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1W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最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兩種數量關係,並能運用數量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發展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單價、數量和總價及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運用數學術語概括、表達數量關係,並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以應用。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回顧生活中的常見問題。(課件出示題目

(1)每個書包50元,4個書包多少錢?

(2)一列動車每小時行20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3)李師傅每天生產15個零件,他6天可以生產多少個零件?

指名學生口頭列式,師生交流反饋。

2、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許許多多的數量關係,弄清楚這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對於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有很大幫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活中常見的數量關係。(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學單價、數量和總價的關係。

1、課件出示教材第28頁例題2情境圖。

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鋼筆每支12元,練習本每本3元;要買4支鋼筆和5本練習本。

2、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

(1)提問:什麼是單價?什麼是數量?什麼是總價?

(2)追問:每種商品的單價各是多少?購買的數量呢?

(3)介紹單價的讀法和寫法。

(4)認識總價。

引導思考:根據題目中購買鋼筆的情況,我們可以求什麼呢?

指出:“4支鋼筆一共多少錢”指的就是4支鋼筆的總價。

3、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係。

(1)課件出示下表:

單 價 數 量 總 價

鋼筆 ( )元/支 ( )支 ( )元

練習本 ( )元/本 ( )本 ( )元

讓學生先填寫商品的單價和購買的數量,再分別求出總價。教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2)交流討論:總價與單價、數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教師結合學生的彙報情況進行板書:

總價=單價×數量

(3)思考:已知總價和單價,可以求什麼?怎樣求?已知總價和數量呢?

師生交流後板書:

數量=總價÷單價

單價=總價÷數量

4、師生共同小結。

根據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量的關係,只要知道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我們在記這一組數量關係式時,只要記住“總價=單價×數量”,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得出“數量=總價÷單價”和“單價=總價÷數量”。

(二)教學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係。

1、課件出示教材第28頁例題3情境圖。

引導學生讀題,收集情境圖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時間”的含義。

(1)提問:情境中給出的兩條信息可以稱為什麼?

(2)交流速度的寫法和讀法。

先讓學生自己閲讀教材,再進行交流。

(3)認識時間和路程。

提問:行程問題中除了速度之外,還有哪些數量呢?

指名説説對時間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時間的數量關係。

(1)課件出示下表:

單 價 數 量 總 價

列車 ( )千米/時 ( )時 ( )千米

自行車 ( )米/分 ( )分 ( )米

學生先填寫和諧號列車與李冬騎自行車的速度,再分別求出行駛的路程。教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2)交流討論: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有什麼關係?教師結合學生的彙報情況進行板書:

路程=速度×時間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麼?怎樣求?已知路程和時間呢?

師生交流後板書:

時間=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4、小結。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頁“練一練”第1~3題。

第1題:練習單價和速度的寫法。

第2題:運用例題3的數量關係解決求路程的問題。

第3題:運用例題2的數量關係解決求總價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並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頁“練習五”第8、9題。

第8題: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的問題。

第9題:已知總價和數量求單價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彙報時讓學生説説題中的數量關係各是什麼。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折線統計圖。

2.過程與方法:經歷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 化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規範有序的解決問題的步驟。

學習重點

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折線統計圖。

學習難點

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優點?

二、自學指導

1.情景導入:

(用蒜苗生長的動畫圖片引入新課)

2.由學生動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

3.動畫演示蒜苗生長情況折線統計圖(要強調學生注意觀 察畫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讓學生分析在格子圖中畫折線統計圖可以分成哪兩步。

三、習題鞏固。

課本P89練一練1。

四、實踐應用。

課本P89練一練2。

五、課堂小結。

1.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優點呢?

折線統計圖有利於直觀瞭解事物的變化情況。

2.怎樣畫折線統計圖呢?

(1)先在格子圖中描點。

(2)連線。

3.統計圖一般有幾種形式呢?

統計圖一般有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三種形式。

4.進 行預測時,先要找出數量變化趨勢中的規律,再進行預測。

六、知識拓展。

為了尋找小玲跳繩成績提高的祕密,笑笑幫助小玲記錄了鍛鍊的情況,並製成了統計圖。

(1)小玲跳繩中哪一階段成績提高最快?哪一階段成績提高比較緩慢?

答:小玲 第5~10天成績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績提高比較緩慢。

(3)估計小玲第8天的成績大約是多少,達到每分135個大 約是在第幾天?

答:估計小玲第8天的成績大約是118個,達到每分135個大約是在第12天。

七、目標檢測。

1.要表示上海20xx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用( )表示合適。

A.條形統計圖

B.折線統計圖

C .扇形統計圖

2.統計圖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是李明從9時到11時由甲地到乙 地騎車行駛的情況。

(1)李明從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長時間?甲乙兩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嗎?如果停留了,那麼停留了多長時間?

(3)李明在最後30分裏行駛了多少 千米?比他騎車行駛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實踐作業。

根據十幾天觀察蒜苗得到的結論,寫一篇《我的蒜苗長得快》數學實踐小論文。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P5:例3 “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關於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體會0在四則運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將上面的口算分類。根據分類的結果説一説關於0的運算都有哪些。

2、一個數與0相加;一個數減0;一個數與0相乘的結果分別是多少。

3、0除以一個數的結果是多少?

三、0為什麼不能做除數(討論)

小結:歸納所有0的運算

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四、課堂測評

1、計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歸納反思

這節課我們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關於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

板書設計:

0的運算

一個數加0或減0得原數;

一個數乘0得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掌握含有兩級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多位數。

2、掌握含有兩級數的寫法,能正確地寫出億以內的多位數。

3、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大數的感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含有兩級數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難點:

億以內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課件出示以下題目:

1、説説下面各數是由多少個萬組成的。

4250000 3040000 10500000

2、寫一寫。

三千零二十四萬 四百萬 六十五萬

3、讀一讀。

30050000 5060000 170000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的都是整萬的多位數,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含有兩級的多位數。(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例題2第一幅算盤圖。

(1)認識含有兩級的數。

提問:算盤圖上撥出的這個數是幾位數?含有哪幾級?每個數位上的數各是多少?

學生交流後得出:算盤圖上撥出的這個數是八位數;含有兩級,分別是個級和萬級;個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萬位上是9,十萬位上是3,百萬位上是2,千萬位上是5。

追問:個級的計數單位是什麼?萬級的計數單位是什麼?這個數由幾個萬和幾個一組成?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同桌交流,最後組織全班彙報。

得出結論:個級的計數單位是“一”,萬級的計數單位是“萬”,這個數由5239個萬和5239個一組成。

再問:萬級上的“5239”和個級上的“5239”有什麼區別?

引導學生交流得出:雖然數字相同,但表示的意義不同:萬級上的“5239”表示5239個萬,個級上的“5239”表示5239個一。

(2)學習含有兩級數的寫法。

讓學生根據算盤中每個數位上的珠子進行寫數。

展示學生寫出的數,並組織交流,説説自己是怎麼想的。

交流寫含有兩級數的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得出:寫含有兩級的數時,先寫萬級上的數,再寫各級上的數。

(3)學習含有兩級數的讀法。

先讓學生分別讀出“52390000”和“5239”這兩個數。

討論:萬級上的數和個級上的數在讀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生交流後,反饋:

相同點:“5239”不論在個級還是在萬級都讀作五千二百三十九。

不同點:萬級上的數表示多少個“萬”,讀數時要添上“萬”字,而個級上的數表示多少個“一”,讀數時就不讀這個“一”。

小結:我們在讀含有兩級的數時,先讀萬級上的數,再讀個級上的數,萬級上的數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添上一個“萬”字。

2、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例題2下面兩幅算盤圖。

(1)觀察思考。

提問:觀察這兩幅算盤圖中撥出的珠子,它們和第一幅圖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兩幅圖中,有些數位上沒有珠子,也就是一個數都沒有。

(2)小組交流。

讓學生説説算盤中各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3)寫一寫。

提問:有些數位上一個數都沒有,該怎麼寫?

(4)讀一讀。

提問:6004000和3080007這兩個數中都有許多0,我們讀數的時候,這些0都應該怎麼讀?

3、小結含有兩級數的寫法和讀法。

寫法:先寫萬級的數,再寫個級的數,哪個數位上一個數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

讀法: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頁“練一練”。

指導學生先説出下面各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再寫一寫、讀一讀。

2、課件出示下列題目。

(1)讀一讀。

①20xx年中國科技館接待觀眾1900803人次。

②地球赤道周長約為40075700米。

③永樂大鐘上鑄了230184個漢字,是世界上漢字最多的大鐘。

學生試讀後,讓學生説説這些數分別是怎樣讀的。

(2)寫出下列橫線上的數。

①我國的領土面積約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

②中國國家圖書館累計藏書約二千一百六十萬零九百冊。

學生獨立寫數,並組織彙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雞兔同籠”問題的結構特點,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滲透化繁為簡的思想。

3、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單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很高興能跟大家一起度過一堂生動有趣的課。同學們有沒有信心能上好這堂課?真棒!請同學們帶着你們的信心和熱情跟老師一起有進數學廣角。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道我國古代非常有名的數學趣題,“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PPT投影展示原題。)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抽生回答。(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條腳。雞和兔各有幾隻?)(PPT展示今意。)

2、這類題我們把它叫做什麼問題好呢?(“雞兔同籠”問題。)板書。其實,雞兔同籠問題記載於《孫子算經》一書中,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研究它,我們現代人還在研究它,而且還有很多外國人也在研究它。那麼這個流傳了上千年的問題到底有什麼魅力,使得那麼多的人樂此不疲地去解決這個問題呢?相信同學們學習了這節課,你們就會揭開這個祕密。老師再問一次大家:你們有沒有信心把這節課的內容學好?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活動一:探究用猜測列表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為了便於研究,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問題入手,來探討解決這類問題好嗎?出示例1

1、師:請大家讀題。思考: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分別是什麼意思?所求問題是什麼?

生:雞和兔一共有8個頭。雞兔一共有26條腿。求分別有幾隻? 師:還有補充嗎?有兩個隱藏條件看誰細心發現了?。

生:雞有2條腿,兔子有4條腿。雞和兔一共有8個頭。雞兔一共有26條腿。求分別有幾隻?師評:他還發現了隱藏條件,審題真細心。

2、列表法

(1)猜想

要求雞和兔各有幾隻,咱們不妨猜一猜,好嗎?(學生猜)

(2)驗證:

到底誰猜對了呢?我們來驗證一下。解決問題要有理有據,不能隨意猜。我們應該抓住什麼樣的條件來驗證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首先要知道雞和兔一共有8只,其次雞的腿和兔的腿一共有26只,所以我們必須要把雞的腿和兔的腿加起來看看等不等於26。這兩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才是正確答案。

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表格把你們的猜測的數據按順序填到表格中並找到正確答案。學生獨立完成表格,之後交流完成情況,出示大屏幕的表格中。

(像這樣把我們的猜測按一定的順序列成表格,這種方法叫列表法)。觀察這個表格,你找到答案了嗎?答案是怎樣的。

活動二:探究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師:列表的。方法可以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但是如果數據很大,會發生什麼情況?(繁瑣)。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探討一下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

設全都是雞,每隻雞有兩隻腳 2×8=16(條)8只雞共長几條腳? 26-16=10(條)表示什麼?所有兔子少的腳 4-2=2(條)2表示什麼?每隻兔子少的腳

10÷2=5(只)兔表示10條腳,每隻雞上添2只腳變成兔子,所以共有5只雞變成了兔子,因此兔子有5只8-5=3(只)雞表示總數減兔數等於雞數

可能還有些同學有點迷糊,我們用畫圖法直觀理解一下。

(1)請畫8個圓表示雞,每隻雞2只腿,一共有16只腳。

(2)還差10只腳,每隻雞再加兩隻腳變成兔子,共有5只雞變成5只兔子。

(3)最後剩下的3只就是雞。

現在大家清楚了嗎?在引導學生回顧一遍。先怎麼想?假設全是雞,用總腳數減去雞的腳數求出它們

的相差數是10,再用相差的數除以每隻雞相差的2只腳,就得到了兔的只數,最後用總只數減去兔的只數就是實際雞的只數。這種方法好嗎?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叫什麼好呢?假設法。

②:如果假設全是兔,你們會解嗎?好這個方法就留給你們課後完成。

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用很多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你覺得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假設。所以雞兔同籠問題又叫假設問題。)

發散思考、加深理解:

現在我們能用上面的方法解決古人流傳下來的問題了嗎? 出示:雞兔同籠,有35個頭,94只腳,雞兔各有幾隻? 學生獨立自主完成

小結:現在你能從新總結一下這些方法的優勢和適用範圍嗎?數目比較小時,用列表法。數目比較大時,列表法計算量大,就有侷限性,比較麻煩,最好用假設法比較好。用假設法時要特別注意:如果假設是雞而先求出的就是兔子,如果假設的是兔子那先求出的是雞,兩者相反。

三、鞏固練習

課本105頁“做一做”的1、2題。

四、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佈置

課本106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37--38頁,例4、例5、例6。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2.經歷從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3.在經歷變與不變的過程中挖掘數學內涵,感悟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性質,並能應用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感悟小數性質中不變與變化的數學辯證思想,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

創設數學王國中數字“0”去做客的情景,發現數字“0”引起整數的變化。

二、自主探究。

1.以數字“0”前往小數家中做客的情景,引出問題:0.4是不是等於0.40.

2.在獨立驗證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為什麼0.4=0.40?

3.藉助:0.4=0.40=0.400,引導學生逐步概括出小數的性質。

4.深入研究小數的性質:

(1)從小數末尾添上“0”的情況去推斷與思考去掉“0”的情況。

(2)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但是小數的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讓學生先討論,在交流舉例。

(3)質疑:為什麼在整數的末尾每添上一個“0”,整數就要擴大10倍,而在小數的末尾添上若干個“0”,小數的大小不變?

5.添上兩筆,讓4、40、400三個數相等。

6.探討:從0.4到0.04,小數的大小有沒有發生變化?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小數的末尾”這一關鍵詞眼。

三、練習應用。

1.出示超市裏某些食品的'價格表,上面哪些小數裏的“0”可以去掉?為什麼?

總結:根據小數的性質,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質疑:為什麼有些小數能化簡,但是價格表中仍然寫成兩位小數?

2.把下面物品的價格寫成用“元”作單位的兩位小數。

總結:利用小數的性質,可以把小數或者整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3.初步感知小數改寫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新的收穫?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動手實踐,認真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學習難點

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斷:下列這些是方程嗎: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學指導。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1.通過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先在小組內互相説一説自己的想法。(課本左邊主題圖 )

提示:

(1)現在的天平處於什麼狀態?_______,説明兩盤的質量_______。

(2)從左往右觀察每組兩幅圖片,天平的左右兩盤有什麼變化?天平有什麼變化嗎?現在你能把天平的規律描述出來嗎?換成等式呢?

2.現在再來觀察一組,和上面的 一組有什麼不同嗎?(課本右邊主題圖。)

對比上面一組 天平圖片的規律,你能説出這 一組圖片中有什麼規律嗎?用一句話來描述等式的規律。

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對這個規 律進行舉例説明。

三、實踐應用。

利用剛剛學習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這個方程裏,未知數x屬於這個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據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你能想到這個方程的不 同解法嗎?試一試吧。

練習鞏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呢?

1.會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數準確。

五、目標檢測。

1.通過研 究我們明白了:等式兩邊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個數,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結合我們身邊的事例,編一道題,列出方程並解出來。

六、作業佈置。

課本P69頁第2題、第5題。

最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近似數的含義。

2、掌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學會用“四捨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會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字中,你認為哪個數字描述得更精確?為什麼?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

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認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繫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為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後,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是近似數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説説生活中的近似數。

(二)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12年某市人口情況統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並讀出這幾個數。

2、藉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 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麼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 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捨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並把它後面的尾數省略。尾數的位上的數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的近似數。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彙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説説是怎樣運用“四捨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彙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分精確數和近似數。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彙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設計 篇九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27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

2、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學生經歷認識和使用計算工具的過程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認識算盤,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努力,激發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存儲運算鍵。

教學準備:

算盤、多媒體課件、算籌、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新授

(一)、出示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探究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採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麼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1)遠古的用實物記數、刻道記數、結繩記數的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麼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板書:算籌)

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表示數和計算。算籌是用木棍或竹子製成。在屏幕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與遠古計數方法相比它的優點就是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課件出示:算籌表示多位數。

(2)你知道這些用算籌表示的數分別是多少嗎?

課件出示題目。

3、算盤:

(1)後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盤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制。現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後來遊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

(2)出示新式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3)課件出示由老式算盤衍生出的形態各異的算盤。

4、計算器:

現在,算盤因為笨重、不方便攜帶,逐漸被更輕便的計算工具所取代。

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你在哪裏見過計算器?

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5、電子計算機:

(1).隨着時間的發展,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明了什麼?

出示課件: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

師: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2)現在人們人手一部的手機,也具備了微電腦的功能。

6.簡單認識計算器比較重要的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三)、計算器的應用

1、學生自學教材26頁的例題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方法。

3、小組彙報,全班交流並説説你找到了什麼規律?

(四)、鞏固練習

1、早在14世紀,中國就發明了()。

2、老式算盤上方有()顆珠子,每顆珠子表示(),下方有()顆珠子,每顆珠子表示()。

3、新式算盤上方每顆珠子表示(),下方每顆珠子表示()。

4、我見過的計算機工具有()、()和()。

5、教材第26頁的做一做

三、本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想説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

作業設計:練習冊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用實物記數、刻道記數、結繩記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

5.計算機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所看到的圖形分別是從什麼位看的。

2、能正確搭出要求的圖形。

教學重點:

辨認一組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相應畫面。

教學難點:

辨認一組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相應畫面。

教法:

觀察、發現法。

學法:

動手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識

1、在桌面上擺學具(文具盒和杯子)。

分別從正面、左面、右面觀察這一組物體,説一説你所看到的情景。

二、情景導入,呈現目標

1、產生質疑,引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學情況

根據課本課本55頁笑笑的指令分別動手擺一擺,並從不同的`方向看一看,小組交流你們的看法。

(二)小組展示成果

四、點撥昇華

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時,可能看到不同圖形。我們把從正面看到的圖形叫做主視圖,從上面看到的圖叫做俯視圖,從左面看到的圖叫做左視圖。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或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獨立思索小組交流總結方法教師點撥。

六、當堂訓練

1、完成課本56頁第2圖。獨立做,最後小組內訂正。

七、知識拓展

2、在課桌上擺放水杯、文具盒、橡皮、鉛筆,從不同角度説一説你看到的物體的情景有什麼不同?先獨立做。最後全班交流。

八、作業佈置:完成相關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