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42W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藉助於數軸,初步理解絕對值的概念,能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初步學會求絕對值等於某一個正數的有理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從數形兩個側面理解絕對值的意義,初步瞭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和代數意義,以及求一個數的絕對值。

教學難點:絕對值定義的得出、意義的理解,以及求絕對值等於某一個正數的有理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1、兩隻小狗從同一點O出發,在一條筆直的街上跑,一隻向右跑10米到達A點,另一隻向左跑10米到達B點。若規定向右為正,則A處記作XXXXXXXXXX,B處記作XXXXXXXXXX。

以O為原點,取適當的單位長度畫數軸,並標出A、B的位置。

(用生動有趣的引例吸引學生,即複習了數軸和相反數,又為下文作準備)。

2、這兩隻小狗在跑的過程中,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在數軸上的A、B兩點又有什麼特徵(從形和數兩個角度去感受絕對值)。

3、在數軸上找到-5和5的點,它們到原點的距離分別是多少表示和的點呢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存在這樣的情況,無需考慮數的正負性質,比如:在計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與小狗跑的方向無關,這時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數,這樣就必須引進一個新的概念———絕對值。

二、建立數學模型

1、絕對值的概念

(藉助於數軸這一工具,師生共同討論,引出絕對值的概念)

絕對值的幾何定義:一個數在數軸上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絕對值。比如:-5到原點的距離是5,所以-5的絕對值是5,記|-5|=5;5的絕對值是5,記做|5|=5。

注意:①與原點的關係②是個距離的概念

2、。練習1:請學生舉一個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説明解決有的問題只需考慮的數絕對值。[温度上升了5度,用+5表示的話,那麼下降了5度,就用-5表示,如果我們不去考慮它的意義(即:上升還是下降),只考慮數量(即:温度)的變化,我們可以説:温度的變化都是5度。銀行存款,如果存入100元用+100表示,那麼取出100元就用-100表示,如果我們不去考慮它的意義(即:存入還是取出),只考慮數量的多少,我們可以説:金額都是100元。]

(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與作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三、應用深化知識

1、例題求解

例1、求下列各數的絕對值

-1.6,0,-10,+10

2、根據上述題目,讓學生歸納總結絕對值的特點。(教師進行補充小結)

特點:

1、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2、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3、零的絕對值是零

4、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

3、出示題目

(1)-3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2)+3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3)-6.5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4)+6.5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學生口答。

師:上面我們看到任何一個有理數都是由符號,和絕對值兩個部分構成。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在上一節課中我們規定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稱互為相反數。那麼大家在今天學習了絕對值以後,你能給相反數一個新的解釋嗎

5、練習3:回答下列問題

①一個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這個數是什麼數

②一個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這個數是什麼數

③一個數的絕對值一定是正數嗎

④一個數的絕對值不可能是負數,對嗎

⑤絕對值是同一個正數的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這句話對嗎

(由學生口答完成,進一步鞏固絕對值的概念)

6、例2.求絕對值等於4的數

(讓學生考慮這樣的數有幾個,是怎樣得出這個結果的呢對後一個問題由學生去討論,啟發學生從數與形兩個方面考慮,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分析:

①從數字上分析

∵|+4|=4,|-4|=4∴絕對值等於4的數是+4和-4畫一個數軸

②從幾何意義上分析,畫一個數軸

因為數軸上到原點的距離等於4個單位長度的點有兩個,即表示+4的點P和表示-4的點M

所以絕對值等於4的數是+4和-4.

6、練習:做書上12頁課內練習1、2兩題。

四、歸納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2、你覺得本節課有什麼收穫

3、由學生自行總結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的體會。

五、課後作業

1、讓學生去尋找一些生活中只考慮絕對值的實際例子。

2、課本15頁的作業題。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恰當的信息技術與國中數學教學深度融合,課堂本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體的原則,精心設計情境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和探索交流的學習環境,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為提高教學質量,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以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一課為例,談談如何應用101教育PPT引導學生由動手操作到理性思考,由自主探索到合作交流,由生活實際到建立模型解決問題,讓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完成對本節知識的探索與交流。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七下第二章相交線、平行線中的第一節,本節主要是瞭解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由學生動手畫出相交線圖形,觀察圖形產生具有特殊位置關係的對頂角的概念和對頂角相等的性質,由此圖產生具有特殊數量關係的餘角、補角的概念,由生活實例(打枱球)引出並推導餘角補角性質採用類比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推理、歸納等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小已經認識了平行線、相交線、角,在七年級上冊中,已經對角及其分類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些知識儲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具備了掌握本節知識的基本技能。在前面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圖形認識能力和藉助圖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將直觀與簡單推理相結合;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積累了大量的方法和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能力。

基於教材特點與學生情況的分析,為有效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制定教法、學法如下:

三、教法與學法:

1、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原則,在為學生創造大量實例的基礎上,,故選用探究式教學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以及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收集到的信息來理解理論知識。

2、借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既滿足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強烈探索慾望,又排除學生對幾何學習方法的缺乏,和學無所用的顧慮,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愉快與進步。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情境中瞭解相交線、平行線、補角、餘角、對頂角的定義,知道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對頂角相等,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經歷操作、觀察、猜想、交流、推理等獲取信息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認識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與數學有關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對頂角、餘角、補角的概念及性質。

教學難點:餘角、補角性質的應用。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

六、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師,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本課時我遵循“開放”的原則,重組教材,恰當地創設情境,以問題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獨立思考,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為學生構建了有效開放的學習環境。本節課共設計以下環節: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第二環節:動手實踐、探究新知;第三環節:合作交流,再探新知;第四環節: 聯繫生活,解決問題;第五環節:學有所思,歸納總結;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能力延伸。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活動內容一: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教師展示一組生活圖片,由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1)圖片中兩條直線有哪幾種位置關係?

引入課題:《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1)》

出示本節教學目標、重難點。

(2)那麼什麼叫相交線和平行線呢?

結論:1.一般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兩種;相交和平行。

2:定義:若兩條直線只有一個公共點,我們稱這兩條直線為相交線。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圖片引入課題,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觀察總結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課堂效率,通過練習加深他們對概念的理解。

賦能路徑:學生對平行線、相交線概念的表述不清楚,對於同一平面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應大膽讓學生表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101PPT展示空間中兩條異面直線存在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位置關係,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同一平面的意義。

第二環節 動手實踐 探究新知

動手實踐一:

利用101中的幾何畫板讓學生畫出:兩條直線AB和CD相交於點O。

通過觀察圖形,小組合作交流,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對頂角的定義。

賦能路徑: 利用多媒體技術讓直線CD繞着點O旋轉,在旋轉過程中發現具有這種位置關係的兩角不會隨着角度的變化而變化,在利用多媒體出示剪刀模型,隨着剪刀的動畫,讓學生生動形象的理解對頂角相等這一性質,激發學習興趣,從而突破本節教學重點。

鞏固練習:

1、下列各圖中,∠1和∠2是對頂角的是( )

2、如圖3所示,有一個破損的扇形零件,利用圖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這個扇形零件的圓心角的度數嗎?你能説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豐富的活動素材,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對頂角的概念及其性質。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抽象幾何圖形進行建模的能力。設計練習主要是檢測學生對頂角的概念及其性質的應用的理解程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加濃郁的學習氛圍。

課堂實施情況:利用幾何畫板建立數學模型,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工具來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邏輯推理能力教學目標的完成。學生對於對頂角概念的表述不到位,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強調反向延長線,規範語言。討論對頂角相等這一性質時,教師積極引導,讓學生充分思考,再合作交流,最後歸納、總結,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第三環節 合作交流 、再探新知

利用學生動手操作畫出的圖形,探究補角、餘角定義

補角定義:一般地,如果兩個角的和是180°,那麼稱這兩個角互為補角。

餘角定義:如果兩個角的和是90°,那麼稱這兩個角互為餘角。

強調:互餘或互補是指兩個角,與角的的位置無關

【設計意圖】:在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功的樂趣,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賦能路徑:利用幾何畫板畫出的相交線圖形,學生通過觀察具有補角、餘角位置關係的兩角給出補角,餘角定義,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補角、餘角定義與角的位置無關,定義只和兩角的和是否是180度或90度有關,讓學生更深刻理解補角餘角定義,突破本節教學重點。

鞏固練習:

問題1:指出下列圖中,哪兩個角互為餘角?哪兩個角互為補角

2、圖中∠1、∠2、∠3互補嗎?

【設計意圖】:據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的心理,設置問題1和問題2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在競爭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升所編題的質量,促進合作交流的意識。

第四環節 聯繫生活 解決問題

動手實踐二 :

打枱球時,選擇適當的方向,用白球擊打紅球,反彈後的紅球會直接入袋,此時∠1=∠2,將圖2.1—7抽象成圖2.1—8,ON與DC交於點O,∠DON=∠CON=90°,∠1=∠2

小組合作交流,解決下列問題:在圖2.1—8中

問題1:哪些角互為補角?哪些角互為餘角?

問題2:∠3與∠4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問題3:∠AOC與∠BOD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歸納: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鞏固練習:

如圖所示, 因為∠1+∠3=180°,∠2+∠3=180°,所以∠1=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情景,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抽象幾何圖形進行建模的能力。通過鞏固練習檢測學生對餘角、補角性質的應用情況。

賦能路徑: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打枱球進球路徑,更生動形象,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探索知識的慾望,讓學生體會數學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讓學生經歷怎麼把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突破難點。

課堂實施效果:對於補角、餘角的性質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列出式子,讓學生通過觀察表達式得出補角的性質,再通過類比補角性質得出餘角的性質。在鞏固練習中,理由大部分填對頂角相等,對於補角性質的應用多加練習。

課堂檢測:本環節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超鏈接,每組選一道題,根據選題派學生代表回答問題,根據情況得分。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完成課堂檢測環節,既檢測學生對本節重點知識掌握情況,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

賦能路徑:教師提前把設計好的練習提前展示在多媒體上,待新課講完後,以小組競賽形式出示,學生有小組競賽的精神,同學們回答問題積極,並且對於回答不具體的同學,同小組同學積極補充,活躍了課堂氣氛,啟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五環節 學有所思 歸納總結

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點?

你學到了哪些方法?

你認為還有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使學生把知識結構化、網絡化,引導學生時刻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鼓勵學生暢談自己學習的知識和體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信心,培養學生獨自梳理知識,歸納學習方法及解題方法的能力,體會與同伴分享成果的快樂過程。

課堂實施情況:學生們積極的對本節知識、學法進行歸納總結,對對不理解的問題課下進行反思。

第六環節 佈置作業 能力延伸

基礎題:1.習題2.1 第 1,2,3,4,5題

提高題: 2.已知一個角的補角是這個角餘角的4倍,求這個角的度數。

3.如圖,將一個長方形紙片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摺疊,使點A落在點A’處,點B落在B’處,並且點E,A’,B’在同一條直線上。

問題1:∠FEG等於多少度?為什麼?

問題2:∠FEA與∠GEB互餘嗎?為什麼? 問題3:上述摺紙的圖形中,還有哪些(除直角外外)相等的角?

【設計意圖】:作業應該體現出課堂學習的延續性,因此本節課我也精心設計了一道探究性的題目,實現了作業分層,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不同的收穫。

教學效果及推廣:

課程標準要求國中學生在操作感知的基礎上滲透理性思考,以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理,而七年級大部分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意識不強,但對數學學習有着較濃厚的興趣,思維比較開闊,在數學課堂中抓住學生的認知水平,從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建立自信,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索,合作、歸納等能力。另外班中還存在相當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於這部分學生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通過同桌兒小組學習等方式,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這些學生儘量給能力較弱的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體驗成功。

本課例較好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的優勢互補,搭建支架幫助學生實現從操作感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順應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課程建設情況: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本課時我遵循“開放”的原則,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情境出發,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恰當地創設情境,以問題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獨立思考,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現的快樂,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為學生構建了開放有效的學習環境,同時聯繫生活,融合建模思想,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完成課堂檢測,既對本節重點知識進行了考查,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

啟示: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從激勵學生的角度出發,給予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不同的問題,應大膽放手給學生,注意培養學生抽象幾何圖形的能力,簡(本站☆)單合情説理的能力,觀察分析的能力,總結歸納的能力等。討論時,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注重學生幾何語言的培養,對課堂生成的問題,應予以重視,教師可以激勵學生課後繼續探究,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開闊學生的視野。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三

平行線的判定(1)

課型:新課: 備課人:韓賀敏 審核人:霍紅超

學習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2、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領悟歸納和轉化的數學思想

學習重難點:探索並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一、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

二、練一練1、判斷題

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麼內錯角也相等。( )

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互補,那麼同旁內角相等。( )

2、填空1.如圖1,如果∠3=∠7,或______,那麼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筆________,那麼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麼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麼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麼AD∥BC;如果∠9=_____,那麼AB∥CD.

三、選擇題

1、如圖3所示,下列條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圖,由圖和已知條件,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線a、b被直線c所截,且∠1+∠2=180°,試判斷直線a、b的位置關係,並説明理由。

五、作業課本15頁-16頁練習的1、2、3、

5.2.2平行線的判定(2)

課型:新課: 備課人:韓賀敏 審核人:霍紅超

學習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

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毛2.分析題意説理過程,能靈活地選用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説理。

學習重點:直線平行的條件的應用。

學習難點:選取適當判定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説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一、學習過程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二.鞏固練習:

1、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麼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麼AD∥BC;如果∠9=_____,那麼AB∥CD.

(第1題) (第2題)

2、如圖,一個合格的變形管道ABCD需要AB邊與CD邊平行,若一個拐角∠ABC=72°,則另一個拐角∠BCD=_______時,這個管道符合要求。

二、選擇題。

1、如圖,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因為∠1=∠4,所以DE∥AB

B.因為∠2=∠3,所以AB∥EC

C.因為∠5=∠A,所以AB∥DE

D.因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圖,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使∠1=∠2≠90°,則( )

A.∠2=∠4 B.∠1=∠4 C.∠2=∠3 D.∠3=∠4

三、解答題。

1、你能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比如,如圖1所示的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平行的直線嗎?與同伴説説你的折法。

2、已知,如圖2,點B在AC上,BD⊥BE,∠1+∠C=90°,問射線CF與BD平行嗎?試用兩種方法説明理由。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1.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所要研究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數感符號感。

2.在已有的對冪的知識的瞭解基礎之上,通過與同伴合作,經歷探索同底數冪乘法運算性質

過程,進一步體會冪的意義,發展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瞭解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訓練他們養成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活動內容:複習七年級上冊數學課本中介紹的有關乘方運算知識:

二、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以課本上有趣的天文知識為引例,讓學生從中抽象出簡單的數學模型,實際在列式計算時遇到了同底數冪相乘的形式,給出問題,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也可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結合學生現有的有關冪的意義的知識,進行推導嘗試,力爭獨立得出結論。

三、講授新課

1.利用乘方的意義,提問學生,引出法則:計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冪的意義)

=10×10×10×10×10(乘法的結合律)=105.

2.引導學生建立冪的運算法則:

將上題中的底數改為a,則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數,則有即am·an=am+n.

3.引導學生剖析法則

(1)等號左邊是什麼運算?(2)等號兩邊的底數有什麼關係?

(3)等號兩邊的指數有什麼關係?(4)公式中的底數a可以表示什麼

(5)當三個以上同底數冪相乘時,上述法則是否成立?

要求學生敍述這個法則,並強調冪的底數必須相同,相乘時指數才能相加.

三、應用提高

活動內容:1.完成課本“想一想”:a?a?a等於什麼?

2.通過一組判斷,區分“同底數冪的乘法”與“合併同類項”的不同之處。

3.獨立處理例2,從實際情境中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

4.處理隨堂練習(可採用小組評分競爭的方式,如時間緊,放於課下完成)。mnp

四、拓展延伸

活動內容:計算:(1)-a2·a6(2)(-x)·(-x)3(3)ym·ym+1(4)??7?8?73

(5)??6??63(6)??5??53???5?。(7)?a?b???a?b?7542

2(8)?b?a???a?b?(9)x5·x6·x3(10)-b3·b3

(11)-a·(-a)3(12)(-a)2·(-a)3·(-a)

五、課堂小結

活動內容:師生互相交流總結本節課上應該掌握的同底數冪的乘法的特徵,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進行強調與補充,學生也可談一談個人的學習感受。

六、佈置作業

1.請你根據本節課學習,把感受最深、收穫最大的方面寫成體會,用於小組交流。

2.完成課本習題1.4中所有習題。

1.2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一)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平行線的性質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在以後的學習中經常要用到。這部分內容是後續學習的基礎,它們不但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提供了轉化的方法,而且也為今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識的學習奠定了理論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至關重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掌握平行線的三個性質

2、會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有關的簡單推理和計算

3、通過對比,理解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

在探索圖形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從而進一步增強分析、概括、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探索、交流、成功與提升的喜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大膽猜想、推理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平行線的三個性質的探索

教學難點: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區別以及應用它們進行簡單的推理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1)、回顧直線平行的條件。(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

(2)、設問:根據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反過來,如果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內錯角、同旁內角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回憶平行線的判定來引入新課,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學生實現知識思維的正遷移;二是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比較性質與判定的不同。同時,開門見山較直接地提出了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有利於實現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自我監控。

2、探究新知:

(1)、畫平行線:

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

學生用方格或筆記本上的橫線。

[設計意圖]:畫平行線的這個過程主要讓學生明白確定平行線性質的前提是要兩條平行線,幫助學生區分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

(2)、問題1:如何得到同位角? a

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如可隨意畫 2 b

條直線與兩條平行線相交,如圖1,∠1 c

和∠2是同位角。 圖1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得到同位角的過程,特別要讓學生明白所得的同位角是任意的而不是特殊角、特殊位置的。

問題2:你準備怎樣去找∠1和∠2的關係?

學生分組合作交流,進行探究後發表見解。

學生回答:如測量或剪下其中某一個角把它貼到另一個同位角的位置上去觀察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探究的具體環節與步驟,形成整個班級內的合作與交流,讓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探究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