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好餓的小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48W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好餓的小蛇》(精品多篇)

小班繪本《好餓的小蛇》 篇一

活動目標:

1、願意安靜看圖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猜測和想象並學會説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圍。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視機、電腦。

活動過程:

一、小蛇圖片導入,激起幼兒興趣。

1、出示小蛇圖片,幼兒觀察。

師:今天老師請了小蛇來我們班做客。看,這條小蛇長的什麼樣子?

(細細的、長長的)

師:小蛇今天要去小樹林散步,看看小蛇是怎麼去的呢?

(引導幼兒瞭解蛇是扭來扭去的)

2、幼兒學習小蛇扭來扭去的樣子。

師:小蛇是扭來扭去去小樹林的,你會像小蛇一樣扭來扭去的嗎?

(請幼兒做一做扭來扭去的動作,並給予肯定)

(評析:通過直接出示小蛇圖片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有效地產生“喚醒”的效果。興趣是的老師,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的情緒振奮,精神集中起來,也為下面的學習做準備。)

二、欣賞PPT課件,熟悉故事趣味內容。

1、通過欣賞圖片,理解小蛇吃蘋果的故事的第一部分內容。

1)出示蘋果圖片觀察蘋果的樣子。

師:小蛇扭來扭去在小樹林裏發現了什麼?

(蘋果)

師:你看到的蘋果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

小結:小蛇見到了一個圓圓的、紅紅的蘋果。

2)出示小蛇吃過蘋果過後的樣子,幼兒探索發現原來是小蛇將蘋果吞了下去。

師:咦,小蛇怎麼了?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為什麼你知道是蘋果呢?

(小蛇把蘋果吞進了肚子)(小蛇肚子中間像一個蘋果的樣子)

3)出示小蛇張開嘴巴的圖片,幼兒觀察。

師:這麼圓圓的、紅紅的蘋果真好吃呀,小蛇是怎麼吃的呢?

(張大嘴巴,“啊…嗚——咕嘟”,把蘋果整個吞到了肚子裏去。)

4)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蘋果的體態動作,並學説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評析:這一部分,教師直接出示蘋果,以及小蛇吃了蘋果後的樣子的圖片供幼兒觀察,讓幼兒發現小蛇是一口將蘋果吞下了肚子,變成了蘋果的樣子,將小蛇的滑稽展現了出來。小蛇張大嘴巴吃蘋果的誇張的樣子,引起幼兒的高度興趣,為學説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也為接下去的部分打下了基礎。關於小蛇吃了蘋果的猜測,對於本次活動起到直接影響,對後面的各種水果的猜測會起到引領與借鑑的作用。)

2、通過欣賞圖片(小蛇吃過香蕉、葡萄和菠蘿後的樣子),反推故事相關內容。

1)出示小蛇吃過香蕉、葡萄和菠蘿後的樣子三合一的圖片,幼兒觀察。

師:小蛇在小樹林裏扭來扭去,還吃了很多的水果,你們猜,它都吃了什麼水果呢?

2)幼兒討論小蛇吃了什麼水果。

A、香蕉:

(出示小蛇見到香蕉的圖片)

師:香蕉是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

(黃黃的,彎彎的)

小結:原來小蛇是吃了香蕉,所以身體變得彎彎的了。

(請幼兒模仿小蛇吃香蕉的體態動作,並説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B、葡萄:

師:你是怎麼知道小蛇吃的是葡萄的呢?

(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

葡萄是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

(紫紫的,一顆一顆圓圓的)

(出示小蛇見到葡萄的圖片)

師:原來小蛇是吃了葡萄,所以身體變得一顆一顆圓圓的了。

(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葡萄的體態動作,並説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C、菠蘿:

師:你是怎麼知道小蛇吃的是菠蘿的呢?

(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

菠蘿是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

(綠綠的葉子下面是黃黃的,身上長滿了刺)

(出示小蛇見到菠蘿的圖片)

師:原來小蛇是吃了菠蘿,所以身體變得刺刺的了。

(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菠蘿的體態動作,並説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評析:這三部分內容的學習,主要是遷移前期經驗,反推故事情節,進一步讓孩子們回憶鞏固自己對香蕉、葡萄、菠蘿的認識,也讓幼兒的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在活動中請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猜測和想象,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讓幼兒學一學小蛇吃水果的樣子,再一次表現出了小蛇的滑稽和誇張,同時也能通過動作來更好的學習短句。在請幼兒模仿小蛇吃香蕉、葡萄和菠蘿的體態動作時,鼓勵幼兒遷移前面經驗,集體説出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教師動作指導:教師帶着寶寶一起,一手模仿拎着一大串葡萄,仰着腦袋,張大嘴巴,“啊…嗚”一口,鼓勵幼兒學小蛇的樣子吞葡萄,吃完還可以用手抹抹嘴巴,表示“真好吃”的樣子,增強情節表演的趣味性。)

3、出示小蛇見到蘋果樹的圖片,幼兒討論小蛇見到蘋果樹後會怎麼樣。

(重點猜測:小蛇是怎麼吃小樹的?先……再……最後……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語言講出小蛇爬樹、翻身、吞等等動作,教師提煉簡單的輔助動作展示給幼兒看,幫助幼兒理解小蛇吃樹的一系列連續動作。)

1)師:小蛇在樹林裏吃了蘋果、香蕉、葡萄還有菠蘿,它繼續在小樹林裏扭來扭去的散步,突然它發現了一棵長滿紅蘋果的樹,小樹會怎麼樣呢?它會怎麼吃呀?

(幼兒遷移前期經驗,講述小蛇會把蘋果樹給吃掉。)

2)欣賞小蛇吃蘋果樹的FLAS*,並學一學小蛇吃樹的樣子。

(請幼兒模仿小蛇吃小樹的體態動作。教師語言指導:小蛇真調皮,它扭來扭去,扭來扭去,爬上小樹,爬到高高的上面,張開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樹都吞了下去,變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樹。鼓勵幼兒遷移前面經驗,不經過老師提示就能説出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教師動作指導:當老師講到小蛇吞小樹的時候,老師鼓勵寶寶張開大嘴巴,可以站起來,把頭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從上往下吞小樹,最後也可以鼓勵寶寶低着頭,把小手往後擺,象孔雀的尾巴一樣張開來,表示小樹的樹梢。

(評析:這個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部分,孩子對於小蛇吞嚥小樹這樣一種大膽的行為,覺得特別有趣。同時也是讓孩子對於小蛇的“調皮與淘氣”的記憶變得更加深刻。孩子在教師語言的引導和動作的提示下模仿小蛇吞嚥小樹的動作,然後打着飽嗝、撫摸着肚皮幫助消化、最後滿意地睡着了……孩子在這一系列的模仿表演中,不僅理解到故事中小蛇的滑稽與貪吃,也為後面的完整欣賞故事做好了準備。)

三、欣賞FLAS*《好餓的小蛇》,體會故事的幽默有趣。

1、播放FLAS*《好餓的小蛇》,讓幼兒體會故事的幽默,教師邊看邊講述,引導幼兒一起説一説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並且做一做小蛇吃水果時誇張的樣子。

2、教師簡單針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體會故事的滑稽與幽默。鼓勵幼兒再次觀察故事結尾處(小蛇背後)的小樹林。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小蛇背後的小樹林怎麼會少了一顆樹呢?你們覺得這棵樹好吃嗎?小樹吃起來,有什麼味道呢?

(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小結:故事裏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貪吃,它看見什麼就吃什麼,竟然連小樹也吃掉了,真好玩。)

3、幼兒去散步尋找水果,結束教學活動。

師:小蛇散步的時候見到了很多的水果,我們也去散散步找找水果吧!

(教師帶領幼兒去散步尋找水果,離開教室,結束教學活動。)

(評析:這部分是教學活動的結束部分,完整欣賞故事,讓幼兒再次感受故事的幽默與滑稽,並且在學一學小蛇散步尋找水果的遊戲中自然的結束教學活動。)

好餓的小蛇 篇二

活動目標:

1 .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風格。

2 .學習用恰當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顏色與形狀,樂意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flash、ppt),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1 .直接導入,引起興趣。

師:今天我們來聽一個好聽的故事,名字叫《好餓的小蛇》。

2 .引導幼兒觀看ppt首頁圖片。

師:這條小蛇長得怎麼樣?

師:看一看,小蛇在什麼地方?(引導幼兒觀察小蛇背後的小樹林。)

師:猜一猜,在小樹林裏,小蛇會幹什麼呢?

二、欣賞ppt課件,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風格

1 .觀察ppt圖片1~2。

①出示ppt圖片1。

師:小蛇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小蛇可能吃了什麼東西呀?

師:小蛇到底有沒有吃蘋果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②出示ppt圖片2。

師:這是什麼水果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師:這個圓圓的、紅紅的,頭上還有一個柄的水果真的是蘋果。你們喜歡吃蘋果嗎?

師:蘋果的味道怎麼樣?(師幼一起歸納:蘋果紅紅的、圓圓的,吃起來甜甜的、脆脆的。)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蘋果的動作。

師:“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現了一個圓圓的蘋果,‘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師:小蛇吃蘋果的時候説了什麼?我們一起學一學。(全體幼兒邊説“啊嗚——咕嘟。啊,真好吃”,邊做咂嘴巴的動作。)

師:蘋果圓圓的,小蛇吃蘋果的時候,嘴巴也要張得圓圓的,這樣才能把蘋果吞進肚子裏。我們也來學着吃蘋果好嗎?

師:瞧,扭來扭去的小蛇現在變成什麼蛇了呀?

師:扭來扭去的小蛇變成了一條蘋果蛇,多好玩呀!

2 .觀察ppt圖片3-4。

①出示ppt圖片3。

師:第二天,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瞧,小蛇變成什麼樣了?它吃了什麼呢?

師:你怎麼知道小蛇吃了香蕉?

②出示ppt圖片4。

師:小蛇吃了香蕉,你們猜對了!

師:香蕉是什麼樣子的?(黃黃的、彎彎的、像月亮一樣的。)

師:香蕉的味道是怎麼樣的?(師幼歸納:香蕉是黃黃的、像月亮一樣彎彎的,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香蕉的動作。

師:“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現了一根黃色的香蕉,‘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師:小蛇在吃香蕉的時候説了什麼話?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全體幼兒邊説“啊嗚——咕嘟。啊,真好吃”,邊做咂嘴巴的動作。教師提示:香蕉長長的、彎彎的,很難吞到肚子裏,所以小蛇要把嘴巴張得圓圓的,慢慢地把香蕉吃進肚子裏。)

師:瞧,小蛇變成什麼蛇了?

師:扭來扭去的小蛇這回變成了一條香蕉蛇,真有趣!

3 .觀察ppt圖片5~6。

①出示ppt圖片5。

師:第三天,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瞧,這次小蛇變成什麼樣了?

師:猜猜小蛇到底吃了什麼東西,才會變得這麼奇怪。

師:小蛇到底吃了菠蘿還是白菜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②出示ppt圖片6。

師:你看到小蛇吃的是什麼?

師:菠蘿是什麼樣子的?

師:菠蘿的味道是怎麼樣的?(師幼歸納:菠蘿是黃黃的,摸上去刺剌的,吃起來酸酸甜甜的。)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菠蘿的動作。

師:“第三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現了一個帶刺的菠蘿,‘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師:我們來學小蛇的樣子一起吃菠蘿吧。因為菠蘿身上有刺,小蛇吃菠蘿的時候嘴巴要張得很大,“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整個大菠蘿一口吞到肚子裏。

師:瞧!這次小蛇變成什麼蛇了?

1  4. 觀察ppt圖片7~8。

(1出示ppt圖片7。師:第四天,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瞧!這次小蛇變得更滑稽了。誰來猜一猜,這次小蛇到底吃了什麼東西呀?

師:想一想,拎起來一串一串的,吃起來一顆一顆的,可能是什麼?

(2)出示ppt圖片8。

師:瞧!小蛇吃了什麼?

師:葡萄是什麼味道的?(師幼歸納:有的葡萄是紫的,有的葡萄是綠的。葡萄酸酸甜甜,真好吃!)

(3)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葡萄的動作。

師:“第四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現了一串紫紫的葡萄,‘啊嗚——咕嘟,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師:小蛇是怎麼吃葡萄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師幼一起模仿吃葡萄的樣子。)

師:現在小蛇變成什麼蛇了?

2  5. 觀察ppt圖片9~10。

( 1 ) 出示ppt圖片9。師:小蛇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小蛇到底吃了什麼?

師:找一找,小蛇的頭在哪裏,尾巴在哪裏呢?

師:小蛇怎麼會變成樹的呢?

( 2 ) 示ppt圖片10。

師:小蛇真調皮,它是怎麼把樹吃下去的呢?

師:原來小蛇是先爬上樹,接着把身體倒過來,頭朝下,然後張大嘴巴,“啊嗚”一口,把樹吃下去的。你覺得這是一條怎樣的小蛇?

師:這是一條好餓好餓的小蛇,而且很貪吃,什麼東西都要吃。(3)幼兒模仿小蛇吃樹的動作。

師:“第五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又在散步,這回它發現了一棵結滿果子的樹。它扭來扭去爬上樹,倒轉身,然後張開大嘴巴,‘啊……嗚,咕嘟’,把整棵樹吞了下去,變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樹。”

三、欣賞動畫故事,體會故事滑稽、幽默的風格

1 .邊播放動畫故事,邊配合講述,引導幼兒一起説一説故事中的某些句子。

師:哎呀!小蛇吃得好飽啊!來,摸摸小肚子,幫助小肚子消化消化,休息一下吧!

師:現在大家一起來看動畫片《好餓的小蛇》,你們可以學學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好吃的東西都吞到肚子裏,好嗎?

2 .幫助幼兒進一步體會故事滑稽、幽默的風格。

師:故事裏的小蛇很貪吃,看見什麼就吃什麼。真好玩!

師:你覺得這個故事裏面還有什麼地方很有趣?(教師簡單小結:好餓的小蛇看見什麼就吃什麼,吃了什麼形狀的東西,肚子就會變成什麼形狀。真好玩,真有趣。)

四、結束

1 .簡單小結活動情況,鼓勵幼兒把故事講給家裏人聽。

2 .帶領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模仿小蛇的各種動作。

設計意圖:

經過改編的故事《好餓的小蛇》簡單、生動,反覆出現的擬聲詞充滿趣味,形象地表現了小蛇滑稽、貪吃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體驗小蛇的貪吃,並支持幼兒用簡短的句子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使他們體驗到閲讀的快樂。

活動反思:

《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展現小蛇滑稽和貪吃的幽默故事,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繪本中小蛇見到的東西我挑選了四種水果,第一,他們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幼兒對其的認識比較多,印象也比較深刻;第二,四種都是水果,在類型上也有了統一。整個教學活動在我一次次的試上課中不斷的修改,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幽默有趣,我用誇張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現小蛇吞水果的樣子,並且請幼兒一起表演,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時幼兒也感受到了故事的幽默和滑稽。對於短句的學習,在動作的配合下,也得到了鍛鍊。最後在我們自己班開展的時候進展的還是比較順利的。 活動的第二環節,我分成了三小點來進行教學活動,第一小點我先出示蘋果圖片,再出示小蛇吃了蘋果後的圖片,讓幼兒猜測是怎麼了,對本次活動順利開展起到直接影響,對後面各種水果的猜測起到了引領與借鑑的作用。第二小點我又分成了三小點,分別對小蛇吃了香蕉、葡萄和菠蘿後的樣子進行猜測小蛇是吃了什麼才變成那些樣子的。我發現孩子們在猜測中都能夠正確的説出水果的名稱,説明他們的生活經驗很豐富,平時的觀察也很仔細,因此才會如此順利地完成這一部分。在讓幼兒學説短句的時候,由於動作的指引,孩子們能夠説出 “ 啊 … 嗚 ” ,但是後面的 “ 咕嘟,啊,真好吃。 ” 還是不能夠説出來的,在我語言的提示下(東西吃下去的時候會發出什麼聲音?),以及多次的練習之下,大多數孩子都能掌握。第三小點是整個繪本故事的高潮部分,引導孩子大膽想象和猜測小蛇在發現蘋果樹後會怎麼樣,遷移幼兒的前期經驗, 最後一環節是欣賞 flash 動畫《好餓的小蛇》,體會故事的幽默有趣。並且讓孩子們在學小蛇散步找水果的遊戲中很自然的結束了教學活動。 但是整個活動中,我的語言還是不夠謹慎、精煉,對於孩子的關注還有所欠缺,希望在下一次的活動中能夠攻克這些不足之處。

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 篇三

活動目標: 1、感受小蛇吃東西的有趣情節,學説故事中的短句。2、知道吃東西的正確方法:不能狼吞虎嚥、要細嚼慢嚥。活動準備:《好餓的小蛇》課件、圖片若干、襪子人手一隻、小蛇遊音樂活動過程:一、引出課題《好餓的小蛇》。出示小蛇圖片引出故事《好餓的小蛇》二、藉助圖片講述故事,學説短句:小蛇吃了變成蛇。1、小蛇吃蘋果: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現了什麼?(出示蘋果圖片)什麼樣的蘋果?好餓的小蛇看到蘋果會怎樣呢?教師誇張的講述小蛇吃蘋果: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出示吃下蘋果小蛇圖片)蘋果哪兒去了呢?小蛇的肚子變成什麼樣了?幼兒學説:小蛇吃了蘋果變成蘋果蛇2、小蛇吃香蕉(方法同上)3、小蛇吃葡萄:出示吃了葡萄的小蛇:這是一條什麼蛇?它有可能吃了啥?出示葡萄圖片:教師與幼兒共同驗證(看看葡萄的形狀、顏色,説説葡萄的味道)小蛇是怎樣吃葡萄的?小蛇張開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香蕉吃到了肚子裏,小蛇吃了葡萄變成葡萄蛇。4、小蛇吃菠蘿(方法同吃葡萄)5、引導幼兒看着圖片完整説一説。三、扮演小蛇玩一玩、演一演,在遊戲中練習説短句:小蛇吃了變成蛇。1、教師演示用襪子套在手上變成蛇媽媽。2、引導幼兒徒手練習一次:找到洞洞——鑽一鑽——扭一扭。3、幼兒每人一隻襪子變成小蛇。4、隨音樂遊戲,在遊戲中練習説短句:小蛇吃了變成蛇。四、欣賞故事結尾,感受作品的幽默與詼諧。播放ppt1:過了一天,小蛇來到了樹林,它發現了一棵蘋果樹,猜猜它會幹嘛?播放ppt2:小蛇一口吞下了蘋果樹。五、引導孩子學習吃東西的正確方法。1、小朋友想一下為什麼小蛇的肚子會變成它吃的東西的形狀?小蛇它是怎樣吃東西的呢? 2、教師歸納幼兒講述內容,進行小結:我們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嚥,千萬不能學習小蛇,啊嗚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撐壞的。

好餓的小蛇 篇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想象,來感知繪本內容的好玩有趣,體驗閲讀的快樂

2、鼓勵幼兒用恰當的語句描述物體的外形特點。激發幼兒想説、敢説、願意説的興趣。

活動準備:

《好餓的小蛇》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封面,引導幼兒觀察,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新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出示小蛇圖片)

師:看看,這是新朋友是誰呢?小蛇的身體是什麼樣子的呢?它是怎麼走路的呢?(引導幼兒用適合的詞來形容小蛇,並大膽嘗試模仿小蛇走路的樣子)

師:我們來學學小蛇走路,好不好。(跟着音樂模仿)

師:扭啊扭,扭啊扭,啊,小蛇們走累了,我們回到自己的座位休息一下吧!

師:一大早啊,小蛇的肚子就開始咕咕叫了,為什麼會咕咕叫啊?

師:小蛇好餓好餓啊,小朋友如果肚子餓了要怎麼辦呢?看看,好餓的小蛇到哪裏去找食物了呢?(樹林裏)

二、教師逐頁講述故事,引導幼兒進行初步的想象

1.師:好餓的小蛇在樹林裏扭來扭去,咦,它發現了什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蘋果呢?(紅紅的的、圓圓的?)

師:你猜猜,好餓的小蛇看見蘋果以後會怎麼做呢?(幼兒自由想象)

師:哇,小朋友們真厲害啊,一下子就猜對了。好餓的小蛇,張開嘴巴,啊嗚——咕嚕,一口就把蘋果吞下肚了。我們一起來張大嘴巴學學小蛇吃蘋果的樣子。

師:吃完蘋果後的小蛇肚子變成了什麼樣子?

小結:好餓小蛇吃了蘋果以後,身體變成了圓圓的的。它高興的回家了。

2.師:第二天好餓的小蛇又去找食物了,這一次看看他看到了什麼?這是怎麼樣的香蕉?小蛇看到了香蕉,會怎麼做呢?(表演小蛇“啊嗚”一口吃進香蕉,“咕嘟”一口吞下香蕉。)

師:吃了相香蕉後的小蛇,肚子變成了什麼形狀?

小結:好餓的小蛇吃了黃黃的香蕉,身體變成彎彎的。

3.師:第三天,你猜猜小蛇找到什麼食物了?(幼兒大膽猜)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飯糰)我們一起來張大嘴巴,一起吃掉它。

師:吃了飯團的小蛇,肚子變成什麼形狀了?

小結:好餓的小蛇,吃了飯團,身體變成三角形的了。

4.師:第四天,小蛇又出去找東西吃了,看看小蛇變成的樣子,你能猜出它吃了什麼嗎?(葡萄)葡萄是什麼顏色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吃的是不是葡萄。

5.師:第五天小蛇找到了什麼?(菠蘿)菠蘿身上是帶刺的,你們猜小蛇還會一口吃掉嗎?(幼兒自由回答)我們一起來來看看它有沒有吃掉?(有)你從哪裏看出來它吃掉了?(小蛇的肚子變成了菠蘿的形狀)

6.師:第六天,好餓的小蛇又扭啊扭出來找吃的,呀,這次它找到了什麼?(一棵長滿蘋果的大樹)。這這次他會怎麼做呢?他張開大作,把整棵樹都吞掉了。肚子變成了什麼樣子?(蘋果樹的樣子)

7.師:這次,小蛇吃飽了嗎?它找到一塊大石頭睡着了。我們也一起閉上眼睛。

三。完整欣賞,情節回顧。

師:小朋友悄悄的把眼睛睜開。我們再一起看看小蛇剛剛吃了哪些東西?孫老師最喜歡吃這個圓圓的、紅紅的蘋果。你最喜歡吃這裏面的哪個東西?(引導幼兒説完整)

四。延伸

師:我們吃東西的時候要細嚼慢嚥,不能和小蛇一樣。

活動反思:

《好餓(www.haoword.com)的小蛇》是一本適合小班年齡特徵的繪本,其內容簡單、畫面有趣。整個活動,我是以ppt的形式和幼兒共同閲讀的。在活動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可以感受到故事的風趣幽默,能夠理解故事的情節。在活動中我採用一定的互動形式,讓幼兒主動開動腦筋,根據小蛇的形狀大膽猜想。幼兒的思維基本上是跟着我走的,在活動中幼都能被有趣的童話故事所吸引。

但是整節課我仍然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作為一節小班的語言活動,我覺得教師的肢體語言要更誇張一點,效果會更好。其次在活動中過多的引導幼兒觀察小蛇肚子的形狀,而忽略了細節的東西。如:欣賞小蛇的不同表情。小班閲讀中讀圖更加重要,應該引導幼兒更加細緻的觀察圖畫,欣賞小蛇的不同表情,感知小蛇吞下不同東西的不同感受,增加故事的意外性,更能激發幼兒的閲讀興趣、提高閲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