要從外界攝取足夠的食物以獲得營養和能量。隨着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不僅要使自己吃得飽,而且還要讓自己吃得好,要從營養角度進食,要從健康角度合理調配食品。而化學不僅能給人類提供增加食物的手段,還能幫助人們瞭解食品的營養成分等有關知識。

關鍵詞:營養 健康 化學

引言: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益重視自身的健康問題,吃什麼?怎麼吃?色香味如何權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從何處攝入更好?有何作用?等等。這一類關乎到身體健康的問題都是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本文主要針對以上部分問題進行一些闡述。

人們為了維持生命與健康,必須每天從食物中攝取一定量的營養物質,這些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營養成分被稱為營養素,包括:水、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和無機鹽,它們被稱為六大生命要素,其中蛋白質、脂肪和糖為人們生命和活動提供熱能,又稱產熱營養素。

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水不僅常常溶解一些可溶性物質,例如糖類和鹽類,形成液體,還與蛋白質、糖類分子的親水基因結合成不能自由運動的結合水。水作為一種溶劑,有利於消化作用,水可幫助咀嚼,使食物變軟,在消化道內順利移動;另外,水可以將營養素轉化為溶液狀態,人體吸收後經過腸壁進入血液和淋巴液;細胞內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都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水是生命存在的環境條件,同時也是生活物質本身化學反應所必需的物質,水對於維持生物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有着重要的意義,因此水是生物體不能缺少的物質,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日常飲水時,要多喝開水,不要喝生水和未煮開的水;要喝新鮮開水,不要喝放置時間過長的水;要定時飲水,不要只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物質,可以説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生長、發育、運動、遺傳、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動離不開蛋白質。人體組織蛋白質不斷分解為氨基酸,又不斷從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和組織蛋白質分解的氨基酸中合成補充,因此,每天必須供給一定量的蛋白質,以保持體內蛋白質的動態平衡。一個人保持健康所需的蛋白質量依年齡、生理特點和健康狀況而定。我國大眾膳食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從禽、蛋、肉類、魚類、奶類、豆類、蔬菜中獲得,穀物類食品蛋白質含量不高,但作為主食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身體健康,我們必須保證每餐都要有一定質和量的蛋白質,且要注意事物的合理搭配,不能偏食和濫食。

脂肪既是機體細胞建成、轉化和生長必不可少的物質,又是含熱量最高的營養物質。人體脂肪含量隨着營養狀況和活動量的多少而有所變化。飢餓時,能量消耗,體內脂肪不斷減少,人體逐漸消瘦;反之,進食過多,消耗減少,體內脂肪增加,身體逐漸肥胖。脂肪的主要來源是烹調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油脂在生命運動中十分重要,是人類飲食中發熱量最高的營養物質,它具有提供能量、保持體温和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同時也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消化與吸收。根據我國的經濟狀況和飲食習慣,建議脂肪的供給量應占總熱量的15%~25%,相當於每天每人攝入30~50克脂肪(包括烹調和食物中所含的脂肪)。為了防止必需脂肪酸的不足,膳食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應占總熱量的1%~2%,膽固醇的攝入量應在300毫克以下。另外,由於脂肪過高會引起肥胖、高血壓及冠心病,因此生活水平較高、活動少的中老年人,其脂肪攝入量應適當減少。

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除纖維素以外,一切的糖類物質都是熱能的來源。糖是產生熱能的營養素,每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產生16.7KJ能量。神經系統中所需能量的唯一來源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使人體保持温暖,人們常説“吃飽了就暖和了”就是這個道理。用糖供給能量,可節省蛋白質,從而使蛋白質主要用於組織的建造和再生。人們膳食中糖類主要來源於植物類:穀物、豆類、薯類、蔬菜、水果等;在動物類食品中各種乳製品和動物肝臟也是糖類的主要來源。

糖不但是食物,而且可作為佐料,調節食物風味,增加食慾,故而人們都特別愛吃甜食。但糖和甜食都不宜吃得太多,尤其是對糖尿病人,有可能會起反效果。平時飲食中糖類攝取過多,容易導致糖尿病、肥胖、心臟病及高血壓。所以,為了身體的健康,應合理膳食,適量攝取。

維生素與蛋白質、脂肪和糖不同,它在人體中既不能產生熱量,又不參與人體細胞、組織的構成,但是它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髮育,祛除某些疾病,並能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人體缺少維生素,新陳代謝就會發生紊亂,就會發生各種維生素缺乏症。比如説,缺乏維生素A,就會導致維生素A缺乏症,其典型缺乏症為乾眼病和夜盲症;缺乏維生素B1,會有神經炎、腳氣病,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生長遲緩;缺乏維生素B2,會導致口腔潰瘍、皮炎、口角炎、舌炎、脣裂症、角膜炎等;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壞血病,還會使抵抗力下降;缺乏維生素D時,兒童會患上佝僂病,成人則會患上骨質疏鬆症;缺乏維生素E,會導致女性不育、流產,導致肌肉性萎縮等。維生素既是營養品又是藥品,在人體內不能合成(除維生素D外),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各類食物的維生素的種類數量差異很大,而且有的維生素性質很不穩定,容易在食物加工、儲存和烹調中受到破壞,因此合理地選擇食物、正確的儲存、加工和烹調,對人類獲得必要的維生素是十分重要的。由於人體對各種維生素需要量不大,只要注意平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一般不會引起維生素缺乏症。

人體內各種元素中,除碳、氫、氧和氮主要以有機化合物形式出現,除此之外,其餘各種元素都統稱為無機鹽。體內無機鹽僅佔人體體重的4%~5%,但卻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人體無機鹽的含量隨人的年齡的增大而增多,胎兒每千克體重含無機鹽21.95g/k,而成人的則為42.67g/k。無機鹽分佈在各個組織中,以骨骼和牙齒為最多。其中含量較多的有鈣、鎂、鉀、鈉、磷、硫、氯七種,稱為常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鐵、銅、碘、鋅、錳、鈷、鉬、硒、鉻、鎳、硅、氟、釩等元素由於存在量極少,故而稱為微量元素。無機鹽是人體的重要的營養元素,但無機鹽不能在體內合成,只能靠從食物、飲用水和食鹽中攝取。由於新陳代謝,機體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無機鹽丟失,所以人類必須從食物和飲料中獲取足量的無機鹽,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如缺鐵,

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免疫力下降,可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來補充,如:動物的肝臟、腎臟、魚子醬、瘦肉、馬鈴薯、麥麩、大棗等。再者,在攝取無機鹽時一定要注意量,攝入量不足會引起缺乏症,攝入量過多可能會引起中毒,特別是微量元素。

有人説“健康是吃出來的”,也有人説“病從口入”,這些都可以總結為,我們要多加註意日常飲食習慣。特別是在現在食物品種繁雜、農藥和食品添加劑氾濫的市場,對於吃我們更加不能懈怠。隨着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能吃得到和吃得起的東西日漸豐富,但是,會出現經常偏愛於某一種食物,而對於其他有益的食物卻碰都不碰的情況;還有一餐吃得多,一餐卻又一點都不吃的狀況,不注意合理用餐、飲食均衡,從而導致健康指數下降。很多的的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都是“吃”出來的,所以,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要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膳食體系。

各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特點,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營養。中國營養學會根據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類的合理膳食結構:底層為植物性食物,包括麪包、麥片、米、面等,每人每天應吃300~500克:第二層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別應吃400~500克;倒數第三層為魚、肉、禽、蛋類食品,每天應吃125~200克(魚蝦類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類25~50克);奶類和豆類食物合佔第四層,每天就吃奶類及奶製品在100克和豆類及豆製品50克;最頂層為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5克。

總而言之,人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與生命活動依賴於化學物質的參與;而這些化學物質又與營養密不可分;營養物質又攝取於五谷雜糧。動物肉類;蔬菜水果。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它們共同的作用下人體才能健康成長,益壽延年。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五

摘要:我們現在的生活處處離不開化學,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沒有化學的參與。化學的研究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化學讓我們能夠生產出門需要的產品,化學讓我們瞭解事物的性質從而懂得如何運用它。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化學的應用已經普及到每一個事物上。學習化學,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生活。

關鍵詞:生活;醫療;化學

化學與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有密切關係。先説衣服:有純棉的化纖的,純棉的是用棉花纖維製作而成;化纖就更多了,比如氰侖、錦綸、滌綸、滌卡等等。食品當中,有食品製作加工和檢驗。穀物食品,蛋白質類食品,蔬菜的植物纖維,葉酸等等。住房的建造中,需要使用箇中建築材料,磚、瓦,水泥,白灰,玻璃,鋁合金及其各種保温材料和取暖的鋁塑材料,鋼鐵製作的暖氣片,行走需要各種機動車,機動車、飛機輪船的製作需要各種金屬材料,陶瓷材料、鋁合金、銅合金等等。還有醫療中的各種醫藥、針劑、片劑及其醫療器械等等。高科技領域、公、農業生產、國防、教育、文教衞生各個行業都需要與化學有關。

1、化學與衣、食、住、行:

1.1衣服中的化學

衣服由各種纖維製成,但天然的纖維不能完全滿足人類的需要,且數量不足。於是人們通過化學發明了合成纖維。合成纖維具有天然纖維所沒有的一系列優良性能,如強度高,耐磨,耐蟲蛀,比重輕,保温性好,並且還耐酸鹼的腐蝕。合成纖維中主要有錦綸,滌綸,腈綸,維綸,丙綸,氯綸,氨綸,芳綸,氟綸等。其中錦綸,滌綸,腈綸被稱為現代化纖的三大支柱合成纖維是用石油,煤,天然氣,石油廢氣,石灰石,空氣,水等非纖維類的化工原料合成的紡織品(通常成絲狀,如為片狀或塊狀者則為樹脂,合成樹脂添加各種助劑後的製成品稱為塑料)做原料,經過化學合成和機械加工製成的,這種纖維才是真正的“人造纖維”。合成纖維為重要的高分子聚含物,有優異的化學性能和機械強度,在生活中應用極廣。如果沒有合成纖維的化學技術,那世界上大多數人就要挨凍了,因為有限的天然纖維根本就不夠用。我國1995年的化學纖維產量為330萬噸,其中90%是合成纖維。何況純棉純毛等天然纖維也是棉花、羊毛經化學處理製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膠,少了合成橡膠,世界上60億人口又有多少億人要穿草鞋過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繽紛的亮麗風景線。所謂“豐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保證。沒有了化學,就沒了保證。

1.2食物中的化學

“民以食為天”,我們吃的糧食離不開化肥、農藥這些化學制品。1909年哈伯發明的合成氨技術使世界糧食翻倍,如果沒有他發明的這個化學技術,那麼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飽,那麼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臨危機了。加工製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離不開各種食品添加劑,如甜味劑、防腐劑、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學合成方法或化學分離方法制成的。當然,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化學物質和化學方法來提高食品的口感、外觀,並且也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提高,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餘温仍在,“毒豆芽”又粉墨登場細數近年發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件,大多與添加劑有關。添加劑的濫用已成當下食品安全的“原罪”,演變為食品領域的一場“人造災難”。因此我們還要學會如何正確的應用化學這強大的“武器”。

1.3居住中的化學

用來建造房屋的水泥、鋼鐵、玻璃等等無一不是用化學的方法來製成的。由於有了化學,我們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裝飾。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塗在牆上幹後變成潔白堅硬的碳酸鈣,覆蓋了泥土的黃色,房子才顯得整潔明亮。化學煉出鋼鐵,我們才有鐵製品使用。由於鐵製品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鏽,我們又能利用化學知識來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化學加工石油,我們才能用上輕便的塑料。雖然廢棄的塑料會導致“白色污染”,但它的優點是功不可沒的,不利的一面我們可以利用化學知識來有效的防止。化學鍛燒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磚表面,美化了我們生活的環境和質量。

1.4交通中的化學

化學反應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駛的動力。沒有燃料的燃燒放出熱量,車輛根本無法開動。化學能是它們得以行動的最原始的能量來源,即使用了電做動力,也不能忘記化學能偉大的貢獻。在現在,化學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對人們出行起重大作用。雖然汽油、柴油、煤等燃料的燃燒會給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污染,但是我相信將來依然能夠通過化學來解決這個問題。

2化學與醫療的關係:

2.1化學與藥品合成

古時候,人們通過用柳樹皮、樹葉塗抹身體來緩解關節炎和背部疼痛,後來人們研究發現,起到鎮痛效果的是柳樹皮和樹葉中所含的一種化學成分水楊酸。19世紀末,在德國拜耳公司工作的化學家菲利克斯·霍夫曼的父親老霍夫曼,在用水楊酸驅除關節炎帶來的疼痛時,嘔吐和胃部不適讓他痛不欲生。為解除父親服藥時的巨大痛苦,霍夫曼查閲了一系列論文,最終找到了一種方法,生產出了穩定且副作用較小的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發明專利申請獲通過,拜耳公司開始在德國生產這一藥物,隨後,可用於發熱、頭痛、關節痛的治療及防止心血管老化等的阿司匹林成為全球用量最大的藥品之一。20世紀,化學家在抗菌藥方面的發明包括已經禁用了磺胺類藥物和青黴素等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宣告了合成藥物時代的到來。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全球化學合成藥物種類約達1500種。合成藥物是用化學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方法制成的藥物。化學合成包括有機合成和無機合成。生物合成包括全生物合成和部分生物及部分化學合成。藥物合成在醫藥工業中佔極重要的地位。合成藥物在醫療實踐中被廣泛應用。有些合成藥物與天然藥物的結構很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例如優奎寧與奎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有些合成藥物則與天然藥物毫無關係,例如阿司匹林、呋喃西林等。

2.2化學與醫療技術

説到化學提供的醫療技術,最先想到的就是化療了。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繁殖和促進腫瘤細胞的分化的一種治療方式,它是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對原發灶、轉移灶和亞臨牀轉移灶均有治療作用,但是化療治療腫瘤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將正常細胞和免疫(抵抗)細胞一同殺滅,所以化療是一種“玉石俱焚”的治療方法(仔細看一下“化療的毒副作用”)即可完全明白,化療依然無法根治腫瘤。特別是中晚期腫瘤或身體虛弱的病人,盲目使用化療,不僅會導致病情迅速惡化,更會加速病人的死亡。那麼化療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發現芥子氣可以殺死一般的白細胞,就認為芥子氣也可以殺死導致白血病的變異白細胞。

於是,芥子氣就作為殺死變異白細胞及其他癌細胞的“良藥”。雖然人們發現這些經過化療的病人出現像那些在芥子氣中倖存的士兵有非常相似的症狀,可人們還繼續使用化療。21世紀初,人類開始了生命方舟計劃,其目的就是為了抗衡癌症,化療在此過程中也進一步得到人類的重視。

總結:我們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多瞭解化學才能更好的瞭解生活的魅力,化學在保證人類的生存並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學在提供給人們豐富的物質基礎的同時,也提供給人們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而在此基礎上,人們又追求着更加豐富的物質基礎與更加安全的生存環境,這就是人類進步的標誌。顯而易見,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化學將繼續運用它的創造力,一如既往地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動人類更好、更快地發展。

不能説化學決定了我們的社會,但化學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卻毋庸置疑。它滲入到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它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在運用着它那強大的創造力,無時無刻不在豐富着我們的物質基礎,也無時無刻不在推動着人類社會的進步。當然,化學也在進步,進步得與我們的社會、與我們的生活更加契合,同時也產生着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六

[摘要]本文根據開設“生活與化學”選修課的實踐,從選修課的內容,選擇的教學形式和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生活與化學 選修課 化學素養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創造性的學科,它與能源、材料、信息、環境保護、國防、生物工程、醫藥衞生、資源的綜合利用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社會的發展和公民的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在現代社會中,化學滲透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可以説,我們生活在化學的世界裏。因此,在高校開設“化學與生活”選修課,具有重要意義,這不但可以擴大學生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綜合科學素質。筆者就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生活與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作簡單的探討。

一、選擇“生活與化學”內容的基本原則

“生活與化學”的內容龐大,作為大學本科的選修課,主要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

1、聯繫實際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將書本知識和實際聯繫起來,可以結合講授的內容,講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電視和報紙上,經常有不恰當地使用化粧品而造成嚴重後果的報道,所以在“保健化粧品化學”一章中,我給學生介紹瞭如何做皮膚過敏實驗;在講授有害微量元素的,我介紹了20世紀50~70年代的日本九州鹿兒島“水俉病”,就是由甲基汞引發的神經性疾病,由於當地以乙炔為原料生產乙醛的工藝中加入了硫酸汞作為催化劑,工廠排出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無機汞鹽和甲基汞,使許多人四肢麻木、運動失調,重者眼瞎耳聾,精神失常,通過這個實際例子,使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加強。

2、基礎性

選修課和必修課發揮作用的側重點不同,化學必修課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化學知識,“生活與化學”選修課的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社會發展的最新成就和化學的密切關係,從而培養出具有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由於選修的學生為非化學專業,而是旅遊、工商管理、經濟和藝術等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化學基礎相對來説比較薄弱,所以在講授這門課的時候,要強調基礎性,使學生了解一些化學常識,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帶者化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儘量不使用專業術語,反之會減少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效率下降。

3、發展性

由於化學和其它學科的相互交叉,大大促進了其它基礎學科和應用科學的發展和交叉學科的形成。目前國際上最關注的幾個問題——環境的保護、能源的開發利用、功能材料的研製以及生命過程的探索都與化學密切相關。化學學科的發展很快,每天都有新的物質被合成出來,有限的課本知識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所以“生活與化學”選修課應該表現出時代特色,教師不能以單一的教材作為教學內容,應當將社會發展的新成果不斷引入課程中。

二、提高“生活與化學”選修課教學效果的因素

1、良好的課堂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按照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和技巧,以藝術化的手段進行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教師向學生傳授自己的知識,而忽略了課堂氣氛。也就是説,現代教學藝術應當注重情感教學模式。學生和教師建立起和諧的關係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我認為,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不應該只侷限於表面化,而要進行深層次的心靈交流,教師應該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個學生。當然,教師必須在學生中建立一種威信,崇高的威信和真誠的師愛,是有效影響學生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想得到學生的尊重和喜愛,就必須要有內在的人格魅力,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學藝術,真正成為有威信的教師。

2、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特別重要,這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減輕學習的疲勞程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首先,只有當學生對教師感興趣,才能對教師所擔任的課程感興趣。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研究表明,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課堂上,老師要有飽滿的精神狀態,給學生莊重大方、積極向上的感覺。教師要走下講台融入學生當中,與學生積極交流,成為學生可信賴的師長和朋友,由此而產生的師生之間的課堂交際就會輕鬆而愉快。

其次,將課堂變成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交流,特別是當遇到重要的知識點,應該首先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經過大家的交流,形成一個結論,然後教師再把正確的結論與學生的結論進行比較結合,歸納得出更完美的結論。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另外,要聯繫實際,發展學習的興趣。例如,講到甜味劑時,我會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具有甜味的物質都能夠作為甜味劑?”這時候學生會聯繫到中學我們化學中所講到的三氯甲烷和乙醚等,如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甜味是蔗糖的40倍,但對人體有麻醉作用,曾經用於醫用麻醉劑,由於其毒副作用,已經禁用;乙醚也有甜味,在有些外科手術中曾用作麻醉劑。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覺得課堂氣氛不再那麼枯燥,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這樣就達到了優化教學的目的。

3、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積極運用

計算機輔助教學引入課堂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當今社會是信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當今的課堂不再採用單純的傳統模式,計算機輔助教學(CAI)集文本、聲音和圖像於一體,所提供的信息量大,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教學效果,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新觀念和新方法,全面提高的學生的素質。

4、克服單一的教學形式

講授“生活與化學”選修課時,可以採用多種教學形式。對那些教材中涉及較少,但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內容,可以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介紹;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工廠企業,如化工廠和農藥廠等,瞭解化工生產規模和工藝,使書本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

三、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化學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是科學精神的培養者。利用生活中的化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相信,隨着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生活與化學”這門選修課一定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尚玉琴,吳珂,侯濤。 論課堂教學藝術[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22(6):25-26.

[2]龍國慶。 高校課堂教學藝術管窺[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27(8):260-261.

[3]徐守愛,高潔。 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化學教育教學現代化[J]。科學教育, 2006,12(4):2-3.

化學與生活論文2100字 篇七

摘要:在高等教育課堂工作當中,尤其是大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由於在知識貫穿性方面的要求是非常強的,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傳授知識前必須要把以往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複習,但是,也就縮短了傳授新課程的時間,影響了教學目標。

對此,怎樣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以及積極性,並且確保化學課程的有序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講究一定的策略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最終達到課堂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方法

在大學化學課程當中,其特點就是具有現代化,所以它也是一門有着一定前瞻性的學科。

而我們的教育目標就是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不斷的改革,需要在基礎研究以及在實踐的過程當中不斷的探索,要構建新的知識機制、策略以及有效的途徑,培養學習者具有主動求知慾,提高他們的理論思想,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加強提高他們的知識儲備能力,對此,在課堂教學當中應用怎樣的策略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課堂教學的方法應用

1.1、科教方法

在大學化學教學當中有一項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科研教學,在這項工作當中,不能僅侷限在教師當中,而是應用分配給學生,來加強提高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而科研教學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進行自我展示,實現自我突破,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綜合知識,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化學課堂的學習興趣。

1.2、案例方法

教師在講課時必須要豐富自己的語言,活躍課堂氛圍,從而才能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一定的興趣,應用案例教學法則是通過在案例分析時讓學生產生興趣引入在課堂教學當中,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以便把抽象的、複雜的知識更為生動的進行分析,這種方法讓學生對知識更易接受,也就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1.3、實驗方法

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其中,鼓勵他們對問題進行大膽的假設,在實驗當中找到更為合理的科學性答案,其學習效果也是更為明顯的。

比如,進行鈉的化學性質學習當中,可以讓學生自由的討論,發揮出想象力,探討鈉的主要性質,通過假設,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再通過討論驗證實驗結果,從而得出答案,對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2、策略研究

2.1、創造課堂情境

在教學當中,如果沒有學生參與的活動,它不是自主的,而是被動的,在其教學活動當中,只有學生親身去探索,去經歷,才能讓學生在體驗當中找到喜悦感和存在感,也是成功的一堂教學活動。

作為教師,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絕不會是自導自演,他所設計的課堂活動一定是環環相扣的,可以足夠吸引學生的,並且會根據實際問題不斷的改變教學方法和內容,把課堂活動有效貫穿在教學當中,讓學生樂在其中,提高學習興趣。

然而,在進行課堂活動當中,有時也會難以控制學生的心理,一堂良好的課堂學習活動應分為幾個步驟進行,而不是盲目的讓學生自由去探索。也就是説,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再進行分組討論,當學生議論紛紛後,此時教師可以暫停他們的探討,再挑選一些學生上台發言,講出自己的觀點,最後教師給出答案,總結歸納,開展有秩序的課堂教學活動。

2.2、培養實踐能力

通過實踐課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潛在動手能力,作為教師可以很好的利用這種情境,創設氛圍,從而來提高學生的素質要求,這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教學手段。

也就是説,在進行一些化學實驗時,教師可以有效的引導開發學生的創作思維,逐步的讓學生在實踐當中找到答案,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也發展了學生自有的個性,通過在實踐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對所存在的因素自己去判斷對錯,不僅鍛鍊了他們的分析應變能力,也考驗了他們主動探索以及思考的能力,這也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

2.3、根據特性掌握方法

化學教學是一門公共課程,它涉及範圍廣,應用量大,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開展課堂活動進行討論研究,從而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的創新,靈活知識的運用等。

此外,也可以根據不同特性把教材的結構進行分塊整理,把重點、難點放到基本理論和原理方面,進行着重講解,樹立學生對概念的正確認識,加強他們對科學的思維創新性。

2.4、師生關係的教學策略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當中,作為教師他只是教學大綱的一個傳授者和執行者,對知識問題的一個解答者。在講台上,教師是教學的主宰者,而學生的身份只是觀眾,言聽計從,不能自主發揮。如果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讓師生之間的關係變為合作者,有着引導力量。而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未來有良好的發展,也是根本。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係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地位”,而師生關係也更為平等,二者互相學習,互相提高。

然而,如果要完成師生關係的角色轉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在新時代面前提出新要求,作為高校的教師來講應積極的面對,並且通過在實踐改革當中不斷進行究和學習,從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再從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的合作者。通過這種角色的轉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的策略。

3、結論

在大學課堂當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必須要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價值觀,更為深入地對大學化學教學進行研究分析其主要的特點以及課堂教學策略,這是基礎,也是重點,只有掌握了教學策略,才能達到一個有效的教學,實現大學化學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效提高,從而來完成課程目標。

對此,怎樣達到一個有效的教學策略已經成為大學化學課堂的重要課題,在教學目標當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化學與生活論文1600字 篇八

【摘要】近幾年來,食品安全與健康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的不好事件不斷髮生,隨着食品加工過程中化學品和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湧現。食品安全關係到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的膳食平衡,維持自己的身體健康。

【關鍵詞】食品安全;健康;合理膳食民以食為天。

俗話説: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飲食的合理平衡是我們健康的首要因素。食品的安全問題關係到全人類的生活、生存、延續,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正是由於食品市場的巨大潛力,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國食品加工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使得各種新型食品層出不窮。

而最近一個時期,隨着各行各業透明度的進一步提高,食品的質量問題也頻頻被媒體所暴光,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國消費者的“心頭大患”,事關消費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重視食品安全已經成為衡量人民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水平和國家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長久以來,關於種種劣質食品的報道幾乎成了我們隔三岔五就能在媒體上看到的一個主要話題。比如説關於劣質奶粉、劣質麪粉、劣質大米、劣質豆製品、粉絲、注水肉、蘇丹紅等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和蒙牛“OMP事件”等等,這些頻頻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對消費者來説已不再陌生。各級監管部門針對於此的執法檢查,也始終沒有停止過,並相繼制訂了各種法和條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衞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可見我國對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鐵的手腕。

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年來,各級監管部門的工作不可謂不努力,但劣質食品依然層出不窮,嚴重威脅着人們的生命健康,時時令我們提心吊膽。食品安全涉及我們的健康,買到放心安全的食品是最基本的。那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保持自己的膳食平衡,來維持自己的健康呢?對於我們個人來説,除了應該提高對不健康的食品的認識以及檢舉揭發保護自己合法權益之外,還應該學會從我們自身的日常膳食中來維持健康。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的飲食觀念要隨着飲食科學文化的發展不斷更新,在追求食物色香味美的同時,更要注重食物的合理選擇,達到營養、健康、衞生的要求。而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類、維生素等等。恰恰各種營養素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補充。因此為了滿足人體營養多方面的需要,必須儘量做到食物的合理搭配。有營養師提出:早餐吃得好,午營養是保證人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人體內器官的功能和組織的正常代謝依賴着必需的營養,而這些營養物質又通過合理膳食而獲得。

營養因素對疾病的防治以及衰老過程有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晚年的健康狀況更為密切。營養不足會使人體體質下降,容易發生疾病,加快衰老。營養過剩會給人帶來麻煩,如肥胖伴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合理膳食呢?

第一是全面平衡,即樣樣都吃,不挑食,不偏食。眾所周知,任何一種單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

第二是適量。太胖或太瘦都不利於健康。既往養生經驗提出“食不過飽”的主張,其目的就是要使飲食適度,飢飽適當,熱能和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入與消耗相適應,避免過胖或消瘦。

第三是三餐要合理。要建立合理的飲食制度,切忌暴飲暴食,提倡不吃或少吃零食。一日三餐中每餐的熱能分配以早餐佔全天總熱能的30%,午餐佔40%,晚餐佔30%較為合適。

第四是夜點心不能吃得太油、太飽。俗話講“美食不可多吃,貪食使人生病”,這話是有科學道理的。暴飲暴食,特別是吃了大量肥肉、排骨、肥雞、肥鴨等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尤其是吃完夜點心忙着上牀睡覺,促使人體內胰腺外分泌過於活躍,胰液外溢;同時,暴飲暴食後會使胃、十二指腸粘膜充血和十二指腸水腫,導致胰腺自身消化,引起急性出血性環死性胰腺炎。

總之,保持健康永遠是人們生命中的一大主題。在這個社會,想要找到立足之地,前提就是身體和心裏健康,有句話説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無論幹什麼事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都是不能成功的。讓我們攜手一起多關注多重視自身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為自己健康的人生添磚加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