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96W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生活入手,結合教材內容。通過本學期數學課堂教學,夯實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數學思維模式。最終圓滿完成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任務。

二、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考試情況,發現本班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甚理想。基礎知識不紮實,計算能力較差,思路不靈活,缺乏創新思維能力,尤其是解難題的能力低下。總體上來看,低分很多,兩極分化較為嚴重。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實數和相交線及平行線,理解平行線的判定及其證明;掌握平面直角座標系;學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不等式的具體解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抽取實際問題中的數學信息,發展幾何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源自生活實踐,最終迴歸生活。

四、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本章主要學習有理數的基本性質及運算。本章重點內容是有理數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本章的難點在於理解有理數的基本性質、運算法則,並將它們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和計算中。

第六章、實數:本章主要是學習單項式和多項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重點內容是單項式、多項式、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及去括號的法則及整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難點在於理解合併同類項和去括號的法則。

第七章、平面直角座標系: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應用。本章重點內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本章難點在於解一元一次方程,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及不等式組:本章主要學習線段和角有關的性質。本章的重點是區別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有關性質和計算;理解互為餘角、互為補角的性質及應用。本章的難點在於線段和角的有關計算。

五、教學措施

1、潛心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鍼對性的備課,精心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課,閲好每一份試卷,搞好每一節輔導,組織好每一次測驗。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數學趣題,喻教於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數學特長生。

3、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六、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計劃安排如下:

第一週正數和負數及有理數5課時

第二週有理數的加減法5課時

第三週有理數的乘法5課時

第四周有理數的乘方5課時

第五週第一單元複習與單元測試5課時

第六週測試質量分析及小結 5課時

第七週整式----單項式5課時

第八週整式----多項式5課時

第九周整式的加減5課時

第十週期中複習及段考5課時

第十一週段考測試質量分析及小結 5課時

第十二週從算式到方程5課時第十三週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5課時第十四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5課時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

第十九周

第二十週

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第三單元複習及測試測試質量分析及小結多姿多彩的圖形及直線射線、線段、角期末複習及考試5課時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經歷探索具體情境中兩個變量之間關係的過程,獲得探索變量之間關係的體驗,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什麼是變量、自變量、因變量,並能舉出反映變量之間關係的例子。

3.能從表格中獲得變量之間關係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變量之間的關係,並根據表格中的資料嘗試對變化趨勢進行初步的預測。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

【學習重難點】重點:能從表格的數據中分清什麼是變量,自變量、因變量以及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情況。

難點:對錶格所表達的兩個變量關係的理解。

【學習過程】

模塊一 預習反饋

一、學習準備

1.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化的世界中,很多東西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你能從生活中舉出一些發生變化的'例子嗎?

教材精讀

1.請同學們觀察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問題:

根據上表回答下列問題:

(1)支撐物高度為70釐米時,小車下滑時間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撐物高度,t表示小車下滑時間,隨着h逐漸變大,t的變化趨勢是什麼?

(3)h每增加10釐米,t的變化情況相同嗎?

(4)估計當h=110釐米時,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5)隨着支撐物高度h的變化,還有哪些量發生變化?哪些量始終不發生變化?

在小車下滑的過程中:

支撐物的高度h和小車下滑的時間t都在變化,它們都是 。其中小車下滑的時間t隨支撐物的高度h的變化而變化。支撐物的高度h是 ,小車下滑的時間t是 。

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小車下滑的距離(木板的長度)一直 變化。像這種在變化過程中 的量叫做 。

我國從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統計數據如下(精確到0.01億):

(1)如果用x表示時間,y表示我國人口總數,那麼隨着x的變化,y的變化趨勢是什麼?

(2)X和y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3)從1949年起,時間每向後推移10年,我國人口是怎樣的變化?

(4)你能根據此表格預測20xx年時我國人口將會是多少?

在人口統計數據中:

時間和人口數都在變化,它們都是 。其中人口數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是 ,人口數是 。

歸納:藉助表格,我們可以表示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模塊二 合作探究

1.研究表明,當每公頃鉀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時,土豆的產量與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關係:

(1)上表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2)當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頃時,土豆的產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

(3)據表格中的數據,你認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時比較適宜?説説你的理由。

(4)粗略説一説氮肥的施用量對土豆產量的影響。

模塊三 形成提升

某電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設置:

(1)上表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個座位?

(3)第n排有多少個 座位?請説明你的理由。

模塊四 小結反思

一、本課知識

1. 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在某一變化過程中不斷變化的量,叫做如果一個變量y隨另一個變量x的變化而變化,則把x叫做 ,y叫做 。即先發生變化的量叫做 ,後發生變化或者隨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量叫做 。

2.常量:略

二、我的困惑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知識講解】

一、本講主要學習內容

1、代數式的意義

2、列代數式的注意點

3、代數式值的意義

其中列代數式是重點,也是難點。

下面講述一下這三點知識的主要內容。

1、代數式的意義

用基本的運算符號(包括加、減、乘、除以及後面所要學的乘方、開方)將數及 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數式。單個的數字或字母也叫代數式。如:5,a, 4_, ab, _+2y, , a2等

2、列代數式的注意點

⑴在代數式中出現的乘號“×”,通常寫作“· ”或者省略不寫。如3×a可寫作3· a或3a, 2×(_+y)可以寫作2·(_+y)或2(_+y)。

⑵數字與數字相乘時乘號,仍然用“×”,不宜用“· ”,更不能省略不寫。

⑶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

⑷在代數式中出現除法運算時,一般按照分數的寫法來寫, 如s÷t寫作 。

⑸代數式中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時,應寫成假分數與字母相乘的形式,如 應寫作 。

(6)兩個代數式相乘,應該用分數形式表示。

3、代數式值的意義

用數值代替代數式裏的字母,按照代數式指明的運算,計算出的結果,就叫做代數式的值。

二、典型例題

例1 填空

①稜長是acm 的正方體的體積是___cm3。

②温度由t°c下降2°c後是___°c。

③產量由m千克增長10%,就達到___千克。

④a和b 的倒數和是___。

⑤a和b的和的倒數是___。

解: ① a3 ②(t-2) ③(1+10%)m ④ ⑤

説明: ⑴列代數式的關鍵在於仔細審題,弄清題意,正確找出題中的數量關係和運算順序,對一些容易混淆的説法,要仔細進行對比,對一些比較複雜的數量關係,可先分段考慮,要正確地使用括號。

⑵像a3 ,(1+10%)m 這樣的式子後在可直接寫單位,像t-2這樣的式子,需寫單位時,要將整個式子用括號括起來。

例2、用代數式表示

⑴被4整除得 m的數

⑵被2除商為 a餘1的數

⑶兩數的平均數

⑷a和b兩數的平方差與這兩數平方和的商

⑸一項工程,甲獨做需_天,乙獨做需y天完成,甲乙兩人合做完成的天數。 ⑹某人先用v1千米/時速度行完全路程的一半,又用v2千米/時的速度行完另一半, 若全路程長為a千米,用代數式表示此人行完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⑺個位數字是8,十位數字是 b 的兩位數。

解: ⑴4m ⑵2a+1 ⑶設這兩個數分別為a、b、則平均數為 。

⑷ ⑸ ⑹ ⑺10b+8

分析説明:

⑴數a除以數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稱a能被b整除。

⑵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叫奇數。兩個連續奇數,若較小的是n,則較大的是n +2 。

⑶對於題⑶中兩數沒有給出,為説明其一般性。可先設這兩個數為a, b;用字母表示數時,在同一個問題中,不同的數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⑷題⑷中的a,b兩數的平方是a2-b2,不能顛倒,也不能寫成(a-b)2。

⑸題⑸中甲乙兩人的工作效率分別是 和 ,所以甲乙兩人合作完成的時間是 即 。

⑹平均速度=

所以平均速度為 解答本題容易錯寫成 ,這主要是概念不清造成的。

題⑺中主要應清楚自然數的十進制表示方法: n=an×10n+an-1×10n-1+……+a1×10+a0 即一個自然數總可以用它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來表示。

例3説出下列代數式的意義。

⑴ 3a+2 ⑵ 3(a+2) (3)

(4) a- (5)(a-b)2 (6)a2-b2

分析:説出代數式的意義,具體説法沒有統一規定,以簡明而不致引起誤會為出發點。

①不含括號的代數式習慣從左到右按運算順序讀,如(1)小題3a+2讀作“a的3倍與2的和”;

②含括號的代數應該把括號裏的代數式看作一個整體,按運算結果來讀,如(2)小題3(a+2)讀作“a與2的和的3倍”;

③由於分數線具有除法和括號的雙重作用,應該把分子與分母看成一個整體來讀。

解:(1)a的3倍與2的和;

(2)a與2的和的3倍;

(3)a與b的差除以c的商;

(4)a與b除以c的差;

(5)a與b的差的平方;

(6)a、b的平方差。

例4、當_=7,y=4, z=0時,求代數式_ ( 2_-y+3z)的值。

解:_ (2_-y+3 z)=7×( 2×7-4+3×0)=7×(14-4)=70

説明:⑴由比例題可以看出,求代數式值的一般步驟是:①代入 ②計算⑵在代數式中,數字與字母之間,字母與字母之間的乘號是省略不寫的。而當代入數據求值時,都變成了數字相乘,原來省略的乘號“×”應補上。

【一週一練】

1、選擇題

(1)下列各式中,屬於代數式的有( )個。

, s= ah, 5× , -y, _-2=y, a-b, 3_>y

a、2 b、3 c、4 d、5

(2)下列代數式,書寫正確的是( )

a、2 b、m· n c、mn d、(m+n)÷2

(3)用代數式表示“a的 乘以b減去c的積”是( )

a、ab-c b、a(b-c) c、a( b-c) d、

(4)用語言敍述代數式 ,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比a的倒數小2的數; b、a與2的差的倒數

c、1除以a減去2的商 d、比a小2的數的倒數

2、判斷題

⑴n除m用代數式可表示成 ( )

⑵三個連續的奇數,中間一個是n,其餘兩個分別是n-2和n+2( )

⑶如果n是偶數,則緊跟在n後面的兩個連續奇數分別是n+1,n+3( )

3、填空題

⑴每本練習本是0.3元,買a本練習本需__元。

⑵小明有5元錢,買了a支鉛筆,每支鉛筆是0.2元,則小明還剩__元。

⑶被3整除得n 的數是__。

⑷個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個位上的數的2倍少3的兩位數是_。

⑸加工一批零件共m個,乙先加工n個零件後,甲單獨再做3天才完成任務,則甲平均每天加工零件__個。

⑹一種小麥磨成麪粉後,重量減少數15%, b千克小麥磨成麪粉後,麪粉的重量是__千克。

⑺一個長方形的長是a,寬是長的 還多1,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__

⑻a、b兩個碼頭相距s千米,一輪船從a碼頭到b碼頭的速度是a千米/時,返回的速度比從a碼頭到b碼頭快2千米/時,這艘船在a,b兩碼頭間往返一次,共需__小時。

4、求下列代數式的值。

⑴ 其中a=2

⑵當 時,求代數式 的值。

5、填表

_

y

_+y

_-y

_y

5

15

6、某班級裏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的 多16人,男生人數是a,問a的代數式表示:⑴女生人數。 ⑵該班學生總數;當a=25時,求該班學生總數。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過畫圖等操作,交流歸納與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瞭解平行線的概念、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交和平行的兩種位置關係,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論、

3、會用符號語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論,會用三角尺和直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重點: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難點:

對平行線本質屬性的理解,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1、複習提問:兩條直線相交有幾個交點?相交的兩條直線有什麼特殊的位置關係?

學生回答後,教師把教具中木條b與c重合在一起,轉動木條a確認學生的回答、教師接着問:在平面內,兩條直線除了相交外,還有別的位置關係嗎?

2、教師演示教具、

順時針轉動木條b兩圈,讓學生思考:把a、b想像成兩端可以無限延伸的兩條直線,順時針轉動b時,直線b與直線a的交點位置將發生什麼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直線b與c木相交的位置?

3、教師組織學生交流並形成共識、

轉動b時,直線b與c的交點從在直線a上A點向左邊距離A點很遠的點逐步接近A點,並垂合於A點,然後交點變為在A點的右邊,逐步遠離A點、繼續轉動下去,b與a的交點就會從A點的左邊又轉動A點的左邊……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個直線b的'位置,它與直線a左右兩旁都沒有交點、

二、平行線定義表示法

1、結合演示的結論,師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平行定義:同一平面內,存在一條直線a與直線b不相交的位置,這時直線a與b互相平行、換言之,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直線a與b是平行線,記作“∥”,這裏“∥”是平行符號、

教師應強調平行線定義的本質屬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第二是設有交點的兩條直線、

2、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教師引導學生從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交點情況去確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只有兩種位置關係:相交或平行,兩者必居其一、即兩條直線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

三、畫圖、觀察、歸納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論

1、在轉動教具木條b的過程中,有幾個位置能使b與a平行?

本問題是學生直覺直線b繞直線a外一點B轉動時,有並且只有一個位置使a與b平行、

2、用直線和三角尺畫平行線、

已知:直線a,點B,點C、

(1)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幾條?

(2)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它與過點B的平行線平行嗎?

3、通過觀察畫圖、歸納平行公理及推論、

(1)由學生對照垂線的第一性質説出畫圖所得的結論、

(2)在學生充分交流後,教師板書、

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3)比較平行公理和垂線的第一條性質、

共同點:都是“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這表明與已知直線平行或垂直的直線存在並且是唯一的

不同點:平行公理中所過的“一點”要在已知直線外,兩垂線性質中對“一點”沒有限制,可在直線上,也可在直線外、

4、歸納平行公理推論、

(1)學生直觀判定過B點、C點的a的平行線b、c是互相平行、

(2)從直線b、c產生的過程説明直線b∥直線c、

(3)學生用三角尺與直尺用平推方驗證b∥c、

(4)師生用數學語言表達這個結論,教師板書、

結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結合圖形,教師引導學生用符號語言表達平行公理推論:

如果b∥a,c∥a,那麼b∥c、

(5)簡單應用、

練習:如果多於兩條直線,比如三條直線a、b、c與直線L都平行,那麼這三條直線互相平行嗎?請説明理由、

本練習是讓學生在反覆運用平行公理推論中掌握平行公理推論以及説理規範、

四、作業:課本P16、7,P17、11、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差距。但是我覺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贏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與乘法、乘法口訣一、觀察物體、分一分與除法、方向與位置、時分秒、乘法口訣二、除法、統計與猜測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在這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第三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一樣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概念。

4、第四單元“分一分與乘法”,第五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第六單元“時、分、秒”。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景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的讀出鐘面上的時間,並能説出經過的時間。

7、統計與概率:第九單元“統計與猜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一些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計意識。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確定現象,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使學生學會並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掌握“比例分配”問題的特徵,能熟練地計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比轉化成分數。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2、甲數與乙數的比是4∶5。

①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

②乙數是甲數的幾分之幾?

③甲數是甲、乙總數的幾分之幾?

④乙數是甲、乙總數的幾分之幾?

3、出示投影圖:

師:看到此圖你能想到什麼?

學生説,老師寫在膠片上:

①女生與男生的比是3∶2。

②男生與女生的比是2∶3。

4、某生產隊運來60噸化肥,平均分給5個小隊。每個小隊分到多少噸?

60÷5=12(噸)

這種解答的方法,在算術上叫什麼方法?

剛才我們解題的方法叫平均分配的方法,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泛,而且這種方法你們早已比較熟悉,也經常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有些事情,用這種方法就行不通了。

如:你們單元住着18家,每月交的水電費能平均分配嗎?

又如:國家搞綠化建設,能把綠化任務平均分配給各單位嗎?

比如生產隊的土地,也要根據國家計劃,合理安排種植,不能想種什麼就種什麼,所有這些,都需要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樣的分配方法叫“按比例分配”。(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題。

例1第四生產隊計劃把400公頃地按照3∶2的比例播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多少公頃?

學生讀題,分析題中的條件與問題,教師把條件與問題簡寫出來:

然後再讓學生帶着三個問題去思考。

(1)兩種作物一共幾份?怎樣求?

(3)400公頃是總數,要求的兩種作物各種多少公頃?怎樣計算?

分析:

①用一個長方形表示全部土地。(畫圖)

②根據糧、經之比是3∶2,你知道什麼意思?(糧3份,經2份。)

師邊説邊把長方形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標糧,其中2份標經。

觀察:①從圖上看,把全部土地平均分成幾份?你怎麼算出來的?

(板書)總份數:3+2=5

3∶2,實質都表示倍數關係。現在這道題能夠解決了。

糧食作物多少公頃?怎麼算?

經濟作物多少公頃?怎麼算?

驗算:

①求總數240+160=400

②求比240∶160=3∶2

答:糧食作物240公頃,經濟作物160公頃。

(附圖)

這道題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首先

多少。

師歸納:問題通過分析得到解決,又經過驗算證明方法正確,從這道題可以悟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規律為: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兩個數的比,把兩個數的比轉化成各佔幾分之幾,然後按“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的方法解答。

2、試一試。

抓住主要矛盾練習,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把45棵樹苗分給兩個中隊,使兩個中隊分得的樹苗的比是4∶5,每個中隊各得幾棵樹苗?

總份數是幾?怎麼算?一中隊佔幾分之幾?二中隊佔幾分之幾?

①總份數4+5=9

驗算:①總棵樹20+25=45(棵)

②比20∶25=4∶5

答:一中隊得20棵,二中隊得25棵。

(三)鞏固反饋

1、某工廠有職工1800人,男女職工人數比是5∶4,求男女職工各多少人?

2、沙子灰是灰和沙子混合而成的,它們的比是7∶3。要用280噸沙子灰,則灰和沙子各需多少噸?

3、圖書館買來160本兒童故事書,按1∶2∶3分給低、中、高年級同學閲讀。低、中、高年級各分到多少本?

以上三題只列出主要算式即可。

4、學校把560棵的植樹任務,按照五年級三個班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個班級各植樹多少棵?

分析條件、問題以後讓學生討論:

①三個班植樹的總棵樹是幾?

題目要求按什麼比?人數比是幾比幾?

③三個數的和及三個數的比知道後,根據“按比例分配”的規律,怎樣計算這道題?

試着讓學生在本上做,老師巡視,然後把方法集中到黑板上。(找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學生板演。)

5、有一塊試驗田,周長200米,長與寬的比是3∶2。這塊試驗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這道題給了長與寬的比是3∶2,指的是一個長與一個寬的比,而周長包括2個長和2個寬,因此先求出一個長寬的和,即200÷2,然後把100按3∶2去分配。)

6、看圖編一道按比例分配題解答。

7、水是由氫和氧按1∶8的重量比化合而成的。5.4千克的水中含氫、氧各多少千克?(看誰用的方法多。)

方法1

8+1=9

方法2

5.4÷9=0.6(千克)

0.6×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3

方法4

5.4÷(8+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5

解:設氫為x千克。

5.4-x=8x

5.4=9x

x=0.6

5.4-x

=5.4-0.6

=4.8

方法6

解:設氧為x千克。

x=(5.4-x)×8

x=43.2-8x

9x=43.2

x=4.8

5.4-x

=5.4-4.8

=0.6

以上方法4,5,6要寫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