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W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多篇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及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並能夠熟練計算。

2、經歷小數加減法的複習整理過程,瞭解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繫。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比較,感受整數加法運算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能運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4、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整理與複習知識的重要性,養成回顧與反思的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進行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會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回顧,再現新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許多有關小數的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複習和整理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小數加減法的整理與複習)請打開課本,回顧一下,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打開課本共同回顧:信息窗1:小數的口算,以及位數相同和位數不相同的小數筆算。信息窗2:小數連加、邊減、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小數的簡便運算。

師:請同學們根據以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回顧與整理,好嗎?在整理知識之前,請思考你打算採取哪種整理方法進行整理,如大括號式、集合圖式、表格式、樹形式、其他形式等,在整理過程中可以參考課本,整理後讓別人看了既美觀又清晰,一目瞭然,時間為5分鐘,5分鐘後準備彙報。

課件出示問題引領:

(1)小數加減法口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位數相同與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3)小數的混合運算與整數的混合運算有哪些相同點?怎樣計算?

(4)小數的簡便運算與整數的簡便運算有什麼相同點?怎樣計算?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分工要求:

1號:檢查知識整理有無錯誤,遺漏的地方。

2號:標出單元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及易混不懂的地方。

3號:對整理的形式及美觀度提出修改方法。

4號:綜合組員意見,整理出一份優秀的知識整理卡準備展示。

學生分組合作整理知識網絡,老師參與其中。教師巡視時,根據每個小組不同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和建議,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全班彙報交流。

彙報交流:

展示兩組學生作品,在彙報交流的過程中師生給予適當的評價。

師:剛才同學整理的知識網絡都很有特點,並且知識點也比較準確全面。老師也整理了一個知識網絡。(出示知識網絡)針對每種方式整理出來的內容,教師從下表中的幾方面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由於內容較多,只板書部分內容)項目計算方法計算時的注意事項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利用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添0大小不變,把小數位數對齊,再相加減。

認真,仔細,容易對錯數位。

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法及演算(進位、計算結果要化簡)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小數的(小數點)對齊,再從(末)位算起,得數的小數點要和(加數或減數原來的小數點)對齊。計算結果是小數,且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化簡。

①小數點對齊

②從末位算起

③別忘記化簡

④豎式要寫得美觀

⑤計算要細心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減法(添0佔位)及演算。

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減法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同級運算按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帶括號的先算小括號裏面的,然後算括號外邊的。

小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和整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相同。

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律同樣適用於小數。

3.提升認識師:通過我們的整理和複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穫,還有哪些疑問?你認為本單元的重點是什麼?哪些是易錯或不懂的,以及同學們應該注意的問題?預設:

①運用小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是重點。

②重點是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和簡便算法…………小結:同學們説的真好,看來同學們不僅在整理知識方面有了進步,還能整體把握一個單元的重難點,我們要在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之上再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來檢測一下,看看這個單元我們掌握的如何?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一)基本練習,鞏固新知1.口算。

4.5+5.5=1-0.25=5.4-0.7=12.7+7.3=7.3-0.98=7+0.7=9.8-7.9=0.02+7.98=指名直接説得數,全班集體判斷對錯。並説一説小數的口算需要注意什麼?教師強調:小數的口算首先要看清楚算式中的兩個數分別是幾位小數,在心中口算時一定要對齊數位,其次要注意進位和退位問題。

2、用豎式計算並驗算。

21.35+2.65=6.7-5.02=10-0.8=9.7+12.34=(1)獨立計算,同時指名板演。

(2)集體更正答案,並且讓板演的同學分別説一説計算過程。

(3)指名説一説豎式計算和驗算需要注意的事項。

(4)教師結合學生的練習情況總結強調:

計算時首先要小數點對齊,即相同數位對齊;

然後當數位不相同時,要利用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再進行計算;

接着在計算時跟整數的豎式計算方法一樣加法滿十向前一位進一,減法,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當十;最後要把得數的最簡形式寫到橫式的後面。驗算方法也和整數的驗算方法一樣:加法可以互換加數計算或者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進行驗算;減法可以用被減數減去差或者差加減數進行驗算。

3、算一算,填一填。(新課堂95頁第1題加補充題目

(1)8.64比1.28多(),0.34比5.58少()

(2)甲數是4.2,比乙數多1.4,乙數是()

(3)3千米500米比2千米50米多()千米。

(4)2.25+0.72+0.75+0.28=(+)+(+)

(5)比5小0.5的數比4大()

(6)17.5-()=15.05()+0.8=3.93

(7)()()學生在練習本上只計算不抄題,找生彙報,集體更正。教師重點關注後進生,給予指導。

3.能簡算的要簡算。

①64.45-14.3-32.19

②12.25+36+7.75

③5.83+3.6-4.79

④159-(62.39+58)

⑤13.05+12.38-4.05

⑥5.6-0.71-0.29

⑦65.3-(5.3-1.24)

(1)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更正,説一説每題的運算順序。能簡算的説一説運用什麼方法進行簡便計算的。

(2)第5小題和第7小題是簡算的一些變式練習,學生易錯,容易與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律搞混,教師注重指導後進生的做題情況。

(2)教師強調: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裏,同級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進行簡便計算時一定要先觀察算式中各數的特點和聯繫,然後再利用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律進行計算。

三、梳理總結,提升認知1.教師總結:你對本節課自己的評價滿意嗎?你能從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五五個方面評價一下自己嗎?學生評價。

2、提升認識:我們通過整理與練習進一步鞏固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和應用,課上,大家不僅能靈活地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問題,還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觸類旁通、學以致用,老師為大家感到特別高興。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用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更多的數學問題!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的整理和複習口算:數位對齊豎式計算:小數點對齊,末位算起,化簡混合運算:與整數的運算順序相同簡便計算:整數的運算律適用小數使用説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整理有序。上課時發現很多同學整理知識找不着頭緒,而且整理的知識比較亂,不清晰,用時較多,不知採取何種方式去整理,針對此問題讓學生充分利用課本,以問題引領的形式,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以哪些問題開始整理思考,並在整理之前思考採取哪些方式進行整理並提出整理要求,怎樣整理既美觀又清晰,給學生提供一個支架,合理科學的把知識形成網絡,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進一步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好習慣。

(2)用心練習。除了知識的整理與歸納之外,練習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練習的設計很全面,涉及到各個知識點,層次性較強,由基本的小數加減法的練習、混合運算、利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循序漸進,溝通了小數與整數之間的聯繫,融會貫通,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形成技能,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把所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信。

2、使用建議。

在整理知識時,教師注意指導學生的整理方法,注意把握小數與整數間的聯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練習要適量適當,儘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學生,不僅體現在知識上,還要體現在情感態度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動手實踐,認真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學習難點

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斷:下列這些是方程嗎: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學指導。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1.通過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先在小組內互相説一説自己的想法。(課本左邊主題圖 )

提示:

(1)現在的天平處於什麼狀態?_______,説明兩盤的質量_______。

(2)從左往右觀察每組兩幅圖片,天平的左右兩盤有什麼變化?天平有什麼變化嗎?現在你能把天平的規律描述出來嗎?換成等式呢?

2.現在再來觀察一組,和上面的 一組有什麼不同嗎?(課本右邊主題圖。)

對比上面一組 天平圖片的規律,你能説出這 一組圖片中有什麼規律嗎?用一句話來描述等式的規律。

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對這個規 律進行舉例説明。

三、實踐應用。

利用剛剛學習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這個方程裏,未知數x屬於這個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據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你能想到這個方程的不 同解法嗎?試一試吧。

練習鞏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呢?

1.會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數準確。

五、目標檢測。

1.通過研 究我們明白了:等式兩邊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個數,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結合我們身邊的事例,編一道題,列出方程並解出來。

六、作業佈置。

課本P69頁第2題、第5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設計説明

本節課的教學圍繞複式條形統計圖精心設計思考題,先引導學生討論,然後總結出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及繪製方法。本節課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的。

1.創造性地選擇例題素材。

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某地區城鄉人口數量)與本地區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差距,因此對教材例題進行了改編。這種以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情境導入新課的方式,達到了激趣引入、複習舊知的目的,並對學生動手繪製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練習進行改進——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直條分別採用不同的顏色或底紋。從課堂效果來看,多數學生能説清楚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結構及繪製方法,從而為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做好鋪墊。

2.讓學生學會思考、與他人交流和聆聽他人的意見。

在教學設計上,通過演示把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成一個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圖例,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教學時首先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然後提問“它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引起學生的討論和交流,在討論和交流中學生聆聽和進行簡單的。辯論。最後引導學生根據新的統計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都得到提升。從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來看,都是學生在自主探究,通過合作交流掌握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調者。

3.自主學習,關注類推能力的培養。

學生掌握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之後,出示不完整的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運用類推的方法自己獨立補充完整,並通過交流彙報完善知識結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卡片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調查本班同學喜歡吃的水果情況(梨、蘋果、橘子、香蕉),現場統計,每人只選一種。

1、教師根據學生的選擇,製成統計表。

2、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繪製兩個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嗎?

(組織學生繪製統計圖)

3、小組內交流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和步驟。

(1)畫縱軸和橫軸。

(2)確定單位長度。

(3)寫類別,畫直條。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完成單式條形統計圖,並複習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由此導入新課。這樣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又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繪製好的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四年級下冊《優化》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重點:

體會優化的思想。

難點:

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喜歡吃烙餅嗎?誰烙過餅,或看家長烙過?能給大家説説烙餅的過程嗎?

2、烙餅中也有數學知識,這節課我們就到數學廣角中去學習有關烙餅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出示家裏客人要沏茶的情境圖。

小明,幫媽媽澆壺水,給李阿姨沏杯茶,怎樣才能儘快讓客人喝上茶?觀察理解情境圖。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樣安排?需要多長時間?和同學討論一下,看看誰的方案比較合理。 分小組設計方案,思考討論: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比較:誰的方案所需的時間最少?誰的方案最合理?

2、教學例2。

出示情境圖片:媽媽正在烙餅,每次只能烙兩張餅,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鐘。小女孩説:爸爸、媽媽和我每人一張,問:怎樣才能儘快吃上餅?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説説自己是怎麼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烙完?

問:烙一張餅需要幾分鐘?烙兩張呢?一共要烙3張餅,怎樣烙花費的時間最少?

問:還可以怎樣烙?哪種方法比較合理?

啟發引導:在用第二種方法烙第3張餅的時候,本來一次可以烙兩張餅的鍋現在只烙了一張,這裏可能就浪費了時間。想一想,會不會還有更好的方法呢?啟發學生髮現:如果鍋裏每次都烙兩張餅,就不會浪費時間了,問:一張餅正反面分別要烙3分鐘,怎樣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兩張餅呢?

學生動手用硬幣、課本來代表餅進行實驗。

問:如果要烙的是4張餅,5張餅……10張餅呢?

怎樣按排最節省時間?小組討論交流,説説自己的發現。

3、把田忌在賽馬中使用的方法在給出的表格中補充完整。

三、鞏固新知

數學遊戲:

1、兩人輪流報數,每次只能報1或2,把兩人報的所有數加起來,誰報數後和是10,誰就獲勝。

想一想:如果讓你先報數,為了確保獲勝,你第一次應該報幾?接下來應該怎麼報?

2、兩人輪流報數,必須報不大於5的自然數,把兩人報的數依次加起來,誰報數後和是100,誰獲勝。

如果讓你先報數,為了獲勝,你第一次報幾?以後怎麼報。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學生通過實例觀察,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以及瞭解它們的表示方法。

2、能正確區分直線、射線和線段,掌握它們的聯繫和區別。

二、過程方法

1、引導學生利用觀察和實踐活動,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2、通過觀察,操作學習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直線、射線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關於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空間概念。

三、情感態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直線、射線和線段的區別和聯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手電筒、線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喜歡這部動畫片嗎?(課件出示熊大和熊二)

熊二在森林呆的太久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熊大就帶着熊二一起去小鎮看看。

從森林出發有三條路到達小鎮,你認為聰明的熊大會選擇哪條路線呢?

突出:(1)線段的特點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這條線段的長度就是兩點間的距離。

反問:另外兩條路線的的長度是否是兩點間的距離?

二、探索新知

1、進一步學習線段

課件出示一條線段

師:線段有幾個端點?(生:兩個)

師:我們現在給這兩個端點做上記號,標出A、B兩點。

板書:線段AB

師介紹:在數學上為了表示方便,可以用端點的字母來表示這條線段。例如:線段AB。你能用不同的字母表示這條線段嗎?

學生嘗試並交流

2、認識射線

(1)談話:它們就沿着這條直直的線段路線一路走到了美麗的小鎮,看到了美麗的夜景。觀察這些美麗的光線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課件展示美麗的夜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小結

(它們都由一點出發,直直的'射向遠方,無限延伸。)

師:像這樣只有一個端點,筆直的向一端無限延長的線,我們把它叫做射線。

板書:射線。

這些燈射出的光線都可以看作射線。

(2)電腦演示同時口述把線段的一段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

你會畫射線嗎?試着畫一下。

學生試着畫射線。

學生展示並説説自己是怎樣畫的。

師簡單介紹射線的表示方法並小結射線的特點。

(3)舉生活中射線的例子。

學生舉例教師小結。

3、認識直線

現在仔細看屏幕我們繼續學習,剛才我們把線段一端無限延長是射線

師:那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你能想象出它是什麼樣的嗎?

課件演示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

(同時想象一下兩邊無限延長,想象着向兩邊無限延長,延長出練習本,延長出學校,一直向宇宙中延長。)

教師小結:沒有端點,向兩端無限延長。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

你會畫直線嗎?

學生試着畫直線並展示。

師將學生所畫的直線變換位置,請學生思考它們是否還是直線?

師:你們準備怎麼表示直線?

學生相互交流表示的方法。

師小結:只要具備了直線的特點,不管位置、角度怎麼變動,都是直線。直線可以像線段一樣表示,還可以用小寫字母表示。例如直線AB或直線l。

大家畫一畫。

4、大家認識了射線、直線和我們以前學的線段,直線、射線與線段相比有異同點呢?

集體交流,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

三者聯繫: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 篇六

一、複習準備

1、口算

2.5+1.5= 7.8-1.8= 3.5+2.5= 6.4-1.4= 100-84=

3.3+6.7= 85+15= 45+35= 4.5+2.6= 0.49-0.27=

2計算

3.54+5.2 6 368-269 18.32+27.57

二、目標實施

出示掛圖

1、在歌手大賽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模型,探究算法同學們,在電視裏看到過歌手大賽吧?出示掛圖:這是一次歌手大賽的比賽現場,來看看選手們的得分情況吧,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2、估計誰的總分會比較高呢?

小組交流。

3、高多少分呢?我們還需要來算一算。能用算式説明你的想法嗎?

4、怎樣列式?

(1)8.65-8.55=0.1 0.88-0.40=0.48 0.48 大於0.1

(2)9.43-(8.65+0.40) 8.65+0.40=9.05 9.43-9.05

(3)9.43-8.65-0.40

這樣的小數加減混合題,同學們會一步一步計算出得數嗎?請你選擇一種方法試算一下。

組內交流

剛才在與同學們交流的過程中,你覺得誰做得比較好,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或者,在計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也可以給大家提個醒。

5、練習

試一試1

6、小結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有什麼異同嗎?

三、重點探究小數混合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整數的運算定律一樣適用於小數的加減法,在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時候,我們應該儘量選擇比較簡便的方法運算。

完成19頁2

四、運用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 出示購物清單----從這張購物單上,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西部超市購物清單

2010.10.14 15:41

商品名稱 數量 單價 小計

麪包 1(個) 5.40元 5.40元

醬油 1 (瓶) 4.5元 4.5元

醋 1 (代) 1.5元 1.5元

應收:11.4元

客付額:20元

找零:8.6元

請你任意提三個問題和同學一起解決一下。

2、完成18頁2,19頁134

五、總結: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小數連加、連減和家建好後計算,那麼你有什麼收穫呢?在

計算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七

《温度》是北師大版國小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87頁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利用温度的情境瞭解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並會正確讀寫。

本課教學我努力體現了《標準》倡導的理念“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這節課教學設計的特點:

1、力求數學知識的情境化、生活化

國小數學教學必須與生動、豐富的兒童生活緊密聯繫才能便於兒童理解,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自覺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調查我國一些城市的氣温;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温度計;結合切身的體驗來比較兩個温度的大小。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好動是國小生的天性,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國小生。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設計,在活動中儘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今社會“主體迴歸”的意識已日漸重視,我們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多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支配整個課堂,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最後,我讓學生自己對本節課中的收穫進行總結,此時,我把權力交給了學生,使他們在主動、樂意總結的過程中鞏固了知識的運用。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教師講的過多,還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於時間的關係,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體會比較兩個零下温度的高低。

整節課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但主動性還不夠,好多東西都需要老師提醒、點拔以後才能説出,這同時也表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有待培養。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完整版 篇八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共有“五個板塊”的內容: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與單位換算和小數的近似數,其中小數的意義的理解是本單元的關鍵。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而且知識點比較散,所以這一單元的複習有一定的難度。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平時的作業情況,筆者出了相應的前測卷,瞭解了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前測分析,發現:本單元知識學生的錯誤主要集中在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近似數和小數與單位換算這三塊內容,其中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很不樂觀,情況如下:

圖1第一幅圖的錯誤率居然達到了25、53%,第二幅圖的錯誤率是36、17%,圖2的錯誤率也是25、53%。圖1第一幅圖和圖2的錯誤率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測試前我以為這樣的基本的題、常見的題,學生的掌握情況會比較好,但是前測的結果讓我吃了一驚。圖1第一幅圖錯誤的學生大部分填了1、4,第二幅圖大部分填了0、3。細細分析圖1這麼高的錯誤率,我們會發現:學生只是關注到了塗色部分的份數而沒有關注到分成的總份數,實質上學生對小數的意義沒有真正地理解。至於圖2,我發現學生説不出1到2這一大段表示多少,也就是説學生對這樣的題學生沒有真正地理解後去做,有些無從下手。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系統地整理和複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知識,溝通小數和分數、小數和整數之間的聯繫,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2、通過介紹0.3、分析錯例、猜數等方式,讓學生感受複習與整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在學習中,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到表達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通過整理和練習,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整理和練習,對知識的進一步領悟。

教學預設:

一、梳理知識

1、回顧知識。

(1)揭題: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對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進行整理和複習。(出示課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複習)

(2)引導回顧:回憶一下,這一單元我們學了哪些知識?

根據生説師相機板貼知識點。

2、整理知識。

(1)提出問題:那現在我寫一個小數(板書:0.3),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介紹它嗎?

(2)明確要求:在你的介紹中不出現這個數,但讓別人一聽就明白你在介紹它。(出示課件)

(3)回答一生,理解要求

評價:這樣的介紹符合要求嗎?

(4)知識歸類:他用到了這兒的什麼知識?

3、獨立思考

(5)思考:他是從意義的角度來介紹的,那還有不一樣的介紹嗎?

(6)記錄:看來已經有很多同學想到了,別急,把你想到的記錄在學習單第1題的框裏。

學生記錄。

師巡視並引導:想到一種的再想想還有沒有不同的介紹方法,比一比誰想到的方法最多。

(7)彙報,根據生説師相機板書內容。

預設:

①意義:3個0.1;畫圖;十分位上是3,個位是0等。

②大小比較:比0.2大比0.4小的一位小數。

③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如3的小數點左移一位是幾。

④近似數:如0.29保留一位小數。

⑤單位換算:如300千克等於幾噸。

(8)總結:一個0.3大家居然想到了這麼多,這是我們全班同學的智慧,把掌聲送給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0.3”,讓學生自主地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梳理。這樣的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説是具有挑戰性的,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的學習任務,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在“思考介紹方法”和“彙報介紹方法”的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表達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於兩種思想”。】

二、查漏補缺

1、過渡:剛才我們用一個0、3對這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梳理,這節課除了梳理,我們還需要查漏補缺,我對你們的作業和練習情況進行了整理。猜一猜,我們班哪塊知識錯誤最多?(出示課件)

2、根據生説,課件相機出示相應內容並分析。

預設:

(1)小數與單位換算。

①出示錯例。

②説妙招:的確,這塊內容錯誤比較多。那做這類題目誰有妙招?

學生總結方法,師板書。

③做一做:那讓我們用這個妙招一起來做一做這幾題。在學習單第2題的框裏寫一寫過程。

④彙報,師相機書寫過程。

(2)小數的近似數。

①出示錯例。

②分析錯誤:這題錯誤稍微有點多,主要有兩種錯誤,(出示錯例)你能幫忙分析一下錯誤原因嗎?

生分析原因。

③引導總結:對於做這樣的題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3)小數的性質與大小比較。

①課件:恭喜你們,你們做得很棒!

②溝通聯繫:同學們做得這麼棒,這個問題肯定難不倒大家,那小數的大小比較跟整數的大小比較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③同桌交流:想好的跟同桌説一説。

④彙報。

(4)小數點的移動規律。

①課件:恭喜你們,你們做得很棒!

②溝通聯繫: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其實我們早就用到過了,一起來看。

出示題,做題,問: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5)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

①課件出示:找0、4題

②學生判斷:圖2、

③激疑:圖1為什麼不可以?(0.04)圖3呢?(0.8)

④總結:都塗了4格,為什麼表示的小數卻不一樣?

圖1得出4/100,圖2得出4/10,圖3:通過再分得到了8/10,所以這個4格其實表示的是0.8。所以我們不僅要看塗的份數,還要看分的總份數。

⑤溝通聯繫:那問題又來了,出示問題:小數和分數有着怎樣的聯繫?

⑥做錯題:相信現在大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吧!這題應該是(1.04)這題呢?總份數不是10份的要先平均分成10份,是0.6。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根據學生錯誤情況,讓學生對本單元易混淆和出錯的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查漏補缺。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説出自己解題的思考過程,總結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有助於加深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思維能力;讓學生溝通小數與整數、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繫,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優化。而且本環節讓學生自主選擇研究內容,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鞏固提升

1、猜數。

(1)大家學得這麼棒,獎勵大家玩一個猜數的遊戲,(出示課件:猜猜我心中想着幾)它就裝在這個信封裏。

(2)第一猜:給大家第一條信息:它在1與2之間(課件出示直線),會是幾呢?

生猜。

師:有多少種可能?(無數種)

(3)第二猜:那再給你第二條信息:它保留一位小數約是1、7,可能是幾?

生猜,師相機板書。

師:那這個數最小是幾?

最大是幾?(1、74,1、749……)(師板書)

師:這些數都有可能嗎?為什麼?(只要看百分位,跟後面的數沒關係。)

師:那找得到這個最大的數嗎?(找不到)

師:那有多少種可能?(無數種)

(4)第三猜:那再給你一個信息:它是一個兩位小數。

生猜,師判斷:大了,小了。

(5)揭曉答案:1.66

2、找位置。

(1)那你能在這條線上找到1、66的位置嗎?

(2)那要準確地找到它,誰有好方法?

3、説關係。

(1)出示1、0、1、0、01。

(2)問:1、0、1、0、01之間有着怎樣的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猜數”和“找位置”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對本單元知識進行綜合練習,加深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對小數的近似數、小數的大小比較等的認識,直觀地理解1、0、1、0、01之間的關係,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猜數”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近似數的取值範圍;在“找位置”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知“找小數位置”的步驟:先確定這個小數在哪兩個相鄰的整數之間,再確定它在哪兩個相鄰的一位小數之間……感知“找小數位置”的方法:可以從左往右,也可以從右往左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是怎麼複習的?對你以後的學習有什麼啟示?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讓學生回顧這節課複習與整理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74650285750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複習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複習

742950228600意義和讀寫

意義和讀寫

板書(部分):

63500057150

742950114300性質和大小比較

性質和大小比較

74295025400小數點的移動規律

小數點的移動規律

768350273050單位換算

單位換算

768350203200近似數

近似數

教學反思:

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且知識點比較散,對於這一單元的。複習,怎樣對知識進行梳理?怎樣可以做到高效?怎樣能讓學生形成新的認知?通過對這一節課的研究,感悟到上好複習課,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去展開。

1、制定任務,高效梳理。

學習任務好比承載教學內容的“舟”,複習課學習任務的選擇要符合知識內在的邏輯,又要構建整體的學習框架。“介紹0.3”這一任務無疑是一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需喚醒所有有用的知識,這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0.3”,承載了本單元涉及的五塊內容,學生通過“介紹0.3”,一個單元的知識點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出來,高效地完成了本單元的知識梳理。

2、基於學情,有效複習。

複習的功能之一是查漏補缺,也就是説,要針對學生學習困難和錯誤進行復習。這一單元知識多又散,一節課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通過前測,瞭解了學生的學情。

小數的讀寫、性質與大小比較、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比較,這些內容學生基本上沒有問題,所以這節課中對這些內容的處理相對比較簡單,如大小比較知識只是讓學生溝通了小數大小比較與整數大小比較的聯繫;小數點的移動規律也只是讓學生溝通了跟以前知識之間的聯繫。

本節課的重點放在小數的意義、小數與單位換算、小數的近似數等內容上。如“找0.4”題,通過讓學生思考“為什麼都塗了4格,表示的小數卻不一樣”,通過比較、分析、總結,讓學生感悟到“不僅要看塗的份數,還要看平均分成的總份數,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的才能直接寫成小數”,從而進一步理解了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與分數的聯繫。又如“單位換算”這塊內容錯誤比較多,所以讓學生經歷了“説妙招——用妙招——説思路”這樣一個過程,幫助學生掌握這塊內容。

這樣針對學生錯誤的複習過程,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並有效地對本單元內容進行了複習。

3、精選練習,合理拓展。

複習課除了查漏補缺,還要使學生進一步地熟練技能、拓展思維,本節課的練習設計關注恰當的拓展性。如:有關“小數與近似數”的題學生常碰到如“一個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約是3.5,這個小數最大是(),最小是()”這樣的題,所以學生以為“近似數是3.5的數只有兩位小數這幾個數”。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猜“近似數是1.7的數”,通過找符合要求的最小數和最大數,讓學生從這種固定思維中走了出來,感悟到“近似數是1.7”的數有無數個,並初步感知近似數的取值範圍。又如:找1.66的位置,學生經歷了“説大概的位置——找確切位置”的過程,並在找確切位置的過程中,讓學生用“順着”和“倒着”等不同的方法來找,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