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化學與生活論文3000字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5W

化學與生活論文3000字多篇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一

摘要: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這一説法,無論是百姓還是帝王貴族,無論是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還是豐衣足食的現代人,在人類的進化的各個階段,食品都是不可缺少的頭等重要的生活原料。在維持生命和健康時,人們需要從外界攝取足夠的食物以獲得營養和能量。隨着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不僅要使自己吃得飽,而且還要讓自己吃得好,要從營養角度進食,要從健康角度合理調配食品。而化學不僅能給人類提供增加食物的手段,還能幫助人們瞭解食品的營養成分等有關知識。

關鍵詞:營養 健康 化學

引言: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益重視自身的健康問題,吃什麼?怎麼吃?色香味如何權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從何處攝入更好?有何作用?等等。這一類關乎到身體健康的問題都是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本文主要針對以上部分問題進行一些闡述。

人們為了維持生命與健康,必須每天從食物中攝取一定量的營養物質,這些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營養成分被稱為營養素,包括:水、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和無機鹽,它們被稱為六大生命要素,其中蛋白質、脂肪和糖為人們生命和活動提供熱能,又稱產熱營養素。

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水不僅常常溶解一些可溶性物質,例如糖類和鹽類,形成液體,還與蛋白質、糖類分子的親水基因結合成不能自由運動的結合水。水作為一種溶劑,有利於消化作用,水可幫助咀嚼,使食物變軟,在消化道內順利移動;另外,水可以將營養素轉化為溶液狀態,人體吸收後經過腸壁進入血液和淋巴液;細胞內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都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水是生命存在的環境條件,同時也是生活物質本身化學反應所必需的物質,水對於維持生物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有着重要的意義,因此水是生物體不能缺少的物質,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日常飲水時,要多喝開水,不要喝生水和未煮開的水;要喝新鮮開水,不要喝放置時間過長的水;要定時飲水,不要只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物質,可以説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生長、發育、運動、遺傳、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動離不開蛋白質。人體組織蛋白質不斷分解為氨基酸,又不斷從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和組織蛋白質分解的氨基酸中合成補充,因此,每天必須供給一定量的蛋白質,以保持體內蛋白質的動態平衡。一個人保持健康所需的蛋白質量依年齡、生理特點和健康狀況而定。我國大眾膳食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從禽、蛋、肉類、魚類、奶類、豆類、蔬菜中獲得,穀物類食品蛋白質含量不高,但作為主食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身體健康,我們必須保證每餐都要有一定質和量的蛋白質,且要注意事物的合理搭配,不能偏食和濫食。

脂肪既是機體細胞建成、轉化和生長必不可少的物質,又是含熱量最高的營養物質。人體脂肪含量隨着營養狀況和活動量的多少而有所變化。飢餓時,能量消耗,體內脂肪不斷減少,人體逐漸消瘦;反之,進食過多,消耗減少,體內脂肪增加,身體逐漸肥胖。脂肪的主要來源是烹調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油脂在生命運動中十分重要,是人類飲食中發熱量最高的營養物質,它具有提供能量、保持體温和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同時也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消化與吸收。根據我國的經濟狀況和飲食習慣,建議脂肪的供給量應占總熱量的15%~25%,相當於每天每人攝入30~50克脂肪(包括烹調和食物中所含的脂肪)。為了防止必需脂肪酸的不足,膳食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應占總熱量的1%~2%,膽固醇的攝入量應在300毫克以下。另外,由於脂肪過高會引起肥胖、高血壓及冠心病,因此生活水平較高、活動少的中老年人,其脂肪攝入量應適當減少。

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除纖維素以外,一切的糖類物質都是熱能的來源。糖是產生熱能的營養素,每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產生16.7KJ能量。神經系統中所需能量的唯一來源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使人體保持温暖,人們常説“吃飽了就暖和了”就是這個道理。用糖供給能量,可節省蛋白質,從而使蛋白質主要用於組織的建造和再生。人們膳食中糖類主要來源於植物類:穀物、豆類、薯類、蔬菜、水果等;在動物類食品中各種乳製品和動物肝臟也是糖類的主要來源。

糖不但是食物,而且可作為佐料,調節食物風味,增加食慾,故而人們都特別愛吃甜食。但糖和甜食都不宜吃得太多,尤其是對糖尿病人,有可能會起反效果。平時飲食中糖類攝取過多,容易導致糖尿病、肥胖、心臟病及高血壓。所以,為了身體的健康,應合理膳食,適量攝取。

維生素與蛋白質、脂肪和糖不同,它在人體中既不能產生熱量,又不參與人體細胞、組織的構成,但是它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髮育,祛除某些疾病,並能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人體缺少維生素,新陳代謝就會發生紊亂,就會發生各種維生素缺乏症。比如説,缺乏維生素A,就會導致維生素A缺乏症,其典型缺乏症為乾眼病和夜盲症;缺乏維生素B1,會有神經炎、腳氣病,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生長遲緩;缺乏維生素B2,會導致口腔潰瘍、皮炎、口角炎、舌炎、脣裂症、角膜炎等;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壞血病,還會使抵抗力下降;缺乏維生素D時,兒童會患上佝僂病,成人則會患上骨質疏鬆症;缺乏維生素E,會導致女性不育、流產,導致肌肉性萎縮等。維生素既是營養品又是藥品,在人體內不能合成(除維生素D外),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各類食物的維生素的種類數量差異很大,而且有的維生素性質很不穩定,容易在食物加工、儲存和烹調中受到破壞,因此合理地選擇食物、正確的儲存、加工和烹調,對人類獲得必要的維生素是十分重要的。由於人體對各種維生素需要量不大,只要注意平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一般不會引起維生素缺乏症。

人體內各種元素中,除碳、氫、氧和氮主要以有機化合物形式出現,除此之外,其餘各種元素都統稱為無機鹽。體內無機鹽僅佔人體體重的4%~5%,但卻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人體無機鹽的含量隨人的年齡的增大而增多,胎兒每千克體重含無機鹽21.95g/k,而成人的則為42.67g/k。無機鹽分佈在各個組織中,以骨骼和牙齒為最多。其中含量較多的有鈣、鎂、鉀、鈉、磷、硫、氯七種,稱為常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鐵、銅、碘、鋅、錳、鈷、鉬、硒、鉻、鎳、硅、氟、釩等元素由於存在量極少,故而稱為微量元素。無機鹽是人體的重要的營養元素,但無機鹽不能在體內合成,只能靠從食物、飲用水和食鹽中攝取。由於新陳代謝,機體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無機鹽丟失,所以人類必須從食物和飲料中獲取足量的無機鹽,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如缺鐵,

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免疫力下降,可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來補充,如:動物的肝臟、腎臟、魚子醬、瘦肉、馬鈴薯、麥麩、大棗等。再者,在攝取無機鹽時一定要注意量,攝入量不足會引起缺乏症,攝入量過多可能會引起中毒,特別是微量元素。

有人説“健康是吃出來的”,也有人説“病從口入”,這些都可以總結為,我們要多加註意日常飲食習慣。特別是在現在食物品種繁雜、農藥和食品添加劑氾濫的市場,對於吃我們更加不能懈怠。隨着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能吃得到和吃得起的東西日漸豐富,但是,會出現經常偏愛於某一種食物,而對於其他有益的食物卻碰都不碰的情況;還有一餐吃得多,一餐卻又一點都不吃的狀況,不注意合理用餐、飲食均衡,從而導致健康指數下降。很多的的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都是“吃”出來的,所以,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要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膳食體系。

各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特點,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營養。中國營養學會根據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類的合理膳食結構:底層為植物性食物,包括麪包、麥片、米、面等,每人每天應吃300~500克:第二層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別應吃400~500克;倒數第三層為魚、肉、禽、蛋類食品,每天應吃125~200克(魚蝦類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類25~50克);奶類和豆類食物合佔第四層,每天就吃奶類及奶製品在100克和豆類及豆製品50克;最頂層為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5克。

總而言之,人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與生命活動依賴於化學物質的參與;而這些化學物質又與營養密不可分;營養物質又攝取於五谷雜糧。動物肉類;蔬菜水果。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它們共同的作用下人體才能健康成長,益壽延年。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二

摘要:在化學教學教育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做到以生活為本,使我們的教學回歸生活,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儘量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繫,從而把化學知識生活化,我們的化學教學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教育效果。

關鍵詞:化學教學;教育效果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化學教學要“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着眼於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化學來源於生活,化學根植於生活。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有着密切的聯繫,化學科學的發展對於當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用“化學眼光”觀察生活的興趣,進而調動學生熱愛化學,學好化學,用好化學,是每一箇中學化學教師應該探究的課題。如何讓化學教學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我在日常教學中作了一些積極的探究。

一、教師平常注重引導,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而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化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着大量極有價值的化學現象。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相當重視指導學生用化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問題。讓學生把化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密切聯繫起來,從而使得學生的心智和情感的浪花得到激發,進而對化學學習產生極大的熱情。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對化學知識活學活用,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才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在化學教學中才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最有效的因素。生活中的化學距離學生最近,在課堂教學中聯繫生活實際,引發學生自覺運用知識於生活實際,寓教於樂,寓教於生活,這樣既可以使他們把課本知識轉化為直接經驗,有利於知識的鞏固、深化和能力的培養,又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由於化學知識的抽象性,學生接受起來普遍感到摸不着頭腦。學生對於很多知識點只能生吞活剝地去接受,得不到很好地理解。因而對知識點印象不深刻,容易遺忘,不易引起學生的適度情感。

這就要求化學教師應學會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教會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把抽象的化學理論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結合起來,給化學知識賦予生動的內容和形象的反應,從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到新的知識。這樣化學教學的重點難點就在聯繫生活實例中迎刃而解。舉個淺顯的例子,高一化學開門課就是化學實驗,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有攪拌、引流、轉移。同學們很容易把玻璃棒的轉移作用忘掉,轉移作用與生活中使用的竹筷相似。在此我們不防將生活中的竹筷引入,因為玻璃棒和竹筷在形狀和使用上都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在就餐時,用竹筷夾菜、吃飯、還可以用它蘸一點湯來嚐嚐湯的味道。這是用竹筷來轉移少量的固體和液體的例子。

把竹筷的作用順向遷移到玻璃棒的學習中來:在做蒸發實驗時,蒸發後可以轉移少量固體;在驗證溶液的酸鹼性時,用玻璃棒來轉移少量的溶液在pH試紙上。這就是玻璃棒的轉移作用。經過這樣的知識順向遷移,學生學起來也比較輕鬆,而且容易掌握。

三、創設和諧教學情境,讓教學內容生活化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化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化學是新課程對化學老師提出的建議。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學生認識化學知識,體驗和理解化學,感受化學的興趣和魅力,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並能從中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比如我在上氯氣與水的反應時,我先佈置了一道討論題:生活中直接用自來水養魚,魚很快就會死掉;而先將自來水曬曬後再養魚,則魚沒有問題。

學生聯繫實際生活確實如此呀!學生就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得出一致的意見認為太陽將自來水中的某種物質曬走了。那曬走的物質又是什麼呢?學生不知道,眼睛齊齊刷刷的看向我,由此很自然的切入了課題,挑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充分注意到課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潛心專研教材,從學情出發,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應儘量舉出既容易理解,又新穎貼切的生活實例,讓學生活用化學,把化學問題生活化,將生活經驗化學化。

在講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後,我佈置了一道課後題。讓學生回家後查看自家用來消毒的物質是什麼?在消毒時有哪些注意事項?不少學生回去後都認真的查看了,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大部分家裏用的是84消毒液;但學生對注意事項中的不要把84消毒液與其他洗滌劑或消毒液混合使用覺得迷茫,覺得兩種消毒液混在一起不是消毒效果更好嗎?有些學生説媽媽在洗廁所時經常是將84消毒液與潔廁靈混合一起用的。

在這裏我將化學上升了一個高度:化學——生活——生命。並詳細解釋因為潔廁靈的主要成分溶於水後呈酸性,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鈉溶於水後呈鹼性,二者一旦混合相遇,就會立刻發生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馬上產生了大量的白色泡沫,生成一種刺激性,揮發性很強的有毒氣體——氯氣(即:Cl2)。氯氣中毒會發生劇烈的咳嗽。症狀重時,會發生肺水腫,使循環作用困難而致死亡。由食道進入人體的氯氣會使人噁心、嘔吐、胸口疼痛和腹瀉。

這樣將化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地聯繫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正確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化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我在化學教學中積極地創造條件,利用生活中的化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學習,努力將教學的過程融合到生活中去。並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培養學生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認識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進而體會到學習化學的真正價值。

四、實驗貼近現實生活,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我們可以用集色、態、味、光、聲於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喜歡看實驗,喜歡做實驗。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儘可能地補充實驗,增加實驗量,尤其要設計一些貼近生活、聯繫實際的實驗,不要僅限於教材上給出的實驗:

泡沫滅火器滅火實驗;搖搖冰實驗;焰火實驗等家庭小實驗由於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每個同學都可以動手操作,為大多數學生喜歡。比如在講到碳酸氫鈉與酸的反應時,有的同學竟回家用檸檬汁與小蘇打自做了碳酸飲料。通過各種各樣貼近生活的實驗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實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創造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乃至對整個科學的熱愛。

五、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轉變學習方式,做學習的主人

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是非常豐富的,平常我經常鼓勵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問題。當學生髮現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主動地把化學用到生活中去,並學會從生活中尋找化學,留意生活中的化學,促使他們用化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使得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創造性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學生在生活中發現了問題,會通過上圖書館去查資料,到實驗室去驗證等方式尋找答案。

同時,發達的信息網絡時代更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查閲相關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樣他們不僅知道了為什麼,而且還能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到處都有化學的影子,就會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化學。通過積極的引導,學生善於在生活中發現問題,並且利用各種方式或手段獲得問題的來龍去脈,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獲取和掌握了相關的化學知識。這樣做真正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學生學習主體性、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做了學習的主人。

化學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抽象的化學概念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並引導學生將過去的背化學、聽化學轉變為做化學、用化學。

總之,在化學教學教育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做到以生活為本,使我們的教學回歸生活,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儘量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繫,【】從而把化學知識生活化,我們的化學教學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教育效果。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三

[摘要]本文根據開設“生活與化學”選修課的實踐,從選修課的內容,選擇的教學形式和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生活與化學 選修課 化學素養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創造性的學科,它與能源、材料、信息、環境保護、國防、生物工程、醫藥衞生、資源的綜合利用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社會的發展和公民的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在現代社會中,化學滲透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可以説,我們生活在化學的世界裏。因此,在高校開設“化學與生活”選修課,具有重要意義,這不但可以擴大學生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綜合科學素質。筆者就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生活與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作簡單的探討。

一、選擇“生活與化學”內容的基本原則

“生活與化學”的內容龐大,作為大學本科的選修課,主要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

1、聯繫實際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將書本知識和實際聯繫起來,可以結合講授的內容,講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電視和報紙上,經常有不恰當地使用化粧品而造成嚴重後果的報道,所以在“保健化粧品化學”一章中,我給學生介紹瞭如何做皮膚過敏實驗;在講授有害微量元素的,我介紹了20世紀50~70年代的日本九州鹿兒島“水俉病”,就是由甲基汞引發的神經性疾病,由於當地以乙炔為原料生產乙醛的工藝中加入了硫酸汞作為催化劑,工廠排出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無機汞鹽和甲基汞,使許多人四肢麻木、運動失調,重者眼瞎耳聾,精神失常,通過這個實際例子,使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加強。

2、基礎性

選修課和必修課發揮作用的側重點不同,化學必修課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化學知識,“生活與化學”選修課的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社會發展的最新成就和化學的密切關係,從而培養出具有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由於選修的學生為非化學專業,而是旅遊、工商管理、經濟和藝術等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化學基礎相對來説比較薄弱,所以在講授這門課的時候,要強調基礎性,使學生了解一些化學常識,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帶者化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儘量不使用專業術語,反之會減少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效率下降。

3、發展性

由於化學和其它學科的相互交叉,大大促進了其它基礎學科和應用科學的發展和交叉學科的形成。目前國際上最關注的幾個問題——環境的保護、能源的開發利用、功能材料的研製以及生命過程的探索都與化學密切相關。化學學科的發展很快,每天都有新的物質被合成出來,有限的課本知識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所以“生活與化學”選修課應該表現出時代特色,教師不能以單一的教材作為教學內容,應當將社會發展的新成果不斷引入課程中。

二、提高“生活與化學”選修課教學效果的因素

1、良好的課堂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按照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和技巧,以藝術化的手段進行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教師向學生傳授自己的知識,而忽略了課堂氣氛。也就是説,現代教學藝術應當注重情感教學模式。學生和教師建立起和諧的關係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我認為,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不應該只侷限於表面化,而要進行深層次的心靈交流,教師應該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個學生。當然,教師必須在學生中建立一種威信,崇高的威信和真誠的師愛,是有效影響學生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想得到學生的尊重和喜愛,就必須要有內在的人格魅力,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學藝術,真正成為有威信的教師。

2、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特別重要,這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減輕學習的疲勞程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首先,只有當學生對教師感興趣,才能對教師所擔任的課程感興趣。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研究表明,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課堂上,老師要有飽滿的精神狀態,給學生莊重大方、積極向上的感覺。教師要走下講台融入學生當中,與學生積極交流,成為學生可信賴的師長和朋友,由此而產生的師生之間的課堂交際就會輕鬆而愉快。

其次,將課堂變成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交流,特別是當遇到重要的知識點,應該首先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經過大家的交流,形成一個結論,然後教師再把正確的結論與學生的結論進行比較結合,歸納得出更完美的結論。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另外,要聯繫實際,發展學習的興趣。例如,講到甜味劑時,我會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具有甜味的物質都能夠作為甜味劑?”這時候學生會聯繫到中學我們化學中所講到的三氯甲烷和乙醚等,如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甜味是蔗糖的40倍,但對人體有麻醉作用,曾經用於醫用麻醉劑,由於其毒副作用,已經禁用;乙醚也有甜味,在有些外科手術中曾用作麻醉劑。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覺得課堂氣氛不再那麼枯燥,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這樣就達到了優化教學的目的。

3、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積極運用

計算機輔助教學引入課堂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當今社會是信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當今的課堂不再採用單純的傳統模式,計算機輔助教學(CAI)集文本、聲音和圖像於一體,所提供的信息量大,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教學效果,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新觀念和新方法,全面提高的學生的素質。

4、克服單一的教學形式

講授“生活與化學”選修課時,可以採用多種教學形式。對那些教材中涉及較少,但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內容,可以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介紹;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工廠企業,如化工廠和農藥廠等,瞭解化工生產規模和工藝,使書本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

三、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化學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是科學精神的培養者。利用生活中的化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相信,隨着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生活與化學”這門選修課一定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尚玉琴,吳珂,侯濤。 論課堂教學藝術[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22(6):25-26.

[2]龍國慶。 高校課堂教學藝術管窺[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27(8):260-261.

[3]徐守愛,高潔。 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化學教育教學現代化[J]。科學教育, 2006,12(4):2-3.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四

摘要:本論文主要介紹了綠色化學的概念,綠色化學的特點,綠色化學的原則和研究內容,綠色化學對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綠色化學的發展趨勢。讓人們對綠色化學更加了解,更加重視。

關鍵詞: 綠色化學 可持續發展 十二條原則 環境問題

當今社會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了,人們也應該對環境開始重視了,然而,要想環境變好,就離不開綠色化學。那麼綠色化學是什麼呢?

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又稱為環境無害化學(Environmental Benign Chemistry),是利用化學來防止污染的一門科學。其研究目的為,通過利用一系列的原理與方法來降低或除去化學產品設計、製造與應用中有害物質的使用與產生,使所設計的化學產品或過程更加環境友好。綠色化學包括所有可以降低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化學方法、技術與過程。[1,5]

通過對綠色化學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綠色化學具有以下幾點特點:

(1)從科學觀點看,綠色化學是對傳統化學思維方式的創新和發展;

(2)從經濟觀點看,綠色化學為我們提供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符合經濟持續發展的原理和方法;

(3)從環境觀點看,綠色化學是從源頭上消除污染,保護環境的

新科學和新技術方法。

當然,僅僅知道綠色化學的含義和特點,不能滿足我們對綠色化學的好奇,要了解綠色化學當然離不開知道綠色化學的十二條原則和目前的研究重點。只有知道這些才能更好的瞭解綠色化學,才能知道如何利用綠色化學,才能把綠色化學的好處最大化,才能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綠色化學的十二條原則:

(1)防止廢物的生成比在其生成以後再處理更好。

(2)設計的合成方法應該使生成過程中所採用的原料最大限度的進入產品之中;

(3)在設計合成方法時,只要可能,不論原料、中間產物和最終產物,都應該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無毒、無害;

(4)設計化工產品時,必需使其具有高效,同時減少毒性;

(5)應該儘可能避免使用溶劑、助劑,如果不可避免,也要選擇無毒無害的;

(6)合成方法必須考慮能耗對成本與環境的影響,應該設法降低能耗,最好採用在常温常壓下的合成方法。

(7)在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前提下,要採用可再生資源代替消耗性資源;

(8)在可能的條件下,儘量不用非必要的衍生物,如限制性基團、保護、去保護作用、臨時調變物理、化學工藝;

(9)在合成方法中採用高選擇性的催化劑比使用化學計量助劑更優越;

(10)要把化工產品設計成當其使用功能終結以後,不會在環境中長期存在,而是能分解成可降解的無害產物;

(11)進一步開發分析方法,對危險物質在其生成以前就進行在線監測和控制;

(12)精心選擇化學生產過程中的物質,使化學意外事故(包括滲透、爆炸、火災等)的危險性降低到最小程度。[2,3,5]

目前綠色化學的研究重點是

(1)設計或重新設計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更安全的化合物,這是綠色化學的關鍵部分;

(2)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對環境更友好的化學合成路線和生產工藝,這可從研究、變換基本原料和起始化合物以及引人新試劑入手;

(3)改善化學反應條件、降低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減少廢棄物的生產和排放。

知道了綠色化學的原則和研究內容,那麼我們的社會必須得大力發展綠色化學,因為綠色化學真的很有利於我們社會的發展。

瞭解了綠色化學,我們是否想到了當今社會的環境問題呢?當今時代,人類的生活與化學息息相關。無論是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同時,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成為了當今社會面臨的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環境的重要因素。我們都知道,隨着工業化的大範圍普及,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到了不能再忽略的地步了。目前人類面臨着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環境危機。當前全球十大環境問題是:1)大氣污染;2)臭氧層破壞;3)全球變暖;4)海洋污染;5)淡水資源緊張和污染;6)土地退化和沙漠化;7)森林鋭減;8)生物多樣性減少;9)環境公害;10)有化學品和危險廢物。[4] 尤其我們發展中國家,化工生產需求很大,而對能源的二次回收利用的不夠直接造成的環境破壞遠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這對我們的經濟建設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如何正確、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是每一箇中國人的責任。

因此,我們需要開發一個新的途徑。其實,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戰略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即經濟的發展必須和人口、環境、資源統籌考慮。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而且決不包含侵犯國家主權的含義。可持續發展的的基本原則是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2]

從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以及綠色化學的含義、特點、研究內容等來看,綠色化學對可持續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要可持續發展,當然離不開綠色化學。綠色化學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通過綠色化學技術,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綠色化學的研究歷史來看,我們可以知道綠色化學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方面:不對稱催化加成;酶催化和生物降解;分子氧的活化和高選擇性氧化反應;清潔的能;可再生資源的利用。[3]

從綠色化學的發展趨勢來看,綠色化學對可持續發展真的很重要,綠色化學技術是一個環保的技術,它對環境有着重要的作用。綠色化學的利用很適合國家經濟的發展。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了我們的未來,我國在制定經濟發展目標和政策時,應充分考慮環境問題,重視綠色化學在環境問題方面的作用。若經濟政策既能帶來經濟效益又不損害環境,它們就能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反之,如果可能帶來環境損失,就需要調整計劃,以便抵消這些損失。我們只有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指導方針,才能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良性循環,給子孫後代創造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條件。 我們應該利用綠色化學這一偉大的產物。

通過化學與人類生活這一選修課,我們深深地知道了化學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利用化學,把化學的好處放大化。同時,我們應該重視綠色化學的發展。通過關於綠色化學的書籍,我們可以知道綠色化學除了在可持續發展和化學方面有影響外吧,它在生物技術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應更加重視綠色化學。 開發和應用綠色化學工藝,已成為現代化學工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曾為人類文明做出過不可磨滅貢獻的有機化學化工,在21世紀,依然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有機化學應該發展“理想的”合成方法,即強調實用的,環境友好的,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它從簡單易得的原料出發,在温和的條件下經過簡單的步驟,快速、高選擇性地轉化為目標分子。這就需要化學家從理念、原理、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原子經濟性、手性合成、環境友好的“潔淨”的反應介質等綠色化學原理對有機化學化工的發展將有更重要的指導意義。而綠色化學有待在理論、實踐領域中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發展,其發展必然會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相信隨着科學的進步和人們綠色意識的提高,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會變得更加美好。

總的來説,綠色化學是偉大的,我們應該學會利用它,讓它為我們創造一個美好的社會。

參考文獻

[1]仲崇立。 綠色化學導論 [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8

[2]任仁,張敦信。 化學與環境 [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

[3]胡常偉,李賢均。 綠色化學原理和應用[M]。 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2

[4]閔思澤,胡英,戴立信等。 綠色化學技術[M]。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5]臧樹良,關偉,李川等。 清潔生產、綠色化學原理與實踐[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8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五

摘要:本文着重探討了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如何突破課堂教學的封閉性,積極開發挖掘生活中豐富的教育素材,並將其有效地組織呈現,構建化學與日常生活、社會實際的廣泛聯繫,使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生活化學,課堂教學,滲透

一、挖掘生活素材,注重生動形象教學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化學課堂。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特別符合初學化學的學生的認知特點,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到新的知識,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 這些素材可以來自:

1、化學史實、故事、新聞報道

化學史實記載了化學發展過程中科學家的探索歷程,它不僅揭示了知識本身,還滲透着科學的思想、科學的方法以及科學家勇於探索的精神,因而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課堂上一個動人故事、一個美妙的傳説,都會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將注意力轉移到本學科的情境之中。例如當講到《生活中常見的鹽》時,引入了中國化工實業家侯德榜博士的事蹟和《三國演義》中啞泉和藥泉的故事;學習了燃燒的條件後,教師可引入1854年英國戰艦“歐羅巴”號失火事件。

而新聞報道直接來自現實生活,更賦有時代氣息和挑戰性,一些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突發的事件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素材。如xxx年12月2日成都新聞報道:四川屏山縣三名村民烤火取暖意外中毒死亡,經檢驗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從而引出完全燃燒的意義和措施。這些真實的事件可以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化學,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對學生進行過程與方法教育,有助於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同時又增進了學生對化學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2、實物、圖片、影視、錄像等資料

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實物、圖片,可以將化學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如在“化學與材料”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學生尋找身邊的這些材料,比較各種材料的性能,進而瞭解它們的用途。利用高強度陶瓷可製成航天飛機的防熱瓦、鈦合金材料可用於製造航天航空器等內容的圖片,可以讓學生了解材料科學,一下子縮短了高科技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在“水的組成”中,放映四川汶川大地震有關資料。在遇難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塊壓死,而是在廢墟里漫長的等待中嚴重脱水而死,説明了水對於我們生命的延續是如此的重要。另外,一些影視作品、科教片也可以提供更生動形象的`素材,並且具有探索、發現意義,如中央電視台第10套中的《探索發現》、《走進科學》等節目。

3、自然現象、生活、生產實際、現代科學技術新發展

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生活小常識,其中藴含的化學知識也是學生迫切想知道的內容。例如在講到空氣污染時聯繫實際生活進行探究,還可以提供一定的閲讀材料供學生閲讀,譬如酸雨現象、厄爾尼諾現象等。。在學習“酸鹼鹽”時,可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竅門創設教學情境,如,“如何除去魚膽的苦味”、“為什麼有的饅頭鬆而多孔”等。在講授“白色污染”時,可根據生活中事例引入,如從xxx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強制執行“限塑令”等。

在教學中插人學生熟悉的、渴望解決而又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做不但沒有增加學習難度,反而擴大了學生知識面,讓學生用書本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慢慢的也就會主動地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同時他們也逐步將化學知識與最新科技相聯繫,從而培養學生積極關注生活,用科學理論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開展生活實驗,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形式。將實驗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更能發揮實驗的作用,體現實驗的魅力。通過實驗內容的生活化和實驗用品的生活化來把實驗和生活很好地聯繫起來。如演示蔗糖遇濃硫酸的黑麪包的實驗;點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卻燒不着的實驗,學生非常喜歡上有實驗的課,他們必然很興奮,學習積極性也高。因此,我們應儘可能多地補充實驗,增加實驗量,尤其要設計一些貼近生活、聯繫實際的實驗,不要僅限於教材上給出的實驗。我們教師可以隨機根據教學內容增設一些教材中沒有的家庭小實驗。如在講燃燒條件時,可設置一個“點不着的紙”的小實驗;在講完鹼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後,就可做白紙顯字的實驗;在講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質用途時,可利用生石灰加熱罐頭、自制暖水袋、防潮劑等,來烘托課堂氣氛。

在實驗中還應儘量使用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物質進行實驗。如在做空氣成分含量時,在做好課本實驗的基礎上,補充用玻璃杯、飯碗和蠟燭這些生活化的用品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學習酸的性質後,採用白醋做酸性質的驗證實驗;在蛋白質的教學中,使用牛奶、蛋清等家庭廚房食用的食品等。這些生活化的實驗用品,使得學生從新的角度去認識生活中的物質,也使得課堂更貼近生活,增加了課堂的生活化和生動化。這樣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路,發揮其想象力,激發其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創設生活化練習,開拓學生思路

化學課堂上,適時、適量選擇和設計生活的試題情境,進行生活化的“包裝”,讓學生在具體、有趣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體悟到化學的真實。在學習“化學與材料”後,做課堂練習,如北京奧運會游泳館“水立方”內部材料主要由鋼鐵構成,屬於 材料,外部材料聚氟乙烯屬於 材料。再如學習了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可設計練習:從“南海Ⅰ號”沉船打撈出的文物中發現,金器保存完好,銅器表面有鏽跡,而鐵器則鏽跡斑斑。這説明金、銅、鐵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這樣,把對知識的訓練巧妙地設計為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備感親切、有趣,會積極地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思考,真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四、利用課本知識,重視實際應用結合

在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必須注意到課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應儘量例舉既容易理解,又新穎貼切的實例。如在講鹽酸與碳酸鹽的反應後,我佈置了一道思考題:熱水瓶底的水垢如何去除?學生利用已學知識,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含碳酸鈣,而碳酸鈣可與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物質而被去除。在家裏用什麼來代替鹽酸?因為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也是一種酸,所以家裏可用食醋代替鹽酸除去。學習了金屬活動順序後,提出“如何揭穿一些不法分子以銅鋅合金假冒黃金詐騙行為”。通過教材第九章“化學與材料”的學習,學生走進服裝商場就知道怎樣鑑別“真絲”與“人造絲”,不同衣料的優缺點、洗滌和熨燙注意問題;再如第七章酸、鹼、鹽的應用中有一段文字:有人把工業用鹽如亞硝酸鈉,誤作食鹽用於烹調,多次發生中毒事件。這樣將化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地聯繫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對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勇於創新的精神起到積極的作用,也有助於學生重視科學技術和開闊眼界。

五、佈置生活化作業,體驗學習的樂趣

學生學習化學就是要應用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因此,課外作業不應是為了做題而做題。學生作業應該由“封閉”走向“開放”,由“獨立完成”走向“協同合作”,應該具有個性化、活動化、生活化,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與價值,增強學習化學知識和技能的信心與動力。

例如,在學習糖類、油脂、蛋白質之後,可佈置學生把自己經常食用的食品進行歸類,讓學生收集有關食物營養成分的資料,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如果家裏有肥胖者,在平時飲食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如果家裏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飲食要注意哪些?家裏有脂肪肝的人,其飲食又要注意哪些問題呢?還比如為了檢驗濃硫酸的吸水性,我在課後佈置了作業,先讓學生設計一套實驗裝置,想辦法達到實驗目的,然後向學生開放實驗室,讓他們自己動手檢驗它。有學生想到把一塊桔子皮封在裝有濃硫酸的錐形瓶裏,過一段時間觀察桔子皮的變化情況等家庭作業。這樣通過實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和創造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乃至對整個科學的熱愛。

總之,生活化學源於生活,發生在身邊,又可從所學知識中得到詮釋,更能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生活化學引入化學教學必將給化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課堂教學魅力無窮,精彩疊出。是教學改革中開闢出來的一片廣闊天地,更是全面推及素質教育生動而具體的舉措。

參考文獻:

(略)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六

標題: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摘 要: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應用的科學。自有了人類以來,就開始了對化學的探索與研究,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幾乎處處都有化學的影子。最簡單的人們吃飯、喝水,從食物進入試管、胃部,到被胃酸消化,被毛細血管吸收,到最後的殘渣被排出體外,每一個過程都少不了要發生化學反應。我國著名滑雪前輩楊石先生曾説:“農、輕、重、吃、穿、用,樣樣都離不開化學。”所以説,沒有化學創造的物質文明,就沒有人類的現代生活。更多化學論文相關範文盡在top期刊論文網。

關鍵詞:化學論文

生活處處皆化學。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應用的科學。自有人類以來就開始了對化學的探索,因為有了人類就有了對化學的需求。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農、輕、重、吃、穿、用,樣樣都離不開化學。”沒有化學創造的物質文明,就沒有人類的現代生活。

一、化學與社會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社會的發展增強了人們對化學的需求,生產力的提高有助於人們對化學的認識與探討,推動化學學科不斷地發展;化學學科的發展又有助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從而推動社會不斷地發展。

化學作為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反應規律的自然學科,能用來解決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滿足社會的需要,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它的成就已成為社會文明的標誌,深刻的影響着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發展,人類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離不開化學。社會的一切發展,生命是基礎。一切生命的起源離不開化學變化,一切生命的延續同樣離不開化學變化。恩格斯説:“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過化學的途徑實現的。”沒有化學的變化,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會有人類。是化學創造了人類,創造了美麗的地球。

二、化學與人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化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用到化學制品。“民以食為天”,我們吃的糧食離不開化肥、農藥這些化學制品。化肥使農業增產增收,1909年哈伯發明的合成氨技術使世界產量糧食翻倍,如果沒有他發明的這個化學技術,那麼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飽,他們的生命將面臨危機;農藥能有效的防治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入侵,沒有農藥對病蟲害的防治可能使糧食減產乃至顆粒無收,人類的生存就面臨着威脅。食品的儲藏、運輸及加工也離不開各種食品添加劑,如甜味劑、防腐劑、香料、味精、色素等等,都是用化學合成方法或化學分離方法制成的化學制品。

在衣着方面,不再依賴於天然傳統的棉、麻、絲等面料,各種化學纖維及功能材料的出現,使得人們的穿戴有了更多的選擇性,不僅是為了遮體、保暖,而且為了具有某些特定功能(如:宇航員穿的宇航服)甚至是智能化,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生活的質量。所謂“豐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保證。沒有了化學,就沒了保證。

“安居樂業”這句成語道出了居住方面的重要性,要改善人們的居住條件建造現代化節能型智能家居,離不開建築材料,無論是水泥、鋼鐵等傳統建築材料的生產,還是現在的各種新型節能材料及傳統建築材料的替代品的研製、開發與生產都離不開化學。還有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粧品、清潔用品等等無一不跟化學沾邊,都是化學制劑,這就是“生活處處皆化學”的最好體現。

化學反應產生的能量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駛的動力。沒有化學燃料燃燒所放出的熱量,車輛根本無法開動,飛機也無法在天空中翱翔,化學能是它們得以行動的最原始的能量來源。新能源汽車(如:我國的比亞迪及美國的特斯拉)的問世,新型高效能化學電池功不可沒。它的推廣使用不但降低人類對傳統能源石油的依賴,而且將大大降低汽車尾氣排放所帶來的空氣污染,同時各種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及飛機等)上的許多零部件都是高分子化學材料加工而成的,還有機體所使用的各種金屬材料也是化學制品,所以説:化學是現代交通工具的生命,對人們的出行起着重大作用。現代人類根本無法離開人造化學品,21世紀的生活對化學的要求和利用會日益加大,與化學的關係更加緊密。

三、化學在工、農業生產及國防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農業方面農藥和化肥用來防止病蟲使農業增產增收,除草劑的使用改變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作方式,大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高效低污染的新農藥、長效複合肥料和各種生長激素,以促進農業的不斷髮展;工業方面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中的造紙、火藥及印刷就是化學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金屬冶煉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學反應將礦石中的金屬還原出來,在機械製造業中還可以用電解加工的方法代替車牀的切削,既方便又有準確,當今3D打印技術的廣泛應用,得益於各種新型成型材料的問世;國防的現代化更是與化學緊密相關,無論是常規武器還是現代核武器的製造都需要化學知識。導彈的生產、人造衞星的發射,需要更多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學產品,如高能燃料及耐高温、耐輻射的特殊材料。

四、人的生命和健康也與化學息息相關

人體的健康與否與體內各種化學元素之間是否達到平衡有關,人體的生理過程實質上是體內各種化學物質之間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當體內某些化學元素平衡失調時,就會導致某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如血液中Na+過高時,會引起高血壓病症的發生,所以每個人都應注意飲食結構的多元化,有利於身體健康。1965年和1981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島素和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蛋白質和核糖的形成是無生命到有生命的轉折點,自此我們人類對自身的瞭解有了新的突破,為我們人類對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礎。正是有了合成各種抗生素和大量新藥物的技術,人類才能控制各種類型的傳染疾病,利用基因療法、幹細胞技術戰勝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戰勝老年性痴呆、心臟病與中風等影響健康長壽的頑疾,使人類的壽命延長。人類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各種營養品和藥品,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功能食品就是通過其所含特殊成分能充分顯示人體的防禦功能。如果沒有這些化學藥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會被病魔奪去生命。

五、環境與化學已成為當下時代重要的話題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化學在給人類帶來益處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一些有害的影響。當前社會存在着兩大亟待解決的問題:(1)食品安全問題,如蘇丹紅、甲醛啤酒、瘦肉精及農藥殘留等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出現,嚴重危及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要加強法治宣傳和監管外,更要加強對食品的化學檢測,確保食品的安全;(2)工業污染,如工業“三廢”及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使大氣中固體懸浮物超標而產生霧霾天氣、土壤酸化及重金屬對水土的污染等,使人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及人體的健康受到了威脅。環境化學作為一門學科浮出水面,人們利用化學開始對環境進行監測和治理。不斷加強化工、冶金等大的污染源工業生產過程的技術改造,走發展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產業之路,開發“全消化”生產工藝,使工業廢物的排放減少到最低程度;其次是加強工業廢物處理和監督,開發廢物再利用的新技術,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充分發揮化學的能動作用,用化學的方法處理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使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

總之,現代生活與化學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人們要用化學方法不斷創造新的化學制品,如生態環保型服裝、智能材料、生物質潔淨能源、納米材料等。

不管是生命本身作為一個過程,還是生命得以維持所必須依賴的外在物質條件,都離不開化學。沒有生命還有化學,沒有了化學就絕對不會再有生命存在。化學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支柱和動力。我們應該努力學好化學知識,利用化學反應的規律不斷創新開發出更多的化學制品,以豐富人們生活的內容,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化學與生活論文 篇七

摘要:我們現在的生活處處離不開化學,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沒有化學的參與。化學的研究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化學讓我們能夠生產出門需要的產品,化學讓我們瞭解事物的性質從而懂得如何運用它。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化學的應用已經普及到每一個事物上。學習化學,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生活。

關鍵詞:生活;醫療;化學

化學與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有密切關係。先説衣服:有純棉的化纖的,純棉的是用棉花纖維製作而成;化纖就更多了,比如氰侖、錦綸、滌綸、滌卡等等。食品當中,有食品製作加工和檢驗。穀物食品,蛋白質類食品,蔬菜的植物纖維,葉酸等等。住房的建造中,需要使用箇中建築材料,磚、瓦,水泥,白灰,玻璃,鋁合金及其各種保温材料和取暖的鋁塑材料,鋼鐵製作的暖氣片,行走需要各種機動車,機動車、飛機輪船的製作需要各種金屬材料,陶瓷材料、鋁合金、銅合金等等。還有醫療中的各種醫藥、針劑、片劑及其醫療器械等等。高科技領域、公、農業生產、國防、教育、文教衞生各個行業都需要與化學有關。

1、化學與衣、食、住、行:

1.1衣服中的化學

衣服由各種纖維製成,但天然的纖維不能完全滿足人類的需要,且數量不足。於是人們通過化學發明了合成纖維。合成纖維具有天然纖維所沒有的一系列優良性能,如強度高,耐磨,耐蟲蛀,比重輕,保温性好,並且還耐酸鹼的腐蝕。合成纖維中主要有錦綸,滌綸,腈綸,維綸,丙綸,氯綸,氨綸,芳綸,氟綸等。其中錦綸,滌綸,腈綸被稱為現代化纖的三大支柱合成纖維是用石油,煤,天然氣,石油廢氣,石灰石,空氣,水等非纖維類的化工原料合成的紡織品(通常成絲狀,如為片狀或塊狀者則為樹脂,合成樹脂添加各種助劑後的製成品稱為塑料)做原料,經過化學合成和機械加工製成的,這種纖維才是真正的“人造纖維”。合成纖維為重要的高分子聚含物,有優異的化學性能和機械強度,在生活中應用極廣。如果沒有合成纖維的化學技術,那世界上大多數人就要挨凍了,因為有限的天然纖維根本就不夠用。我國1995年的化學纖維產量為330萬噸,其中90%是合成纖維。何況純棉純毛等天然纖維也是棉花、羊毛經化學處理製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膠,少了合成橡膠,世界上60億人口又有多少億人要穿草鞋過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繽紛的亮麗風景線。所謂“豐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保證。沒有了化學,就沒了保證。

1.2食物中的化學

“民以食為天”,我們吃的糧食離不開化肥、農藥這些化學制品。1909年哈伯發明的合成氨技術使世界糧食翻倍,如果沒有他發明的這個化學技術,那麼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飽,那麼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臨危機了。加工製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離不開各種食品添加劑,如甜味劑、防腐劑、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學合成方法或化學分離方法制成的。當然,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化學物質和化學方法來提高食品的口感、外觀,並且也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提高,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餘温仍在,“毒豆芽”又粉墨登場細數近年發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件,大多與添加劑有關。添加劑的濫用已成當下食品安全的“原罪”,演變為食品領域的一場“人造災難”。因此我們還要學會如何正確的應用化學這強大的“武器”。

1.3居住中的化學

用來建造房屋的水泥、鋼鐵、玻璃等等無一不是用化學的方法來製成的。由於有了化學,我們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裝飾。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塗在牆上幹後變成潔白堅硬的碳酸鈣,覆蓋了泥土的黃色,房子才顯得整潔明亮。化學煉出鋼鐵,我們才有鐵製品使用。由於鐵製品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鏽,我們又能利用化學知識來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化學加工石油,我們才能用上輕便的塑料。雖然廢棄的塑料會導致“白色污染”,但它的優點是功不可沒的,不利的一面我們可以利用化學知識來有效的防止。化學鍛燒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磚表面,美化了我們生活的環境和質量。

1.4交通中的化學

化學反應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駛的動力。沒有燃料的燃燒放出熱量,車輛根本無法開動。化學能是它們得以行動的最原始的能量來源,即使用了電做動力,也不能忘記化學能偉大的貢獻。在現在,化學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對人們出行起重大作用。雖然汽油、柴油、煤等燃料的燃燒會給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污染,但是我相信將來依然能夠通過化學來解決這個問題。

2化學與醫療的關係:

2.1化學與藥品合成

古時候,人們通過用柳樹皮、樹葉塗抹身體來緩解關節炎和背部疼痛,後來人們研究發現,起到鎮痛效果的是柳樹皮和樹葉中所含的一種化學成分水楊酸。19世紀末,在德國拜耳公司工作的化學家菲利克斯·霍夫曼的父親老霍夫曼,在用水楊酸驅除關節炎帶來的疼痛時,嘔吐和胃部不適讓他痛不欲生。為解除父親服藥時的巨大痛苦,霍夫曼查閲了一系列論文,最終找到了一種方法,生產出了穩定且副作用較小的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發明專利申請獲通過,拜耳公司開始在德國生產這一藥物,隨後,可用於發熱、頭痛、關節痛的治療及防止心血管老化等的阿司匹林成為全球用量最大的藥品之一。20世紀,化學家在抗菌藥方面的發明包括已經禁用了磺胺類藥物和青黴素等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宣告了合成藥物時代的到來。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全球化學合成藥物種類約達1500種。合成藥物是用化學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方法制成的藥物。化學合成包括有機合成和無機合成。生物合成包括全生物合成和部分生物及部分化學合成。藥物合成在醫藥工業中佔極重要的地位。合成藥物在醫療實踐中被廣泛應用。有些合成藥物與天然藥物的結構很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例如優奎寧與奎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有些合成藥物則與天然藥物毫無關係,例如阿司匹林、呋喃西林等。

2.2化學與醫療技術

説到化學提供的醫療技術,最先想到的就是化療了。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繁殖和促進腫瘤細胞的分化的一種治療方式,它是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對原發灶、轉移灶和亞臨牀轉移灶均有治療作用,但是化療治療腫瘤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將正常細胞和免疫(抵抗)細胞一同殺滅,所以化療是一種“玉石俱焚”的治療方法(仔細看一下“化療的毒副作用”)即可完全明白,化療依然無法根治腫瘤。特別是中晚期腫瘤或身體虛弱的病人,盲目使用化療,不僅會導致病情迅速惡化,更會加速病人的死亡。那麼化療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發現芥子氣可以殺死一般的白細胞,就認為芥子氣也可以殺死導致白血病的變異白細胞。

於是,芥子氣就作為殺死變異白細胞及其他癌細胞的“良藥”。雖然人們發現這些經過化療的病人出現像那些在芥子氣中倖存的士兵有非常相似的症狀,可人們還繼續使用化療。21世紀初,人類開始了生命方舟計劃,其目的就是為了抗衡癌症,化療在此過程中也進一步得到人類的重視。

總結:我們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多瞭解化學才能更好的瞭解生活的魅力,化學在保證人類的生存並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學在提供給人們豐富的物質基礎的同時,也提供給人們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而在此基礎上,人們又追求着更加豐富的物質基礎與更加安全的生存環境,這就是人類進步的標誌。顯而易見,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化學將繼續運用它的創造力,一如既往地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動人類更好、更快地發展。

不能説化學決定了我們的社會,但化學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卻毋庸置疑。它滲入到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它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在運用着它那強大的創造力,無時無刻不在豐富着我們的物質基礎,也無時無刻不在推動着人類社會的進步。當然,化學也在進步,進步得與我們的社會、與我們的生活更加契合,同時也產生着越來越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